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庄村属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桑庄村属于哪里,第1张

桑庄村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铁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48110822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481。邮政编码为253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4,车牌号码为鲁N。桑庄村与张盘石村、国坊村、封桥村、辛庄村、杜家村、唐家村、桑坊村、大张村、王滩子村、小张村、张蝎子村、兴隆镇村、高文亭村、杨桥村相邻。

2021年1月,德州市2020年度市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发布,桑庄村上榜。

桑庄村附近有千年枣林游览区、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乐陵梁锥希森新村旅游区、大孙乡生态采摘园、碧霞元君故居等旅游景点,有乐陵金丝小枣、郑店马蹄烧饼、乐陵鲁西黄牛、枣泥包子、红枣莲子羹等特产。

濮阳的情况

濮阳中文名称: 濮阳市

外文名称: Puyang Shi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

政府驻地: 华龙区人民路51号

电话区号: 0393

邮政区码: 457000

地理位置: 河南省的东北部

面积: 4266平方千米

人口: 387万人(2008年)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戚城遗址,仓颉庙,学堂岗圣庙

车牌代码: 豫J

目录[隐藏]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环境

三、历史沿革

四、自然概况

五、行政区划

六、人口民族

七、经济建设

八、文化建设

九、交通建设

十、荣誉称号

十一、友好城市

十二、旅游景点

十三、历史人物

十四、濮阳名吃

十五、濮阳姓氏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环境

三、历史沿革

四、自然概况

五、行政区划

六、人口民族

七、经济建设

八、文化建设

九、交通建设十、荣誉称号十一、友好城市十二、旅游景点十三、历史人物十四、濮阳名吃十五、濮阳姓氏

中心广场

[编辑本段]一、地理位置

濮阳在河南的位置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0″-116°5′4″,北纬35°20′0″-36°12′23″。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495平方千米,总面积426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25%)。总人口387万人(2008年末),城镇化率达到了322%;其中城镇人口9693万人。

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清丰县巩营乡里直集西南仅442米。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

[编辑本段]二、气候环境

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13℃左右,曾出现过的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极端最低气温有-21℃。无霜期一般有20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编辑本段]三、历史沿革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中华第一龙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上古时期 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县。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在今南乐县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有造书遗址及仓颉陵、仓颉庙。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史称“颛顼之墟”)。颛顼时,其氏族集团实力强大,打败了以共工为首的集团,活动范围大为扩展,万邦来朝。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初都帝丘,后迁都伊洛平原。帝喾赐颛顼玄孙陆终长子樊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阳东南)。帝喾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集团首领,以冀州为活动中心,死后葬于城阳(范县东)谷林。濮州(今属范县)有尧母庆都庙,范县辛庄乡北有尧子丹朱墓。舜生于姚墟(今范县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到雷泽(古泽名,在今范县东南)渔猎,去历山耕作,还贩于顿丘(今清丰)。舜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后代尧而立,成为姚姓联盟的首领。尧舜之时,太行山区雨水丰沛,水患频仍。以秦(今范县)为活动中心的东夷首领伯益协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两大集团在联合抗洪斗争中进一步增进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时期 濮阳地区建有己姓联邦集团的昆吾(它是夏后氏酋邦王国最亲近的成员)、斟灌、顾等宗族邦国。夏启时于昆吾铸九鼎,并视为国宝。夏帝仲康的儿子相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国斟灌氏。后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时迁都于原。其间历百年,濮阳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带,不仅农业发达,制陶和冶铜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殷商时期 以契为始祖的子姓集团至相土时迁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阳),活动于今豫北、冀南和豫东一带,势力发展至东海之滨。汤时征服了昆吾、韦(在今滑县东南)、顾等邦国,后灭夏建商,以帝丘为其陪都。

西周时期 以姬发为首的姬姓联邦集团联合其他邦国灭商后成为新的联邦王国的宗主国,帝丘一带称东国,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东征,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封康叔于河、淇之间,建立卫国,帝丘一带受其节制。西周时,帝丘一带的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实力较强。厉王时,卫武公曾带兵入朝平定叛乱,稳定政局。

春秋时期 濮阳一带仍属卫国,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于齐、卫北部的狄人入侵卫国,占领卫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大改道流经濮阳,给这里带来水利之便。这一时期人们用桔槔提水灌田,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皮革、竹木、冶铸等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兴旺,涌现出一批城镇。如临黄河的戚邑,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十分繁荣。仅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479年140多年间,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即28处,诸侯来卫国的14次会盟中,就有半数在戚举行。其他如咸(位于今濮阳市东南25公里)、铁丘(位于华龙区)、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五鹿(今清丰县南)、澶渊(位于华龙区内),清丘(位于市中心东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劳动人民于“桑间濮上”创造的诗歌“卫郑新声”,风靡华夏。先进的卫文化既培育了中国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也激励工奴于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奴隶的革命斗争——百工起义。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普遍推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各诸侯国为壮大实力、争夺霸权竞相改革,大批优秀人才应运而生,仅濮阳人就有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儒商子贡、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吕不韦、外交家张仪等,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战国后期,大国争霸,帝丘一带战争频繁,原为西周第一大国的卫国,春秋时已降为中等诸侯国,到战国时更加衰微,最后仅剩濮阳城(濮阳县西南)一弹丸之地。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此时名存实亡。公元前240年,东郡治濮阳。至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亡。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为束黄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黄河大堤,顶宽20丈,兼作御道。谓其坚固无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阳人民助项羽大败章邯,加速秦朝灭亡。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亲率官吏、将士数万人到濮阳堵塞瓠子河决;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河决东郡,朝廷遣官发众来堵,并增筑金堤;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濮阳人民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安澜700余年。期间,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濮阳人口已达37_87万人。成为中国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今戚城遗址丰富的汉代灰层出土的大量陶器、汉铜镞、铜釜、犁、铁镬、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当时这里十分繁华。汉初戚地曾是将军李泌的侯国。汉时濮阳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名臣汲黯、经学家索卢放、京房等濮阳人均为一代俊杰。

