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云南曾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谁知道云南曾氏家谱,第1张

你好宗亲,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也是云南的曾氏,遇到了你同样的问题。我是云南曲靖市师宗县的 这边的家族不多10多家人,听老人说总老祖是南京柳树湾逃难过来的,应该跟你说的柳树扎是同一个地方。我总老祖名字我记不得了,我爸记得,我只记得总老祖的几个儿子叫曾占学 曾占彪。家谱 一辈一概不知。前段时间在曾氏宗亲群里 宗亲们帮忙大概得出我是国字辈的,我叫曾云辉 。我爸 他们都希望能找到总老祖的亲戚和总老祖以上的先人。

总老祖――(曾占学 曾占彪)――(曾荣昌 曾茂昌 )――曾文光――(曾中生 曾石生)――曾云辉。到我是第6代人。6代以上的先人一概不知。楼主和各位宗亲有没有什么线索帮提供点,谢谢!

摩梭人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所以他们属于蒙古族,而并非是纳西族的支系 官方将云南一带的摩梭人归入纳西族,这是错误的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 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四川摩梭人被划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云南摩梭人被划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宁蒗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摩梭人所住的房屋称为“祖母屋”(“祖母”在摩梭语里有“大”的意思,所以又译为“家屋”),祖母屋由两根柱支撑,分别为“男柱”和“女柱”,代表男女平等,男柱和女柱必须出自同一棵树,女柱为根,男柱为干,象征“女本男末”。祖母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的命脉,因些不能熄灭 。家中所有重要仪式和聚会都在火塘前进行。 家庭由最年长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权力,居住于独立的祖母房,若家中最老一辈有多名成员,则以有能者为当家,又有“舅掌礼仪母掌财”的制度。成年女性居住于二楼,称为花楼,其兄弟与舅舅则居住于一楼。只有花楼的房间开有外窗,以供走婚的男子出入。 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遂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说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现收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王姓家中《王氏谱书》,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彦兴续修于1985年。其内容有谱序、世系等。谱书中所记王氏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辽宁入旗。所记"小云南"人小脚指甲分辨复形的特征和王氏从满习俗为其他谱书所不多见。

又据李林所著《满族宗谱研究》一书中宗族迁徙篇所记:"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辽宁省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锡印所藏《张氏家谱》记载,张氏迁吉前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下",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吉林。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东。另有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三胞亲友联谊会会长马镇洛先生所存《马氏家谱》所记,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

以上谱书记载,证实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东一说。并且,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山卫辖墩堡四十余处,迁入军户约七万余人。这些军户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乃至云南等广大地区。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便落籍云南守乌撒实行军屯。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滇,至永乐初年,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况且当年从军之时大部分只身一人,少数妻室家小是在驻守云南后随军,而独身者则多与当地女子结合成家,故转驻鳌山卫后,他们多以云南为原籍。查今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今即墨市30个乡镇近1000个村庄,半数民户多称祖籍为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卫。亦有云南"槐阴县"、"威宁"、"毕阳县"、"乐歌屯"、"照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哥嘎县牛角胡同"。而多数家谱为"云南乌沙(撒)卫,大槐树"或"乌沙(撒)卫槐树沟、大槐树里头"等。独无"小云南"字样。其迁移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而以随徐辉祖自云南乌撒卫转防鳌山卫者为多。《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撒,元置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蛮夷复叛,傅友德、沐英,因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较近,上报朝廷,请将四府改隶四川获准。直到清雍正年间鄂尔泰命改土归流,因东川距昆明近而距成都远,经奏准将东川、镇雄、乌蒙复隶属云南,乌撒则隶属贵州。又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这其中鳌山设卫后一次性自云南迁来军户就达7万余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还多,而这些军户以鳌山卫为中心分屯在即墨东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岛市区。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自云南迁来的军户,集居在这一地区,为不忘云南故地又区别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称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今吉林省的九台市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这一地区沿松花江两岸即有"小昌邑"之称,正史虽不见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其名则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属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罗防御旗管辖,而这一带的居民80%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来自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为不忘故土,故冠以"小昌邑"之称。

另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想见,这些家族的祖先必是洪武至永乐年间集居小云南(鳌山卫)的军户,自明中后期自小云南又迁徙到各地,因而在家谱中则有山东小云南字样。笔者的祖先,则是于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入滇,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转防鳌山卫(自永乐以后鳌山卫地区开始有"小云南"之称),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北上,兄弟五人一迁北京上林苑,两迁潍邑(今潍坊),一迁渔营,一迁海眼。笔者祖先即为海眼谭氏,又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

