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在湖光山色里的安徽家谱馆散文
昨天,安徽一品谱局总经理周江潮一行,前往枞阳县城,参观了即将问世的安徽家谱档案馆。
天不负景,阳春三月。一路山水逶迤,枞阳在望。盛名之下的文乡,却有点出人意料,竟然只是一座置落在山野之间的普普通通的小县城一一普通的有点令人疑惑,从这里走出去的桐城派文人,称雄了清代文坛长达二百年。这里即没有高铁,似乎覆盖了全国的高速公路也忘记了这片昔日的热土。偶尔从车窗外闪现出一二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就像凤毛麟角,令人惊艳不已。
正在筹建的安徽家谱档案馆,携带着历史的风韵,藏身在城南莲花湖公园中。我们下车步行,眼前的山水,柳暗花明,犹如不起眼的`贝壳里,现出了一颗亮丽的明珠。
走过一座长长的石头桥,如同穿越了岁月,其貌不扬的枞阳县城一下子从视觉中倏然消失。山水在侧,远景近观,风光旖旎。一座座小山峦,浸润着一湖春水的灵秀,就好像一篇篇出自桐城文派的隽永幽邃的诗文,散落在枞水之中。湖堤之上,山林之间,或楼、或台、或亭、或阁,掩映如画。杨柳依堤,曲廊通幽,莲花湖公园的中央,一座小山脚下,便是名闻枞阳的将军楼一一今天的安徽家谱档案馆所在地。一山,一亭,一楼,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主人的傲世风华。
走进宽阔的院落,在参天的古木林荫之下,馆长陈靖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陈馆长是一位学富五车的谱界学者,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为了利用院中堆积的树木,陈馆长匠心独具,就地取材,把一个个古色古香、形状各异的圆木头镶嵌在台阶的墙壁上,树桩里的一圈圈年轮,好像在向人们展示着每一个家族的一页页悠久的历史。
陈靖馆长详细的介绍了家谱馆的构造和馆藏分类,并将我们带到了二楼临湖平台。这里足有一分地的面积,前临碧波,后靠青山,是陈馆长精心打造的露天会客厅。在他的描绘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乡贤共聚、群儒相论的盛况。家谱馆落成之期,指日可待,典礼之时,必将成为安徽文化界又一件盛大之举。
坐谈中,陈靖馆长还饶有兴致的介绍了枞阳十大风景。我们终于明白,枞阳文乡之名,不在于城,而在于山水之间。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的两位宰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满族、彝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
祖氏的来源,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后二十八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氏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五千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朝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称为祖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京兆郡:唐朝国都长安直辖区,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明)祖钦等纂修,(清)祖富言续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义忠良诗书经史礼乐文童范阳华胄奕世荣昌惟斯后人耕……”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家谱世代传承基本上是从最有本事、名望、财势的一代为第一代,比如著名的秦始皇,接下来是秦二世。如果不是中途被刘邦、项羽夺了权,秦三世、秦四世都会流传下去。
