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什么人?为何客家人的家谱记载祖辈来自江西?
客家人是中国人!用标准语言解释就是:客家,作为汉族中一个重要民系,是东晋以来汉族南迁后逐渐出现于我囯南方的。客家,在汉语的客家话和粤语方言中读作“客家话”。既是自称,又是他的名字。“客户”一词的本义是与当地土著人对称,后来成为自称。
(客家风格建筑。成都洛带)
根据大量资料显示,客家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中国中原地区,由于社会变迁和战争,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南迁过程。
第一次是东晋初年到隋唐。在这数百年间,混乱的根源是司马忠称帝后,丑女贾南凤杀死摄政王杨军,废皇太子,造成了司马家八王之乱,互相讨伐。
更错的时候,把少数民族的武装引入战争,于是中国陷入了国内大乱的历史悲剧,大量汉人被屠杀,于是晋朝整体南迁,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中原汉人。这就是所谓的“南渡”。
具体来说,中原地区有6个县(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辖44个县,约今山西、陕西)。
泗州(河南、河内、河东、宫鸿、京赵胤等。(
州(分颍川、汝南、益阳、陈郡、乔军、郭培等六县二国,辖94县,约今河南省)
以上统计时间是东汉末年。
(5)战争的狂野场面)
在这次南迁之前,人们南迁最远的地方是江西中部。
到达赣中的客家人当然是最早的客家人祖先。虽然连续五次迁徙,但客家人的根都在这里,赣中等地自然是客家人南迁的地方之一。
唐朝末年,江西的袁州、汀州两地突然之间人口暴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汀州人陈本起兵造反,陈本的兵马大多是江西本地的土人,但是战争打到第三年时,陈本的人马越打越多,而且这些人都是来自两淮之地的汉人。在《资治通鉴》中多次有“淮汉入汀”、“掳淮汉为前驱”等记载。可见,当时大量汉人的涌入是客观存在的。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记载的人口数来看,唐朝末年,赣南人口增加了一倍多。明嘉靖年间的《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的户数是120985户,淳熙年间(1174—1189)赣州户数增加到 193339户。在汀州,崇宁年间(1102年)汀州的移民户数达到了172432户,庆元年间的汀州户数是达到了218570户。在虔州,崇宁年间人口从172432人,迅速暴增到272400人,短短一年时间之内人口暴增了10万人。
严谨的说,是大部分客家人从江西再次迁出。 客家人,也可以解释成远离家乡,客居他乡之人。客家人有五次大规模迁移记录,江西其他重要的据点。
最开始客家人迁移,是西晋末期,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北方地区流寇四处作乱。山西、太原等地汉族,面对日趋严重的生命威胁,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迁移。具体路线是从中原经过河南南阳,在进入襄阳,沿着汉水进入长江流域,向湖北,江苏,安徽这一带迁移。最南的一批人,经过九江到达鄱阳湖,然后沿着赣江向江西腹地进发。一批客家人迁移大体路线
都是为了求生存,沿途之中有人群觉得环境可以可以生存,就会在当地开始定居。 当然那个时期大部分人客家人都在江苏,安徽一带聚集下来。少量进入江西。 迁徙时间持续170多年。
第二次开始迁移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局势再次混乱,大部分人再次南迁。江淮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历史上叫唐末江淮大混战,这就很难受了,原本已经在江淮定居的大部分客家人,再次面对生命的威胁向南迁移。 当时中原四处乱战,闽西南、赣南、粤东北部分地区和平,(当事历史是这样形容的:惟有赣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堪称乐土” )于是汉族大量迁入江西其中赣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区之一。
由于路途遥远,居危思安,到了赣州地区,已经很难受的战乱影响,大部分人在江西定居。 这次迁移路线是以九江为行程起点在到鄱阳湖,沿赣江着来上向赣江源头迁移。后面有的人留在了赣南,也有的人继续向福建、广州进发。大体时间是90余年。
客家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也就是汉族不断开发南方山野的过程。 第三次迁移是靖康之变。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不得已宋高宗南渡,在临安称帝,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大量中原移民迁入南方。蒙古兴起,率先灭了北方的金朝,然后向南进发进攻南宋。 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南宋、蒙元双方攻守的战场。已经休养生息近百年的客家人再次被迫迁徙。 这就是大部分客家人说来自江西的原因。
