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姓氏家族?肖氏现在有多少世祖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4收藏

谁知道姓氏家族?肖氏现在有多少世祖了?,第1张

中华萧氏通谱策划的初步构想 萧风 阳春三月,江西泰和会议,迈出了中华萧氏通谱修纂筹备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是成功的,可喜的。可以认为是我萧氏受姓2680多年以来里程碑的一步。通谱的含义,应该可以这样理解,是家族血缘凝聚的最高标志,是家族人文闪耀的最亮显示,是进入基因时代前的民间普查的先于他姓的基础工程……家族的团结有益于宣传社会荣辱观,树立社会荣辱观,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广泛、最基础的载体,其意义将与日月同辉。 本人不揣冒昧,现就通谱纂修的策划,谈谈初步的构想,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第一部分:关于通谱的构想 (一)第一个工作目标——达到全国出版的一流通谱 1、通谱必须统一派语。 萧氏家族的历史悠久,支系庞杂,因而各种各样的派语,千姿百态。要想从黄帝始祖开始统一派语,这是难以办到的,况且绝大多数已成亡灵,改换派语似无意义。以本人为例,从黄帝至何公前是60代,何公至本人是77代,本人下又有7代,加起来,总共是144代了。借用数学的简约法则,三下五除二,来个简单处理。即以通谱竣工的当年为界,前用××世标明,后用新字派语。黄帝为第一世,太心公为第46世,何公为第61世,本人为137世……直至通谱竣工的当年止。设若以145世为最末一世,从146世起套用新派班字。全国各支派的未完的原用派字一律作废。此处使用的源流世系,是采用大家常用的说法。至于今后经过研究后,当以正式确定的源流世系为准。现在不过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已! 2、通谱应该理顺支系源流 古代,修谱是贵族、豪门的专利,民间是不准修谱的。从宋代开始,才偶尔允许老百姓纂修家谱。元代又反弹了,不准修谱。明代对民间修谱的控制稍有放松。直到清代,民间修谱才慢慢普及。此前,虽然民间修过一些家谱,但是,天灾人祸、兵燹,凤毛麟角的家谱文献资料,基本上不复存在了。 南方各省,清乾隆年间,民间修谱走向高潮。而朝廷两次颁旨:追溯祖先时,不准妄自攀援,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所以,大量的族谱,上线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常说的断线谱。 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造成了许多正出、庶出的矛盾。相互之间或有磨擦,互不往来;或自立门户,各自为政。这样一来,本是同班同辈的兄弟,反而在家谱上没有联系,没有反映了,形成多头多线的支系,一时难以理顺清楚。 当时,修谱没有完整的档案资料,大多数是凭口口相传的记忆,或年代久远、雨水浸漶的模糊难辨的片纸只字的笔录。因此,错讹百出。比如,庐陵府所辖唐朝宰相萧复的两支后裔的记载,就有出入。萧俭、萧偡是萧复的儿子。萧俭的后裔文元、乾元、体元、信元和贞元五兄弟,和萧偡的后裔文凯、文源、文忠三兄弟,从时间上推算是族内的同辈人。而泰和大多数家谱记载,五元是萧俭的四代孙,三文是萧偡的六代孙,显而易见五元和萧俭之间缺少两代。 湖北仙桃萧国春的家谱记载,他们也是俭公的后裔。他们家谱明确载明五元是俭公的六代孙。其资料是:俭——志——瑗——绍仁——乐溪——文元。 以上说明,支系源流的复杂性,是修纂通谱的最大难题,最为棘手。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就是要把几个地方的支系普查清楚,汇总成册,以便查对。 ①安徽萧县的支系。这是萧姓的受姓地,有多少支系?留本地多少?外出多少? ②山东峄县(即兰陵)的支系。这是北方各省萧姓的辐射发源地。 ③江西庐陵府的支系。包括泰和、吉安、吉水、万安、遂川等县。这是古代庐陵府的所辖地域。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福建、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萧姓,都是从以上县市迁去的。 ④江苏丹阳的支系,即南兰陵。齐、梁两朝在这里发迹。皇舅房、齐皇房、梁皇房的脉络,可以在这里查个水落石出。此处是江浙萧姓辐射发源地。 ⑤少数民族改姓的支系。