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民国十三年廖氏族谱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
,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赐姓。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廖姓人口较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台湾、浙江、贵州等地区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始祖廖叔安;远祖廖爽公;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著名影视演员廖凡;中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
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廖氏字辈: 刚嗣理荣讯,中光鉴淇林,点城万天梦,孙泰海询琮,年二孝日时,五尚仲侗添,思贵永大琇,正文希元显,可绍先人志,宜谋百代光,家声期振作,德泽自延长,如树能培植,蓬勃竟发扬,千秋锺毓秀,才华出栋梁。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
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
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
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重庆奉节县久发公后裔廖氏的字辈谱是:
久为德有 永吉祥应 宏开泰运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
傅(十八世)家德谊惇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
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
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
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
上(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
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
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
西螺镇小茄苳理明公的字辈谱是:
利(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
郑坑的字辈谱是:
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湖南衡南县相市镇有个廖家铺里辈谱是:
英育元济广,人义道相同————资料提供者,(紫砚斋)
广西融安长安镇塘寨村的廖氏字辈谱是:
红氏惜定玉,日汉兆光(十四代)天 ,世代荣华贵,长明富万年
廖姓家谱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写《史记》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从廖氏命姓帝世、食采周初来看,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叔安、伯廖和皋陶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国,召伯廖虽然不是诸侯,但他的身份是周朝的卿士,应该算是贵族。古人看重家世,屈原写《离骚》,开篇就是叙述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常理推测,最迟在周初廖姓就有了自己世系的记录,尽管名称不一定叫谱牒或家乘。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七雄并起,像廖国这类小国陆续被大国所兼并,且不说沦为奴隶,起码诸侯、贵族的名分是保不住了。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读书人隐姓埋名都惟恐来不及,能够顾得上祖宗的人大概不会很多。汉代廖姓出了个名人廖扶,人称北郭先生,教过许多学生,算是凤毛麟角了。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打仗的日子很多,社会动乱,而廖姓从叔安至子璋的各代世系仍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虽因时代久远,其中不免有错乱的地方,但其价值仍然十分珍贵。
唐宋时期,廖姓人文蔚起,谱牒随之而兴。从唐代天宝年间廖琳碹所撰谱序来看,《虔化廖氏族谱》当是现在确知的廖姓最早的族谱。既有谱序,族谱的存在也就无容置疑,只是可惜现已失传。宋代廖姓人修谱的盛况,从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文天祥等名人所撰序、跋中得到充分反映。自明清以迄民国,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家谱体例 从家谱的体例上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如民国十四年廖佩珣先生监修,廖佩鎏等编纂的《惠阳廖氏家谱》,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首载宗支谱,内分族姓源流、宗图及各地始祖简明图等;次载恩荣谱,内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封赠、文学、国学、学校毕业、保举,及捐纳、旌节、耆寿等目。下卷首载坟茔谱,内述各代墓域;次载艺文谱,内分经、史、子、集四目;次载家传谱;末载杂录谱。清宣统元年世彩堂本(湖南衡山)《廖氏七修族谱》 18卷,卷一至四谱序、碑记、传记、寿序、墓志铭,卷五至十四齿录,余卷为宗规、墓图、祠堂记、祭田、契约、四礼、山图等。民国十六年本《嘉定廖氏宗谱》6卷,卷一序、氏族源流,卷二世系,卷三世纪表,卷四传状、碑铭,卷五撰述志,卷六宗祠志。有朱熹跋,陆九渊、廖鸿章撰文。 ”
《廖氏族谱诗》一 作者:廖鸿章
源头深处话流长,本固根繁万代扬。敦义人伦明上下,家兴孝友乐虞唐。
天伦莫大尊亲至,人道当归太古常。幸得名公文叙谱,笔端花彩永生香。
《廖氏族谱诗》二 作者:廖文旦
武威世德绵千载,衍秀分支绪万重。五岭东南联一气,八闽遐迩旧同宗。
渊源悠远传忠孝,恩义周全笃友恭。还望光前无遏佚,根深实固比乔松。
编辑本段祭祖大典 [2]世界廖氏齐聚唐河县
首席记者郭启朝通讯员韩学广张子阳
本报南阳讯前日上午,“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开工仪式暨己丑年世界廖氏祭祖大典活动”在蓼山山顶举行。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河是中华廖姓之根,蓼国故地被公认为世界廖姓华人的祖地,千百年来,廖氏子孙秉承世训,孜孜以求,有的旅居海外,有的在国内创业发展,但是,他们始终牢记着祖籍发源地——唐河县湖阳镇。
