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日游攻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2收藏

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日游攻略,第1张

安阳殷墟博物馆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但是又熟悉的地方,这里是殷商文明的重要发现地点,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遗迹保留,下面给大家分享安阳殷墟博物馆详细游玩攻略。

殷墟一位于安阳市西北角一个叫小屯村的地方,由于没有来过,所以是一路导航把我们带到了这里。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

在20世纪初,这里考古发掘了甲骨文和都城遗址。因此闻名于世。

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由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仪式两部分组成。我们先是到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所以也没有叫导游。不过进到博物馆内,正好赶上有导游在讲解,我们蹭了别人的导游。跟着听了起来。

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分成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文等几个部分。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32公斤重的司母戊大方鼎。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

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车马坑遗址。进门后,左右两侧各有一辆复原的商代马车模型。漆成红色的,很漂亮。

展区内展出了六辆车马坑和道路的遗址。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现最早的马车坑。

走出车马坑,我们来到了一百多米长的甲骨文长廊。这长廊上共书写了560多个甲骨文字。

与现在的汉字一一对照。我们看了一些人体象形甲骨文,感到也特别有趣儿。比如,从和丛都是两个人,丛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匕是一个人作揖,比是两个人在作揖。类似这样的象形文字,人体文字有很多。

在长廊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妇好墓。这是商代晚期的一座王后墓。墓主人妇好,生前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地位显赫。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石器以及武器等。

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大概也就是这样。时间已到11点多了。走出宗庙遗址,我们在旁边的农家饭庄,草草的吃了碗面。便又坐着游览车急匆匆的赶往了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走进遗址的大院子,它是一个长约400米,宽约200米的长方形,分为大墓区和祭祀坑组成。这里相继出土了13座大墓和2000多座祭祀坑,以及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陶器,玉器等等。

离开殷墟博物馆,我们又驱车到被称为中原第一庄园的“马氏庄园”。这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据说是用了50多年时间才建成。

分为南北两个大院儿。北院儿比较大,里边有慈禧住过的房间。北院的西面,曾经是刘邓大军的军事指挥部。我们用了大半个小时,在大院儿中转了转。给人的感觉里边空空荡荡,没有诱人的风景。

从马氏庄园出来后,我们就驱车前往汤阴的岳飞庙。岳飞庙位于汤阴县城中。被一片仿古的商业区包围着。岳飞庙面积不算很大。整个庙宇分为现在展览区和原有的庙宇两个部分。新展区是一座圆形的建筑,地下一层。中间大厅有一座岳飞的塑像,给人的感觉比较壮观。

从岳飞庙出来,已经是傍晚6点多钟了,我们在商业街吃了便饭,便往回赶,回来时,没有上高速,由于道路不太熟悉,整整走了三个多小时才疲惫的赶到家。

交通指南:

沿京港澳高速安阳出口下,沿人民大道西行至第五人民医院右转即到(车程约8公里20分钟); 

安林高速安阳西站下,文明大道向东至华祥路左转向北,到安钢大道右转向东,至殷墟路左转即到。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

 广东省粤东刘氏宗亲总会的一年一度霜降日祭拜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嵩公孙子,即124世祖世荣公(浙东防御使,世称静公),从现在众宗亲前来祭拜了,年年都有十万人以上海内外刘氏裔孙前来老祖公,霜降日祭拜先祖刘世荣公墓,世荣公,号静,是五代时刘氏刘祺派系刘嵩之孙,为刘姓第一百廿四代祖,生平好善,据府志、县志载,其曾将朝廷所封赠的官田,分水田七百多亩,旱园二百多亩捐入邑南治平。祀入潮阳忠义孝悌祠,享受历朝官祭。刘祖逝后葬于凤岗村“牛眠”地,一称“牛眠听钟”。其子刘淑瑕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任潮州刺史。

………………………………………

……………………………………………

………………………………………………………

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刘嵩家族次房刘仪公房系静公派系:一百二十二世祖嵩公传下仪公派下,家谱中记载仪公与颕公兄弟二人在潮州避乱后与兄颖公分开往福建。仪公之子一百二十祖世荣公,赐进士、官授浙东防御使除虔州刺史。一百二十五世祖淑瑖公,宋真宗景德二年官拜奉议大夫任潮卅刺吏。一百二祖琰山公,官授成忠大夫。一百二十七世祖见泉公,官授司户参军。传公,官授永丰知县后升浙江台卅知府。克厚公,赐进士、官行宪大夫。桂公,宋嘉定癸酉中进士。南轩公,官授严州府寿昌县簿尉。克荘公,官授学士恭公,进士授迪公郎。武公,建安县知县。疆公,赐进士授行人谏君。元代:南海公,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待续……

122太始祖 刘嵩公,妣未详。公住大梁河东,唐昭宗(公元889年——904年)时,官授大理卿。适丁五代,兵甲簸荡,偕清海军节度使,领兵分据广东,未几,为厥所图。终葬潮州东津桃坑山。生二子:l刘颖(洁身遁潮)、2刘仪(避乱移居福建)。123开基祖 刘颖公(刘嵩公长子),妣未详。因兵乱避居,就婚於潮,构庐创业於水东之桃坑,为潮州桃坑始祖。生一子:刘穆。124始创祖 刘穆公(刘颖公之子),妣未详。住桃坑,为子孙计,多置沃田,手天、地、人家乘三册,经兵燹毁失,莫能究其详。生一子:刘表。125(1)世祖 刘表公(刘穆公之子),字时光,妣宜人朱氏。公生於宋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好善乐施.周贫恤匮,郡邑蒙惠者以长者称。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公元1001)举贤良方正,官授承直郎大理评事,崇祀乡贤。刘氏宗亲

