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字辈
倪氏,源于山东滕县郳(小邾)国,始祖系出自山东青州。讳昻者,扈宋南迁,拜行军都统,居吴兴。二世倪偁任兵部尚书、倪和为宋大夫、倪科为端明殿学士。三世公倪思(一一四七—一二二○),字正甫,自称齐斋老人,宋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是历史上显赫人物、称一代伟人,更是倪氏宗族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煕五年(一一七八)中博学弘词科,著作今存《经鉏堂杂志》、《班马异同》,另有《齐山甲乙稿》、《兼山集》已佚。生前受宋孝宗帝赏识,命为翰林学士。光宗即位时,就陈奏治国之策。宁宗时,忠奸分明,敢于直言。一生多次被降为地方官,到镇江、绍兴、泉州任职。历任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宝文阁学士。卒后谥文节,享年七十四岁。一部二十四史,有倪思公之传。晚年居古虞(今余姚)。
当时宗族之人,多巍科、登显爵,称江南望族。至元,宗族人多不仕而壁乡耕读。倪思之后裔分居於余姚、上虞、剡县(今嵊州、新昌)、绍兴、诸暨、肖山、慈溪等地。
四传至植公(槐三翁),在十一世纪末,迁剡县镇桥(今嵊州蛟镇一带)。从四世至十六世的整十三代之中,时间长达三百年左右,据新昌善庆堂《倪氏宗谱》载,其中第十三世的“大”字辈的兄弟达一百二十五人,宗人有迁徙到会稽、天台、东阳、宁海。第十四世“德”字辈有兄弟七十四个,第十五世“万”字辈有兄弟六十一个。现存在于下倪村的“倪氏宗祠”名曰《锄经堂》。至第十七传至光玺公,迁新昌鳌峰(今大市聚)之茅坪,是为迁新昌始祖。至二十一世如潮公迁东山,嗣后所迁非一地:或城南八里、或孙家平、或埠头、或茅洋。而孙家坪、埠头房最称蕃衍,故于一八一一年,在作玉公领头下建《善庆堂》祠於埠头。以后又有族人分居嵊州三江和宁海及福建。
一二○○年,倪植公时,由尚书右丞相汪完泽作首篇分派序开始,到今天,计八百零八年,期间共修、续谱八次。
最近的一次重修谱是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到二○○八年,又相隔八十六年,此间,经历了三十年的战火动乱及二十年思想突变,在许多家族不见家谱的情况下,我新昌倪氏四大房竟然保存了三套半家谱。
二○○八年,即是在第一次做谱之后的八百零八年,新的倪氏宗谱问世了。这既可告慰于祖先;亦可对得起子孙;也为社会留下一份家族史料。
为了对宗族人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与家谱完成的同时,宗谱续修编委会也重印了自己祖宗倪思的著作《经鉏堂杂志》。
新宗谱由倪明任编委会主任,倪和钦为主编。全书666页,共八卷,分三册,其中有12页彩印。是A4纸开本、宋体3号字体。为了保存,亦有三册合订精装本,在天津会议期间,交倪氏宗亲联谊会(筹)。
姓名:倪浩凯
五行分别是:金水木
笔画分别是:10 11 1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1(木) 21(木) 23(火) 33(火) 13(火)
总评数理得分:100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1(木)[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旱苗逢雨)万物更新,调顺发达,恢弘泽世,繁荣富贵。 (吉)
人格数理 21(木)[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 (吉)
善于计划并有领导才华,行事稳健,注重实际与工作,个性主观而理想高远,自律也甚严,比较受人尊重与佩服。
地格数理 23(火)[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壮丽)旭日东升,壮丽壮观,权威旺盛,功名荣达。 (吉)
总格数理 3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鸾凤相会,名闻天下,隆昌至极。 (吉)
外格数理 13(火)[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天、人、地三才 1 1 3(木木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成功顺调,无障碍而向上发展,基础境遇也得安泰,终生享受幸福繁荣长寿的吉配。(吉)
1、总论:成功运和基础运配置良好,做事有计划性且有进取心,容易发展成功。在扩展事业和交际应酬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性格:为人聪明机智,做事有计划,待人诚恳,做事坦白,心情好坏都可由表情看出来,交友甚广,为别人多劳,且有浪费金钱的倾向,外表乐观,内心常有苦脑。
3、意志:意志坚定,注重实际与工作,耐性亦佳,能克苦耐劳,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
4、事业:有进取心,对家庭责任感重,一生辛勤奋发,很容易功成名就。
