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父亲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4收藏

曾国藩的父亲是谁,第1张

曾麟书。

曾麟书(1790109~185724)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

曾麟书(Zeng Linshu)是曾国藩的父亲。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第17次乡,终于考中秀才。仅曾麟书五代子孙,自清道光十二年至光绪末年,就出了曾国藩、曾广钧两进士,举人、优贡、秀才更是多达20余人。

子曾国藩、曾国荃均擢总督,因子贵,以知名乡绅活跃于湖南城乡。卒后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侯、一等威毅伯。

扩展资料:

曾国藩的亲属:

1、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2、曾纪泽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郭嵩焘并称“郭曾”。

曾纪泽是曾国藩次子(国藩长子纪第早殇 ),1877年(光绪三年)袭侯爵。1878年(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

在出使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1880年(光绪六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6年(光绪十二年)归国。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曾纪泽学贯中西,工诗文,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著有《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说》等,后人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曾麟书

是的。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扩展资料:

曾国藩的弟弟们:

1、曾国潢

曾国潢(1820年—1886年)。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

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

2、曾国华

曾国华(1822年7月14日—1858年11月15日),字温甫,一号深斋、行宽六,湖南湘乡人,曾国藩胞弟。跟随李续宾力战死,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3、曾国葆

曾国葆(1829年—1862年),字季洪、又字事恒,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人,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葆是1859年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干,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南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

却在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家乡曾国葆妻,叮咛弟媳需好好照顾曾国葆,因为“弟体弱”,足见兄弟手足情义。

——曾国荃

——曾国潢

——曾国华

——曾国葆

文|陈事美

晚清时期,貌似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在历史上非常罕见。那就是同朝为官的大臣,居然出现了姓名近似的现象。一些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可能以为他们都是同一个家族的兄弟。如果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李翰章、李鸿藻,翁同、翁同书、夏同等人。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有些真的是亲兄弟,有些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甚至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

先说第一对亲兄弟,曾国藩与曾国荃,曾国藩是哥哥,曾国荃是弟弟。两人相差13岁。话说老曾家本是兄弟5人,曾国藩是大哥,后面还有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曾国荃排行老四,但在家族中排行老九,所以也称为曾国藩的“九弟”,后来曾国荃在统领湘军时,也被人称为“九帅”。

曾国藩与曾国荃,其实右边这张相片很可能也是曾国藩

曾国藩27岁中进士,曾国荃28岁取优贡生。曾国藩进京做官后,曾国荃跟随父亲进京,在哥哥身边学习。从学习上来讲,曾国荃不如哥哥曾国藩。兄弟二人慢慢有了区分,曾国藩偏文,曾国荃重武。

都知道曾国藩为了镇压太平军,一手缔造了湘军,但湘军中最厉害的统帅,则非曾国荃莫属。可以说,没有曾国荃,湘军能否剿灭太平天国真的很难说,即使能剿灭估计也要推迟好几年。

1856年,曾国藩率湘军攻打江西湖口,惨败后被围困,命悬一线。此时,曾国荃立即招募3000勇士,火速驰援曾国藩。曾国荃成功拿下吉安,为哥哥解围。从此,兄弟二人正式携手,一同镇压太平军。

在攻打天京时,曾国荃不顾哥哥的多次劝告,急攻险进,挖壕沟埋炸药,克服疫情蔓延等多重不利因素,最后竟然成功攻陷太平天国的老巢,彻底消灭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强将手下无弱兵。曾国荃带出来的将士几乎都是敢死队,相比之下,曾国藩就柔弱了很多。为了补偿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曾国荃每攻克一城,就给将士放假三天,纵容他们烧杀抢掠奸*。尤其是攻陷天京后,城内哀鸿遍野,曾国荃一手导演了天京大屠杀。这点曾国藩虽然很反对,但也无可奈何。

如果说曾国藩拥有的是为官治国的大智慧,那么,曾国荃至少也是有胆有谋的一方高级统帅。与哥哥不同,曾国荃喜欢N瑟,打完一次胜仗,就回家买地盖房,很享受衣锦还乡这种感觉。曾国藩在朝中官居高位,却从没有在家乡盖过一宅一院。相比之下,境界高下立判。

再说做官,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后来,曾国荃也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同时兼通商大臣。另外,曾国荃还做过陕西巡抚、山西巡抚、浙江巡抚、两广总督、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伯爵。

再说李鸿章与李翰章。这两人也是亲兄弟,不过李翰章是哥哥,李鸿章是弟弟。他们是兄弟6人,李翰章是老大,李鸿章是老二,后面还有各种“章”,如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但最小的弟弟反而没了“章”,叫李昭庆。