两汉之间短暂的新朝,曾把东郡改名治亭。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370年间,魏、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割据者曾先后在濮阳地区称王道孤。这里的行政建置朝立夕废,变化频仍,几个辖县分别隶属过濮阳郡、东郡、魏郡、顿丘郡、昌乐郡、武阳郡等。西晋时还曾建濮阳国。南北朝时,濮阳更是兵连祸结,干戈纷然,大量居民被迫迁徙,边塞游牧民族陆续入居濮阳,与汉族融合,同时把大片耕地改为牧场,农业生产受到破坏。至北魏时,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农业才有所恢复。综观此期,乱多于治、毁多于创,濮阳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衰退。曹魏、前秦、北魏时,曾有过短期的稳定,濮阳经济有所恢复,也产生了一些有贡献的人物,如书法家窦遵、文学家董微、名臣李彪、李谐、李崇、王观、吴隐之等。

隋唐时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濮阳县一部置昆吾县,析临河、内黄、顿丘各一部置澶渊县,省昌乐入繁水县,并复置范县。隋文帝实行节俭政治、轻徭薄赋,大开漕运,使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过濮阳后,便利了交通,濮阳日趋繁荣。唐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辖澶水、顿丘、观城等县,今南乐县属魏州,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郓州。唐大历七年(772年),割顿丘、昌乐4乡于清丰店置清丰县,属澶州。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唐朝中期,黄河安澜,濮阳的农业、手工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丝绢业闻名全国,丝织贡品列为上三等。唐代濮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今南乐县人),第一个测量子午线长度,最先发现了恒星运动。还产生了勤政廉洁的杜暹、拒重贿名留青史的李义琰、唐辅臣杜鸿渐、音乐家张文收、礼学家张戬,抗击安史叛乱的名将南霁云、诗人张九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阳一带又成了战场,仅后梁、后唐就在濮阳征战200余场。长期兵燹战乱,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宋元时期 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即保卫京师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称“北门锁钥”。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濮阳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相安,宋时濮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澶州一带已相当富饶,人口回升。崇宁元年(1102年),这里人口已发展到8_17万。纺织业发展更快,成为宋代“衣被天下”的地方。这一时期,濮阳名人辈出,著述家晁迥、晁宗悫、晁永之,名将赵延进,清官王赞、张田,治黄专家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后期,朝廷腐败,濮阳不少人被逼上梁山,参加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1128年秋,金兵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此时,今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东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迁,经延津、封丘、寿张(其辖区部分为今台前县境)入梁山。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领开州。金元统治时期,虽注意生产,但因破坏太重,加之黄河屡决,经济难以恢复。终元之世,濮阳虽一直为开州的中心城市,但经济文化都未达到北宋鼎盛时期的水平。唯戏曲艺术有所创新,濮阳人宫天挺的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本人成为元代杂剧大家之一。

