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族谱表,爱新觉罗辈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爱新觉罗族谱表,爱新觉罗辈分,第1张

爱新觉罗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宗谱

我只找到部分摘录(网上)

允禩:(一子)康熙二十四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母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三十七年三月封授多罗贝勒,六十一年十一月晋封亲王,总理事务,三年三月退总理事务,四年三月因罪革退亲王,将伊本身并子孙黜宗室,本年丙午九月卒,年四十六岁。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特旨复入宗室。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第一子:弘旺(三子)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嫡妻舒穆禄氏伦布之女,妾茂怡氏马尔泰之女,妾完颜氏四格之女,妾荣氏荣禧之女。 第一子:永类(无嗣)雍正四年丙午正月二十七日申时生,嫡母舒穆禄氏伦布之女,雍正六年戊申十二月二十二日丑时卒,年三岁。 第二子:肃英额(六子)雍正四年丙午七月二十二日亥时生,庶母茂怡氏马尔泰之女,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十二日午时卒,年七十岁。 第三子:永明额(一子)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六月十六日申时生,庶母荣氏荣禧之女。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授七品笔贴式,喜庆元年三月授委署主事,是年九月授经历,四年八月授副理事官,九年九月授御史,二十五年十一月授副都统衔作为阿克苏办事大臣,道光三年正月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四年七月回京,本年八月管理右翼官学事务,五年七月管理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事务,本年十一月管理新历营房,十二月授察哈尔副都统,六年五月授太宁镇总兵内务府大臣,六月授守护昌陵,十年八月授令侍卫内大臣,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正月二十日丑时卒,年八十四岁。 -------------------------------------------------------------------------------- 允禟:(八子)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八月二十七日子时,雍正四年丙午八月作月二十七日巳时卒。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妾刘氏,妾兆氏,妾郎氏,妾周氏,妾完颜氏,妾朱氏,妾佟氏,妾陈氏。 第一子:弘晸(二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八日戌时生,庶母刘氏。 第二子:弘暲(一子)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十九日丑时生,庶母刘氏。 第三子:弘相(一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廿二日丑时生,庶母刘氏。 第四子:弘旷(无嗣)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六日卯时生,庶母郎氏。 第五子:弘鼎(七子)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庶母完颜氏。 第六子:栋喜(五子)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六月初八日丑时生,庶母朱氏。 第七子:四保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九月十四日未时生,庶母周氏,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奉旨过继与尼雅哈为嗣。 第八子:都锡保(三子)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初四日丑时生,庶母周氏。 -------------------------------------------------------------------------------- 允礻我:(六子)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十月十一日亥时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多罗敦郡王,五十七年十月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六十一年十二月解管理三旗事务。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继夫人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妾郭络罗氏,妾王氏。 (DE注:生平略有删节,诸妾之父亦略) 第一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初十日酉时生,本月十六日辰时卒,庶母郭络罗氏。 第二子:弘旭(无嗣)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十九日午时生,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初四日子时,年七岁,庶母郭络罗氏。 第三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乙丑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卒,年七岁,庶母郭络罗氏。 第四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子时生,本月十九日亥时卒,庶母王氏。 第五子:弘暄(一子)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一日午时生,母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第六子:弘晙(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生,庶母郭络罗氏。 -------------------------------------------------------------------------------- 允祥:(九子)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日辰时生,雍正八年庚戌五月初四日午时薨。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顶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第一子:弘昌(五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弘暾(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时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夫人富察氏。(DE注: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弘暾为贝勒,封其为贝勒夫人,入怡亲王府陪伴兆佳氏。《宗谱》记弘暾有三子,分别是从弘昌、弘晈、弘晓处承继来的。) 第四子:弘晈(二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左日右兄)(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弘昑(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弘晓(九子)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八子:绶恩(无嗣)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珊琅(无嗣)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母庶福晋纳喇氏。 -------------------------------------------------------------------------------- 允禵:(四子)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妾吴氏常有之女。 第一子:弘春(七子)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二子:弘明(五子)康熙四年四月初三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三子:弘映(三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第四子:弘暟(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爱新觉罗宗谱的皇室辈分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 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按照避讳的规矩,雍正帝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顒)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如清高宗第七子爱新觉罗·永琮出生时,清高宗将同名的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孙改名为爱新觉罗·永瑺。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帝下旨八弟允禩改为“阿其那”(意为俎上之鱼”,即砧板上的鱼,比喻任人宰割),九弟允禟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鬼”),胤禩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礽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改姓易族的现象。老舍、侯宝林等都改成了汉族。 爱新觉罗家谱谁能给一份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的最后一代?