但其实在秦始皇成为始皇帝完成统一之前,秦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著名的《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等秦始皇的前几辈子秦国之主的努力,才使秦国成为始皇帝,但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因此他实际上就是秦一世。
再说乞丐皇帝朱元璋,朱家祖先也只会从朱元璋作为朱家的第一代,或者朱元璋为了孝心,尊他的父母为朱家第一世,再往上,就没有记录了。但很明显,朱元璋也会有爷爷、曾爷爷,但因为太过碌碌无名,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在朱家自朱元璋之后的皇族家谱里。
皇家如此,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中华第一家族孔家,家谱第一世就是孔子,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还有孔子第77世孙孔德成。
除了声名财势显赫的祖先能成为第一世孙,普通家族的第一世可能源于搬迁,比如著名的洪武年间的山西洪洞大移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有从洪洞老槐树下迁移过来的移民,他们在各地开荒立祖,开枝散叶、延绵子孙,有的一户人家就能发展一个村庄,那么这个第一个立祖的人就是家谱的第一世。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情感维系,每个家族对自己第一世立祖人的选择,实际也是一种弃恶扬善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愿让臭名昭著的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世祖先。
和州撒氏家族沧桑
据《撒氏家谱》载:撒姓远祖原居西域为回鹘人,因协助唐王朝平叛有功,被封为懋王,世居关中,撒氏祠堂名为“懋颖堂”。明朝建文元年(1399),由陕西迁至和州的撒仲谦,家住大西门响水沟,是撒氏家族和州一世祖,距今已600多年。撒氏是回民中的大姓,世居和州,融入故土,枝繁叶茂,人口渐多,流落外乡的撒姓人以和州为根,因为几百年来这里是撒姓的源头。
一、寻遗补憾慰乡邻
《客从何处来·撒贝宁篇》曾在和县实地拍摄三天,节目组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制作图板,还专门采访了多位撒氏耄耋老人。但播出的专题片,却从逃难到达武汉民权路清真寺讲起,向前追述仅用一句话带过:“我的家族原籍在与南京一江之隔的安徽和县”。和县乡亲殷殷期待落空,心中难免有点遗憾。作为热爱和县地方文史的一位学者,决定整合多方资料,提笔撰稿,存史寄情,既可抒发对和州故乡的热爱,又弥补了族亲乡邻的遗憾。
走近和州撒氏家族,我们首先要记住八个字:“和、平、应、世,忠、厚、传、家。”这既是撒氏家族的辈分用字,又是血脉传承的祖训族规。撒家人世代铭记“和平忠厚”的朴素理念,每年春节都制成楹联贴在门上,把它当作为人处事、修身齐家的道德标准。
明清以来,撒氏家族在和州多从事与本民族生活习惯相关的手工业和商业。如宰牛、皮坊、烛坊、磨坊、油坊以及篾匠、铁匠、饮食、杂货等行业,经营规模都较小,集中于县城居民区,特别是最繁华的大市口一带。商人常随生意走,为了谋生,家族分支还到含山、南京、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地开店,撒氏就这样不断向外扩散。
家族历史总是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日寇侵华战争给撒氏家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37年12月,日军占领首都南京,一江之隔的和县经常有日机飞临侦察,次年3月18日,三架日机对和县进行了狂轰滥炸,历史给我们留下这样几幅画面:
从高空投弹的日机,一边执行轰炸任务,一边还航拍照片,鸟瞰和州城区一簇簇浓烟连成一片。这是一张从历史档案中翻出的老照片,穿越岁月的尘封,那一簇簇浓烟使人窒息,唤醒了昨天曾经的伤痛,我仿佛依稀听到从空中传来敌机的轰鸣和魔鬼的狞笑。
