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第1张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是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延光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光熹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具体简介如下:

1、汉高帝刘邦

在位:前202年-前195年。灭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继承了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了秦朝的“严刑峻罚”,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

2、汉惠帝刘盈

在位:前195年-前188年07年。即位后由吕雉临朝称制。继续汉高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并且继续与匈奴和亲,同时废除了挟书律,使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限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的安定。

3、汉前少帝刘恭

在位:前188年-前184年。在吕雉的拥立下即位,即位后由吕雉临朝称制。后来知道自己并非是皇后张嫣的亲生儿子以及自己生母已被害,于是口出怨言,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因此十分害怕,于是将他囚禁在永巷,任何人不得与之相见,不久被吕后废黜并暗中杀害。

4、汉后少帝刘弘

在位:前184年-前180年。即位后由吕雉临朝称制。吕雉死后吕氏家族被铲除,朝臣认为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于是选定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并迎入长安,并诛杀汉后少帝及其四个兄弟。

5、汉文帝刘恒

在位:前180年-前157年。在诸吕被一网打尽后被周勃、陈平等大臣拥立为皇帝。在政治上行宽厚之政,勤俭治国;在经济上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法律上废除连坐法和肉刑。

通过禁止豪强私自铸钱和采取重农抑商的手段逐步分化诸侯。对外继续和亲匈奴和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了统治秩序,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

6、汉景帝刘启

在位:前157年-前141年。在政治上勤俭治国;在军事上平定七国之乱,对匈奴采取防御;在经济上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通过打击军功阶层和诸侯王集团基本完成对域内的掌控,使西汉王朝完成了从“共天下”到“私天下”的转变,延续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7、汉武帝刘彻

在位: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确立察举制、制定推恩令、设立刺史和中朝;在军事上击败匈奴、击败车师和楼兰,灭南越国和闽越国以及朝鲜;在经济上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稳定了金融并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在文化上设立太学和乐府,制定了《太初历》。

在外交上开辟了丝绸之路;在思想上把儒法结合后的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开创了“汉武盛世”的盛世。但是迷信神仙和日益奢侈,使在位后期的西汉王朝由盛转衰,晚年改正错误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西汉王朝的国力开始恢复。

8、汉昭帝刘弗陵

在位:前87年-前74年。即位后由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辅政,元凤政变后由霍光把持朝政。在霍光的辅佐下在政治上罢不急之官;在军事上加强了北方戍防,平定了西南夷民叛乱。

在经济上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停止了酒类专卖;在外交上重新与匈奴和亲。使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为汉宣帝时期的“汉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9、汉废帝刘贺

在位:前74年。在霍光的拥立下即位。在位时期由霍光把持朝政。熟读儒家经典,由于年轻不懂规矩和做事情缺少深谋远虑而得罪霍光,后来被诬陷做了1127件坏事而被霍光所废。

10、汉宣帝刘询

在位:前74年-前48年。在霍光的拥立下即位,在位初期由霍光把持朝政,霍光死后亲政。亲政后在政治上以打击地方豪强,把剥削和压迫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在经济上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并设立常平仓,降低天下盐价。

在军事上降服西域三十六国,平定了西羌叛乱并将西羌上百个部落全部纳为附庸;在文化上兴盛《谷梁》学;外交上恢复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融合,使进入帝制时期以来的统一的国家得到了巩固,使西汉王朝的国力进一步恢复,开创了“汉宣中兴”的盛世。

11、汉元帝刘奭

在位:前48年-前33年。宠信宦官并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自废武功导致皇权衰落、朝政混乱,使西汉王朝因此走向衰落。但是用王昭君和亲匈奴,结束了西汉王朝和匈奴之间长期的战争状态,使西汉王朝的边境得到了四十余年的和平。

12、汉成帝刘骜

在位:前33年-前7年。沉溺于酒色,导致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的王氏掌握,使西汉王朝进一步衰落,并爆发了铁官徒起义,同时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然而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影响了后世的目录学、校雠学和藏书学,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的实践。

