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于的我,但不了解于氏祖祖辈辈?寻于氏家谱?
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寻根溯源 于姓起源有四:1、周武王之子封于于阝而起源。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于阝(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于阝台镇),称于阝叔,子孙以国为氏,后改于阝为于。②出自古复姓淳于氏。唐宪宗名李纯为避讳,淳于氏改为于姓,宋代时,有恢复本姓的,也有一部沿袭未改。③北魏时的万忸于氏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④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如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又有如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 于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阝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阝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阝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阝,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繁衍播迁河南沁阳县北部一带,是古于阝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祥地。在于阝国灭亡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迁基本是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由此,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战争又使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江南人口锐减,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优越位置,所受影响不大,朱明王朝建立,迁山西人于人口萧条处,则山西于姓也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其分别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此前有河南于姓迁顺天府(今北京市)(据《于氏宗谱》所载)。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至此于姓人已遍布天下。�如今,于姓分布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次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六省于姓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于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1、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此支于氏,大概为于姓始祖于阝叔的直系后裔;2、东海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的后裔;3、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此支于氏,亦为于阝叔的直系后裔。
堂号:“东海”、“忠肃”等。
宗族特征 1、姓族人多志士能臣。如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以诗言志,诗如其人。2、历史上,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六年于炳坤修《于氏族谱》,江苏江都于姓一支字行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名人精粹 于公: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以善于决狱而成名,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更是千古美谈。其子定国、孙永皆封侯。于定国: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吉: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东汉时方士,为孙策所杀,有《太平清领书》传世。于禁: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于志宁: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于氵贲: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也先挟英宗南下,他拥立景帝稳固人心,大败也先,取得北京保卫战大捷。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而复位,于谦被斩,这是历史上的一桩冤案,有《于忠肃集》。于慎行:山东东阿人,明代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其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于成龙:山西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于准:清山西永安人,官至江苏巡抚。于敏中:清江苏金坛人,进士及第,后为军机大臣。