萧姓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深得少数民族爱戴和崇敬,改为萧姓的少数民族有契丹、满族、佤族、普米族、彝族、傣族、阿昌族、拉古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和回族等十三个。 以上各支系普查基本搞清楚后,其理顺支系源流的工作,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等于完成了工作的一半。 当然,仍会有少数支系无法理顺,那就暂存待处。等到全国基因普查结束后,通过基因的查核来理顺支系。 3、通谱覆盖的范围要达到海内外90%以上。换句话说,就是90%以上的萧姓族人的支系,均要在通谱上有反映。 完成这个任务的力量,是各省、市的萧氏宗亲会。所以,要尽快组建成立,时间要快,要慎重,不走过场。各省、市萧氏宗亲会是办实事的机构。从现在起,最多用一年的时间,把各省、市的萧氏宗亲会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民主协商,成立全国性的正式编纂机构。 4、通谱从里到外应是“天下无二萧”的面貌。 “肖”、“萧”混淆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似乎难以扭转。这是上世纪国家汉字简化不慎留下的后遗症,已经谬误流传了两、三代人。现在要彻底纠正过来,已不是易事。人们的惰性、无知,特别是年轻人的盲从,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困难性,恐怕正本清源,也会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 有人说,既然错了,改正又这么困难,不如将错就错,算了。这种态度,是非不明,缺乏原则,完全是糊涂虫的思想,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肖”“萧”是两个形、音、义不同的规范汉字,“肖”读(xiào笑),“萧”读(xiāo消)。如果不加以纠正,若干年之后,“萧”就沦为“肖”(xiào笑)了,萧姓就消亡了,而代之为“肖”(xiào笑)姓了,形、音、义都变了。萧姓子孙,有何脸面向列祖列宗交待呢? 除了家族内部的阻力外,公安部门不开绿灯,是阻碍纠肖复萧的最大障碍。根据国家民法通则第99条、国家身份证法第4条、11条和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废除汉字二简方案、重新公布《汉字简化总表》的通知,公安部门完全应该尊重公民有权更改姓名的权力,而他们横加阻拦,是行政不作为的表现。 所以,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维护家族的姓名权。对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起法律诉讼,并同时进行新闻炒作,使之宣传影响深入到全国的每个角落,从而达到公安部门开绿灯,漠不关心的族人引起重视,再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而实现“天下无二萧”的目的。 我们有完全胜诉的把握。 我们家族人才济济,有许多顶级学者、专家,有广大族人热心的物质、精神的支持,有他姓无与伦比的丰富的文史资料……是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编修出第一流的通谱的。 预计通谱为10卷至15卷左右。首卷分上中下三卷,人多的一省一卷,人少的几省合成一卷。省卷以人(即祖先)为经线,以地域分布为纬线,将一个支系的不同地方的世系集中编辑,以便浏览查检。族人购买通谱,一般只要购买首卷及本省卷,共四卷即可。 (二)第二个工作目标——建造一座建筑群式的萧氏宗祠。 宗祠是族人顶礼膜拜的圣地,是凝聚850万血缘亲人的纽带。因而有必要在安徽萧县、山东兰陵、江西泰和和江苏丹阳四地,挑选一地,建造一座萧氏宗祠建筑群,具备商业、旅游等功能。与当地的萧氏旅游资源连线,形成旅游的风景区。每年只要有10至20万族人回来观光祭祖,对当地的经济拉动,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可为萧氏家族的活动积蓄资金。 (三)第三个工作目标——拍摄一部以萧何为题材的20集电视连续剧。 萧氏家族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佼佼者,其辉煌的历史,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赞叹不已,他认为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事。汉代的开国宰相萧何的业绩光照日月,南北朝的三百年九五之尊可歌可颂,唐朝的八叶流芳,实际是李、萧平分天下…… 所以,我们萧氏先祖的丰功伟绩,应该大力宣传,让年轻人了解萧家的过去,珍惜萧家的历史。