加入

刘氏总群

,天三年乙丑(公元1025年)终於洛阳,享寿六十四岁。妣朱氏,生年未详,卒於天二年甲子(公元1024年),墓葬归仁都枫洋钟寨山,形曰:飞凤含珠。据潮州府志载为潮第一风水。生一子:刘默。126(2)世祖 刘默公(刘表公之子),妣邹氏。公於宋仁宗景佑四年丁丑科(公元1037年)举五经,授文林郎化州推官,公至孝,父丧三年不履闺壶,崇祀乡贤,卒於治平二年乙巳(公元1065年)七月初七日,墓葬桃坑山旁,地曰:尽头龙。今石墓犹存。妣邹氏,以名节闻,赠范阳郡节义夫人。宋理宗朝建有坊碑曰:丛桂坊,与夫合葬。生一子:克俊。127(3)世祖 克俊公(刘默公之子),字子材,号东山,妣黄氏。公生年未详,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丁亥(公元1107年)闰九月,墓葬枫洋钟寨山评事公墓右畔、狮地,坐丁向癸兼午子三分,丙午丙子分金。公宋徽宗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恩赠朝奉郎,宣和六年甲辰(公元1124年)八月十八日恩赠朝请郎,后赠朝散大夫。潮州桃坑派刘氏族谱之作,自此公始。妣黄氏,赠江夏郡安人,生三子:1刘允、2刘元、3刘亮。(元、亮二公隐德弗耀)。128(4)世祖 刘允公(克俊公长子),字厚忠,妣黄氏。公於宋绍四年丁丑(公元1097年)进士,宰梅州,调化州,赠上国柱金紫光禄大夫。崇祀八贤、乡贤、名宦各祠,公与昉、景二子居官,均蒙钦赐锁於项,以示器重也。生二子:1刘昉、2刘景。129(5)世祖 刘昉公、”世人称刘龙图”(刘允公长子),妣夫人郭氏。公生于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公元1124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大学士、湖南使、太常卿,衔赐名旦,祀崇祀多贤祠,卒於绍兴二十二壬申(公元1152年),享寿八十九岁,一墓葬湖南潭州,一墓葬广东潮州桃坑山,公为朱子熹之师,性好方书,每以小儿得病莫能救治为憾,经苦心博取古先贤方论世闻精传秘诀,兼收并蓄,著成《新书》,是书誉为小儿救星,古今名闻中外,尤为日本医界重视.其秘密府现明朝此书墨书本。公热学,其精神永垂不朽。生四子:长子刘浯、次子刘渭、次次刘汶、再次刘滋。注:以下是允公长房昉公(龙图房)世系:130(6)世祖 刘浯公(刘昉公长子),字洁甫,妣未详。宋绍兴(公元1131年——1162年)官授迪功郎、浙江运。生一子:善集。131(7)世祖 善集公(刘浯公之子),字承庆,妣未详。生二子:1刘璇、2刘玑(失传)。130(6)世祖 刘渭公(刘昉公次子),字澄甫,妣未详。宋嘉定十三年庚辰科(公元1220年)状元,至大中大夫宝谟阁侍制,生一子:嘉集。131(7)世祖 嘉集公(刘渭公之子),字承和,妣未详。生二子:1刘球、2刘玘。130(6)世祖 刘汶公(刘昉公三子),字源甫,妣夫人孙氏。宋淳熙五年戊戌(公元1178年),应博学宏词科召对,赐章服,官至朝散大夫广西经略宣抚使。生一子:少集。131(7)世祖 少集公(刘汶公之子),字承勤,妣夫人张氏。宋乾道八年壬辰(公元1172年),与叔刘滋同榜进士,官至大中大夫直秘阁太子中舍、南恩州教授,作谱引。生一子:刘埜。130(6)世祖 刘滋公(刘昉公四子),字成甫,妣未详。宋乾道八年壬辰(公元1172年),与侄少集同榜进士,官至太常奉理郎,生一子:乙集。131(7)世祖 乙集公(刘滋公之子),字承能,妣未详。生四子:1福祐、2福谦、3福基、4福明。真情感谢广西北海兄弟代表们首次前来粤东参加祭拜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刘嵩家族裔孙的每年霜降日祭拜122世祖嵩公之124世孙静公及族谱对接工作

