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的姓氏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邹姓的姓氏文化,第1张

郡望

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226年)改涿郡置郡,其治所在蓟县,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太原郡:秦汉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带。隋改江阳,治今江苏省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湖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西汉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丹阳郡: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堂号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省境内迁至范阳,西汉邹仲俊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邹姓的总堂号为范阳堂。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南阳堂:2013年湖南新化敦睦堂、睦亲堂合修宗祠,因都是33世祖邹湛(字闰甫,南阳新野人,大学博士,晋国子监祭酒,称南阳杰人)的后代,定名为“中华邹氏新化南阳堂。

南谷堂:南宋邹应龙后人修建。

此外,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回春堂”、“古经堂”、“敦睦堂”、“显忠堂”、“中和堂”、“敦本堂”、“元恺堂”、“晋德堂”等。

门楣

“范阳衍庆”典出邹姓范阳堂号,据族谱“邹氏初开继世祖序”一文载:“商朝纣王无道,纣兄微子偕弟微仲同迁商邱避纣暴虐。周武王伐灭之后而即帝位,乃封微子于宋,微子卒,微仲嗣兄爵位,世为宋公。数传至正考父,食采邹国,以邹为氏,赐姓为邹,永为邹氏,以南阳为郡。又数传至宣公,封东鲁王,复以东鲁为郡。再数传至荣祖哲言公仕范阳县正令,敕封太子太保,后以范阳为郡。”范阳公后裔多迁华南,故江南数省皆其后裔;而与范阳公同时代后裔仍留华北者属东鲁公后嗣,仍称东鲁郡,此则邹氏郡名之来由。

四言

源自邾娄;

望出范阳。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邹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忠襄世泽;

文靖家声。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邹孟卿,追谥忠襄。下联指明·邹应龙,卒谥文靖。)

五经邹氏;

万石家风。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邹致,博洽强敏,授五子各一经。下联指明·邹世安,以孝友称,六世同炊。不蓄私资,论者比之为万石家风。)

士称德逸;

里号宾贤。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代高安人邹礼,字用和,有才识而练达,任掾史,能公平执法。刚三十四岁便辞官归隐,朝廷赐称“德逸处士”。下联指北宋长乐人邹异,字士奇,有孝行,父母死后,他在墓旁筑庐守孝六年。元祐年间举经明行修,有关部门改他所住的里名为“宾贤”。)

梁园昭雪;

黍谷回春。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西汉·邹阳,被谗下狱,作《狱中上梁王书》而雪冤。下联指战国·邹衍,吹嘘气,黍稷复生,号曰:“暖律回春。”)

邹屠迁善;

鲁郡钟灵。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指孟子为山东县人,地属鲁。邹屠氏之女为帝喾妃,黄帝除去蚩万之凶,迁其民于邹屠之地。)

五言

阴阳谈消息;

文辩谏止戈。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战国齐·邹衍,倡阴阳五行之说。下联指西汉·邹阳,有《上吴王书》,劝吴王刘濞勿起兵叛汉。)

谏言愿学集;

檄文革命军。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大臣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曾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有《愿学集》。下联指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幼习经史。1904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福建支长。1911年3月2日回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广州双门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革命军》。)

崮北家笙旧;

范阳世宅昌。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某邹氏宗祠联。)

六言

鲁郡为钟灵地;

邹屠乃迁善乡。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孔子、孟子。下联指邹屠氏,其女为帝喾之妃。)

七言

鼓琴自荐受相印;

究学成功观阴阳。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邹忌,他曾以鼓琴自荐,向齐威王进说,三月而受相印。任相期间,讽谏齐王进贤纳谏,整饬军容政纪,厉行法治。一年后受封于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号曰成侯。下联指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约公元前305-240年),一作驺衍。齐国人。他学究九天人,雄于辨口,号“谈于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有《邹子》等,已佚。)

襜惟按 清威重;

棨戟凝香雅望高。

——邹一桂《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邹一桂(1686-1772)撰书赠友联语。邹一桂,无锡人。工绘事,并有《小山文集》。)

