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自传怎么写
我感觉你说的就是“行述”或“行状”
1谓生平概略、履历《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贻有识之非笑”《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说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准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
3行状,汉朝称“状”,元代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代李翱曾为韩愈写过行状,但他在〈百官行状奏〉写道:“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1 传统的与规范化的家谱内容与结构
]O J AL7M#X_}pd (omD#V6[
A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叙放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薜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的。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於此,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yu a0ZEq1m8I ~u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 型 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q"W$`$d$bc[ (一)谱序(略)(二)题辞(略)(三)恩荣(略)(四)凡例(略)(五)图:(略)cn7y j+~e-JoF
(六)节孝(略)(七)像赞(略)(八)考:(略)
}W/J nt3b%E (九)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S h Ed/~%O (十)世系录:也有的家谱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莽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y;tTh9I(xL
(十一)派语:记载族人的排行宇语,中国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
@)`5J1{L}llc (十二)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0`kV4]5][Sc/f1q (十三)宗规家训(略) (十四)祠堂、祠产、坊墓(略) 4P5xMG;N_
(十五)先世考辨: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如得姓始未、始祖、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xC8z@Rgg4Wb
(十六)志(略)(十七)杂记(略) (十八)文献(略)(十九)修谱姓氏(略)%\+J/nl-p2J
(二十)五服图(略)(二十一)余庆录(略)(二十二)领谱字号(略)
X5Lf_+[0z7Jdp 此外,近代一些家谱后,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a5k+[0BBX9G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资料来源: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 来新夏 徐建华 )
|+H kP{`NT:yO:l http://wwwnmhgovtw/fname/about/about_04htm 12/25/2005PTH x6ez%TWg0ce
~:T%dmID8T&NZ
1T8ykB"d B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n(O&qSCT I7blwl5^
一 姓氏源流(略) 二 堂号(略)
-c,{%`E[n8U"P a9T6e!~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2Zh{"m^ Z\xv H
9|l#,S$I3}-d9In{8{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Sr z!\W:|V;W,ee
W"cz&u6c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jBz3Z@ [m$q 6Pr;a+aN{n |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uk1[8Jb,O
ooV,m1W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Q P9p;Yx c+s0A
\-jy%uy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I:~,M'Y-Hd!w
7nxKU$^jxXU Y5H
四 家训 (略) 五家传(略) 六 艺文著述(略) 七 家谱图像(略)
/Y@Ud/@ @4VS'a
"hSS9|,xA:R(L (资料来源: 中国家谱网站 wwwChina-stemmatacom PTH 12/26/2005)
| BR$x;`1naC&lT 8j'{1^#`[N S|z
kVBN8es S K C “参考中国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专门元数据规范格式(讨论稿)》成果,利用DC元数据标准提供的扩展机制,实现家谱以下信息内容的描述:
$K7E)c sD9U f{ iXd8@['uw
家谱名、修纂者、序跋、凡例、目录、修纂时间和名目、家谱体例说明、谱籍、领谱字号、堂号、家谱类型、收藏历史、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恩荣录、像赞、诰敕、排行字、族规家训、祠堂祠产、坟茔、五服图、版本等等。”
1Q-B;C3[y`YAn “中华大族谱的管理对象应该主要是以下几类:家谱(对家谱作为一个整体资源进行描述)、家族人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人物信息描述)、家谱研究资料(谱谍文化、姓氏文化相关资料或研究资源,包括人物传记、或著述,可供家族人物信息中引用)。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
在众多牛氏当中,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锅碴)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
牛宏,人名,乃隋朝吏部尚书,古代名臣。牛弘祖先本姓牛,先祖为避祸改姓辽,父亲辽允又改姓牛。
笃学:专心好学。笃乃深厚的意思
连起来就是:像牛宏那样专心好学。
引伸义:形容某人勤奋好学的意思。
任人唯贤的隋吏部尚书牛弘
牛弘
字里仁(545—610),隋安定鹑觚人。先祖为避祸改姓辽,祖父辽炽,在郡中为“中正”官,父亲辽允,为后魏侍中,赐姓牛。牛弘年轻时,性情宽厚,好学博闻,隋开皇二年(582),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收集典籍,不遗余力,三年拜礼部尚书,奉诏撰修五礼,写成百卷,行于当世。
开皇六年(586),牛弘以其丰富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改定雅乐”、“设立明堂”,受到皇上的器重和赞许。不久授大将军,官拜吏部尚书。在其任职期间,任人唯贤,“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因此“所有进用,多称职”,朝野上下,为之佩服。隋炀帝继位后,赐弘以诗,赞扬之美,无书其右者。
大业二年(606),牛弘进位上大将军,六年(610)跟随皇帝巡视江都,其年十一月卒,归葬安定。皇上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定侯,谥曰“宪”。牛弘一生,权高位重,荣宠当世,而他却车服平俭,宽厚温良,事上尽礼,待下以仁,“纳于言而敏于行”。一生手不释卷,著书颇富,有文集十三卷传于后世。
史臣评价他时说:牛弘笃好攻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澈之不清,混之不浊,可谓大雅君子矣!