小云南是由云南北归的兵户聚集居住区域,这些人通常戏称这样的地方是"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在山东的潍坊等地也有由云南北归而聚居的区域,也叫"小云南"

胡天祖,胡天南,胡天山,胡天龙,胡天刚,胡天清,胡天霸、胡天豹、胡云花。

胡大太爷胡天祖、胡二太爷胡天南、胡三太爷胡天山、胡四太爷胡天龙、胡五太爷胡天刚、胡六太爷胡天清、胡七太爷胡天霸、胡八太爷胡天豹、胡太奶胡云花。

胡大太爷和胡二太爷在商朝阵亡,死在战场上,现在已经封神了,胡三太爷现在掌握着全天下胡家的出马仙,以上都是上方仙家,一般不下界,现在各堂子供的,都像我们人类供祖先的一样,没有内涵。

胡家仙家是怎么来的

胡仙家是狐仙,狐仙在我国传说中狐狸能修道成仙,化为人,和人来往,具传说狐50岁能转变为妇女,一百岁为漂亮美女,为神巫,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

坊间对动物的崇敬具体表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敬上,这也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敬,同时源自万物皆有灵的观念。

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坊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

人物出处 关索,是登场于《花关索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民间传说人物。字不详民间传说中有 字 维之 一说(出自《关氏家谱》、《广义祀典》及《圣帝世系考证(又作“关公世系考证”)》)相传为关羽第三子。 人物经历

曾效力过的势力:(蜀)汉

在版本众多的《三国演义》中,只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有关索十分完整的形象。从“关索荆州认父”起,至“刘先主兴兵伐吴”,关索病故为止,描述了关索不平凡的一生;写得妙趣横生,娓娓动人。

关索的出身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为了去牵挂,绝“回心”,分头杀了对方的家小。张飞见关羽之妻胡氏身怀有孕,就领走关平,放其逃生。胡氏回到娘家,生一子。其子七岁时,观灯走失,为索员外拾得。九岁时,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其间,“先教黄公三略法,后学吕望六韬文,学取十八般武艺双全”。十八岁时思念父母,回到索家,问明出身,遂以三家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之后,和母亲一起去西川认父。途中,收拾两伙强人,并打败鲍家庄和卢塘寨的兵马,娶了鲍三娘和王桃、王悦姐妹为妻。

关索荆州认父

张飞随带轻骑前到荆州,见云长曰:“哥哥令吾特来替守荆州,欲兄建功。”云长大喜,设宴叙情。忽有小校报曰:“门外有一小将军,姓名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他要进见,特来报知。”关公曰:“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与索。索谓母曰:“母亲与妇暂且在此片刻,儿先入见爹爹。”索入见关公,双膝跪下,垂泪曰:“儿三四岁时,见父不在家,常问于母。母道父亲自杀本处霸豪,逃难江湖,雁杳鱼沉,不知何所。又值家贫,只依外公胡员外家抚养长成,指教说父昔日在桃园结义,今闻在荆州,特来寻见。”关公迟疑不信。索曰:“父不认儿,儿无所倚。”哭昏在地。张飞扶起,谓云长曰:“吾看此子,必不妄认。兄出外日久,家中事恐忘怀了。可仔细思想,逃难之时,嫂嫂有怀孕否?”关公沉吟半晌,曰:“吾逃难时,妻小果有怀胎三个月。但此子既是吾儿,宜姓关。何姓花,名关索?吾故不肯遽认。”索答曰:“七岁时,元宵观灯,迷失道路,被索员外拾去,养至九岁,送与班石洞花月先生学习武艺。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关公听毕,掩面哭曰:“吾儿若不来,怎知你子母艰辛。”随问曰:“今母何在?”索曰:“就在门外。”关公曰:“快请进相见。”