明朝时期 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范县属东昌府,台前(寿张一部分)境属兖州府。因受战争破坏,这里景象极为荒凉,“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初,开州“土著只余七姓,丁不满千”,朱元璋下诏鼓励无田农民辟荒造田,并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数次将山西黎民徙居濮阳一带置屯垦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老鸹窝”移民。朝廷为增加收入,号召农民广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还加强水利建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修筑了黄河、卫河等堤岸。至明中叶,农村经济得到恢复且有较大发展。英宗天顺元年至四年间(1457年—1460年),仅开州3县即垦荒6万公顷,植棉007万公顷,栽桑133公顷,上交租粮4万余担,比明初增加近两倍。濮阳已有17100户,8_86万人,成为“天雄之上游,河朔之名区”。但明英宗之后,宦官干政,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水利严重失修,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嘉靖五年(1526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百余年间,濮阳发生水、旱、蝗、风、地震等较大灾害逾百次,大灾年徭役负担却有增无减,农民被逼起而抗争。崇祯十三年(1640年),濮阳人民以范县榆树园为根据地发动起义。榆树园农民起义军后来在范县人梁敏等领导下转为抗清斗争,他们联结豫东、鲁南农民军,连破濮、曹二州及梁山、东明等县,继而西进开封,北伐大名,南下海州,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清朝时期 濮阳称开州,与清丰、南乐隶属于大名府。范县属濮州隶曹州府,台前境(寿张一部分)隶兖州府。清代前期社会较为稳定,生产得到恢复,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这里荒地开垦率达80%,人口增至50多万人。然因此时的封建帝制已处于没落阶段,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之清朝统治以后,黄河水患时发,濮阳灾情不断。特别是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将濮阳大半变为泽国。这次大改道后,黄河经濮阳、范县及今台前境奔东北入海,在境内横流泛滥,为害29年。濮阳一带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文化也日趋衰落,魏山原、叶挺秀、王连中等人虽有著述问世,但均未造成大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趋腐朽。濮阳因闭于内地,经济文化更为落后,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有了第一条电话线路;宣统三年始建邮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才开办了官营铁厂、机织厂、针织厂、石印厂、草帽厂之类。文化名人寥寥,留有著述者也不过李建勋、鲁世英、蓝云祥、高惠民等数人而已。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政策激起反帝反封建浪潮的不断高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濮阳人民奋起参加捻军反帝反清。咸丰三年(1853年),其队伍发展到八九千人,向开州、范县、清丰、内黄、浚县、滑县、延津等地的官府进攻,打击清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丰县义和团首领韩大申、韩顺江高举清邑义和团大旗,聚众数万,劫富济贫,烧教堂,废洋教,把濮阳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高潮。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曾改开州为开县,但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范县属山东省东昌府,台前县系寿张县一部分属山东省东临道。1926年,范县改属曹濮道。1912年~1949年,辖区各县建置及隶属改易较频繁。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震醒了濮阳人民,这里开始成为革命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24年,在北京俄文法专读书的濮阳人王亦华加入中国***,后回乡宣传革命。濮阳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的组织。1927年4月,南乐县佛善村建立了濮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党的组织逐步发展壮大。1927年10月建立了中共濮阳县委,1931年5月改为中共濮阳中心县委;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清丰县委;1929年秋建立了中共南乐县委;1934年秋建立了中共濮县县委;1936年6月建立了中共范县县委。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濮阳地区群众运动蓬勃发展。1929年的濮阳“二·一五”农民革命斗争(即“温邢固事件”),1932年的濮阳盐民斗争和濮阳、清丰县小学教师增资运动,1933年的濮阳姚家暴动,1935年发动濮县农民斗争,1935年的平原游击战争和濮内滑农民革命斗争等,都先后取得了胜利。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商民协会等组织。1936年国民政府设河北省第十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濮阳。1939年改称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濮阳、东明、长垣、南乐、清丰5县。1936年濮县、范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1938年濮县改属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菏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人挺身而出,奔走救亡,先后在濮阳地区建立“冀南文化界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十人团”。到1938年底,濮阳各县、区、乡、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联合救国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形成了群众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2月,日军进攻濮阳。国民政府濮阳县县长丁树本弃城而逃,县城沦陷。日军在濮阳烧杀抢掠,用飞机轰炸濮阳城,使许多村庄变为废墟,许多居民丧生火海。***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进驻濮阳,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至4月,濮阳地区先后建立了清丰、南乐、濮阳、濮县、范县各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在清丰县王什正式成立,下辖4个地委,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分属一、二、三地委。此后,濮阳一带一直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向盘踞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石友三、孙良诚等发动讨逆战役,在半年多的讨逆反顽作战中,共歼灭顽军2_2万多人,扭转了被动局面,巩固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6月至1942年夏,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进行了多次大“扫荡”,其中著名的有“五五”大扫荡,“四一二”大扫荡、“九二七”大扫荡、敌人共出动兵力4万多人,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共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冀鲁豫军区、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初,先后对敌伪发动了八公桥战役、清丰战役、南乐战役,在三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伪军85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进驻濮阳县城。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设立濮阳市,机关驻濮阳城内,直属区党委领导。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所属的抗日政府一律改为民主政府。1946年11月,冀鲁豫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濮阳市建置,并将7个地委划分为8个地委。二地委下辖中共寿张、范县、郓城、巨野等9个县委。四地委辖濮阳、滑县、浚县、长垣等11个县委。八地委(又称直南地委)成立后,机关驻清丰,辖南乐、清丰、内黄、濮县等7个县委,台前境属寿张县南5区。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濮阳地区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和冀鲁豫行署的部署,从1946年6月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至1947年5月,濮阳地区各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平分土地的目标。1946年12月,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新五军的进攻,巩固了解放区的胜利果实。

解放战争开始后,濮阳地区掀起一次又一次参军热潮,从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濮阳地区参军人数共达5_8万人;共出动担架3_7万多副,民兵民工37万多人,车3_64万辆,牲口4_989万头,提供粮食5868_7万斤,草料1293_3万斤,木柴33031万斤,食油15万斤,食盐6万斤;从1947年至1949年濮阳地区共抽调干部4760人,战勤人员2027人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1949年5月,豫北全部解放。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边区撤销,建立平原省,并成立了平原省濮阳专署(驻濮阳县城)。濮阳专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昆吾、尚和、卫南、高陵、漳南、卫河等17个县和濮阳城区、道口区两个区。同年9月,昆吾、尚和与濮阳县,卫南与滑县,高陵、漳南(一部)与内黄县,卫河与清丰县分别合并后称濮阳县、滑县、内黄县、清丰县,此时濮阳专署辖11县2区。

在民主革命时期,濮阳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同伪顽势力、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濮阳专员公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10个县和濮阳城关区、道口区2个区。1952年11月24日,濮阳专员公署所辖的濮县、范县、观城、朝城4个县划归山东省聊城地区。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销,濮阳专区划归河南省领导。1954年6月,濮阳专区所辖的濮阳城关区、道口区分别划归濮阳县、滑县。9月25日,濮阳专区与安阳专区合并为安阳地区。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58年3月30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合并为新乡地区。1961年12月18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分设,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64年4月1日,为便于黄河治理,经国务院批准,寿张县撤销,一部分划归范县。范县由山东聊城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1973年12月16日,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了范县台前办事处,系县级机构,直属安阳地区。1975年3月14日,范县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县。1987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驻城关镇。

开放分类:

地理,濮阳,河南,行政区划,中华龙乡

从濮阳飞龙车站到清丰县巩营乡丁家村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418公里

起点:飞龙车站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京开大道中段行驶1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京开大道北段

