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易经的名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2收藏

来自易经的名字,第1张

古代哪些名字出自《易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请根据五行取名,名字出自论语 易经或者楚辞 此八字喜金水,忌木土。 如姓名第二字与第三字之五行属金水者吉,

题主宝宝出生, 喜不自胜, 从中取喜胜。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喜字的五行属性为水。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羊,名字中应有月部首为吉,胜的部首为月。喜表示高兴、快乐、喜雨;胜表示美妙、胜仗、胜士,意义优美。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2-12,五格大吉。

望主成才, 叫子才也不错 !

子 zi 3 水

才 cai 3 金

从《诗经》中选择鸿飞(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诗经国风 豳风 九N》))。

鸿表示兴盛、天鹅、大雁;飞表示飞涨、飞舟、飞越,意义优美。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鸿字,飞字的五行属性为水。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17-9,五格俱佳。成语鸿鹄之志 高飞远翔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易经取名 女孩名:

每个名字均有出处与解释,取舍请便。

悦爱 喜爱,喜欢。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

自珍 自爱。适用于男孩和孩取名字。出自《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渊潜以自珍”。

星轩 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若华 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芳华 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芳苓 香草名。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枚乘<七发>》:“Pxg蓼,蔓草芳苓。”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慧语 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俊慧 秀美聪明。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王屋山,俊慧非常。”

芳蔼 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浩丽 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曼丽 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潆泓 水回旋深广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王]运《珍珠泉铭》序:“兹泉潆泓,冲q清澜,百步傍流,带垣通舟。”

泓稀∷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吕坤《<吾庐放言>序》:“其既放也,泓_Y,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博艺 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悠柔 悠扬柔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容 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懿美 懿,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尔雅》“懿,美也”。

瑾瑜 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G,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钟灵 凝聚天地间的灵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钟灵毓秀”。

专业起名,名有出>>

出自易经或楚辞的网名,最好霸气一点, 飞龙在天

寻一个来自诗经或者易经的,形容此生要修为的女孩的名字 20分 他的八字可以给我看下吗,我根据他的命是64卦哪一卦,择其善爻起到一个诱导作用。

周易又名什么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免费起名字大全 20分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

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

周易八卦取名字 2012最新最给力的女孩名精选:(有寓意解释,仅供您参考)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雅 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娴雅:文雅大方。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 马援传》“辞言娴雅”。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涵涵 水波晃动。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浩丽 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嘉懿 善、美。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江沅 沅,水名。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z船余上沅兮”

瑾瑜 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G,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静淞 淞:水汽凝结的冰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巩《雾淞》“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

隽秀 优异出众。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M《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俊爽 英俊清朗。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可佳 可嘉,可喜。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上官逊《松柏有心赋》:“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劲节可佳。”

乐成 成功。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霖霖 霖霖,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金元好问《甲辰夏五月积雨十馀日不止遣闷》“甲子霖霖雨,巡檐闷不禁”。形容雨下得连绵不绝。

灵犀 形容心灵相通。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落霞 霞光从天而下。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诗句中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曼丽 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专业起名,名有出处 解释,字有内涵 寓意。起名字应该考虑周详 具体分析,音形字义体,区域习俗,方言口音,好名字要畅听别致 新颖时尚 字形简美 音韵朗畅 意蕴丰富 文化内涵 诗意优美 巧妙别致 新颖少见 五行互补 数理吉祥等。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只当交个朋友,但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认真回答的,谢谢!>>

参照周易取名字 男孩 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昊然 昊:苍天,苍穹

您好,朋友,提供两个名字给你选择,这只是个人感觉好听的,就算帮你打开一下思路吧;因为如果真需结合八字五行、取名与生肖、易经以及姓名学五格数理、三才搭配来进行专业手工取名;并取一个对宝宝先天八字有帮助,而又吉祥的好名,那最少都要穿个小时才能取好。

求出自诗经或楚辞的男孩名字 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美之能当”。: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G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G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G(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住弊值母芯跄亍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执》里的皇后名字……

8、扬灵(扬z)。《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z,扬帆前进。

9、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2、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A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3、Q飞。《九歌・东君》:“Q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Q(音宣)飞:飞翔。

14、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16、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内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人物生平 余叔岩 (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 余第棋 ,又名 余叔言 ,早年艺名 小小 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学艺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演出概况