5、家庭:圆满之象,子女贤孝。
6、婚姻:男娶贤慧之妻,但要注意因应酬较多,夫妻有意见冲突。女嫁有家庭责任感之夫,感情和睦。
7、子女:子女身体健康又活泼,稍嫌顽皮,成年后都很有成就。
8、社交:与平辈朋友交往金钱上容易浪费或损失,若与晚辈或部下则较能够得到帮助与支持。
9、精神:常为亲友之事,带来精神困扰,其他大致能得到相当安慰。
10、财运:财运佳,物质丰富,兴隆通达。
11、健康:身心健康,注意因肾部虚弱及肝胆机能所起的精神疲劳。
12、老运:晚景呈祥,生活安定,子女贤孝。
人格与外格(一三)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贵人相助,人缘颇佳;爱好社交,受人尊重;好财利,勤俭持家;仁慈可喜,善于社交。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1 暗示性格为:
性情多好静,富于理智。温厚中带有华丽气质,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表面看似非活动家,其实蕴涵着相当实力,必取得相当的成功。其人生虽属渐进型,但终能为人首领。还可获得家庭幸福。
人格与天格搭配(一一)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实现自己的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一三)暗示基础运:
吉祥安泰,富贵荣华,健康长寿。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领诱导之数(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山东德州齐河倪庄字辈:“勇友良善桂,士发德柴龙”
广东揭阳倪氏字辈:“仕子维协,万端克捷,宏隆祖武,永昌建业。”
另1990年,潮阳、揭阳、普宁等四县倪氏各属宗亲代表,于潮阳鹤洋村潮州开祖十五公祠召开合族宗亲联谊会。确定统一续立新辈序,并一致赞同新辈序嘉字为:“承统焕章,培英毓贤,仁经义纬,绪泽衍绵”;鹤洋倪村从“世”字,潮安生聚村从“忠”字,揭阳硕和村从“永”字,普宁凤村从“勤”字,汕头达濠和围村“参”字,陆丰甲子赤坎村从“春”字起启用新辈序。
山东成武倪氏字辈:“啸 清 钦 华 延 世 修”
安徽阜阳倪氏字辈:“会秉(云)恩(山元)毓(裕传宗)道(振大)晋(新朝)祖泽显思绍时徵代乃昌钟英延国瑞汝祚其允扬”。
安徽桐城倪氏字辈:“天大有一渐晋恒”。
安徽淮南倪氏字辈:“天文春(启立素)永(井凤)士(世建)”。
四川江安倪氏字辈:“朝德洪玉登正中大光明文映高星斗子裔世代兴崇仁传教泽尚义振家声忠厚承先烈诗书启后生永培天作育远绍祖基荣吉定祥征应嘉元瑞兆成”。
四川内江(威远)倪氏字辈:“念昔先仁,休有烈光;宣召义问,为民之章;时序再位,保其家邦”
四川乐至倪氏字辈:“继中(宗)邦天……”
四川宜宾倪氏字辈:“文映高星斗”。
浙江三门倪氏字辈:“洪逢昌忠君”。
浙江象山倪氏字辈:“一本士遵永思备载”。
浙江诸暨倪氏字辈:“顷瑶(琼)仪钦灏贤质让岦(理)圭畴旻宗宪圭寅德胜晓昭时景彰均孝友诗礼克缵”。
山东滕州倪氏字辈:
长支派:“保张福文来西发光延登文(广)成(永)开振(盛)长有道(德)清(凤)明世界”;
二支派:“保偎孜思子(邦)文应清尚亭(志)永(自心)彪(动士枢)恒(宗万继)兴(振树凤)梦(玉汉)克(广继肇)景(允令)宝(德)福(传)”;
三支派:“保瑜恭思邦荣可光迎柱崇继守宏道士义培明良”;
四支派:“保显伸思邦闵得士珊允(慎)继(振志)景(从可学)吉(宝自)登(善春道)士(家)玉(其)培明良”;
五支派:“保宪龙恺宠沛东丕存田(公元)光(尚)方(北)朝(文)凤(传)玉(兴)允(永景)建(宪)国(庆)家(广)”;
六支派:“保貌亭尚千显文龙佩克作逢广立士守印祥景德”;
七支派:“保选思来希发光延丕自(广)宗(德廷)纯(南文)步(学兴)若(堂长)复(士道玉)金(承庆思)伯(义)昭(培)允(永明)正(良)”。
山东曲阜倪氏字辈:“天大有一渐晋申恒世光寿祥庆景兆”。
山东聊城冠县倪屯倪氏字辈:“云 晓 西 贤 汝 延 培 思 其”。
广东汕头倪氏字辈:“承统焕章培英育贤仁经义纬绪泽衍绵”。
江西南康倪氏字辈:“兴发泰富贵登科定贤名昌志司中一乾元享利宗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增荣文星高吉照忠厚传家声”。
河北黄骅倪氏字辈:“宗帮天新……”
福建泉州、南安倪氏字辈:“智斋宜勉辈才尧继茂林嘉德燕诙贻谋延拥植功维孝友恭传芳世美仁们蔚起”。
河北河间倪氏字辈:“天祥景殿振”。
重庆酉阳倪氏字辈:“政财世月耳元红明”。
河南濮阳倪氏字辈:“守子加成培尽应”。
江苏仪征倪氏字辈:“德自在高恒玉宏启朝”。
湖北荆州宜昌倪氏字辈:“……登巩宗大茂永昌学文高华 有开必先 同心志道 万世光乾 本月常怀 福照上天……”。
倪氏雍睦堂一支字辈:“克文本道大恩字起宏光肇前人伟望启永世隆昌辅治英才翠传经德泽长”。
倪氏一支字辈:“天启善良地笃纯厚人呈忠祥和大吉昌”。
山东莱西倪家庄:永云孟秀芳,和泰崇忠良
内蒙赤峰倪氏字辈:“(占)传(玉)传(凤)传(洪)下一代缺少族谱希望山东老家能找到我们是哪一支。
河南商丘倪氏字辈:“永正大学怀,传凤文如献。庆广兴中华,光明照远方。善君立祥志,守国振家邦。
