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镇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3收藏

宏道镇的历史沿革,第1张

定襄县历史沿革:

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春时,属太宗郡。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政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陵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教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活在定襄县城)。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干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交寇县于崞县,如此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所静乐,即今静乐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四年,唐复置定襄县,属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县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属之。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元年(1086年),复置安襄县,属忻州。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1914年(民国3年)5月定襄县划归雁门道。1938年1月,划入晋察冀边区晋东北区。1942年12月,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区。1944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晋区第二专区;同年10月,与忻县东部合为忻定县。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1947年11月,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划归晋中区第一专区。1949年3月,属太原市忻县专区;8月,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

1958年12月,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属金杯专区。1961年8月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忻县地区)。1983年8月,忻县地区改称忻州地区,定襄县仍属之。2000年忻州地区改为忻州市,定襄县仍属之。

宏道镇历史沿革:

隋初,属铜川县。唐时为清凉府,属五台县。宋时为崇仁寨,属崞县。清光绪8年时,为同川乡崇仁都,属崞县。又筑宏道堡(宏道)、崇仁堡(北社)。

民国时期,为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37年12月,为东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3年11月,为崞代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6年2月,为东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6年7月,为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以1946年10月为界,之前宏道镇一直与同川其余村庄同属一个行政区域。

1946年10月,宏道镇及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辛安等七个村由崞县划归定襄县。定襄县增设第六区,辖宏道等村。

1950年3月,宏道、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等七个村仍划归崞县。崞县增设九区,驻宏道镇。

1954年8月,宏道、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等七个村又划入定襄县。定襄县增设西社乡、北社乡、宏道乡。

1956年4月,定襄县设置宏道镇,撤销西社乡、北社乡、宏道乡。

1958年9月,定襄县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季庄)。

1958年12月,定襄县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东风公社分为东风人民公社(宏道)和高峰人民公社(受禄)。

1961年8月忻县、定襄县分置后,宏道属定襄县。宏道公社辖宏道东街、宏道西街、宏道南街、宏道北街、宏道阁街、宏道南门外、西社、南社、平东社、北社东、北社西、留念、大营、马城、嘴子、辛安、无畏庄、贾庄等18个大队。

1984年8月,定襄县宏道公社改为宏道镇,下属18个大队改为18个村民委员会。

姓氏源流

班(Bān)姓源出有二:

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若敖的后代。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班”和“斑”通用,后改成“班”。

2、据《风俗通》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的后代。

得姓始祖

斗班。班氏是源自春秋时代的楚国。按《风俗通》记载,班氏的始祖斗班,是楚国的公族。推算起来是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所说,他是吃虎乳长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纹,所以他才以斗班为名,也使他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班。古代的“斑”和“班”通用。古代的楚国,在今湖北、湖南一带。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班氏后人奉斗班为班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班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历史名人

西汉末年,班姓的子孙就进入了朝廷。班壹、班况,虽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个儿女却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据《汉书·所妃传》的记载,班婕怒贤才通辩,深受成帝的宠幸。有一次,皇帝偕之游 ,甚至要她同辇,被以礼制不合而婉辞。后成帝移情于赵飞燕,将其冷落于长信宫。于是,他作赋自伤,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被传诵不绝。《汉书》,是中国的不朽史籍,作者为班固、班昭。事产上,第一个动笔撰写《汉书》的人,并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亲班彪。史书记载说,班彪也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才子,东汉初,任徐县令,因病免官,便专力从事史学。因感于《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采录前史遗事异文,作《后传》60余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继续修成《汉书》,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补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汉有越骑校尉班况、西域名将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隶饶阳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 彪:字叔皮,后汉扶风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的兴起。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许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卒于官,终年51岁。

班 固: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经历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建初四年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四年,帝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宪,班超也被洛阳令捕入狱,永元四年死于监狱之中。终年60岁。

班 超:字仲升。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校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领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余城获得安。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实现了他的愿望。年老后,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70岁。

班 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言:明朝名士(生辰不详)。

班第:清朝内阁大学士(生辰不详)。

郡望堂号

1、郡望

扶风郡:据《姓氏考略》及《郡望百家姓》的记载,班氏望族出自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称“三辅”,三国的时候改名为扶风郡。在今天的陕西省内长安县以西的地区。

