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周末去于家石头村,秦皇古道和赵州桥,想请教大家应该如何设置行程并且怎样乘车?
到赵州桥
·交通: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13路公交车,终点站下车。
·门票:25元
·开放时间:09:00-16:00
交通路线:到秦皇古道滑雪场玩当然是开车比较好,从307国道到上安电厂西侧公路下道,南行1500米到秦皇古道景区,或从高速公路井陉出口下,经县城过五里铺村至秦皇古道滑雪场。若您没车,也可从西王庄客运站乘坐石家庄到井陉矿区的客运班车到上安电厂下车,南行1500米即到。
滑雪场门票:20元/人(学生、军人持有效证件享受半价)
滑雪费用:平时滑雪的价格是2小时80元,4小时120元,全天180元。周末和节假日则在此基础上每小时增加20-120元不等。自带雪具,费用打5折。本滑雪季节内推出滑雪次卡,1880元/张可享受滑雪20次。每套雪具押金300元。请教练1人1小时80元,请的教练越多费用越低。咨询电话:88629379
在金鼎公寓上长途车去石头村,返回石家庄有6:00、13:00的两趟汽车;自驾车走京石高速路,经石太公路到井陉。石头村距井陉15公里,可吃住农家,门票16元,有导游陪同讲解。
田园村镇等民居分布于山区、平原、江河湖海之滨的各种地貌景观之上,为简化类型,将其归于一类,放置于农村居民最多的平原风景之内。但各种地貌之上的民居和田园特点也有不同,如欲进一步细分,可再按地貌分为亚类。在本节内介绍各种田园民居、古镇及目前盛行的农家乐。关于风俗民情因依附于民居之内,不单列。此处大部分资料来自《走到底中国50个古村落》。
一、简陋的民居
川北丘陵区最简陋的住房为草房,四周用夹板打成土墙,中间立柱、架梁,用竹竿绑成方格网状,上盖稻草或麦草,房屋的一头为牲口圈,许多圈上都搭有木架,供男丁睡眠。屋前有一块很平的场地,称为“地坝”,供晾晒农作物。一般厨房门紧邻一块水田,以便洗涤杂物,房屋后有竹林。庄稼四季常青,农舍是绿色海洋中的一些孤岛,这就是竹林茅舍,田园风光美的一个方面。
云南省广南县大山中有一个峰岩村,全村54户280多人居住在一个面积达几千平方米的大岩洞中。洞中岩溶渗水足够人畜饮用,这里村规极严,民风淳朴。全村6姓,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偷盗之事,实为“中国第一奇村”。
二、文化悠远的古村落
文化悠远的古村落是现今兴起的一个旅游热点,这些古村落往往由一个富有的家族兴建。
1徽州黟县西递村
村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青石铺地,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进入西递村,一幢幢用青石建造的高大房屋,90 条扑朔迷离而又四通八达的街巷,饰着花鸟戏文砖雕的门楼,嵌有雕镂青石漏窗的外围高墙,黑黝黝的飞檐翘角……弥散着浓郁的民俗风采。各家各户的宅院都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全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许多建筑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村始建于北宋,从清雍正至道光,91年间从这个村走出知县以上官员115人,举人、秀才234人,成为封建社会耕读文化的一个缩影。
2兰溪诸葛村
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背靠山峦,面对流水,8 座小山环抱,形成一个天然的外八卦。村落粉墙黛瓦,倒映在荡漾的池塘,散发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村内现有明清民居及厅堂200多处。雕梁画栋,重檐歇顶,日用器物精美雅致,而非农家朴素之物。
村落的八卦布局为中国一绝。村中心的钟池,由池水陆地和水井合成一个太极图,8条小巷向外辐射,房屋环池排列,归入八卦位置。巷子纵横相济,似连却断,宛如一座迷宫。
3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是一个聚族而居达五六百年之久的自然村,位于湖南岳阳县渭洞乡笔架山下,以其祖先张谷英名命。村舍一直沿袭明清时期庄园风格,整个村落共有房屋2300多间,屋宇绵亘,檐廊衔接,绵延两里之遥,俨然是一个“大屋”。每户庭院都由“三井四进”组成,巷道回廊四通八达,户户相连,晴不曝晒,雨不湿鞋,俯瞰“大屋”,状若飞鸟凌空,势如卧龙欲腾。
张谷英村四面环山,自然景观非常幽雅。这里没有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金石碑刻,只有普普通通的青砖瓦屋、平常人家。他们保存了古老的建筑,继承了古朴的风俗习惯,提倡“勤有功,谦受益”,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重视办学,鼓励读书,以古老建筑群和重教尚德的民风而驰名。
