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一日游攻略
袁家村一日游攻略如下:
抵达陕西咸阳袁家村后,先安排入住当地的民宿。袁家村的民宿一般都是改建自古老的农舍,环境舒适宜人,可以让您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安顿好后,可以先去袁家村的中心景点袁家大院游玩。
袁家大院是明代袁姓一族的祖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晚上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袁家村的黄土鸭和羊肉串。
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
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
1、宝宁寺
“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清《袁家村郭氏家谱》载:宝宁寺在西三,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的多次修葺,最后形成。为大唐一大古刹。
宝宁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宝宁寺是村上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筑,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修缮后占地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米。
2、左右客
左右客位于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由山西、陕西明清民居迁建而成,院中院连套,景外景叠加。这种布局是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袁家村
袁家村旅游景点有:宝宁寺、左右客、绒花阁、碧山堂、康庄门楼。
1、宝宁寺
“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清《袁家村郭氏家谱》载:宝宁寺在西三,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的多次修葺,最后形成。为大唐一大古刹。宝宁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宝宁寺是村上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筑,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
2、左右客
左右客位于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由山西、陕西明清民居迁建而成,院中院连套,景外景叠加。这种布局是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3、绒花阁
老民宅原址陕西省白水县许道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罗西成用银贰拾壹元叁角,粮壹斗贰升陆合买了罗明财肆亩贰分陆厘白地,而后历经三年建造而成,三进院落房数拾间。后历经战火损毁,仅存厅房三间。2009年,于罗家后人处重金购得,迁至礼泉袁家村,原样重立。
4、碧山堂
碧山堂是袁家村最具特色的民宅之一,它极具北方民宅的特色,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形态,处处以立为本的建筑特色。从建筑艺术角度上讲,它采众家之长,适一方水土之要求。
5、康庄门楼
康庄门楼坐落在袁家村村口,青灰色的砖墙瓦顶,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本色木面,前有石狮。
以上内容参考-袁家村
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
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一:七律·初夏畅游袁家村
昭陵王气摄秦川,
乡俗民情靓醴泉。
古镇物华兴帝脉,
关中情盛奏歌弦。
王家茶馆品清韵,
叔宝庙堂瞻俊贤;
古朴村庄名广宇,
声扬四海梦魂牵。
其二:满庭芳乐游袁家村
小满郊游,气清天朗,袁家村景新鲜。人山人海,车马水流川。远处丘峦柔润,秀螺髻,起伏连绵。咸阳道,榴红柳绿,映衬澧甘泉。
悠然,民俗巷,雕梁画栋,名远三山。看作坊如林,处处欢颜。文化凝心聚力,造福祉,致富民欢。风光好,兴浓趣雅,古镇醉心田。
袁家村,陕西省醴(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
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袁氏避战乱迁至此地,聚族而居,形成村落。
明清之际,袁家村作坊发达,贸易兴旺,为方圆几十里货物集散地和出入北山要冲。
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西郭氏迁入,适逢“康乾盛世”,村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乃修祖庙盖祠堂。其后,陆续迁入王氏、张氏,繁衍生息。
1953年,袁家村建立互助组。
1955年,袁家村与西周村、东周村联合建立高级社。
1958年,高级社改为东周生产大队。
1962年,袁家村单独成立生产大队。
1972年,袁家村建立党支部。
袁家村隶属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距昭陵博物馆10公里,距咸阳、西安咸阳机场和西安仅30分钟到一个小时车程,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
袁家村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呈阶梯型跌落。
袁家村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C°无霜期214天,年均降雨量537—546毫米。
袁家村为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地带,经济果林覆盖。
袁家村根据地势巧妙安排布局,其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
袁家村选址源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和对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袁家村几代人建村的设计理念。与江南那些富豪云集、奢华气派的古镇风格截然不同,袁家村一切都显得朴素而自然。当地村民自古勤劳耕种,民居和古道多就地取材,以石筑造。
袁家村街巷的交通走向、气流、排水、通风等均以其地形、地貌为依托,这使其建筑风格、特色符合人性、自然、生态规律的需求。街巷的铺装也是自然纯朴,多采用古老青砖或卵石铺成,有一些地面也采用夯实的土路,由于地面渗水性较好,因而路边植被也较为茂盛。随着街巷的或曲或折,随着植被的或疏或密,一个个公共活动空间节点也就随之形成,不仅丰富了街巷的景观效果,也满足了村民交往的生活需要。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袁家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86人,常住人口130人。
1973年,袁家村粮棉产量过“纲要”。
1975年,袁家村棉花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皮棉1775斤。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袁家村村领导带领村民整田造地,恢复农业发展。
