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字的来源和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3收藏

郭字的来源和历史,第1张

郭字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郭”是形声字。甲骨文像城有相对的两座城楼之形。金文承接甲骨文。小篆右边增加了“邑”从邑(右阝)从(城)会意,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郭”。

《说文·邑部》:“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从邑,声。”(郭,在齐国境内已灭亡的郭国的邱墟。喜爱善良,却不能举进;厌恶丑恶,却不贬退,因此亡了国。从邑,声。)

“郭”的本义是外城,古时在城墙外围加筑的城墙。如《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组词解释

1、耳郭[ěr guō]

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2、城郭[chéng guō]

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3、夏五郭公[xià wǔ guō gōng]

比喻文字脱漏。

4、涨啮城郭[zhàng niè chéng guō]

指洪水上涨,冲击城墙。

5、靖郭君[jìng guō jūn]

即田婴﹐战国时齐相。齐威王少子﹐孟尝君之父。一说乃田氏别子。

郭字古代写法如下:

“郭”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围墙“郭”就是外城。甲骨文的“郭”,字形就像是两座相向而立的城楼。金文和小篆的“郭”字形和甲骨文相近。小篆还有另一种写法,在字形的右方加了个“邑”字。古时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字拼音为guō,部首为阝,释义如下:

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东

2、物体周围的边或框:耳

3、姓。郭组词:城郭、耳郭、东郭、尺郭、傅郭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城郭[chéngguō]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2、耳郭[ěrguō]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3、东郭[dōngguō]复姓。

4、尺郭[chǐgu]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5、傅郭[ùguō]指靠近外城。

郭字造句:

1、随访结果发现有11例患者的耳郭支架发生不同程度的外露,其中8例经局部处理后痊愈,3例患者的耳郭支架取出。

2、而日本的城郭保护的是城堡内的武士集团、城下町是没有纳入防御体系的。

3、东郭先生以为狼要吃驴子,赶忙用身体挡住。可狼又说:“一头驴填不饱我的肚皮。”

4、当他见到郭老时,郭老已名垂宇宙了。

5、郭德纲、于谦、姚笛、郭柯宇、张恒、曹云金。

6、郭靖之父郭啸天因被段天德陷害,死于临安牛家村,郭靖之母李萍逃难至蒙古大漠,产下郭靖。

7、郭金龙会见维尔布鲁根,郭金龙。

8、郭芙、郭襄和郭破虏,亦接纳武敦儒和武修文两兄弟为徒弟,郭芙与周伯通的弟子耶律齐成亲后成为其女婿。

9、自古及今,不胜时郭为刘,不败时郭为亡者,未尝有也。

10、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湖北孝感郭罗道汜世系:

根据郭罗氏历代谱牒记载。始祖罗卿公,原籍江西,为元朝时期时内阁大学士,元末明初,因遭红巾军起义战乱,流落入湖广麻城,再迁祈水之永乐里隐居,并遗诗一首,叙其源流:“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赶散各天涯。湖庥太祖麒麟种,永合綦江丹桂花。一姓易为三两姓,数家分出几千家。吾今提笔留与后,惟愿儿孙读五车。”

罗卿公生四子,一,二,三子皆徙于蜀之永胜,其后不详。惟第四子罗道汜,字友富,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湖北孝感西门外龙井社(今湖北孝感西开发区罗家八塆郭家砦),落业于郭荣家,并入郭家赘。郭荣为明朝卫运军船户,军船在湖北黄州,为卫运军第二班。郭荣为正旗丁。罗道汜入赘后,随郭氏军姓,承郭氏名册,领郭氏运粮军船事。

自此,罗道汜既承郭氏,亦继罗氏,亦即郭罗二姓并行称郭罗氏,自罗道汜开始。从此,该族子孙,既可继始祖父姓为“罗”,亦可随始祖母姓为“郭”,该族之宗谱即为郭罗氏宗谱,罗道汜即为该支郭罗氏宗族之开基祖。