2沿京开大道北段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北环路

3沿北环路行驶61公里,直行进入S101

4沿S101行驶96公里,左转进入S209

5沿S209行驶23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巩营乡丁家村丁红军

从巩营乡到山东黄岛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5564公里

起点:巩营乡

1濮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240米,左转进入S209

2) 沿S209行驶112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301

3) 沿S301行驶73公里,直行进入S324

4) 沿S324行驶177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810米,直行进入德商高速

3沿德商高速行驶425公里,直行进入济聊高速

4沿济聊高速行驶54公里,朝济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聊城西立交

5沿聊城西立交行驶790米,直行进入青兰高速

6沿青兰高速行驶923公里,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7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70米,朝济南/德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齐河南立交

8沿齐河南立交行驶220米,过晏城枢纽立交约930米后,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9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70公里,过京福高速黄河大桥,朝济南北/天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南槐荫枢纽立交

10沿济南槐荫枢纽立交行驶530米,过槐荫枢纽立交约280

乐陵杨安镇哪里有野钓的地方

乐陵杨安镇碧霞湖生态观光园有野钓的地方。因为在乐陵杨安镇碧霞湖生态观光园内有一片碧霞湖,碧霞湖原名杨安镇水库,是一座集供水、旅游、养殖为一体的水库,德州市委、市政府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文化底蕴而改名为碧霞湖,碧霞湖允许钓鱼。所以乐陵杨安镇碧霞湖生态观光园有野钓的地方。

山东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跨地区

大泽山 :在胶东半岛西部,主峰在平度、莱州间。

磨箕山 :在莒南县、莒县交界处。

龟蒙顶 :在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沂南两县交界的沂蒙山区。

昆嵛山 :横亘于文登、牟平两县市交界处。

德州市

苏禄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

乐陵市

文庙 :在乐陵市区内。

五里冢 :在乐陵市城关镇。

惠王冢龙山文化遗址; 在乐陵市杨安镇。

“魏王城”遗址: 在乐陵市大顾家村北。

“萃贤亭”遗址:在乐陵市旧乐陵村。

理元寺遗址 :在乐陵市奎台乡。

汉三女冢: 在乐陵市。

禹城市

双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镇。

元孙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乡。

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 在禹城市梁家乡。 古高唐城遗址 :在禹城市袁营乡。

禹王亭遗址: 在禹城市。

八棱经幢: 在禹城市。

金代铁钟:在禹城市。

陵县

东方朔墓: 在陵县神头镇西南。

东方朔画赞碑: 在陵县城文化馆内。

汉神头墓群: 在陵县神头镇。

侯家古墓: 在陵县边临镇。

秦厌次古城遗址: 在陵县神头镇。

宁津县

明建清真寺: 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回民区。

齐河县

尹屯龙山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商周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晏婴冢 :在齐河县。

武城县

窦建德点将台: 在武城县。

庆云县

唐枣 :在庆云县周尹村东北。

无棣故城遗址: 在庆云县。

大丁庙古墓群:在庆云县。

平原县

千佛塔: 在平原县崔家庙。

龙门: 在平原县平原镇。

明建文昌阁: 在平原县恩城。

夏津县

大成殿: 在夏津县。

明植古枣树: 在夏津县三十里铺村东。

临邑县

龙泉寺: 在临邑县。

明监宗御史邢侗“来禽馆”遗址: 在临邑县临邑镇。

汉白玉丈八佛: 在临邑县德平镇。

汉末文人弥衡故里遗址: 在临邑县德平镇。

弥衡井: 在临邑县德平镇。

清凉禅院遗址: 在临邑县清凉店村北角。

东营市

南宋大殿: 在东营市。

营子遗址: 在东营市。

冢头墓群: 在东营市。

孤岛温泉: 在东营市河口区。

垦利县

胜利引黄闸: 在垦利县胜利乡。

广饶县

孙武园: 在广饶县城。

南宋大殿: 在广饶县城内西北隅。

冢头墓群: 在广饶县。

傅家遗址: 在广饶县广饶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广饶县傅家。

马鸣寺碑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吕古墓: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水磨遗址: 在广饶县稻庄镇。

营子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寨村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马跑泉 :在广饶县丁庄镇。

唐头营遗址: 在广饶县丁庄镇。

永宁寺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百册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西辛张遗址 :在广饶县李鹊乡。

张郭遗址: 在广饶县小张乡。

小张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南赵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草桥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柏寝台: 在广饶县花官乡。

南口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利津县

铁门关遗址: 在利津县前关村。

望参战国遗址: 在利津县。

元王升墓: 在利津县。

荷泽市

牡丹区

菏泽牡丹之乡: 在牡丹区。

曹州牡丹园: 在牡丹区。

鄄城县

尧王墓: 在鄄城县。

万全庄石狮: 在鄄城县。

杏花岗陈王台: 在鄄城县。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墓: 在鄄城县刘垓村。

单县

百狮坊-百寿坊: 在单县城内。

郓城县

肖_堆商代文化遗址: 在郓城县。

五代唐塔: 在郓城县。

万人_堆: 在郓城县武安镇。

明柏林寺: 在郓城县汉石桥乡。

曹县

安陵__堆: 在曹县韩集镇。

郗_堆: 在曹县。

梁_堆: 在曹县。

郜_堆:在曹县。

商、汉古遗址: 在曹县普连集镇。

定陶县

官_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定陶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仿山: 在定陶县。

