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格式有几种?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上官(Shàng guān)姓。
源出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兰。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迁徙分布
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
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
源自子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天水世泽;
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工诗创体;
奉法还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陕州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历官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西台侍郎,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庆历年间进士,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后官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杖巫立社;
练勇击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彦衡,上官凝次子,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给事中、龙图阁待制,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时弊。据载,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下联典指宋代开封人上官正,字常清,历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合成都监军,奋力敌数千人。
刳肝愈母;
视业西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唐·上官仪。
-----------------------------------------------------------------
〖公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上正下必顺;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上官复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
〖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率疲卒激义破贼;
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字常清,宋代开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
〖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为御史,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
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母亲年高病重,他在暑天里从早到晚侍侯在侧,驱赶蚊蚋,母亲去世,居丧极哀。二兄死后,他又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中见神人给六大秤,说:“拿这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
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诗人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官至西台侍郎。其诗多应酬、奉和之作;其词绮丽而婉媚;人多仿效,称“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铜陵尉,秩满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反之。终官尚书职今员外郎,通判处州,所至有声。
============================================================
上官姓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家族名人——历史名人
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洎: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然:字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我为大家整理了好词好句好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词:
臃肿、隆起、震慑、犷野
竭尽全力、炫耀、田径、轻佻
慵懒、慷慨激扬、渺茫、明澈
取悦、谈吐、忏悔、情操
恍如、犀利、深邃、愤世嫉俗
接踵而来、宁谧、破裂、浩浩荡荡
旺盛、簇新、升华、污蔑
惨痛愈烈、纯粹、珍视、隆隆作响
日夜不息、毫无音信、和顺、疏懒
称心如意、窘迫、精炼、移山倒海
兢兢业业、妩媚、遮蔽、精深宏博
焦灼、彷徨、驾驭、悲痛欲绝
好句:
1、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
2、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倍加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
3、充满着热烈的火焰,被神的精神燃烧着,在讲坛上对教皇作猛烈地攻击向全意大利宣扬神的威权。
4、但其中已混杂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哀愁情调;这些美丽的躯体已沉浸在凄凉的氛围中。
5、我的声音仿佛是幽闭在臭皮囊中的胡蜂……我的牙齿动摇了,犹如乐器上的键盘……我的脸不啻是吓退鸟类的丑面具……我的耳朵不息的嗡嗡作响:一只耳朵中,蜘蛛在结网;另一只中,蟋蟀终夜的叫个不停。
6、书中各个人物的肖像——如男子是一个善良的,懦弱的,壮实的,短视的,聪明的,真诚的,勤奋的,烦恼的人,——他的年轻的妻子是传奇式的,多情的,——美丽的健全的乡女,热烈而不知贞操的,——都是杰作。
好段:
1、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谢神恩的歌。它布满了花朵。一切都好,一切都美。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时代》,《一个绅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时代》;他感谢使他繁荣的上帝。一幅一八五一年时代的肖像,已表现出他在心魂上酝酿成熟的转变。头举起着,脸色稍微变得清朗了些,眼眶没有以前那么阴沉,目光仍保有他的严厉的凝注,微张的口,刚在生长的胡须,显得没有神采,永远含着骄傲的与轻蔑的气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气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2、在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着这第一期山脉的最高峰,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他青春的歌曲,亦是高加索的颂诗:《哥萨克》。虽然这些作品在一八六○年时才完成(发刊的时期是一八六三年),但这部著作中的大部分却在此时写成的。白雪连绵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着它们巍峨的线条,它们的诗意充满了全书。在天才的开展上,这部小说是独一无二之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青春的强有力的神威,永远不能复得的天才的飞跃。”春泉的狂流!爱情的洋溢!
