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儿子都到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朱元璋的儿子都到哪,第1张

第1代秦王朱(木+爽)(公元1356--1395年),在太祖的24个亲王中居长,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任宗人府宗人令。两年后,因建造王宫太过奢华和其他过失,被召还京师受责,两年后才回到西安藩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因率兵镇压兆州(今 甘肃临潭)少数民族叛乱有功,受到朱元璋赏赐。同年,因病去世,谥为愍,故史称秦愍王。

朱元璋为二房秦愍王朱(木+爽)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坚心旁+享)。”

晋王家族:

皇族第3房是晋藩家族,大概是诸藩之中繁衍最盛的一支

明皇族第3房始祖朱(木+冈)(公元1358--1398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3个儿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晋王,建藩太原 (今山西太原市),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史书记载,这位第一任晋王,自小跟大学者宋濂学文,又从杜环学习书法,长得“修目美髯,顾盼有威”,而 且智慧极高。封王之后,镇守北方重镇,与燕王朱棣一起成为明初最有势力的藩王,多次参预明初军国大事。如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受命与燕王朱棣一 超率师远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当时大将颍国公傅友德等都听他节制。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又受命同周王朱(木+肃)一同率河南、山西诸 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以巩固边防。可见朱(木+冈)对明初的朱氏政权和国家民族,作出过较大贡献。但朱(木+冈)这个人的性格,颇有些骄纵,在晋王任上,也 做过许多不法妄违的事,甚至一度阴谋造反,因被人告发不遂,从此受到朱元璋的责怪和疏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因忧怨而死,年仅41岁,在位 28年,谥为恭,史称晋恭王。

晋王朱(木+冈)后裔,以“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燕王家族:

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史称明成祖,又被称为永乐皇帝。朱棣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初被封为燕王,统兵镇守北方重镇北 平(今北京市)。靖难政变,篡侄为皇。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辛卯,朱棣因积劳成疾,于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经榆木川时,忽然病逝,享年 65岁,归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初谥“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明嘉靖时改谥为“启天宏(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 帝”,庙号改为成祖。明成祖朱棣娶开国元勋徐达长女为妻,就是徐皇后,又有宠幸的昭献贵妃王氏、恭献贤妃朝鲜人权氏等众多妃嫔,共生四子:高炽、高煦、高 燧、高(火+羲)。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洪武时立为燕王世子,明永乐时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北伐亲征时,他多次受命监国,明永乐二十二 年(公元1424年)八月十五日继为帝,改明年为明洪熙元年,这就是朱棣长子明仁宗继位。成祖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四子朱高 (火+羲)早年夭折,未被封王。

周王家族:

在大明朝众多的封藩中,第5支周藩王家族是较杰出和优秀的一支。这个家族的发派始祖,便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

周藩发派祖也即第一代周王朱(木+肃)(公元1361--1425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五个儿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封为吴王,建国于钱塘(今浙江钱塘)。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国。史书上记 载说,周王朱(木+肃)为人好学,喜读书,能填词赋诗,又写得一手好字,曾根据元朝宫中遗事,写有《元宫词》100章。又针对当时中原饥荒,著《救荒本 草》一书,考核可食的野生草本植物四百余种,并配绘图说明,对后来农学家徐光启写《农政全书》起过较大的参考作用。但朱(木+肃)也有明初大多数藩王的通 病,即野心勃勃,阴谋篡位做皇帝。当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周王朱(木+肃)也不听属下和家人的劝谏,蠢蠢欲动,阴谋造反。而建文帝认为朱(木 +肃)是朱棣的同母弟,早就想要除去他,这时便趁势派兵突袭开封,将周王朱(木+肃)逮捕,押回南京禁锢,并将他的儿子们迁徙到别处。明成祖政变成功后, 释放朱(木+肃),恢复周王爵位,让他回到开封。永乐初期,传闻他又想造反,被成祖责令反省,并夺去他的三支护卫军,他才“顿首谢死罪”,从此老实地做起 周王来。朱(木+肃)在位长达56年,直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去世,享寿65岁,谥为定,史称周定王。