河北高碑店市梁南村倪氏字辈:“世、万(文)、德、守、振、绍、博。”
倪字五行属金。
倪姓,汉族姓氏。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的姓氏(在台湾省则排在第九十五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倪姓是由_姓改来,原因是避仇。倪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约占全国汉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倪(ní)姓,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_(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_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_氏。
战国时_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念ní,不简作“儿”),再后又以_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后裔。
倪国变迁和相关倪姓又来如下:小邾国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到春秋时代的中后期,各大诸侯国要挟小国连年结盟征战,小邾国终因国势衰微被灭亡。
楚宣王在位时(公元前369——前340年)灭邾、小邾,掠走了“二邾”的遗民南迁邾城,故址在今湖北黄冈西北十里,见何光岳《楚源流史》,此后,这里的遗民便成了世居南方的支族。小邾曾一度复国,不久又被鲁国所灭亡。
邾古称邾娄,小邾古称小邾娄,鲁穆公在位时(公元前372——前289年),依据“邾娄”的合音拼为“邹”,始改邾为“邹”,改邾绎山为“峄山”(见《汉书》)。
小邾灭国后,子孙一部分以国名倪为姓,改姓倪氏;一部分则去_字邑部为兄氏;更有一部分加入朱氏。《续文献通考》就记载,“小邾传国十四世,去邑为朱氏”。
楚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邾国、小邾国一起被楚国灭亡,族人为避殃杀,遂改为儿氏,战国后期又加“亻”偏旁改为倪氏。
源流一
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念ní,不简作“儿”),再后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后裔。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后人邾侯之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倪字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山东邹县)、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县南十六公里)等地名。周武王姬发执政时期,封颛顼帝的后代曹安(陆终第五子)之后人于邾(拥有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济宁县、金乡县等地),并且挟为附庸,建立起邾国。邾国弱小,依附于周王朝,后又依附于强大的鲁国。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又通称“邹”或“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到了汉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西汉大臣、水利家倪宽,他是千乘郡人(今山东广饶县),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倪宽在任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朝廷上下的赞扬和人民的拥戴。倪氏到底始以于谁,在姓氏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后裔倪宽则明见史册,且名声显赫,故而后世倪氏族人大多尊奉倪宽为得姓始祖。
因此,曹氏、倪氏、朱氏三姓实际上同宗同源,这三氏加起来人口已经超过三千万,位在21世纪排名第八位的赵氏之前。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牧童鲜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氏。