戚姬寺: 在定陶县杜堂乡。

梁王台: 在定陶县。

项梁墓: 在定陶县。

巨野县

五代唐永丰塔: 在巨野县巨野镇。

明建文庙 :在巨野县巨野镇。

西汉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县营里乡。

“巨野教案”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乡。

麒麟台古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

东明县

窦_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荆台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

唐单雄信墓: 在东明县城关镇。

清大成殿: 在东明县城关镇。

黄河渡口: 在东明县高村集北。

成武县

大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成武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唐开元石塔: 在成武县。

寿峰: 在成武县。

文亭山: 在成武县成武镇城西。

春秋防城遗址: 在成武县孙庙乡。

济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于济南市旧城区。

趵突泉: 在济南市西门桥南。

李清照纪念堂: 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济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龙潭: 在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05公里。

大明湖: 在济南市旧城北部。

小沧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园。

厉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岛上。

北极阁: 在大明湖东北岸。

遐园: 在大明湖南岸、南门西侧。

辛稼轩纪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鸿章) 祠内。

解放阁: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

万竹园: 在济南市西青龙街与花墙子街的转角处。

广智院旧址: 在济南市广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号)。

济南道院: 在济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济南市礼拜寺街。

千佛山: 在济南市南郊。

兴国禅寺: 在千佛山之阴半山坳中。

黄石崖造像: 在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

大佛头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南青铜山南壁悬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玉函山上。

龙洞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南。

四门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

龙虎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龙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顶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灵鹫山九塔寺内。

华不注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部。

张养浩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园张庄村东。

房彦谦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采石村东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遗址: 在章丘市龙山镇东北。

李开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镇东稻庄村南。

百脉泉: 在章丘市明水镇。

旧军: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镇。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代郦食其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终军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马融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后寨。

董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章丘市。(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齐长城遗址: 在章丘市。

东平陵故城遗址: 在章丘市。

赵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长清区

五峰山: 在长清区城东南,为泰山支脉。

洞真观: 在五峰山东侧志仙峰下。

莲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长清区孝堂山上。

灵岩寺: 在长清区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灵岩寺内。

辟支塔 :在灵岩寺内。

墓塔林: 在灵岩寺西。

积翠证明龛 在长清区灵岩寺后方山之巅。

济阳县

商周时期邝 冢遗址: 在济阳县。

小李遗址: 在济阳县。

刘台遗址: 在济阳县。

玉皇冢遗址: 在济阳县。

龙山文化遗址: 在济阳县邝家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平阴县

洪范池: 在平阴县洪范池乡。

多宝佛塔: 在平阴县翠屏山 (水山) 顶的玉皇阁院内。

书院泉: 在平阴县。

石门邑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

项王墓 :在平阴县。

明文学家于慎行墓: 在平阴县。

北安故城遗址: 在平阴县安城。

商河县

商芦坊遗址: 在商河县。

汉小宫庄墓群: 在商河县。

济宁市

太白楼: 在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

浣笔泉: 在济宁市浣笔泉路西。

崇觉寺铁塔: 在济宁市铁塔寺内。

汉碑群: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

声远楼: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

东大寺: 在济宁市小闸口古运河西岸。

曲阜市

鲁国故城: 在曲阜市旧城区。

仰圣门: 即曲阜市旧城正南门,正对孔庙。

阙里坊: 在曲阜市孔庙东墙外阙里街。

孔庙: 在曲阜市旧城内。

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

奎文阁: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

十三御碑亭: 在孔庙大成门前。

杏坛: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

寝殿: 在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

圣迹殿: 在孔庙寝殿之后。

汉魏六朝碑刻陈列馆: 在孔庙东庑。

玉虹楼法帖石刻: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

诗礼堂: 在孔庙故宅井前。

鲁壁: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

孔府: 在曲阜市城内,西与孔庙毗邻。

孔府大门: 在曲阜孔府。

重光门: 在孔府大堂前。

六厅: 在孔府大堂东西两厢。

大堂: 在孔府二门内。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后。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后。

内宅门: 在孔府三堂之后。

前上房: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

堂楼: 在孔府前上房之后。

铁山园: 即孔府后花园。

孔府西学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东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桥北。

万古长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内东享殿后。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隅、环林路外侧。

孔令贻墓: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东侧。

尼山孔子庙: 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

洙泗书院: 在山东曲阜市旧城东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颜庙: 在曲阜市旧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旧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乡凫村东、马鞍山麓。

周公庙: 在曲阜市旧城东北1公里周、汉宫殿旧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区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

石门山: 在曲阜市区东北25公里处。

九龙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龙山南坡。

兖州市

兴隆塔: 在兖州市城东北隅原兴隆寺中。

西吴寺新石器遗址:在兖州市小孟乡。

北辛文化遗址: 在兖州市小孟村北。

屯头大汶口-龙山遗址: 在兖州市。

新峄商周文化遗址:在兖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兖州市。

春秋、秦汉遗址 :在兖州市二十里铺。

古乘丘城遗址 :在兖州市故县村北。

旧石器人类墓葬群: 在兖州市王因。

汉樊城遗址: 在兖州市黄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兖州市薛家庙村东南。

邹城市

孟庙: 在邹城市区南关。

孟府: 在邹城市区南关,东与孟庙毗邻。

孟林: 在邹城市区东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邹城市区北九龙山南麓。

铁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西北铁山之阳。

岗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北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沟”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东北葛炉山西麓花岗岩石坪上。

