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家谱,荣、胜、大、昌字辈往下编排有哪些字辈?
河北东光柴氏字辈:山、轩、锡、汉、树 宝、福、德、庆、国。
安徽阜阳柴氏字辈: 万、天、龙、方、凤、心、 灯、 义、继、 贤、崇、 峻、 崎 、岚 、峰、 林、 松、 乐 、秀 、荣 。
山东泗水柴氏字辈:新、爱、云、洪、光、显。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柴家台柴氏字辈: 玉、树、文、德、世、可、宗、尚、旭、红、工、宝、本、真。
山西柳庄柴氏字辈:茂、守、凤、俊、树(连)、志(世)只记住了这6代的字辈后边的忘了。
重庆合川柴氏字辈: 朝、廷、多、富、贵、安、邦、定、国、成。
辽宁丹东市柴氏字辈:国、忠、世、元、德、仲、名、连、志、守、利、本、天、锡、永、绵,恩、光、如、山。
孔、孟、曾统一字辈:红、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亲、绍、念、显、扬、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
衍庆堂李氏一支宗谱偶八股字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贤公股前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忠、义、开、洪、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洢溪李氏一支家谱字派:一、春、辉、紫、杏,夏、映、红、莲。秋、催、桂、发,冬、送、梅、先。二、东、阶、叶、茂,南、圃、枝、荣。西、园、花、盛,北、苑、香、清。
河南信阳柴氏字辈: 山、清、其、昭、光,保、善、到、律、方,修、本、于、庆、兆,红、字、记、寿。
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冯村 柴氏字辈: 冠、冕、堂、皇、十、年、凤、翔。解放后的辈分:建、国、志、英、荣、耀、华、昌、盛、红。后续后辈:积、极、 向 、上、豁、 达 、开、 朗、聪、 慧、 健、 康。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姓氏起源: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项、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陆氏来源有四: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
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
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此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鲜卑有很多鲜卑人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修家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就有,唐宋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很普及。陆陆续续延续了下来。想筹备电子家谱的话试试百姓通谱网,帮助很多家族重新找到家谱族谱。
陆氏的源自虞舜,《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出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
提起陆氏最早的这段渊源,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4000多年前虞舜把帝位禅让给夏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夏禹封于虞城(妫水),也就是现在山西省永济县南部的地方,并且以“妫”作为整个家族的姓氏。换句话说,现在山西永济县的南部,正是陆姓人的最早发祥之地。
不过,陆氏也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并非单纯的“一脉相传”,而是由好几支不同的分子共同组成。依照《风俗通》的考证,便可以知道原本源自虞舜的陆氏,很早就已有新血加入,该书是这样说的:“春秋时陆浑国之后”。
春秋时期所谓的陆浑国,本来是伊川(今河南省境内)之地,由于有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此而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住在伊川,不久就于周景王20年被晋国所灭,并且也仿照汉人的习惯,在国亡后以国为氏而姓了陆,使得陆姓的阵容,很快地庞大起来。
除了以上两种被普遍采认的考据之外,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时期祝融氏的儿子陆终的后裔,也有以陆为姓的,像《广韵》一书就指出:“古天子陆终之后”。
陆姓的组织情形,的确相当复杂。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又有一批新的人马加入陆氏的阵容,那就是《魏书官氏志》所记载的:“步陆孤氏改陆氏”。这样一来,现在遍布于世界每一角落的陆姓人家,如果有心要探寻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十分的费事了。
陆氏很早便称盛于江、浙一带,具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以汉末三国鼎立时期位于江左的东吴来说,陆氏便是人材辈出。自孙权麾下那位大将陆逊开始,他的儿子陆抗,两个孙子陆机和陆云,就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到了宋氏,说到忠义凛然,陆氏更是当之无愧。宋朝末年保卫宋室,元兵攻破崖山时仗剑驱妻子入海,自己则背负卫王赴海而死的陆秀夫,更是千秋共敬,万世共仰的大忠臣 。
陆广作品1.江苏地区(江阴) 《陆氏世谱》 ,卷数不详,现存17册,陆炜纂修,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世德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秀野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783年)本,8卷,首1卷,陆熊祥纂修;民国11年(公元1922年)仰贤堂铅印本,正编90卷首l卷,后编5卷,陆绍云等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仰贤堂铅印本,126卷,首1卷,陆瑞星等修。(无锡)《陆氏宗谱》,卷数不详,l册,陆耀明纂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90卷,首1卷,92册,陆大镌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本。(河北大学)(无锡)《陆氏世谱摘录》不分卷,5册,陆熊祥录,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抄本。