余叔岩幼时用“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红极一时,变声后回北京休养,后因病倒仓回京,得其岳父陈德霖之助,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武功,由姚增禄授其昆曲戏《石秀探庄》等。同时向陈彦衡、爱新觉罗·溥侗(红豆馆主)、王君直等人学谭派唱腔。在此期间他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凡与谭氏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他都一一虚心请教,技艺大进。并参加春阳友会票社,多方学习,用功不懈。1918年后,嗓音恢复,以叔岩之名重返舞台。他充分发挥其学谭心得和本身特长,上演大量老生剧目,文武昆乱不挡,一举成名,与杨小楼、梅兰芳在当时京剧界鼎立而三,并称“三大贤”,代表了20世纪20至30年代老生、武生、旦角的最高艺术水平。

1923年8月22日,在紫禁城内漱芳斋,京剧名流汇聚一堂,登台演出16个剧目。其中《定军山》余叔岩。他除不断演出于北京之外,曾数次去汉口、上海、天津各地演唱,誉满全国。1928年后由于身体多病,除义务、堂会戏外,不再演营业戏。余叔岩舞台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京剧老生界留下了久远的影响。十年所演的剧目之中很多都成为后学的典范。《琼林宴》、《八大锤》、《捉放宿店》、《盗宗卷》、《定军山》等谭派标准剧目,经他演唱,出神入化、才调秀出,最能见赏知音。他对每一剧目无不精益求精,普通一戏经其润色便能离世异俗,《搜孤救孤》等戏经他演出,石破天惊,成为传世之作。《法场换子》虽未曾在舞台上演过,只是平时吊嗓唱,但其[反二黄]唱腔极富创造性,已成为典范之作。

余叔岩公演期间,虽与杨、梅各树一帜,但合作从未间断。他们的合作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典范作用。1920年,余叔岩开始与杨小楼合作,与杨合组中兴社。他们合作的剧目有《八大锤》、《定军山·阳平关》、《连营寨》等,皆为功力悉敌、珠联璧合之佳作。梅、余之《游龙戏凤》、《打渔杀家》,余、杨、梅之《摘缨会》均为旷代绝唱,后世法程。

艺术活动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1932年《国剧画报》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1932年《国剧画报》28、29两期刊登过这次讲演的消息和部分内容),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表剧目

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余派艺术 余派的形成

他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他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着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出蓝胜蓝”的再创造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因为体弱多病,余叔岩自成一家后,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1917年到1928年十多年,但他的艺术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他曾分别和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同台合作,加工演出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艺术大师,而他的演唱艺术尤其脍炙人口。

唱法特点

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说法来赞赏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

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我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端庄大方、深沉凝重,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的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沈俊秀的书卷气,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剧目。

作品特色

余派名唱如《搜孤救孤》中"白虎大堂领了命"的二黄导板接回龙腔,完全提起来唱且唱腔斩截简净,无刻意装点之处,而程婴紧张焦急及愤恨、痛惜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王佐断臂》中的回龙腔也用提着唱的方法,却没有急迫的成分而显得含蓄从容。《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等唱段则英气勃勃,表达了为广大将者义无反顾的决心。他对于大、小腔的尾音均多做上扬的处理,唱腔中多用软擞,声清越而空灵,所用的闪、垛均极自然,不显雕琢痕迹,这些润腔的技巧都是余派特有的。余叔岩精研音律,发声讲究,对于"三级韵"的规律运用纯熟,使他的唱增添了抑扬顿挫。念白的五音四声准确得当,注意语气和节奏;善用虚词,传神而有个性,于端重大方中显出洒脱优美。《审头刺汤》、《清官册》、《王佐断臂》等剧的念白都是他的杰作。做工、身段洗炼精美,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等剧中的表演均不逊于谭鑫培。他的武功根底厚实,早期曾大量上演武生戏,故靠把戏如《战太平》、《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等都很精彩,开打、亮相等功夫独到,技艺高超而决不卖弄。他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对于所演剧目的词句、辙韵多有润色,使之顺畅合理。余叔岩在流派的发展方面与其它流派代表人物不同的是,他的剧目,唱、做、念、打甚至扮相都完全继承谭鑫培,但处处又都有新意,有自己的特色,并不靠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表演,创造新腔,然而确实又较谭派有很大的变化,这反而有更大的难度,也正是余派在30年代以后几乎取代谭派在生行的领袖地位的原因。