13、汉哀帝刘欣

在位:前7年-前1年。通过倡导孝道,为自己祖母、父、母加尊号和尊谥的方式,清除了专擅朝政的王氏家族势力,为了抑制桀骜不驯和觊觎非分的宗室、臣僚和外戚,破格提拔奉公守法、政绩显著的大臣,对改善朝政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扶植傅丁外戚、宠幸董贤和限田限奴令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时的因人废法,加上出于敏感、偏执的畸形心理导致的将大臣的异议和直言视为藐视皇帝权威,引起了臣民们的不满和离心离德,使西汉末年各种矛盾的积重难返进一步恶化。

14、汉平帝刘衎

在位:前1年-6年。在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的拥立下即位,由王政君临朝听政,王莽把持朝政。在位时期王莽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巩固,西汉王朝进入灭亡阶段。

15、汉更始帝刘玄

在位:23年-25年。新王朝末年起兵反抗新王朝,建立了后西汉王朝,但是由于农民军本身的腐化、与赤眉军之间关系的处理上犯了严重错误和没有整合出一个有效的法统政府,加上内部的分裂和残杀,最终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灭亡。

16、汉光武帝刘秀

在位:25年-57年。新王朝末年起兵反抗新王朝,建立了东汉王朝并恢复了汉朝的统一。在政治上设立尚书台,精简地方机构,整顿官场风气;在军事上击败高句丽王国;在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抑制豪强,确立度田制度。

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在“柔道”思想的指导下,基本缓和了因民族问题而引起的统治危机,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中兴治世,但是也对东汉的边防带来了消极影响。

17、汉明帝刘庄

在位:57年-75年。实行严格的统治风格。在政治上严防外戚、打击宗室、限制豪强;在军事上对外击败匈奴、恢复西域都护府;在经济上继续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宗教上派使者到天竺求佛,使佛教传入中国。使“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明章之治”的盛世。

18、汉章帝刘炟

在位:75年-88年。在政治上以罢除部分进贡物品的形式来缓解上流社会的侈靡之风以此来树立政府威望;在军事上平定了诸蛮夷和西域;在经济上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法律上减轻刑罚并要求官吏不能凭个人喜怒来伤害无辜;在外交上使丝绸之路再次畅通。

在思想上通过召开白虎观会议和编写《白虎通》将儒家思想法典化,进一步推行“以孝治天下”。延续了“明章之治”,然而宽缓为政的统治风格造成的宽纵,加上破格赏赐官员和贵族,导致了官员腐败、宗室奢侈和外戚擅权的不良风气,使东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19、汉和帝刘肇

在位:88年-106年。联合宦官从窦氏一族手中夺回政权后亲政,对内休养生息、宽缓为政、爱民为本,对外多次击败少数民族并且平定西域,使东汉王朝在“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的基础上开创了“汉和盛世”的盛世,使东汉王朝的威望远播四方,但是宦官干政也从此开始。

20、汉殇帝刘隆

在位:106年。出生刚满百天即位为皇帝,由邓绥临朝听政,一岁时夭折,成为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和寿命最短的皇帝。

21、汉安帝刘祜

在位:106年-125年。即位后由邓绥临朝听政,邓绥死后亲政。在位时期击退匈奴、降服车师,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畅通,但是同时地震、水灾、风暴和冰雹等天灾的降临使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而宦官集团的形成使东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22、汉延光帝刘懿

在位:125年。在阎显的拥立下即位,在位时期由阎显兄弟把持朝政,诛杀了汉安帝亲信宦官,加深了东汉王朝外戚和宦官的矛盾。

23、汉顺帝刘保

在位:125年-144年。被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以宫廷政变的方式拥立为帝。此后将大权交给宦官,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东汉王朝进一步衰落。

24、汉冲帝刘炳

在位:144年-145年。即位后由梁妠临朝听政,外戚梁冀飞扬跋扈,导致朝廷腐败,并爆发了九江郡之乱。

25、汉质帝刘缵

在位:145年-146年。在梁冀的拥立下即位,在位时期由梁冀把持朝政。由于为人聪慧早熟,并且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跋扈将军,因此被粱冀毒死。