3、有时,他沉迷于慈悲的幻梦中。他曾想卖掉他的坐车,把卖得的钱分给穷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财为他们牺牲,他自己可以不用仆役……“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青年时代》第三章。在某次病中,他写了一部《人生的规则》。一八四七年三月至四月间。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责任,“须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讨:法律,医学,语言,农学,历史,地理,数学,在音乐与绘画中达到最高的顶点”……他“相信人类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4、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可怕非常。
5、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6、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第一次会见时即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一八六一年,两人发生最剧烈的冲突,以致终身不和。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爱人间的思想,谈着他的女儿所干的慈善事业。可是对于托尔斯泰,再没有比世俗的浮华的慈悲使他更愤怒的了:——“我想,”他说,“一个穿装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着些龌龊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诚性的喜剧。”争辩于以发生。屠格涅夫大怒,威吓托尔斯泰要批他的颊。托尔斯泰勒令当时便用枪决斗以赔偿名誉。屠格涅夫就后悔他的卤莽,写信向他道歉。但托尔斯泰绝不原谅。却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还是托尔斯泰忏悔着他过去的一切。在神前捐弃他的骄傲,请求屠格涅夫宽恕他。远离之后,他们都镇静下来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但时间只使托尔斯泰和他的文学团体分隔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7、托尔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谅这些文学家的,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阶级,自命为人类的首领。在对于他们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个贵族、一个军官对于放浪的中产阶级与文人那般骄傲。在某次谈话中,屠格涅夫埋怨“托尔斯泰对于贵族出身的无聊的骄傲与自大”。还有一项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认,——便是“本能地反对大家所承认的一切判断”。“我的一种性格,不论是好是坏,但为我永远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对外界的带有传染性的影响:我对于一般的潮流感着厌恶。”(致比鲁科夫书)对于人群表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含藏着幽密的轻蔑,这种性情使他到处发觉自己与他人的欺罔及谎骗。
8、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托尔斯泰失怙的时候正是九岁。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童年时代》第二十七章。——这是儿童和恐怖的幽灵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战败它,一部分是在把它变形之后而赞扬它。……这种悲痛的痕迹,在《童年时代》的最后几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忆已变成追写他的母亲的死与下葬的叙述了。
9、涅赫留多夫二十岁。他放弃了大学去为农民服务。一年以来他干着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访问一个乡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讽的淡漠,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袭,浑噩,下流,无良……等等。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费。回去时他心灰意懒,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梦,想起他的宽宏的热情,想起他当年的理想,“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惟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他觉得自己是战败了。他羞愧而且厌倦了。
10、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传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之人种名。安特卫普为今比利时北部之一大城名。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11、可是不用怕这些。时间会消磨常人的精力,对于托尔斯泰,却更加增他的精力。但即在那时,严重的困难,塞瓦斯托波尔的失陷,使他在痛苦的虔敬的情操中悔恨他的过于严正的坦白。他在第三部叙述——《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中,讲着两个以赌博而争吵的军官时,他突然中止了叙述,说:“但在这幅景象之前赶快把幕放下罢。明日,也许今天,这些人们将快乐地去就义。在每个人的灵魂中,潜伏着高贵的火焰,有一天会使他成为一个英雄。”
12、丰富的遗产,双重的世家(托尔斯泰与沃尔康斯基族),高贵的,古旧的,世裔一直可推到留里克,家谱上有承侍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战争中的将军,有拿破仑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党人,有政治犯。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伏尔泰式的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的堂兄弟,尼古拉·格雷戈里维奇·沃尔康斯基亲王,在奥斯特利茨一役中受伤而在战场上救回来的;他的父亲,有些像尼古拉·罗斯托夫的;他的母亲,玛丽亚公主,这温婉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丑的脸相,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13、仿如演剧时休息期间的乐队一般,战场的景色中展开了鲜明的大自然,阴云远去,豁然开朗,而在成千成万的人呻吟转侧的庄严的沙场上,发出白日的交响曲,于是基督徒托尔斯泰,忘记了他第一部叙述中的爱国情调,诅咒那违叛神道的战争:“而这些人,这些基督徒,——在世上宣扬伟大的爱与牺牲的律令的人,看到了他们所做的事,在赐予每个人的心魂以畏死的本能与爱善爱美的情操的神前,竟不跪下忏悔!他们竟不流着欢乐与幸福的眼泪而互相拥抱,如同胞一般!”
