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2收藏

李家村的介绍,第1张

段李家村位于滨城区东北10公里,单寺乡驻地南28公里处,东与南贾村相邻,西依朝阳河,南界北籍家村,北同杀虎刘村接壤。全村总面积260公顷,耕地面积55公顷。段李家村曾用名李家。永乐扫北时李敖幸存,生八子,曰八虎,家大势凶。明末,李太自河北枣强县迁入,因惧李敖远居建宅,后李敖又于宅西隔地建房,该村成为数段,故称段李家村。地处黄河下游的鲁北黄泛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南有韩墩干渠二分干,西有朝阳河,能浇易排,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境内交通便利,村内街道“一纵两横”。南通省道滨海路,北接省道永莘路。该村属胜利油田重点开采区之一,境内井架林立,并驻有热采站,为发展该村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2000年,全村共有89户,总人口2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现有李、王、孙三姓,以李姓居多,均为汉族。建国初期,农村经济总收入1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13万元,人均纯收入2550元。

张姓

系承黄帝,始祖为张挥、张侯(解张) 。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张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

家谱

张姓的家谱有:《河北南皮张氏族谱》( 河北大学) ;《山西平定张氏族谱不分卷》( 北京图书馆人民大学辽宁图书馆) ;《山西五台张氏家谱一卷》( 山西五台县五级村) ;《江苏徐州彭城张氏族谱□□ 卷》( 江苏铜山县张氏) ;《安徽芜湖张氏续存名录六卷》( 吉林大学) ;《山东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附续安丘张家乘不分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吉林大学) ;《河南新乡张氏族谱不分卷》( 人民大学) ;《临清张氏族谱》( 临清县发电厂张振文) ;《长垣张氏家谱》( 漯河市张付昌) 。

迁移名录

1、始祖名讳为张筐、张篮,明洪武年间由洪洞迁商水县邓城白堤村(现名白帝村),一个兄弟迁往安徽毫州,一个留居白帝村。(河南)

2、据记载始祖于明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由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赵州治隆北,外迁始祖名讳张志公(或张志功)。(河南)

3、始祖名讳张寿,字仁山,据河南省渑池县南庄村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奉诏迁豫渑池治北南庄村立业。始祖张公讳寿,字仁山;张公讳福;张公讳禄。字辈:英、伯、仲、京、万、大、一、凌、森、令、效、继、崇、金、杉、全、玉、继、凌、敬。十六世祖张文林为武举人,山东泰武临道三品官,山东济南张府街为同族人。(河南)

4、据家族光绪16年碑文记载,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到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府)老河市(光化县)张集镇大房营、二房营、三房营、四房营四村,现在已发展到十村,现居住全国各地,约有1万人左右,原始字辈为:世从文守凤 有子可成 光明正大 万宝同生。(河南)

5、始祖名讳张汉卿,自明永乐年间(1403/1404)从陕西米脂/吴堡到山西大槐树下集中,后迁移到汾邑之闫家庄(今孝义市司马村)。(河南)

6、始祖名讳张忠,于明初五十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白杨树村移居河南省济源县庙道街蓬莱坊。(河南)

7、始祖名讳张守仁,于明正德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往河南郑州市北里村。(河南)

8、始祖名讳张慎言,后世字辈排行为:慎大洪克金 元廷成世泽 书林作士志 起鳯光王国。(河南)

9、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力里村张氏族人,七世祖讳张继祖,以上六世不详,据说六世居住在力里村北东王庄,东王庄始祖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文革前,东王庄村西南有张家家庙,坟地千百座,占地十五亩,家庙中有家谱,但文革时,被夷为平地,家谱也被毁。(山东)

10、据张氏族谱记载,我辈始祖张斌原籍洪洞县辛渡村,于明洪武年间赴山东省聊城仁县丞,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代,人口达万人以上。(山东)

11、始祖名讳张津,另有张应、张鸣、张存、张思四兄弟,明初迁往山东,其他资料不详。(山东)

12、始祖名讳张君阁,明洪武二年自洪洞大槐树下迁居江苏沛县、山东滕县。(山东)

13、始祖张公三迁至东昌府博陵城,有字辈排行,张公三(一世),安,海,文,志、汝,仕、鸣、庆,问、宪,铎、锦、镔,大、予、沛、滨,名、朝,宗、汝,景、玉,立、尚、恒,风、东、来,安、太,西、屏、有,孟、学、春,国,家,金(二十世)。(山东)

14、始祖名讳张嵩,由洪洞大槐树下迁到陕西西安,外迁兄弟三人,二弟迁到河南郑州市,三弟迁到河南黄河以北。(陕西)

