我姓丛,满族,家是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铺子,请问有谁知道我j家谱什么姓氏?
你这个姓很可能是个从名姓,也就是说你的祖上有某代人的名字里有丛字(比如:丛林、丛保、丛安这类名字)于是子孙就以祖先名字为姓,取了丛姓。这是满族的一种姓氏风俗。
再一种可能是满族崇尼拉 氏改的汉姓。
崇尼拉 氏有四大宗,分别是:
乌拉崇尼拉(祖籍在今吉林省吉林市)、
虎尔哈崇尼拉(祖籍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东海崇尼拉(祖籍在海参崴今已属俄罗斯境内)、
讷殷崇尼拉(祖籍在今吉林省抚松县长白山脚下)。
崇尼拉氏的后世的确也有取丛姓的。
目前我知道黑龙江省明水县满族丛氏家族就是崇尼拉氏,他们家的家谱我见过。但他家未必与你家同宗。你必须找到你家的家谱才能说明问题。家谱这东西一般是本家族的子孙保存,通常收藏在族长家里。你得回老家去找你们村里本家族的族长老人去问问,不要上网问外人。因为这毕竟是你家内部的事。
崇[崇,古音读作sōng(ㄙㄨㄥ),亦可读作zhōng(ㄓㄨㄥ),今音读作chóng(ㄔㄨㄥ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妊姓,出自夏朝桀时期太史令终古,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
夏桀时期,太史令终古曾泣谏暴君夏桀,但是头昏脑胀的夏桀却不予理置,伤心之余的终古,便出奔商汤,使夏桀的罪状更昭然若揭。终古的子孙后代便姓了终氏。古代“终”字通“崇”字,终氏亦称崇氏,读音作zhōng(ㄓㄨㄥ)。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上古有崇氏部落首领崇伯鲧,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虞舜时期,夏的前身有崇氏部落活动在今河南嵩山一带,其首领崇伯鲧帮助虞舜治理洪水。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从大禹开始,称夏禹。
大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今黄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
崇伯鲧的有崇氏部落,大多以氏族名称“有崇”为姓氏,称有崇氏,读音作sōng(ㄙㄨㄥ),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
到商汤时期,自商朝开国以来,有崇氏就辅佐商王开创基业,为商朝平定北方犬戎叛乱立下汗马功劳。至商纣王帝辛执政,崇氏兄弟二人皆封爵位,成为纣王的重要羽翼。兄崇侯虎继父之位成为北伯侯,掌控北疆地区,阻挡北方犬戎族的入侵。弟崇黑虎,封爵冀州候。当时商王朝辖下共八百诸侯,崇氏兄弟二人就统领四百诸侯,可见其宠势之大。
西周中期以后,有崇氏族人按陕西方言,将姓氏读音改作chóng(ㄔㄨㄥˊ),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崇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熊氏楚国太子商臣之师傅潘崇,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
在潘崇的后裔中,大多以“潘”为姓氏,称潘氏;但也有以“崇”为姓氏者,称崇氏,读音作chóng(ㄔㄨㄥˊ)。今天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均有许多潘崇的后裔。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熊氏楚国将军崇公,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的麾下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车骑大将崇公。其后代以先祖名号为氏,称崇氏,读音作chóng(ㄔㄨㄥˊ)。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金国时期金睿宗完颜氏后裔,属于避讳改名为氏。
据史籍《金史·宗端修传》记载,金国第六位君主章宗完颜璟(女真名麻达葛,公元1168~1208年)下诏,为避金睿宗完颜宗辅(女真名讹里朵,公元1096~1135年)名讳,凡太宗完颜晟(女真名吴乞买,金国第二代君主,公元1075~1135年)诸子之宗姓皆加“山”字头,改为崇氏,读音作chóng(ㄔㄨㄥˊ)。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崇果噜氏,以地为氏,世居崇果鲁(今黑龙江通河),后以姓氏首字的汉字谐音改为汉姓崇氏。满族崇吉喇氏,世居乌拉、虎尔哈、瓦尔喀、讷殷等地,后以姓氏首字的汉字谐音改为汉姓崇氏、丛氏,读音作chóng(ㄔㄨㄥˊ)。
得姓始祖:终古。
崇姓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的融氏的儿子陆终。据《元和姓纂》上说,出自夏朝太史令终古,子孙以其名字中的“终”为姓,终、崇同字,亦即崇氏。终古是后世崇氏家族的始祖,在夏桀当政时官拜太史令,因劝谏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汤。崇氏后人尊终古为崇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在秦朝时期为县,西汉时期为楚国。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废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2堂号:
奔商堂:夏桀无道,凿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一月不朝。臣子崇古哭谏,夏桀不听。崇古遂放弃夏桀,到商汤那里去了。
八历史名人:
崇 军:(生卒年待考),字子云。著名西汉朝大臣。
年十八岁时入长安,从济南步行入关,关吏与繻(帛制通行证,上写字,分为两半,出入时验合)为信,令其返还时验合。崇军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
后崇军果当选为博士弟子,官至谏议大夫。后执节出关,行使郡国。出使南越,自请“受长缨,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颈,把他带到宫殿下”。
崇军逝世时年仅二十余岁,世称“终童”。
崇 带:(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将领。
西汉末期,崇带任汉代校尉史。王莽篡汉后,崇带与陈良共杀校尉,自称废汉大将军。
不久,终带害怕匈奴入侵,祸及自身,便与陈良、司马丞、韩玄、右曲侯任商等人带领两千多人投靠了匈奴。
崇 郁:(生卒年待考),唐朝人。著名唐朝官吏。
为人仁义,做县官。著名诗圣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写过不少诗赠送给崇郁。
崇悦华:(公元1939~今),江苏滨海人。著名公安部一所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三级警监。
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器件研制工作。主持摄像管系列产品靶面研究和生产。其中图像存贮管等获国家科学大会奖;碲化锌镉系列摄像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系列硅靶微光摄像管研制和生产,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约二十万字,其中《摄像靶负像》用静电场理论和半导体理论,在世界上首次完整建立摄像靶负像理论模型;《摄像靶光电转换特性》首次在世界上完整解释光电转换特性的物理机制。首先在国内建立三氯乙烯预氧化处理工艺,有效消除硅单晶二次缺陷,大大提高硅靶的成品率。此项工艺也适用于其它半导体器件的生产。碲化锌镉摄像管靶面制作工艺,实际上完全可以用于制作相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工艺成熟,转换效率也高。希望与有志者合作,开发新的能源。
崇 刚:(公元1943~今),安徽天长人。著名地方新闻工作者。
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67年到黄石人民广播电台从事记者工作,历任电台编办副主任、台党支部副书记、副台长、党支部书记、总编辑等职。
1992年任黄石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1995年兼任《黄石晚报》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黄石人民广播电台三十年》、《鄂东漫行》、《今日黄石》等书,《一封边防战士的来信》、《走出困惑》、《举步之劳嫌麻烦,一楼之内寄公函》等新闻作品,曾分获全省优秀广播作品二、三等奖;《散步健身法》、《大自然的报复》等科普作品,曾获黄石市科普作品一等奖。
获奖的论文有《中等城市台的改革要走自己的路》、《关于批评报道“属”的探讨》、《也谈报纸的商品属性和新闻的非商品性》、《坚持抓好三个环节,实现图文两翼齐飞》等。
崇世民:(公元1940~今),天津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现任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信息部主任,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设计并制造出:丝扣检查仪、塑料与粉末冶金零件破碎机、卸扣机、四百克注塑机、二百五十吨油压机及渗碳炉改装、自动搅腊机,挂砂与浇注流水线、250千瓦中频可控硅电炉、十二工位自动压腊机。
参与北京焊切工具厂厂房工艺设计,北京风机二厂、天津自行车厂、天津客车厂、重庆中美合资企业喷漆车间改造工程,北京纺织机械厂的零件难加工的攻关,燕山机械厂大理石切割机研制。并通过在北京化工设备厂推广组合作业法与窑炉改造的验收工作。
在推广少无切削、成组工艺、先进的工夹模具工作中写出有价值情报资料,如“国内外夹具发展概况”、“进一步推广组合夹具意见”、“北京市模具行业调查报告”、“国内外模具发表概况”等得到北京市经委领导的好评。并于1983年获一机部科技情报二等奖,1983~1984年分别获一机部和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推广组合夹具先进个人称号。
他组织翻译二十二万余字科技资料,为上海职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编印《公差与技术测量》、《液压》、《夹具》、《工艺与机床》等书。
根据市场需要为发展我国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积累现正着手出版《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企业大全》、《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产品使用手册》和《食品加工工艺与设备成套大全》等使用性很强、技术性较全面的书籍。
崇有道:(公元1944~今),山东青州人。高级农艺师。
