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释名】彝 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康氏释名】彝 光,第1张

彝光清•陆进《瑞龙吟》词:“因忆彝光当日,苎萝村舍,轻纱几缕。” 见《全清词》顺康卷第8册第4356页。

这儿的 “彝光”,即“夷光”之变文。夷光,人名,相传是西施的名字。西施,施姓,名夷光,因他住在苎萝村(西施的出生地,在今浙江绍兴市)的西边,故称西施。

西施,是春秋时出生于越国的美女,后被越王献于吴王,是我国古所传四大美女之一,事参见我所撰《康氏释典•先施丶夷光》一文中。

西施之名曰 “夷光”,最早记载的是晋•王嘉《拾遗记》。《拾遗记》卷三中有记云:“越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脩明,以贡于吴。” 注:“即西施、郑旦而二其名。” 齐治平校注本 “脩明” 下有小字云:“即西施、郑旦之别名也。” 这儿是说:当时越王献给吴王的美女,不仅仅是西施,还有个叫郑旦的美女。据说,这个叫郑旦的美女,和西施同住在一个村子里。

《汉语大词典》“西施”条下释云:“春秋时越国美女,或称先施,别名夷光,亦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南)人。”

“夷光” 作为西施之名,后人在诗文中广泛运用,现例举数例以证此:

夷光宋•范成大《馆娃宫赋》:“左携修明,右抚夷光。”明•沈自晋《望湖亭》第七出:“俺只待说夷光和郑威,(旦)是吴楚美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五五回:“但见:……左右玉屏风,一个个夷光、红拂。”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五出:“想那夷光困守,何异咱每此情,想那陶朱闲访,未必他每此行。”明•梁云构《汉宫春•过苎萝村》词:“生想夷光,过若邪溪水,如睹娇波。”明•周懋宗《蝶恋花•〈寓山十六景•曲沼荷香〉》词:“沐鹤潭中应有异,低光堪爵夷光醉。”明•范荃《贺新凉•夜坐阅时贤新艺》词后序言:“如夷光返越,文姬归汉,虽妖娆不减,终是老去秋娘。”清•万树《贺新郎•西施舌》词:“海错宁同飞燕蛤,也窃夷光姓谱,且巧学、丁香微吐。”清•陈维崧《浣溪纱•投金濑怀古》词:“击絮人才怜伍员,浣沙溪又产夷光,英雄生死系红妆。”清•袁惇大《桂枝香•赠张岂石》词:“有借著奇谋,宁终遐弃,莫虑刘蕡,安得夷光不字。”清•曹溶《唐多令•同晋贤泛舟》词:“渔唱最堪听,相邀倒玉瓶,问夷光,何似湘灵。”清•李玉《占花魁》第九出:“歌喉舞袖压夷光,染翰填词驱苏小。”清•李渔《闲情偶记/声容部•〈习技第四•歌舞〉》:“凡为女子者,即有飞燕之轻盈、夷光之妩媚,合作乐无所见长。”

但为何陆氏在词作中又称之为 “彝光” 呢?也许 “夷”丶“彝” 二字读声同,因作者填词时一时失察致误用字,形成了二字通假丶通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屡有所见,如最初形成一直通用的名称 “冯夷” 有作 “冯彝” 丶“鸱夷” 有作 “鸱彝” 者,清•万树《望海潮•越州至三江观潮……》词:“欲待晚烟收,命冯彝击鼓,太乙乘舟。”见《全清词》顺康卷第10册第5608页。冯夷,传说中水神名。清•何采《浣溪纱•题归湖图》词:“此日苏台麋鹿走,他年越殿鹧鸪飞,五湖风月让鸱彝。”清•万树《沁园春•登高怀古越州龙山》词:“英雄事,只翻然一笑,输与鸱彝。”见《全清词》顺康卷第8册第4614页、第10册第5619页。鸱夷,即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名。相传他帮助越王灭了吴国后,放弃一切功名,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自号 “鸱夷子皮”。