朱元璋生前亲自为周王朱(木+肃)后裔制定了20字的派语:“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族:

明藩第6支是楚王朱桢家族,大多是些平庸无才之辈

楚藩开派祖朱桢,是朱元璋与胡充妃生的儿子,属庶出,排行第六,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封为第一代楚王,建国武昌(今湖北武昌市),洪武 十四年(公元1381年)到国就任。在位54年,曾镇压铜鼓、思州少数民族起义,永乐初任宗人府宗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去世,谥昭,史称楚 昭王。

楚王朱桢后裔,以“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为本族派语。

齐王家族:

明宗室第7支是齐王朱(傅亻改为木)后裔,子孙被废为庶人

齐王朱(傅亻改为木)(公元1364--1428年),是朱元璋与达定妃所生的庶七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为齐王,建藩青州,十五年 (公元1382年)就国。曾多次受命率兵从燕王北征蒙古有功。后以武功自喜,性凶暴。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谋反被召至京,废为庶人。明永乐元年 (公元1403年)复位,但更加骄纵不法。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子孙也被废为 庶人,徙迁至南京。朱后裔以“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等20字为派语。

鲁王家族:

明宗室第十支是鲁王朱檀家族,势力较小,地位较低,家族平庸

始祖朱檀(公元1370--1389年),是朱元璋与郭宁妃所生的庶十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生后两个月封为鲁王,建藩兖州(今山东兖州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到国。

鲁藩朱檀后裔以“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兼达,康庄遇本宁”等20字为派语。

蜀王家族:

明藩第11支,蜀王朱椿家族,是明朝宗室各藩系中最著名和优秀的一支

蜀藩开派始祖朱椿(公元1370--1423年),是朱元璋与郭惠妃(郭子兴之女)生的庶十一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蜀王,建国 成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国。史书上记载,这位第一代蜀王朱椿,为人孝友慈祥,笃诚宽厚,性格与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大不相同,不好战争兵事, 而独喜欢博览群书,气质容止温文典雅,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他还广交文学者,尊重知识与人才,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他曾邀明初著名学者李叔荆、苏伯衡一 同讨论经史。又特聘一代名儒方孝孺任蜀世子的老师,并在方的居室题“正学”二字,以示尊重。又从自己的禄米中每月分给成都各位群学博士一石,后成为定制。 当时各藩王大多扩张护卫、操练士卒,甚至以武力谋反,而朱椿驻守西南边陲的四川,却以礼教治国,,又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经济文化 都有较大发展,史称“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并使“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朱椿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去世,享寿54岁,谥为献,文献上 因此称他为蜀献王。所著有《献园集》。

蜀王朱椿后裔以“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20字为派语。

代王家族:

明藩第13支,代王朱桂家族,生活荒*腐败,为人奸佞不法

开基始祖朱桂(约公元1372--144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后的庶十三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代王,建国太原,同年就国。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去世,谥为简,称代简王。

代王朱桂后裔,以“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等20字为派语。

肃王家族:

明藩第14支――肃王朱(木+英)家族

肃藩王府是明朝分封在西北要道兰州上的一支宗室。其开基始祖第一代肃王朱(木+英),是明太祖与一个没有名号的妃子郜氏所生的庶十四子。明洪武十 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汉王,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肃王,第二年就国。初建藩于平凉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甘州,兼管陕 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又内迁,建藩于兰州(今甘肃兰州市)。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去世,谥为庄,史称肃庄王。

肃王朱(木英)后裔,以“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等20字为派语。

辽王家族:

宗弱支昌的辽藩朱植家族,开拓台湾数十年

在明代众藩系中,辽藩家族是第15支。辽藩开基始祖第一代辽王朱植,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韩妃所生的庶十五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植 被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辽东半岛的广宁(今辽宁北镇县),随即就国。朱植是个能征善战、深谙兵事的亲王,当年镇守 辽东边疆,屡建军功。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时,他被建文帝命令率军渡海南下勤王。朱棣篡位后,嫌朱植曾对自己有二心,便削除了他的 护卫军,并将辽王府改建于荆州。从此,辽王家族便从辽东半岛徙迁到内陆的今湖北江陵市,并从此由一个军事强藩转变成一个普通王藩。朱植于1424年去世, 谥为简。

辽王朱植后裔,以“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而龙舆”等20字为派语。

庆王家族:

第16支庆藩家族,是明王朝安排在西北边陲要地上的一支宗室力量

庆藩的开基始祖朱(木+旃),是明太祖朱元璋与余妃所生的庶十六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庆王,建国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到国。

庆王朱(木+旃)后裔,以“秩邃(宀+真)台(才头+鼎),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行的中间+干),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岷王家族:

第18支是岷藩家族,大都平庸

岷藩开基始祖朱(木+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 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改派朱(木+便)南镇新收服的云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木+便)因被西平侯沐晟 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洲。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朱(木+便)在云南与沐家不和,又多次非法胡为,擅收地方官印信,暴虐杀 人,屡教不改,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令朱(木+便)自云南北迁至武冈(今湖南武冈县)。 从此,岷藩一支,自甘肃经云南,最后定藩于武冈。1450年朱(木+便)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朱元璋亲自为岷藩家族一系制定的20字派语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个(礻+西头+土)雍,崇理原谘访,宽(钅+容)喜贲从。”

谷王家族:

第19支――谷王朱(木+惠)族

开基始祖朱(木惠 ),是明太祖与郭惠妃所生的庶十九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谷王,初建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当年朱棣起兵“靖难”,他奉建文帝令 回南京守金川站,后开门迎降于成祖。永乐初改建藩国于长沙(今湖南长沙)。后阴谋政变,事发失败,被诏至京师,废庶人。不久与两子朱赋灼、朱赋(火+仑) 自焚而死,独第三子朱赋(火+欣)有后,但藩国被削除。

朱(木+惠)裔以“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怪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家族:

在明王朝众多藩系中,第20支韩藩家族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一支

它的开基始祖第一代韩王朱松,是明太祖与周妃所生的庶二十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韩王,建藩开源,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还未就国便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冲(火+或)嗣封,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改封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从此定居在平凉。

韩王朱松后裔,以“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王+景)逵,(颤不要页旁)韶愉灏(忄造),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沈王家族:

第21支是沈王朱模家族

沈藩开基始祖是第一代沈王朱模,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赵贵妃所生的庶二十一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沈王,建藩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去世,谥为简,史称沈简王。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佶幼诠勋胤,恬(王+呈)效回(王+皇),(氵+是)源(言+西头+土)皙(日韦) ,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在明朝诸藩系中,沈王家族是最普通平实的一支,无大过,无大功,后人评价用“恭良”二字,可说绝妙。明朝灭亡后,国除,后裔不详。

唐王家族:

第23支――唐藩朱(经纟改为木)家族

唐藩开基始祖是朱(经纟改为木),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李贤妃所生的庶二十三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唐王,建国河南南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就任。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去世,谥为定,史称唐定王。

唐王朱(经纟改为木)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伊王家族:

明宗室幺房――伊藩朱(木+彝)家族

伊藩开基始祖朱(木+彝),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葛丽妃所生的庶廿五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谥为厉,史称伊厉王。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禺+页)勉(讠+是)(讠+于)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清朝皇室家谱:又称《爱新觉罗宗谱》、《清玉牒》。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

清朝皇室家谱分册目录如下:

一、甲册

1-4: 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 皇帝位下 之子孙。

二、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 之子孙。

三、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 之子孙。

四、丁册

1-5: 显祖宣皇帝位下 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 之子孙。

5: 玉牒之末: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子[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五、戊册

1-2: 景祖翼皇帝位下 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之子孙。

2-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一子德世库 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二子刘阐 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 之子孙。