一篇漫咏梁园雪;

六律能回黍谷春。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西汉文学家邹阳,齐人,以文辩知名。开始跟从吴王,后跟从梁孝王,因羊胜等人谗言而下狱,写《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成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的风格。下联指战国末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齐国人,曾在稷下(齐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桓公、威王、宣王在此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讲学议论,是当时学派荟萃的中心)游学,先后到魏、燕、赵等国,受到诸侯礼遇。相传他又善于吹律,燕国有个地方美丽而寒冷,不生五谷,他吹律嘘气,那地方开始生长庄稼。) 道气禀江山之灵秀;

诗章夺月露之高华。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大臣邹元标,字尔瞻,九岁通五经。万历年间十进士,官刑部右侍郎。后来,因与魏忠贤不和,退而建首善书院,与志趣相同者讲学,母死后,居家讲学近三十年,卒谥忠介。著有《愿学集》。下联指宋代奉议郎邹定,字信可,新兴人。以诗闻名。)

八言以上

上疏直言,真大臣风度;

遗书曲谕,洵良友箴规。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进士邹智,字妆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上疏极言时事,诬谪广东石城卒。天启初道谥忠介。有《立斋遗文》。下联指汉代丞相公孙弘的好友邹长倩,初,弘举贤良,贫不能起,长倩以衣费资之。复赠以生刍(草)一束,素丝一襚,扑满(储蓄钱币用的瓦罐)一个,并致书曰:“刍束则谨,心纵则骄;丝积微至著,善虽小而为大;扑满土器……有入无出,则有倾覆之败,可不戒乎?”后人谓之三事誉。) 山东 山东莱芜莱城邹氏一支字辈:“青而玉复法、志学笃忠正。”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东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元恒利贞祥”。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西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丕显忠功大德承世继长”。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东一承宏显龙文通大(明凯)风令长振世德润永广嘉天开瑞光吉熙兆登芳升”。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一志喜永云书世祖”。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同书世兆”。

山东威海邹氏字辈:“居恒立本、积德存良、守先延嗣、庆余绪昌”。

山东莱阳邹氏字辈:“克(立)学(本)世(积)德广仁敬宗裕嗣庆成绪昌”。

山东莱西邹氏字辈:“发振明元西王允克金国(曰)水殿土”。

山东邹氏一支字辈:“本仁吉永远”。

山东临沂邹氏一支字辈;“圣公民之起,方能立谟训,允为文学士,芳名斯可钦,尔若修广大 ,锡善曰天心,欲希孔子道,承德高秉仁,求克正世纪,朝廷有贤君,永光我宗者,特望於后昆。(六十字自十世起)”。

山东泰安东平邹氏一支字辈:“桂兰承家业,开典庆国恩。” 江西 江西进贤邹氏字辈:“守法加文节循常绍本宗”。

江西寻乌邹氏字辈:“吉仕奋兴观上国”。

江西红土地庙、湖北邹氏字辈:“天元孟世民居国君龙之长守忠厚维善必昌永传家德万代发祥”。

江西赣州邹氏字辈:“习思文拔章华邦经纶佐国忠厚联芳”。

江西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忠良志士显大清定安泰全在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江西都昌邹氏字辈:“天德本邦越万民太平时可必全乐景贤良”。

江西信丰大阿川风 邹氏字辈:“……日昌隆庆长征志德” 重庆 重庆秀山邹氏字辈:“邦应世大家用本方如其以德祖泽愈光乃为上兆宏学丕昌同宗兴广元由吉安子能自立定可绍先咸中有庆荣华长延”

重庆涪陵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重庆奉节邹氏字辈:“金皇必见判子非坦全心为祖灵见洪元立祖国”。

重庆綦江邹氏字辈:“思世章崇仕振文绍开华云升登科第铭扬永安宗”。

重庆忠县邹氏字辈:“永茂庭院,世仁应启,孝发朝官,定国安邦,万代长久”(部分)

重庆合川邹氏字辈:“良孟明孔天,世代文芳传,忠孝为仁本,国朝得利先”(部分)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开文云红安康”。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升正”。