潮州桃坑刘氏历代仕宦先贤名宦 (歴代仕宦并字号便览以示後昆)先祖 唐嵩 公: 昭宗朝任大理卿, 偕清海军节度使领兵分据广东。注:(刘姓入粤最早刘嵩家族创下广东潮州桃坑至今以一千一百多年) 宋表 公: 真宗咸平四年辛丑(1001)举贤良方正,授官承直郎大理评事, 崇祀乡贤, 公字时光。默 公: 仁宗景佑三年丁丑(1036)举五经特奏题名,拜文林郎化州推官,崇祀乡贤克俊公: 徽宗大观元年以子允贵恩赠朝奉郎,宣和六年(1124)改赠朝请郎,终赠朝请大夫,公字子材,号东山。允 公: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1097)登何昌言榜赐进士第,宰梅州知州权知化州;後改新循二州,俱不赴,乞致仕。终赠上柱国左金紫光禄大夫,列潮州唐宋八贤, 崇祀乡贤,程乡名宦,并化州祠, 公字厚中(世称刘知州)。昉 公: 徽宗宣和六年甲辰科(1124) 登沈晦榜赐进士第, 历官至龙图阁大学士,湖南安抚使太卿,有先斩後奏之权,御赐名旦,郊祀终赐祭葬,崇祀乡贤祠, 公字方明(世称刘龙图)。景 公: 钦宗靖康元年丙午(1126)举贤良方正,授朝奉郎,历官广南路市舶,知台州、南雄二州提举,进阶银青光禄大夫,赠爵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黄金三百谕,崇祀乡贤。浯 公: 高宗绍兴间授迪功郎,官至浙江运,字洁甫。渭 公: 高宗绍兴间官至宝谟阁待制, 嘉定十三年庚辰科状元, 字澄甫。汶 公: 孝宗淳熙五年戊戌 (1178) 应博学宏词科召对, 赐章服, 官至广西经略宣抚使, 公字源甫。滋 公 : 孝宗乾道八年壬辰(1172)与侄少集同登黄定榜赐进士第,官至太常卿奉礼郎,公字成(承)甫济 公 : 官至浙江处州府遂昌县主簿, 公字实甫澳涣公 : 官至朝散大夫,惠州府知府,召对改秩赐紫金鱼袋, 食邑三百戸,崇祀名宦, 公字明甫。瀚 公: 官至佥书建武将军节度判,公字元甫。泽 公 : 授兵科都给事中承事郎, 公字润甫。洛 公: 授骑散机宜, 公字仁甫。潞 公: 任县尉至文林郎。贡 公: 由举博士任迪功郎,致政至直史馆五经博士,公字微甫。少集公: 孝宗乾道八年壬辰(1172)与叔同登黄定榜赐进士第,官至大中大夫,直秘阁翰林院太子中舍,南恩州教授,公字承勤。松 公: 由文林郎任惠州府河源县知县, 公字盛之。枳 公: 任浙江司法曹,公字亨之。杞 公: 任广西柳州郡法曹。校 公: 官任山西大同府都巡检。迥 公: 拜官调理御马场判,公字希之。 元炯 公: 应试中都魁,官至国子监博士,公字以立。达 公: 赠从仕郎,公字可振,号八六。镇 公: 由科贡官至教谕,作族谱序,公字伯畴。英发公: 授官从仕郎任溶州通判,公字伯秀。福谦公: 官至朝奉大夫太常博士,公字君益。炳 公: 由贡士官至尸曹给事中。真庆公: 任承事郎机宜。漭公:任: 课史,公字子文。潮 公:: 由科贡任本路海阳县学教谕,公字子南。枢 公: 拜官登仕郎, 任辟望都巡检, 公字原丙。楠 公: 任滁州府永埠大使,公字克茂。 明复 公: 任长淮牧长,公字孟长洪武癸丑年举人,官太仆丞。义 公: 成祖永乐癸卯科(1423)与侄同登贤榜翠人,任文林郎,广西浔州府桂平县知县。垓 公: 成祖永乐癸卯科(1423)与叔同登贤榜翠人,授文林郎, 任广西梧州府兰林州陆川县知县, 公字友举。泰 公: 以子本贵,诰赠奉直大大协正庶尹右军都督府经歴,公字友泰。本 公: 成祖永乐丁酉科(1417)登刘圮榜翠人,授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右军都督府经历转升中宪大夫, 湖广永州府知府, 又署参政俸, 公字伯甯。暤 公: 官拜将仕佐郎,公字友钦,号东里。琯 公 : 英宗天顺壬午科(1462)登陈晟榜举人,任广西南宁府横州学正,祀名宦 (见横槎志),公字伯衡、号畏斋。琇 公 : 拜散官, 授七品职,公字伯莹、号质庵。立 公: 英宗正统十四年间(1449),潮州府学贡士,黄冈字孔深。文理公: 宪宗成化丙午 (1486) 登张绍齢榜举人, 授文林郎, 任广西延平府融川县知县, 公字存诚。三杰公: 宪宗成化三十三年 (1487) 潮州府学崴贡士, 任广西梧州府训导, 授七品职, 公字尚之,移居潮阳。大潮公: 官拜将仕郎, 公字宗显,号桃源。恺 公: 成化间潮州府学崴真士,公字师夔,号伯乐。继善公: 孝宗弘治戊午科(1498)登盛端明榜举人,署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教谕,升文林郎,任延平府南平县知县,公字宗一 号晚丹。桂 公: 孝宗弘治(1505)潮阳学崴贡士,公字廷芳, 号梅轩。玉 公: 拜七品散官,公字伯振。厚 公: 官拜将仕佐郎公字伯载,号朴轩。赋 公: 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饶平县学崴贡士,任湖广扬州府桂阳县训导,升广西柳州府怀远县教谕,公字尚邦, 移居黄冈。继荣公: 官拜将仕佐郎,公字廷仁,号恕斋。继朔公: 官拜将仕佐郎,公字廷仪,号芝岩,武宗正德丙子科(1516) 登伦以谅榜亚元(举人第二名), 不仕, 公字志弘公任甫、号中州。广洙公: 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潮阳学岁贡士,任浙江绍兴府训导,改处州府庆元县训导,公字克化,号阳和。广治公: 武宗正德乙卯科(1519)登潘大宾榜翠人,授文林郎,任浙江严州府分水县知县,公字克统,号南川。志渊公: 世宗嘉靖间崴贡士(潮州府学崴),授广西浔州府学训导,升柳州府马平县教谕,又升淮府教授,致仕,公字深甫, 号笔峰。志言公: 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潮州府学岁贡士,公字慎甫、号三峰。志学公: 世宗嘉靖戊子科 (1528)登王希文榜翠人, 授文林郎, 任广西建昌府新城县知县, 补南城县知县,升福建漳州府同知, 进阶升朝列大夫,公字行甫,号肯斋。承光公: 穆宗隆庆六年(1572)海阳学岁贡士,任湖广衡州府耒阳县训导,升福建延平府沙县教谕,升辽府教授,致仕,公字翠进、 号凤川。浩 公: 授益州府良医正,字文直、号敬轩。一錡公: 神宗万暦四(1620)海阳学崴贡士,简拔贡元,任江西淮府教授,署广州府从化县事。三振公: 神宗万暦四(1620)简拔贡士(海阳县学葳)任陕西邠州州判,升广西都司经歴,公字起再。敬心公: 神宗万历间简拔贡元(海阳县学崴)任广东广州府清远县大使,升广西南宁府经历。升 公: 授江西益府礼士。振龙公: 思宗崇祯十七年间(1644)贡士(海阳县学崴),公字日从。奇玲公: 神宗万暦乙卯科(1615)副榜,公字伯玺。良发公: 穆宗隆庆间茂万贡元,公字伯声。 清启盤公: 圣祖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岁荐贡元,:公字伯殷。廷相公: 圣祖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岁贡士。三槐公: 圣祖康熙丁丑(1697)贡士。注 公: 圣祖康熙己卯科(1699)登洪晨孚榜举人,任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知县,兼护理荆戎府同知事, 并两湖理事分府同知事, 补任直隷顺天府平谷县知县, 兼护理古北口同知事, 公字力谦, 号益庵。云峰公: 世宗雍正元年癸卯科 (1723) 武举人。焕登公: 高宗乾隆九年甲子(1744)恩科登何蕴跃榜举人,癸未年卒,未出仕。光斗公: 高宗乾隆癸酉科(1753) 武举人。铮 公: 高宗乾隆三十九甲午科(1774)举人,登榜二十一名,钦授国子监典簿。居敬公 : 高宗乾隆四十四年已亥科(1779)举人,候选知县,四会学教谕必元公仁宗嘉庆间歳万贡元。崇林公: 仁宗嘉庆间贡士,诰封直隷州州同。玉树公: 宣宗道光间岁贡士, 候补儒学训导。玉攀公: 仁宗嘉庆间直隶州同知,诰封三代。绍高公: 宣宗道光间由营伍候补役外外委。步青公: 德宗光绪癸巳(1893)恩科中式第七名亚科翠人, 公字支蓂、 号子炎,卒年二十八歳,未出仕。注:以上是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嵩公长子颖公传下的潮州桃坑东津派系。次子仪公房,仪公传下静公派系等待整理完毕发上。另外:潮州桃坑刘氏还保存好“唐宋元明清”古墓群,古墓群都列入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热烈欢迎各地刘氏宗亲前州指导宗族工作!

