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的廖氏字辈,福寿元家长出自哪里?前后还有哪些字辈?知道吗
重庆彭水县廖氏宗支的起源
一:志广公宗支
据《东山廖氏族谱》 (明国十二年修)记载:递传至宋时,有廖光景生九子,居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丘,五子文亮,又从泰和县迁居吉水县桂花村,生子洪儒,儒子开元,元子廖密,廖善。元朝期间,廖善迁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地名高竿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善祖子志广自麻城入川,落业于彭水县茅田乡岩东堡,生子正 鸾,正岐,正亦 鸾娶妻庹氏,生子应贤,应德,守珍,守成。应贤,应德父子三人迁居东,西二山各居创业,应贤居东山龙门垭老屋场,应德居西山上马登下马台。守珍,守成也各居创业,正岐娶妻孔氏,生子守安,置业新田乡,现在分布于彭水县汉葭镇,高谷,桑柘,郁山,保家,普子。以及贵州务川, 沿河等地。因为工作原因或外出务工现在散居县外各地。字派:光文洪开启 志正守金明 国凤世单 毓 汝大美维尊 福寿元家长
廖姓
廖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61位(2006年数据),廖姓为台湾第十八大姓,全台以云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为第五大姓,集中于西屯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廖姓
读音
Liào xìng
出处
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廖姓
得姓始祖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廖姓
历史名人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
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
廖刚: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
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廖庄: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
廖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
廖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
廖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图:虔州(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
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
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
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
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
廖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承志:廖姓名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留学苏联,1933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战中在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去世。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及发展中外友好事业作出不朽功绩。
廖荣坤:廖姓名人中最年轻的革命烈士。湖北省麻城人,中共党员,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军长,战功卓著。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廖耀湘: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湖南省邵阳人。1925年当兵,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留学法国,历任少校连长,中校参谋,少将参谋,副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1年特赦,任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
廖容标廖: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原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警备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2、堂号
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世彩堂: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堂: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果烈堂、中乡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就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宗族特征
1、廖姓源于北方,历数代演变,成南方姓氏。
2、廖姓堂号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关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
3、廖姓名人横贯政、经、文、史等领域,尤其近现代史上表现出色。如廖仲恺、廖承志父子。
4、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谱》载有江苏廖姓一支字行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廖姓字辈
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
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
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
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台中市西屯下庄仔问公的字辈谱是:
傅(十八世)家德谊惇仁礼,华国文章本史书。
桃园县大溪镇大鱼池及马坑的字辈谱是:
烈(十四世)世文国以,丁财福禄昌,苍梧千载茂,丹桂五枝香。
田背港尾日旺公的字辈谱是:
上(十世)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武威根标公的字辈谱是:
(大房)相(十四世)朝镇贵天新振,庆运兴文元德昌;
(晚房)相(十四世)朝镇庚水集瑞,德胜荣华国家兴,
(大房、晚房共同)盛(二十八世)登凤彩传芳发,修学文武锦兰清,忠良仁义鸿龙王,桂汉雄光万世英。
西螺镇下浦里元表公的字辈谱是:
文(十六世)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镇奉天发隆。
西螺镇小茄苳理明公的字辈谱是:
利(十三世)文士子日初兴,必世居仁郁乃登,恒立良心存美德,宜昭孝义有芳称,时逢茂对宜恭仰,秉礼传家蔼善能,溶哲向辉延博庆,扬光大智缵高腾。
郑坑的字辈谱是:
荣(十四世)后登朝上,光华振世昌,松青千古茂,富贵庆绵长。
廖氏家谱文件
