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姓起源
牛姓族史考略
姓即表明家族的字。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也约有3500个左右(新华社上海2002年7月27日专电)。在众多姓氏中,牛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在第96位(《当代百家姓》,王大良著)。尽管如此,但因牛姓寓意深刻,历来人才辈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倍受各界关注。
长期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为牛姓的研究和发展孜孜以求,形成了丰富的史料。由于时事变迁,条件所限,且牛氏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布极广,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谱系,社会各界对牛氏族史有的不甚了解,有的甚而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牛氏始祖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正本清源,使牛氏均能明其所系,从而睦敬族宗,共创文明新风。
一、牛姓起源
姓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则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然而,在商代以前汉族牛姓史无记载,最早出现牛姓始自微子。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和《尚书·微子篇》记载,微子系商纣王庶兄(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但微子为兄,其生时父帝乙尚未继承王位,母仍处于妾的地位,故称庶兄。及至纣生时,父已为王,母亦为正妃)。纣自幼能说会道,及长则体格健壮,深得父王喜爱,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第三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商王,微子则成为他的卿士,共同维护商王朝政权。但纣王荒*无道,民不聊生,微子启多次苦劝却无济于事(后来大臣比干以死相谏被剖心),一片忠心报国无门。史载,其时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遂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即箕子。据考证箕子后去朝鲜),最终听取了箕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的忠告,愤而他奔。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河南济源南官庄《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微子启“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山东省新泰市东牛家庄牛氏祖林谱碑中也有“牛氏先世出自(殷)微子”的记载。众多《牛氏家谱》、相关史料及历史传说均对牛姓起源作了与此一致的记载,并把微子作为牛姓始祖。
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于微(今山东微山一带),爵位属子,故称微子。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之三仁”(见《议语》微子篇)。周武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唐书·世系表》),后世遂称之宋微子。”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氏》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姓解》、《通志·氏族略》及清《姓氏探源》等书均对“宋微子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作了相同记载。现在,国家筹巨资在陕西省建黄帝陵,有关机构在此编印的《百姓宗祠·牛》更是对此作了确认,并刻制了牛父铜像供人们瞻仰。
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普一度为避难而改姓尞(一说辽)近300年,而由皇帝赠姓恢复牛姓《隋书》,也有不少旁姓开明之士以牛姓为荣而自愿改姓牛氏。同时,回、藏、满、纳西、蒙古、土家、白、东乡、朝鲜和彝等兄弟民族中也有牛姓。尽管如此,以宋微子为始祖,牛父为得姓祖的牛氏始终为中华牛氏的主体,且支脉清晰,源远流长。直至元泰定乙丑年(1325),牛父之后牛川得中进士,并迁任山西洪洞县令,遂成为遍布全国的“打锅牛(锅碴牛)”的起始祖。
二、牛氏世系
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尧之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据传其仅当政时间即达100多年)其兄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其14世孙成汤,率天下诸候打败了荒*无道的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从而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商纣王时灭亡。
据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率众诸候“誓于牧野”,一举推翻了其统治而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武王四处寻贤,把众口皆碑且因反对商纣王而出逃在外的纣王庶兄微子请回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商祀”。宋即周朝的诸候国之一,宋微子亦即宋国开国君主,后亦成为中华牛姓始祖。
应当指出的是,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系周代宗法制度所定。同时,宋微子之后当中,除牛姓外,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还有微、仇、求、获等15姓,他们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作为牛氏子孙,应当以此引以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牛姓族史考略
姓即表明家族的字。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也约有3500个左右(新华社上海2002年7月27日专电)。在众多姓氏中,牛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在第96位(《当代百家姓》,王大良著)。尽管如此,但因牛姓寓意深刻,历来人才辈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倍受各界关注。