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山东省青州市益民果树研究所所长。
从事果树工作二十多年,先后承担省、地、县科技课题十二项,其中获省科委三等奖1项,省农业厅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地区科委一等奖一项,县科委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四项,国家专利一项。
1983年主持的潍坊地区科委“苹果三当育苗技术研究”,把苹果育苗时间由二~三年缩短成一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主持的“青州蜜桃综合技术开发”使青州蜜桃面积扩大到四万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使古老品种又焕发青春。
l990年获山东省农业厅全省农牧业先进工作者称号,l991年获山东省优秀经济林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潍坊市优秀科技人员称号,1985~l990年3次获青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被潍坊市直机关党委授予模范 员称号。
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山东省杏树优良品种调查初报》、《艺术苹果生产技术研究》、《冬雪蜜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论文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证,有两篇论文获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奖;出版专著两部。
崇 泉:(公元1952~今),安徽人。著名中国外交家。
现任外经贸部亚洲司副司长。
毕业于经贸大学及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经理班。
1980~1982年,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机构常驻团任随员。
1983~1987年参加外经贸部国际司分管联合国技术转让行为守则谈判。
1988~1991年驻美使馆商务处任二秘。
1992~1996年新华社澳门分社经济部任处长,副部长、部长。
1996~至今,任外经贸部亚洲司副司长。
崇庆余:(公元1955~今),江苏射阳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徐州师范大学副院长、副教授。崇庆余副教授是徐州师范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人才,198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三代领导集体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八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的《中国现代史》、《中国政治》、《中国外交》、《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理论》等期刊全文转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出版《再铸辉煌——1992年的中国》、《同舟共进——王昆仑、屈武、朱学范评传》两本。相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江苏省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治会理事。
1999年1月江苏省教委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0年6月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崇辉林:(公元1962~今),湖南临湘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
现任临湘市交通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要业绩:1978年参加工作,1991年调临湘县交通局。
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文章。多次被中央、省、市内部刊物采用,其中撰写的《对当前农村女党员队伍现状的思考》被评为1991年县党建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重视培养和发展农村女党员》1991年在县首届领导干部调查报告征文中荣获三等奖,《湖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获“改革开放与湖南经济发展研讨会”征文荣誉奖,并被收入《中国现代管理科学研究文库》一书;《共谱国道文明曲》被收入《中国党政干部改革论坛》,《试论 正确对待犯错误干部的主要思想及重要意义》被收入《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和《世纪之光》两部大型文献丛书。