在通谱竣工之时,全国播放《千古良相》的连续电视剧,该是多么美好,多么惬意的大事! 第二部分:几个具体问题的构想 (一)办事班子的组建 分组联部和编辑部两个班子。组联部门分管日常办公、公关、筹资、联络等。编辑部门主要承担通谱的编写任务。这两个班子是通谱能否纂修完工的核心、指挥部。所以,其组建过程要特别慎重,要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大公无私、不慕名利、勤俭节约、诚实忠厚、精明能干的族人入选。 开始,应该从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步组建的方式进行。考察满意一个,吸收一个。总的来说,人员不宜太多,要求一顶两,甚至一顶三,老中青搭配。时间是半年到一年之间组成。目前,只要几个临时工作人员操作就可以了。 正式机构的组成,必须条件成熟,就是全国各省、市的萧氏族人基本发动起来了,各省、市有了理想的牵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班子,才最具有威信和工作能量。所有临时或正式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给付报酬的办法聘请。 其理由: ①货币的杠杆原理,促使受聘人员提高工作的责任心。 ②同①理由,可以掌握优胜劣汰的主动权。 ③同①理由,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④同①理由,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融资办法 目前,国内纂修通谱的姓氏不少,融资方式大约有两种:即邱氏模式和罗氏模式。 邱氏模式:富商邱仲儒先生,独资编修邱氏通谱,全族共300万人,要求达到全国最先进水平。他在广州拿出一栋别墅作为谱局办公的地点,雇请了八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把关。至目前为止,邱宗儒先生已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还将继续投放资金。 罗氏模式:由中将罗元发领衔,广州政协委员罗胜保主笔的《中华罗氏通谱》,历时八年,于2002年10月初版付印。他们筹资的办法:普遍发动,全面开花,多少不论,广种博收。 我们的办法,可以将这两种模式都借鉴来使用。为了完成三个工作目标,总会可以采用邱氏模式,争取族中贤达独力捐资。 各省、市可以采取罗氏模式筹集省内所需的资金。或者均可采用两种模式互补进行。罗氏模式,对捐款族人,用上功德录、赠谱的办法给以回报。 还有一个办法:投资办企业,除归还投资者的成本外,从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通谱修纂的经费。 完成上述三个工作目标,需要资金总计约人民币陆仟万元。 通谱出版,在族人中切实做好发行工作,按成本价销售,收回部分成本。 萧氏宗祠建筑群,发挥商业、旅游功能,可以长期变成聚宝盆,受用无穷。 电视剧全国播放,也可以通过拷贝的交流,收回部分成本。 金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金钱可以使你变成850万萧氏族人心目中的永远的丰碑,产生永恒的不朽的价值! (三)创办《中华萧氏报》 为了发动群众,沟通各地的情况,交流经验。有必要创办内刊《中华萧氏报》,利用电脑网络现代讯息工具,分散办公。发行只寄到省,再由省分寄到市,逐级分发下达…… (四)时间安排 第一年:完成总会办事班子,包括组联、编辑班子的组建,成立全国性的正式机构。各省、市班子的组建。完成安徽萧县等四地的支系普查。同时筹措资金。宗祠建筑群的设计开始。 第二年: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对萧氏历史上的疑难问题,用讲事实、摆证据的办法,达到共识,为通谱编辑扫清道路。宗祠建筑群开始施工。 第三年:各省、市上交本省、市送审本。通谱开始编辑。电视剧本完稿并筹备拍摄。 第四年:宗祠建筑群落成,电视剧拍摄封镜,通谱编辑完成60%。 第五年:通谱编辑完成,召开庆谱典礼。 暂定五年,时间的长短,根据操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还有财经的收支管理,当代人物志入谱的规格等具体问题,就不再一一述及了。族末才疏学浅,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全部涉及,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宗长不吝斧削。 2006年4月18日