长期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为牛姓的研究和发展孜孜以求,形成了丰富的史料。由于时事变迁,条件所限,且牛氏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布极广,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谱系,社会各界对牛氏族史有的不甚了解,有的甚而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牛氏始祖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正本清源,使牛氏均能明其所系,从而睦敬族宗,共创文明新风。
一、牛姓起源
姓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则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然而,在商代以前汉族牛姓史无记载,最早出现牛姓始自微子。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和《尚书·微子篇》记载,微子系商纣王庶兄(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但微子为兄,其生时父帝乙尚未继承王位,母仍处于妾的地位,故称庶兄。及至纣生时,父已为王,母亦为正妃)。纣自幼能说会道,及长则体格健壮,深得父王喜爱,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第三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商王,微子则成为他的卿士,共同维护商王朝政权。但纣王荒*无道,民不聊生,微子启多次苦劝却无济于事(后来大臣比干以死相谏被剖心),一片忠心报国无门。史载,其时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遂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即箕子。据考证箕子后去朝鲜),最终听取了箕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的忠告,愤而他奔。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河南济源南官庄《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微子启“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山东省新泰市东牛家庄牛氏祖林谱碑中也有“牛氏先世出自(殷)微子”的记载。众多《牛氏家谱》、相关史料及历史传说均对牛姓起源作了与此一致的记载,并把微子作为牛姓始祖。
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于微(今山东微山一带),爵位属子,故称微子。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之三仁”(见《议语》微子篇)。周武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唐书·世系表》),后世遂称之宋微子。”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氏》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姓解》、《通志·氏族略》及清《姓氏探源》等书均对“宋微子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作了相同记载。现在,国家筹巨资在陕西省建黄帝陵,有关机构在此编印的《百姓宗祠·牛》更是对此作了确认,并刻制了牛父铜像供人们瞻仰。
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普一度为避难而改姓尞(一说辽)近300年,而由皇帝赠姓恢复牛姓《隋书》,也有不少旁姓开明之士以牛姓为荣而自愿改姓牛氏。同时,回、藏、满、纳西、蒙古、土家、白、东乡、朝鲜和彝等兄弟民族中也有牛姓。尽管如此,以宋微子为始祖,牛父为得姓祖的牛氏始终为中华牛氏的主体,且支脉清晰,源远流长。直至元泰定乙丑年(1325),牛父之后牛川得中进士,并迁任山西洪洞县令,遂成为遍布全国的“打锅牛(锅碴牛)”的起始祖。
二、牛氏世系
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尧之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据传其仅当政时间即达100多年)其兄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其14世孙成汤,率天下诸候打败了荒*无道的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从而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商纣王时灭亡。
据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率众诸候“誓于牧野”,一举推翻了其统治而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武王四处寻贤,把众口皆碑且因反对商纣王而出逃在外的纣王庶兄微子请回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商祀”。宋即周朝的诸候国之一,宋微子亦即宋国开国君主,后亦成为中华牛姓始祖。
应当指出的是,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系周代宗法制度所定。同时,宋微子之后当中,除牛姓外,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还有微、仇、求、获等15姓,他们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作为牛氏子孙,应当以此引以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除文中已有注明者外,本文参阅的其他资料有:
1、王根泉《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西周孔子《论语》
3、《春秋左传·文公二》
4、《鲁迅全集》
5、《中国姓氏大辞典》
6、《中国姓氏大全》
牛姓
百科名片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目录
姓氏起源
牛姓名人牛邯
牛金
牛兴祖
牛天畀
牛富
牛群
牛峤
牛僧孺
牛存节
牛明智
牛金星
牛凤山
牛保才
牛书申
牛得草
牛畜
牛弘
牛希济
牛皋
牛思瑄
牛化东
牛憨笨
牛仙客
牛淑贤
牛根生
牛姓分布
宗族特征
牛姓详解
牛姓起源
牛氏世系
牛氏历史典故射牛不问
牛继马后
跑马成堤
申牛不分
牛郎织女
牛姓字辈谱
郡望堂号姓氏起源
牛姓名人 牛邯
牛金
牛兴祖
牛天畀
牛富
牛群
牛峤
牛僧孺
牛存节
牛明智
牛金星
牛凤山
牛保才
牛书申
牛得草
牛畜
牛弘
牛希济
牛皋
牛思瑄
牛化东
牛憨笨
牛仙客
牛淑贤
牛根生
牛姓分布
宗族特征
牛姓详解
牛姓起源
牛氏世系
牛氏历史典故 射牛不问
牛继马后
跑马成堤
申牛不分
牛郎织女
牛姓字辈谱郡望堂号展开 编辑本段姓氏起源
niú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 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 “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 牛姓
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至于上述族谱家谱皆无正史史料可靠,而正史里关于牛氏的记载是: 周灭商后,封纣王兄微子于宋,微子有后人牛父(此时为人名),任宋国司寇,宋武公时抵御狄人侵犯为国而死, 其子孙以牛为姓。 传古时三王时代有部落牛峤氏,此部后人亦以牛为姓。 据《隋书》及《路史》记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郎中,赐姓为牛,允虽云自乃三国魏时后将军南阳牛金之后,自言复本姓耳,然实已不可考。 少数民族亦有牛姓,明清时期,云南丽江纳西族有牛氏,清满族亦有牛姓, 其他各族也有牛姓。