据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泽云介绍,2006年9月世界廖氏宗亲总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立,2007年4月15日,该宗亲会在湖阳镇蓼山成功举办了“丁亥年世界廖氏宗亲祭祖大典”及“蓼王庙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奠基仪式。这次廖氏宗亲回唐河寻亲祭祖,是该宗亲总会组织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对传承血脉,汇聚廖姓力量,共筑祖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编辑本段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人(今福建顺昌)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宋神宗(赵玥)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三十六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宋崇宁至大观年间(公元1102~1107年)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编辑本段廖姓宗祠通用联故四言通用联 三州世泽;万石家声: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官至工部尚书;他的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两千石(一石为六十千克)谷以上,五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一万石。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性慧六龄: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性慧六龄: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称谪仙人: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世彩名堂: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莹中,建书堂名“世彩堂”。
汝南世泽;五经家声: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五言通用联 武功垂汉史;威德冲神朝: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力行仁义事;奉献忠孝心: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溪口村是南平廖氏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氏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氏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氏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六言通用联 肇候封于德庆;倡节义于南宫: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七言通用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郡封武威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满室荣华: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伤心春尽,嫠妇悲吟: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彩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公元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彩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源远流长,自唐朝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江西省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氏宗祠联。
尧时著姓,周代分支,念先人志砺雄师,树侯封于德庆,疏陈大本,倡忠义于公庭,骏声振播而骏业开,早负千秋才望;籍隶漓江,宦游贺水,喜此地瑞云毓秀,绍世彩之明堂,桂井飘香,荐宗功之庙食,燕翼贻谋则燕毛聚,律成万古家风: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廖氏宗祠正堂楹联。
辛九郎始迁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县 茶林镇(辛落洞)现有辛九郎祖坟,还墓碑。廖字辈顺序;文、思、永、廷、仲,世、大、生、有、一。应、元、开、宗、朝,才、高、五、代、钦。善、继、昭、先、德,同、方、在、守、成。多、能、宣、治、化,景、运、兆、升、平,有待修谱。注老一辈口传。记载人:廖伍石(游子)
遵国父遗教促进世界大同写进《廖氏族谱》凡例
廖名龙
最近我整理了好几篇关于“国父”孙中山的文章。国父,意指对于国家政权缔造有特殊贡献之人。孙中山(孙文)是辛亥革命领袖,中华民国肇基者,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父"的称号。
说来也奇,最近四川岳池廖大才宗亲给我邮寄过来两本民国丁亥年(1947)补修的《廖氏族谱》,让我帮忙理一理世系源流,族谱破损比较严重,我将慢慢解读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先分享第一篇:
翻看目录,接下来第一篇是“补修族谱凡例”,第一条就是:本谱遵国父遗教民族主义之意联合家族及宗族进而团结国族促进世界大同故于谱内增订家训十二守则。示我族人作时代上之指针,在国家必移孝忠,在乡族必化莠为良。
“大同世界”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理想。
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导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
在廖氏族谱里面提到“国父”,促进“世界大同”以及“民族主义”,团结国族等带“政治色彩”内容并专门订立“家训十二守则”,我是第一次看到。说明我们廖氏与时俱进、眼光长远。
文章发出来之后,廖华宗亲点评:国家是大家,姓氏是小家,由无数小家组成大家,必与时代政治有关。
重庆彭水县廖氏宗支的起源
一:志广公宗支
据《东山廖氏族谱》 (明国十二年修)记载:递传至宋时,有廖光景生九子,居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丘,五子文亮,又从泰和县迁居吉水县桂花村,生子洪儒,儒子开元,元子廖密,廖善。元朝期间,廖善迁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地名高竿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善祖子志广自麻城入川,落业于彭水县茅田乡岩东堡,生子正 鸾,正岐,正亦 鸾娶妻庹氏,生子应贤,应德,守珍,守成。应贤,应德父子三人迁居东,西二山各居创业,应贤居东山龙门垭老屋场,应德居西山上马登下马台。守珍,守成也各居创业,正岐娶妻孔氏,生子守安,置业新田乡,现在分布于彭水县汉葭镇,高谷,桑柘,郁山,保家,普子。以及贵州务川, 沿河等地。因为工作原因或外出务工现在散居县外各地。字派:光文洪开启 志正守金明 国凤世单 毓 汝大美维尊 福寿元家长
江陵民国十三年廖氏族谱
本文2023-11-07 23:56: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