李翰章比李鸿章大两岁,但弟弟更聪明。李翰章27岁也中了进士,而李鸿章24岁就中了进士。

李鸿章与李翰章的合影照

都知道李鸿章是追随曾国藩,一起镇压太平天国的,其实,李翰章也是。可以说,这两兄弟走的是同一条路。不仅非常同质化,甚至还有一点竞争的关系。如兄弟两人都曾负责给曾国藩写过公文。一次,曾国藩找李鸿章来写,不巧李鸿章外出,就让李翰章来写。谁知,哥哥正写着,弟弟又回来了。看到哥哥写的公文,弟弟略带嘲讽的一笑,说“原来你也会写这个?”弟弟把哥哥推到一边,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哥哥只有惊呆的份儿。

李鸿章不仅是曾国藩的高级幕僚,后来还一手缔造了淮军。相比弟弟,哥哥李翰章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他在湘军中主要负责后勤供应,也就相当于后勤部长。

再说做官方面,只说省部级以上的官职,李鸿章曾做过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总理。哥哥李翰章这方面也不示弱,他曾任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浙江巡抚、湖北巡抚、四川总督、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同时还曾加任兵部尚书衔、太子少保衔。

再说李鸿藻,不知道的人以为李鸿藻应该与李鸿章是亲兄弟,其实不是,他们二人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字相似而已。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李鸿藻比李鸿章大3岁,恰巧还属于同龄人。

李鸿藻

李鸿藻与李鸿章的家世差不多,都属于官宦家庭。李鸿章24岁中进士,李鸿藻则是32岁才得中进士。李鸿章在地方都是实权人物,属于封疆大吏。而李鸿藻的地方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从来没做过一把手,顶多是个河南教育厅厅长而已。除此之外,李鸿藻基本都在京城任职,如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最高职务也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李鸿藻虽与李鸿章名字相似,但二人没有任何惺惺相惜之情。相反,与李鸿章的“软弱”不同,李鸿藻是强硬的主战派。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李鸿藻一直反对妥协。李鸿藻很讨厌李鸿章那种求和的嘴脸,甚至要弹劾李鸿章。

再说翁同与翁同书、夏同。翁同的大名很多人都熟悉,是同治、光绪的两代帝师,翁同的书法造诣更是名扬天下。翁同书与翁同是亲兄弟,翁同书大翁同20岁,几乎就是相差了一代人。

翁同与翁同书

相比弟弟翁同,翁同书的仕途表现很一般。虽然他也曾随清军镇压太平军、捻军,也曾做过安徽巡抚,但成绩都很一般,甚至还因犯错被流放新疆伊犁。最高才得了四品衔。

相比之下,弟弟翁同更聪明,不仅26岁就高中状元。后来,在京城的各部委基本都担任过要职。如户部、刑部、工部、都察院、总理衙门等。最重要的是,曾两次入值军机大臣,最高官至相国。虽然戊戌政变后被罢官,但总体还是非常辉煌。

再说夏同。此人与翁同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翁同是江苏常熟人,而夏同是贵州麻江人。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曾高中状元。翁同生于江浙之地,不仅富庶,还是状元的高产地。而夏同不同,他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状元,可见,夏同比翁同更厉害。

夏同

夏同比翁同整整小了44岁,两个人完全处在不同时代,命运自然截然不同。夏同后来去日本留学,主修法政。回国后,参与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规——《行政法》。后来,当过广东法政学堂的校长。再后来就进入民国了。

夏同基本就是一个法政领域的专家,与翁同根本没法对比。不过,有一点他们还是比较相同,那就是夏同的书法也比较有名,虽然也远远比不上翁同。

姓名相似,但官运不同,甚至命运迥异,这就是人生。

曾国荃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是清朝末年湘军首领,曾任太子太保、两江总督等职,曾经攻陷天京、伟勇巴图鲁,封爵一等威毅伯,卒于1890年。

曾国藩胞弟曾国荃简介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与比较

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 太平天国 ,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 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 太平天国 。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真要将兄弟二人对比,曾国藩胜于弟弟曾国荃。 但也有人称,曾国藩对幕僚赵烈文说过这样一番话:“九弟手笔宽博,将我分内应做之事,一概做完,渠得贪名而我偿素愿,皆意想所不到。”曾国荃照顾整个家族,挥金似土,焉得不贪取钱财?为了让大哥唱红脸,以完人的形象取信于当世和后世,他不惜包揽贪名,欢唱白脸。如此兄弟,可谓举世少有。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藩的父亲是谁

曾麟书。曾麟书(1790109~185724)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曾麟书(Zeng Linshu)...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