1979年,袁家村粮食亩产达到825公斤,比1970年增长10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此时,袁家村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发展“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
1984年,袁家村建成水泥厂,当年创利润30万元,1986年,产量超过5万吨,1990年产值380万元。
1994年春,袁家水泥厂扩大生产规模,水泥由年产5万吨扩大到15万吨。
到了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变革,从谋求量的发展到质的发展,从不顾生态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到以保护环境为发展原则的阶段,袁家村也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变革,“五小工业”已经遇到发展瓶颈,袁家村领悟和遵照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007年,袁家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为1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600元。
2017年,袁家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为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5万元。
截至2017年,袁家村共有菜籽油、豆腐、醪糟、酸奶等加工企业10个,停车场、观光小火车、客运公司等服务企业6个,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蔬菜、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
“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清《袁家村郭氏家谱》载:宝宁寺在西三,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的多次修葺,最后形成。为大唐一大古刹。
宝宁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宝宁寺是村上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筑,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修缮后占地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米。
左右客位于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由山西、陕西明清民居迁建而成,院中院连套,景外景叠加。这种布局是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老民宅原址陕西省白水县许道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罗西成用银贰拾壹元叁角,粮壹斗贰升陆合买了罗明财肆亩贰分陆厘白地,而后历经三年建造而成,三进院落房数拾间。后历经战火损毁,仅存厅房三间。
2009年,于罗家后人处重金购得,迁至礼泉袁家村,原样重立。而后经精心设计、装修,在保持原本结构风格的情况下,改造为绒花咖啡厅。
碧山堂是袁家村最具特色的民宅之一,它极具北方民宅的特色,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形态,处处以立为本的建筑特色。从建筑艺术角度上讲,它采众家之长,适一方水土之要求。
康庄门楼坐落在袁家村村口,青灰色的砖墙瓦顶,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本色木面,前有石狮。
弦板腔皮影戏流传于关中乾县、兴平、礼泉、咸阳等地。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二弦子”和敲击乐器“板子”而取名。形成于清代初年,最早为一人左手摇“呆呆子”(二板子),右手掌结子(即蚱板子)的说唱形式,到了清代中叶,艺人们加上了自制的土三弦和土二弦等弦乐伴奏,开始形成了以弦子调为主的正板调,并相继延伸出慢板、二六等曲调,使弦板腔开始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兴盛时期。道光、咸丰年间,礼泉的王秀凯,又以正板为基础,创造出大开板等多种唱调,乐器又加进了二胡,采用二板子配二弦和三弦的伴奏形式,形成了浑厚、清脆、明快的声腔特色,奠定了弦板腔音乐的基本格局,再次使弦板腔进入班社林立、艺人迭出的最佳时期,各地班社一度最多达六十多个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乾县、兴平、礼泉等地还将其搬上舞台演出,弦板腔又形成了皮影与舞台演出相兼的演出形式,长期流传于民间。
2006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礼泉县农村,广大妇女一直有剪纸的传统习惯,农闲时节,她们用颜色鲜艳的纸做出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剪纸在不断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它直观上有给人一种传统时尚,古朴大方,品位高雅,回归自然的感受。
袁家村现有专门的剪纸制作作坊,采用最古老的模板上色工艺。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汉族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袁家村的木版年画基本采用坚硬、纶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土织布又名老粗布、手织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袁家村有出嫁的女儿陪嫁手织布床单的传统。每逢哪家有女儿出嫁,娘家就会备上花色不同的手织布的床单作为嫁妆,既体现了娘家人对女儿的关爱,也是母亲勤劳能干的象征。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陕西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旪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袁家村烙面是当地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在礼泉北部山区,逢年过节开荤打牙祭吃烙面自是不必说,婚丧嫁娶、红白喜亊等摆开筵席,早饭必定是吃烙面。烙面由于存在的区域较小,面食里面只能算作小品种,然而其历史悠久,据考此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存储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的独特优点,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11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
2019年7月28日,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9年12月25日,袁家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交通、 旅游信息:
1、西安城北客运站、城南客运站每天有往返袁家村的班车(车票22元左右),40分钟一班,可直接到达袁家村。
2、咸阳南站有直达袁家村的大巴,每40分钟发一班车,车程45分钟左右。
3、在咸阳长途汽车站(七厂十字南)坐长途汽车到礼泉县(车票10元左右),在礼泉县城换开往烟霞、北屯方向的车,到袁家村下。
20200525
袁家村一日游攻略
本文2023-11-08 07:30: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