荆州认父考证

关索荆州认父,宋、元以来流传很广,讲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由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老家辗转到荆州寻父,跟关羽父子相认的故事。其基本情节是这样的: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将军,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同前来的母亲和妻子在门外稍等,自己先去见父。关索进府后,跪在关羽面前,流泪诉说父子多年分散原由,说自己三四岁时见父亲不在家,常问母亲,母亲说父亲自从杀了本地一个霸豪,逃难江湖,一直没有音讯,不知在哪里。当时家中贫困,哥哥由外公胡员外抚养成长,才知父亲原先在桃园结义,现今在荆州,故而特来寻见。关羽听了关索这番话,迟疑不信。关索哭昏于地。后经张飞详细询问关索,关羽与妻子胡氏叙情,才知关索叫花关索的由来,于是释疑相认,一家人在荆州团聚。(以上这段情节,在《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明嘉靖壬午即152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没有,但在《三国演义》有的刊本中有此记载。如明代金陵人周曰的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第九卷中写及此事。《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也有,写关索从荆州认父到随孔明南征,镇守今云南,参加了不少军事行动,写得较详细。在现今《三国演义》通行本,即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定本中,则去掉了关索荆州认父这一情节,只在孔明南征时提到关索。)

《三国演义》第87回写孔明南征(七擒孟获)出发之初有这样一段文字:

“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曰:‘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听得东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孔明闻之,嗟呀不已;一面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

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只有两个儿子,一是长子关平,随关羽守荆州,失荆州后与关羽一起被吴将擒获遇害;再是关兴,承袭父爵,史载其少年时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二十岁时就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不幸去世。其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后主刘禅之女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无子,去世后由关兴庶出之子关彝延续爵位。历史上,关羽就关平、关兴两个儿子。《三国演义》提到的关羽儿子除了关平、关兴外,还有关索。这是小说家的创造。可能是作者显示关羽虽遭不幸,但其后代人丁兴旺,“武圣”家门香火不绝。关索其人虽然史无所载,但在宋代已广为人们知晓。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杨雄,绰号为“病关索”,宋代还传说有绰号为“小关索”、“赛关索”等绿林好汉或江洋大盗之类人物。先前的民间传说还讲关索仪容俊美,是个年少的美男子,他一人原有两个妻子。鲍家庄的鲍三娘也看上了他,杀死自己奇丑的男人随关索私奔,于是关索一人有了三个妻子。

家族资料

父亲:关羽

母亲:胡金定

配偶:鲍三娘、王悦、王桃、花N

兄弟姐妹:关平、关兴、关氏(民间传说名为 关银屏 ,另据日本动漫《三国志》及部分三国题材游戏名为关凤)

相关地名

相传关索曾随诸葛亮南征,在滇黔一带留下很多传说遗迹,如贵州省关岭县县名即是以其县城以东山脉“关索岭”来命名,在县城西南山顶上还有一洞穴当地人称“关索洞”,民间传为关索受伤时的养病之地。关索岭东半山上有一寺,名“双泉寺”,原寺中供有关索像。寺有两泉,传一为关索宝剑所凿,故名“刀把泉”,一为关索战马刨出,名“马跑泉”。向县城以西行约六七公里,在徐霞客称为“北斗铺”之地的后山岭上,有一洼地,百姓叫作“马圈地”,是关索妻引女兵驻兵养马的所在,至今还遗有大量瓦砾、砖石。

另在云南省马龙县城西南约三十公里,在马龙的梁家田村委会与寻甸易隆交界处的山岭上,最高处为大关索岭(海拔2138米),迎东梁家田村背面为小关索岭。也是因为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蜀将关索在此驻扎而得名。

有关争议

毛本《三国演义》未写关索荆州认父,还因为关索荆州认父涉及关羽的身世以及 “亡命奔涿郡”前的一些传说,这也是史书中所没有的,而且有些说法明显不合情理。说关羽在老家因为杀死欺压乡亲的霸豪逃难江湖,还是一种侠义行为,可显出关羽年轻时就有一副侠肝义胆,无损关羽形象,但说关羽在老家已生有关索及其哥哥,则近乎荒诞。因为关羽离家时年纪并不大。按清代《关公年谱》等载,关羽生于公元160年,他逃难江湖是在十九岁的时候。史书中对关羽“亡命奔涿郡”既未交代原由,也没记明在哪一年,他跟刘备、张飞在涿州聚首起事的时间则是很明白的,那就是黄巾大起义那一年,即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那时关羽也只25岁,逃难江湖已有数年。说关羽在十九岁时就有了三个儿子而且第三子关索已有三、四岁,即便在封建时代也是不可能的。

民间传说

关索是个侠义勇为的复杂人物。在封建社会里,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侠义勇为必然要对抗朝廷,带有“贼”名,跟关羽挂上号就有损关羽英名。所以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中未将关索写进去,清初毛宗岗父子加工修改的《三国演义》也只是在南征时点了一下,关索形象给人不深。

