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记了陕西延安刘氏宗亲的家谱,只记得志成仁文四派,请问有谁知道全部家谱?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一、姓氏源流
冀(J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后来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得姓始祖:冀芮。冀姓是唐尧的后代,得姓于春秋时期,是一个以国为姓的姓氏。冀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地理名词,古代九州中就有一个冀州,领域就在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以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冀国大约是3000年前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由唐尧后裔所传。到了春秋时期,冀国被晋国所灭,唐尧这一支后裔,依照当时的习惯,就以国为姓,称为冀氏。当年冀国的国都,就在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一处叫冀亭的地方。冀国灭国后变成了晋国的一个邑,后来被晋君封给大夫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孙,后来就“以邑为姓”而姓了冀。这在《路史》上有记载,说唐尧的后裔有冀氏。而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晋国大夫冀芮,食采于冀邑,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冀为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沦县一带。故冀氏后人尊冀芮为冀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时有冀国(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谷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冀姓中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现。譬如,北周冀俊,“性沉谨,善隶书”,因功累迁昌乐郡守及湖州刺史,为官每年以清约恬静自处,而且前后年所历俱有政声;金代诗人、尚书省都事冀锡;明代理学家冀亭;现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为冀姓名人。
三、历史名人
冀 俊: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工模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清正廉洁,所历颇有政绩。
冀如锡:清代刑部主事。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间升为监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谏多切中时弊闻名。他殚心研究理学,以躬行实践为务。晚年尤爱钻研《周易》,学以致用,持己接物。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这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术。
冀禹锡:金代进士。幼时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时即在太学有声望。
冀元亨:明代学者。正德举人,从学于王守仁,为濂溪书院主讲。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一带。
渤海郡国:唐代东北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相当于现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2、堂号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
冀姓宗祠通用对联
〖冀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
姓启冀国。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冀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作清静吏;
留端恪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阳邑人冀携,字僧携,性情沉稳谨慎,擅长写隶书,又善于模仿他人字迹,曾奉文帝命令仿写魏帝敕书。历官襄乐郡守、湖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昌乐侯。为官廉洁而清静。所到之处,颇有政声。下联典指明代益都人冀练,字纯夫,嘉靖年间进士,由长安知县升任户部主事,因耿直很久不得升迁,神宗时官至户部侍郎。以清廉勤奋著称,死后谥端恪。
-----------------------------------------------------------------
〖冀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著作擅词坛之誉;
太原蜚循牧之声。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事典,下联典指汉·冀简事典。
-----------------------------------------------------------------
〖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善画工诗,弱冠有声太学;
研经穷理,壮年传名濂溪。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进士冀禹锡,字京用,龙山人。幼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有声太学。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正德举人,师王守仁,主讲濂溪书院。
声著湖州,雅持清约恬静;
书编冀子,足征学识文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俊,字僧俊,阳邑人。善隶书,特工模写,与真无异。后历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性廉静,所历颇有声。下联典指唐代学者冀重事典。
清代刑部主事,以谏享誉;
北周骠骑将军,持廉闻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刑部主事冀如,广平人。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工部尚书,以所谏多切时弊
闻名。下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俊,字僧俊,阳邑人。
渤海郡:西汉时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一带。渤海郡国:唐代东北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相当于现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冀」源出
冀(Jì)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后来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得姓始祖