牛僧孺
牛僧孺(779~847) 中国唐代穆宗、文宗时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他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中,所作策文触犯宰相李吉甫,在元和朝不得志。这次科场案是以后纠葛40余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穆宗时,牛因拒绝贿赂,获得穆宗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李德裕(吉甫子)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 )节度使。五年,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其实,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僧孺便主动告退,出为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治)叛藩的罪名 ,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大中元年(847)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 。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
牛峤
〔唐〕(约公元八九0年前后在世)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他自己说是牛僧孺的孙子。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曾到过越中。王建镇蜀,辟判官。及称帝,为给事中。峤的著作,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见《全唐诗》)
牛希济
〔约公元九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陇西人,牛峤之兄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乾化中前后在世。仕蜀为刊登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公元九二五年)降于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希济所作词,今存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均清新自然,无雕琢气。
牛皋
牛皋(gāo) (1187—1147)南宋抗金将领。字伯远,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曾参加镇压杨么起义。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
牛仙客
仙客,泾州鹑觚人。初为县小史,积功迁洮州司马,王君奂节度河西,召为判官,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知节度留后事,俄为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知门下事,遥领河东节度副大使,封邠国公,加左相。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曰贞简。
牛存节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人也。本名礼,太祖改而字之。少以雄勇自负。唐乾符末,乡人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存节往从之。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于太祖。初授宣义军小将。属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枣、灵昌,存节日与之斗,凡二十余往,每往必执俘而还,前后斩首二十余级,获孳畜甚众。太祖击蔡贼于板桥、赤冈、酸枣门、封禅寺、枯河北,存节皆预其行,与诸将于濮州南刘桥、范县大破郓众,自此深为太祖奖遇。
文德元年夏,李罕之以并军围张宗奭于河阳,太祖遣存节率军赴之。属岁歉,饷馈不至,村民有储干椹者,存节以器用、钱帛易之,以给军食。大破贼于浿河,罕之引众北走。又预讨徐、宿有功。及讨河北,存节前锋下黎阳,收临河,至内黄西,以兵千余人当魏人万二千众,大破其阵,僵仆蔽野。太祖深所叹激,谓有神兵之助。大顺元年,改滑州左右厢牢城使。与诸将讨时溥,累破贼军。景福元年秋,改遏后都指挥使。攻濮之役,领军先登,遂拔其垒。二年四月,下徐州,枭时溥,存节力战,其功居多。乾宁二年,授检校工部尚书。三年夏,太祖东讨郓州,存节领军次故乐亭,扼其要路,都指挥使庞师古屯马颊,存节密与都将王言谋入郓垒。十二月,存节遣王言夜伏勇士于州西北,以船逾濠,举梯登陴。既而王言不克入,存节独率伏军负梯�童破其西瓮城,夺其濠桥,诸军俱进。四年四月,陷其城,寻与葛从周降下兖州,加检校右仆射。
其年秋,大举以伐淮南,至濠州东,闻前军失利于清口,诸军退至瞷河,无复队伍。存节遏其后,诸将释骑步斗,诸军稍得济,收合所部并败兵共八千余人,至于淮涘,时不食已四日矣。存节训励部分,以御追寇,遂得旋师。五年,除亳州刺史,俄迁宣武军都指挥使,改宿州刺史。明年,淮贼大至彭城,存节乃以部下兵夜发,直趣彭门;淮人讶其神速,震恐而退,诸将服其智识。
光化二年,罢归,复为左衙都将兼马步教练使。天复元年,授潞州马步都指挥使,法令严整,士庶安之。及追赴行在,士卒泣送者不绝于道,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改滑州左衙步军指挥使,知邢州军州事。天佑元年,授邢州团练使。时州兵才及二百人,晋人知之,以大军来寇。太祖在邺,发长直兵二千人赴援,存节率壮健出斗,以家财赏激战士,并军急攻,七日不能克而去。太祖召至,劳慰久之,厚赉金帛鞍马,加检校司徒。冬,罢军,署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四年,太祖受禅,除右千牛卫上将军。其秋,攻潞州,以存节为行营马步军都排阵使。