14、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15、成年累月地生活于一种无穷尽的紧张与战栗中,和死正对着,他的宗教的神秘主义又复活了。他和神交谈着。一八五五年四月,他在《日记》中记有一段祷文,感谢神在危险中保护他并请求他继续予以默佑,“以便达到我尚未认识的,生命的永恒的与光荣的目的……”他的这个生命的目的,并非是艺术,而已是宗教。一八五五年三月五日,他写道:“我已归结到一个伟大的思想,在实现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个的生涯奉献给它。这思想,是创立一种新宗教,基督的宗教,但其教义与神秘意味是经过澄清的……用极明白的意识来行动,以便把宗教来结合人类。”《日记》。这将是他暮年时的问题。
叶赫那拉氏
摘要: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叶赫那拉氏;族谱;满族
中图分类号:K820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65X(2001)04-0052-05
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或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之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追溯历史,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人星根达尔汉吞并原居住在扈伦地区(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与松花江合流地区)的纳喇氏部落后,改姓纳喇氏,使用女真语,并逐渐融合于当地女真人风俗之中。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其后代分布甚广。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在努尔哈赤征服与招抚下迁居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以后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占四方,为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创造了必备条件。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大部分入关,定居北京并派遣到各地驻防。而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苏克萨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计其人口在满族中也是较多的一姓,因此被称为八大姓之一。
现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叶赫那拉氏的子孙,所以研究及探讨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史,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事业都有很大意义。下面笔者对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要论述,不确之处,请方家指教。
一、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1.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纂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叶赫那拉氏族谱也不例外,如:《叶赫纳兰氏族谱》辑谱人常安在族谱原序中说:“念一族之中,人以远近而分,情以亲疏而别。丁繁户众,有见面不识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为谱以记之,必致喜不以相应,威无以相关,迟之又久,不流为陌路者几希矣。将何以笃周亲而敦伦纪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际,恐干犯名讳,请问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问即命名,将来代远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则纂辑族谱,其事顾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淹没无闻,乃发起修谱。宗弟应铎等实赞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坟墓图以及冠婚丧祭名仪注叙述一编,虽不能成为信史,而使后人知其来由,自以继往古,而来开也,亦不过礼失而求诸野。”《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这些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纂修谱书。
另外,叶赫族谱的编纂与其它满族族谱一样,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第二,满族宗谱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导修谱。乾隆皇帝敕谕编纂《通谱》,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①
2.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收藏地及修谱时间
叶赫那拉氏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图书部门亦存有许多善本族谱。目前笔者所能查到与听到的叶赫那拉氏族谱大约有十几部,现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谱时间等情况列一简表说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情况一览表
二、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修谱资金由族人募捐。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分析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
(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喇地方人氏》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问,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二)《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是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三)《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样,将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四)《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五)《那氏族谱》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清代叶赫氏著名人物有:
太祖孝慈高皇后: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是岁,后年十四。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咸丰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光绪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