以上均是 “彝” “夷” 二字互通之实证。

康姓的家谱读却难找但不能说没有吧

[康氏属地]

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以东。

[康氏来历]

康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地而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下去。之后,周公将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姬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而康叔也因治国有效,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被周成王任命为司寇,权倾一时。他死后,他的子孙就以其谥号中的“康”为姓,就是康氏。另据史书记载,康氏姓源还有一支源于汉代的西域康居国。汉成帝时其王曾遣其太子来汉,后定居于中原,以康为姓。

[康氏名望]

康姓名人,三国时有康泰、康僧会,前者是一名旅行家,相传其游历过的国家达一百多个,后者是一名高僧,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与之,南宋学者。康进之,元代戏曲家。康海,明代文学家。康有为,清末改良派领袖人物,人称“南海先生”,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

康姓是中国第七十五大姓。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至清初,山西平阳府经历了有组织的十几次移民,主要迁至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这些地区的康姓家谱中大多都说来自山西平阳府。 山东费县《周宗卫世家康氏志谱》载:“大宗世系”,康叔系文王第九子,食采邑于康城,故曰“康叔”。后因参与平定“三监之乱”有功,而封于殷商之故地,建立卫国,所以又称卫康叔。康叔去世后,其后世以谥号为姓,这便是康姓的由来。这样一代代传至六十二代,名康澄,在五代后唐明宗朝任大理寺少卿之职。澄生三子:希诜、希贤、希虞;其长子希诜生子仁傑,生前任汾阳令,后迁平阳,死后葬于平阳之东北汾河西岸。傑生子名奎,世居平阳临汾地。就这样,康澄的长子希诜的后世子孙就世世代代地在山西平阳一带繁衍,发展起来。后经宋元两朝,四百年左右较平稳的发展,已经是枝繁叶茂,人口众多,大多散居于山西平阳一带周围各县。[2] 山东省巨野康氏家谱载:为追溯先祖,我族中贤达,曾亲赴山西寻根问祖,历时三天,访问了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城北六里老康庄,据当地族人康领成、康效勋等叙述,并查康氏族谱和八楞祖碑,乃知我康氏确系山西故族。[2] 山东郓城谱载:始祖山西洪洞之故族,明成祖永乐二年来此东土。兄弟四人,长支仲华,居巨野康家集;次支仲礼,居郓城南白状元集;三支子山,居郓城东北十八里金线领立村康庄;四支仲信,居嘉祥城北康家庄,迄今近六百年。[2] 山东成武谱载:盖我康氏家谱,自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东迁,长兄居成武西南康楼,弟迁居曹县康庄,至今五六百年。[2] 山东金乡谱载:其先祖亦来自山西洪洞,属同来山东兄弟四人中的行二,初来时居于郓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2] 山东莘县谱载:其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于明洪武年间奉旨迁鲁,至今已六百余年,传二十三世。[2] 另据山东鄄城谱载:其始祖号仲达、仲方,亦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自明永乐二年迁鲁至今六百余年。[2] 再看河南,据巩义康店康氏家谱载:其先祖来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明初至今六百余年,传二十四世。[2] 另据巩义太平头支派谱载:其先祖是于洪武三年奉移民之诏由山西洪洞迁徙而来。其后世有迁于登封、汝阳、义马、博爱、偃师、灵宝等地的。[2] 再看鄢陵谱所叙:吾康氏山西洪洞旧第也,自明初迁入鄢陵即为鄢陵人数百年。[2] 另外,河南境内,如:开封、南阳、太康、禹州、周口、新野、南召、鲁山、唐河、方城、社旗、泌阳等地的康氏族人亦称皆来自山西平阳府一带。[2] 综合以上族谱或家谱,除了山东费县能讲清楚唐朝祖源外,其他各地仅有明清时期始迁祖,与康澄是否同族?尚属未知数。 