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祖先在山东什么地方
卫氏原系西周分派,实康叔之后,康叔封卫以国卫氏,派衍河东,子孙散居各地。若山右之曲沃,江左之华亭,广东之番禺,济邑之无恨,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分支者难以悉举。 由此不难看出,西周之后,卫氏便是历朝的名门望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卫氏更是儒学的望族。在东汉明帝(58—78),由于卫暠的儒学声名,便被朝廷征召,由于路途和身体状况,在赴洛阳就任途中卒于今山西夏县,朝廷便在本地赐所葬之,于是,家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由于朝廷的重视及卫暠的地位和声望,所以,卫氏家谱便将卫暠列为一世族。东汉的名门多为大族,均由儒学经术方能进身仕途。卫暠的身份是儒生,后代定居河东之后,虽然门户未立,却仍以儒学传家。到东汉末年,卫暠的四世孙卫凯才被曹操重用,卫氏一门才逐渐转盛。
卫凯,字伯儒,受儒学传家的影响,年轻时就学有成就,以才学箸称,尤其以文章而名扬于世。曹操为魏王时,卫凯与王粲并典制度。汉魏禅代,他受曹丕指派,作为汉朝侍郎,代汉室起草禅让的文诰。曹魏文帝、明帝两朝先后被封为亭候、乡候,执掌朝廷的礼制和文史图籍。他“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卫凯有三个儿子,其子能够光耀卫门的当属长子卫瓘。卫瓘(220—291),字伯玉。《晋书》卷三六,列传第六中这样记载:卫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文爵乡候。弱冠为魏尚书郎。 卫瓘20岁便入仕途,足见其才华横溢。魏灭蜀后,卫瓘任监军,邓艾、钟会平蜀后争权夺利,于是,他设计收杀邓钟二人,平定了祸乱。到西晋武帝时,官至司空,总揽朝政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到惠帝继位,卫瓘与汝南王共同辅佐朝政。
自此,卫氏一门因卫瓘的权势和地位而成为名门望族。一门之内,二弟封爵,长子卫恒为黄门郎,第五子卫庭选入东宫“与太子游处”。卫瓘诸子,皆和西晋的名门望族联姻,长子娶陈郡阳夏何劭女,次子卫恒娶太原晋阳王浑女,三子卫岳娶河东闻喜裴楷女。其孙卫玠娶中朝名士乐广女,妻亡,又娶山涛孙女为妻。不但如此,卫氏也与皇室联姻,晋武帝敕卫瓘第四子卫宣尚武帝女繁昌公主。武帝曾打算选卫瓘女做太子(晋惠帝)妃,他称卫公女有“五可”:“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后来由于妒性十足弄权干政的皇后贾南风的从中作梗,使卫氏失去了婚配太子的荣宠。
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清代,其分布已相称广泛。如今,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四川等省为多。目前卫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七十位。
昆山卫氏家族,是北宋末年自华亭迁来的。首先著籍昆山的卫阗,为政和八年(1118)之进士;其子卫时敏、卫季敏相继恩荫入仕;季敏子卫泾于淳熙十一年(1184)状元及第,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卫泾兄弟卫沂、卫洽、卫洙庆元、嘉定间相继登科,卫湜亦中锁厅试,就在这一阶段中,昆山卫氏家族迅速发展起来。
卫氏家族之联姻很有特点。卫泾祖母(卫阗妻)、伯母(卫时敏妻)皆出自沈氏,二沈氏自姑侄而为婆媳。卫泾母(卫季敏妻)为华亭章氏之女;卫泾夫人盖氏,是“初家平江,后徙华亭”的淳熙户部侍郎盖经与卫泾姨母章氏的女儿。卫泾的四位姊妹全都嫁给了读书业儒的士人,其中卫琮嫁给了范成大与卫泾共同的朋友、绍熙进士周南。卫泾的仲女嫁给周南的儿子,而周南的长女周艮又嫁给了卫泾的儿子卫朴。卫泾夫人盖氏的侄女,则嫁给卫泾幼子卫柳为妻。卫氏家族四代之中多重姑舅表亲通婚,而与之联姻的沈氏、章氏、盖氏、周氏俱为当地有影响的士人家族。此外,卫琮丈夫周南与卫瑧丈夫朱晞颜,同居郡城之中,既互为僚婿,又举进士“同年”。
这种婚姻模式,因亲及亲,盘根错节,呈现着较为收缩的态势,体现出卫氏家族在联姻方面的慎重考虑,也反映出家族内部官僚士大夫对于自身之地方利益根基的强烈关怀。卫氏家族在昆山繁衍发展逾百年,或许与这种联姻方式不无关系。
高塘李氏家族修谱史世次,即我高塘李氏的字派,一字一代,按序下推。十五代之前,族人就定下了字派,从十五代起开始用字派取名,如邦忠、家音、之翔等都是按邦、家、之、光的顺序来取的,九修时对字派作了点修改,定为:
邦家之光 大宗维翰
克广德心 介尔景福
皇恩多士 文武是宪
昭格列祖 永钖祚胤
我想知道祖先在山东什么地方
本文2023-11-08 03:23: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