在地面,和城东西大街化成一片火海,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数百间店铺和民房焚烧殆尽,其中就有撒万成杂货铺及两层楼房。撒万成杂货店店主撒辅卿(正纲),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着仇恨的眼泪,死死抱着烧焦的房柱不肯离开,他的侄子奋身钻进炽烈的火场,冒着生命危险把老人救出(《拙夫走笔》104页)。撒辅卿老人悲愤交加,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疯癫了。和州沦陷后,有一小队日军驻扎在他家宅院,天气寒冷,鬼子兵将桌椅门窗拆了烧火取暖。愤恨至极的撒辅卿老人,乘日军不备,把一盆开水泼到小鬼子身上,后仓皇逃出和州,躲到全椒古河在国民党军队任职文书的孙女婿马维义处。
战火毁了家园,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踏上逃难之路。撒贝宁的曾祖父撒平厚带着一家23口人,加入拥挤混乱的跑反人群。离开和县,沿着县城间简陋的土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起早摸黑,风雨泥泞,一个多月跋涉1000多里,经无为、庐江、桐城、潜山、太湖、黄梅、黄岗等县,最终抵达汉口,三个孩子夭折在途中。(见“撒家逃难路线图(1938)”)一家人一路上受尽磨难,是那个年代我们整个民族灾难的缩影。
据老人回忆,当年跑反,有钱的跑武汉、四川、重庆。没钱的就到乡下,在周围山上、农村躲藏。撒家逃难的人很多,不止撒平厚家这一支,撒辅卿家也有。据撒小玲回忆说:“我的奶奶(名禹素珍,撒辅卿三儿撒应昌之妻)带着我的姑姑(名撒木兰,当时5岁)也随着人流向武汉、四川方向跑。木兰姑姑说,当时还请了挑夫帮助挑担,一头挑行李物品,一头坐着5岁的姑姑。他们跑到四川千佛山后,有人说不能跑了,再跑就危险了。于是就又往回走到武汉,清真寺收留了他们。在清真寺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一家就去了西北,投奔爷爷撒应昌,爷爷当时在西北公路局当会计。”
二、撒氏创业也风光
撒贝宁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一个人从哪儿来是终极问题之一,而家族历来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来做这件事情,家里人认为是最有条件的……家里人曾经说过,你应该花点心思,把家里一些故事了解一下,……否则的话再下一辈的孩子们就更难了。”
“创业漫漫,毁于一旦”,日机轰炸毁掉了撒氏几代人的家业,家族创业的故事很值得回溯。清末民初,是和州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因为毗邻南京,是州府所在地,下辖好几个县。撒氏老弟兄六人,在大市口合伙开设了“撒万成”商号,经营美国“美孚煤油”、英国“太古食糖”等五洋杂货。商号前店后坊,即前场营业,后场生产加工糖食糕点等。创业开始经受的磨难,今人难以想象。每日两餐,早干晚稀,没菜吃就用盐炒黄豆下饭;男人剃头,六弟兄互相剃,用剃刀刮掉长发就行了;一件衣服,老大、老二、老三挨着穿,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破烂不堪。真正是艰苦创业,克勤克俭。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撒万成”商号由老二房撒辅卿主事。“撒万成”商号位于和城中心“大市口”偏西。另外在城南还开设分店“撒万新”、“撒万顺”。撒辅卿还以长媳马应玉之名在油坊巷开设了“撒万隆”酱菜店,生产经营酱菜、酱油和米醋。“撒万成”和“撒万隆”的糖坊酱坊,都雇佣了几位大师傅和很多伙计。撒辅卿一支六房上百口人,聚居在和城小市口偏南一隅的“油坊巷”,南从“大观园”浴室起,北到小市口止,半边街都是撒家住宅,人称“撒半街”。
“撒半街”不是一支一时刻意建设的,它是撒姓族人相互聚拢自然形成的,撒贝宁曾祖父开的“在城内要算是一等的大酒馆”,应该也在这“撒半街”。“聚族而居”是家族制的起源和特征,也是家族沿袭的生活方式。各支各房相聚而居,店舍墙连瓦接,房屋彼此相挨,延长成为街巷,而后被和城人以“撒半街”称之,由此可见家族当年的兴旺,也显示撒氏对和城发展的贡献。
能够反映当年撒氏经营状态的是进货。当时“撒万成”商号除去糖食糕点等由作坊自制外,其他大宗商品如“美孚洋油”、“太古白糖”都是从南京进货。据老人回忆:一般两个月要进一次货,进货大船从南京下关码头直抵和州金河口码头,在码头卸完货用独轮车分装好,运到城内“撒万成”商号库房。从金河口码头到和州县城的十里长堤上,独轮车从头看不到尾,沿途农民驻足观看,相互转告说:“撒万成又进货了!”