贺郳氏,其祖先为慕容鲜卑的分支吐谷浑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将其多改成汉字单姓,一部分人称贺氏,亦有一部分人称郳氏,后随着融入汉族的历史过程,改称倪氏,且人数远远多于邾侯后裔,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出自商诸侯儿伯,商诸侯有儿伯,子孙为倪姓。[1]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倪马查氏,亦称尼玛察氏、专图尼马察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始祖为额合偏武,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滹野(今乌苏里江支流俄罗斯境内达鸟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禄河(今辽河)、珲春(今吉林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imac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倪马查氏,多冠汉姓为倪氏、杨氏、榆氏、张氏、佳氏、尼氏、鱼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倪沙氏,亦称尼沙氏、尼察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吉林龙潭山下一带)、乌苏里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倪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倪氏,世代相传至今。
《倪氏家谱》——民国17年修;山东郯城县重坊镇倪村倪氏,约3000余人;原籍安徽合肥洪乡;明弘治年(1488——1505)迁郯。一世祖倪臣,字经远,二世祖讳守信,字福可,三世祖讳应聘,字景汤。以下辈分排行为:士、德、宾、国(圣、兆)、永、祝、在(子、浩)、文(汉、克、朝)、绍、宝、训、敬、维、怀、贞、敏、毓、秀、作、善、逢、祥、百、世、其、昌;宽公后裔
潮汕倪氏 源出金华
五易其姓得倪氏
倪氏出自帝高阳氏颛顼之后,本为拟姓。颟顼为黄帝之孙,在位78年,生子鲧,鲧生大禹。大禹治水有功而有天下,在位27年,生子启。启生太康,其后子孙经商及周,随周王姓姬。传至姬友,受封为郑国公爵,官拜桓侯,遂改姓郑。友生掘突,掘突生仪父。仪父受封鲁国子爵,镇守山东邾娄,于是又改姓邾。仪父生挟,挟生黎。邾黎结盟鲁隐公,改邾国为胍,姓随地易,邾改姓郧。郧黎联鲁割据,为楚所败,郧氏只得流窜他乡,为求安身立命又改姓兄。嗣至战国,有兄良者,将略堪涪,兵机莫测,官拜上柱国将军,事楚为臣,甚获楚王宠爱,赐姓为倪,倪氏自此始定。故《倪氏族谱》称其“氏历拟郑邾郧倪”即是
指此。
金华始祖倪若水
历史上,促进倪氏宗族空前发展,派裔鼎盛的人物,要数唐代的倪若水。倪若水,字子泉,恒州藁城人,进士及第,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任汴州刺史。他到任后,兴修孔庙,推行教育,躬亲教诲,风化部尚书,右丞相。后来,他迁到浙江金华府定居。从此,倪氏根基磐固,人了兴旺,派裔鼎盛,其后代遍布山东、河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地。后世倪氏雅称“金华世家”,由来在此。倪若水被尊为倪氏金华始
祖。
迁闽始祖倪义
倪义,宋末元初人,倪若水之后裔,原籍浙江金华。父倪普,字文震,宋理宗淳桔庚戍(1250年)进士,任枢密右仆射丞相。倪义有兄两人:长兄倪桢仍留居金华,次兄倪祥出继为戚姓,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之先祖;倪义于元初出任福建福州懦学提举,因而随官迁居于福州东街凤池里,开基立业,衍传世裔。当传至第三代倪朝奉时,又迁居泉州府莆田县古美乡。后世尊倪义为倪氏迁闽始祖。
入潮始祖倪十五
元末明初,莆田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倪朝奉之长子倪十五便率胞弟倪学士、倪十二及族人共18人于明洪武元年(1368县鹤洋村(今碌潮阳市)开基创业。倪学土、倪十二两兄弟无嗣。倪十五传于倪逸斋,逸斋传子三入:长子倪念三,仍留居鹤洋;次子倪念四,于明宣穗五年(1430年)迂创海阳县东莆都生聚村(今属潮安县沙溪镇);季子倪念七于宣德四年迁创揭阳县蓝田都硕浦村(即今揭东县新亨镇硕和村),三兄弟分居三阳,各自开基立业。此后,三系派下子刹v又陆续迁住潮汕各地:
鹤洋系始祖倪念三之裔孙分别迁创达濠鸡岗乡、南山乡和大宅乡(今属汕头市);另有一支苗裔分创潮阳县铜盂镇下底村。
正德年间(1506-1521)该村灭于战乱,幸存者之一的倪讲学住创普宁市军埠镇凤村。后来,凤村五世祖倪和里又迁创惠来县葵潭镇溪沙村。
潮安生聚系五世祖倪元华迁创潮州城下水门;倪元赞迁住南澳;另有一支苗裔迁往陆丰市甲子镇;现今居于汕头市区的倪氏也属潮安生聚系派下的子孙。
揭阳硕浦系二世祖倪潮隐迁创普宁军埠墟;倪福隐迁创新亨下埠许厝,今已无嗣。倪泉隐迁往云南省蒙自县;后又有裔孙迁住海南省临高县和珠海拱北。
由此可见,潮汕各地的倪氏都是一脉相承,均属唐代倪若水之后,元代倪义之直系,明代鹤洋始祖倪十五的派下裔孙。
潮汕倪氏从始祖倪十五开基鹤洋至今已历六百三十二载,子孙遍布潮汕及海内外各地。
倪氏字辈
本文2023-11-08 01:47: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