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贵族的姓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2收藏

法国贵族的姓氏,第1张

并不是所有的欧洲贵族都有个“德”的,而是,只有法国,或者与法国有关的贵族,才有个“德”的。

这个“德”的发音源自于法语中的“De”,在法语中,在姓氏中加de,是贵族的一种象征,就好像德国的“Von”一样(一般翻译为“冯”)

而在荷兰,用的则是“Van”(可以译为范)。

这些都是姓名中表示身份的部分,跟德国人姓名中的“冯(von)”,法国人姓名中的 “de”用于表示贵族身份是一个道理,相当于英语的“of”或“from”,表示“来自”。它们既不是姓也不是名,而且一律小写。纵观欧洲中世纪,如果某君姓前带有“德”、“特”、“凡”、“冯”之类的介词,那么姓后面多半带有爵位。换句话说,这是对贵族的称呼,是在突出与炫耀其血统。

而在翻译的时候,也就把他们用发音保留下来。

年金 就是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例如付款赊购,分期偿还贷款,发放养老金等还有什么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我想买本财管书都会有的年金保险,是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期限,有规则并且定期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生存保险。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将年金统称为养老金。在我国香港特区,所谓年金亦是指退休养老金,有时也称为"公积金",香港的寿险公司、银行和基金会都可以承办公积金保险业务。传统的年金是在退休年龄或是先于退休年龄时提供一笔固定收入,一到规定年龄,领年金者即可领取等额分期支付的固定年金,通常直到领取年金者逝世为止,以回收一次性支付或按年度支付的保险费。

(Annuity)在一人或数人之一生中,或仅是一段特定期间中,每隔一段固定时段所支付之约定金额。此外,本名词亦可用简称提供这种安排之契约。

年金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一系列金额相等的收付款项。养老金其中一种形式。所谓年金终值和现值是考虑到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即折算到不同时点,现金流的价值。

  英国贵族史

  贵族起源(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千多年前,以军事贵族的面目出现。为国王效力,履行军职,财富主要是地产,继承遗产要缴纳捐税。600年间,战乱不断,国王依战功赏赐给将士土地,而国王自己,通常也被视为“牛”一点的贵族。

  开始叫“哥塞特”,后来叫“塞恩”,词语含义是为他人服务,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务的对象决定。彼时,很多自由农变为农奴。约6世纪起,贵族群体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逊人,是传说中的亚瑟王的手下败将。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汉姆雷老爷,很为自己是到英格兰最早的撒克逊人而骄傲。其实,之前,英格兰是凯尔特人的天地,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来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经过长达3个世纪的征服与混合,几个民族融为一个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兰人。

  刻尔(农民)与哥塞特之间的基本区别,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关于偿命金的规定,后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劳且家运亨通的刻尔,就有可能成为哥塞特。大约10世纪,Ealdorman这个词,开始专指大贵族,渐渐具备了伯爵、方伯、亲王等涵义,意即地方统治者。

  教会执事这一专职,可能出现在800年前后。早在6-7世纪,不列颠就形成了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关存的体制。教会贵族与英格兰君主的联系相当密切,从属关系比较确定。他们,既能布道,又能挥舞宝剑。

  贤人会议成员,能参与重大决策,有司法权。

  直到11世纪前期,大贵族伯爵与普通中下贵族塞恩的等级差别才终于明朗化。

  封建贵族制的确立(诺曼时期)

  英法两国的封建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类似于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会语言开始分化——上层阶级说法语,下层民众讲英语。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发表文件,英语才逐渐地在上层政治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诺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调查清册》,把许多自由或半自由的农民,划成了维兰(农奴),因此,这本清册,被英国人民称为“末日审判书”。

  贵族因婚嫁而获得领地时,需向国王缴纳数量可观的转让费。

  立宪的细胞,在诺曼登陆百年后就开始显现,以国王与贵族的对立为表象。

  骑士教育,重武轻文。经常进行比武大会,常有伤亡。得胜的骑士,有权亲吻一位可爱的女士。所谓骑士精神,即贵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经地弥撒,中午酗酒闹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调戏妇女。

  在战场上,骑士很少杀骑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军东征的路上,骑士和北欧海盗没啥区别。骑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复仇的战斗。

  骑士精神的副产品是“英雄爱美人”。12世纪起,一个妇人,在丈夫之外要有个情人,否则,就会被视为缺少魅力。

  1075年,大会议规定,禁止7代之内有血缘关系的人婚配,禁止与配偶的4代之内的血亲成婚。不过,1215年,教廷便将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为,门当户对,太不容易了。

  兴盛与衰落(12世纪末-15世纪)