六、己册

1-5: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三子索长阿 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 之子孙。

七、庚册

1-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五子包郎阿 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六子宝实 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 之子孙。

索引1-2: 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 星源吉庆

扩展资料:

清朝皇室家谱历史意义及价值:

1、意义: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2、价值:

(1)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

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2)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

(3)审美价值。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玉碟(皇族族谱)

-爱新觉罗宗谱

第1代秦王朱(木+爽)(公元1356--1395年),在太祖的24个亲王中居长,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任宗人府宗人令。两年后,因建造王宫太过奢华和其他过失,被召还京师受责,两年后才回到西安藩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因率兵镇压兆州(今 甘肃临潭)少数民族叛乱有功,受到朱元璋赏赐。同年,因病去世,谥为愍,故史称秦愍王。

朱元璋为二房秦愍王朱(木+爽)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坚心旁+享)。”

晋王家族:

皇族第3房是晋藩家族,大概是诸藩之中繁衍最盛的一支

明皇族第3房始祖朱(木+冈)(公元1358--1398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3个儿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晋王,建藩太原 (今山西太原市),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史书记载,这位第一任晋王,自小跟大学者宋濂学文,又从杜环学习书法,长得“修目美髯,顾盼有威”,而 且智慧极高。封王之后,镇守北方重镇,与燕王朱棣一起成为明初最有势力的藩王,多次参预明初军国大事。如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受命与燕王朱棣一 超率师远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当时大将颍国公傅友德等都听他节制。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又受命同周王朱(木+肃)一同率河南、山西诸 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以巩固边防。可见朱(木+冈)对明初的朱氏政权和国家民族,作出过较大贡献。但朱(木+冈)这个人的性格,颇有些骄纵,在晋王任上,也 做过许多不法妄违的事,甚至一度阴谋造反,因被人告发不遂,从此受到朱元璋的责怪和疏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因忧怨而死,年仅41岁,在位 28年,谥为恭,史称晋恭王。

晋王朱(木+冈)后裔,以“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燕王家族:

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史称明成祖,又被称为永乐皇帝。朱棣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初被封为燕王,统兵镇守北方重镇北 平(今北京市)。靖难政变,篡侄为皇。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辛卯,朱棣因积劳成疾,于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经榆木川时,忽然病逝,享年 65岁,归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初谥“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明嘉靖时改谥为“启天宏(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 帝”,庙号改为成祖。明成祖朱棣娶开国元勋徐达长女为妻,就是徐皇后,又有宠幸的昭献贵妃王氏、恭献贤妃朝鲜人权氏等众多妃嫔,共生四子:高炽、高煦、高 燧、高(火+羲)。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洪武时立为燕王世子,明永乐时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北伐亲征时,他多次受命监国,明永乐二十二 年(公元1424年)八月十五日继为帝,改明年为明洪熙元年,这就是朱棣长子明仁宗继位。成祖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四子朱高 (火+羲)早年夭折,未被封王。

周王家族:

在大明朝众多的封藩中,第5支周藩王家族是较杰出和优秀的一支。这个家族的发派始祖,便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

周藩发派祖也即第一代周王朱(木+肃)(公元1361--1425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五个儿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封为吴王,建国于钱塘(今浙江钱塘)。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国。史书上记 载说,周王朱(木+肃)为人好学,喜读书,能填词赋诗,又写得一手好字,曾根据元朝宫中遗事,写有《元宫词》100章。又针对当时中原饥荒,著《救荒本 草》一书,考核可食的野生草本植物四百余种,并配绘图说明,对后来农学家徐光启写《农政全书》起过较大的参考作用。但朱(木+肃)也有明初大多数藩王的通 病,即野心勃勃,阴谋篡位做皇帝。当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周王朱(木+肃)也不听属下和家人的劝谏,蠢蠢欲动,阴谋造反。而建文帝认为朱(木 +肃)是朱棣的同母弟,早就想要除去他,这时便趁势派兵突袭开封,将周王朱(木+肃)逮捕,押回南京禁锢,并将他的儿子们迁徙到别处。明成祖政变成功后, 释放朱(木+肃),恢复周王爵位,让他回到开封。永乐初期,传闻他又想造反,被成祖责令反省,并夺去他的三支护卫军,他才“顿首谢死罪”,从此老实地做起 周王来。朱(木+肃)在位长达56年,直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去世,享寿65岁,谥为定,史称周定王。