该支郭罗氏后裔,听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的信息后,认祖归宗的愿望强烈,再三提出入谱的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编委认为,该支系始祖罗道汜,入郭家赘,按中华民族习惯后裔理应从郭氏,但其后裔永不忘“罗”,创造了“郭罗氏”复姓,而用“郭罗”二姓并行之法传承“罗氏”。经慎重研究,同意将该支系编入《中华罗氏通谱》。

罗道汜亦生四子,长子郭罗必亮,次子郭罗必宣,三子郭罗必高,四子郭罗必文,分为四份(房)。

郭罗必亮居高埠潭,后徙居罗家河塆,为上份。

郭罗必宣居广阳坡,即今罗家坡塆,为三份。

郭罗必文居河塆为四份。郭罗必文传七叶遂以不祀。

郭罗必亮、郭罗必宣、郭罗必高三家轮当军伍。代不乏人,历时五百三十余年,直至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漕运不通,军事始废,军转为民。以上即该族只水源。

罗道汜自明朝洪武年间入湖北孝感以来,六百三十余年,四大支系,相传二十六代。聚居点多在孝邑。上份有罗家河塆。中份有罗家坡,罗家砦,老新集,上下罗家塆。三份有罗家八塆,郭家大塘塆等。其分支有:河南之桐柏支,云梦之罗家台,广水沙河,泥河,高庙;大悟之大新店,郭家榜,三里城;湖北之枣阳,襄阳,仙桃;孝感之城南罗家台,城北之黄土坡等十几个支系。

全族宗谱,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第九世祖郭罗士魁仅拟抄本。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十七世祖业郭罗儒、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始事修谱。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十九世祖郭罗本珩、郭罗云门公再次续修。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岁次丙子,郭罗立朝第三次续修。

时至1992年清明节,郭罗立珈与罗德平主修第四次续修,由三十四人组成理事会,分工理事,筹集资金,搜集旧谱,走访调查,清查整理。为了尊重历史,以便后裔考据,对老谱首卷中的原序,续序,诗词,图例,传记,凡例,族规,族约。雍睦堂记,军民变更记等内容,保持原载,单独成籍,编为首卷。对未入谱者,造册登记,全部入谱。历时一年谱成,于1993年清明节迎谱入户。

1995年冬,郭罗氏大悟支系入谱归宗。

2001年冬,郭罗氏黄土坡支系入谱归宗。

至此,全族宗谱第四次续修完成。在谱人数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二人,全套共三十二卷,总谱三十二套,四大份支谱四十二套,分支谱二套。每套分为首卷原序,卷一总序,谱图(世绪图)三大部分。

该族自郭罗汜以下,至第十四世而无字派。至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一次修谱时,由第十七世祖郭罗长荣始三十二字派,并从十五世起派命名。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二次宗谱续修时,第十九祖郭罗云门对原三十二字略加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该族宗祠,有“雍睦堂”总祠。始建于清咸丰庚申年间(公元1856年),位于龙井社龙井庙近侧,即今之郭家大塘塆北飞机场南端。其“雍睦”之名,乃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根据汉史记载,有郭嶲字宏文者,七世同堂,家门雍睦,犬豕同眠,鸡鹊同巢,人以为义感。该支郭罗氏宗族,亦为一族大丁众,团结和睦之大家庭,是此,该族总祠即应以“雍睦堂”命名之。且书于谱,并于戊子冬迎接新谱入祠,延续香火近百年。后于日寇侵华时扩建军用机场,该祠被强行拆毁。

另有上份郭罗氏宗祠,大悟郭罗氏宗祠,郭家榜支祠,现皆已无存。

始祖罗道汜逝世后,墓葬郭家砦南细坟。始祖母逝世后,墓葬潘家墙垣东。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公妣原墓址,早已公路横贯,高楼林立,孙等不忘木本水源之思,今奠基于罗家河南端,原上份祠堂旧址,筑假冢以祭祀,并刻有碑铭,以追念先祖,亦留告后人。

郭字的来源和历史

郭字的来源和历史如下:“郭”是形声字。甲骨文像城有相对的两座城楼之形。金文承接甲骨文。小篆右边增加了“邑”从邑(右阝)从(城)会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