冀芮。冀姓是唐尧的后代,得姓于春秋时期,是一个以国为姓的姓氏。冀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地理名词,古代九州中就有一个冀州,领域就在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以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冀国大约是3000年前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由唐尧后裔所传。到了春秋时期,冀国被晋国所灭,唐尧这一支后裔,依照当时的习惯,就以国为姓,称为冀氏。当年冀国的国都,就在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一处叫冀亭的地方。冀国灭国后变成了晋国的一个邑,后来被晋君封给大夫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孙,后来就“以邑为姓”而姓了冀。这在《路史》上有记载,说唐尧的后裔有冀氏。而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晋国大夫冀芮,食采于冀邑,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冀为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沦县一带。故冀氏后人尊冀芮为冀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时有冀国(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谷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冀姓中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现。譬如,北周冀俊,“性沉谨,善隶书”,因功累迁昌乐郡守及湖州剌史,为官每年以清约恬静自处,而且前后年所历俱有政声;金代诗人、尚书省都事冀锡;明代理学家冀亭;现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为冀姓名人。
堂号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冀姓宗祠通用对联
〖冀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姓启冀国。——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冀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作清静吏;留端恪名。——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阳邑人冀携,字僧携,性情沉稳谨慎,擅长写隶书,又善于模仿他人字迹,曾奉文帝命令仿写魏帝敕书。历官襄乐郡守、湖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昌乐侯。为官廉洁而清静。所到之处,颇有政声。下联典指明代益都人冀练,字纯夫,嘉靖年间进士,由长安知县升任户部主事,因耿直很久不得升迁,神宗时官至户部侍郎。以清廉勤奋著称,死后谥端恪。
〖冀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著作擅词坛之誉;太原蜚循牧之声。——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事典,下联典指汉·冀简事典。
〖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善画工诗,弱冠有声太学;研经穷理,壮年传名濂溪。——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金代进士冀禹锡,字京用,龙山人。幼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有声太学。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正德举人,师王守仁,主讲濂溪书院。
声著湖州,雅持清约恬静;书编冀子,足征学识文才。——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俊,字僧俊,阳邑人。善隶书,特工模写,与真无异。后历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性廉静,所历颇有声。下联典指唐代学者冀重事典。清代刑部主事。
以谏享誉;北周骠骑将军,持廉闻名。——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刑部主事冀如,广平人。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工部尚书,以所谏多切时弊闻名。下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俊,字僧俊,阳邑人。
山东阳谷冀氏字辈:“怀玉传承永相绪瑞继多福贵新容位喜延百世合”。山东鱼台冀氏字辈:“世先免……崇振占兴良陪”。山东聊城冀氏字辈:“广玉成永相绪瑞”。山东泰安冀氏字辈:“山庆祥玉秀甲”。山东枣庄冀氏字辈:“奉宪思有方”。
河南西平冀氏字辈:“金振兆树广玉”。河南禹州冀氏字辈:“家发钦守正本和万里长永禄贞泰运安邦镇东方”。河南新乡冀氏字辈:“廷兴玉文中殿春景盛弘少天成昆鹏繁若孟瑞光北汉东”。
安徽六安冀氏字辈:“特伯文光锡福本廷荣怀昌明康永和善声传家泽”。安徽霍邱冀氏字辈:“德白文先西福本廷荣怀昌明康友和善生传家泽”。
河北冀州冀氏字辈:“学德清朝西宝振万之修恒”。
内蒙古冀氏一支字辈:“福克素守成名生广正大”。
冀氏一支字辈:“相焕贞慎承显瑞”。
冀氏一支字辈:“玉文泮洪保申”。
冀氏一支字辈:“法五志均权诚礼旭太平盛万永德茂吉甘为显亨”。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冀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时有冀国(今陕西省韩城市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郤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
分布在今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山阴县、长治市、晋中市平遥县、介休市。
山东省的临沂市苍山县、菏泽市、聊城市阳谷县、青州市、鄄城县、泰安市、泗水市、莘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洲市,河南省的永城市、西平县、遂平县,洛阳市、濮阳市范县、南阳市方城县、襄城县、禹州市、新乡市、邓州市、夏邑县。
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涞水县、沧州市献县、邯郸市曲周县、邯郸市永年县、邯郸市成安县、邯郸市大名县、保定市、衡水市枣强县、邢台市。
陕西省的韩城市、商洛市、富平县、汉中市西乡县、 红通县,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县,湖北省的房县,黑龙江省的依安县,湖南省的长沙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宝应县、徐州市沛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均有冀氏族人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翼姓
我忘记了陕西延安刘氏宗亲的家谱,只记得志成仁文四派,请问有谁知道全部家谱?
本文2023-11-07 11:14: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