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一九六四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于学忠:山东篷莱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之后,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在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邘国的主要地域在今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县与博爱县一带。邘国传至东周初年,国君为邘厥。周平王姬宜臼二十八年( 公元前743年),邘国被郑庄公所灭,其地归属郑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有的称邘氏,有的则去邑称于氏,史称于氏正宗。据洪水澜于家茔泰定元年(1324年)碑知斥山于系出郯城,为汉西平候定国之后,故以定国公为始祖。于氏第一代(于叔)至第二十六代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于姓二十六代一支迁至山东郯城,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 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38姓,人多支杂派字多,素有:“姓于的辈乱较劲”之称。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其第二子邘叔册封邘国(即今河南省泌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 后邘叔子孙以国为氏,有邘姓。又有去邑旁者则为于姓。由此, 后世汉族之邘姓和于姓,按血统论当无异矣,皆为武王二子邘叔之后。 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二者据《路史》记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东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跬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李纯时,为避皇帝之嫌名(因“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姓改 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始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然《史记》文王伐邘 尚书大传》正作于,于盖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封也。
于姓郡望堂号亦有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盖于氏始祖邘叔之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之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含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之直系后裔。 在我国历史上,于姓之崭露头角,始于汉初之于公。于公时乃东海郯人,以善决狱名。其雪洗之“东海孝妇”一案,为千古美谈。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海郯县人)初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封为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 〈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北周有太傅于谨,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臣。隋代有车骑将军于宣道,又有江南道行军总管、行军元帅于仲文。唐代有宰相于顒、于志宁、工部尚书于颀、巴道刺史于邵。代宗时有工部尚书 、东海郡公于休烈,诗人于瀵。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今山东寿光人)。 明代有大臣于谦(浙江钱塘人),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时,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后被英宗判死,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时复官并赐祭,葬西湖三台山麓。又有监察御史于敬、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山东按察使于大节(任丘人)。文学家于慎行(东阿人),曾官至东阁大学士。 能诗文,有《读史漫录》等。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近代史上有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同盟会员,创办《民呼报》、《民主报》等,宣传革命。历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议院院长、监督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善草书、喜作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现代有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参加过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又有“五·四”天津学生运动领 导人于方舟,历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于树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最早讲授合作社理论者之一……