采纳哦

1920年(隆回)《上车萧氏续修族谱》"序"称一世祖一菊公,讳梓贵,字从之,号长仲,一字次伯,宋末避金乱携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九子及一女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洲圳上梅子坡迁至武冈横板桥,第七子江,字万川,由武冈徙居邵北隆回三都上车。生八子,居隆回三都者二:上车为景公族,下车为春公族。余皆外徙。越数传,上车景公族复分古镇、江东、郭家塘三房。(编者注:又据湘乡、邵阳、武冈、新化、新宁、娄底等县市部分萧氏族谱记载,均尊一菊(或长仲)为始祖,一说一菊第五子汉,生十子:汉一(郎)至汉十(郎);一说汉一(郎)至汉十(郎)为一菊之子,明初,由江西泰和迁湖广,分布在邵阳、武冈、隆回、新化、新宁、绥宁、湘乡、安化等地)。

  (老班次)添原必仕永文昌 荣华富贵最忠良 家世惟才兴大业 承宗绍祖立纲常。(通谱班次,与他谱所载"通谱班次"大同小异)健顺乾坤体 时祥化育洪 调和尊硕辅 佐理重儒躬 建立忠丞业 光扬镇武功 圭璋名士范 节义哲人风 璧聘金堦上 辉联桂籍中 贻谋常守绪 灵秀自钟嵩 彝训家声正 典谟德泽崇 本源循序列 作述永优隆。

族谱,族人之公共事、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大心食邑,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1480年生人,而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皇帝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名人置于宋后,以至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盛世,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同氏是也。

全国萧氏人口分布一览表

序次 省名 分布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布范围(占全省面积比例) 备 注

1 四川 30 全省 宜宾、泸州高达36

2 重庆 30 全市 永川高达36

3 湖南 30 全省 娄底、益阳、邵阳、长沙、株洲高达36

4 江西 30 全省 吉安、萍乡高达36

5 湖北 29 全省 襄樊高达36

6 广东 20 全省 梅州、揭阳、潮州、汕头高达30

7 山东 16 全省 烟台、威海高达30

8 贵州 16 全省 毕节、遵义高达30

9 福建 15 全省 邵武、长汀、宁化、武平高达18

10 浙江 11全省

11 江苏 11 全省

12 安徽 11 全省

13 河南 07 全省

14 吉林 063 全省

15 河北 062 全省

16 北京 06 全市

17 天津 06 全市

18 上海 06 全市

19 广西 06 全区

20 海南 06 全省

21 台湾 06 全岛

22 黑龙江 06 1/2 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市

23 辽宁 06 1/6 朝阳市、葫芦岛市、大连市

24 内蒙 06 1/5 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鄂伦春旗

25 山西 06 1/3 运城、临汾、晋城、长治

26 陕西 06 1/2 汉中、西安、宝鸡、安康、铜川

27 云南 06 1/3 丽江、昭通、昆明、泸西、砚山、富宁

28 甘肃 06 1/5 天水、武都、临潭、碌曲

29 青海 06 1/10 甘德、达日、斑玛

30 06 1/16 昌都

  萧(xiāo)姓源出:

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得姓始祖:大心。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

  兰陵郡河南郡调和鼎鼐;

  定汉堂制律堂博治经书。

——全联典出萧姓的郡望、名堂。

  汉代宗臣第;

  南朝帝子家。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下联典指南朝诸帝。

  太子聚书三万卷;

  穆公为政十余州。

——上联典指指南朝梁文学家萧统(501-531)。梁武帝之子。。善诗赋,曾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多卷,研讨儒事文学,兼探佛理。辑《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颇有影响。下联典指南朝宋尚书左仆射萧思话,好书史,有令誉,拜郢州刺史。先后历十二州,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卒谥穆。

  高帝清廉治国;

  名臣勤俭传家。

——上联典指南朝齐建立者萧道成(427-482),以清俭自奉,卒谥高帝。下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晚年不置坦屋,尝曰:“后世贤师,师吾俭。”