相关知识

关羽的后代,在汉亡时曾被庞德儿子庞会杀尽,事见《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松之引注的《蜀记》。庞会当时随钟会、邓艾伐蜀汉,蜀汉灭亡,为报其父之仇,“尽灭关氏家。”在荆州,则有关羽后代一脉代代相传。据清光绪年间的《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载:关平随父镇守荆州时,娶赵云之女为妻,生有一子叫关樾。吴兵袭取荆州时,关平妻子抱着才八岁的儿子逃出荆州城,易姓改名,避居乡下,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时,才回荆州城,恢复关姓,世代相居荆州,以守陵冢为家。清代雍正年间,关樾嫡系奉祀当阳关陵,乾隆年间奉祀荆州关庙,特准世袭五经博士,并免除一切杂派差徭。这一记载虽未见于史书,但据荆州关姓祖上相传,他们确是关羽的后裔。荆州应是关羽后代唯一之乡。

关索妻子鲍三娘

关索的妻子,有一位叫鲍三娘。建兴五年(公元227 年),鲍三娘随夫屯兵汉寿(今昭化古城),炎兴

元年(263),曹魏以三路大军十万之众伐蜀,兵临葭萌关下。关索战死,鲍三娘也在土基坝与魏军展开血战,壮烈殉国,鲍三娘殉国后,葬在距昭化古城北5公里处白龙江畔的曲回坝。其墓高23丈(约8米),周围14 228丈(76米)。据传明代墓前有一石碑,上部脱落,唯存“关夫人鲍三娘”字样。1914年,法国人对鲍三娘墓进行了发掘,墓室长645米,宽2米,高129米,墓系曲室,由汉代画像砖拱砌而成,并盗走额骨、画像砖等,复立石碑,上书“汉将军索妻关夫人之墓”。鲍三娘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遂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说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现收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王姓家中《王氏谱书》,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彦兴续修于1985年。其内容有谱序、世系等。谱书中所记王氏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辽宁入旗。所记"小云南"人小脚指甲分辨复形的特征和王氏从满习俗为其他谱书所不多见。

又据李林所著《满族宗谱研究》一书中宗族迁徙篇所记:"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辽宁省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锡印所藏《张氏家谱》记载,张氏迁吉前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下",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吉林。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东。另有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三胞亲友联谊会会长马镇洛先生所存《马氏家谱》所记,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

以上谱书记载,证实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东一说。并且,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山卫辖墩堡四十余处,迁入军户约七万余人。这些军户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乃至云南等广大地区。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便落籍云南守乌撒实行军屯。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滇,至永乐初年,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况且当年从军之时大部分只身一人,少数妻室家小是在驻守云南后随军,而独身者则多与当地女子结合成家,故转驻鳌山卫后,他们多以云南为原籍。查今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今即墨市30个乡镇近1000个村庄,半数民户多称祖籍为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卫。亦有云南"槐阴县"、"威宁"、"毕阳县"、"乐歌屯"、"照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哥嘎县牛角胡同"。而多数家谱为"云南乌沙(撒)卫,大槐树"或"乌沙(撒)卫槐树沟、大槐树里头"等。独无"小云南"字样。其迁移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而以随徐辉祖自云南乌撒卫转防鳌山卫者为多。《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撒,元置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蛮夷复叛,傅友德、沐英,因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较近,上报朝廷,请将四府改隶四川获准。直到清雍正年间鄂尔泰命改土归流,因东川距昆明近而距成都远,经奏准将东川、镇雄、乌蒙复隶属云南,乌撒则隶属贵州。又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这其中鳌山设卫后一次性自云南迁来军户就达7万余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还多,而这些军户以鳌山卫为中心分屯在即墨东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岛市区。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自云南迁来的军户,集居在这一地区,为不忘云南故地又区别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称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今吉林省的九台市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这一地区沿松花江两岸即有"小昌邑"之称,正史虽不见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其名则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属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罗防御旗管辖,而这一带的居民80%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来自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为不忘故土,故冠以"小昌邑"之称。

另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想见,这些家族的祖先必是洪武至永乐年间集居小云南(鳌山卫)的军户,自明中后期自小云南又迁徙到各地,因而在家谱中则有山东小云南字样。笔者的祖先,则是于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入滇,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转防鳌山卫(自永乐以后鳌山卫地区开始有"小云南"之称),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北上,兄弟五人一迁北京上林苑,两迁潍邑(今潍坊),一迁渔营,一迁海眼。笔者祖先即为海眼谭氏,又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