廖姓家谱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写《史记》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从廖氏命姓帝世、食采周初来看,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叔安、伯廖和皋陶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国,召伯廖虽然不是诸侯,但他的身份是周朝的卿士,应该算是贵族。古人看重家世,屈原写《离骚》,开篇就是叙述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常理推测,最迟在周初廖姓就有了自己世系的记录,尽管名称不一定叫谱牒或家乘。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七雄并起,像廖国这类小国陆续被大国所兼并,且不说沦为奴隶,起码诸侯、贵族的名分是保不住了。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读书人隐姓埋名都惟恐来不及,能够顾得上祖宗的人大概不会很多。汉代廖姓出了个名人廖扶,人称北郭先生,教过许多学生,算是凤毛麟角了。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打仗的日子很多,社会动乱,而廖姓从叔安至子璋的各代世系仍得以流传下来,实属不易。虽因时代久远,其中不免有错乱的地方,但其价值仍然十分珍贵。
唐宋时期,廖姓人文蔚起,谱牒随之而兴。从唐代天宝年间廖琳碹所撰谱序来看,《虔化廖氏族谱》当是现在确知的廖姓最早的族谱。既有谱序,族谱的存在也就无容置疑,只是可惜现已失传。宋代廖姓人修谱的盛况,从欧阳修、朱熹、陆九渊、文天祥等名人所撰序、跋中得到充分反映。自明清以迄民国,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家谱体例
从家谱的体例上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如民国十四年廖佩珣先生监修,廖佩鎏等编纂的《惠阳廖氏家谱》,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首载宗支谱,内分族姓源流、宗图及各地始祖简明图等;次载恩荣谱,内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封赠、文学、国学、学校毕业、保举,及捐纳、旌节、耆寿等目。下卷首载坟茔谱,内述各代墓域;次载艺文谱,内分经、史、子、集四目;次载家传谱;末载杂录谱。清宣统元年世彩堂本(湖南衡山)《廖氏七修族谱》 18卷,卷一至四谱序、碑记、传记、寿序、墓志铭,卷五至十四齿录,余卷为宗规、墓图、祠堂记、祭田、契约、四礼、山图等。民国十六年本《嘉定廖氏宗谱》6卷,卷一序、氏族源流,卷二世系,卷三世纪表,卷四传状、碑铭,卷五撰述志,卷六宗祠志。有朱熹跋,陆九渊、廖鸿章撰文。 ”
《廖氏族谱诗》廖鸿章:
源头深处话流长,本固根繁万代扬。敦义人伦明上下,家兴孝友乐虞唐。
天伦莫大尊亲至,人道当归太古常。幸得名公文叙谱,笔端花彩永生香。
《廖氏族谱诗》廖文旦:
武威世德绵千载,衍秀分支绪万重。五岭东南联一气,八闽遐迩旧同宗。
渊源悠远传忠孝,恩义周全笃友恭。还望光前无遏佚,根深实固比乔松。
现在情况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
廖氏族谱
中国廖氏通书: 不分卷
著者:廖国柱主编居第:
祖先:版本:1998年, 电脑排印本
丰顺廖氏族谱: 不分卷:[广东丰顺]
著者:廖奕润主编居第:广东,丰顺
祖先:先祖:[南宋]廖花[南宋]廖彻[南宋]廖政[南宋]版本:2002, 电脑排印本
廖氏族谱: 十三卷:[湖南平江]
著者:廖昌赓等纂修居第:湖南,平江
祖先:始祖:[西晋]廖子璋; 始迁祖:[清]廖显春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廖氏族谱: 不分卷:[湖南安化]
著者:(清)廖月岩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版本:清同治5年(1866), 木活字本
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四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廖氏祠记: 二卷:[江西万载]
著者:(清)廖连城修居第:江西,万载
祖先:版本:清道光30年(1850), 木活字本
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一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等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浏邑廖氏族谱: 三十七卷,首一卷:[湖南浏阳]
著者:廖其初纂修居第:湖南,浏阳
祖先:始祖:[宋]廖花; 始祖:[东汉]廖国祥; 始祖:版本:民国27年(1938), 铅印本
中国廖氏家族来源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历史名人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
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
廖刚: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
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
廖庄: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
廖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
廖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
廖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图:虔州(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
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
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
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
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
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承志:廖姓名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留学苏联,1933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战中在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去世。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及发展中外友好事业作出不朽功绩。
廖荣坤:廖姓名人中最年轻的革命烈士。湖北省麻城人,中共党员,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军长,战功卓著。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廖耀湘: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湖南省邵阳人。1925年当兵,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留学法国,历任少校连长,中校参谋,少将参谋,副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1年特赦,任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
廖容标: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原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警备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郡望堂号
重庆彭水的廖氏字辈,福寿元家长出自哪里?前后还有哪些字辈?知道吗
本文2023-11-07 21:20: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