2、堂号

定远堂:汉朝的时候班超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

汉书堂:汉代班彪的儿子班固、女儿班昭,父子三人一同写成了《汉书》。

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史追左马;

功大傅张。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父亲班彪曾著《史记后传》,未能完成,他续写时,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弟弟班超上书辩解,被释放。后官兰台令史,奉诏完成父亲的著作,历二十余年,撰成《汉书》,文辞典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于作赋,有《两都赋》等。永元初年,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有《班兰台集》。左,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相传为《左传》的作者;马,指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下联说东汉名将班超,字仲升,班固的弟弟,年轻时以教书为生,曾投笔叹道:“大丈夫也没有其他志向,只是应当效法傅介子、张骞到外国立功,取得封侯。怎么能长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呢!”永平年间,跟从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率人赴西域,杀了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废了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后陆续平定了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击退了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年间,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傅,指西汉傅介子,曾出使西域,计杀楼兰王,封义阳侯;张,指西汉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封博望侯。

仙舟循吏;

虎穴通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唐·班景倩,以儒名家,自采访史入为大理少卿,过大梁,刺史倪若水饯之,立望其行尘,久之乃返,谓官属曰:“班生此行,何异登仙。”下联典指东汉·班超,明、章两帝时出征西域,历官军司马、将军长史、西域都护,安集五十余国,封定远侯。

婕妤辞宠;

惠姬抚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班况之女,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帝游 欲与之同辇,婕妤辞之。下联典指汉·班彪之女惠姬(班昭)夫死守节,教子成人。

秘书续史;

投笔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班固为典校秘书,其父班彪作《汉书》未竟而卒,固续成之。下联典指班固其弟班超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

-----------------------------------------------------------------

〖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婕妤同辇辞宠;

惠姬守节抚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妃嫔的称号),名不详,班固的祖姑。少年时有才学,成帝时被选人宫中,立为婕妤。一次,成帝游 ,想要她同辇(同坐一辆车),她推辞了。后遭赵飞燕谗言,自己请求去长信宫奉养太后。现存作品《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写她在宫中的苦闷心情,极为哀婉。下联典指东汉史学家班昭,一名姬,字惠姬,班固的妹妹。班固死时,所撰《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时,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马融等人诵读。丈夫曹世叔死后,她抚养儿子曹谷成人。和帝时,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称“曹大家(姑)”。

祖孙均为武将;

父女俱有才名。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将军长只班超及其孙五营兵屯长、京兆尹班始,均为当时名将,武功卓著。下联典指东汉望都长班彪及其女史学家班昭,具有才名。

班第功封一等;

孟坚讲论五经。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清代乾隆间定北将军班第,征伊犁,封一等诚勇公。下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会诸儒讲论五经。

-----------------------------------------------------------------

〖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就东观续成汉书,闺中妙质;

游 辞同帝辇,宫内贤妃。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续父班彪所著《汉书》之事。下联典指西汉文学家班婕妤,班况之女,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有《自悼赋》等。

才高续汉书,绝妙两都夸作赋;

丰功标异域,荣膺万里觅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人。初为兰台令。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又有《两都赋》等名著。因受窦宪牵连,死于狱中。下联典指东汉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字仲升,扶风人。东汉名将。班固弟。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后又多次平定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封定远侯。

===========================================================

班姓典故、趣事

〖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源于《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阳去做教书郎,他和母亲也跟随而去。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只好到府中帮助人们做些抄写工作,用来维持生计。但他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大志,也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随后,他就投笔从军去了。

班超投军以后,跟随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为汉朝和好了50多个国家,巩固了汉朝的政权,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后被封为定远侯。

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定襄县位于太原市以北,忻州市东南部。总面积864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晋昌镇。邮编:035400。代码:140921。区号:0350。拼音:Dingxiang Xian。

该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为柳林尖山,海拔2101米。西部和中部为忻定盆地。主要河流是滹沱河。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92度,七月均温235度,年降雨量413毫米,无霜期150天。