  笛曲和鸣莺燕至;

  箫声谐引凤凰来。

——全联典指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见《列仙传》)

  金田起义八千岁;

  梁国临朝第一家。

——上联典指太平天国***之一的萧朝贵。参加领导金田起义,封西王八千岁。在攻略长沙时,中炮阵亡。下联典指南朝诸帝。

附:

  收图兴汉;

  辅政匡君。

——佚名撰萧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下联典指西汉大臣萧望之。

  指汉星旗转;

  分霄日羽明。

——此联为唐高宗时太常博士萧楚材《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诗句联。

  入谷烟雨润;

  登崖云日明。

——此联为唐代进士萧颖士《游马耳山》诗句联。萧颖士,字茂挺,兰陵人。

  制律功高能固汉;

  选文心瘁继传经。

——佚名撰萧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指西汉大臣萧何。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萧统(501-531)。

  钓游怀旧迹,将老屋托为支祠,堂堂皇皇,历卅八年始臻美备,恰好魂招南岳、神寝西安,灵爽共归来,故土莫辞千里路;

  品学得优名,与仲氏香分贡柱,绳绳继继,至十七世愈觉繁昌,总因风不常凋、霜难殒叶,本根最深厚,浓荫永庇六房人。

——此联为湖北省英山县红花嘴萧氏宗祠上殿联。(共92字)

  “肖”不是“萧”的简化字

  萧风

  “萧”是一种植物,引申为萧索的意义,第二个内涵是姓。作为姓,从公元前682年宋国的乐叔大心在萧国受姓至现在,已经有2680多年了。历史上萧姓的帝王将相不少,文学、艺术、医学方面的名人较多,在南北朝时期,和王、谢、袁三姓合称四大望族。根据国家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萧姓人口约708万,是全国100大姓之一,排列第30位。从我国最早的一本姓氏专著《世本》到当代的所有姓氏著作,对萧姓的产生、演变、发展,都作了或详或略的记载。是不容置辩的事实。

  “肖”字,字典上的解释是相似的意思,如“肖像”、“惟妙惟肖”等。解放后,除极个别的字典注明“肖”是“萧”的俗写外,权威性的字典、词典都没有把“肖”和“萧”牵扯到一起来。从古到今,除明代万历凌迪初的《万姓统谱》中记载汉代、明代有“肖”这个稀姓外,所有姓氏著作,特别是权威性的著作,都没有只言片语痕迹。

  “萧”、“肖”的大混淆,主要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批简化汉字中,曾将“萧”简化为“肖”虽然在短时间内国务院明令废止了,但是负面影响极大,难以根除,加之人们认为“萧”写成“肖”来得方便,以及中小学教学中未加区别,和媒体、出版物的疏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萧”姓逐渐转变为“肖”姓了,几乎被完全取代。这是萧氏嗣孙感到十分痛心的事。社会各界和萧氏嗣孙应该尊重历史,维护姓氏的稳定性,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汉字再不要把“萧”写成“肖”了。“萧”的规范简化字是“萧”,而不是“肖”。

  萧氏出自子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周代宋国微子之后,乐叔大心有功,封于萧(故地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为宋的附庸小国,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即其后。东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四个朝代,即宋齐梁陈。齐梁二个朝代,都是萧姓建立的王朝。齐朝的建国者萧道成;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

  萧氏另一支派是契丹族的后裔。契丹族人在我国北部建立过辽国。清代学者张澍著《姓氏寻源》记载:“辽有萧翰,本无姓,以慕萧何,因为氏”。�

  萧姓有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一带)、兰陵郡(故址在今山东峄县五十里)、广陵郡(今江苏省江都县)等三个郡望。大部分客家萧氏属河南郡,为萧何的后裔。�

  �姓氏“萧”不能写成“肖”。作为姓氏,只有“萧”姓,没有“肖”姓。今有的人在写姓氏时,把“萧”写成“肖”是不妥的。

   

  