拜览高楼分支谱系,自士诚公始,亦多有济世贤才,或著书立说,或挥戈疆场,或妙手回春,或桃李天下,或心系民众疾苦……皆恩泽一方,村人口碑,惠风长存。后世子孙续承箕裘,当承抟祖志,恪守祖训,标秉族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忠诚敬业,开拓善思;修德为本,仁善为怀;孝道当先,尊爱孺幼;勤俭创业,诚信立言;摒弃劣风陋习,广纳科学新知;不以富贵*、不以贫贱移、不以威武屈;不苟且偷生,不唯利是图;国事为重,大局为先。为华夏民族之昌盛 ,为炎黄子孙之团结,为于氏家族之振兴,各司其职,各显其力,各尽其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广济天下”。愿我于氏宗族人丁兴旺 ,族风长存,英才辈出,贤者云集。一屋既扫,再匡天下。
附:
于氏族谱
首要重望德
租武天光明
正大贯敏慎
惠恩庆昌荣
圣德启景远
庭训呈孝行
宗泽培此久
文武成泰洪
始祖:于 海(明洪武二十五年与胞兄于深、于浅、于河由文登斥山盘龙村迁至东阿县杨柳村,然后独自从东阿县杨柳村迁居东平州城西南三十里于家庄湖)字敦伦、配刘氏、一子 晟
二 世:于 晟 字厚爵、配张氏、一子 以孔
三 世:于以孔 字圣时、配李氏、二子 长子桐、次子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
四 世:桐 字崇性、配王氏、三子 长子礼浃、次子礼洽、三子礼涵
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配张氏、二子 长子锡、次子铎
五 世:“礼”字辈(从本世以下的字辈不包含袁路口分支的)
六 世:“教”字辈
七 世:“本”字辈
八 世:“九、文、富”字辈(因迁移的原因,从本世开始辈分出现选 字的差异)
九 世:“仕、举、起、东、尊”字辈
十 世:“ 、大、文、乐”字辈
十 一 世:“善、邦、 、公、同”字辈
十 二 世:“ 、子、化、易”字辈
十 三 世:“宗、 、存、大、承、子”字辈
十 四 世:“ 、子、东、来、万、德”字辈
十 五 世:“传、云、金、振、进”字辈
十 六 世:“成、兴、广、凤、凌、允、在、克、学”字辈
十 七 世:“清、昭、光”字辈
十 八 世:“宪、源”字辈
十 九 世:“庆、海”字辈
二 十 世:“瑞、海”字辈
二 十 一 世:“连”字辈
二 十 二 世:“贵”字辈
二 十 三 世:“思”字辈
家谱文献
谱名
编者及编纂方式
藏地
于氏宗谱五卷 于准纂修,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浦阳官巖于氏家谱 于德起等纂修,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濮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贤达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笃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 于树滋纂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贤起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贵州于氏家谱 于德懋编,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铜板刊印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 于烈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东光于氏族谱 于汤言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于氏家谱 于德懋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卷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于春林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于树滋纂辑,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于德甫、于树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 于清中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为叙堂排印本二册 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东荣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于锡琨、于源璋重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铜字印本 山东荣城县堐头镇海堐村
山东壹于氏家谱 于宗洵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于潜程氏宗谱 程志鹏、顾丽川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燕翼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于万国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于氏宗谱一卷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资阳于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于姓由来姓氏: 于 祖籍: 河南 祖宗: 郡望: 河内郡 分类: 以国为氏 于姓起源 最早的于姓源于西周王族。《元和姓纂》上记载:“周武王第二子于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姓于氏。”这就是正宗的于姓,源出自姬姓。大约在3100年以前,周武王把第二个儿子于叔封在于国(既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县西北的于台镇)。后来,于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自称于氏。后来因为于、于同音通用,就去邑以“于”为氏。其望族居住在河内郡(即现在的河南武陟县西南)。另外根据《路史》上所记载,在两晋十六国时,东海郡的部分于姓人,随鲜卑拓拔部北迁,遵从鲜卑的习俗,改姓勿忸于氏,在北魏时期又随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又恢复原来姓氏。