行政区划

定襄县辖3个镇、6个乡:晋昌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蒋村乡、神山乡、季庄乡、受录乡。

晋昌镇(10个行政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

宏道镇(18个行政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北街村、阁街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北社东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营村、西社村、贾庄村、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无畏庄村、南社村。

河边镇(27个行政村):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一村、青二村、芳兰村、南作村、陈家营村、牛台村、山底村、南庄村、阎家庄村、戎家庄村、赵家庄村、河南坪村、岭子底村、尧泉村、白玉沟村、李家庄村、马家尧村、继成村、井沟村、集贤村、蔚家梁村、建房村、瓦扎坪村。

蒋村乡(21个行政村):蒋村村、砂村村、草泉村、后高蒋村、前高蒋村、上东留村、下东留村、麻河沟村、大沙沟村、东力村、史家岗村、军家贝村、簸箕仉村、宽沟村、王家庄村、十八顷村、土岭口村、土岭村、兴家村、大坡村、张家庄村。

季庄乡(12个行政村):季庄村、虎山村、前营村、后营村、西庄头村、南林木村、北林木村、凉楼台村、邱村村、阎徐庄村、横山村、龙湾村。

受录乡(21个行政村):受录村、高村村、黄咀村、东作村、大南庄村、小南庄村、北庄村、回凤村、复兴村、贾家庄村、于家庄村、北受录村、向阳村、下汤头村、白村村、上汤头村、上零山村、下零山村、寺家庄村、玉会村、三家村。

杨芳乡(8个行政村):杨芳村、兰台村、西邢村、西营村、庄力村、长安村、张召村、智村。

神山乡(8个行政村):神山村、赵家营村、管家营村、卫村村、崔家庄村、小王村、师家湾村、镇安寨村。

南王乡(30行政村个):南王村、炭尧沟村、东霍村、湖村村、留晖村、龙门村、东王村、赵村、大南邢村、小南邢村、藏孤台村、西笏口村、黄场峪村、茶房口村、眉音口村、官庄村、张村村、镡村村、择里村、中霍村、西霍村、寇村村、董家堰村、岔口村、巨宝庄村、沙岭子村、李家坪村、尧头村、玉池凹村、百泉郊村。

历史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陵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治在今定襄县城)。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平寇县于崞县;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静乐,即今静乐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武德四年,唐复置定襄县,属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县郡(治秀容),定襄仍属之。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元年(1086年),复置安襄县,属忻州。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1914年5月,定襄属雁门道(大同)。1927年栽道,县直属省。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定襄县,属晋东北行政公署。1941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定襄县属北岳区第一。1944年9月改属冀晋区第二专区。期间,定襄县级建置未变。1944年10月,定襄与忻(东)县合并为忻定县,仍属冀晋二专区。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隶属关系不变。1947年11月冀晋区改为北岳区,定襄属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华北八民政府成立后,定襄改属晋中区第一专区。

1949年8月,定襄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1959年1月,定襄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县政府驻忻县城,属晋北专区(专员公署驻大同)。1961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后改忻县地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2001年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定襄属于忻州市。

2000年,定襄县辖3镇12乡:城关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庄乡、季庄乡、神山乡、蒋村乡、南王乡、李家庄乡、董家堰乡、史家岗乡、白村乡、受禄乡、官庄乡。总人口21110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0675 河边镇 20447 宏道镇 28138 杨芳乡 16650 官庄乡 11027 南王乡 16171 董家堰乡 326 史家岗乡 3838 南庄乡 5234 李家庄乡 1968 蒋村乡 12270 神山乡 15729 季庄乡 18632 受录乡 15547 白村乡 445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定襄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定襄县入选。

2020年6月,定襄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9年10月29日,定襄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2月22日,定襄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邮编:34000

定襄县位于太原市以北,忻州市东南部。总面积864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晋昌镇。邮编:035400。代码:140921。区号:0350。拼音:Dingxiang Xian。

该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为柳林尖山,海拔2101米。西部和中部为忻定盆地。主要河流是滹沱河。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92度,七月均温235度,年降雨量413毫米,无霜期150天。