客家人先民在古代又一次奠定如今形势的迁徙,赣南就是他们的第一站,是客家民族形成的摇篮,也是现如今客家人最多的聚集地。这里保留了大部分宋代古迹,更是被称为“宋城博物馆”。为 江西文化 增添重要的一笔。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如分布在章贡区、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乃是罕见的;有如保留3600多米宋城墙和众多的宋代古迹遗存而被称为“宋城博物馆”的赣州城区;
有如在广大城乡保存完好而众多的姓氏家谱、族谱,为研究客家提供了依据;有如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等百余种民间艺术;有如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还有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从中原南迁的客家祖先定居赣南后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瑰宝,结合迁徙途经地的音乐素材,经与赣南本土的原生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赣南客家山歌旋律高亢激越而又清新动听,故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
梨园戏曲
赣南客家戏曲以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和东河戏最为盛名。赣南采茶戏又名“三脚班”“三脚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民间艺术。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乡音曲艺
赣南客家曲艺以宁都道情最为典型。宁都县的“道情”,原名“鼓文”,又名“渔鼓筒”,是流行于宁都县及周边县市(广昌、石城、瑞金、于都、兴国)具有客家特色的说唱艺术。作为中国270多个曲种之一,具有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内容情节感人的特点,深受民间喜爱。
据老艺人传,明末清初,测命先生(盲人)根据所知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运用测命时所唱的颂诵腔曲调,同时吸收乞丐沿街叫化所唱的“过街溜”腔调,心拟词曲话本,演绎历史,说唱故事。
灯彩艺术
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既有独特的舞蹈与灯饰艺术风格,又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灯彩歌舞活动期多为新春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终止,或在姓氏迎簿进祠和各种朝神、庙会期间,按乡规民俗,灯队均以同一宗族姓氏组成,伴随龙舞、狮舞,走村串乡,日夜舞灯,举行灯彩活动,他们借用灯彩这种艺术形式得以消灾、求子、祈福、娱乐等。
唢呐艺术
唢呐,是一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吹管乐器,在赣南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一般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盖新房、庆丰收、上大学等,都要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村坊上举行迎神赛会,或其它大型活动,也必定有唢呐以壮气氛。
然而,在赣南各地,最有特色的要数于都唢呐。当地唢呐手就有这么四句顺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冇声冇息蛮难过。”
在两广、福建和东南亚一带居住着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这个称呼经常被人们提及,但要问起什么是客家人时,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甚至曾经有人发问,客家人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如果是,为啥没有客家族;如果不是,那客家人的称谓又从何而来,代表了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的是,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属于汉族族群的一个分支。
客家人的形成与中国历史的大变动、民族大融合是分不开的。
唐朝乱世的开启·杨贵妃、唐明皇