峄山 :在邹城市东南。

鱼台县

武景亭遗址 :在鱼台县。

孔庙大殿: 在鱼台县。

鱼台旧城遗址: 在鱼台县。

栖霞_堆新石器遗址: 在鱼台县李阁乡。

武棠序遗址: 在鱼台县武台乡。

金乡县

文峰塔: 在金乡县。

鱼山_堆商文化: 在金乡县。

白_集: 在金乡县。

嘉祥县

青山寺: 在嘉祥县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县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内。

刘贺废圹: 在嘉祥县金山之阳山腰处。

曾庙: 在嘉祥县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县

微山岛: 在微山县南、微山湖中。

仲子庙: 在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伏羲庙: 在微山县两城乡刘庄西。

汶上县

宝相寺塔: 在汶上县城西北隅。

分水龙王庙: 在汶上县南旺镇北。

关帝庙: 在汶上县汶上镇。

唐故城遗址: 在汶上县汶上镇。

古阚城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鲁桓公墓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白英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古桃城遗址 :在汶上县军屯乡南桃村。

军屯汉墓葬群:在汶上县军屯乡。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县军屯乡。

古阳城遗址: 在汶上县郭楼乡。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县白石。

唐郑王城遗址: 在汶上县白石乡郑城村。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县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县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苑庄。

唐阳城故址: 在汶上县义桥。

周马神庙遗址: 在汶上县义桥。

大徐龙山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徐海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中店汉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东周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泗水县

卞桥: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卞桥村东,横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黄沟大汶口遗址: 在泗水县。

下芦城遗址: 在泗水县。

古卞城遗址: 在泗水县。

仲庙遗址: 在泗水县泗水镇。

北魏汉阳县故城遗址: 在泗水县故县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县泗张乡。

梁山县

马刨泉: 在梁山县北昆山上。

梁山: 在梁山县南,北濒东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县。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县。

聊城市

光岳楼: 在聊城市旧城中心。

傅家茔: 在聊城市旧城城南15公里。

山陕会馆: 在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

隆兴寺铁塔: 在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

临清市

舍利宝塔; 在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

清真寺: 在临清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

螯头矶: 在临清市汶河分汊处。

高唐县

梁村塔: 在高唐县城北梁村。

战国齐盼子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东汉华歆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高唐文庙: 在高唐县高唐镇。

大观八行碑: 在高唐县高唐镇。

唐代大觉寺遗址: 在高唐县梁村镇。

清平县迎旭门遗址: 在高唐县清平镇。

金代信武将军虞寅墓: 在高唐县谷官屯村。

阳谷县

古阿井: 在阳谷县东北阿城镇。

景阳岗: 在阳谷县城东南175公里。

茬平县

三十里铺龙山-战国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孟尝君练兵场遗址: 在茬平县。

鲁连仲祠堂: 在茬平县王老乡。

尚庄遗址: 在茬平县。

台子高遗址: 在茬平县孙桥乡。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莘县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 在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

东鲁店遗址: 在莘县。

齐桓公会盟台遗址: 在莘县朝城镇。

郑板桥县衙旧址: 在莘县古城镇。

韩国昌墓: 在莘县董杜庄乡。

东阿县

曹子建墓碑: 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

青冢子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阿县杨柳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冠县

黑旗军起义纪念地: 在冠县。

萧城遗址: 在冠县北馆陶镇。

武训大殿: 在冠县。

临沂市

罗炳辉墓: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洗砚池: 在临沂市区考棚路西侧北段。

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 :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

汉竹简墓: 在临沂市内。

王羲之故居: 在临沂市内兰山区洗砚池街。

宝泉寺遗址: 在临沂市罗庄区。

汤头温泉: 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

东周-汉代墓葬群: 在临沂市黑墩乡凤凰岭一带有墓葬88座。

沂南县

汉画像石墓: 在沂南县城西北寨村。

阳都故城遗址: 在沂南县砖埠镇沂河西岸。

郯城县

郯国故城: 在郯城县郯城镇北。

观竹寺遗址: 在郯城县新村北。

黑龙潭遗址: 在郯城县。

郯子林: 在郯城县。

沂水县

穆陵关齐长城遗址: 在沂水县城北50公里。

汉东安故城: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南。

西汉皇冢子汉墓群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北。

北代庄周、汉遗址: 在沂水县北代庄村东。

崮子顶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

薛王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高庄乡马兰村。(

苍山县

荀子墓 :在苍山县兰陵东南15公里。

兰陵古墓: 在苍山县。

南朝梁诗人何逊墓 :在苍山县长城村内。

费县

费县故城遗址: 在费县。

玉环山仙人洞: 在费县。

上冶玉泉观: 在费县上冶村。

西蒋龙山文化遗址: 在费县新桥乡石桥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玉泉书院 :在费县上冶村

战国防城遗址: 在费县方城村。

苑上商代遗址: 在费县朱田乡。

汉墓群: 在费县朱田乡。

唐银杏树: 在费县朱田乡。

春秋古台遗址: 在费县刘庄乡。

鲁郎城故址: 在费县刘庄乡。

平邑县

功曹阙 :在平邑县城。

天宝山: 在平邑县天宝乡境内。

左宝贵衣冠冢 :在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北依红石岭。

曾点基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澹台灭明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县南武城山。

莒南县

向国故城遗址: 在营南县。

旧石器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龙山文化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蒙阴县

蒙山三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 在蒙阴县。

“中山晚照” 在蒙阴县坦埠镇中山之阳。

西汉卢县故城遗址 :在蒙阴县故县村。

“堂阜遗址”: 在蒙阴县常路村北。

岱崮保卫战遗址: 在蒙阴县岱崮镇。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东。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阴县南芙蓉村。