三、富商大贾的庄园
1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乡,建于明朝晚期,背依邙山,面临洛水,有33个庭院,其中楼房53座、平房97间、窑73孔,总建筑面积643×104m2。其建筑特点是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院院独立,又院院相通,兼有我国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的建筑特色,为典型的封建堡垒式建筑群。远望寨上寨下一片青堂瓦舍,楼房林立,土窑依山就势,可谓中原一绝。
2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自清代中叶起陆续建成,占地200余亩,有房屋1500余间。鳞次栉比的房屋和楼阁,不像一个家庭的住所,而像一座古代的城市。
四、恶劣环境中开发的村落
1悬崖上的村庄——郭亮村
郭亮村位于河南辉县西北太行山深处海拔1700m的悬崖上,昔日与世隔绝,今天却成为旅游热点。太行山以一道雄伟巨大的悬崖与华北平原分界。郭亮村便建在一条峡谷悬崖的台阶上。村子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石磨、石碾、石凳、石床……几乎是现代的“石器”时代。20 世纪70年代以前,郭亮村仅靠一条“天梯”与外界联系。天梯建在绝壁之上,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以及直接在近90°的岩壁上凿出的石梯组成,攀爬天梯时,向上只能看到上层石梯的底,向下则是峡谷中翻滚的水浪。登上200m高的红岩绝壁,俯视身下,山壁耸直陡峭,如斧劈一般。如今开凿了郭亮洞,从山脚到洞口是用石头依山势砌成的“之”字形路,石洞是在绝壁上的石英砂岩中凿成,高5m,宽4m,全长1200余米。
郭亮村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有峡谷的险峻,溪流的柔美,溶洞的幽深,泉瀑的飘逸,观日出星空,听虫鸣鸟啼,一派桃花源似的田园画卷。
2于家石头村
于家村位于河北井陉县中西部山区,全村400多户人,房屋依高就低,顺势而建。村里有古庙、古阁、古戏楼22座,村东口耸立的“清凉阁”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层为拱形,宛如城门。村里无论古建筑还是大小民居、设施、用具均以石头为原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四合院屋顶都是平的,且家家相连,屋顶是进入各家的空中走廊。
于家村周围几十里的墚岭沟坡,无处不是坝及梯田。于家村重视蓄水,井、窑、池遍布全村,新、旧水井有1000多眼,平均每户两眼有余。“柳池禁约”是块水法碑,“每年挖池,按门出工……每家吃水许一瓮,取水许两担……”。正是他们对水的开发和管理,才能在这干旱不毛之地生息繁衍。
五、少数民族的居所
1金帐汗蒙古部落
金帐汗部落坐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曾经是成吉思汗的营地。牧民们冬天住砖瓦房,夏季转场放牧住蒙古包,它已与游牧文化融为一体。当你来到草原上,会感到无比清新、宁静和惬意。蒙古族的兄弟姐妹淳朴而豪爽,他们会拿出醇香的奶茶和美酒来招待客人,马奶酒和烤羊肉是待客的主菜,托着哈达唱敬酒歌,享受美酒、手扒肉,酒过三巡,跳起蒙古舞蹈。
2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理县桃坪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和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着陡峭的山势依坡而上。寨子里住着百余户人家,当地人叫“格尔麦阿嘎”,意为古巷人家。因为巷道纵横,迂回曲折,又称“神秘的东方古堡”。居民的房屋大都分为5层:第一层饲养牲畜;第二层为客厅、厨房和卧室;第三层为储物间;第四层堆放谷物和粮食;第五层供奉羌人崇拜的白石神。寨内现存两座石头碉楼,一座高30m,共9层,每层有射击窗口。这是个强地震多发区,但碉楼历两千多年却安然无恙。寨内还有完善的地下供水系统,揭开石板即可取水。水道具有生活、消防、通行、战时防御等多种功能。寨子下面有31条地下通道,连接每户人家,到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寨子外有八大门,与寨子中心8条放射状出口相通,构成八卦布局。本村人攻守自如,外人却如入迷宫。这个村寨结构比兰溪诸葛村更为复杂。
3西江苗寨
在贵州凯里苗岭主峰雷公山东北的雷公坪有中国最大的苗寨,由8个自然村组成,坐落在白水河畔,从山脚一直叠爬到山顶。当地人珍惜土地,平坦处用于造田耕作,把房屋建在30°以上的斜坡上,先挖一个呈两级阶梯形的平台,房子的支撑立柱便安放其上。从侧面看,最外面的一根柱子悬空而挂,同上面一级屋基持平,便形成了吊脚楼。西江吊脚楼通常分为3层,最低一层为畜圈禽舍和堆肥放柴,中间为人居住,顶上一屋用于存放粮食杂物。