行政区划

定襄县辖3个镇、6个乡:晋昌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蒋村乡、神山乡、季庄乡、受录乡。

晋昌镇(10个行政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

宏道镇(18个行政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北街村、阁街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北社东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营村、西社村、贾庄村、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无畏庄村、南社村。

河边镇(27个行政村):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一村、青二村、芳兰村、南作村、陈家营村、牛台村、山底村、南庄村、阎家庄村、戎家庄村、赵家庄村、河南坪村、岭子底村、尧泉村、白玉沟村、李家庄村、马家尧村、继成村、井沟村、集贤村、蔚家梁村、建房村、瓦扎坪村。

蒋村乡(21个行政村):蒋村村、砂村村、草泉村、后高蒋村、前高蒋村、上东留村、下东留村、麻河沟村、大沙沟村、东力村、史家岗村、军家贝村、簸箕仉村、宽沟村、王家庄村、十八顷村、土岭口村、土岭村、兴家村、大坡村、张家庄村。

季庄乡(12个行政村):季庄村、虎山村、前营村、后营村、西庄头村、南林木村、北林木村、凉楼台村、邱村村、阎徐庄村、横山村、龙湾村。

受录乡(21个行政村):受录村、高村村、黄咀村、东作村、大南庄村、小南庄村、北庄村、回凤村、复兴村、贾家庄村、于家庄村、北受录村、向阳村、下汤头村、白村村、上汤头村、上零山村、下零山村、寺家庄村、玉会村、三家村。

杨芳乡(8个行政村):杨芳村、兰台村、西邢村、西营村、庄力村、长安村、张召村、智村。

神山乡(8个行政村):神山村、赵家营村、管家营村、卫村村、崔家庄村、小王村、师家湾村、镇安寨村。

南王乡(30行政村个):南王村、炭尧沟村、东霍村、湖村村、留晖村、龙门村、东王村、赵村、大南邢村、小南邢村、藏孤台村、西笏口村、黄场峪村、茶房口村、眉音口村、官庄村、张村村、镡村村、择里村、中霍村、西霍村、寇村村、董家堰村、岔口村、巨宝庄村、沙岭子村、李家坪村、尧头村、玉池凹村、百泉郊村。

历史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陵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治在今定襄县城)。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平寇县于崞县;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静乐,即今静乐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武德四年,唐复置定襄县,属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县郡(治秀容),定襄仍属之。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元年(1086年),复置安襄县,属忻州。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1914年5月,定襄属雁门道(大同)。1927年栽道,县直属省。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定襄县,属晋东北行政公署。1941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定襄县属北岳区第一。1944年9月改属冀晋区第二专区。期间,定襄县级建置未变。1944年10月,定襄与忻(东)县合并为忻定县,仍属冀晋二专区。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隶属关系不变。1947年11月冀晋区改为北岳区,定襄属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华北八民政府成立后,定襄改属晋中区第一专区。

1949年8月,定襄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1959年1月,定襄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县政府驻忻县城,属晋北专区(专员公署驻大同)。1961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后改忻县地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2001年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定襄属于忻州市。

2000年,定襄县辖3镇12乡:城关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庄乡、季庄乡、神山乡、蒋村乡、南王乡、李家庄乡、董家堰乡、史家岗乡、白村乡、受禄乡、官庄乡。总人口21110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0675 河边镇 20447 宏道镇 28138 杨芳乡 16650 官庄乡 11027 南王乡 16171 董家堰乡 326 史家岗乡 3838 南庄乡 5234 李家庄乡 1968 蒋村乡 12270 神山乡 15729 季庄乡 18632 受录乡 15547 白村乡 445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定襄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定襄县入选。

2020年6月,定襄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9年10月29日,定襄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2月22日,定襄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南街村委会、东街村委会、西街村委会、北街村委会、阁街村委会、南门外村委会、平东社村委会、北社东村委会、北社西村委会、留念村委会、大营村委会、西社村委会、贾庄村委会、马城村委会、咀子村委会、辛安村委会、无畏庄村委会、南社村委会。

宏道镇的历史沿革

定襄县历史沿革: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春时,属太宗郡。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