26、汉桓帝刘志

在位:146年-168年。在梁冀的拥立下即位,在位初期由梁妠临朝听政,在位前期和中期由梁冀把持朝政。后来依靠宦官单超诛灭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宦官乱政的隐患从此开始。任用在段颎、皇甫规和张奂最终平定羌乱。

在国家财政基本枯竭的情况下通过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鬻爵缓解财政困难的措施直接破坏了吏治,并为汉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而士大夫、贵族等由于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了党锢之祸,反宦官集团的失败沉重的打击了东汉王朝。

27、汉灵帝刘宏

在位:168年-189年。通过设置侍中寺、实行三互法、创立鸿都门学试图挽救东汉王朝,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宦官势力发展到顶点,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西北羌族、鲜卑、乌桓以及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不断反叛,使东汉王朝开始走向灭亡。

28、汉光熹帝刘辩

在位:189年。即位后由何氏临朝称制、何进把持朝政。不久在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的火并下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最终被董卓所废。

29、汉献帝刘协

在位:189年-220年。在董卓的拥立下即位,董卓死后被李傕和郭汜挟持,逃出长安后依附于曹操。之后被曹操把持朝政,配合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虽然起兵反抗曹操但是没有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汉王朝的灭亡,最终在曹丕的逼迫下禅位,东汉王朝因此灭亡。

行政区划

汉初,在地方施行郡国并行制。最初,刘邦封异姓王七人,后他逐步翦除大部分异姓王,仅留长沙王吴芮。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

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文帝接受贾谊的建议,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七国之乱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

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又进行“酎金夺爵”。

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同时,政府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全国有103郡,1314县,32个道,241个侯国。

州作为行政区,在汉武帝时萌芽,到东汉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治洛阳)、徐州(治邳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

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

-汉朝

家谱这东西当不得真,现存家谱90%都是明清以后“造”出来的,最好去验一下DNA,国内有几个还是不错的。

现在国内发现的刘氏祖先大簇有三个:

1、汉皇刘氏,(F155),约2530万后裔。这个家族就是刘邦家族。从刘邦(公元前200年)开始,持续了400年的疯狂大爆发。远远甩开其他所有的一切家族。但该家族空降南方之后,在湖南、湖北、四川扩张的比北方更加巨大。目前人口也是南方多于北方,两湖有600万后裔。但是在北方仍然是最大的,在山东有280万后裔,河南有190万。

2、河北刘氏(Y141213),490万后裔。这是一支冒牌的汉皇刘氏,从公元前150年开始大爆发,祖先疑似因为不明原因成为了汉景帝的儿子(可能是给皇帝戴了绿帽)。在京津冀有140万后裔,东北有70万。

3、客家刘氏(MF14257),420万后裔。于东汉末期、孙吴开始大爆发。占广东的14%,广西13%。广东梅州占5%。(注,该家族跟北方那2个刘氏巨族没有关系,是南方土豪巨族)

西汉帝系 (1) 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 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 汉高后 吕雉(汉少帝 刘恭,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 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窦皇后) (5) 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 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 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 汉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9) 汉元帝 刘爽 (前32-前7) (10) 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1) 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2) 汉平帝 刘衍 (1-5) (13) 孺子刘婴 (6-8) 新朝 王莽(5-25) 东汉帝系 (1) 汉光武帝 刘秀 (25-57) (2) 汉明帝 刘庄 (58-75) (3) 汉章帝 刘炟 (76-88) (4) 汉和帝 刘肇 (89-104) (5)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6) 汉安帝 刘祜 (107-125) (7) 汉顺帝 刘保 (125-144) (8) 汉冲帝 刘炳 (145) (9) 汉质帝 刘缵 (146) (10) 汉恒帝 刘志 (147-167) (11) 汉灵帝 刘宏 (168-188) (12) 汉少帝 刘辩 (189) (13) 汉献帝 刘协 (189-220)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62602457