允公次子刘景公(二房)129世祖 刘景公(刘允公次子),妣未详。公生于宋治平三年丙午(公元1066年),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公元1127年)举贤良方正,授朝奉郎,历官知台、南雄二州提举,广南路市舶,奉诏勅和戎,兵不血刃,九载功成,勅面君三次,晋升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河东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黄金三百觔,公居官蒙钦赐金锁,以示器重,致仕,置祭田八顷七十九亩,卒於孝宗隆兴元年癸未(公元1163年),十二月十六日终於家。享寿九十八岁,墓葬潮州桃坑山。生九子:1刘济、2刘涣、3刘瀚、4刘泽、5刘洛、6刘潞、7刘汭、8刘[氵贡]、9刘淮。130世祖 刘济公(刘景公长子),字实甫,妣未详。官授浙江遂昌县主簿,生一子:刘桔。130世祖 刘涣公(刘景公次子),字明散,妣未详。官至散大夫惠州府知府召对,改秩赐金紫鱼袋,食邑三百户,公之墓失,后人疑在桃坑内,不然桃坑何有惠阳太守墓道。生二子:l刘松、2刘枳。130世祖 刘瀚公(刘景公三子),字元甫,妣未详。官佥书建武将军节度判,生一子:刘教。130世祖 刘泽公(刘景公四子),字润甫,妣未详。官任兵科都给事中承郎,生一子:刘沾,130世祖 刘洛公(刘景公五子),字仁甫,妣未详。官任骑散机宜,生一子:刘杞。130世祖 刘潞公(刘景公六子),妣未详。由文林郎官至县尉。生一子:刘校130世祖 刘汭公(刘景公七子),妣未详。生一子:刘迥。130世祖 刘[氵贡]公(刘景公八子),字徵甫,妣叶氏。官任迪功郎,致政至直史馆五经博士,妣安人叶氏,合葬桃坑内蛇地。生四子:l刘权、2刘模、3刘栻、4刘梓。130世祖 刘淮公(刘景公九子),字清甫,妣未详。生一子:刘瑗。131世祖 刘桔公(刘济公之子),妣未详,生五子:1刘岿、2刘凯、3刘崇、4刘昆,5刘岗。131世祖 刘松公(刘涣公长子),字盛之,妣未详。由文林郎官知河源县,生一子:刘勉。131世祖 刘枳公(刘涣公次子),字亨之,妣未详。官任浙江司法曹,后裔未详。131世祖 刘教公(刘瀚公之子),妣未详。生一子:刘勤。131世祖 刘沾公(刘泽公之子),妣未详。无子,以长房刘桔次子刘凯为子嗣后。131世祖 刘杞公(刘洛公之子),妣未详。官授广西柳州郡法曹,生一子:刘颐。131世祖 刘校公(刘潞公之子),妣未详。官任山西大同府都巡检,生一子:刘习。131世祖 刘迥公(刘汭公之子),字希文,妣未详。官任场判,生二子:1刘宓、2刘宏。131世祖 刘权公(刘[氵贡]公长子),妣未详。生二子:1刘炳、2 然老。131世祖 刘模公(刘[氵贡]公次子),妣未详。生一子:刘灼。131世祖 刘栻公(刘[氵贡]公三子),妣未详。生二子:1刘焞、2刘炽。131世祖 刘梓公(刘[氵贡]公四子),妣未详。生一子:刘炬。131世祖 刘瑗公(刘淮公之子),妣未详。无子,以八房刘权次子然老为子嗣后。待续……注:以下是太始祖唐大理卿嵩公次子刘仪公派(嵩系二房)123世祖 刘仪公(刘嵩公次子),妣未详。公避乱与兄刘颖分开,移居福建,后世州,传下。124世祖 世荣公(仪公传下),号静,妣何氏。宋初赐进士,官授浙东防御副使,除虔州刺史(见潮阳县志),墓葬潮阳冈头乡。125世祖 淑瑕公(世荣公传下),妣夫人苏氏。公原为福建莆田县世家,宋真宗景德二年乙巳(公元1005年),官拜奉议大夫,任潮州刺史,终葬海阳盘庚山麓。传下:琰山公。(创桂花篮)。待续……