重庆黔江区邹氏一支字辈:“大仕永进学,万胜显云杨,福禄如东海,富贵与天长”。 贵州 贵州遵义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达贤文章高尚国富贵永朝天”。

贵州思南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贵州铜仁邹氏字辈:“文笔思自定富尚炳国正廷天元世德贤大学祖宗”。

贵州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生振品修贤义皇”。 湖南 湖南长沙邹氏字辈:“克振铭崇大,永廷岳益尊,德洪(派后定)。承先怀义训,忠孝树家声。科甲联延远,英才定显荣”。以宣靖公为第一派计算“克”为第77派(或第76派)(1920年八修谱记载,从衍公派起算“克”为第55派)。

湖南株州邹氏字辈:“德时荣思友怀常明儒启添征世泽家声茂文名国运昌傅经崇宝训笃学绍书香”。

湖南新化洋溪邹氏字辈:“学高加身振品修贤玉红一生承美德多福自然横”。

湖南新化洋溪和槎溪邹氏字辈:“新序今联定同修洽族亲敦纯徵至性履敬笃常伦”。 四川 四川巴中邹氏字辈:“国正天心顺,预见世其昌,文章为学本,申锡永鸿光”。

四川乐山犍为县邹氏字辈:“文明国正天心顺,仁孝家敦世泽长,兴志克诚思远大,夏余兰桂庆联芳”。

四川射洪县邹氏字辈:“xxxxx,乾坤义帝康,时美忠奇玉,富贵显文章”。

四川宜宾宗场邹氏字辈:“道德学应永绍宗志从斯新朝政祖诚愈昌顺世代承恩有振起基先盛”。

四川金堂竹篙邹氏字辈:“善佩瑶琨尊凤祥,万贤盛玉国正兴,德昭前代钟灵秀,光耀先宗启俊英,大业建成维汝翼,书香继世永标名”。 安徽 安徽枞阳邹氏字辈:“宗应之后世其孙永自昌定有贤贵士振国安朝邦忠孝传家国读书择孔章”。

安徽合肥邹氏字辈:“培本多芳,传家尚任”。 广东 广东湛江邹氏字辈:“国家秉忠贞才优颖异学演科名”。 辽宁 辽宁沈阳邹氏字辈:“太和华青海甸”。 云南 云南邹氏一支字辈:“进思世德符纯全忠正发”。

云南昆明禄劝县邹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内蒙古 内蒙古邹氏一支字辈:“世洪文利业武全振家生”。 湖北 湖北恩施龙凤邹氏一支字辈:“始文良正世,大国元邹忠,朝政永天龙,闻开应席中,敬恭辅名胜,显耀必光宗,传家为孝友,一心希孔孟,远绍先祖发,万代长兴隆。”

湖北建始邹氏一支字辈:“思养英宗孔,世代永兴隆,敦伦首孝友,行一重贤良,尚继先人绪,贻谋亿万光。

湖北红安、麻城邹氏一支字辈:千庆普惠希,来瀚骐崇辂,思承惺琬涉,桂盛德开基远,丰功永世传,常怀光大志。

湖北随州邹氏字辈:正有明德,世守宗传,广绣红云,忍言家学。 四川 四川省攀枝花仁和邹氏一支:一至方学礼,引子三尚天,兴道明孔胜,世代显林阳。

四川成都双流邹氏字辈:“炳兴永富贵,护民国安康。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邹氏一支字辈:育淳思时民,之克永昌荣,忠孝传家国,兰玉满阶庭。 其它 邹氏广佑堂一支字辈:“太峯应美德程清扬明隐山汝派系绵长日印吉玉开文章本秀才孝友恢先绪诗忆启后来道乡绵骏业理学定鸿魁盛世名儒富邦家贵有培”。

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清定安泰全在忠良志士显大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邹氏一支字辈:“万世绍荣光刻昌”。