临沭县

郭家山遗址: 在临沭县。

北构头古墓群: 在临沭县郑山乡。

新石器龙山、岳石山遗址: 在临沭县北沟头村东北50米。

徐贺城古遗址: 在临沭县醋庄乡。

卡麻科古遗址: 在临沭县店头乡。

案子古遗址: 在临沭县周庄乡。

冠山仙人洞: 在临沭县山里村。

长春寺银杏树: 在临沭县山里村。

后利城遗址: 在临沭县蛟龙镇。

马庄古遗址: 在临沭县曹庄镇。

西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曹庄镇。

明建清真寺; 在临沭县张贺城村北。

陈官庄古墓群遗址: 在临沭县石门镇。

青云山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坊口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黄家屯古槐: 在临沭县青云乡。

青岛市

前海栈桥: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

八大关: 在青岛市东部。

汇泉: 在青岛市东南。

小青岛: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

康有为墓: 在青岛市浮山南麓,大麦岛村北山。

小鱼山: 在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西端。

观象台: 在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

崂山: 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

太清宫: 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

上清宫: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

华严寺: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 (亦称华严山) 麓。

太平宫: 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 (亦称玄武峰) 腰。

华楼宫: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

九水: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龙潭瀑: 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

胶南市

琅琊台 在胶南市夏河城东南5公里。

东皂户遗址 在胶南市。

向阳村遗址 在胶南市宝山乡。

齐长城遗址 在胶南市市美乡徐家前夼。

龙山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西南部。(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西汉祝兹城遗址 在胶南市胶河乡柏乡。

胶州市

三里河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

西庵遗址 在胶南市张家屯镇。

秦柏栏将军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元武义将军卢琮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牧马城 在胶南市。

汉祓国古城 在胶南市。

三官庙 在胶州市双京村。

乐陵市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旅游景点 咸平城故址 咸平城故址原为咸平镇,在市西南50里郑店镇旧乐陵村,址长、宽皆500米。唐、宋时,县城在故黄河(鬲津河)南,1069年(宋熙宁二年)河决,仓卒迁此,草草创城。城辟三门而无南门,原城墙内至今存一高丘,是南宋副相吕颐浩读书处“萃贤亭”遗址。 清乡人张缪有《吕相“萃贤亭”》诗。至元,平章余潜曾重修城池,于北郊(今乐旧乐陵村)筑“看花台”,台高丈余,可容百人,为观花饮宴之所。明乡人张鹏南《元台春草》诗即咏此。1369年(明洪武二年),县丞何恒以城址洼下为由,迁富平镇(即今治),城池亭台遂废。 五里冢遗址 五里冢遗址在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 经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的发展和遗存,突破了山东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视野,对研究当地历史有一定价值。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

高唐县辖现辖6镇、3乡、3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45个行政村、19个农村社区、24个城市社区。鱼邱湖街道办事处、人和街道办事处,汇鑫街道办事处、梁村镇、尹集镇、清平镇、固河镇、琉璃寺镇、三十里铺镇,杨屯乡、赵寨子乡、姜店乡,高唐经济开发区。

高唐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东与德州的禹城市和齐河县为邻,西与临清市、夏津县接壤,南连茌平县境,北接平原县界,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高唐县东距济南国际机场70公里,邯济铁路穿境建高唐站,距京九铁路聊城站、临清站均50多公里,距京沪铁路德州站各60公里,有“二十分钟上火车、一个小时登飞机、四个小时进京城到港口”的便捷,青银高速公路、山东西外环高速在县内穿过。

高唐境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东部有徒骇河、西部有马颊河经向贯穿县境,传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尤以盛产棉花闻名全省,“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

扩展资料: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镇、3个街道,603个行政村、42个城市社区,50万人,960平方公里。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县、中国平板精密机械之乡、中国建筑机械制造之乡、中国锦鲤第一县等。

高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高唐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800多年,春秋时为齐邑,西汉初年置县,宋、元、明、清设州,民国复县至今,志记“桑蚕之富为山东名郡”、“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美誉。

东汉鲁相乙瑛,三国魏相华歆,唐代著名哲学家、音乐家吕才,元代中书左丞王懋德,清代三省总督朱昌祚均青史留名。

高唐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一批书画名家,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大师孙大石,山水画家谢家道,著名作家、军旅画家韩静霆,学者画家李燕等均是高唐当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现有省级以上美协、书协会员60余人及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形成了“人人爱泼墨,户户习丹青”的浓厚氛围。

高唐是文化部命名的第一批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从200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李奇茂美术馆并被文化部、国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梁村镇现存的唐代兴国寺塔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戏“四根弦”、高唐落子舞和高唐丝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寺镇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

参考资料:

-高唐县

参考资料:

高唐县人民政府-高唐简介

营山县封窦乡唐氏仕茂公一脉

郡号:晋阳郡。远祖:唐重。入省始祖:唐仕茂,清康熙35年率四子从湖南永州府东安县宣义上乡乐福村周家宅入川,来到营山丰窦铺琵琶岭傍南边坎下傅家沟插占落业(今营山县封窦乡干井村),其后裔忠明置业蓬安县开山坪龙形山,仕芳复迁回营山县花庙沟,唐尧枝、尧宁、尧葵、智云、智先、智玉弟兄叔侄六人置业蓬安县石梯子及楼溪沟、井水塆。仕榜、仕茂及四子贵诚、贵訙、贵谌、贵谕定居丰窦铺琵琶岭傍西南边坎下傅家沟。贵谕及三子学灿、学荣、学海先居营山傅家沟,后迁营山县石山铺。