真情感谢东莞市刘联会会长灿扬兄弟首次与兄弟们前来粤东参加祭拜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刘嵩家族裔孙的每年霜降日祭拜122世祖嵩公之124世孙静公及族谱对接工作!

真情感谢梅州大埔兄弟代表们首次前来粤东参加祭拜刘姓入粤最早“唐大理卿”刘嵩家族裔孙的每年霜降日祭拜122世祖嵩公之124世孙静公及族谱对接工作

殷坑阶,是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工作组于 1999 年 12 月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为制定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 表》时提出的。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 “殷坑组”。殷坑组的层型剖面 (命名剖面) 位于安徽省贵池县殷坑西牛角岭以北的和龙山处。

殷坑阶是我国三叠系最底部的一个阶,与 《国际地层表》中的印度阶相对应。殷坑阶 (印度阶)的底界,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界线,它既是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的界线,也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的界线。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广泛关注和长期深入研究,并在世界各地选择这条界线的最好剖面。以殷鸿福院士为首的国际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工作组,经过多年深入对比、研究,正式推荐中国浙江长兴煤山 D 剖面为全球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即 GSSP,俗称 “金钉子”) ,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 2001 年 3 月正式批准中国浙江长兴煤山 D 剖面为全球 T/P 界线的 GSSP(即印度阶或我国的殷坑阶底界的 GSSP) 。这是我国获得的第二颗 “金钉子”,也是本工作项目启动后,与相关课题研究有关的第一颗 “金钉子”。鉴于全球印度阶底界的 GSSP 已确定在浙江长兴煤山 D剖面,因此殷坑阶的层型剖面及其界线层型也一并选定在浙江长兴煤山 D 剖面 (图1) 。

图1 殷坑阶交通位置图

在层型剖面上,殷坑阶的范围包括岩石地层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少部分南陵湖组 (底部) 的地层,共厚 217 52m。其下部约 13m 的地层以泥岩为主,向上为泥岩与灰岩互层; 上部为以泥晶灰岩为主夹少量角砾状灰岩 (图2) 。

图2 浙江长兴煤山 D 剖面殷坑阶柱状图

殷坑阶的底界以牙形石 Hindeodus parvus 的首现为标志,该种的首现点位于煤山 D 剖面 27c 层之底部处。经同位素测年,其底界年龄约为 251Ma。