庙号[11]諡号 姓名 统治时间年号西汉 前202年—9年太祖[12]高皇帝刘邦前202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 少帝刘恭[13][14]前188年—前184年 恒山王刘弘[13][14]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刘启前156年—前140年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40年—前86年建元[15]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孝昭皇帝刘弗陵前86年—前74年始元 前86年—前80年 元凤 前80年—前75年 元平 前74年 昌邑王刘贺[16]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74年—前48年本始 前73年—前70年 地节 前69年—前66年 元康 前65年—前61年 神爵 前61年—前58年 五凤 前57年—前54年 甘露 前53年—前50年 黄龙 前49年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前48年—前33年初元 前48年—前44年 永光 前43年—前39年 建昭 前38年—前34年 竟宁 前33年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前33年—前7年建始 前32年—前28年 河平 前28年—前25年 阳朔 前24年—前21年 鸿嘉 前20年—前17年 永始 前16年—前13年 元延 前12年—前9年 绥和 前8年—前7年 孝哀皇帝刘欣前7年—前1年建平 前6年—前5年 太初元将 前5年 建平 前5年—前3年 元寿 前2年—前1年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前1年—5年元始 前1年—5年 孺子刘婴[17]6年—9年居摄 6年—9年 初始 8-9年新朝 9年-23年汉朝(西汉)接续 25年-27年 淮阳王刘玄23年–25年更始 23年–25年 刘盆子[18]25年—27年建世 25年—27年东汉 25年—220年世祖 光武皇帝刘秀25年-57年建武 25年—56年 建武中元 56年—57年显宗 孝明皇帝刘庄57年-75年永平 58年—75年肃宗 孝章皇帝刘炟75年-88年建初 76年—84年 元和 84年—87年 章和 87年—88年穆宗 孝和皇帝刘肇88年-105年永元 89年—105年 元兴 105年 孝殇皇帝刘隆105年-106年延平 106年恭宗 孝安皇帝刘祜106年-125年永初 107年—114年 元初 114年—120年 永宁 120年—121年 建光 121年—122年 延光 122年—125年 北乡侯刘懿[19]125年 敬宗 孝顺皇帝刘保125年-144年永建 126年—132年 阳嘉 132年—135年 永和 136年—141年 汉安 142年—144年 建康 144年 孝冲皇帝刘炳144年-145年永憙 145年 孝质皇帝刘缵145年-146年本初 146年威宗 孝桓皇帝刘志146年-167年建和 147年—149年 和平 150年 元嘉 151年—153年 永兴 153年—154年 永寿 155年—158年 延熹 158年—167年 永康 167年 孝灵皇帝刘宏168年-189年建宁 168年—172年 熹平 172年—178年 光和 178年—184年 中平 184年—189年 弘农怀王刘辩[20]189年光熹 189年 昭宁 189年 孝献皇帝[21]刘协189年--220年永汉 189年 中平 189年 初平 190年—193年 兴平 194年—195年 建安 196年—220年 延康 220年

汉朝皇帝顺序如下: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西汉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刘盈

西汉第三任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

西汉第四任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

西汉第五任皇帝:汉文帝刘恒

西汉第六任皇帝:汉景帝刘启

西汉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

西汉第八任皇帝:汉昭帝刘弗陵

西汉第九任皇帝:昌邑王刘贺

西汉第十任皇帝:汉宣帝刘询

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汉元帝刘奭

西汉第十二任皇帝:汉成帝刘骜

西汉第十三任皇帝:汉哀帝刘欣

西汉第十四任皇帝:汉平帝刘衎

西汉第十五任皇帝:孺子婴

西汉第十六任皇帝: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刘秀

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

东汉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刘炟

东汉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

东汉第五任皇帝:汉殇帝刘隆

东汉第六任皇帝:汉安帝刘祜

东汉第七任皇帝:东汉前少帝刘懿(这个皇帝有些史学家认为可以算作东汉皇帝,有些史学家认为不能算作东汉皇帝,故而存疑)

东汉第八任皇帝:汉顺帝刘保

东汉第九任皇帝:汉冲帝刘炳

东汉第十任皇帝:汉质帝刘缵

东汉第十一任皇帝:汉桓帝刘志

东汉第十二任皇帝:汉灵帝刘

东汉第十三任皇帝:东汉后少帝刘辩

东汉第十四任皇帝:汉献帝刘协

季汉开国皇帝:季汉昭烈帝刘备

季汉亡国皇帝:季汉孝怀帝刘禅

国号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莽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 ;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政权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汉朝历代皇帝顺序是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