(历史所)(太仓)《平原宗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刻本。(吴江)《汾湖陆氏族谱》,不分卷,2册,编修者不详,近代传抄本。(吴江)《汾湖陆氏世系》不分卷,l册,陆焯辑,清咸丰间抄写本。(吴江)《陆氏先德录》l卷,陆乃普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羲经堂刻本。(吴江)《先德录续刻》,1卷,陆鼎奎辑,民国8年(公元1919年)刻本。(吴江)《平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l卷,陆乃普纂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刻本。(历史所)、(吉林大学)(吴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1卷,末l卷,4册,陆维钰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抄本。陆游作品(吴江)《陆氏世略》l卷,民国8年(公元1919年)柳弃疾钞本。(武进)《陆氏宗谱》,18卷,陆华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永言堂木活字本。(武进)《陆庄陆氏世谱》,29卷,末l卷,编修者不详,民国8年(公元1919年)怀忠堂活字本(武进)《晋陵茅庄陆氏宗谱》8卷,8册,陆南昌纂修,清同治国十一年(公元1872年)怀忠堂活字本。(历史所)(武进)《樟村陆氏宗谱》16卷,陆德秉等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辽宁图);此外有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18卷,陆兰亭等修。(江苏常州市图)2浙江地区(平湖)《陆氏家史》,5卷,陆鸣銮纂修,清抄本。(上虞)《上虞雁埠陆氏宗谱》,6卷,陆荣泰纂修,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兄弟印刷所铅印本。(吴兴)《陆氏支谱》,6卷,陆积昌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活字本。(吴兴)《陆氏支谱》,不分卷,2册,陆维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刻本。(历史所)(吴兴)《月河陆氏支谱》,不分卷,陆树堂等修,民国25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人民大学)、(辽宁图)、(南京图)(金华) 《东阳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明木活字本;此外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木活字本,18卷,首1卷,陆应记等纂修;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兆台等修;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文焕等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中华等修: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庆培纂修。(金华)《东阳陆氏宗谱续编》,卷数不详,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公元1898—1906年)木活字本。(金华)《东阳陆氏宗谱前编》,卷数不详,民国王8年(公元1929年)木活字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首2卷,20册,陆振之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刻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24册,陆鹤翔等修,民国3年(公元1914年)希贤祠刻本。、(浙江嘉兴市图)(绍兴)《陆氏族谱》,不分卷,陆曾纂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世德堂刻本。(绍兴)《两溪陆氏家乘》,4卷,4册,陆岳阳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刻本。(人民大学)陆蠡(绍兴)《山阴梅湖陆氏宗谱》,6卷,陆遵修纂修,民国6年(公元1917年)中正堂活字本。(吉林大学)(嘉兴)《吴郡陆氏窦巷支世系图表》,不分卷,陆祖谷纂修,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江苏苏州市图)、(浙江嘉兴市图)3上海地区(上海)《陆氏宗谱》,不分卷,陆位纂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写本。(上海)《云间陆氏家乘》4卷,首1卷,陆昌耀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刊本。(松江抄家物资办公室)(上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4册,陆修先等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人大),此外有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上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陆咏荃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稿本。(嘉定县博)(崇明)《陆氏世谱》不分卷,陆坤元等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行素堂刻本,此外有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行素堂本,不分卷,陆坤元等修;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务本堂刻本,不分卷,陆志铨等修。;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刻本,不分卷,陆菊亭纂修,40册。(崇明)《陆氏大宗世谱》,不分卷,陆运涛等修,清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4年(公元1915年)务本堂刻本,卷数不详,陆志铨等修。(崇明)《陆氏世谱》,清刻本,纂修者不详,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道光间。4.安徽地区(太湖) 《太湖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陆钰山等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怀橘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7年(公元1918年)怀橘堂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邦彦等修。