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供品怎么处理
祭拜供品怎么处理
祭拜供品怎么处理,祭祖先的时候自然是要祭品,主要希望祖先的庇佑自己的家庭,让家人平安顺利,但是祭品在祭祖完成后,都会怎么处理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祭拜供品怎么处理。
祭拜供品怎么处理1在诸多祭品中又以肉食为最,在古代肉食来得不易,往往是人们拼着性命得来的,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见的是牛、羊、猪三牲,作为祭品的食物除了“牺牲”外,还有五谷粮食,鲜嫩的果品蔬菜,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时不可或缺的。
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后来逐渐规范化,出现了固定的地点,主要有平地、坛,另外还有平坑、宫庙和坟场等。
中国古代人们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天、地、人,所以人们祭祀的对象也主要是天神、地袛和人鬼。
祭天。古人认为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万物之父,它控制着万物的生死祸福,甚至是人间的改朝换代,人们对它望而生畏,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他们都已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保佑。
祭天是国家的'第一大礼,也是王室的特权,所以祭天已成为一种必备的政治仪式,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明代永乐年间在北京的南部专门建立了天坛来祭祀天神,清朝也沿袭了汉族的祭祀礼仪,在皇帝登基、册立太子、册立皇后、皇帝出征、重大节日时,都会去天坛祭天。
祭地。古代祭祀最终是没有地神与天神的区别的,自秦汉经隋唐至明清祭天与祭地是同时进行的,祭地之前三天,皇帝要提前斋戒,致祭当天,祭坛各方位摆放各方神位,地上的神灵很多,人们要祭祀的对象也很多,有些神灵在人们心目中并不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祭祖。古代人们尊崇的鬼神特别多,但对祖先的崇拜尤为突出,在各个家庭中祭祖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祭祀祖先已成为各种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种,历经千年而不衰。
还有对圣贤的祭祀,对于人界神灵的祭祀,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祭圣贤的礼仪,如对黄帝、炎帝、孔子和关公的祭祀,另外还有各行各业的行业神,比如鬼谷子、鲁班等等。
古代祭祀完毕后,大量的祭品是如何处理的呢大概有:燔烧、灌注、埋、沉没、悬或投等等。
燔烧是祭天时使用,古代祭天时都会在仪式上杀牛和杀羊以作牺牲的事情,祭祀完成后将这些祭品架在柴火上烧掉,燔祭时烟气升腾,直达高空,轻易被天神接受。
灌注是祭地神时使用,就是把用来祭祀地神的血和酒灌注于地,血、酒很快就渗透到地下,人们以为这样就可以直达地神。
埋,就是挖坑将祭品埋没,祭山神和地神时使用,除将血、酒灌注于地,其他祭品则要挖坑掩埋,只有将祭品埋于地下,地神才会知道人们正在祭祀它,才会接受祭品。
悬和投是祭山神时使用,悬就是将祭品挂起来,投就是将祭奠用的壁和玉投掷远去。
当然了这样的做法就比较浪费了,古代的肉食来得也是很不容易的,好多人根本就吃不到肉,因此在那个时候,祭祀完毕后,这些祭肉一般不过夜都要吃掉。
在夏、商、周那个时期,祭祀完毕,凡是参加祭祀的人们,都要用祭品做佳肴,举行宴会,进行饮酒,加班加点地把这些祭品人为消化掉,但朝廷的祭祀,祭祀的都是朝中的先公,朝廷的祖先,朝廷的宗庙,这样的祭祀不仅隆重,而且祭品也相当丰富,参加祭祀的群臣和诸侯在祭祀完毕后,要举行宴会,但那么多的祭肉,仅靠一顿酒宴是吃不完的,这些剩下的祭肉如果三天之内,哪怕顿顿举行宴会仍然吃不了的,就不再吃,只能把它扔掉。
可见古代也相当讲究饮食卫生,对变质的食品,过期的食品,宁愿作废也不再食用,这就是古代对祭品的处理。