15、据传,始祖名讳张孟帝从洪洞大槐树迁至河南省陕县王家后崖底村。(河南)

16、据悉,始祖张光兴,携侄子张守群迁往湖北武乌山,原碑文山记载有字辈“全秀文治、光宗耀祖、明德修身、启由兴丛”。(湖北)

17、据记载,张氏一家七口,于明洪武2—5年自洪洞大槐树迁至河北大名府东明县,始祖名成,字克老。(山东)

段家堡乡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较多。位于官地村的万安寺,始建于唐朝,明代又进行扩建,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已得到修缮,占地面积2320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位于段家堡村的东寺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四年,于道光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正名为兴教寺,早年为五台山佛寺的下院。与东寺庙交相辉映的是屹立于庙院正中的一棵千年白皮松,从原平沿大运公路到宁武再到朔州,数百里之遥所见参天大树稀有,从树龄上看,象东寺庙院中可称作“古木”的千年白皮松几乎没有。惟有太原晋祠的唐槐周柏可与之媲美,可晋祠的唐槐周柏,树壁已有裂痕,其树杆已不能直立,尽显苍老之态。牛食尧边墙,系古长城的一部分,具体年代,尚无考证。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段家堡乡官地村,建于1964年3月,属于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长城向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代名词,而地处偏僻的牛食尧边墙,系古长城的一部分,具体年代,尚无考证祭于崞县抗日烈士诸同志,抗战八载,终获胜利,先烈血迹,不可磨灭,溯自日寇兽蹄,倾入崞境,仅崞城屠杀我同胞达三千之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而握有兵权之当局,不以民命为重,弃城而逃,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二十五万群众嗷嗷待救。当是时也,我一二零师九旅挺进敌后,艰苦奋斗,为国捐躯。始有今日之局面。综观上列战斗,最驰名国内外者,有火烧阳明堡二十架飞机之壮举,复有上石寺、田家庄、上阳武、轩岗之以少胜多,提高军民斗志。王董堡、石摊、大牛店之夜袭。俘获敌伪全部人枪。展开反敌蚕食政策之端。既有军民围困官地敌伪于先,大涂 皋逆类交械于后。我解放区局面为之改观。十六万人民获得解放,大部分村庄实行了普遍的村定为传统庙会日,抗日战争时期虽有中断,但解放后,寺庙

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段家堡乡官地村石口儿,属于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1946年3月1日。碑上刻着:

抗日烈士纪念碑祭文

选,树立起了人民政权,件租减息、交租交息、兴利除弊、发展生产,贫苦人民摆脱黑暗之深渊,各个阶级之利益均得到发展,五千余青年民兵保卫家乡、劳武结合、围困据点、创造窑洞战、维护人民生命财产、上列丰功伟绩,固有我军政民同意意志,形成不可抗拒之力量,而先烈血迹,尤足昭彰,兹择先烈事迹数端,以告全县。

几年来,有忠国为民、艰苦备尝、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而牺牲的三十五支队参谋长李克林同志,武工九队大队长刘颜同志被割去耳朵,俘至宁武城,临刑前面不改色,毫无惧容,乃大骂“打死汉奸孙德安!”高呼“中国***万岁”朔区通讯员郑五同志,被敌虏至朔城监禁五年,出狱后,意志不变,二次被捕,终被枪杀,临刑前,他面对着遗臭万年的汉奸刽子手怒目高呼“抗日不怕死,当汉奸不是中国人,不如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日寇投降,抗日胜利,正谋和平建国,孰料国内反动派,发动内战,谋夺抗日果实,奴役人民,但在人民力量面前,内战终被制止,我人民既已赢得抗日胜利,赢得民主和平,尤应瞻前顾后,踏着先烈血迹,巩固和平,促进民主,为建设新民主主义之新中国而奋斗,以慰先烈,英灵于九泉之下

县政府、二十支队

暨全县十六万人民公祭

抗 联、武 委 会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一日

此外,在官地村还有炮台山、日军战壕、蓄水池等抗战遗迹。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安寺位于段家堡乡官地村,最初建于唐朝,历代香火不断村,最初建于唐朝,历代香火不断。明代的时候又进行了扩建,明清两代当地的教徒和历代官员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六(农历)