合作名家

余叔岩演戏之所以成功,除其本人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外,另一重要因素是他有许多出色的合作者为辅弼。李顺亭、钱金福、程继先、陈德霖、王长林、裘桂仙、鲍吉祥等对他的演出都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余叔岩曾和王长林、钱金福、程继先在他北京的家中照过许多戏装相片,其中有余、王的《琼林宴》、《翠屏山》,余、钱的《宁武关》、《定军山》,余、程的《镇潭州》,余单人的《宁武关》、《定军山》、《洗浮山》等,这些相片照得气度典雅、神态生动,堪称京剧艺术珍品。从中不仅可以研究余本人的身段,还可以了解王、钱、程三位的身段、化妆以及各位之间的合作情况。余叔岩还有许多戏装和练功的照片,对于研究他的身段也有参考价值。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其身段、把子的要领,如子午像、腰、丁字步、弓箭步、前后手、山膀、眼神,以及刀、枪、马鞭的拿法和全身的劲头等的实际情况。

唱片作品

余叔岩成名后,先后在百代(1920)、高亭(1924)、长城(1932)、国乐(1940)等唱片公司灌过37面唱片(由杭子和、白登云司鼓,李佩卿、朱家夔、王瑞芝操琴)。这些唱片包括除[反二簧]之外的各种板式的唱段,在《断臂说书》和《一捧雪》中有念白,这些唱、念格调清雅、韵味纯厚,可以用以研究余叔岩在四声、尖团、辙口、上口、三级韵、用嗓、发音、擞音、气口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外,这些唱片中的杭、白之鼓和李、朱、王之琴也不同凡响,在他们的伴奏下,余叔岩演唱的效果更加圆满。由于余叔岩老生艺术之精辟超卓,社会公认他是谭鑫培之后的京剧老生界的首席,称他的老生艺术为余派。但余叔岩本人从不自炫,一贯自称学谭,直到晚年。余叔岩的艺术在他的一生中是不断进境的。这从他历次所灌的唱片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概括说来,百代公司的唱片是他在变声后刻苦钻研、力求达到谭派老生艺术最高水准时期的作品,他的努力使他获得了谭派传人的社会公认。高亭公司的唱片一般被认为是余叔岩的巅峰作品,也是社会上诵言余派艺术的重要根据,表现了他1918年重登舞台后在对艺术的进一步创造、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长城公司的唱片是1932年余叔岩身体多病在家休养期间的作品,这时他嗓音虽不如以前,但唱法功夫、韵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国乐公司的唱片是1938年李少春、孟小冬拜师后,余叔岩晚年专心授徒时期的一些随心所欲、超乎流俗的逸品。

研究传承

从1918年余叔岩重登舞台起直到他的晚年,潜心钻研学习余派艺术之人足踵相接,络绎不绝,包括祝荫亭、吴铁庵、杨宝忠、杨宝森、谭富英、王少楼、陈少霖、李适可、张伯驹、李少春、孟小冬、赵贯一、邹功甫、陈大C、范石人和其他许多名演员和研究家。亲授弟子仅七人,即所谓“三小四少”:孟小冬、杨宝忠、谭富英、李少春、王少楼、吴彦衡,陈少霖,票友中则以张伯驹实得亲传。其中所获最多者,在演员中当首推他的得意弟子孟小冬,研究家中以他的好友张伯驹为最。私淑余派艺术,亲身观摩余叔岩演出最多,并能在艺术上运用自然者,以李适可(止庵)最为著名。特别应当大书特书的是孟小冬,她对继承、发扬和传授余派老生艺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她曾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等人为徒,保存了许多余派老生的珍贵艺术资料。孙养侬著有《谈余叔岩》一书,孟小冬为之作序,对了解余叔岩家世、师友、弟子、演出、舞台合作者、灌片经过等方面情况,大有帮助,可作研究余叔岩艺术生平之参考。

弟子介绍 孟小冬

在其主要弟子中,除吴彦衡改演武生外,艺业皆工稳,各具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最高者为孟小冬,行腔吐字、举手投足,均能酷肖且形神具备,于规矩中显出功力,有清醇雅淡的韵味。其《搜孤救孤》、《失街亭·空城计·斩马稷》、《捉放曹》、《奇冤案》、《洪羊洞》、《法门寺》、《黄金台》、《御碑亭》、《武家坡》等剧皆出色。