康朝辉、康洪波在《五代后唐大理少卿康澄与外迁山西的康氏后裔关系研究》中提到,长期以来,“我的祖先来自洪洞县大槐树,大槐树的康氏祖先从哪来?我们外迁族人能否与山西的康氏族谱续接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往京、津、冀、鲁、豫、皖等地的康氏后人。为此,各地族人为寻根访祖,苦苦求索几百年,始终无法求解。[1] 综上所述,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不仅接续不上山西的康氏族谱,而且也无法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因此,要实现与康澄族谱的续接,是今天我们全体康氏文化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 笔者认为,从五代后唐明宗年间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战乱频繁,时间跨度大,族谱资料毁损严重,再加上康澄祖在山西的后人众多,外迁康氏后人离开山西时间长等原因,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是有一定困难的。外迁族人应本着先近后远的续谱原则,在分步理清关系的基础上,接续与62代祖康澄族谱:[1] 第一:外迁康氏后人应首先查考本地康氏族谱资料,续接好与始迁祖的族谱。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派人到山西各地寻访族人,委托专家、学者查找族人,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开查询的方式,积极联系山西各地的康氏后人,力争早日接续与山西各地的康氏族谱。[1] 第二:建议山西的各级康氏文化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人士开展研究活动,在整理好山西当地康氏族谱的同时,续接与62代祖康澄的族谱,为外迁康氏族人顺利接续康澄族谱创造有利条件。[1] 只要我们外迁山西的族人接续了始迁祖与山西各地康氏族人的族谱,进而与先祖康澄以及始祖康叔的族谱续接。那么,我们康氏族人也就完成了先祖未竟的续谱大事,在未来的《中华康氏大统族谱》上刻下先祖的名字,可告慰祖先,教育后人,其功德无量,更是我们全体康氏族人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1] 康朝辉、康洪波上述话语讲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觉得可以把对曹操、曹雪芹DNA课题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槐树移民的追根溯源上,通过DNA基因检测,理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康姓与山西临汾地区(平阳府)的几支康姓家族的渊源关系,使分开多年的同宗重新连上,了解老祖宗在那个年代分开的历史,从而描绘出一个更大更全更准确的康氏家族图谱。 这里介绍一下DNA的知识。 人们的姓氏大多继承自父亲,而Y染色体是严格的父子相传的基因组片段。所以姓氏与Y染色体的遗传应该是平行的,有共同姓氏的男性可能有相同或相近的Y染色体类型。然而,多起源、改姓、非亲生、从母姓等社会因素弱化了某些姓氏与Y染色体的关联,此时家谱研究可为厘清父系血缘提供线索。Y染色体上稳定的SNP突变可以永远在父系后代中流传,可以构建可靠的父系基因谱系;而其上突变较快的STR位点又可以用以估算时间。因此,Y染色体可用以研究很多姓氏宗族的历史,甚至千百年前的历史疑案。重建姓氏、家谱与Y染色体的关系必将成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3] Y染色体为男性独有,其绝大部分片段不可重组,严格遵循父传子的遗传模式,因此其传递规律与正常情况下的姓氏一致,同一个父系宗族的男性的Y染色体具有极高的相似性。Y染色体的谱系可根据SNP(单核苷酸多态)标记划分为若干个单倍群。目前所检测的不同单倍群的标记产生时间很早,均在万年以上,远早于中国姓氏的产生,因此不同单倍群的人必然具有不同的姓氏来源。

一、榆林市1、 横山县(1)党岔镇(原王有地乡邓家墕、新庄)康氏辈分:天——正(明)——增——海——维——旭——?(2)武镇(康庄、)康氏辈分:丕(3)波罗镇康氏辈分:2、神木县二、延安市

【康氏释名】彝 光

彝光清•陆进《瑞龙吟》词:“因忆彝光当日,苎萝村舍,轻纱几缕。” 见《全清词》顺康卷第8册第4356页。 这儿的 “彝光”,即“夷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