最难忘的是撒、禹两家儿女嫁娶,当时两家是换亲,即撒家长女(撒应玉)嫁到禹家,禹家女儿(禹素珍)嫁给撒家(三儿撒应昌)。“撒万成”和“禹广源”在当时是两家有名的商号,堪称和州商界翘楚。撒禹两家,娶媳妇,嫁女儿,亲上加亲,双喜双庆,真是“门当当,户对对,天作之合良缘配”。洋鼓敲,洋号吹,鞭炮鸣,人声沸,震耳欲聋,盛况空前,那个场景,那个气派,为和州城前所未有,多年后老人们回忆旧事也还津津乐道。
三、拒侮抗日添荣耀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一个又一个家族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有的浴血前线,有的挥汗后方,有的声名远播,有的无声反抗。和州撒家也可举出数例。
撒贝宁的四爷爷(四叔公)撒应水,19岁在武汉参加“战干团”(武汉战时干部服务团),22岁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撒万成”老掌柜撒辅卿的二儿撒应瑞,早年曾在含山开设撒万成分号,并兼任和含两县商会会长。和县沦陷后,日本人要在和县成立维持会,有意挑选撒应瑞担任会长,几代人创下的家业毁於日机轰炸,国恨家仇压在心头,撒应瑞愤然拒绝。他带着家人逃出和城,躲到南京水西门外,靠其子(世良、世勋、世光)在外打工或做小贩维持生活。
撒应瑞的长子撒世良,不堪忍受日寇凌辱,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几十年后,竟然出了一名中国远征军的士兵。撒世良参加中国远征军的史实,是前几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被发掘出来的,一时间竟成“网红”,他的故事曲折感人。
穷人孩子早当家,商人儿孙爱闯荡。在经商环境下长大的撒世良。12岁就只身一人到上海当学徒,“淞沪抗战”他跟随逃难人群返回和州。为了当兵吃饭,也为了抗日复仇,他跑到安徽六安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在西安当勤务兵,挨饿受累遭歧视,找个机会开溜当了逃兵。从终南山到陕西武功,再到宝鸡,流浪飘泊。在宝鸡找到三叔撒应昌,经介绍跟师傅学驾驶,随后在西北公路局五中队当上了汽车司机。
当时从宝鸡到成都遇到搭便车的旅客,要付给15两黄金。一次他开车到重庆,去看望堂姐撒惠英,就拿了点金子接济堂姐买米,因此招来厄运。军统局以走私罪将他抓起来,车和执照全部没收。关押数月,转到渣滓洞,继续关押,后来虽被释放,但汽车没收了,再次走上流浪之路。
能够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很大程度出于偶然。撒世良在重庆时,有位安徽老乡在国民党营造司当司长,他帮司长修好了一辆年久失修的进口汽车,司长留他当了司机。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暴发,中、美、英结为同盟国,中国派遣远征军出国作战。为了补充兵源,国民政府广泛动员学生参军,他怀着满腔抗日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学生军。
学生军集训后选择去向,撒世良选择去印度。1943年春,经过乘船,转汽车,再乘美军运输机,沿着著名的驼峰航线,飞到印度汀江。中国远征军士兵五六十人,在美军基地清洗换装,乘火车到加尔各答,换船到兰姆伽。兰姆伽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偏僻小镇。著名的盟军大本营就在这里,中国驻印军队的驻地和训练基地也在这里,撒世良在兰姆伽待了一年多。
凭着开车技能,撒世良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战车四营。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战车学校在兰姆伽正式成立,撒世良当上了教官助理。在中美官兵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坦克、装甲车驾驶员,送往缅甸抗日前线。1944年1月,第一支中国装甲部队出现在胡康河谷,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中国军人的英勇善战,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驻印军所向披靡,解放了缅甸,恢复了滇缅公路运输线,为抗战转入全面反攻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4年冬,日军侵犯贵州独山,贵阳告急,国民党急调学生军回国。他们从印度飞回云南,奉命奔赴贵阳。但由于坦克吨位过重无法过桥,最终两辆15吨重的坦克掉进河里。失去坦克的士兵,自寻生计就散伙了。撒世良跟随国民党军炮兵五团来到贵阳,在这里结婚成了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此时,老婆怀孕,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去广东湛江接车,后辗转柳州、香港、海南岛,发现上当受骗,鬼使神差竟然又当上国民党兵。在海南岛撒世良遭受诬陷关进牢房,后被转到广州番禺监狱。
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打到广东,撒世良被从监狱救出。他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没有领路费回家,而是留在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是邓华。撒世良还是干老本行开汽车,最初执行的任务是运送武器弹药到花县,他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回顾撒世良的一生,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最后却“劫波渡尽,迎来光明”。无论投身中国远征军,还是加入人民解放军,他都是普通一兵。没有浴血疆场,未立显赫战功,但有着真实的人生,同千千万万普通士兵一样,为民族解放事业作过贡献。撒世良转业到衡阳铁路局,后来在广西柳州定居,他的很多亲戚都在和县,亲侄子就住在马鞍山市。
四、和州撒氏一家亲
撒贝宁曾感慨说:“我发现背井离乡的过程从未停止,并且可能越走越远。我们永远会在路上,永远也回不了头,但是你别忘了根在那儿。”这不是撒贝宁个人的感慨,是与他有相同际遇游子的共同感怀,也是这次在进行家族调查时我们深深的感悟。
撒贝宁到和县是来寻根的。往事过去已七八十年,孙辈来寻找祖父、曾祖父的生活痕迹,人去物非,时过境迁,中断太久,续之岂易?徒劳也属难免。撒氏系非农村聚居型家族,经商之人对地域依存度较低,他们将本取利,寻找财路,家随生意走,撒氏家族就这样一支又一支走四方,奔远方。
奔远方,难回乡,血脉乡情化愁肠。在采访中,对于撒氏谱系和辈分能说清的已经很少,很多事都搞不清。第一因为没有家谱,家族人太分散,也没有人来续家谱;第二是家族大,分支多,走动少,联系松散;第三有的起名不带辈分字,有的不用名而用号,后人已无从咨询查考;第四由于旧社会回民必须娶回民,不许娶汉民,通婚限制造成择偶面狭窄,辈分常常搞乱,形成拐弯抹角都连得上,反正都是亲戚,到最后就互相都喊老表。被采访的耄耋老人言之凿凿:“和州姓撒的规规矩矩就是一家。”这种笼统之言,虽属无奈,但也确实。撒氏家族的这种尴尬,在很多家族中都存在。
追根溯源,连线忆旧,凡联系到的家族后人都非常热心。我们运用电话、视频现代通讯手段,辗转寻找散落各地的族亲,了解往事和现状。这个几百年来生活在和州的家族,已扩散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这个姓氏独特的少数民族家族,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其中出了很多杰出人物,无疑为这个家族争光添彩。“撒”姓宗亲在异地他乡有缘相聚,依然亲情如故。