(历阳)《陆氏宗谱》,2卷,2册,陆天锡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双璧堂木活字本。(潜山)《陆叶氏宗谱》,19卷,首1卷,24册,陆济川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崇本堂活字本。(人民大学)(歙县)《陆氏家谱》,卷数不详,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许承尧校抄本。(安徽博)陆小曼5.南方其他地区(湘阴)《罗湘陆氏支谱》,陆传薪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河南堂木活字本。(广东)《陆氏世德记》,陆师彦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95年)木活字本。(广西邕宁)《陆氏族谱》,1卷,陆仰阶纂,1949年抄本。(广西档)、(广西邕宁县档)6.北方地区(通城)《陆氏宗谱》,6卷,首1卷,陆彝典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以文堂木活字本。
西晋·陆机传奇 NO2
1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时年21岁的孙策受袁术之命渡江。
数年间遂有江东。
此时的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等地方大族。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
孙策英年早逝,后由其弟孙权接任。孙权在接掌孙策之位时年方十九,当时孙吴国内形势还不稳定。他一方面得到外来士族的全力支持,一方面尽力争取以顾雍、陆逊为首的吴郡士族之拥戴。
孙家与江东名族多结成姻亲,如陆机的祖父陆逊就娶了孙策的女儿,孙氏政权因此有了可靠的基础。朝臣中有很多顾、陆、朱、张四姓的人士,就是后世所说的“ 吴之四姓 ”的望族。
作为孙吴政权支柱的江东大族如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武力强宗如阳羡的周氏,吴兴的沈氏,钱塘的全氏等,也不愿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过远。 在孙皓统治时期,江东士族更是趋于极盛,其中的陆氏甚至发展到了”二相、五侯、将军十馀人“的地步。
2
陆机便是出身于这个吴郡陆氏。
同许多江东大姓一样,他们的祖先也是从中原迁来的,陆氏一支于西汉初年由平原般县陆乡迁至江南;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汉末三国之时,已经非常强盛,是所谓的“吴四姓”之一,家族中先后有许多人出任高官。 其中最显赫的是陆机的祖父陆逊和父亲陆抗,连孙氏皇室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其祖陆逊(183-245年),是孙吴的著名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与吕蒙联手斩了刘备手下的首席大将关羽,夺得荆州,因此名声大噪,封华亭侯。黄武元年(222年)以大都督身份领兵抵抗举国来攻的刘备,打败刘兵,此外又取得对魏作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拜上大将军。赤乌七年(244年)任丞相,功勋卓著,位极人臣。
陆逊死后,由于长子早夭,他的爵位由次子陆抗继承。 陆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他在孙权时期就任节中郎将、 镇军将军 等。 孙皓 继位后,任 镇军大将军 、都督西陵、信陵、 夷道 、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孙吴 凤凰 元年(272年),击退晋将 羊祜 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 步阐 。官拜 大司马 、 荆州牧 ,后病逝,终年49岁。
3
对于祖辈们的辉煌功绩,陆机素来与有荣焉。他在《与弟清河云诗十章》里就毫不吝啬地夸赞父祖“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家族的荣光是陆机这一生的负累,也是他心头不灭的火光。
与弟清河云诗 二章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昊天不吊,胡宁弃予。
陆抗是东吴西线最高军政长官。孙吴朝廷在长达数十年的内耗中,优秀将领已经凋零殆尽,他死后,这样重大的责任无人能够接替,只能由他的几个儿子分别继承其军事指挥权。
陆抗有五个儿子,陆机是他的第四子。
陆机出生于公元261年,当时蜀汉已是强弩之末,不出两年就被司马家族掌权的魏国灭亡,刘阿斗远赴洛阳当起安乐王爷,生活逍遥而“乐不思蜀”。偏安东南的孙吴,因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引致朝局不稳。陆机的爷爷陆逊就是在“两宫之争”中被活活气死的。
4
公元252年,孙权以71岁高龄病逝于建康。
这下子,孙吴朝堂就更加热闹了。
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 孙亮 即位,由 诸葛恪 、 孙弘 、 孙峻 等辅政。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三年后孙峻病死,将权力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 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 孙休 即位。孙綝与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不久孙綝又被杀死。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但并未使孙吴的疲弊之态得到根本改善。
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 交趾 又叛吴降魏,魏灭蜀之战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
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 万彧 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 濮阳兴 、左将军 张布 推荐 孙和 的长子 孙皓 即位。 孙皓本性残暴骄奢并且好战,在他坐稳根基之后,本性暴露无遗,他穷兵窦武频繁发动对晋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大大加速了孙吴的灭亡。
5
陆机的少年时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家族的高光早已经随着父祖的去世而黯淡。但他一门五兄弟,个个才俊。 即便是国力式微的孙皓时代,也不影响江东首席大族生活的优越和华茂。门第的显耀和家族的荣光,是始终镌刻在陆机骨血里的骄傲。