开平二年二月,自右监门卫上将军转右龙虎统军,驻留洛下。是岁,王师败于上党,晋人乘胜进迫泽州,州城将陷。河南留守张全义召存节谋,遂以本军及右龙虎、羽林等军往应接上党。师至天并关,存节谓诸将曰:“是行也,虽不奉诏旨,然要害之地,不可致失。”时晋人新胜,其锋甚盛,存节引从而前,衔枚夜至泽州,适遇守埤者已纵火鼓噪,以应外军,刺史保衙城,不知所为。存节才入,晋军已至矣,乃分布守御。晋军四面攻斗,开地道以入城,存节亦以隧道应之,逆战于地中,晋军不能进;又以劲弩射之,中者人马皆洞,经十三日,晋军死伤者甚众,焚营而退,郡以获全,太祖屡叹赏之。五月,迁左龙虎统军,充六军马步都指挥使。十月,授绛州刺史。
三年四月,除鄜州留后。六月,刘知俊以同州叛,寻授同州留后,未几,加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乾化二年,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存节戒严军旅,常若敌至。先是,州中井水咸苦,人不可饮。及并人、岐人来迫州城,或以为兵士渴乏,陷在旦夕。存节及肃拜虔祝,择地凿八十余井,其味皆甘淡,由是人马汲濯有余,众以为至诚之感。自八月至三年春末,人马未尝释甲,以至寇退。寻加同平章事,诏赴阙。末帝召慰勉,赏赐甚厚。十一月,加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千户,授郓州节度使。四年,加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控扼淮濆,边境安之。
其冬,蒋殷据徐州逆命,存节方以大众戍颍州,得殷逆谋,密以上闻,遽奉诏与刘鄩同讨之,顿于埇上。淮贼朱瑾以兵救殷,距宿之两舍,闻存节兵大至,即委粮弃甲而遁,竟平徐州。诏加太尉。夏中病渴且痟,属河北用军,末帝令率军屯阳留以张刘鄩之势。存节忠愤弥笃,未尝言病,料敌治戎,旦夕愈厉。病革,诏归汶阳,翼日而卒。将终,戒其子知业、知让等以忠孝,言不及他。册赠太师。存节武鸷慷慨,有大节,野战壁守,皆其所长,威名闻于境外,深为末帝所重,而木强忠厚,有贾复之风焉。
牛金星
根据牛氏家谱记载,牛金星也为匝锅牛后代,好象是9世。
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一说字启东),原籍河南宝丰县石桥乡大牛庄。自小天资聪颖,满腹文才,常抱经邦济世之志,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627年)中举人(明朝嘉靖举人)。约崇祯十年(1637年),因与王姓亲戚起衅被诬陷以抗税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抵达豫陕边境,因仰慕牛金星高才,就千方百计寻找他,开导他认清形势,共图大业。牛金星最终下定决心,带领全家老少加入了起义军。
牛金星参加义军,向李自成建议:“可刑杀,赐饥民,收人心”,他的博才多学,精于计谋,很快得到李自成的尝识和重用,成为义军的一名重要谋士。按照牛金星等人主张的北进计划,起义军于1641年正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洛阳,活抓了福王朱常洵,并火烧福王府,散发了王府大量金钱与粮食,使广大饥民得到赈济。义军占领襄阳后,改为襄京,金星为之建政设官。同年十月,义军“据河洛”之势已定,金星同众谋士设定“取天下”的战略战术。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自成入陕,以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这时,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丞相)。帮助自成建政设宫,筹划进军北京。1644年3月19日,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李自成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文武官员陪同下,从大明门进皇城,行至“承天之门”(今天安门)时,李自成对“承天之门”四字匾额射了一箭说:“如能安定天下,则一箭射中四字中心。”据说一箭射出,射中“天”字下稍偏一点,未能正中。牛金星贺道:“中共下,当中分天下。”李自成投弓大笑。3月29日,义军占领北京,崇祯自溢,明朝灭亡。进京后,金星整日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建政权,设科举,迎来拜往,未能对时局作出正确决策,以致清军入关,自成阻击失败。4月29日,李自成在清军先头部队已进入北京近郊时,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大典,由已授为天佑阁大学士的牛金星代行祭天礼。4月30日,义军被迫撤出北京。退兵路上,自成杀李岩,更导致将士离心,在清军追击下,节节失利。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李自成从西安退至湖北,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义军败后,金星藏在降清后任湖广黄州知府的儿子牛佺的官署中。
约在顺治九年(1652年)金星病危,嘱佺曰:“负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之,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之教子勿再出”。佺遵嘱,葬金星于香山之阳,即致仕旋里。
家谱中自传怎么写
本文2023-11-07 20:18: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