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 阿什达尔汉,纳喇氏,与叶赫贝勒金台石同族,为兄弟,太宗诸舅也。太祖灭叶赫,阿什达尔汉率所属来归,授牛录额真,隶满洲正白旗。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苏克萨哈战有功,授牛录章京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叙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为清初四辅政大臣之一。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赐祭葬,谥忠勇。
咸丰朝吏部尚书、大学士恩承,尚书、军机大臣那桐: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一年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二十六年,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晋理籓院侍郎。
道光朝兵部尚书那清安:那清安,字竹汀,叶赫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恭勤。
古琴家叶诗梦:琴人叶鹤伏,潜号诗梦居士,为清叶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后。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号师孟,鼎革后始易今名。叶氏遗著有《诗梦斋琴谱》、《诗梦斋诗文集》、《诗梦斋日记》、《张船山华新罗诗集联》、《医药杂录》、《印章食谱杂记》等均未刊。
此外还有叶赫部大汗杨吉弩、清佳弩、纳林布禄、金台石,前锋统领、一等男白尔黑图,叶赫西城贝勒、三等男布尔杭俄,固伦额驸、八大臣、都统顾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鄂莫克图,理藩院理事官图鲁什,副都统艾松古,副都统安达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内大臣、一等伯冷僧机,都统、议政大臣额赫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路什巴图鲁,二等子喀山,十六大臣、三等子爵奇兰,顺治朝兵部、礼部尚书果斯海,慈禧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都统桂祥,尚书、议政大臣哈雅尔图,咸丰同治朝大学士瑞麟。
当代叶赫氏人物简述:
叶嘉莹:叶嘉莹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现在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广芩:叶广芩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
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
那英:著名歌手。
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一本《历代柳氏家谱提要》大致包括柳氏源流、郡望堂号、柳氏宗祠、杰出人物、家谱提要等。
二.“家谱提要”收录范围以现存柳氏家谱为主。
三.收录中外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一九四九年之前所修线装柳氏家谱和部分近年来新修家谱,兼及其他装订形式的旧修家谱,其中部分单位所藏缩微胶片、扫描件、电脑打印件外,基本上为家谱原件。
四.条目内容为序号、题名、卷数、纂修者、修纂年代、谱籍堂名、版本形态、装订形式、始祖姓名、始迁祖姓名、分祖姓名、支祖姓名、内容简介、谱内名人、收藏单位或个人。
五.排列以编纂年代为序,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出版时间只知朝代年号而不知具体年代者,则排列在某朝代最后。
六.谱籍地仍标以原修谱时地名,而非今之行政地名。
以下是马东盈先生之前已著《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所录者。
《和圣文化书系》总序…………夏庆奉(1)
《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序…………柳明瑞(3)
著述旨趣…………马东盈(1)
前 言…………(1)
展氏家族谱牒
一、清代…………(5)
001山东兖州《展氏族谱》不分卷…………(5)
002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3谱籍待考《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4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9)
005山东肥城《展氏族谱》不分卷…………(14)
二、中华民国…………(18)
006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18)
007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23)
008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2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27)
009山东东平《展氏族谱》八卷…………(27)
010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29)
011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30)
012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1)
013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3)
014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33)
015山西永济《展氏族谱》不分卷…………(34)
016河南郸城《展氏族谱》二卷…………(35)
柳氏家族谱牒
一、明代…………(37)
017谱籍待考《柳氏宗谱》不分卷…………(37)
二、清代…………(38)
018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38)
019谱籍待考《柳氏续谱》不分卷…………(40)
020浙江景宁《柳氏宗谱》四卷…………(40)
021谱籍待考《柳氏宗谱》…………(40)
022安徽泾县《泾川柳氏宗谱》四卷末一卷…………(41)
023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41)
024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41)
02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42)
02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42)
02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3)
02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43)
029浙江三门《柳氏宗谱》…………(44)
030浙江慈溪《慈溪竹江柳氏兴孝录》二十四卷…………(44)
031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45)
032山东广饶《柳氏家谱》…………(46)
033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47)
034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48)
035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 首一卷末一卷…………(48)
036广西宾阳《柳氏宗谱》…………(49)
03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9)
038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0)
03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51)
040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51)