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这时的东吴国力日下,远不是晋王朝的对手。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 晋武帝 下令,以贾充都督 司马伷 、 王浑 、 周浚 、 王戎 、 胡奋 、 杜预 、 王濬 和 唐彬 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 当涂 ,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 夏口 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 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
在对抗晋王朝的战争中,陆家老大陆晏和老二陆景在晋军南下时先后战死;陆机分领父兵,有着牙门将的头衔,也曾经一度到过国防前线的荆州,但战争打响时他恰好不在长江中游的前线而在长江下游的后方。等到大哥、二哥先后死难,这才迅即西上,载“二昆”的灵柩返回华亭家族墓地安葬,并在家守制。
陆家原本在首都健康秦淮河畔有大宅院,但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大家子不得不退回华亭老宅。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 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 归命侯 ”。 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一代豪门,亦随着国之灭亡飘摇于世。
未完待续……
历史上称王称帝者固然不少,然而名门望族在期间的作用不可忽视。魏晋南北朝济济多士,如王导、王敦兄弟,谢安,谢玄家族,庾冰、庾翼之属,故有诗句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其宗族之强盛,影响力之巨大。然而有一个家族,陆氏家族默默无闻却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魏晋时期,有两个人太过低调,司马懿和陆逊。陆逊字伯言,少时未知名。及取关羽之时,名震天下。其时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而吴有密取荆州之心。以陆逊代吕蒙为都督,陆逊到陆口,先卑辞厚礼致书关羽,盛称其德,因其好而骄之。关羽因其年少,故不设防,并力攻魏。陆逊后克公安南郡,孙权得以擒关羽父子。其用兵料敌之能始显。
刘备后欲为关羽报仇,连兵百里进攻东吴。尝以羸弱数千立于平地,辱骂喝詈百端。诸将均欲击之,陆逊以为饵兵勿食。刘备的计策落空,引八千伏兵自深谷而出,众将方才叹服。后以持久之术与刘备僵持,候其兵疲意沮,火烧其连营,令其丧师覆军,愤恨死于白帝城。刘备久经沙场,陆逊能击败他显然不是运气,而是对兵法有深刻理解,运用如神。
刘备败退到白帝城,东吴诸将竞相上表继续攻击。陆逊认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藏诈心,决计还师。战胜之后,常苦轻敌,陆逊的清醒头脑实属罕见。还有败曹休于皖,止孙权不伐崖州,谏其勿攻辽东,而后果皆如其所料。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陆逊即其人也。
后因护卫太子之位,逆孙权之心,愤恚而死。陆逊才兼文武,为东吴股肱之臣,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亦诸葛亮之俦,然而其名因何不显?一则东吴小国,江南多士,故在朝中权重不足,不似诸葛亮系国家安危于一身。二则南阳诸葛家族皆有人在三国为官,人丁兴旺,而陆逊非出身世家,名气不如。三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名闻天下,陆逊因得罪孙权,其著作和诗词均为火所焚灭。然千年之下想见其为人,慕其智略深沉,服其果断刚毅。
陆逊死后,陆抗代领其兵,寻封益州牧。孙皓无故召西陵督步阐,步阐自疑,据城叛附晋朝。陆抗立刻领兵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於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晋将军羊祜帅军救阐,欲攻江陵以分其势。诸将以为陆抗不适合西上西陵,陆抗分析西陵一旦失守,荆州非复吴有,且有覆国之危,且江陵易守难攻,羊祜未必可以攻下。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陆抗识破他的暗度陈仓之计策,羊祜主力因为粮草无法尽快到达,所以陆抗能够擒步阐,解除了吴国的危机。
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於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获胜后貌无矜色,谦冲如常。其料敌机先,智慧独出意表,且胜不骄纵,实为难得。
吴国国力日见虚耗,但仍因为陆抗在边界尚能与晋相持。羊祜采取怀柔政策,进吴国割稻充军粮,必定用等价的绢布交换,吴人先射中的野兽进入晋边境必定送还。有次陆抗生病,羊祜送来药物,说:‘’这是上等药物,我上次生病和你的症状一样,听说你生病了就先送来给你服用。"陆抗毫不犹豫的喝下,部下劝谏,他说:"岂有鸩人的羊叔子!"二人惺惺相惜,边境百姓赖以安宁生活,胸襟博大,传为美谈。
陆抗以为西陵是国家重要门户,死前嘱咐要注意防守,认为西陵一破,国家危在旦夕。陆抗刚去世不久,王睿就沿着西陵直下建康,东吴就灭亡了。陆抗作为东吴最后的一位名将,为国之柱石,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陆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余读之文采斐然,也深有义理。
历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陆机感念司马颖救护过他,遂倾心辅助。司马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命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馀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陆机始临戎,而牙旗折,意甚恶之。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将军贾棱皆死之。陆机本无将帅之才,其与父祖爱好大相径庭,虽为将门之后,而驭下无能,识人不明,未能见机而作,败固必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馀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以下而辱上,竟然分毫无伤,陆机的威信扫地,何以统帅三军?陆机最后被诬告谋反被诛,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弟陆云为周处老师,有笑疾,颇通玄学,文辞清丽,一同遇害。
愚以为,陆逊智慧超群,在三国之际,可与司马懿诸葛亮相抗衡,是严重被低估的人物。陆抗有乃父之风,庙算筹略亦为一时之雄;至若陆机陆云多儒术而不识变通,文笔清丽而无益于拯危救乱,不通将略而为三军之政,故难闻华亭之鹤,难擎上蔡之犬,身手异处,不亦宜乎?
陆氏家谱,荣、胜、大、昌字辈往下编排有哪些字辈?
本文2023-11-08 01:37: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