牛姓分布
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牛姓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编辑本段宗族特征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 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编辑本段牛姓详解
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寻根溯源 牛姓来源有四: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时侍中,赐姓牛(一说三国魏大将军牛金之后,为避难改寮姓,至寮允赐复本姓)。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4、他族改姓而来。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牛姓在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二八六年,即战国后期,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之牛姓人有: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期牛姓历史人物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又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董为甘肃临洮人)亲信,从其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兴旺,繁衍昌盛起来,并形成牛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陇西郡。隋唐之际,陇西之牛姓更胜,可谓名人辈出,高官不断,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孙后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孙、词人牛峤,还有牛峤之侄牛希济,皆有名于当世,并名垂青史,此际陇西名人尚有在唐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一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马乱的无奈困境中,不得不颠沛流离徙奔四方。时陕甘之牛姓有南迁四川,东越黄河进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则播迁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际,山西的牛姓开始昌盛起来。明初,山西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内蒙、河南牛姓闯关东到东北,此际牛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渡海赴台,远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郡望堂号 牛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秦置郡。治所在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堂号:“陇西”、“大雅”、“惟明”等。 宗族特征 1、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2、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名人精粹 牛邯:狄道人,东汉名将。才气勇力俱全,雄威边陲,官护羌校尉,后擢大中大夫。牛弘: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朝大臣。性宽厚,好学博闻,隋文帝时任礼部尚书,致力贯彻各级地方官吏皆由中央任免的政策。擅长文学,精通律令。有《牛奇章集》。牛仙客:鹑觚人,唐代大臣。任河西节度使时,省用所积巨方。后历任工部尚书、宰相等职,任相期间,独善其身,仅唯诺而已。牛僧孺:安定鹑觚人,唐朝大臣。唐末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在穆宗、文宗时二度为相,又屡次遭贬。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牛峤:陇西人,唐末官吏、词人。乾符年间进士、历官拾遗、补阙、校书郎。王建镇蜀,辟为判官,及开国,拜为给事中。今辑《牛给事词》。牛希济:陇西人。五代十国时官吏、词人。前蜀时,累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入洛,任后唐雍州节度使。今辑有《牛中丞集》。牛存节:青州博昌(今山东寿光),五代十国时后梁大将。其勇武果决,节操高尚,野战攻城,无坚不摧,因而威名远扬,为梁末帝所器重,更难得的是他忠心不二,有大将风范,累官至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牛皋: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为岳飞副将,收复随州、襄阳,又驰援庐州,败金兵。后随岳飞镇压杨么起义,杨么携钟相子钟义投水,他入水擒获。后擢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一一四七年,被秦桧使人毒死,遗言谓“所恨南北通和”。牛富:霍丘(今属安徽)人,南宋抗元名将。曾守襄阳五年,后移驻樊城,率军死守,拒不投降,城破后,身受重伤,以头触柱赴火而死。牛兴祖:晋宁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元代官吏。历中书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牛天畀:山西太谷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武进士,累官至贵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会剿苗民,先后屠戮上万,后被苗民击毙。牛鉴:甘肃武威人,清朝大臣。嘉庆年间进士。一八四一年任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畏敌如虎,不战而走,致使英舰长驱而入南京江面,后随耆英至英舰签订《南京条约》,不久被革职议罪。 牛姓族史考略 姓即表明家族的字。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也约有3500个左右(新华社上海2002年7月27日专电)。在众多姓氏中,牛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在第96位(《当代百家姓》,王大良著)。尽管如此,但因牛姓寓意深刻,历来人才辈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倍受各界关注。 长期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为牛姓的研究和发展孜孜以求,形成了丰富的史料。由于时事变迁,条件所限,且牛氏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布极广,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谱系,社会各界对牛氏族史有的不甚了解,有的甚而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牛氏始祖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正本清源,使牛氏均能明其所系,从而睦敬族宗,共创文明新风。