04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52)
04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53)
04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53)
044谱籍待考《柳氏族谱》不分卷…………(54)
045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54)
046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55)
047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55)
048浙江青田《柳氏宗谱》…………(56)
049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56)
05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56)
补湖北黄冈《黄冈柳氏续修宗谱》三卷,首二卷…………(56)
051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二十七卷 首三卷末一卷…………(57)
052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7)
053谱籍待考《大园柳氏宗谱》不分卷…………(58)
054山西沁水《柳氏继志堂家谱》…………(58)
三、中华民国…………(60)
055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60)
056江西万载《万载西江柳氏族谱》…………(60)
057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62)
05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62)
059浙江台州《滩头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0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64)
062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64)
063湖南宁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64)
064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65)
065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65)
066浙江青田《柳氏宗谱》…………(66)
06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74)
068安徽岳西《河东柳氏宗谱》…………(75)
069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79)
070浙江兰溪《兰溪柳氏宗谱》五卷…………(79)
071浙江云和《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 首一卷末一卷…………(79)
072浙江兰溪《慈厚柳氏宗谱》四卷…………(80)
073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82)
074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83)
075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六卷…………(86)
076湖南衡山《柳氏六修族谱》…………(87)
07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87)
078山东宁阳《柳氏族谱》…………(88)
07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93)
08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三卷…………(94)
081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95)
08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七卷…………(102)
083湖南临湘《柳姓氏族源流》…………(106)
084山西代县《柳氏族谱》…………(106)
085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107)
086江苏武进《柳氏宗谱》…………(1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09)
087浙江泰顺《河东郡柳氏族谱》五卷…………(109)
088福建福州《柳氏族谱》不分卷…………(109)
089湖北监利《柳氏族谱》…………(110)
090河南焦作《承恩柳氏宗谱》不分卷…………(110)
091浙江庆元《庆元下滩柳氏宗谱》一卷…………(112)
092浙江庆元《柳氏宗谱》一卷…………(113)
093山东莱芜《柳氏族谱》…………(113)
094湖南长沙《湘中柳氏八修族谱》…………(114)
095江西萍乡《湘赣柳氏联谱》…………(114)
096贵州铜仁《柳氏族谱》…………(130)
097浙江青田《柳氏宗谱》…………(137)
098广东汕头潮阳区《洋内柳氏族谱》…………(139)
099浙江云和《下街柳氏宗谱》一卷…………(146)
100山东莱芜《深柳堂支谱》…………(146)
101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147)
102山西沁水《河东柳氏西文兴环山居家谱》…………(170)
103山东烟台《胶东柳氏族谱》…………(171)
104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九卷…………(178)
105湖北黄梅《柳氏宗谱》…………(178)
附 录
和圣后裔的百年族谱(卞文超 柳 萍 王春娇)…………(189)
柳下惠研究史料的四个意外收获(曹明月)…………(196)
后 记…………马东盈(207)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柳下惠家族文化是以柳下惠为中心,上溯其先祖,下寻其后裔而形成的文化。根据学者的研究,柳下惠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后稷。而柳下惠后裔,文献可考者有展氏、禽氏、柳下氏、柳氏、惠氏等。这些姓氏虽然非常古老,但经过两千七百年的繁衍传承,仍然算不上大姓,就整个华人世界而言,目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前100位,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柳,而柳下的记载应该是最少的。《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是一部关于和圣柳下惠家族文化的专著。由于著者视野所及,本书仅涉及展、柳二姓。由于柳下惠家族文化丰富多彩,内容繁复,本书难以全面展开,仅对柳下惠家族谱牒予以提要叙录。
二、本书是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大型家谱目录为基础,对柳下惠家族谱牒的收藏与著录予以考述。除了述其谱籍及基本内容外,部分条目附载序跋。著录条目所涉及谱书,以现在仍有传本者为限。仅见于文献记载者,虽美不取。历代家谱既有名家参与其中者,也有普通族众热心成书者,编纂体例、材料取舍乃至语言表达各有高下;历代家谱对于家族历史的记述或记忆,或有不尽符合史实之处。本书不以此为取舍标准。要之,本书所录,反映的是历代家谱纂修过程的真实。
三、本书是著者在撰写《柳下惠家族谱牒研究》一书所使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因占有材料多寡不一,各条目篇幅及体例亦难求一律。引录文献中有些文字表述具有明显的错讹,而又不适宜直接改正者,以“( )”表示删除,以“〔 〕”表示更正或增补。如“其实据”,应当订正为“真凭实据”,则以“(其)〔真〕〔凭〕实据”的形式标出。原文标点多为新加,亦间有视篇幅
家谱格式有几种?
本文2023-11-07 23:20: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