谭富英

谭富英以谭派嗓音唱余腔,游刃有余,唱工戏质朴纯正,淋漓酣畅,其快板之脆、劲、疾,最为出色。靠把戏更佳。唯做工不尚细腻。至晚年风格有较大变化。能戏有《奇冤报》、《碰碑》、《珠帘寨》、《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

杨宝忠

杨宝忠早期学余较为全面,改业琴师后乃辅助杨宝森在学余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流派。

李少春

李少春艺兼文武,唱做皆精,戏路宽博,且有许多独特的创造。青年时期摹学余派艺术颇有心得,《战太平》、《洗浮山》、《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八大锤》、《打鱼杀家》等剧都能体现余派风格。中年以后兼取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的演唱特点,在创造人物方面有所突破,又排演大量新戏,如《云罗山》、《响马传》,并较早演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唱、念、做均有新意。

其它

此外,私淑余派艺术者遍及南北,南方如陈大劐、张文涓,北方有祝荫亭、奚啸伯等。票友宗余者更多,如张伯驹、李适可、刘曾复、王端璞、赵贯一等均有较深造诣。

主要亲属

余叔岩原配夫人为陈德霖之女,生余慧文、余慧清二女,继配姚姓,生 余慧龄。

活动年表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小小余三胜在Beka公司灌录唱片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秋:周信芳与余叔岩同台

1913年,农历癸丑年:李直绳堂会

1914年,农历甲寅年:春阳友会票房成立

1915年2月5日,农历甲寅年十二月廿二日,晚:余叔岩重返舞台

1918年10月19日,农历戊午年九月十五日:余叔岩与梅兰芳首次合作演出

1919年4月,农历己未年:梅祖母八十寿辰堂会

1919年9月,农历己未年:余叔岩老母六十华诞堂会

1919年11月,农历己未年:京剧三大贤轮番献艺于武汉

1920年11月,农历庚辰年:汉口红十字会为华北赈灾举办义演

1922年10月,农历壬戌年:程艳秋首次赴上海演出

1925年,农历乙丑年:余叔岩在百代公司灌录唱片

1925年,农历乙丑年,秋:姚玉芙商请言菊朋与梅兰芳合作未果

1925年3月,农历乙丑年:张作霖寿诞堂会

1925年10月2日,农历乙丑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艺名“白牡丹”为荀慧生

1926年,农历丙寅年:余叔岩在高亭公司灌录唱片

1926年2月,农历乙丑年:杨小楼重组忠庆社

1927年,农历丁卯年:余叔岩首次登台演唱《上天台》

1931年,农历辛未年:第一舞台为江西水灾举办筹款赈灾义务戏

1931年5月,农历辛未年:国剧学会创办

1931年11月,农历辛未年:国剧学会开学典礼演出

1932年,农历壬申年:余叔岩在长城公司灌录唱片

1932年7月4日,农历壬申年六月初一日,19时:余叔岩在北平“国剧学会”成立时讲演

1934年10月31日,农历甲戌年九月廿四日:余叔岩末次公演

1937年,农历丁丑年正月:张伯驹四十岁生日堂会

1938年10月1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

1938年10月21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八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

1938年12月3日,农历戊寅年十月十二日:李少春首演《战太平》

1940年,农历庚辰年: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唱片

郭德纲是中国的相声界的一代大师,同时他也是个非常有争议的人,有的人说他睚眦必报嫉恶如仇,有人说是他撑起了相声的一片天,有人看到了他对传统的敬重,也有的人看到他坚持的不易。

郭德纲是相声演员,同时也是**电视剧演员,还是节目主持人。他事业上全面开花,但是论他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创办了德云社,以一人之力撑起了相声的一片天,带领德云社闯出了一片天地。

公开说郭德纲是传承人

众所周知,相声界三大家族,马三立马志明为代表的马家、侯宝林侯耀文为代表的侯家,常连安常宝堃为代表的常家。如今几大家族都已经势微,侯耀文去世后,侯耀华远离了相声,也撑不起侯家的门面。

常家到了常远这一代,基本上也离开了相声舞台,跟传承无关了。马家到了马六甲马小川这一代,变成了消费父辈的啃老族,儿子收徒弟老子教,再打着老子招牌进业界闯荡,这种传承跟没有也一样了。

而少马爷在舞台上说郭德纲是马氏相声的传承人,对于外界来说可谓是重磅炸弹一般。要知道马志明是郭德纲师爷一辈,跟他也没有门户里的传承关系,他公开说郭德纲是传承人,这里的信息量就非常巨大了。