西江是苗族文化的一方厚土,除了12年一轮的盛大祭祀典礼外,一年一度的“吃新节”和“苗年”,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盛大节日的“跳芦笙”,场面辉煌,几百个身着丽装银饰的姑娘,踩着铜鼓的节奏,随着芦笙的音律,款款移步,翩翩起舞。
西江苗寨的美丽在于它几乎全部营建在一座山上,寨顶有风景树林,寨中有百年老树,使它生动纯朴,生意盎然。傍晚时分,苗寨升起了炊烟,人们在白水河畔洗浴,妇女们将盘在头上的长发散开,浸在河中,姿态从容不迫,优雅自如。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山头,阴影中的山峦变得幽蓝,西江苗寨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古镇
1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昆山之南,古镇周围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湖泊和水网共同营造了它的繁华和美丽,一切与水有关的城镇景色都可以在那里找到。镇内有40余座古石桥,精致的雕刻没有一座重复。傍河而建的民宅,从街岸一直建到水上,河道里一排排木桩支撑着一半凌空的木板房,楼板下面、窗户下面都是水。从后门通过石阶,可在河中浣洗。古镇的房屋大多为明清时所建,有58条巷子以及依河道而建的廊棚(带屋顶的街)。沿河岸有不少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栓缆桩和嵌在水巷墙壁上的缆船石。它们都是富有魅力的艺术品。镇东的正阳桥长58m,明代修成,每当夜幕降临,月影和桥影相映,“长虹漾月”为八景之一。镇内圣保寺在宋代达鼎盛时期,有殿宇5000多间、僧众1000多人,所塑罗汉是国宝级文物。最大的银杏树有1300年的树龄。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古今名人不可胜数。
2南浔古镇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巨富之镇,有号称“四象”、“八牯牛”、“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这里将五百万两以上银子称为“象”,一百万两以上银子称为“牛”,十万两以上银子称为“狗”。南浔以蚕丝交易而繁荣,当年的“丝行埭”密密地挤满了50余家丝行。每逢新丝上市,丝行埭上便“一日贸易数万金”、“列肆喧阗、衢路拥塞”。南浔是水乡,以桥多为特色,名桥有广惠桥、通津桥。闻名遐迩的“楫里丝”便是通过通津桥运往上海。镇上的“嘉业楼”是与宁波“天一阁”齐名的藏书楼,广收地方志,尤其刊刻了被清廷列为禁书的古籍,可称“海内秘籍”的珍本就有62 种。最有名的园林是小莲庄,其古树长廊的柱间嵌装有45块名人手迹碑刻。
3大圩古镇
广西灵川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之南、漓江东岸。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后,大圩便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逐渐繁荣起来。古镇沿江而建,石板路两旁挤满了青砖青瓦楼房。大圩镇的8 条老街上遍布老店面、老建筑。大圩始终是商贾云集之地,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东”之说。沿江有13个码头,都是巨石砌成,一端伸入江中,一头楔入街巷。不过以前樯桅如林的景象,已被旅游的人流和客船所取代。
4鸡鸣驿
鸡鸣驿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驿站,坐落在河北怀来县西北鸡鸣山下。它是明清两代宣化府通往京师大路上独立存在的一座驿城,在我国邮政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存周长近2000km的古城,城墙为青砖砌垒,分东、西两座城门,供人马车辆出入。城堡中民宅整齐划一,像井然有序的军营。“公馆院”是供过往官员、驿卒住宿就餐之处。现今保存完好,为三进院落。驿城署是驿城规格最高的建筑,为五进连环院。
七、农家乐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在特点上介于旅游风景区与真正的农家之间。因为它和旅游风景区一样,有为游客服务的设施,但没有美丽的风景,仅以靠近城市交通方便、消费不高、有一定的农村生活气息而博得城市人的喜爱。开办农家乐的家庭,都会在一个漂亮的院落内或树荫下摆上桌子、椅子,供游人喝茶、打牌或其他娱乐消遣活动,为到附近游玩的客人提供食宿娱乐。