      应该是《大南迁》吧?葛藤凹太有名了,现在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里面的南田村,现在也叫南田坳,古代的时候叫葛藤凹。里面是所有客家人的发祥地之一,是客家祖地石壁里面的葛藤坑、葛藤凹、葛藤堡。

        北方中原汉民因战乱而在漫长的迁徙和定居过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

       传说,客家人的祖先原住在河南一带,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和灾荒,举族迁徙南下。迁徙过程中,农民造反军的头领碰见难民队伍中,有一妇女背着个孩子,牵着个孩子,奇怪的是牵着的比背上的年纪还小,便好奇地问这位妇女:“嫂子,怎么让小的走,大的背?”妇女回答:“听说黄巢老爷造反,到处杀人,这牵着的是我亲生儿子,背着的是一孤儿,他父母都在过江时遇难,怕断了他家的香火。”黄巢听后,很是感动,对妇人说:“不用怕,回去在门口挂上葛藤,便可保平安。”妇人半信半疑,黄巢的副将对妇人说:“这位就是黄巢元帅,你们走吧,按黄元帅交代做,可保平安。”而后,妇人和族人,来到一个村庄,看这里环境不错,也就落了脚。不久,听说黄巢军要来,大家都惊慌失措,妇人想起黄巢元帅的交代,叫全村人割葛藤,堆在门口。黄巢军来到,见到葛藤,果然秋毫无犯。

        从此,全村人都把葛藤当吉祥物,在端午节要避邪时挂上。自此流传下来,成了习俗,并把这村叫做葛藤凹。

        葛藤凹的故事被客家人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近年,葛藤凹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屏,电视剧《葛藤凹》(也就是现在的《大南迁》)以“葛藤凹”的传说为线索,改编而成,剧中溶入了客家生产、客家民俗等散发古老乡土的芬芳,也再现了客家人可歌可泣的迁徙史、以及后来生根、扎根,与当地山民融为一体的漫长历史。客家故事中,那为人着想的妇人也作为客家妇女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后人延续和传承。

        这里我简单归纳一下那里居住过的客家人,不全面哈,见谅!

        刘氏:台湾刘氏诸谱均载:黄巢乱起,刘翔携子天赐,避居宁化石壁葛藤凹,号为东派,子孙于明、清二代分别从广东和闽南东渡入台。翔兄翱,官建州,因居家,谱称西派,进台湾后裔刘开七派下居多。

        萧氏: 河南郡 河南堂师俭堂 梅轩 北宋干德年间 宁化石壁葛藤凹 梅县、肇庆、阳春、饶平、平远、深圳、台湾 《崇正同人系谱》 。宋代,宁化石壁的萧梅轩从石壁葛藤凹迁居广东松源都,其后裔播迁至广东省兴宁、河源、饶平、和平、肇庆、阳春、阳远、海丰、长乐;部分后裔复徙江西泰和、兴国以及湖南各地。据《书山派萧氏族谱》、《斗山派萧氏族谱》载,今闽南民系中的漳州、泉州、厦门以及台湾的部分萧氏之号称“书山”、“斗山”、“涌山”派者,均出自宁化石壁。 

        陈氏、陈魁,字参琉,宋朝进士,妣李夫人和刘氏一娘,从江西江州义门入闽后定居宁化县石壁陈德村(今为南田村),生昆、仑、嵩、岳、峰五子,分别居住在石壁村的葛藤凹、水南坝和石寨寮坑等处。

        现有谢、马、张、朱、涂、伊、曾、王、虞、雷十姓客家人,之前还有罗姓、刁姓、连姓、过姓人居住,里面许多小村名均是住过的客家姓氏命名,你可以去网络地图上查看一下。客家人的祖先至少有几十个姓是在这里开基的。这里就在我家的隔壁,现在很多姓氏。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客家人向往的祖地。(本人只是浅薄,如果你有兴趣研究客家人可以去实地走走,现在是福建省宁化县南田坳,孕育数千万客家人的一个小村子啊!)可以到这里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fkw=%E7%9F%B3%E5%A3%81%E5%AE%A2%E5%AE%B6&ie=utf-8&ie=utf-8&fr=wwwt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客服