被《人民公路报》授予1995年优秀通讯员称号。1984年、1987年被评为岳阳市保密工作先进个人;1988年被县 授予记功奖励,被省委办公厅授予省优秀机要员称号;1992年被市 授予记功奖励;1993年被评为市人事工作先进个人;1994年被市 授予三等功奖励,并被评为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1995年、1996年被市 授予嘉奖;1996年、1997年分别被岳阳市 评为107国道文明路创建工作先进个人和授予二等功奖励;1997年、1998年被评为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1998年在抗洪抢险中成绩突出,被岳阳市交通委员会荣记三等功一次,并被评为岳阳市治理公路“三乱”、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1999年被市 授予嘉奖。
只能说满族人群中确实存在丛姓。
满族丛姓:
单一形式来源,崇吉喇氏。
崇吉喇氏,亦称丛尼勒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
崇满族老姓是崇吉喇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崇吉喇氏,满语为Cogira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毕歆(今俄罗斯比金西比金河口)等地。清朝后期,满族崇吉喇氏多冠汉姓为丛氏、崇氏、吉氏等。 1
丛氏大宗祠位于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子村丛氏庄园 (老虎山生态园)。整个宗祠依山观海,辉映在苍松翠柏间。
丛氏大宗祠占地5000多平方米,分三进五殿。前殿山门下两株百余年的银杏古树叶茂枝繁。沿汉白玉栏杆拱起的石阶次第而上,过了巨型石雕照壁,就是雄伟的祭祖大殿,由代表丛氏36大支系的36根合抱粗巨柱擎起,雕梁飞檐,拔地而起。前殿山门下二株百余年的银杏古树叶茂枝繁,二尊重达二十余吨的石狮镇守门前。殿前一座高达5余米的丛氏功德碑与重达2吨多的香炉遥相对应。整个大殿用白玉栏杆护起,殿前正中,有巨型石雕“二龙戏珠”,大殿上有雕梁画柱回廊绕殿一周,大殿两旁有行廊通往后殿,行廊间有聚宝金池,殿后壁立千仞,以为靠山。
祭祖大殿内外墙,以巨幅壁画展示丛氏一族自草原霸主到两汉世家及徙居胶东改金为丛的列祖列宗之光辉业绩。大殿内按世系供祭26世以上,丛氏36支各地千余尊祖先牌位,左殿为丛氏历代先贤胜迹馆,右殿设为丛氏当代名流精英展馆。前殿两侧回廊为大理石刻丛氏功德记事碑,大殿两边绘有24孝图,回廊为族人题刻碑廊。宗祠山门前建有大理石旗杆台,按规制树旗杆五樽,旗杆上方高悬璧斗,飞鹤走麟,庄严无比;中间主旗杆高1588米,上雕丛氏远祖图腾,祭天金人,四周祥云围绕;左为飞鹤,右为麒麟,象征着丛氏家族出过文武一品高官的荣耀。
丛氏宗族及祖茔、祠堂的历史渊源宗祠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古时文登丛氏有祭祖活动的场所在祖茔和祠堂。祖茔有两处:一为宋大观元年所建立的柳林小甸祖茔,一为明御赐尚书丛兰公的青石岗祖茔。宗祠有文登丛氏祠堂。
史料中,古文登丛氏祭祀的祖茔、祠堂,除柳林小甸祖茔外,都在文登古县城附近。
文登丛氏祠堂始建于明代,都在明尚书太子少保兰公成名之后才有,现流传最广的丛氏族谱,也是兰公之后修续。兰公官居一品,当然要按当时的各项体制来修续宗谱。明时袭欧阳修之续谱之例,士大夫追封三代上续不过五代,所以按这个官方规定,丛氏族谱也就只能以德佑公为一世祖了,其后建之宗祠亦是以德佑为一世祖而祭祀。小甸祖茔丛氏附葬记中所列的丛氏祖先凡40余位,其中做过文登盐税使的德佑祖,是宋大观元年之永祖的第七世孙。而自德佑祖上下三代人中,做过金元高官的就有52人,作为明代大臣的兰公续其宗祖,按体例而上追五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宋元之前丛氏无祠堂,只有柳林小甸祖茔墓祠之祭。庙堂之祭最能彰显一个宗族的兴旺衰退,柳林小甸祖茔自宋大观元年永祖兆基以来,其祭祀最为隆重者,应莫过于金元时期。在丛氏祖茔碑刻和文登县志记载中我们得知,金元两朝虽只百余年时间,但文登丛氏为官显达却有50余位之多,这在一县一氏之中,可算得上是奇盛了,正如明刑部尚书陈其学所言“至元起家,复为世勋臣族”,族兴而祠必隆。 祠堂是古时人们对祭祀祖先之堂馆的一个俗称,按各朝代时期的制度不同,又被分为大宗祠、祠堂、支祠、专祠和家庙等多种等级。威海丛氏大宗祠无疑是高等级的祭祀祖先之堂馆。
据史料和考古发现,公元前21世纪的奴隶社会就有了帝王专门祭祀祖先的场所——家庙。殷商时曾订观王庙制,到了西周更是把祭祖、祭天、祭地看成是天子的权力。《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而除天子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祠堂,应该始于汉代,但当时祠堂均建于墓地,曰墓祠。南宋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格制,但严格规定了祠堂等级限制,只有士大夫以上有了地位的人才能立祠,民间不得私建,到了明嘉靖年间,才允许民间可联宗建祠。此后,兴建祠堂之风迅速席卷全国,到清有增无减,民间村村有祠,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民族和传承文化特征。
现为文登区博物馆使用的文登丛氏祠堂,乃光绪末年北宫名绅丛氏族长麟洲公倡仪主持所建,其地为麟洲公无偿捐助,工料由全族劝捐。有史料为证,凡德佑祖之支系族人每亩地议排募铜钱。此祠气势雄伟,格调高雅,在文登诸氏之祠堂中无与伦比,是当时文登唯一一座按祖上出过一品官员才能达到的规格修建的。祠为二进五楹雕梁画柱,大殿堂前为木制屏风,祭祀时可全部展开,前殿有石柱四根,左右有石鼓一对,门前八字砖墙,大门上“丛氏宗祠”为邑名流书法家赵泮馨所书,大门后圆石卷门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宠”四字,为文登光绪戊子解元于霖逢所书,由于资金问题匮乏,及麟洲公病故,此祠历20余年方竣工。后期亦为敌伪占用。建国后,长期为县文化馆图书馆所用,2000年世界丛氏宗亲会出资近10万元对其维修,丛氏研讨会在其前殿东室办公。