爱新觉罗家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辈分的问题也就十分复杂。

大体来说,推算辈分要看是谁的后人。 如太祖的几个后人,比如说楮英、礼王代善,他们家族在1935年《宗谱》上已经有“闿”字辈的人出生了,所以到现在,估计祺字辈都出生了。 但是如圣祖的几个后人,前面几个皇子如胤礽、胤禵,35年《宗谱》以“毓”、“恒”为多,到现在,辈分可能是“启”、“焘”。但是圣祖后面的几个孩子,比如说胤秘的后人,现在“溥”字辈还在世。 而近支宗室,也基本上比较大。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之,如果你明确了自己要问哪个支系的,可以补充提问。我们继续探讨。 ----橘---- 爱新觉罗(329)辈分(12)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内容

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训,家训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定意义上,把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渗透规范着每一个族人的行为之中。也规范了族人的理想、伦理、道德、行为及人生追求等。一般都记载在各族的族谱中。没有家训的家谱是不完整的家谱。

纵观各族谱本,家训的核心内容,一般都是离不开八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

是孝顺。孝顺父母,孝顺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悌:

是悌敬。兄弟姊妹之间友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忠:

是尽忠。尽忠国家,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组织和本职工作。

信:

是信用。信用朋友,不可失信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礼:

是礼节。对人有礼貌,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纪守法,尊敬领导。

义:

是义气。有正义感,见义勇为。有仁爱之心,对有难者,尽力帮助。

廉:

是廉洁。不贪求,不占便宜,大公无私,廉正奉公。

耻:

是羞耻。不合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和违背道德的事情不做,知错就改,勇当所为。

家训大多数以诗体形式写于族谱中,朗朗上口,有助记忆。如毛氏家族《百字铭训》:

孝悌家庭顺,清忠国祚昌。

礼恭交四海,仁义振三纲。

富贵由勤俭,贫穷守本良。

言行防错过,思德应酬偿。

正大传耕读,公平作贾商。

烟花休入局,赌博莫从场。

族党当亲睦,寃仇要解忘。

奸谋身后报,苛刻眼前先。

王法警心畏,阴功用力禳。

一生惟谨慎,百世有馨香。

一、 山东莱州府城(掖县附郭),今山东莱州“崇儒毛氏”。

系元末从“淮四间” (今安徽泗县、江苏淮阴一带)迁来,占籍东南隅社。

始祖毛士原,有父毛启宗。

四世毛敏通过修家谱、振家风、崇儒重教、文化传家、创立“崇儒毛氏”堂号。

五世毛纪成为明代首辅(宰相),直到明末100多年,是崇儒毛氏的鼎盛时期。

莱州朱旺字辈:光应人(字旁)可之永 泰水(字旁)年云鸿(树) 吉 福忠(宗、金、德、福)。

莱州毛氏分为崇儒毛氏、西关社毛氏 、城南松树茔毛氏等支派。

子孙散居于城关各村及小原集、西障毛家、前小朱、东庄、交通村、后王门、桥头、中朱旺、饮马池、南菊寺、小屋、大台头、西山张、南五里、驿道等村庄。

有一支迁河北滦南。

西关社毛氏始祖毛璟,始居莱州府城西关,子孙在城关及八蜡庙、滕哥坡子、薛家、大台头等村庄繁衍。

城南松树茔毛氏,即南毛家村一支。

始祖为元代的登州通判毛福,子孙散居在毛家村、枣林、东朱家等村庄,与平度毛氏同族。

二、山东即墨毛家岭毛氏。

目前有三大支:毛法云一支、毛理一支、王演庄毛兴一支。

其先祖毛理旧籍燕京,明洪武年间以军功任燕王府护卫指挥佥事,后出镇莱郡,驻即墨营。

后留此地成为即墨毛氏一世祖。

永乐二年明成祖(燕王)将毛法云,从云南狮子口北迁山东隶籍墨县毛家岭町。

毛法云是燕王护卫军功封万户侯,世袭指挥,居即墨营。

来山东的有七兄弟,每人带有后世识别的信物:志宗石,红叶树。

与谱书记载的“七坟六茔”相吻合。

七至九世祖居即墨城西十多里的马山。

十世祖毛若麟讨饭到毛家岭,现为山东省即墨县段泊岚镇毛家岭一三四村。

分迁的有:烟台海阳县窦疃村的毛氏,东北辽宁省法库县红五乡蛇山沟村的毛氏,即墨西流峯毛氏,山东高密,胶州的毛氏,墨华山万花埠。

三、山东高密岭庄毛氏。

明朝时从即墨毛家岭迁到高密县东北乡前岭,始祖毛伦公。

分布于:夏庄、前岭、毛家屋子、毛家庵、高密、仁和等地。

字辈:有克继志,居心维诚。

相传昭世,丕振家声。

恒怀忠恕,勤建文明。

和平永立,光裕延宗。

山东平度毛信宇, 我祖籍山东平度,现籍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工作在北京,我们家谱辈分:有柯继志,居信为成(居心维诚)。

吉林延边毛成继, 我祖上在朱武洪年血洗山东之后,被迫从山西小云南大榆树下迁到山东,到我这,我在十七世,字辈:有克记至,居心维成,相传昭世,贫震家声。

四、山东安丘、诸城毛氏。

源于安丘城南约法30公里毛家寨庄。

始祖毛国友。

分布于涝洼(诸城)、毛家庄(安丘城南10余里)、桥北头、前屯(又名于家屯、毛家屯)、关西、邹家洼、营子、吴家漫、颜家庄、昌乐。

还有淮县、高密等。

五、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梁海村毛氏,唐朝叫沙门店。

明末时从济南长清迁来,现有100多人,提供毛刘锋。

六、山东昌邑县南乡南悠庄毛氏。

我七世祖褘帮玉,原籍潍县东乡吕望社泊庄人氏,缘遇荒年就食昌邑县南乡南悠庄。

嗣遇壬午大乱七世祖与六世祖迄今并不知墓之所在。

五世祖褘毛林明崇贞年间十二月十五冬(1642年),林长子尚松生子福俱住北京不知其名故不敢轻注,林次子尚志住毛家屯,林四子尚孝无嗣、林三子尚忠卜於朱甫庄。

而居焉七世祖而上无传故即七世祖;邦玉序下。

七、山东青岛毛氏。

我祖兴公于永和二年从云南迁来。

具体云南的什么地方族谱未有记载。

自十七世至四十八世共三十二字族谱辈份为:玉肇嘉瑞,德庆其祥。

学开绍修,敦乃可昌。

循正立道,崇廷丕芳。

谨守成法,振家之良。

八、山东苍山县鲁城乡毛氏。

始祖景祥兄弟三人于(与)母亲,在明朝中期,从登州府来阳县下水泉村迁往山东沂州府西南乡(现在的苍山县鲁城乡)定居。

山东省苍山县鲁城毛铺字辈:景、俊、泰、士、好,天、伦、明、伯、锡,廷、稼(守)、文(启、立)、德(学、允)、成(本),凤、洪、兴、全、继,敬、修、强、富、玉,元、福、清、瑞、安,志、永、庆、平、先,中、华、震、胜、传。