编辑本段牛姓起源
姓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则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然而,在商代以前汉族牛姓史无记载,最早出现牛姓始自微子。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和《尚书·微子篇》记载,微子系商纣王庶兄(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但微子为兄,其生时父帝乙尚未继承王位,母仍处于妾的地位,故称庶兄。及至纣生时,父已为王,母亦为正妃)。纣自幼能说会道,及长则体格健壮,深得父王喜爱,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第三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商王,微子则成为他的卿士,共同维护商王朝政权。但纣王荒*无道,民不聊生,微子启多次苦劝却无济于事(后来大臣比干以死相谏被剖心),一片忠心报国无门。史载,其时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遂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即箕子。据考证箕子后去朝鲜),最终听取了箕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的忠告,愤而他奔。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河南济源南官庄《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微子启“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山东省新泰市东牛家庄牛氏祖林谱碑中也有“牛氏先世出自(殷)微子”的记载。众多《牛氏家谱》、相关史料及历史传说均对牛姓起源作了与此一致的记载,并把微子作为牛姓始祖。 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于微(今山东微山一带),爵位属子,故称微子。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之三仁”(见《议语》微子篇)。周武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唐书·世系表》),后世遂称之宋微子。”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氏》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姓解》、《通志·氏族略》及清《姓氏探源》等书均对“宋微子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作了相同记载。现在,国家筹巨资在陕西省建黄帝陵,有关机构在此编印的《百姓宗祠·牛》更是对此作了确认,并刻制了牛父铜像供人们瞻仰。 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普一度为避难而改姓尞(一说辽)近300年,而由皇帝赠姓恢复牛姓《隋书》,也有不少旁姓开明之士以牛姓为荣而自愿改姓牛氏。同时,回、藏、满、纳西、蒙古、土家、白、东乡、朝鲜和彝等兄弟民族中也有牛姓。尽管如此,以宋微子为始祖,牛父为得姓祖的牛氏始终为中华牛氏的主体,且支脉清晰,源远流长。直至元泰定乙丑年(1325),牛父之后牛川得中进士,并迁任山西洪洞县令,遂成为遍布全国的“打锅牛(锅碴牛)”的起始祖。
编辑本段牛氏世系
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尧之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据传其仅当政时间即达100多年)其兄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其14世孙成汤,率天下诸侯打败了荒*无道的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从而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商纣王时灭亡。 据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率众诸侯“誓于牧野”,一举推翻了其统治而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武王四处寻贤,把众口皆碑且因反对商纣王而出逃在外的纣王庶兄微子请回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商祀”。宋即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宋微子亦即宋国开国君主,后亦成为中华牛姓始祖。 应当指出的是,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系周代宗法制度所定。同时,宋微子之后当中,除牛姓外,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还有微、仇、求、获等15姓,他们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作为牛氏子孙,应当以此引以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除文中已有注明者外,本文参阅的其他资料有: 1、王根泉《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西周孔子《论语》 3、《春秋左传·文公二》 4、《鲁迅全集》 5、《中国姓氏大辞典》 6、《中国姓氏大全》
牛姓字辈谱
在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字辈谱用字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是先辈人经过精心研究、共同讨论,才最后确定,勒石以志。字辈谱一般都有用意,有说起。有些谱简直就是一首诗,寓意丰富。如牛弘后裔河南济源市西许村“牛氏家谱”(俗称天官牛)载:从37世起,字辈谱 如下: 青芝龙源 林萃田丰 正恒怀宗 慧泽栋英 前两句述祖荫,祖上择福地而物华天宝,树榜样而人杰地灵。后两句是教子孙,要健身洁心,缅怀宗训,以大智大睿润泽东方,成为国家的栋梁英才。
牛姓起源
1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微山一带,一说在山东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微子与暴虐无道的纣王,本是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纣王从小就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口“立嫡以贵不以长”,把纣立为太子。纣继承王位后,启便做了他的卿士。纣王残暴奢侈,荒*无道,微子多次规劝,他都充耳不闻。眼见国家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离开王宫。传说微子离宫出走时,在正午时分,便将“午”字出头为“牛”字作为姓氏。 2、出自尞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尞允,在北魏朝廷做官(侍中)时,被赐恢复祖姓牛氏。古代尞、寮、了常通用,故尞也作寮、了等姓。(一说三国时魏国名将牛金,被司马懿毒杀,其家人避难逃亡,因祖先名宜僚,改姓尞氏。至尞允赐复本姓)。