小云南是由云南北归的兵户聚集居住区域,这些人通常戏称这样的地方是"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在山东的潍坊等地也有由云南北归而聚居的区域,也叫"小云南"

性别:男

出生:公元2009年12月21日14时58分(阳历)

农历:二○○九年十一月初六日未时

当月节气:大雪(12月7日7:49);

中气:冬至

(12月22日1:43)

生辰八字:己丑年

丙子月

庚子日

癸未时

一、你宝宝的八字命盘

下列是你宝宝的八字命盘。你宝宝是白鼠,出生於黄牛年。

日天干代表你宝宝,所以你宝宝是属金。

(祖先)

(父母)

(自己)

(子孙)

阴土

阳火

阳金

阴水

黄牛

红鼠

白鼠

黑羊

八字命盘从阴阳干支三合历取得。上排是天干,由五行「金水木火土」轮流排列。下排是地支,用十二生肖顺序排列。十二生肖可转换成五行。

二、你宝宝的五行得分和喜神

下列算出你宝宝命盘中五行的分数

五行

(日主自己)

(体智外泄)

(钱财享受)

(职位压力)

(保护求知)

分数

24

13

20

12

396

八字五行得分情况:

土20;

金12;

(同类得分:32)

木24;

火13;

水396;

(异类得分:55)

相差:-23

综合旺衰得分:-23

八字过弱

八字喜用神:八字过弱,八字喜金,金就是此命的「喜神」。

八字论命是在找五行阴阳的平衡。同类和异类得分基本相同时,五行阴阳较平衡,一生较顺利。当同类和异类得分相差过大时,人生八字就过硬或过弱,一生起伏较大。喜神的选择一般从得分最少的哪一类中选取,此类中值最少的五行就是你的「喜神」或称「有用之神」。当「喜神」来自流年或大运时,命盘的五行会较平衡。平衡的五行较不会打架。换言之,不愉快的事会减到最低点,那一年就会较幸运。八字就是从这个平衡理论,去分析人一生的起落。这里,我们就选金当做此命的「喜神」。

喜神是金

趋吉避凶的忠言

1、四柱喜金,有利的方位是西方(以父出生地为基准),不利南方,东南;其人喜白色,不利红色,喜居住坐西朝东的房子,床的放置东西向,床头在西。

2、取名用字五行属金的有利。可用耀钦,耀铭,耀锦,耀鑫。名字用金有助催发后天之运,弥补先天五行之不足。如果你有更好的构思,再用我教你的方法为儿子另外取名,相信更有意义。

3、四柱喜金,应从事与金有关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经营五金器材,粗铁材或金属工具材料等方面事业,坚硬事业、决断事业、主动别人性质的事业,一切武术家、鉴定师(评估师)、拍卖人员、法官、执法人员、总主宰、汽车界、交通界、金融界、工程业、科学界、武术家、开矿界、民意代表、珠宝界、伐木事业。

4、事业发展利西、中西,

不利南、东南。

5、吉祥数字为:

7

8

6、吉利楼层末位数为:4

9

7

根据五行命理学说,个人的八字是隐秘的,况且网络世界人流复杂,把八字放在网上太久不是很好的方法,如果算出来的结果你认为有那一位回答者令你感到满意,可以选择尽快采纳。

本人上网为人指点运程,不求名,不求利,也不要求回报,只求助人。现在你知道了宝宝本身命理的优势和弱势,只要善于利用,就可趋吉避凶。不过这只是先天的命理,就算八字过弱都没关系,想要改变后天的运势,还是要多行善事,广种福田,和依靠本身后天的努力,真正想要得到幸福,其实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意念!

本大师精研命理数十年,但是行事喜欢低调,所以匿名了,希祈见谅!

祝愿你的宝宝一生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顺祝你心想事成,一生好运!

(一般的姓名学大师惯用笔划命名,结果算出了很多人同名不同运的尴尬局面,唯有配合五行命理结合出来的姓名才是独一无二,效果奇准!)

谁知道云南曾氏家谱

你好宗亲,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也是云南的曾氏,遇到了你同样的问题。我是云南曲靖市师宗县的 这边的家族不多10多家人,听老人说总老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