二弟景威,明朝弘治二年迁往毛家埠东南五十华里定居,起村名毛家庄。

现在二百于(余)户,一千余人。

三弟景田迁往离毛家埠西南毛家牌坊,年久无往来,失考经查考记载。

山东临沂毛洪彬。

这:学,成,凤,洪,兴。

九、山东临沂沂南毛氏。

我是山东临沂沂南,家谱辈分:一世:毛龙 二世:毛虎,毛帅,毛起 三世:毛存有,毛存亮。

十一世毛殿昌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定了二十辈:勋培锡汉林,焕城铭清杨,炜增锁泽荣,烈堂金瀛相。

(十四世,本人毛培连辈分,老家是临沂沂南铜井镇珠宝村)。

十、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毛氏,吉林长春毛旺 ,是吉林德惠市岔路口镇的 ,祖籍是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的,当时闯关东到吉林德惠达家沟镇,后我们这太爷辈哥三个(毛振海,毛振江,毛振方)来到岔路口镇大概六七十年吧,之后老太爷又因工作迁到敦化黄泥河镇(毛振方)。

太爷“振”字辈,爷爷俩个字,父辈“文”字辈。

据说老家还有“凤”字辈,家谱没有了,望这些宗亲联系。

查2002年普查资料:山东省海阳县村庄毛姓分布如下

1、经济开发区:平顶村、埠南村

2、方圆街道办事处:镐地村、窑上疃

3、东村街道办:和平村

4、辛安镇:滩西村 5郭城镇:上十字夼村

6二十里店镇:沙子埠,石家泊村,窦疃庄(以证实为即墨毛家岭搬出的)。

山东海阳窦疃庄毛姓是吉林毛承群一支,字辈:于凤方可贵,成宗乃作显。

十一、山东菏泽毛氏,毛兰存这一支,现用的十二个字是“殿台明 桂兰兴 帮国泰 家道成”,这是咸丰年间修谱时续的,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曹州府东北五十五里灉水之滨。

山东菏泽毛恒璇跟河南的太和毛氏家谱续到一起了,字辈:凤鸣朝阳,林穆顺昌,太和世家,永怀志祥。

十二、黑绥化县毛有赢是原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毛氏后人(经打听现在大概是东营市广饶县一带),我爷爷毛喜发和他父亲(毛彦)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省,现已有100多年。

族谱失落,想寻根续谱,不知族亲能否帮忙?爷爷的爷爷叫 毛登云。

经常梦回祭祖,完成爷爷临终嘱托。

十三、毛晓英,老家山东日照那支毛氏再早是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迁出的,郯城县跟苏北的新沂交界,位于新沂正北,两县交界处距新沂县城仅5公里,历史上新沂早期也曾隶属过山东。

目前郯城县泉源乡北毛村、南毛村等地有不少毛姓,人口很多,都是一脉之传,据我目前得知的零星消息,他们也是元末明初北迁(即从南向北)至此地的。

十四、毛新才-辽宁海城才字辈。

祖上老祖宗叫毛振东说祖籍是:清朝山东省莱州府掖县马库的,顺治年间移民到辽宁的,振、起、吉、有、德。

永、洪、治、国、才。

毛振东下面十辈。

十五、毛忠鹏家谱字辈:文学永昌彦、胜守忠兴诗、立礼安富尊荣,原籍出於闗里永平府昌黎县毛家帐子,一世毛汲,二世毛文荣、毛文花(无配),三世毛有学、发学(有后)、亮学,四世毛永五世毛昌,六世毛彦臣,七世毛圣,八世毛守,九世毛中(毛忠鹏),十世毛兴,十一世毛诗 。

十六、山东青岛毛承炬就是即墨的段泊岚镇毛家岭的,爸1999年修过毛氏家谱,毛氏家谱里有两个毛旺,一位是在5世‘一位是在13世,家谱记载,南泉王演庄,红岚洪兰毛家街的毛姓都是一家人 ,华山小埠,海阳,高密的都从我们村迁出的。

山东青岛毛晓会,好像是从即墨毛家岭搬迁过来的,仁兆毛庄,明朝永乐二年搬过来的。

只知道老祖叫毛旺,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窝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庄,毛旺育有八子,四子去了南方,四字留在原地。