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和有牛姓:
① 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
②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
③ 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省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起源
niú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 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 “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
牛姓
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至于上述族谱家谱皆无正史史料可靠,而正史里关于牛氏的记载是: 周灭商后,封纣王兄微子于宋,微子有后人牛父(此时为人名),任宋国司寇,宋武公时抵御狄人侵犯为国而死, 其子孙以牛为姓。 传古时三王时代有部落牛峤氏,此部后人亦以牛为姓。 据《隋书》及《路史》记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郎中,赐姓为牛,允虽云自乃三国魏时后将军南阳牛金之后,自言复本姓耳,然实已不可考。 少数民族亦有牛姓,明清时期,云南丽江纳西族有牛氏,清满族亦有牛姓, 其他各族也有牛姓。牛姓起源
姓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则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然而,在商代以前汉族牛姓史无记载,最早出现牛姓始自微子。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和《尚书·微子篇》记载,微子系商纣王庶兄(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但微子为兄,其生时父帝乙尚未继承王位,母仍处于妾的地位,故称庶兄。及至纣生时,父已为王,母亦为正妃)。纣自幼能说会道,及长则体格健壮,深得父王喜爱,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第三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商王,微子则成为他的卿士,共同维护商王朝政权。但纣王荒*无道,民不聊生,微子启多次苦劝却无济于事(后来大臣比干以死相谏被剖心),一片忠心报国无门。史载,其时微子“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遂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即箕子。据考证箕子后去朝鲜),最终听取了箕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的忠告,愤而他奔。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河南济源南官庄《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微子启“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山东省新泰市东牛家庄牛氏祖林谱碑中也有“牛氏先世出自(殷)微子”的记载。众多《牛氏家谱》、相关史料及历史传说均对牛姓起源作了与此一致的记载,并把微子作为牛姓始祖。 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于微(今山东微山一带),爵位属子,故称微子。孔子曾把他与比干、箕子并称为“殷之三仁”(见《议语》微子篇)。周武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唐书·世系表》),后世遂称之宋微子。”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氏》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姓解》、《通志·氏族略》及清《姓氏探源》等书均对“宋微子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作了相同记载。现在,国家筹巨资在陕西省建黄帝陵,有关机构在此编印的《百姓宗祠·牛》更是对此作了确认,并刻制了牛父铜像供人们瞻仰。 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普一度为避难而改姓尞(一说辽)近300年,而由皇帝赠姓恢复牛姓《隋书》,也有不少旁姓开明之士以牛姓为荣而自愿改姓牛氏。同时,回、藏、满、纳西、蒙古、土家、白、东乡、朝鲜和彝等兄弟民族中也有牛姓。尽管如此,以宋微子为始祖,牛父为得姓祖的牛氏始终为中华牛氏的主体,且支脉清晰,源远流长。直至元泰定乙丑年(1325),牛父之后牛川得中进士,并迁任山西洪洞县令,遂成为遍布全国的“打锅牛(锅碴牛)”的起始祖。编辑本段牛氏世系
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尧之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据传其仅当政时间即达100多年)其兄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其14世孙成汤,率天下诸侯打败了荒*无道的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从而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商纣王时灭亡。 据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率众诸侯“誓于牧野”,一举推翻了其统治而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武王四处寻贤,把众口皆碑且因反对商纣王而出逃在外的纣王庶兄微子请回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商祀”。宋即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宋微子亦即宋国开国君主,后亦成为中华牛姓始祖。 应当指出的是,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以王父(祖父)字为氏系周代宗法制度所定。同时,宋微子之后当中,除牛姓外,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还有微、仇、求、获等15姓,他们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作为牛氏子孙,应当以此引以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除文中已有注明者外,本文参阅的其他资料有: 1、王根泉《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西周孔子《论语》 3、《春秋左传·文公二》 4、《鲁迅全集》 5、《中国姓氏大辞典》 6、《中国姓氏大全》
牛姓起源
本文2023-11-07 20:46: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