注重恭敬虔诚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特征之一,面对神灵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恭敬,祭神时要相信神灵的存在,内心如若不相信神灵的存在,就无法与神灵沟通,如此祭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祭祀的原则是“敬享”、“贵诚”贵在态度的诚敬,而不在于祭品的丰俭。
祭拜供品怎么处理2但是在一些散坟区内的祭品,常常会被无人收拾的拾荒者收走,在其他一些墓园也会有大致的情况发生。为了清理这些东西,有时候甚至会整理出数顿的祭品,除过摆放在墓前的鲜花、食品、冥币等,还会在道路中间遇到扫墓者丢弃的各种生活垃圾等。另外还会在公墓处遇到一些或者拾荒者打扮或者穿戴整齐的人捡走。
根据相关专家指出,中国殡葬习俗记载,祭祀用品一般不宜摆荤菜,应以素食为主,常用的供品有鲜花、瓜果、甜品等。祭祀后供品带回家分食,传统上有延年去灾、护墓望族之说。为现代人常常把这些东西遗留在原地,以为这样可以供奉先人,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上坟摆供品的禁忌
上坟的供品选择虽然没那么多的讲究,但却也不得不避开一些雷区,比如在传统习俗中,上坟的供品不可以有任何的肉类、荤腥食物等,包括鱼、虾、牛肉等,都是不可以作用供品来拜祭自己的先人的。一般来说选择一些素食为主,适当的选择一些水果、干果、饼干、点心就可以了,或是选择一些先人生前比较喜欢吃的一些食物,更加显示自己独特的孝心,先人也会更加高兴。另外我们都知道供品只是用来拜祭先人,先人是吃不到的。虽如此,但我们在给先人挑选供品时,也必须要精心挑选,切勿马马虎虎,随便买些东西来充数,如此是不尊重先人的行为,会惹先人不高兴。
贡品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的,三个或五个,贡品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地域习俗,没有固定的规矩。以素食、水果、点心、干果、素酒等类食物祭祀为好。
上坟供品,馒头是必不可少的,各种水果。如果逝者有宗教信仰,那么需要尊重宗教信仰。如果是少数民族,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入乡随俗,上供时,还应该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对新去世的亲人祭奠,包括三天圆坟,烧头七、三七、五七、七七、头周、三周。烧完三周,祭奠形式和其他逝者一样,在春节、元宵节(送灯笼)、清明、中元节(鬼节)。
对逝者祭奠,是我国传统习俗,通过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形成了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家庭的和睦、团结,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扫墓准备
祭扫先人,能够慰藉祖灵,传承文化。所以扫墓前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虔诚地祭拜。就如逝者在世之时一样敬重,这样方可祈求先灵庇护。扫墓时,如果能够带着子孙后代一起去,便可更好地传承孝道。如果增加祭扫的次数,子孙后代的福报便会更多。
在扫墓之前,除了需要准备鲜花、香烛、水果等贡品,还要准备扫帚、水桶等清洁用品,在扫墓时方便清理墓前的污物,擦拭墓石。
扫墓流程
首先对先人的墓地进行打扫,修剪多余的杂草,擦拭墓碑的尘土。然后开始祭拜过程,坟前先摆好菜,倒好酒,注意酒先不要倒满,因为在祭拜过程中,还要加酒,以示对祖先的敬意。接着点燃蜡烛,双手合十焚香,烧纸磕头,感谢祖先庇佑子孙平安,最后献上鲜花。部分地区在祭扫先人时,还有在坟地进食的习俗,意寓与先人共食。
扫墓时间
若亲人刚去世,前三个清明节和冬至都必须要去扫墓,否则,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大懂礼节。三年以后,上坟的时间也放宽了,清明节的前三天,后四天,都可以上坟,而冬至无规定必须扫墓,可根据个人祭扫需求扫墓。
扫墓祭拜一定要在白天进行。扫墓时间最好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此时阳光充足,阳气最重。而黄昏时或者夜间都不建议扫墓。
家里祭祀供品(贡品)摆放有哪些风水讲究?