朱元璋生前亲自为周王朱(木+肃)后裔制定了20字的派语:“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族:

明藩第6支是楚王朱桢家族,大多是些平庸无才之辈

楚藩开派祖朱桢,是朱元璋与胡充妃生的儿子,属庶出,排行第六,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封为第一代楚王,建国武昌(今湖北武昌市),洪武 十四年(公元1381年)到国就任。在位54年,曾镇压铜鼓、思州少数民族起义,永乐初任宗人府宗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去世,谥昭,史称楚 昭王。

楚王朱桢后裔,以“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为本族派语。

齐王家族:

明宗室第7支是齐王朱(傅亻改为木)后裔,子孙被废为庶人

齐王朱(傅亻改为木)(公元1364--1428年),是朱元璋与达定妃所生的庶七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为齐王,建藩青州,十五年 (公元1382年)就国。曾多次受命率兵从燕王北征蒙古有功。后以武功自喜,性凶暴。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谋反被召至京,废为庶人。明永乐元年 (公元1403年)复位,但更加骄纵不法。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子孙也被废为 庶人,徙迁至南京。朱后裔以“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等20字为派语。

鲁王家族:

明宗室第十支是鲁王朱檀家族,势力较小,地位较低,家族平庸

始祖朱檀(公元1370--1389年),是朱元璋与郭宁妃所生的庶十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生后两个月封为鲁王,建藩兖州(今山东兖州县),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到国。

鲁藩朱檀后裔以“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兼达,康庄遇本宁”等20字为派语。

蜀王家族:

明藩第11支,蜀王朱椿家族,是明朝宗室各藩系中最著名和优秀的一支

蜀藩开派始祖朱椿(公元1370--1423年),是朱元璋与郭惠妃(郭子兴之女)生的庶十一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蜀王,建国 成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国。史书上记载,这位第一代蜀王朱椿,为人孝友慈祥,笃诚宽厚,性格与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大不相同,不好战争兵事, 而独喜欢博览群书,气质容止温文典雅,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他还广交文学者,尊重知识与人才,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他曾邀明初著名学者李叔荆、苏伯衡一 同讨论经史。又特聘一代名儒方孝孺任蜀世子的老师,并在方的居室题“正学”二字,以示尊重。又从自己的禄米中每月分给成都各位群学博士一石,后成为定制。 当时各藩王大多扩张护卫、操练士卒,甚至以武力谋反,而朱椿驻守西南边陲的四川,却以礼教治国,,又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经济文化 都有较大发展,史称“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并使“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朱椿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去世,享寿54岁,谥为献,文献上 因此称他为蜀献王。所著有《献园集》。

蜀王朱椿后裔以“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20字为派语。

代王家族:

明藩第13支,代王朱桂家族,生活荒*腐败,为人奸佞不法

开基始祖朱桂(约公元1372--144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后的庶十三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代王,建国太原,同年就国。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去世,谥为简,称代简王。

代王朱桂后裔,以“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等20字为派语。

肃王家族:

明藩第14支――肃王朱(木+英)家族

肃藩王府是明朝分封在西北要道兰州上的一支宗室。其开基始祖第一代肃王朱(木+英),是明太祖与一个没有名号的妃子郜氏所生的庶十四子。明洪武十 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汉王,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肃王,第二年就国。初建藩于平凉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甘州,兼管陕 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又内迁,建藩于兰州(今甘肃兰州市)。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去世,谥为庄,史称肃庄王。

肃王朱(木英)后裔,以“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等20字为派语。

辽王家族:

宗弱支昌的辽藩朱植家族,开拓台湾数十年

在明代众藩系中,辽藩家族是第15支。辽藩开基始祖第一代辽王朱植,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韩妃所生的庶十五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植 被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辽东半岛的广宁(今辽宁北镇县),随即就国。朱植是个能征善战、深谙兵事的亲王,当年镇守 辽东边疆,屡建军功。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时,他被建文帝命令率军渡海南下勤王。朱棣篡位后,嫌朱植曾对自己有二心,便削除了他的 护卫军,并将辽王府改建于荆州。从此,辽王家族便从辽东半岛徙迁到内陆的今湖北江陵市,并从此由一个军事强藩转变成一个普通王藩。朱植于1424年去世, 谥为简。

辽王朱植后裔,以“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而龙舆”等20字为派语。

庆王家族:

第16支庆藩家族,是明王朝安排在西北边陲要地上的一支宗室力量

庆藩的开基始祖朱(木+旃),是明太祖朱元璋与余妃所生的庶十六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庆王,建国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到国。

庆王朱(木+旃)后裔,以“秩邃(宀+真)台(才头+鼎),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行的中间+干),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岷王家族:

第18支是岷藩家族,大都平庸

岷藩开基始祖朱(木+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 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改派朱(木+便)南镇新收服的云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木+便)因被西平侯沐晟 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洲。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朱(木+便)在云南与沐家不和,又多次非法胡为,擅收地方官印信,暴虐杀 人,屡教不改,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令朱(木+便)自云南北迁至武冈(今湖南武冈县)。 从此,岷藩一支,自甘肃经云南,最后定藩于武冈。1450年朱(木+便)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朱元璋亲自为岷藩家族一系制定的20字派语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个(礻+西头+土)雍,崇理原谘访,宽(钅+容)喜贲从。”

谷王家族:

第19支――谷王朱(木+惠)族

开基始祖朱(木惠 ),是明太祖与郭惠妃所生的庶十九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谷王,初建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当年朱棣起兵“靖难”,他奉建文帝令 回南京守金川站,后开门迎降于成祖。永乐初改建藩国于长沙(今湖南长沙)。后阴谋政变,事发失败,被诏至京师,废庶人。不久与两子朱赋灼、朱赋(火+仑) 自焚而死,独第三子朱赋(火+欣)有后,但藩国被削除。

朱(木+惠)裔以“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怪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家族:

在明王朝众多藩系中,第20支韩藩家族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一支

它的开基始祖第一代韩王朱松,是明太祖与周妃所生的庶二十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韩王,建藩开源,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还未就国便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冲(火+或)嗣封,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改封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从此定居在平凉。

韩王朱松后裔,以“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王+景)逵,(颤不要页旁)韶愉灏(忄造),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沈王家族:

第21支是沈王朱模家族

沈藩开基始祖是第一代沈王朱模,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赵贵妃所生的庶二十一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沈王,建藩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去世,谥为简,史称沈简王。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佶幼诠勋胤,恬(王+呈)效回(王+皇),(氵+是)源(言+西头+土)皙(日韦) ,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在明朝诸藩系中,沈王家族是最普通平实的一支,无大过,无大功,后人评价用“恭良”二字,可说绝妙。明朝灭亡后,国除,后裔不详。

唐王家族:

第23支――唐藩朱(经纟改为木)家族

唐藩开基始祖是朱(经纟改为木),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李贤妃所生的庶二十三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唐王,建国河南南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就任。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去世,谥为定,史称唐定王。

唐王朱(经纟改为木)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伊王家族:

明宗室幺房――伊藩朱(木+彝)家族

伊藩开基始祖朱(木+彝),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葛丽妃所生的庶廿五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谥为厉,史称伊厉王。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禺+页)勉(讠+是)(讠+于)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朱元璋的儿子都到哪

第1代秦王朱(木+爽)(公元1356--1395年),在太祖的24个亲王中居长,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任宗人府宗人令。两年后,因建造王宫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