还有一支于氏,是唐代的淳于氏,相传为炎帝的后代,两周时分封淳于(现山东安丘),到唐代宪帝李纯年间,因“淳”与“纯”同音,为了避讳,改为单姓于。于姓名人 历史名人 于姓中,西汉延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于颀、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于姓字辈 辈分湖南于氏一族字辈均从士必 亭津志万 尚德清高 福兴永远 文名选耀 世泽飘宏 订志宇年 才学开炮湖南常德于氏字辈 自必承乾坤山东于氏字辈山东济南于氏字辈:“华树洪庆宪文德继世昌”。 “昌传芳茂建曰礼科家邦”。山东长清于氏字辈:“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山东夏津于氏字辈:“廷士清风吉登殿震宝洪”。山东利津于氏字辈:“文景恩长春”。山东威海于氏字辈:“学允锡文本立道生文章华国一心敬德天喜龙光”。山东宁海于氏字辈:“汉升恒世芳瑛志适滨龙田”。山东胶州于氏字辈:“世崇先宗志心法克永敦洪廷丕□启建正学乃纯”。山东海阳于氏一支字辈:“华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 “同谷洛丰年治平万世川”。“学年勤(云)希恒(文)正海”。山东蓬莱于氏字辈:“守龙文章大财源茂富绅”。山东文登于氏字辈:“可德以仁为本”。山东栖霞于氏字辈:“宗祖世德吉人天相一心富有佐西永昌”。山东黄岛于氏字辈:“世善殿瑞(文)义”。山东龙口于氏字辈:“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清朝守文呈国世兰开有风登瀛洲吉世成林启昌运同兴家业建鸿尤”。 “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山东乳山于氏一支字辈:“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浩增孝寿”。山东文登于氏一支字辈:“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乃家升振宗”。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山东莱阳、“兆庆己志”。山东日照于氏一支字辈:“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兴家月善相贤乃有”。 “启世明康”。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永忠万瑞彩章”。 “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山东即墨于氏一支字辈:“正治永敬谨垂”。山东潍坊于氏一支字辈:“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西令长潭宗之”。“庆本志继顺”。“廷文凤子筱”。 “荣振国立仕(世)俊”。 “希桂树会守”。山东青州于氏字辈:“万学廷永振文山怀立德传世远恪守安家长”。山东茌平于氏一支字辈:“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永克明俊三山立海”。山东枣庄于氏一支字辈:“立成保秀光克”。 “玉兰佳贵香”。山东诸城于氏字辈:“清希殿彦海”。山东东平于氏字辈:“文树继吉庆红潮”。山东牟平于氏字辈:“文连振培春忠德”。山东郯城于氏字辈:“建志(学)清(大新)浩”。山东淄博于氏字辈:“在休望永本立道生先章记述得业昭明”。山东临沂于氏字辈:“迎明金兴嘉”。山东聊城于氏一支字辈:“井立祥旭其”。 “凤长西绍富”。山东荣成于氏一支字辈:“洪维天夕吉正大周汉清”。“文朝成世守福书”。 “佑克仕春瑛东海本嘉升千秋伟万代世续永昭明”。山东泰安于氏一支字辈:“甲九兴吉汝光庆衍召立敬长恒建修永茂凡梓化增相连现存明伦启春祚怀保安”。“宪佑兆新”。山东阳谷于氏一支字辈:“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 “广兆启长加目孔光”。山东台儿庄于氏字辈:“忠诚传世广兴(淳)后保家长……永效庆贤良”。山东嘉祥于氏字辈:“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山东泗水于氏字辈:“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山东招远于氏字辈:“绍成宝友文学”。山东肥城于氏字辈:“端树仁晶旺”。山东淄川于氏字辈:“云峰世绪慎守家某恪光祖德”。山东胶南于氏字辈:“宗廷中全世云”。山东莒南于氏字辈:“文德新京现兆”。山东临清于氏字辈:“文洪学昌”。山东沂南于氏字辈:“成奉兴龄殿(十六世)祥怀修善珂恒春福庆天贞德有法明振志学文厚永世传常年”。山东临沭于氏字辈:“树恒长治”。山东泰安于氏字辈:“莲清继承学兴利传宝广宏伟灿凤祥”。山东桓台于氏字辈:“懋师孔孝修亦克”。山东德州于氏字辈:“文景清新记路学慧连邓”。山东新泰于氏字辈:“保学一德传兴春兆茂盛庆吉祥宏跃长永贵恩惠绪贤良”。山东梁山于氏字辈:“新更继世瑞”。山东于会于氏字辈:“有君德(夫福)性”。山东东阿于氏字辈:“挺凤建庆尚英”。山东成武于氏字辈:“提东守钦清茂兆源”。山东曹县于氏字辈:“风连松海鸣”。山东郓城于氏字辈:“广天道恒新”。山东于氏一支字辈:“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山东于氏一支字辈:“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于姓家谱 族谱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于氏字辈 山东: 1、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山东乳山司马庄) 2、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3、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山东) 4、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山东乳山东司马庄) 5、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山东于齐文) 6、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山东茌平县于吉利) 7、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山东阳谷) 8、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东潍坊)[滋、钦、敦,树、刻、世、基、固、永、存 (祖籍潍坊于刻铭)此字辈有误以上面的为准]9、立成保秀光克 (山东枣庄于海鹏) 10、宪 佑 兆 新 (山东泰安) 11、华树洪庆宪 文德继世昌(山东济南) 12、国世兴 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山东龙口黄城集) 13、 “,端树仁晶旺。”