国际上的印度阶,已建立起完整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包括: Hindeodus parvus 带、Isarcicella isarcica 带、Clarkina carinata-C planata 带、Neospathodus dieneri-Neospathodus kummeli 带和 Neo-spathodus cristagalli 带。在殷坑阶的层型剖面上,这些牙形石带均已找到。但因工作深度还不够,各带之间界线的精确位置有待进一步工作。近年,张克信等 (2008) 对殷坑阶层型剖面的牙形石再次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厘定了更符合该剖面实际情况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包括: Hindeodus par-vus-Neogondolella 带、Isarcicella staeschei-I isarcica 带、Neogondolella tulongensis-N carinata 带、Neospatho-dus kummeli 带和 Neospathodus cristagalli-N dieneri 带。在华南地区,殷坑阶内自下而上包括 2 个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 带 和 Gyronites-Prionolobus 带。同时,殷坑 阶 自 下 而 上 还 包括 4 个 双壳 类组 合:Claraia wangi组合、C stachei组合、C aurita组合及 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

在殷坑阶的层型剖面 (煤山 D 剖面) 上,碳同位素地层研究结果证明,其 δ13C 经历了 2 次上升周期。殷坑阶底部 δ13C 处于 T / P 之交的极低值期,此处 δ13C 的负漂移幅度达 6 14‰,最低值出现在剖面24e 层,为 - 2 42‰,其次在 27a 层为 - 1 49‰,至 27d 层为 - 1 81‰; 之后,殷坑阶早期 δ13C 逐渐正向爬升,直至 Clarkina carinata-C planata (Neogondolella tulongensis-N carinata) 带中部达正向高值,峰值在 2 7‰左右,此后 δ13C 一直维持在高值区,直到 Neospathodus kummeli 带开始缓慢负向回落,至本带中上部达第二次低值期,本次极低值均仅略小于 0‰,极端最低值仅为 - 0 63‰。至殷坑阶最上部的 Neospathodus cristagalli 带,δ13C 处于缓慢正向爬升过程中,至本带近顶部达到第二次正向峰值,实测峰值为 4 41‰。此高值区一直向上延续到上覆巢湖阶底部的 Neospathodus waageni 带的下部。说明,殷坑阶与巢湖阶交界处是位于 δ13C 的正向高值波动区。

经过对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对比等的综合分析研究,与殷坑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 下扬子地区的殷坑组、和龙山组,中、上扬子地区的狭义大冶组 (瑞坪组) ,上扬子地区的飞仙关组、夜郎组、洗马塘组、泸沽湖组,东南地区的溪口组、正棠组、铁石口组,湖南地区的张家坪组,右江地区的马脚岭组、坝干组、茶叶哨组,羌塘-昌都地区的普水桥组、巴尾组、帕拍组,珠峰地区的康沙热组下部、当贡拉组下部,晋、陕地区的刘家沟组、岐山组,南祁连地区的下环仓组等。

殷墟博物苑最佳时间:春秋季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殷墟宫殿区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

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1991年江泽民主席视察该苑时指出:“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

殷墟车马坑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青铜器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_,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妇好墓

妇好享堂(母辛宗)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汉白玉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简介

徐国是夏朝所封的诸侯国。周初,在江苏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详细介绍

《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徐氏为颛顼,皋陶的后代。禹时封伯益之子嬴若木于徐国。

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以北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吴王阖闾(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之后,公元前512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徐君为吴姬所出,与这两个公子为近亲,不愿意加害他们。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吴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郯城一带,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历史沿革 夏商历史

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历史

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于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历史

请参见二公子事件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天的时候,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楚昭王很高兴,立即派出重要官员隆重迎接,并让他们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

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前512年冬天,吴王派孙武、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

灭亡事件

徐国因为"二公子事件",被吴国侵略,由于其军队不堪一击,结果被吴灭。

其实,也可以说是楚国和吴国不断蚕食他们的属国,所以灭亡。

灭亡之后

徐国亡国之后,其子孙以原国名"徐"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江西靖安被认为是徐国最后的家园。2007年1月6日,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了一个东周古墓,根据考古专家徐长青等人对墓葬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古墓为春秋时期徐国最后一位君主章禹的妃嫔陪葬墓。该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了江西靖安为徐国最后的据点。

徐国统计

徐国的国祚长达 1649年 ,共有 44 代君王。

徐国文化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著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诗经·鲁颂·泮水)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尾结之句。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徐偃王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大刀"之刀头。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东西,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那时候的徐器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批量出土、闻世、发现。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氽"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铭文18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绍兴发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44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古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启后的位置。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形状与钟已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从西周开始才有口向下的钟出现,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绍兴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器的影响。徐器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徐器的中间过渡是难以否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著优势。《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地理位置

徐国的区域最早在鲁南苏北以山东郯城为中心的区域,后迁移到徐州、泗县、泗洪。

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张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

彭城因徐国而改名,后来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此时的"九州"与大禹治水时的"九州"不同,大禹时期"九州"中的徐州是指以山东鲁西鲁南为中心包括河北东部、江苏北部的区域)。

相关信息 徐国

国姓

嬴姓

爵位

侯爵,周穆王时改成子爵

国都

从北向南不断迁徙

始封此国者

夏朝禹

始祖

若木

兴亡年代

前20世纪至前512年

灭亡原因

被吴国所灭

史书记载

1 荀子。非相篇

2史记

(卷4周本纪)、(卷5秦本纪)

3楚辞七谏。沈江篇

4春秋左氏传

(始见于庄公二十六年)