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撒辅卿的小孙女撒惠文从柳州去武汉参加物资交流会,与撒贝宁伯父撒世富邂逅。四十年前跑反失散,四十年后意外重逢,两家惊喜万分。撒世富的胞弟撒世贵,有子撒贝宁和女撒贝娜。他乡遇族人,喜极的世富将惠文携带的女儿取名为:撒贝妮。撒贝娜和撒贝妮,一族两支并蒂花,延续亲情传佳话。武汉和柳州两支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另外,撒贝宁前往广西柳州考察乡村小学教育状况,撒世良之子撒忠民也大力协助;撒贝宁来安徽和县寻根调查,由晚两辈的撒曼丽全程陪同。天高地远隔不断,血脉亲情能跨越。
追根溯源,实地觅踪,撒忠铭先生为我们带路寻找岁月的遗痕。当年的石板街巷已经不见踪影,闹市口再也找不到祖辈生活的印迹,我们在拥挤不堪、布局零乱的楼房巷道中穿行,询问这儿那儿曾经的面貌。在狭窄巷道的最深处,忠铭老人打开一座老屋,饱含岁月沧桑感的青砖小瓦,整块青条石门槛,黝黑积尘的屋内隔板,杂草丛生的荒芜院落,这是撒氏家族唯一幸存的旧居,已被定为危房,等待拆迁。走出老屋是“篾匠街”,一条街仅存两三户篾匠,基本已名存实亡。人们一边拿着手机拍照,一边感叹时代发展太快。
这趟和县撒家寻根,我们不止一次来到镇淮楼,登临这座地标建筑,凭楼远眺,思絮飘渺。镇淮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爱心依旧的老祖母,以其博大的胸怀将子孙后辈尽揽身边。镇淮楼,记住了背井离乡之人难舍难分的泪眼,珍藏起久别重逢儿女笑容绽放的照片。面对镇淮楼,撒氏家族掏心倾诉。今后不管走向何方,都不会忘记和县故土;不管在哪里扎根,都一定守住“和、平、应、世,忠、厚、传、家”这八个字,把家族这份正知正念永远牢记心上。
备注:本文在调查和写作中,得到撒木兰、撒惠文、撒惠玲、撒忠铭、撒忠泉、撒文瑾、撒小玲和撒曼丽等家族宗亲提供资料和帮助,在此统一予以答谢。另外还使用了《和县志》和其他资料。
家族如同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枝叶繁茂。虽然已尽心竭力,但错讹缺失再所难免,恳请撒氏宗亲指谬匡正。
最忆是巢州
黄
8057全国馀姚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庆曾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鄂垣朱印刻本 一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卷端作《馀姚黄氏家乘族谱》。
8058全国黄钮同宗谱不分卷附松阳母集二卷钮
氏源流考一卷
(民国)钮永建编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二册
北图 华东师大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等地。谱始修於明万历
二十二年。
8059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
(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8060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8061上海金山赞氏族谱
(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国书公司铅印本
二册
北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8062 上海竹冈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宗麟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一册
北图 科图 上海文管
注:初辑於清乾隆十年。
8063上海嘉定练西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黄守恒纂修
民国四年(1915)诚明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上海图 上海嘉定县博 江苏常州市
苏州大学 安徽博(残) 日本 美国
注:清初上衡公始修。
8064上海嘉定黄氏雪谷公支谱十卷
(民国)黄士焕等编辑
民国十二年(1923)江夏雪社排印本 二册
吉林大学 上海图 上海文管 广西柳州市图
美国
注:江苏句曲后迁嘉定县。
8065上海嘉定重辑(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
(民国)黄土焕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鑫印务局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1、3、4卷)
8066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
(清)黄汉荣修
清同治九年(1810)务本堂刊本
上海文管 美国
8067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
(清)黄炖纂序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印本
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材
8068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卷
(清)黄金高 黄宗和主修 梅盛兴编辑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宜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8069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民国)黄承昆主修 刘嵩泉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中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美国
8070江苏南通黄氏支谱不分卷
(清)黄世谦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礼堂刻本 一册
江苏南通市图
8071江苏海门黄氏家乘
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二册)
8072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清)黄元鹏续纂
清咸丰二年(1852)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8073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黄宪民 黄荣锦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常州黄氏留馀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五年黄寅亮。
8074江苏武进毗陵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黄敦懿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075江苏武进毗陵东直黄氏玉林公宗谱四卷