跟承炬兄也就离三四十里吧,应该和南村的高家庄毛氏也是一家的。

十七、:我毛大军,是山东高密康庄社区前毛家庄的,字辈”勇、美、长、成、恩、广、大、富”,听老辈说是明代从莱州迁来的。

另一支字辈”寿、学、德、永、顺”永字辈和我同辈,高密城东还有一支和我们辈分排不起来。

十八、-我毛氏家族原籍山东搬倒井附近,从清朝中后期迁到河北省,留下十代家谱:(启、立、鸿、殿、广、纪、德、永、发、昌),祖宗叫毛启俊,祖太太爷叫毛立业,祖太爷叫毛鸿章,太爷毛殿元,到我已经是第七代,德字辈,现已与祖籍失去联系。

山东泰安宁阳毛氏,字辈是:立洪殿继广,召目庆凡祥。

联系人毛广金。

十九、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毛氏,原籍山东莱州府济密县(即墨)七甲二社毛家庄。

清朝时又搬到江西大房身,第一辈叫 毛久山 。

口诉字辈:连 玉 振 成 文 世 洪 德 赵 永 传。

我是毛文有,文字辈。

二十、山东省河间府交河县毛三庄毛氏,家谱是:天佩一枝广、红清永旭伦。

我毛秀艳,是永字辈,我哥毛永存。

二十一、山东东平毛氏,始祖讳宗钧,字鉴辉,于明洪武二十五年,由山西太原洪同县迁至山东省东原县西柿子园村,遂家焉。

三世祖贵顺生四子,长子存利迁居东平城内,次子存福,三子宏儒仍本村,四子居儒迁居冯庄。

二十二、山东莱芜毛氏,在莱芜市鹿野镇 安子湾村,迁自历城毛瑞成。

二十三、山东嘉祥毛氏,来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辗转河南,最后来到山东,字辈:金,开,腾,士,瑞;允,学,清,存,福;宪,有,仁,广,大;

家谱的颜色最好以土黄或者深蓝为好

下面说下内容问题:

二、家谱内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

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三、家谱的价值与弊端

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可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历史上,家谱的编撰方式分为两个时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谱主要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务;宋以后主要是私修,修谱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维护族权,为宗族睦族服务。当今时代,家谱作为历史文献,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以前受“左”的思潮影响,往往将家谱看作“四旧”,视为糟粕,有的烧毁。即使保存在图书馆的家谱,也是堆放在角落里,听其尘封虫蛀,显然是不妥的。

开发家谱资源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首先是文物价值。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的文物。

其次是资料价值。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数量可观的家谱,不仅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即对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都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如对称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即源于皖南徽商家谱。

再次,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会有生命力。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也必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是寻根价值。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自1996年底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海内外的数万名读者,其中不少都是为寻根问祖来查询家谱的。当他们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其兴奋之情真是难以形容。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主要产生封建社会的文化载体家谱,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几乎所有的旧家谱的谱序、凡例、族规家法等内容,都露骨宣扬封建忠孝节义、三从四德、重男轻女、族长专制等封建伦理规范,乃至封建迷信等。

其次是攀附假托。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显是朱熹,翻阅朱熹作谱序的家谱达几十种,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明清时,有“谱匠”、“谱师”职业,专为有些家族制作伪劣产品。

再次是书善隐恶。有的家谱凡例明文规定:“史则善恶俱载,谱则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也。”家谱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则辟有小传,乃至编写传记、行状,刊载墓志铭等。另一方面,对家族中所谓“叛逆”、“犯刑”、“败伦”、“背义”、“杂贱”者,则采用“除名”、“出族”、“出谱”等措施,不予书写,名不见谱。

当然,旧家谱在观点、内容、体例等方面,还存在其他弊端或不足,我们对旧家谱必须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爱新觉罗族谱表,爱新觉罗辈分

爱新觉罗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
点击下载
上一篇:闫姓名字下一篇:怎样制作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