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祠堂是做什么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家谱国际:祠堂是做什么的?,第1张

祠堂作为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是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

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是为九族顺序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高祖以上可并入“本门历代祖先神位”

中间为最长辈,面对祖先灵位右边为上(尊),左为下(卑),依次排列

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和坟地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人逝世后其家人都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立于桌安之上。牌位书写,古代一般多用老宋体(笔划竖粗横细)、自上而下竖写,现代则多采用正楷、隶书、魏碑、等字体,以示庄重、肃穆。

扩展资料

家谱,是使后代知晓统系来处的方法,又可以使家族不散不失传。然而修家谱的目的是治国,将古代宗法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变成了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

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中的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的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的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

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礼记·王制》中已记载了 帝王贵族的宗庙制度 。即天子七庙太祖、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太祖、二昭、二穆,公卿三庙太祖、一昭、一穆。秦代“尊君卑臣,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多建祠堂于墓所”。士大夫不敢建宗庙,从此宗庙成为天子专有

宋代朱熹提倡建立祠堂法: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而且,初立祠堂时,计现田每龛取1/20以为祭田,亲尽则以为基田。由宗子主之,以给祭用。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祠堂中的主祭——宗子,相当于天子;管理全族事务的宗长,相当于丞相;宗正、宗直,相当于礼部尚书与刑部尚书。祠堂最能体现宋代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祠堂。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举办族人大会。但是我们也反对那一种浮夸的,超级浪费的奢侈型的族人聚会。我们经常说没有家教,一个家族的家族文化传承对后代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你可以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但是你必须敬养祖先,这种思维是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因为那是你的祖先,你的来源,人不可忘本。常怀祖先创下基业之艰辛,常勉后代子孙砥砺前行。

  摘 要:大冶宗祠基本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典型的宗族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但在装饰和某些特殊“组件”上又与大冶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赋予宗祠建筑更多的世俗特性。

关键词:宗祠建筑;木雕;石雕;灰塑;供台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91-02

大冶宗祠基本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典型的宗族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但在装饰和某些特殊“组件”上又与大冶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赋予宗祠建筑更多的世俗特性。大冶宗祠建筑中有着大量的装饰作品,品种繁多,其中由已木雕、石雕和灰塑为盛,内容大致分为日常生活、伦理教化、神话传说、戏文故事、花鸟虫鱼、书文楹联等。

一、木雕

木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如殷祖镇水南湾曹氏宗祠中,室内的门窗梁柱有许多雕刻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图1)。这些木雕图案大多蕴涵吉祥含义,题材以民间传说、戏剧场景和一些传说的祥瑞吉兽为主。同时还十分注重装饰与光线的关系,让光线从天井射入,透过漏窗、门窗与木棂,来渲染空间气氛。

还有如刘仁八镇卢均受村卢氏宗祠的入口木构架横梁上的木雕纹饰(图2),殷祖镇余海庄余氏氏宗祠中的木梁上的木雕装饰,题材为凤凰和亭阁相映(图3)。

二、石雕

石雕在宗祠建筑中的作品随处可见,石雕窗框、抱鼓石、石雕的门联等,甚至下水池的下水口,也是精美的石雕。石雕艺人雕刻工艺精湛,奇妙的构思令人叫绝,其圆雕、浮雕、镂空透雕都有,造型风格简洁大方,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图4,图5)。

三、灰塑

灰塑是以石灰、细砂、牛胶为原料按一定比率混合而成的塑泥进行艺术塑造的一门艺术。大冶地区宗祠建筑的灰塑装饰中,主要用圆雕手法表现,并在背景上以浮雕衬托,一般都是装饰在雨挡和墙画上(图6,图7)。

四、供台与神龛

供台在本文中特指宗祠建筑中的供奉祖先牌位、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的供桌。供台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木质和石质两种,这两种类型的供台在大冶的宗祠建筑中都比较常见,因各姓宗族文化的差异因此各自的供台的造型差异也较大。

(一)石质供台

刘仁八镇的刘氏宗祠中的石质供台设置在此宗祠建筑的第三进中,供台的墙体宽约为5米,高约为35米,高未通到屋面,供台类型隔断将宗祠的三进分为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前面用来祭拜先祖,供台后面用来存放物品,供台的背墙两侧各开设有一个门洞可通向供台的背面,门洞的上面开放有一个八卦形的洞口。门洞的上方和八卦形洞口的四周均绘有图案。

供台的正上方用灰塑的工艺写有“如在”两字,代表对先祖的哀思之情。“如在”的下面是用砖砌而成的一个内凹结构神龛,采用四个小红柱进行装饰,里面供奉着祖先牌位,神龛的上面用深色涂料绘制着双龙戏珠的图案,神龛的下面是石质的供桌,依稀还能看出上面绘制过图案,因为年代的久远,整个供台的下部都长满绿色的青苔,受损比较严重,但是整个供台的庄重感还是很强烈(图8,图9)。

还有殷祖镇塘下村卢氏宗祠中的供台也属于石质供台,供台的背景墙为建筑的外墙在供台的范围内很特别的呈弧形分布,在弧段内设有四颗小立柱,立柱之间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立柱的柱脚为莲花台状,并有彩色的涂料对莲花台进行涂染。

供台为长方形,在供台的上部有莲花瓣的雕刻花纹饰边,也用彩色的涂料进行的涂染,供台的下部雕刻分成三个方框,两侧的小方框内绘有仙鹤的彩色图案,中间的较大方框内的图案因年代久远,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图案的内容。另外在供台的底部装饰也有石质的花纹。

这种采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建筑,在本次调查中仅仅只在这座宗祠中发现,其他宗祠中绘制的图案均为单色绘制(图5-10)。

(二)木质供台

木质的供台因为材质的原因,长期放置供奉祖先的烛火和等,限定了它保存时间的不易久远。但是木质供台因可塑性更强的因素,因此它比石质供台更加的精致和美观。

殷祖镇塘下村邹氏宗祠中的供台属于木质供台,其供台将木雕的工艺的表达的淋漓精致,在供台的装饰中各种木雕技术均有应用,各种祥瑞吉兽栩栩如生(图11)。

参考文献:

[1]李秋香宗祠—(乡土瑰宝)系列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2]谢玉明著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陶友松著老祠堂(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家谱国际:祠堂是做什么的?

祠堂作为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