什么是马氏相声

郭德纲是不是马氏相声的传人,先得说一说什么是马氏相声。马氏相声原来叫做“马派相声”。《相声大词典》收录的词条也是“马派相声”。马氏相声是马志明叫起来的。一些老一辈相声演员还是喜欢说“马派”“侯派”“常派”。

比如,常宝丰收张颂阳时,于春藻在祝贺视频里就说“祝常派相声薪火相传,再造辉煌”。常宝丰是马三立的徒弟,也是带艺投师,说的不是马氏相声。

姑且算是一种私淑认可

马志明先生钦定郭德纲老师为“马氏相声传承人”,姑且算是一种私淑认可,而且这种认可只限于马氏传人,就好比周信芳后人认可赵麟童一样,京朝派该看不起海派,还是一样看不起。

至于说为什么马志明要出来支持郭德纲?因为郭德纲虽然不是相声行业的主流,但他一直在帮传统相声护盘,郭德纲在保护传统相声。而反观行业主流的曲协,并没有在保护传统相声,“公式相声”都能加入曲协,成为相声行业的一份子,这是在挖整个行业的祖坟啊。

 

马派相声的特点是把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俗文化和正统的精英文化相结合。正如郭德纲的相声,他尊重传统,保留了传统的相声味道,但又不照本宣科。给观众呈现出俗不伤雅、谑而不虐、本真拙朴的表演。

因此马志明说郭德纲是马派传承人。另外,郭德纲对相声这个行业的巨大贡献,也是马志明愿意承认其是马家相声传人的根本因素之一。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慈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与世俗不相同的慈悲、信仰的力量,让人足够联想起那过去的古香古色,韵味悠长。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想要了解它的过去历史。

慈湖

慈城外的慈湖宁静温润,滋养着这座千年古镇,湖边景致令人流连。

对一座小城,有时我惧怕听过于悠远的历史。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有多少真正留下痕迹后又得以善待和传承有时我也惧怕听风水和格局,格局当初一定精心设计过,又有哪一处保存完好、风水依旧

宁波边上的慈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37年吴越勾践时期。房玄龄的孙子房琯因吃了败仗被贬到这里做了县令,他心心念念不忘长安城,依照当时国都的规划建了个迷你版。这些,如今都在如今怎么可能还在带着疑虑,甚至预备好的失望,我走进慈城。

不是随便哪个城都敢不化妆的,即便是古城。初入慈城就进了清道观,便见道观的黑色飞檐与缓缓的小山、植被的苍翠搭配得正好。赶上旅游淡季,一派安静。慈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眉清目秀。

走到县衙,慈城的县太爷府可不像古装电视连续剧里出现的那般简陋寒碜。足够宽敞的大门里,正堂二堂、东西六部科房等等,一丝不苟。

慈城地图

好的古建筑里必贮存了光阴,光阴里埋藏着故事。丰年或者灾荒的民情,租赁或者典当的违约,良善之辈和奸佞一党的冲突争斗……都没有什么新鲜,都曾在这县衙过堂,历朝历代的日子都是日子,百姓都是百姓。

慈城还有庙宇,城西北有一座妙音精舍,把观音供于架在水上的亭阁中。慈城还有慈湖,小径两侧的红梅和白梅正开得热闹,相互搭讪,旁若无人。远处小山上修行的和尚下山来,三三两两,袈裟恰与景致相配。不知怎么,这里让人想起黄永玉先生笔下的凤凰。湖湘的野气和苗人的巫风自然不属于慈城,但已经足够撒野和发呆,足够不慌不忙地慢慢长大,任何一个童年,都不该在高楼大厦的空调房间里被修剪。

忘掉建城史2400年的赫然数字和从房玄龄之孙与长安城借来的名气吧,慈城就是慈城,自足、完备、自得,足以想象。昔日生活在这小城里的人,心是有地方放的。在这小城,无论县衙、孔庙、校士馆,都供着土地爷,一方本土小神看管着一方水土呢。俗事、信仰、教育、娱乐,小城哪一点没把人照顾得好好的围绕着慈城的山,6月还出产杨梅,品质是浙江数一数二的。

是否,过往所受的教育出了问题县衙欺压百姓,师爷为虎作伥,牢狱关押良民,城隍庙散布封建迷信,孔庙宣扬吃人的礼教,科考场徇私舞弊禁锢思想……何时起,古代社会好像难见一丝清明而在慈城感受到的,分明不是这样。