这是风俗习俗问题,跟风水关系不大。中国古人祭祀标准是三牲,猪牛羊的头。而一般家里祭祀就换成猪肉,鸡和鱼。把三牲换成心牲,数目一般选择单数为主,单数属阳,双数为阴,阳代表后世,阴代表先辈,以阳祭阴,代表后世对先辈的尊敬。三杯茶,指敬天地人,五杯酒,指敬东南西北中五方土地龙神。果品一般用单数。但现代人一般在果品上比较随意,有时包装好的用两包,也不会清点数目。意指心意到就行了,数目不拘。
供品一般放三个。神三鬼四。也就是说供神要三样。每样三个就可以了。或者供一样也可以。只要是三个就行。
相关信息
1、贡品有水果可以用苹果、橘子、香蕉、桃子等。也可以买糕点。上三个盘子,最好是专门上供用的。每个盘中房三样贡品。每月初一、十五、八点之前、洗簌完毕,摆好贡品,然后上香三支,跪拜磕三个。
2、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中斌财神、文财神、范蠡、武财神。财神爷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3、祭拜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供品的选择有供香能消除罪障、增长福报、来世尊贵、所求如愿、远离恶趣、渐获解脱。供养水果、牛奶等食物,能延长寿命。
4、供花能使人美丽如花、令人欢喜,人缘极佳。能使人道德声名远播,在人群中成为领导者等。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夙愿。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每年过年或到了重要祭祀节日,民间家中就会有郑重的祭祀仪式,其本来的含义就是在这一天向生活在阴间的祖先送去吃用的东西,因此供品(贡品)一定是和生活的物品有关。各地的民间风俗不一样,因此祭祀的规矩也不太相同,但大致还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家中祭祀供品摆放的风水讲究以及供品能不能吃的问题。 从供品的品种上,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吃食,即点心水果,一类是猪牛羊的肉,简单点的,一碗红烧肉也就行了。从摆放格式上,一般是以按照三或三的倍数的数量关系摆放。 比如,一个盘子中的水果起码是三个,或者是六个、九个等等,千万别随意摆上一两个。而上供的盘子也应是三个,或者六个等等。比如可以一盘水果、一盘点心、一盘肉。但不能只放一盘就认为可以了。 家里摆放贡品可以放在清静之地,切忌不可放在卧室内,应向西或向南,意味着向西方极乐世界遥拜。正中放主灵位或是相片,相片两边放两束(盆)花,相片正前侧方各放一支烛(也可不放),再前面是贡品,可八样(果四糕点四)、可六样(果三糕点三)可五样,不可四样,贡桌正前方香炉一只。大概就是这样,这是家中平时祭拜,如果是家中人刚去世,方位可以不讲究,以客厅为好,贡品除果品糕点外还要有菜,荤素各半,以双数为宜,不可取四。 另外,关于祭祀贡品能不能的问题,个人认为是可以吃的,而且传说贡品晚辈吃了之后可以少得病,保平安,可以长寿,所以家里祭祀完后,饭菜会一家人吃掉,水果糕点之类的会分给晚辈们吃。附:重要祭祀节日(阴历) 清明节:为一年阳明之时,寒去春来,万物始生,正适合踏青维护墓体,多在此日祭祀先人。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也在此日祭祀先人。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 七月十五:即鬼节,此日亡人可以得渡,脱离苦海,是灵魂解脱的节日。 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将救助一切行善之人。 十月初一:此时寒意已现,民间有送寒衣之俗。 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请求佛祖超渡亡灵之意。 十二月二十三:谷称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 同时,可以在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生卒日进行祭祀。
祭拜供品怎么处理
本文2023-11-07 15:02: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