(清)黄永全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076江苏常州山下前黄黄氏家谱十卷
(民国)黄麟荣 黄森荣主修
民国十五年(1926)黄氏仁德堂木活字本
江麻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光绪十九年黄银南。
8077江苏常州韦墅黄氏家乘□□卷
(民国)黄兆鼎编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3)常州黄氏孝友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八卷)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一年黄珍玉
8078江苏无锡梁溪黄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黄令闻等修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庆传堂刊本 八册
美国
8079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黄文炽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修敬堂刊本
科图
8080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
(清)黄凤来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敬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7、10)
8081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费琳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源远韦刊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8082江苏无锡梁溪黄氏续修宗谱四十卷
黄镇南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居正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上海图
8083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黄若晟 黄启业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元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8084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袁继唐 毛连玉编
清道光十八年(1838)五桂常活字本 二册
北图
8085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黄章栋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望烟堂治字本 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注:卷一有道光十八年黄圣功重修序。
8086江苏江阴暨阳黄氏宗谱六卷
(清)黄章栋等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望烟堂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8087江苏江阴黄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黄志远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古本活字本 二十四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76)黄海道始修,此为四修。
8088江苏江阴月城黄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亮邦 黄省忠等编辑
民国六年(1917)古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86)黄道创修,此为五修。
8089江苏江阴申浦黄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黄良书等修
民国九年(1920)务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8090江苏江阴青暘黄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黄震宏修 黄淡佳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立木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8091江苏宜兴乐大桥黄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桢总编 黄炳宣主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一诚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宋崇宁二年黄云始修。
8092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
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美国
8093浙江馀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浙江馀杭县文管
8094浙江萧山黄氏族谱三十卷
清嘉庆五年(1800)萃焕堂刊本 四十三册
科图(残缺三册〕
8095浙江萧山黄氏侑遗录附昭潜录二卷
(清)黄春林等编
清嘉庆十二年(1807)萃涣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8096浙江箫山棣上黄氏家谱三十卷
(清)黄尊编
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二十一册
浙江图(存二十五卷)
8097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二十四卷
刻本 二十一册
上海图
8098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续录
一卷搜遣录一卷词翰录四卷偌遗录二卷词翰
续录二卷
(清)黄中咸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萃涣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8099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九卷首一卷
(清)黄中咸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萃涣堂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8100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词翰