2008年10月世界丛氏宗亲会常务理事会北京会议一致通过,将城子村所建之丛氏宗祠命名为丛氏大宗祠,祭丛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永祖之下凡十九世先祖,受天下丛氏族人拜祭,为天下丛氏族人阖族之大宗祠。
丛氏宗祠,是文登中心城区现存唯一古建筑。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有海内外丛氏后人来文登寻根祭祖,瞻仰丛氏宗祠。据说,今天文登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丛氏族人,一提是来自文登,第一句话都是“老家来人了,而且天下所有姓丛的都能排上辈分。由此可见,“天下丛氏宗文登”是有史有据,是为天下丛氏族人所认同的。 丛氏一族,自古即为文登望族。族兴祠必隆,自明代以来,文登丛氏宗祠几经修建。清光绪末年,因见原祠堂不够气派,文登名绅丛麟洲倡议并主持新建丛氏宗祠。丛氏祖上曾出过一品大员——明朝南京工部尚书丛兰,因而丛氏宗祠按一品官员祠堂规格建造,气势雄伟,格调高雅。尽管历经百余年风吹雨打,从现存的丛氏宗祠仍能管窥其当年的辉煌。祠堂占地800余平方米,二进五楹,雕梁画柱。前殿有石柱四根,红漆大门,门前八字砖墙,大门后圆石卷门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宠”四个大字,为清光绪戊子(1888年)解元于霖逢所书。后殿飞龙翘尾,檐牙高啄,脊檐饰以兽吻。门楣原悬有木匾一方,上书“丛氏宗祠”四个大字,为当时文登名流书法家赵泮馨所书,可惜现已不复得见。1995年,一位名为丛松坡的丛氏后人在晋祠游玩时,为祠内“天下王氏宗太原”的巨大横幅和宏大的祭奠场面所感,产生寻根问祖的念头,遂奔走呼号,于1996年与族人共同发起成立“丛氏研讨会”,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搬到丛氏宗祠内办公。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先后编纂出版了《丛氏源谭》第一部、第二部和《丛氏家族》,开通了丛氏网站,对丛氏起源、宗祖、古今名流及地域分布等作了详细的考据论证和记载说明。
关于丛氏起源,在《丛氏源谭》中有详细记载。丛姓氏族的宗祖问题,在《姓氏考略》中有二说:其一,“尧时有丛枝”。其二,“又相传,汉金日磾之后,迁山东省文登县之丛家岘,遂以为姓(见《池北偶谈》)”。两者一始尧时,一始汉代之后,现多数学者和丛氏族人,倾信于后者,因为《文登县志》关于丛璆墓的文中说:“武节将军文登县令丛璆墓,在城东北四十里柳林茔,有元年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墓志,文山长老丛法淳撰,进士邹琛书碑,叙丛氏宗族,称其始祖永为汉车骑将军秺侯金日磾四十五代孙,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东迁浮居,秦始元年(公元265年)居丛家岘,永生二字,曰太曰宇,其后裔至璆,金贞祐时官武节将军,文登县令。”又《丛氏族谱序》中也说:“丛氏世居文登,其先业辽远,故未易考据。然溯穷其自始姓金氏,柳林先茔碑刻,有讳永者,乃汉左相金文靖公日磾四十五代孙也。魏曹丕僭号黄初元年,吾姓始祖以汉旧勋苗裔避乱,自京兆万年(今陕西省临潼东北),东迁浮居,晋泰始初至不夜丛家岘,改为丛姓,以名岘焉。不夜者文登之故号,岘由丛姓名也。文登有丛姓自此始,厥后生齿日繁。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永乃别籍分茔,卜邑北著棋山(今名正棋山)乾地名柳林者而环葬焉。”
满族,金姓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 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按照避讳的规矩,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为“阿其那”(意味狗),九弟允糖改为塞思黑(意为猪),允祺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礻乃的儿子弘>>
金姓满族都是爱新觉罗的后人吗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清朝后代为什么都改金姓 改姓"金"有几个基本原因:
1满族,满族开国曰"金"而後入关改为"清",许多皇族(尤其是爱新觉罗一脉)南下汉化後便改姓金。
2表示不忘本,入关前名为"后金"。
3金姓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末明初火儿阿万户阿哈出本姓古伦,汉字姓金。
4女真人以金姓表示出身,姓金的如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都夫失里千户火失贴木,以金为姓"。
5金姓表示一种尊荣,明**为"金",也是清朝皇帝专用的服色与象徵,对应的满族老姓氏包括: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精格理氏、索尔济氏、钮祜禄氏、车勒库车氏、锡尔馨氏、马佳氏、索尔济氏等,都是满清开国最重要的族群。
6表示八旗除满族以外的开国元老族群,如旗化的朝鲜族金氏、汉族金氏及蒙古族阿穆尼布塔斯氏等。
顺便一提,基本上能改姓"金"的满清後代还得具备身分如下:
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
八旗中蒙军旗的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