如今,该支唐姓主要分布在两县(营山、蓬安)十一个乡(镇)二十三个村:南桥乡南桥村、凤凰村、土梁村、紫荆村、朗池镇翠屏村;封窦乡封窦村、干井村;城南镇兴隆村;城附乡火箭村、红光村、石山村、勤劳村;丰产乡木樨村、龙坝村、卷洞村、龙马村;柏林乡七里村;双林乡龙兴村,渌井镇枣岩村,石孔乡小玉村、大玉村;开元乡狮岩村、白马洞村;共二十三个村,5500余人。

世系: 入川始祖唐仕茂(毛氏),生四子:贵诚、贵讯、贵谌、贵谕。贵诚五子:学名(蒋氏)、学圣(蒋氏)、学智(未婚)、学秀(李氏)、学臣(张氏);贵讯四子:学贤(宁氏)、学奇(刘氏)、学义(杜氏)、学武(饶氏);贵谌一子:学文(杨氏);贵谕三子:学灿(陈氏)、学荣(李氏)、学海(毛氏)。

古遗址

高唐县有灵城遗址、清平县城遗址、北辛庄唐代遗址、蒋庄宋、元遗址,郝庄元代遗址、减水迥龙庙遗址。

(1)灵城遗址 即汉灵县城址,现南镇村。

位于县城东南175公里处。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81年,此地名曰“灵丘”,到公元前306年名曰“灵县”。

公元27年废县,地入博平。

220年复灵县,属清河郡。

606年废县,地入博平。

620年复置灵县,621年又入博平。

宋朝置“灵城镇”,金、元袭之,明清时称“南刘镇”。

民国至今称作“南镇”。

今细辩灵城地貌,仍有灵城故城墙遗址。

(2)清平县城遗址 1069年—1940年为清平县城,1940年清平县城迁址康庄,此地名曰“旧城”。

旧城镇现仍有清平县城遗迹多处,如:传说中的唐明宗祠、唐明宗墓。

还有迎旭门、文庙、文庙影壁等古建筑,城墙旧址仍有遗迹。

(3)蒋庄宋、元遗址 位于琉璃寺蒋庄村西南500米处,为村落遗址。

遗址高于耕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02—15米,地表面有很多砖、瓦、器物残片。

1958年曾出土过瓷缸、瓷碗等文物。

遗址原为一个小村庄,仅有20多户人家,名“梁家楼”,现蒋庄梁姓即是原“梁家楼”之后。

(4)减水迥龙庙遗址 位于尹集镇四新村西南部,为元代庙宇遗址。

高约4米,面积1500平方米。

遗址内含有大量的砖、瓦、瓷片、瓷碗底、口沿等遗物。

遗址上现有明嘉靖26年重修减水迥龙庙碑1通和3通捐资筑庙人名碑,另有碑帽、碑座2个。

古代建筑

高唐县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主要有梁村塔、高唐文庙、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高唐钟鼓楼、石雕塔。

(1)梁村塔 位于梁村镇梁村街东。

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曾维修,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共13级。

高375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

第一层系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

二层以上每层4个门洞,塔顶为全葫芦状。

塔北10米处有古槐1株,故有“唐塔宋槐”之说。

现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高唐文庙 坐落在县委招待所院内,原名“文昌宫”,又名“启圣祠”,过去是供奉孔子的地方。

据《高唐州志》载: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370年(明洪武三年)、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42年(乾隆七年)多次重修扩建。

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

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

檐下头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

(3)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 坐落在高唐县旧城镇,为原清平县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旧城文庙,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

占地面积2778平方米,单檐灰瓦歇山顶,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建。

文庙后还有古柏6株。

文庙影壁在文庙南,相距100米。

影壁高5米,宽1025米,厚127米。

整体灵架式用大方青砖修成,琉璃瓦盖顶。

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4个大字。

在方青砖上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

旧城迎旭门,为原清平县城之东门。

门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块,上书“迎旭门”。

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刻嵌。

迎旭门残存南北长155米,东西宽129米,整体为青砖砌筑。

(4)高唐钟鼓楼位于北湖路与鼓楼路交汇处西侧,原名鼓楼,1453年(明景泰四年)知州赵玉始建。

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州谈熔重修,改名奎光阁,新铸铁钟悬于重九之日,人曰谈公楼。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知州徐宗干重修之,又增置鼍鼓、大云磬等物。

上层塑魁星像,东廊有前贤题诗勒石。

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

由楼基和两层主楼组成,总高15米,为当时县城内最高建筑,有“高阁凌云”之称,是高唐县的象征。

楼基是青砖砌成的长方形高台,占地120平方米,南北长10米,从下往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7米。

台上四周建有高1米的女儿墙。

顺街辟拱行通道,形似城门,宽4米,高5米,深10米,供行人车马通行。

楼基西面南侧有一小拱门,门内为登楼的唯一台阶通道,楼基之上为主楼,全部为木结构,柱梁椽檩纵横交错,卯榫衔接,环环相扣。

主楼的下层为大厅,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高4米。

东西有廊,环楼8根立柱支撑飞檐。

上层地面4米见方,高4米,为悬钟之处。

在建筑形式上承袭宋、元楼阁之貌,结构上基本保留了明初的建筑风格。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波及本县,钟鼓楼受损,为防险,经 批准于8月拆除。

(5)柴府花园 位于东北湖畔,古建筑群。

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匪患。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

柴府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

桑庄村属于哪里

桑庄村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铁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48110822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481。邮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