在各界领导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修缮,庙会规模更为扩大,每年正月十五办佛会点灯盏,六月六晾经拜佛诵经举办骡马交易大会。在全县(崞县)非常有名。每逢庙会期间,定然会有繁峙、代县、朔州、宁武、五台山等地高僧前来拜佛诵经。全县各城镇的商铺、小本经济人,总会云集官地,村镇官员也会积极配合,唱大戏、踩高跷、滑旱船、扭秧歌、抬阁、挠阁,这些街头红火每年均可看到。万安寺原坐落在官地村北,庙宇十分壮观,从古自解放后,均有住庙僧人,占地总面积为23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10平方米,进庙门有钟楼,西殿为正殿,两旁有偏殿共七间,南为藏经楼,东为神堂殿,北为僧舍、斋堂,为中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型建筑。庙后有君子洞,洞顶建有君子殿,现殿内建有两个花池,池内栽种有中国牡丹、杜鹃花等。引来众多游人观赏。寺外围满杨柳、榆树。盛夏时节,村民们常会在树荫下乘凉,听僧人诵经布道,别有一番情趣。文革期间,万安寺遭到严重的损坏,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当地百姓的支持帮助下,万安寺正逐步修缮起来。

辽宁盖州初氏宗谱,(清)初弘赞、初俭等编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盖州市徐屯镇初堡村初克权处。

辽宁丹东初氏支谱,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

辽宁建平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喀喇沁乡窝铺村初文玉处。

辽宁喀左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小营子沟乡初中三处。

辽宁双塔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双塔区他拉皋镇初玉柱提供。

辽宁铁岭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铁岭市腰堡乡初凤祥处。

辽宁大连初氏家谱,(现代)初文超整理,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三道沟村初春玲处。

辽宁凤城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镇南庙村。

辽宁庄河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栗子房(初屯)初鹏处。

辽宁丹东初氏支谱,(现代)初庆民、初智强修,2006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丹东市九连城初庆民处。

辽宁北票初氏宗谱,(现代)初国卿修 2005年排印本。现藏北票市娄家店乡初显武处。

辽宁普兰店初氏宗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城子坦镇初屯初宝琦处。

山东莱阳初氏谱书,(清)初尚龄编纂于清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清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莱阳初氏祖谱,(清)初尚龄等编,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山东莱阳初氏谱书,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石尹村(永利村)大堂屯初瑞处。

山东蓬莱初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大柳行镇浦里张家村初天学处。

山东博兴初氏宗谱,(现代)初绍圣续修,2003年初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孟桥初绍圣处。

山东牟平初氏谱书,(现代)初铭忍编修,2006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烟台市牟平区水道村初铭忍处。

山东莱阳初氏重修谱书,(清)初尚龄等编,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山东蓬莱初氏祖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修,2002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初旺庄初铭倜处。

黑龙江通河初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通河市初逢义处。

黑龙江黑河、大连初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黑河市、大连庄河黑岛镇初旭明处。

吉林怀德初氏族志,(现代)初俊丰编撰,2002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县大岭二道村、辽源市西安县连城村初俊书处。

台湾初姓祖谱,(现代)初金发编修,197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北海公园)、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从莱阳宝河乡陶格庄村迁到台湾。

河北南皮初氏宗谱,(民国)初增瑞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首修,2004年续修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沧州市南皮县倪官屯初月涛处。

山东蓬莱迟氏家谱,著者待考,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福林支阖修,现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耀顺处。

山东莱阳迟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毛笔正楷手写本。注:为明末山东蓬莱大迟家迁移至莱阳的一支。现被收藏在秦鑫手中。

山东日照迟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2008年阖族重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迟明柏处。

山东胶州迟家续谱,(民国)阖族继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54年续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

山东茌平迟氏续谱,2000年续修。现被收藏于茌平县迟桥村。

山东莱州驿道镇迟家村(墩上迟家)家谱,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898年4月)十四世祖迟芳春始记,民国十九年二月(公元1931年3月)十五世祖迟同善续谱,手写本。孤本收藏于山东省莱州市迟泽远处。

安徽横阳尉迟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镇横山村。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宗字辈下面是国字辈。

1,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2,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3,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5,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

6,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7,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

8,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李氏字辈:绍在永文继。三元金江长。

9,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李家村陇西李姓: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李氏家谱

辈分排行:

一、泌阳西关赵氏《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二、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

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三、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

1、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2、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3、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4、《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四、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五、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六、《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

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七、《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八、民国年间的家谱  《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

号《百代歌》: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

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

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

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参考资料:

:赵姓

段家村隶属于杨柳乡可渡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镇5公里,国土面积03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李家村的介绍

段李家村位于滨城区东北10公里,单寺乡驻地南28公里处,东与南贾村相邻,西依朝阳河,南界北籍家村,北同杀虎刘村接壤。全村总面积260公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