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以汉军旗金氏为主;
上述三种通常须具备八旗上三旗或皇族的身分。
金姓是清朝满族贵族吗 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音密滴)。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朝鲜历史上的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H,因H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还有一系金氏是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来源各异,不大好说
满族金氏,祖籍辽宁清原,满姓为何? 对字辈一般看不出是不是同宗
因为就算是同一家族的后代,不是同一支,在取字辈时也未必采用相同的分法。
打个比方,你家这一支如果在老宅还用原先的字辈,那么你叔叔家的另一支分家出去了就可能另取一种字辈了。
要想确定你们家族与瓜尔佳金氏是不是同宗,关键要对照两边家谱中的历代祖先们名字,如果祖先们的名字在三代人或五代人中都有一样的,而且长幼排列都相差不大,那才能确定是同宗,否则不能
河北沧州沧县金庄子的来历 都是金姓 满族 求解答 沧县 李天木乡及所属全部村庄
061024
金姓是满族八旗哪一旗 各个旗都有
金是爱新觉罗的汉姓
爱新觉罗家族在八旗建立之处便把家族的人丁分到各个旗中, 以后也是如此
皇子成年后,都要分旗赐府
分旗就是指分到八旗中一个旗下,
赐府就是指搬出皇宫,住进王府
姓金就是满族皇室的子孙吗? 金这个姓,少数民族成分比较浓厚。田恩科告诉记者,最早的一支金姓,来源自嬴姓。最早追溯到黄帝之子少昊,少昊是五帝之一,本为己姓,因为居住在嬴汶这个地方,改为嬴姓,成为嬴姓之祖。少昊帝号为金天氏,死后为西方大帝,按“五行”之说,西方为金,因此其子孙中开始有了金这个姓。
矗第二支金则为匈奴之后。西汉时,匈奴休屠王太子在汉室养马,受到汉武帝刘彻的赏识,赐姓为金,后来与田千秋、霍光、桑弘羊共同辅佐年幼的汉昭帝,被封为陀侯,其后又有了金氏、丛氏。
第三支金是新罗人的姓。〈唐书〉记载,新罗国国王姓金。
另外,金原来还是羌族之姓。前秦苻坚时,西羌的酋长为金氏。
另有一支金姓则为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所改
姓金,满族人,正黄旗。请各位看一下会是什么满姓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满洲姓氏最好寻找一下自己的家谱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在清兴祖佟・福满、清景祖佟・觉昌安的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皆取意为汉姓金氏,时代相传。
⑵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多冠汉姓为金氏、楚氏等。
⑶满族金佳氏,满语为G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满族精吉氏,满语为Ginggi Hala,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等。
⑸满族精格哩氏,亦称精厄礼氏,满语为Ginggeri Hala,汉义“洁净”,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孙氏、景氏等。
⑹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org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索氏、锁氏、关氏等。
⑺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满语为Sirhin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谢氏等。
⑻今辽宁丹东东沟大孤山镇满族金氏的始祖为佟・猛特木,他曾在后金时期督师南关,连战连捷,深受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所器重。后因为恃权私收降女为妻,被佟・努尔哈赤定罪处斩。经诸位大臣力保其征战之功,方予免死,却被贬配至辽东。其后裔爱新觉罗・塔石后来乘船过海,隐居在辽宁丹东的大孤山下,后代子孙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满族金氏显祖爱新觉罗・塔石的后裔皆为宗室金氏
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姓百分之零点一。丛姓来源有三:①以地名为姓氏,源于金姓。据丛氏家谱所载,传说西汉时车骑将军金日磾的后代迁居丛家岘,遂以居地丛为氏。②丛姓来自丛枝。据各地丛氏家谱所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有崇、枝、胥、敖四国,其中丛枝为枝国的首领,后来枝国被帝尧所灭,丛枝亦成为帝尧之臣。丛枝的后代为纪念故国,改原国首领名为氏,称丛氏。③出自其他民族。如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我姓丛,满族,家是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铺子,请问有谁知道我j家谱什么姓氏?
本文2023-11-08 13:02: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