(山东泰安肥城) 14、。。。。云峰世绪 慎守家某 恪光祖德。。。。(山东淄博淄川区 河夹庄 岱家庄 ) 15、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于安安)16、----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山东嘉祥县于凤涛)17、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省泗水于润玲)18、绍成宝友文学(山东招远南乡)19、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乡于庄) 20、甲九兴 吉汝光庆衍 召立敬长恒 建修永茂凡 梓化增相连 现存明伦启 春祚怀保安(山东泰安肥城于[汝]飞、吉林于衍林) 21、宗、廷、中、全、世、云(山东胶南海青于家村 始祖于天宝) 22、文、。。。、德、新、京、现、兆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 于兆修) 23、永 忠 万 瑞 彩 章 (山东即墨) 24、西,令,长,潭,宗,之(山东省潍坊市于河镇远里西村) 25、文、洪、学、昌(山东聊城临清 于昌利) 26、泽澄含书秀,泮浚向殿荣。麟凤鸣岐瑞,述先庆兆祥。 (山东德州乐陵于秀明 光绪贰年修谱 ) 27、井 立 祥 旭 其 (于首祥山东聊城) 28、成奉兴龄殿(十六世) 祥怀修善珂 恒春福庆天 贞德有法明 振志学文厚 永世传常年 (山东临沂沂南县于家庄及散出支系于殿海) 29、树 恒 长 治(山东临沂临沭于长胜) 30、凤长西绍富 (山东聊城于绍博) 31、莲清继承学,兴利传宝广,宏伟灿凤祥(山东泰安于学峰)32、兴家月善 相贤乃有(山东日照于得水) 33、昌传芳茂建曰礼科家邦。 (山东济南祖籍肥城) 34、万学廷 永振文山怀 立德传世远 恪守安家长 (山东青州西茂峪村于立峰) 35、迎 明 金 兴 嘉 (山东临沂于兴军) 36、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山东即墨) 37、懋(16世)、师、孔、孝、修、亦、克 (山东淄博桓台于斌) 38、永、克、明、俊、三、山、立、海 (山东聊城茌平杜郎口于立军) 39、庆、本、志、继、顺(潍坊于志涛) 40、文景清新记 路学慧连邓(山东德州于新勇) 41、廷 文 凤 子 筱 (潍坊) 42、浩增孝寿 (乳山于建楠) 43、保学一,德传兴春兆,茂盛庆吉祥。宏跃长永贵,恩惠绪贤良。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翟镇于家庄村于群) 44、廷士清风吉,登殿震宝洪(山东德州夏津于家仓) 45、正、治、永、敬、谨、垂 (山东即墨) 46、风连松海鸣(山东菏泽曹县) 47、新,更,继,世,瑞(山东济宁梁山) 48、启(21世)、世、明、康(山东日照) 49、有、君、德(夫、福)、性(民国时期受洪水之害由章丘搬迁至枣庄于会) 50、广、兆、启、长、加、目、孔、光(由山西搬迁至山东阳谷金斗营于加环) 51、挺、凤、建、庆、尚、英(山东聊城东阿) 52、华(十五世)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山东海阳辛安 于贤成)53、提东守钦清茂兆源(山东菏泽成武县大田集镇于楼村于水源) 54、清 希 殿 彦 海 (山东潍坊诸城) 55、同谷洛丰年;治平万世川 (山东海阳小纪镇钓畔村于姓) 56、文树继吉庆红潮 (山东省聊城东平县水河乡高家村于继民) 57、在休望永 本立道生 先章记述 得业昭明 (山东淄博周村于东阔) 58、文连振培春忠德 (山东牟平) 59、宗祖世德、吉人天相、一心富有、佐西永昌(山东烟台栖霞大庄头镇野夼村于道勇) 60、乃家升振宗 (山东文登于升彬) 61、学允锡文本立道(二十四世)生;文章华国天喜龙光。横批是:一心敬德 (山东威海徐家疃于道勇) 62、世(十七世)崇先宗志,心法克永敦。洪廷丕?启,建正学乃纯。(明初由云南迁文登大水泊,现居青岛胶州李哥庄镇大屯村 于志刚) 63、玉兰佳贵香(枣庄于华东) 64、建、志(学)、清(大、新)、浩 (郯城杨集镇饮马庄于思清) 65、学、年、勤(云)、希、恒(文)、正、海(十九世) (山东海阳东村大磊石) 66、广、天、道、恒、新、。、、、、(山东菏泽郓城武安镇于庙村于胜龙) 67、清朝守文呈国世 兰开有风登瀛洲 吉世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 (龙口市 沙埠于家村) 68、洪维天夕吉 正大周汉清 (荣成市虎山镇于天亮) 69、荣振国立仕(世)俊 (山东潍坊于�氡辏� 70、文朝成世守福书 (荣成寻山镇于禄鹏) 71、守龙文章大,财源茂富绅 (蓬莱于文波) 72、可德以仁为本(文登埠口镇下冷家村于慈) 73、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山东龙口黄城集于庆磊) 74、希 桂 树 会 守(潍坊寒亭区河滩镇河西于家村)东三省: 1、纪、善、守、敬 (于勇大连、斥山迁牟平) 2、佰志胜鸿生 (吉林长春于胜龙) 3、长继文明志,永承德化恩。 (于文蘅黑龙江肇东) 4、万善永为本,家兴国乃昌,景清庭树秀,忠孝翰林芳,()厚传家远,立德子殿邦 (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5、春宝海天长,万水一江新(辽宁于天军) 6、正、志、钦、周(洲)、德 (大连) 7、道厚原远流长水 (于源涛大连) 8、桂占松柏鲜,龙泉德焘年 (辽宁于柏祥祖籍山东) 9、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吉林榆树于忠海) 10、沛,兴,圣,贤,广,尧,舜。。。(黑龙江于圣龙) 11、连盛泉文国,恩光治世昌,勋鸿开润启,德厚显名良 (吉林到黑龙江) 12、广、江、明、元、国 (沈阳新城子九里沟于国权) 13、增、振、云、长 (于长龙黑龙江) 14、六到八世祖两字;九到十二世祖,国,学,文,太;十三世祖两字;十四世祖,茂,朝,万,久;十七世祖两字;十八世,恩;忠致世泽长,功成家业昌;承启多俊秀,建树庆吉祥。