邹氏一支字辈:“百世其昌”。

邹氏一支字辈:“官清民自安子孝父心宽”。

邹氏一支字辈:“居恒立本 继(积)德倡(存)良 守先延嗣 庆余绪昌”——此家谱在山东至东北一带很常见,但由于常年口耳相传有些不同支脉已发生变化,但总体还是以如上读音为基准的。

1、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2、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 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 ,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 称之为山东邹氏。

3、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 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功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 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 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 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 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 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 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 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 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 、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 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 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 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 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 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

1、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 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 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 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2、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 家谱不分卷

3、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4、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5、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 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6、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 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7、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8、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 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 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 卷

[编辑本段]邹

繁体:邹 拼音:zōu 字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原邹县)东南。[1] 姓。 部首: 阝 笔画数: 7画 笔画顺序: 丿乙乙一一乙丨 郑码编码: RXY unicode代码: 90B9 GBK代码: D7DE 86版五笔编码: qvbh 98版五笔编码: qvbh

[编辑本段]一、 姓氏源流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出自姒姓

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 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按这种说法,邹姓应与禹有一定关系。

2、出自子姓

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出自曹姓

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为蚩尤之后

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将蚩尤之后迁至邹屠,根据地名将其民命名为邹屠氏,故得此姓氏。

[编辑本段]二、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编辑本段]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主要有范阳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其治所在蓟县,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堂号:1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2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3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

[编辑本段]四、 家乘谱牒

1、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2、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家谱不分卷 3、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4、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闽西邹氏族谱 5、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6、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7、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龙川县邹氏族谱八卷丶兴宁梅县五华紫金揭西南海等县市均有新修邹氏族谱丶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8、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卷 9、河南:信阳邹氏宗谱十九卷,新县邹氏族谱一卷、光山县邹氏族谱一卷等

[编辑本段]邹

繁体:邹 拼音:zōu 字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原邹县)东南。[1] 姓。 部首: 阝 笔画数: 7画 笔画顺序: 丿乙乙一一乙丨 郑码编码: RXY unicode代码: 90B9 GBK代码: D7DE 86版五笔编码: qvbh 98版五笔编码: qvbh

[编辑本段]一、 姓氏源流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出自姒姓

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 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说明按这种说法,邹姓应与禹有一定关系。

2、出自子姓

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出自曹姓

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为蚩尤之后

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将蚩尤之后迁至邹屠,根据地名将其民命名为邹屠氏,故得此姓氏。

[编辑本段]二、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编辑本段]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主要有范阳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其治所在蓟县,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堂号:1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2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3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

[编辑本段]四、 家乘谱牒

1、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2、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家谱不分卷 3、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4、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闽西邹氏族谱 5、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6、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7、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龙川县邹氏族谱八卷丶兴宁梅县五华紫金揭西南海等县市均有新修邹氏族谱丶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8、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卷 9、河南:信阳邹氏宗谱十九卷,新县邹氏族谱一卷、光山县邹氏族谱一卷等

  邹

  邹

  zōu

  一、 姓氏源流 邹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2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二、 迁徙分布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三、 郡望堂

  郡望: 主要有范阳郡。 1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其治所在蓟县,相当于今昌平、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堂:

  1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2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3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

  四、 家乘谱牒

  1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丹阳云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武进邹氏家乘三十二卷、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范阳邹氏家谱

  2 浙江:绍兴邹氏家谱四卷、常山邹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常山邹氏家谱不分卷

  3 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

  4 福建:闽南邹氏族谱 闽西邹氏族谱

  5 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不分卷、修水邹氏族谱卷、铜鼓邹氏宗谱一卷、宜黄邹氏宗谱卷、

  6 湖北:黄冈邹氏宗谱卷、麻城邹氏宗谱八卷、邵阳邹氏宗谱五卷、新化邹氏重修谱不分卷

  7 广东:中山沙湖邹氏宗谱不分卷、龙川县邹氏族谱八卷丶兴宁梅县五华紫金揭西南海等县均有新修邹氏族谱丶大埔邹氏族谱初基

  8 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和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内江邹氏族谱一卷、建昌邹氏家谱不分卷、邹氏族谱二卷、邹氏族谱卷、邹氏宗谱十六卷、邹氏宗谱、邹氏族谱、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邹氏宗谱一卷