汉民族最早起源于黄土高原渭河平原一带,属于炎黄子孙后裔。随着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西晋“八王之乱”以及后来“五胡乱华”等的影响,开始有大批量的汉人从北往南方迁移。他们经过河南南阳,进入襄阳,沿着汉水迁移到今天安徽、江苏一代,也有一部分南迁到了江西、湖南等地。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由盛而衰。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在江南连续攻占州县,并且兵峰直指长安。唐王朝统治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了。
唐帝国最后的支柱和屏障便是坐镇江南的润州刺史、镇海州节度使高骈。高骈久居扬州,手中掌握着精锐兵马7万多人,而且雄踞江南数省富饶之地。高骈对唐僖宗的命令毫不放在心上,不发一兵一卒堵截黄巢起义军,致使黄巢大军二十多万人,渡过长江淮河,进逼长安。
安史之乱
唐僖宗大怒,罢去了高骈的官职。高骈索性起兵造反,割据江淮。
其后,为争夺江淮之地,唐王朝派出了秦彦降服高骈,地方割据势力代表杨行密、朱温、孙儒等辈纷起,孙儒杀死秦彦割据江淮。此后,便进入了各地方势力反复争夺江淮之地的大混战,史称唐末江淮大战。
唐末江淮大战历时6年,导致了唐王朝最后的支柱和经济来源地丧失,朱温在混战中迅速崛起,最终灭掉了唐朝。
江淮大混战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自西晋以来迁移的大量汉人纷纷逃离,进入相对安宁的江西避难。江西在唐朝时期处于节度使危全讽的控制下,《谭全播传》曾记载:危“在任七年,人物殷盛。”
客家人五次迁徙路线图
当时的两广和福建等地还是蛮荒之地,江西相对开发较早,加之社会环境稳定,距离江淮又近,于是江西成为了迁移者最好的选择之所。
现今有大量的客家人家谱显示祖上由江西迁来就是这个原因,也有不少家谱记载祖辈从南京迁来,也没有错误。因为当时的南京自陈后主亡国之后,便成为了各势力争夺的对象,又处于江淮势力一带,因此南京的住民也有大量迁移到江西的。
客家人祠堂
至于有不少人家家谱记载的从黄巢起义或者安史之乱迁移,就有点不靠谱了。因为,安史之乱当时北人南迁基本上都是迁在江淮、江南一带。而且,黄巢是直驱长安,并没有与江淮的高骈开战,反倒是后面的江淮大混战导致了人口的大量迁出。
因此,在唐朝末年,江西的袁州、汀州等地人口大增,在《资治通鉴》记录汀州人陈本起兵造反的记录中,可以看出陈本刚开始率领的是当地的土著,到起兵第三年时,就有大量的汉族人口加入,证明了此时汉族大量融入汀州的事实。
北宋《元丰九域志》与《宋史·地理志》记载,唐末大量的人口涌入江西,在崇宁年间(1102年)汀州的移民户数达到了172432户,庆元年间的汀州户数是达到了218570户。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聚居地
由此可以断定,仅江西赣南一带的一个州人口就达到了20多万户。因此,在整个移民区内(赣南、闽西一带)足有上百万人口的移民聚居区。
这上百万人口的移民聚居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域,客家语言也在这个时候形成。
广东梅州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围龙屋
《续资治通鉴长编》嘉枯七年(1062)二月辛巳说:
江西则虔州,地连广南,而福建之汀州亦与虔接。盐既弗善,汀故不产盐,二州民多盗贩广南盐以射利。每岁秋冬,田事既毕,往往数十百为拿,持甲兵旗鼓,往来虔、汀、漳、湖、循、海、惠、广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妇女,与巡捕吏卒斗格,至杀伤吏卒,则起为盗,依阻险要,捕不能得,或赦其罪招之,岁月浸*滋多。
这段话直接说明了,在赣南、闽西一带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间团体。因为江西没有盐,所以这些团队组成军队往来广州等地贩卖私盐。此外这些人还抢劫财物、妇女,甚至和官府对着干。
客家人婚礼习俗
而这个团体就是迁移到赣南一带的客家人。
南宋时期,大量赣南地区的客家人开始往广东迁徙。《梅州图经》记载:“土旷民
惰,而业农者鲜,悉借汀、赣侨寓者耕焉。”
由此可知,客家人形成与北宋,南宋时期开始大规模向外扩散迁移,形成了散布全世界的客家文化。
此外,客家人还经历了清初清军入关屠杀汉人时的大迁徙和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大量客家人从两广冲出,转战中国各省的人口大迁移。在客家人历史上,总共有西晋、唐末、南宋、清初、清末五次大迁徙。
今日广东梅州客家村庄
目前,全球的客家人大约有8000万,其中有5000万人分布在两广、福建、四川等地,约有600万人分布在香港、台湾、澳门等地,1500万人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等。
客家人中知名的人士有新加坡的李光耀、李显龙,泰国的他信、英拉,著名歌手张国荣,运动员林丹等。
客家人是什么人?为何客家人的家谱记载祖辈来自江西?
本文2023-11-08 10:23: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