(辽宁鞍山于忠泽) 15、国、龙、永、宗、图、保、敦、崇、钟。。。。。。。 后续:景希廷林广,国福继得祥。禀恩镇殿左,守学庆中昌。 (辽宁铁岭) 16、自久际有惠 俊清开泰甲 永远安家邦(大连于开敏) 17、永世传家宝 (吉林农安于天兴) 18、官清民安 (大连于世清) 19、得万希成文,久振云天。景延忠洪魁,维国世芳。(吉林于文超) 20、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21、百世其昌,凤成文章 (大连于飞成) 22、喜、会、振、海 (吉林蛟河于海超) 23、学常国瑞延 会芳振道德 (吉林于方涌) 24、兆、长、清、孝(辽宁大连市金州南山于家屯于淼) 25、永、在、万、兆、广、凤(辽宁北票市桃花吐乡于家沟于良) 26、永德万福昌,世代保安康 (黑龙江省绥化市于昌明) 27、清朝守文呈国世 在云有风登瀛洲 吉士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 (吉林双阳县于瀛田、烟台龙口市 沙埠于家村) 28、青 宪 庆 瑞 连 贵 石 向 (祖籍山东梁山 现住黑龙江省巴彦县) 29、万世永昌,新春立业 (嘉庆三年自大水泊迁大连 13世于本业) 30、兆,庆,己,志 (山东莱阳,乾隆二年迁到大连新金县庆阳村) 31、忠、正、致、荣、敬、锦/正、治、永、敬、谨、垂 (大连) 河北: 1、 长宝文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寿昌(山东即墨迁至河北东光县于桥李习庄于永利) 2、酶(玖),金,桂,海 (于金栋河北衡水) 3、兆,仕,清,得,守,文,邵,敏,万,洪,智 (河北围场于海峰) 4、德国荫金士 俊 (河北正定吴兴) 5、良、振、金、桐、树/建(山西洪洞大槐树搬迁至河北沧州于建洋) 河南: 1、河南西平六、七公 :守耀重望嘉,祖儒天光明;正大冠敏慎,惠恩庆昌荣; 民国期续:圣德启景运,庭训承孝行;宗泽培世久,文武永太洪(河南西平、河南郾城) 2、吾福昌广、全(15世)新连芳、从善兆吉、因以恒扬、俊秀林立、祖德延长、敬守成效、庆贺明良。前贤仰瀛海,盛誉赞西平。兢业立冰志,克丕振家声(62世)。(河南六营) 3、可士文纯天,迁奉化(上尸下共)传,广兆世克永,学法志绍乾,江河水中安,兴邦宏猷展,孔孟曾仁义,勤政礼孝廉。(河南民权) 4、风运进(海) 金光普照 万世长青 文(河南封丘于胜杰) 5、风 俊 成 金 (河南新乡于成俊) 6、凤 俊 运 海 进 金 合 光 永 文 顺 继 (河南新乡封丘于文海) 7、田(?)、凤、朝、俊、云、海 (河南周口于云亮) 江苏: 1、希 贵 兰 海 江 河 (于舟江苏) 2、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江都) 3、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江苏金坛) 4、廷灌元国永祥常盛 (江苏灌南于桥) 5、长春维寿 天锡家祥 祖承世德 福庆增光 (南京于维立) 6、运成 齐为百世吉 孝友传忠义 天恩嘉庆堂(江苏于超 江苏丰县赵庄镇于吉平) 7、运 心 善 文 志 朝 (江苏连云港) 8、开 庆 维 立 科 (江苏新沂阿湖镇于立科) 9、德登广同 忠厚葆家长 (徐州于爱华) 山西: 1、殿、续(学)、海、振、志、占 (山西灵丘于占河) 甘肃: 1、义应龙泽民,体歧谐德同;龄嘉华永在,耀光万世兴。”近年又议了20辈如下:“立国信为本,百年多英才;诚正谦清廉,大志皓月明 (甘肃酒泉于林华 字辈位置二三位交替) 浙江: 1、行字母:六五三七始,相传念百千,万仲云仁礼,启后高尚权,英盛宗奇杰,雄俊在位立,勋芳名允振,后先继美业, 讳字母:应廷一其官,义道德以�N,宗祖功可思,曾元奕世同(浙江浦江) 2、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浙江省金华地区浦江于立鹏) 四川: 1、文正家声宗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联。韩映照翌衍庭后,炳秀代昌存章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四川达州宣汉,明末清初湖广入川)(良登思双丕正家声钟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连。韩英肇吉仁廷俊,秉秀代章承昌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 2、天大怀思学其明德光宗显扬荣昌齐家治国世代流芳森林丕焕克绍书香 (四川达州宣汉) 3、先世兴文德安邦成朝廷开多士绍自定光明正忠三元美永远合昌荣 (四川达州宣汉) 江西: 1、 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江西都昌人,600年前由河南迁入江西) 2、 德宗大贤 学业超先 文明开启 道义时增 世柄锺正 伟厚光朝 (于阳如,河南入江西) 安徽: 1、永景荣家 朝献广(是繁体) 士 少仙(先) 业 庆 亚圣吉祥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祖籍山东) 2、明心云中和,德高传纪广 (安徽皖北乐天堂) 3、德绍万辛庆和礼格 (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前于庄) 4、永景荣家 朝闲广(繁体)士 少仙业吉庆祥 (安徽蚌埠五河县一带于仙虎) 湖南: 1、开(凯)、建、品、立、旭 (湖南祁阳(梅溪)) 2、培(芝)源敦孝悌,继武焕文章,理学传家远,名臣佐国昌,捧纶依日月,拜冕肃冠裳 ( 明朝中叶由江西迁至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于志海) 3、自、必、承、乾、坤 (湖南常德于雷) 4、学立恢前绪 (湖南于谦) 湖北: 1、治国安邦、成周玉方 (于邦奇) 2、孝、成、家、大、忠、乾、坤 (湖北北部) 北京: 1、润 长 福 正 本 庆 (北京) 2、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于海涛) 内蒙古: 1、红显永文久 (内蒙古赤峰于文刚祖籍山东登州府) 2、殿、学、海、振、志、占 (于占河) 新疆: 1、锡、澜、仁、有(新疆私立光华学校 于有波) 天津: 1、宗源树广茂,基业永隆昌(静海县土河村
姓于的我,但不了解于氏祖祖辈辈?寻于氏家谱?
本文2023-11-08 03:30: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