录四卷借遗录二卷词翰续录二卷
黄伯英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萃涣堂活字本 四十四册
北图
8101浙江萧山黄氏宗谱
(清)黄士 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五柱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8102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黄嘉谷续修
民国十六年(1927)第九洞天彝叙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8103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稿本 九册
天一阁
8104浙江馀姚姚江孝义西黄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立贤 黄宝通等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8105浙江馀姚黄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黄钹重续辑
清光绪三年(1877)享伦堂木刻本 八册
北图 河北大学
8106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黄豫续修
清光绪六年(1880)永思堂刻本 四册
浙江图
8107浙江馀姚姚江四明黄氏宗谱六卷末一卷
(清)黄震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树德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吉林大学
8108浙江馀姚四明黄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黄廷范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树德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卷末有清光绪二十三年黄震重修宗谱跋。
8109浙江馀姚四明黄氏家谱四十六卷
(清)黄采风总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第九洞天孝子里
铅印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扉页作《黄氏真宪谱》。宋景定进士黄遇龙
始修。
8110浙江馀姚姚江狮山黄氏宗谱五卷
(民国)黄金声辑录
民国四年(1915)五桂堂钞本
北图(缺卷5)
注:有民国四年黄金声狮山总辑修谱序。
8111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六卷首二卷末一卷
黄思楏 黄汝砺等修
民国九年(1920)永思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三年黄静涵始修,此为三修。
8112浙江馀姚黄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廷范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永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8113浙江馀姚竹桥黄氏宗谱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民国)黄庆曾 郑铖等修辑
民国十五年(1926)重辑享伦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浙江馀姚梨州
文献馆 四川图
注:卷端作《姚江竹桥黄氏宗谱》。元至元二年
黄茂创修,此为六修。
8114浙江馀姚四明黄氏牌宪支墙里家谱十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汝松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六册
北图
8115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6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年(1914)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7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本 二册
浙江鄞县档
8118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氏国)陈宪曾 黄敬贤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世锦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8119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黄廷翰 黄昌岐等重修
清嘉庆九年(1804)重修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卷端作《黄氏重修世系宗谱》。明洪武十九
年十世孙黄元祥始修。
8120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博汝 黄时清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二十册
河北大学
8121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
(民国)王醒华 黄恒泰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
浙江慈溪县档(存二卷)
8122浙江奉化黄氏支谱
民国间木活字印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记事至民国三十七年。
8123浙江象山马坡堀坡黄氏谱一卷
(清)马思容续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钞木 二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4浙江象山马坡黄氏谱一卷
(民国)屠耀台续修
民国十年(192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5浙江象山溪沿黄氏族谱一卷
(清)鲍之交新修
据清嘉庆十六年(181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6浙江象山黄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7浙江象山象东珠岩黄氏宗谱一卷
(民国)陈畲重修
民国元年(1911)钞本 三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丁氏从五个炎帝的后代大多
丁,一直是一个阵容庞大的家庭,在过去的两三千元,参加这个大家庭中包括至少5个。
根据学者的研究,姓丁的开始,大约是前周武王伐纣3100年的时候。最后的名字史“记载:”曾祖父金贵,王武定侯是不是朝鲜在此之前,一位姓丁。 “中明确指出小姓王子。然而,古老的来龙去脉,丁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详细说明,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鼎有很长的历史,但一直未能以确定最原始的,丁氏家族背景的起源。