孔庙中的泮池

慈城素有崇扬儒学的文化氛围,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冯骥才等一大批名家。

地处西南边陲又属于纳西族的丽江之外,哪一处的古城不包含新建慈城做到了承诺中
的“修旧如旧,绵泽后世”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慈城的保护开发公司在当地简称“慈开”,语言的无意识透露出当下对“开发”的热忱和对“保护”的含糊其辞,而慈开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于保护,并因此在2009年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归功于总经理严再天。

严总在新加坡有过任职经历,对于工程质量,他极其严格,古建中哪里能走一根电线他都要亲自查看过。慈开公司在慈城古县城之外的五平方公里土地上担任一级开发商,以新城养古城。他最不愿意被说成是地产商,自诩“保护开发”的使命在身。

冯俞宅

冯俞宅内的一所偏房在2013年的台风中被毁坏,自2013年进入修复阶段,工匠专门从东阳请来,用传统的工艺进行重建。

慈城的保护开发,他大概这辈子也做不完了。他在慈城留下的手笔,不仅仅是仿真乱真的县衙和校士馆,还有整体的框架。比如,县城的城墙已无法复原,那就选遗迹留存最好的小东门,给它盖上玻璃罩,像卢浮宫前贝聿铭设计的小金字塔,城墙索性用黑色金属框架象征,现代感也不违和。再比如,城隍庙里发现了宋代的石础,他留下考古发掘现场般的遗存,在目前建筑地平面持平处铺上载重的厚玻璃,你可以俯视千年前不显眼的柱基,却无法对这份保护之心不动容。

空旷的小巷

一位当地的居民满载货物走过空旷的小巷,小巷尽头是一座名为“恩荣坊”的明代石牌坊,脚下的石板路也未曾全部换过。对慈城来说,保护重于开发,恢复有价值的古建重要,让生活其中的人们继续安心地生活也很重要。

慈城曾是水乡,1950年代为适应行车,填平了河道。今天的慈城有些路面有明显区隔,标识着哪里过去是水道。慈城的水系能复原吗“先来一段试试。”严总回答。于我而言,在古建纷纷“复原”的趋势下,已经不纠结于新建还是修缮了,只要新建的不“新”。我感动于慈城依稀仿佛还原了旧日的生活和心灵秩序。

慈城年糕

金源旅游公司隶属于“慈开”,浙江并不缺乏古城镇的旅游资源,乌镇和西塘的效益都高过慈城,如何合理开发慈城,困惑是每一天都要面对的。像最有名的特产慈城年糕,虽然把城隍庙隔壁的火神庙改建成了年糕馆,年关时销路也不错,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一时名声大噪,但当地的老百姓没有多少经商的意识,枉费了商机。然而,商机是最重要的吗西塘的长廊下成了另一个丽江,家家卖起了咖啡追求小资情调,乌镇西栅景区赶走了原住民用以招商,是不是多少有些“变味”呢

安详、恬淡、静谧,慈城至少到今天还是慈城人的,还是湖水和梅花的。保护、开发、旅游,让慈城继续古着罢。

骨木镶嵌

如何利用旧有的公共空间,慈城的保护者想了诸多办法,开体验馆,办工艺展,引进工艺美术大师成立工作室……于是慈城年糕、骨木镶嵌、拼布、蓝印花布等都定期现身于慈城古宅,向来者展现着传统工艺之美。

蓝印花布

还有一个人与慈城的渊源极深,那就是台湾《汉声》杂志的创始人之一黄永松先生。

“村子里有小孩子出生了,各家各户拿碎布给婴儿拼一条百衲被,每块布头、每一针一线里都有对这个孩子的祝福。”

这些话,黄先生一定给无数的客人讲过无数遍,而他在讲述时,依然充满惊奇和欣喜,好像所有的手工艺都是他第一次见到,所有手工艺的魅力他都是第一次体会,所有的分享和强调也都是第一次。他说:“不忘初心,手工艺就是初心。”

他对手工艺的推广亦是初心!