徐国变迁 历史变迁

1、大禹继承父志治水,取得成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在大禹治水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伯益的支持。大禹晚年准备传位于伯益,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夏启六年,伯益被杀。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自此之后,徐国人以国为姓,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2、到了商末,特别是周朝,徐国力量比较强盛,周一直认为它是周的抗衡者,所以对徐国不放心,频频征伐。对此,《诗经》中多有记载。徐国败退,南迁到泗洪一带,继续发展强大。此时徐国国君曾以诸侯国首领身份率兵西征,与周对峙。周穆王惧怕,承认徐君为诸侯的盟主。

3、西周的中后期,徐国传到徐偃王,在淮泗地区得以复兴,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楚国举兵讨伐。徐偃王行仁义,不忍心杀其民,公元前963年便弃国北走,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随迁的百姓数万。所谓的武原县东山即在今天邳州西北,东山后来被称为徐山。

4、徐国败后,徐偃王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所以今天浙江的徐姓在当地是望族。徐偃王终被追杀,怀抱美玉投海而死。由于徐偃王的仁义备受称赞,周在击败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这便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来。此时是在周共王(公元前922-公元前900年)时期。

5、春秋时七雄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活。公元前512年,吴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国。徐王章羽披发文面,绑缚自己,领着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禹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若木封徐之后,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余年。

都城变迁

徐国的都城也是几经迁徙,在1500多年迁徙中,有考证的主要有:

一是山东郯城。史家研究结果,徐国最初封国时,应在山东泰山东北以南到郯城一带。山东泗水的汉舒村有徐国第五代国君徐豹墓。2001年10月,郯城县 定徐豹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洪泽湖一带的徐城。泗洪县境内太平乡有个香城村,"城"即指徐偃王所筑之城,香城是因为城里传说有座徐偃王妃子的粉妆楼而得名。

三是邳州梁王城(良王城)。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梁王城(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徐国文物 铭文中的相关记载

西周青铜器上金文中几次提到周朝伐淮夷孚吉金。"孚"的意思是:获取、掠夺。"吉金"代表优良的青铜器。而徐国为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意思是说:"在那个时期,(安徽)繁阳南边的淮夷地区盛产铜、锡这两种金属。"

《兮甲盘》铭载西周"关市之征"之后,对南方诸侯百姓的规定: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意思是:"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周穆王时期,有十五器上的铭文有和淮夷,特别是徐国有关的战争记录。

《诗经·鲁颂·泮水》记载了鲁僖公征淮夷,建造"泮宫"宴请群臣的情况。结尾是: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

徐国经济发达,对周朝提供了非常多的赋税。因此,征东夷、征东国变成了西周成立后的主要战争。这些,在西周初期许多青铜器铭文上都能找到记录。

徐国的出土青铜器非常多。其中,在二世纪50年代之前,有二四件。比如:

徐王鼎 吮儿钟 徐髂尹钲 义楚钟 徐王义楚铺 王孙遗者钟 徐王庚儿钟(以上都有铭文,以下都没有)商朝时期"徐伯鬲" 徐偃侯旨铭(这个和以下都是周朝时期的) 徐偃王壶 豆形兽尊仪 徐宝蕴 大徐王寿铭 徐冠卑 "环头大刀"的刀头。这些多是春秋时期的产物。但是,徐国的鼎盛期是西周。那时候的徐器多已散失,目前没有出土。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

1979年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了三件青铜器。这些都是徐国的产物,其一件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为火盘,雁同偃(通假字)。

1982年,绍兴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坟墓,出土了六件青铜器。其中,三件有铭文。这三件分别是:鼎、炉、缶。缶肩部有周代铭文,但是因残损,没有办法分辨。炉底部的三行铭文中带有徐王之三个字。鼎的盖与器肩都有相同的铭文,都是44字。其中,标明了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证认为,"肴尹"有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员。

绍兴出土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的祭祀官员。

徐国青铜器的意义

徐国青铜器有着明显的商器特征。举个例子:商器没有钟,但是有铎。他们的形状相同。区别是:铎比钟小,口朝上。并且有柄,执柄而敲鸣。它的铭文通常刻在柄上。

西周时期才出现了口向下的钟。徐器徐髂尹征就是铎。在浙江绍兴,曾经出土越国青铜器句镏,可以看出来它在很多方面受徐器影响。

徐器同样吸取了西周青铜器制作的技术。因为徐国在一定程度上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安徽屯溪、江苏丹徒曾经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徐国青铜器,与南方青铜器有非常不同的风格。它们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而且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这些都是西周青铜器的显著特征。

所以说,徐器的过渡作用难以否定。

史书杂记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

《韩非子》中记载:地域五百里。

《诗经·大雅·常武》篇: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徐国在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著优势。

《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楫"为海运官员。

徐偃王曾经"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竟然欲以航运优势,开运河,其国力必极强盛。

徐国是淮夷中的大国,由海岱区南下,在苏皖交界处立下根基,影响日炽。传说西周早期徐驹王帅师伐周,穆王之世又有徐偃王 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并率师伐周的传说

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征讨徐国。《史记·鲁世家》记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 鲁侯之功,……遂荒 徐宅。"荒"的意思是占有。

徐国宗教主神:东皇太一(有可能和楚国最高天神是一个)