全村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石头村整个古村落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石头村的房屋都用石头垒砌的。院落的布局,房屋的建造,大门的设置都遵循一定的规矩。于家村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古旧街巷,街宽3至4米,巷和胡同宽约2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
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纵横交错、结解曲伸,每条街道均以乱石铺成,石街两旁是一座座石头院落,古式门楼,黑漆大门,家家相接,户户相连。其间还有深宅大院,高房绣楼,古庙古阁,整个村落街依房建、房与街齐、呼应顾盼、规划有序。石头村里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凉阁,足以让于家人引以为豪。据碑载,整个建筑不打地基,不用辅料,设计奇巧,结构独特。在古代条件下,如此巨大石块,宏大工程,由一人所为,实在是个难解之迷。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达五百载,少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整个村落街依房建、房与街齐、呼应顾盼、规划有序。于家村的另一个景致便是村中随处可见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旧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个,是总户数的两倍多。遍布全村的花草树木春绿夏艳,将原本有几分冰冷的石门石街装扮得妩媚动人起来。“深山藏古秀,瑞石撒幽香”,漫步于石门、石阶、石墙之间,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石头古街石头村是石头的世界,其中的石头古街堪称于家村的一大景观。于家村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古旧街巷,街宽3至4米,巷和胡同宽约2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巨细相间,高低俯仰,结解曲伸,纵横交错,如诗如画。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达五百载,少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于家石头民俗村 - 建筑特色
于家石头民俗村图册
于家村的古村落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先祖对选址十分考究,且非常注意"风水"。如今,先祖迁来时拱券的石窑洞仍保存完好,令人称奇的是,除站在南山上能见其窑洞外,其他任何方向都不能见其房影。后经数百年的发展,村落逐步扩大,但直到文革前,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村,村已近在咫尺且不见村,俗称"不到村口不见村",显得既安详又隐蔽,是块"风水宝地"。
于家的古村落有各式石头四合院近300座,四合院的房屋皆用石头垒砌,院子用石头铺就。院落的布局,房屋的建造,大门的设置都遵循一定的规矩。但在规矩之内,四合院、房屋、大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充分显示了于家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于家村的四合院各有特色,有的全为石墙瓦房,有的皆为石券窑洞,也有的瓦房窑洞混建。四合院大多为坐北朝南,正房建在三至五级的石台阶上,院落的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大多用石板铺砌,显得洁净雅致。院内还有石桌、石凳,石槽,小石磨以及石头阶梯,蓄水的石砌井、窖等,比比皆石。
于家村的古旧房屋基本有两类,一类是明清时期建的瓦房,现仍保存有近千间,青石墙,灰瓦顶,古色古香,雅俗兼备。另一类是石券窑洞,这是当地的特有建筑。窑洞墙宽近一米,用加工的石头垒砌,顶厚一米许,以天然石拱券。石头窑洞就地取材、无梁无柱、左拱右券、结构奇特、坚固耐用、美观大方、墙宽顶厚、冬暖夏凉,实乃民居之精品。村里除了窑洞和瓦房外,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的建筑,俗称"无梁殿"。无梁殿主体为石券窑洞,房顶或前檐扣瓦,屋内石拱券,屋外瓦飞檐,里看是窑洞,外看是瓦房,独具风采、别开生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石楼四合院,建于明末清初,占地两亩,房屋百间,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该石楼宅分东西两院,北高南低,布局独特,错落有致。