拼布

次日,和黄先生一起走在慈城。年糕馆内,本来室内室外都放了不少“年糕树”——把染得五颜六色的年糕粒扎在枯枝上,形状似银柳。金源旅游的陪同说:“颜色鲜艳的都给鸟吃去了呢。”黄先生笑答:“没关系。再做些白的上去,还是要有年糕白白胖胖的质感。”

迎面走来一个挑竹扁担的老汉,卖刷锅用的小竹刷子,不及半尺长,竹子被劈得很细。老汉吆喝着走着,有人问价钱,还未见人买,洗锅子都用钢丝球了吧黄先生叫住他,挑了两枚他的“手工制品”,带竹节的4元一个,不带的3元一个。问他住在哪里就在慈城县城外。正午的阳光下,略带竹青的小竹刷子放在**牛皮纸袋里,黄先生说:“你看,它们配在一起多好看!”

被黄先生请来参加“母亲的艺术展”做中国结的陈夏生女士曾言:“寻找新的风景,不如拥有新的眼光。”日常的街巷、劳作在黄先生眼中处处皆好,也是出自他油然的赏激之情。他说,这些年的行走,都只为自作多情。

近30年的田野调查中,他看到物质生活的极大变化,也看到文化品质的日渐低劣,他不是没有担忧。他最大的希冀,是借由慈城掀起民间手工艺的“文艺复兴运动”,让人们的生活重新顺应起自然——这是个多大的愿景。

棂星门

高大的棂星门下,妈妈带着孩子回家。小孩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对传统会有自然而然的敬畏。每一步小心翼翼的保护与开发,正是为了让慈城的后代永远保有一份对历史的尊重。

我未离开慈城时,他应日本《留住手艺》的作者盐野米松先生的邀请飞到西安,当天下午还有一场演讲。繁忙中,黄先生身上却只有平和。他说,曾经“不惧伶工苦,但恐知音无”,到如今,“不惧伶工苦,不苦知音无”了。

2010年,英国BBC电视台在全球遴选出18个“传承的英雄”,慈城是其中之一。BBC摄制的纪录片中,镜头从上海世博会开始,由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等领衔的摩天大楼勾勒出非比寻常的天际线,解说词称,不难从此看出今日的中国和今日中国的追求。这样的开篇,或许是在对比想做传承有多艰难。传承本是自然的本分,却早已背负了英雄般的孤独、力量、胆识和勇气。

宁波重商,以浙江和宁波的财力,不知能不能让慈城的眉目永远清秀下去太阳出来了,慈城的狗大咧咧地卧在巷子最中央、卧在阳光里,倘若慈城的狗永远这样自在,慈城就值得留恋、惦念、重返。

麒麟文化是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麒麟为仁宠,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风俗

麒麟是以旬鹿类的特征为主,融合了龙、马的特征。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 ,郑和带着麻林国王赠送的长颈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长颈鹿长相似中国民间传说的吉祥之物——麒麟,加之当时国人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认定,麻林国所赠长颈鹿就是麒麟。

1麒麟乃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2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

3麒麟对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

4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兽之一。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

5麒麟与凤凰一样,乃有雌雄,麒乃雄,麟为雌,麋身、龙尾、龙鳞、足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说,其实是将五趾的“狻猊”误当成“麒麟”)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麒麟分类有送子麒麟、赐福麒麟、镇宅麒麟,其名字代表其寓意,现今很多普通老百姓家有摆放。麒麟因被文化赋予了高贵,仁慈、祥瑞之意,所以现今麒麟多由玉石、黄金、红漆雕、铜、黑曜石或琉璃等优质材料制成。

7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佩挂龙的标识,皇帝为黄龙、紫龙,亲王、阿哥、贝勒、贝子为龙子图案

8麒麟或许就是长颈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非洲地区的长颈鹿,当时明朝人没有见过这种只有在热带草原才出产的大型动物,以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说的麒麟是长颈鹿一说!。

9麒麟的形象仍然可以看得到。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宠有多种神宠,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

10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送给未成年的儿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红楼梦》一书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写“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麒麟不仅是史湘云的护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黄梅戏《女驸马》中,一对玉麒麟也是代表爱情的见证。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受阻于女方父母的决定,女主人公交于男主人公一只玉麒麟,发誓“生生死死不变心,清风明月作见证,分开一对玉麒麟,这只麒麟交于你,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双人成对,散心两意天地不容”。等到双方冲破重重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红”,大喜之夜双方麒麟终于成对。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希望早立于嗣,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并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视为最大的不孝。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从妇女怀孕,还是到婴儿降生、百晬儿、及其他庆贺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为麒麟曾降临过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因而人们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于是,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子孙贤德。