上古神裔东夷族主要成员,传说东夷族的始祖族长是后羿。

徐国世系 灭国之前

諡号

在位起讫

在位时间

备注

若木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52年

在位17年

夏禹封之于徐

奄延

公元前2053年-公元前2003年

在位51年

公元前2002年-公元前1986年

在位17年

公元前1985年-公元前1918年

在位68年

泓显

公元前1917年-公元前1903年

在位15年

公元前1902年-公元前1868年

在位35年

允迪

公元前1867年-公元前1833年

在位35年

公元前1832年-公元前1804年

在位29年

公元前1803年-公元前1783年

在位21年

公元前1782年-公元前1731年

在位52年

公元前1730年-公元前1695年

在位36年

公元前1694年-公元前1668年

在位27年

公元前1667年-公元前1624年

在位44年

公元前1623年-公元前1593年

在位31年

夏朝灭亡

蕃畅

广

绂(徐驹王)

名字不详,徐国强盛时期

诞(徐偃王)

和周穆王是同一时期君主

义楚

和鲁昭公是同一时期君主

宝宗(嬴宗)

章禹

-公元前512年

公元前512年,徐国灭亡

灭国之后

名字

备注

殉父国难

周元王(前476~前469)时,佐越兵,以复国仇

周贞定王(前468~前441)时为大夫

周贞定王时为大夫

周考王时为大夫,生闵、越

周威烈王时为大夫

周安王时为大夫

周烈王时为大夫

周显王时为大夫,生垂、辟

仕楚,为大夫

字新章(前345~前267),为东鲁徐氏一世祖

仕楚,为大夫

秦庄襄王时为丞相。世居徐州。生仲、矩。

(巿)

即徐福, 秦著名方士,东渡日本。

安阳殷墟博物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一个很陌生但又很熟悉的地方。是殷商文明的重要发现地,商代晚期的都城。它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这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详细导游。

一号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角一个叫小屯村的地方。因为没去过,所以一路被引导到这里。殷墟,原名北孟。它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首都。

20世纪初,这里发掘了甲骨文和都城的考古遗址。因此,它闻名于世。

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由殷墟宫庙遗址和殷墟墓仪式两部分组成。首先,我们到达了殷墟的宫殿和祠堂遗址。我们只有两个人,所以没有叫导游。但是,我们进馆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导游讲解,就蹭到了别人的导游。听听吧。

博物馆出土的文物分为青铜器、陶器、玉器和甲骨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司母戊方鼎,重832kg。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这个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展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

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车马坑遗址。进门后,左右两侧是复原的商代马车模型。涂成红色,很漂亮。

展区内共展出六处车马坑、道路遗址。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马车坑。

走出车马坑,我们来到了一百多米长的甲骨文长廊。这条走廊上写着560多个甲骨文字。

和现在的汉字对比一下。我们看到了一些甲骨文的象形图,觉得特别有意思。比如聪和聪是两个人,聪把他们联系起来。毕是向一个人鞠躬,而不是两个人向它鞠躬。类似的象形文字和体字还有很多。

在走廊的西南面,有一座穆昊墓。这是一座商代晚期的皇后墓。墓主人,贤妻良母,生前主持祭祀,从事战争,地位显赫。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武器。

我们粗略看了一下安阳殷墟宫殿庙遗址,大概就是这样。已经十一点多了。走出祠堂遗址,我们在附近的一家农家餐馆吃了面。随后乘坐游览车,赶往殷墟墓址。

殷墟墓遗址,殷商时期的陵墓和祭祀遗址,被国际专家誉为“世界第二古埃及”。走进遗址大院,是一个长约400米、宽约200米的长方形,分为大墓区和祭祀坑。这里出土了13座墓葬和2000多个祭祀坑,以及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陶器、玉器等。

离开殷墟博物馆后,我们驱车前往被称为中原第一庄园的“马史庄园”。这是清末两广总督马丕尧的故居。据说花了50多年才建成。

它分为南北两个庭院。北院比较大,有慈禧住过的房间。在北院的西面,它曾经是刘邓军队的军事总部。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才逛完这个大院。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风景。

从马的庄园出来后,我们驱车前往汤阴的岳飞寺。岳飞寺位于汤阴县城内。周围是一个古董商业区。岳飞寺不是很大。整个寺庙分为现在的展区和原来的寺庙两部分。新展览区是一个带地下室的圆形建筑。大厅中间有一尊岳飞雕像,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我们从岳飞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我们吃了一顿便餐

安琳高速安阳西站下车,从温明大道左转向北至胡阿祥路,右转向东至鞍钢大道,左转至殷墟路。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东郯城,后迁都至安徽泗县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商历史  

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  

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于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  

请参见二公子事件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天的时候,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楚昭王很高兴,立即派出重要官员隆重迎接,并让他们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

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前512年冬天,吴王派孙武、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

灭亡  

徐国因为“二公子事件”,被吴国侵略,由于其军队不堪一击,结果被吴灭。

其实,也可以说是楚国和吴国不断蚕食他们的属国,所以灭亡。

灭亡之后  

徐国亡国之后,其子孙以

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日游攻略

安阳殷墟博物馆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但是又熟悉的地方,这里是殷商文明的重要发现地点,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拥有非常丰富的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