  五、 历史名人

  1 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革命烈士,年著有《革命家》,宣传革命,召清朝统,建立中华共和国。《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盛大。年死于监狱中。有《邹容文集》。

  2邹伯奇:清代科学家,字特夫,广东南海人。精通天文、历法、算术。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我国关于几何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学著作《格术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反光镜、透镜等的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外还著有《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3 邹亮: 明代学者,共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柯》等书。

  4 邹元标:明江西吉水,万历进士。刚作官的时候因得罪张居正而被贬,于是潜心研究理学。张死后,他又出来作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居家讲学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与显、顾宪成为三君。后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而归。著有《愿学家》。

  5 邹守益:明学者,字谦之,东郭。安福人。官至南京国子祭酒。师从王守仁,强调“缜独”、“戒惧”。著作有《东郭集》。

  6 明进士邹应龙:明朝陕西长安人。嘉靖进士。曾上书揭发严篙父子,言辞激烈,因此被罢。嘉庆时任云南巡抚。万历年间因得罪东厂太监冯保被罢免,后病死。

  7 邹忌:邹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他曾劝说齐威王纳谏,导致齐国实力加强。

  8南宋状元邹应龙(~)是福建省泰宁县人,历官廿四任,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66岁退休后在家始编家谱并作序言,自称是泰宁邹氏始祖邹勇夫的第十一世孙。邹应龙是徽公独子。据称应龙公有三妻十三子,外地很多邹氏尊应龙公为一世大祖。但据应龙公写的家谱及其女婿写的墓志铭可知,应龙公只有一妻叶氏,共生五子四女,且其中三个儿子德懋志皆早逝,只有长子邹恕四子邹恭传世,现后裔居住城郊红光村共户约人。

  9邹伯奇广东南海人,年生,清代科学家,精天文历算几何光学等。

  10邹韬奋(.11.5——7.2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 年大学毕业后至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年7月,建立 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 奋漫笔》等杂文集。年7月因受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 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不久被封。年奔走于港沪之间, 积极鼓动,年底遭逮捕。出狱后,上海沦陷,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 聘他为国民参议员。他把《抗战》和《全民周刊》合并改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年2 月,辞去国民参议员职务,出走香港,并恢复《大众生活》凋刊。

  香港沦陷后,曾到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年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表达了 他对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不久患耳癌去世。

  11邹鲁~,广东大埔人,中山大学校长,

  现代名人:

  邹家华:第十一届候补委员、十二至十四届委员、十四届局委员。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副总理。

  邹振先: 邹振先(— )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健将。山东人。年入选辽宁省田径集训主练跨栏跑,年改练三级跳远同年5月在全国田径分区赛上跳出1527的成绩,年在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在地区田径比赛中以1660米的成绩打破三级跳远全国纪录。年在与南斯拉夫的田径队的比赛中以781米打破跳远全国纪录。年获第8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银牌,成绩是1647米,破亚运会纪录;同年在中国、日径对抗赛中,三级跳远成绩达1690米,破全国纪录。年获第2届世界杯田径赛三级跳远第4名(1668米);在第3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中突破17米大关获冠军,成绩为1702米,列当年世界第3名,年在美国国际田径赛中以1690米的成绩获冠军。年获第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1705米),7月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7米3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大会纪录和亚洲纪录。9月在第3届世界杯田径赛中以1734米获亚军,并破亚洲纪录。年获第9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1680米)。年洛杉矶会获得第五名。年第1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第7名(1605米)和第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第4名(1583米)。年获第10届亚洲运动会三级跳远第3名(1576米)。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年被评为全国10名最佳运动员之一。

  他保持的全国纪录(17米34)至今仍未被人打破,近年经常举办“邹振先三级跳远挑战赛”。

  邹明: 邹明16岁进入贵州拳击队,年成为国手。进入国家队后,邹明拿过48公斤级20个全国冠军,是国内在该级别上最有实力的选手。

邹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226年)改涿郡置郡,其治所在蓟县,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