第二支丁,有详细的来历考试。按照姓纂万姓谱“,”通志氏族和战略, “的记录书JiangTaiGong后裔,起源于山东省,他的家族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代的皇帝神农,最正宗,最辉煌孙黄晏子。这三本书都是这样的:“的齐太公学生 - 7?以9060并以90支持的Sun谥号为姓”。这是一丁,其实后来丁氏家庭的骨干。汉代以后,陆续三批部队进入阵容的小老百姓几千年来的大家族中,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个计数是,从JiangTaiGong炎帝的后裔。
期间的三国,吴,位于南部的第三个分支开始丁,那就是孙权的孙子,丁为姓。这一时期的原产地,载于“江表传”,是这样说的:“孙权阳光玛丽娜燃烧毛芒缺乏军事,不丁磊他们的家庭。”换句话说,子子孙孙姓丁姓的部分文帝的后裔,太阳是传自周文王的第八个孩子康舒。
从那时起,丁阵容庞大,又增加了两个新的力量:从s的变化,一个由中国来解决西域的变化。大约两丁说具体的证据可以依靠,包括枫窗小纸条记录:“于庆宋有无赖子,因为根据丁,一个的旧儒家姓丁后果骄傲”,载于“羊师奇东选集“:”丁鹤年,西域,西域多,小,进入中原,因为这最后的名字。“
这似乎是现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地方丁的家庭,至少有五个系统。先科丁后,第二支e - 7,以9060并以90阳光玛丽娜第四开支庆祝五年后,第三支出与西域的姓比较。丁,真可以说是设定英国姓聚乙烯的尖锐。
丁组织庞大而复杂的情况下,促使世界这样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同名的男人和女人,不一定是绝对不通婚,而不是同一姓氏的人,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合适的结婚彼此。这一点上,“中国姓氏政府”指出:“仪式上,相同的姓氏都没有结婚,我不知道莫,并可以结婚,同姓的一个不同的姓或是不结婚,几个男人一位姓丁和西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结婚;姓孙,Sun将鼎鼎太阳独家,你不能结婚。婚姻应该学习祖先姓氏源的自由转换错误“。
话虽这么说,当年轻的男性和女性,以确定自己的婚姻,真的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姓氏的来龙去脉,以免在不知不觉中投中的错误,未检查的后人!
丁自汉,晋闪耀,这是一个辉煌的这几千年的岁月流逝依然存在,各个朝代的历史,丁氏是人才的辈出,清代巅峰。
清代丁,合格通过国家栋梁岁的名称而已,更多的权力,对传统文化的伟大的学者,丁宝桢,丁申,丁晶,DingRiChang DC,会带效忠,无一不是全缀着水晶光华名称。
DingRiChang光绪年间,比较有名的,不仅完成了江苏省省长,部长已知结果的日历的名称,而且,一旦他的助手,曾国藩,伪造西方火器和船舶的力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提供了很多。
[编辑本段]陈姓字辈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 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 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2)上饶县石人乡青山村青山头 河清征圣瑞 海晏兆升平 国泰祯祥献 邦兴选举明 启佑文福德 吉建禄长生 士进经纶志 登朝入相卿。 10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11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12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13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14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5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6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7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8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9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20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21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22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2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24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25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6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7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8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9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30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31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32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33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34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35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6山东潍坊诸城——山东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叫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本次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志乾(同音)和我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坊大花岭陈姓名人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
掩映在湖光山色里的安徽家谱馆散文
本文2023-11-08 01:27: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