正房下层为三室九间无梁殿,居室高大宽敞。登上二十一级石阶,即到楼上箧位(当地对楼房二层的称谓),房间开阔明亮。东西厢房是居室小楼和**绣楼,南屋为迎客厅。整个楼院高大宏伟、结构新颖,在这僻壤山村有如此建筑,并且该院家族在明清两代出过十二名文武秀才,着实令人叫绝。于家古村落的规划布局非常严谨,全村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街巷纵横交错,高低俯仰,总长七华里,街道名称也颇具城镇特色:东西称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街宽四米,巷宽三米,胡同宽两米。所有街巷全石铺就,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形同碧玉。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风侵雨蚀,人行畜走,街巷石头磨的光洁如玉,锃明瓦亮。漫步在这石头街上,观赏两旁多姿多彩、形似城堡垒的石头建筑,使人感到别有一番情趣。于家村是一个旱庄,于家人世世代代打井修池,把畜水作为头等大事。村里有石砌井、窖、池千余眼(个),形成了罕见的蓄水网络,因此,虽说是旱庄,但从未闹过水荒,实乃一大奇迹。
于家石头民俗村图册
于家村虽居山野,但由于先祖于谦的影响,积累沉淀了众多民俗文化景观: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民间花会丰富多彩,传说轶事神奇新颖,民俗民风古朴纯真。最具文化品位的要算石碑了,村规民约有碑,建学校、修祠堂有碑,打井修池有碑,修桥补路有碑,建阁庙亦有碑,明清以来共留下石碑200多块。虽经文革浩劫,但当时的干部群众仍保护了有价值的石碑30多块,体现了于家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于家村的于氏宗祠、清凉阁、真武庙、观音阁、歌楼(戏台)、青山洞、石头民俗馆等110余处文化历史景观,各有特色。尤其让于家人引为骄傲的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凉阁。此阁3层,为全石建筑,据碑载,是先人于喜春历时十六年所建,整个建筑不打地基,不用辅料,设计奇巧,结构独特。石头有的重达万斤,有的长过两米,石墙石顶、石梁石柱、石门石窗、石桌石鼎、石阶石栏,比比皆巨石,累累成石山。在古代条件下,如此巨大石块,宏大工程,由一人所为,实乃难解之迷。
于家村有戏台六座,仅明清就建了四座,除一座遗址外,其余都可供演出使用,本村已有300年历史的晋剧仍活跃其上。一个村有6座戏台,有300年历史的剧团,实属少有。村里在1998年建了“石头民俗博物馆”,共有6个展室,展品均为本村村民提供,反映了于家村500年来的文化积淀。于家人祖祖辈辈用勤劳和智慧造就了这座粗犷而精美的石头村,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一块豪放而秀丽的丰碑。走进石头村,可领略中国石头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可尽享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无比惬意。现在,我们于家村民俗旅游已初具规模,正走上旅游致富的道路。
于家石头民俗村 - 民俗文化
于家石头民俗村
石头是最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全部以石头建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村落并不多。石头是最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全部以石头建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村落并不多。坐落在太行山麓的河北井陉县于家村,迄今已有660年的历史,被专家称为“民俗瑰宝”、“石头民俗村的活化石”、“石头建筑的伟大奇观”。于家村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南20公里处,距井陉矿务局三矿仅10公里,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这个村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石头村落、石头街道、石头房屋、石头庙宇等古代建筑,还有古代农具、井窑、兵寨、石碣等石头民俗景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四合院和庙宇,在于家村,几乎家家居住的都是石头四合院。房基、房墙、房檐,甚至上房的梯子都是石头砌就;院子石板铺成,储备雨水的井窑也是石头建成;大门用石头砌筑,连大门两侧的装饰也是用石头雕刻的。至于上马石、栓马桩当然更是石头了。于家村有明清四合院300多所,现在村民还住在其中,不能不说,奇!