分享

收藏

立即下载

为了提升浏览体验,原视图版网页已升级为如下版式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报告doc

195K, 4页, 1072次阅读 [立即下载]

举报分享于2017-07-31 15:46

关于肖氏家族‎的来历与现状‎的研究报告

肖姓是萧姓的‎俗称。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3、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得姓始祖

—— 大心

说法一: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对于说法一,有这样生动地‎描述: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长万说‎:"像你这种当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这一下触到了‎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名叫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逐杀了南宫长‎万及其同党,平息了这次内‎乱。闵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1/4页

说法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裔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叫萧孟亏。其后沿袭姓萧‎。

繁衍播迁

萧姓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散‎居各地,家族势小力微‎。到了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萧姓经长期迁‎居,已从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辈出,汉相萧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辅佐刘‎邦起义,在攻占咸阳后‎,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图书,郡县户口、社会情况等大‎量资料,为西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并助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他的子孙也分‎别入仕于两汉‎,均为高官,为汉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家族兴旺‎,几个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国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加上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士族南迁,萧姓族人也随‎之而徙,播迁于南方诸‎省,使家族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于天‎下,建立了齐、梁两朝、繁衍昌盛、人才辈出,使萧姓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唐宋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萧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于天下,另一方面由于‎新成分的涌现‎,即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的‎契丹族萧氏劲‎族的加入,从而成为一个‎显贵、庞大的家族。在此期间萧姓‎也有迁入福建‎、广东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萧姓已广布于‎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区。元明清时期,萧姓徙居于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断使萧‎姓成为名门,自清康熙末年‎,萧姓族人开始‎了多次入迁台‎湾,有的还远播海‎外,使萧姓真正遍‎布于我国南北‎方各地。今日萧姓在我‎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六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号

堂号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皇帝位,始终帮助汉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汉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萧何定的‎。

郡望

萧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几大郡‎望,据《姓氏考略》所载,主要有三个: 1、兰陵郡:西晋时从东海‎郡分出一部分‎,置兰陵郡,治所在丞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镇)。隋时废此郡。

2、广陵郡,治今江苏扬州‎。

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萧姓望族居兰‎陵、广陵。

宗族特征

1、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的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

2/4页

2、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如唐宋时萧姓‎十个宰相,均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诗人画‎家也众多。

3、萧姓适用楹联‎众多,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家族特色。

肖姓与萧姓的‎辩证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如《深圳姓氏谈》载:“肖姓亦即萧姓‎,萧俗作肖。源出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勇将南宫‎长万攻打鲁国‎被俘,几个月后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与宋闵公于后‎宫博戏。闵公无意嘲笑‎了长万曾当俘‎虏,长万顿时恼羞‎成怒,打死了宋闵公‎,又杀了几个大‎臣,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大心‎组织军队,杀逐南宫长万‎及同党,平息了内乱。宋间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庸国,称为萧叔,其后人就是萧‎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从福建迁至深‎圳地区,现聚居在坪地‎镇,是该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岗、香屋一带。”‎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 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 Xiào 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读音也变成了‎去声的 Xiào。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所以“„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不可取‎。“„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己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

3/4页

“肖”),以轻易否认自‎己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在此,建议所有“肖”姓家人都尽可‎能的改正错误‎,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萧”。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的‎同情。另据可靠消息‎,现兹有世界萧‎氏宗亲会等全‎球数十个宗亲‎会已联合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议,利用在今、明年全国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机会,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萧”提供方便,让千千万万族‎人能认祖归宗‎~这也希望众多‎族人也珍惜这‎个机会。

谁知道姓氏家族?肖氏现在有多少世祖了?

中华萧氏通谱策划的初步构想 萧风 阳春三月,江西泰和会议,迈出了中华萧氏通谱修纂筹备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是成功的,可喜的。可以认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