近代湖南长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举办耍龙灯活动。届时,每当耍龙灯的耍到有不孕妇女的人家时,主家都要加送礼物,并让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面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东一些地方还有一种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亦有人将彩绣系于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图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简。繁者或以童子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或为童子骑麒麟,角挂一书:或为童子背后有一仕女护送,仕女张伞持扇。简者为童子骑麒麟,手持莲花。在民间版画作品中,还多配吉祥联语“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 砖木雕刻是汉族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方式,题材丰富,刻工精良,赋予建筑造型以生动形象。砖雕多用于砖结构建筑贴面和木结构建筑的砖墙外檐;木雕除在建筑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于内檐装修。天津砖雕当属砖雕艺术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庆年间还属瓦作兼作的细活,砖雕艺人被称之为“刻花活儿”的。道光年间,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形成闻名于世的“天津刻砖”。而垂花门、内外据雀替、额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装饰上的木雕工艺亦堪称一绝。

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居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盛行在房檐、房山墙、门楣、窗框、影壁、柱础、板墙、屋脊、抱鼓石等处以砖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装饰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动物。有的在大门的两侧装饰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质地有金、银、铜、玉等,尤其讲究为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在《诗经》中,就曾以“麟之趾”来赞美周文王和他的家族。所有后来都以“麟趾”来比喻子孙才德兼备。麒麟作为一种吉祥物,常常被用在朝政上。汉代汉武帝时期,他就在未央宫建造了一座麒麟阁,把功臣的画像挂在阁上,以此来表示最高功荣,这显然就是把麒麟比作才俊之士。唐代武则天时,以麒麟作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由此可见麒麟的地位很高,仅次于龙。在一些贵妇人的裙卦上,也常常会绣有百兽拜麒麟的吉祥图案,以此来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腊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鲜活的影子。

麒麟文化之乡

巨野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在巨野,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描写麒麟的诗词歌赋、描绘麒麟的书法绘画、纪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间不胜枚举。巨野历代以麟为名的人和事物也数不胜数。2007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文化之乡,为巨野开发麒麟文化迎来了契机。

地名

云南曲靖有麒麟区,又名麒麟城

江苏南京江宁区麒麟街道

江苏南通海门市麒麟镇

安徽安庆市枞阳县麒麟镇 集美思想

一、麒麟的创造与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龙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鹿蹄”),龙鳞皮,一角,角端有肉,**。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所谓“集美”,通俗地说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因而,麒麟所选择的鹿身、龙头龙尾、牛马蹄、龙鳞似鱼鳞等吉祥动物进行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国属于原始动物崇拜,并在古代一种帝王的象征,同时,还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瑞应图》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后来,当人们崇拜神仙时,白鹿又被当作仙家的神畜。中国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书中早有白鹿与始祖神诞生的神话传说。满族中有《抓罗妈妈》鹿神神话。在养驯鹿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和打猎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萨满巫师的神灵,并以为萨满常化成鹿形出现,甚至于萨满巫术中都坚信萨满的真魂可以化为鹿身斗法,鹿胜则萨满胜,鹿死则萨满生命也终结。在民间,鹿还以长寿仙宠的形象出现,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此外,鹿还与禄谐音,象征福气、奉禄。

牛,在上古时期就走向祭坛,成为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神圣物。民间传说牛是来到人间帮助人类的天上神灵,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财富,而且它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也给人类以精神的财富。牛崇拜在中国各族民间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的秦国己设有怒特祠专祀神牛,这是古代最早记录的耕牛崇拜。象中国的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都将牛视为创世神兽。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温克族、傣族等地区亦都有祭招神牛习俗。道家也把牛做为供奉的对象。

马,被认为是聪明、忠诚、勇敢而耐劳的动物,具有高贵、飘逸、优雅的气质。《易经》中将马象征天,即“乾为天”。马崇拜多流行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中,他们以马为主要乘运动力。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礼仪和修建马冲庙的记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师盟誓时常有以白马为祭马,认为白马属阳,为天神所驱使。青牛属阴,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护神时选神马、献神马的习俗。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用,可随处吃走,不准驱赶,甚至可以随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马多选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记。

鱼,作为一类水生动物的总称,其身上的鳞皮被珍视为吉祥、美丽的装饰,“鱼鳞锦”,就是传统的吉祥纹样。鱼崇拜一直在中国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广泛流传,许多神话中都有说大地是驮在巨大的鱼背上的故事传颂。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

来自易经的名字

古代哪些名字出自《易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