至于说街道,无一例外,全由石头铺成。其规划颇有特色,东西为街,南北为巷;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形成石头的“七里长街”。走进这些街道,幽静而深长,古朴而典雅,仿佛走进了历史。石头,仿佛就是于家村的灵魂和生命。已经习惯嘈杂生活的都市人到了这里,心灵得到了净化,寻到了一份难得的安详。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清闵阁(见左上图),这座建于明万历九年的石头建筑,是独一无二的。此阁共三层,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奇巧,雕梁画栋,五脊六兽,斗拱重檐。上层为砖木结构,下两层全为石头:石墙石壁、石梁石柱、石拱石券、石阶石栏、石鼎石案、石榻石龛、石馨石匾,比比皆巨石,垒垒成石山。第一层为搭券的拱门,供人行走。第二层是地个庙宇,东为三皇庙,供尧舜禹;南为三义堂,供刘关张;西主观音祠,供送子娘娘、斑疹娘娘、眼光娘娘;北为阎王殿,供十殿阎罗。最上层是玉皇庙。供玉皇大帝。阁高三层,最大的特色是没有地基。偌大的石楼,从外墙到内梁,从上到下没有一点粘结物,全部是用石头“干垒”,当地人称此为“干碴石”。建筑时没有罗盘,却方方正正,可谓奇特,支撑全阁重量的主拱结构是仿赵州石桥而建。更奇的是,这样的建筑经历数次大地震,却毫发无损。还有奇处,清凉阁的建筑石料不乏数千斤,并且距离地面高达十几米,但设计、施工是村民于喜春一人独立完成的。他是个石匠,原计划建九层,刚修完第二层,因石头砸破手指,患破伤风而死,宏愿没有完成。后人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土木结构的第三层。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至今也难以解开的谜:凭一人之力,是怎样把成吨的石料垒到墙上去的呢让人称谜的还有村中的戏台。于家村的先祖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之孙于有道,他为避难而迁徙至此,迄今已传至25代。全村现有400多户,1600余人。从明代至本世纪初修建了6座戏台。想当年,全村的人口肯定不足千人,为什么要修那么多戏台呢问及村民和导游,他们也不知所以然。于家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才被人们发现。1998年,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该村为“于家石头民俗村”,还有人称其为“华夏一绝”、“中华之最”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
这是一片石头的天地,这是一部石头抒写的家族史诗。
石家庄古镇有:龙泉古镇、正定古城、德明古镇、于家石头村、天长古城。
一、龙泉古镇
龙泉古镇景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被评为“2020年度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总面积为948亩。
古镇建筑材料采用花30多年时间在全国陆续收集的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成套老房子、老门、老桥、老石刻等老物件异地重组复建而成的一座大型明清、民国古建筑集群。
二、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墙位于河北省。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尺,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
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正定城墙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德明古镇
德明古镇坐落在石家庄市鹿泉区010乡道东50米风景秀丽的问情谷,是一座以古老璀璨的元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小镇。
古镇中的建筑吸纳了金元明清时期我国建筑的精华,桥楼榭亭设计精巧、古朴厚重、典雅大气,一条清澈的河水穿镇而过,让游人体验到秦淮河边的古老风情。
四、于家石头村
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书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五、天长古城
天长古城位于石家庄井陉县城西南15公里处,据志书所载是宋代至建国初井陉县治城所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古镇
-正定古城
-德明古镇
我想周末去于家石头村,秦皇古道和赵州桥,想请教大家应该如何设置行程并且怎样乘车?
本文2023-11-07 21:18: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