  1399年-1485年间的每次改朝换代,都由大贵族发起,都以一具国王的尸体奠基,而为此受牵连、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丢官的贵族更多。英国的君主,事实上是选出来的,而非世袭。

  1215年6月,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贵族纲领”《大宪章》。《大宪章》共有61项条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于贵族的权利。例如,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过往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则,从此被人铭记。

  1265年的“西门议会”,成为未来下院乃至议会制度的重要起来。1325年,英国议会历经百年终于形成。1376年,骑士代表彼得•马克,成为首任议长。15世纪60-70年代,贵族院正式称为上院,平民院正式称为下院。

  15世纪后期,英国贵族制逐渐成形,最终定制。即公侯伯子男,另外,还有从男爵和骑士,勋爵是奖励性称呼。1301年开始,威尔士亲王成为不列颠王国的继承者的名号。

  黑死病,成为封建农奴制的杀手。

  玫瑰战争。1455年,以红玫瑰为标记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为标记的约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见。持续30年,直至红玫瑰得胜,都铎王朝建立。

  衰落和变异(1485-1688年)

  大贵族挥霍得入不敷出,乡绅阶层开始崛起。

  灰、黑逐渐被视为“上色”。长期影响着本国民众,至今未变。

  长子作为家庭姓氏、家产和爵位的优先继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长子早夭,则由长孙继承。若无,则次子、幼子循序渐递。不动产一般只传一人,其他财产女儿或可继承。重视家庭礼节,重夫权父权,但贵族妇女有较多自由。

  因涉及到财产或爵位等问题,婚恋不自由,基本上是国王或父辈定。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爱情与婚姻。贵族的非长子的儿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财产继承制下,很可能变成穷光蛋。《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姐妹,就是没有不动产继承权的人。

  世俗贵族,文化素质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进剑桥、牛津;上流社会,还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顿公学建于13世纪。学费很高。游学开始流行,贵族子弟去意法学习语言、文学、艺术、礼仪,经过200多年的潜移默化,前朝的佩剑骑士终于成为通晓文墨的绅士。嘿嘿。几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绅士后的时代。

  “贵族时代”(1688年-19世纪中叶)

  英国贵族的特点是具有政治独立性、民主意识和绅士风度。

  托利党,Tory,英国政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 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1760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到19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保守党。辉格党,Whig,是它的对立面,名称可能是Whiggamores(意为“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一词的缩语。辉格党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

  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在1688年到1689年。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绌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成为威廉三世。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称光荣革命。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贵族含义发生变化。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贵族,一直最少,但稳定性在欧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贵族体制。

  1707年,苏格兰合并于不列颠,1800年,爱尔兰合并于不列颠。

  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国,几乎无贵族不富。看了一下统计表,《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也就是大地产者中的中等。几乎所有的大地产,都是靠旧的继承制保留下来的。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从农业革命开始的。贵族们发展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托马斯•科克培养优质绵羊而闻名1837年被封为伯爵。

  上院的权利不表现在上院而表现在下院。

  拜伦曾任上院议员,雪莱出身于从男爵家庭。

  英国贵族不像法国贵族那样喜欢群聚和沙龙,而是喜欢庄园。“每个人的房舍,都是他们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发家史(现英国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乔治三世提出,议会通过了《王室婚姻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贵族离婚率4%,平民离婚率万分之一。所以,贵族们的婚姻生活还是相当不安定的。

  真正的衰落(19世纪后期至今)

  1872年,产生无记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兰的贵族》,不久,再版,更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大地产者》。它,是1000年来第一本说明土地占有的不合理情况的专门著作。

  1894年开始征收遗产税,致使大地主们雪上加霜。资产阶级进入贵族,爵位换财富,财富换爵位。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中产阶级新贵。一战、二战中,死伤诸多贵族,甚至有老贵族断了血脉。这,与他们受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教育有关。

  大贵族的地产锐减。

  丘吉尔不愿意自己伟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称号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勋章。

  麦克米伦也曾拒绝封爵。当然,最后,他还是要了世袭伯爵的称号。

  英国贵族存在的时间,超过10个世纪,可是,直到1998年英国议会改革,世袭贵族才算寿终正寝。他们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退却的阶级”。“英国之所以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荡,赢得了社会的平稳发展,英国贵族的远见、勇气和妥协精神是不可抹杀的。”

一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是由雨果卡佩的男性继承者所形成的法兰西王国王室,卡佩王室从987年-1792年,和1814-1848年一直统治着法兰西王国,1328年后,其王室转移到了卡佩的旁系家族,分别称为瓦卢瓦王朝(1328-1589)和波旁王朝(1589-1792,1814-1848),1498年后,又分别由瓦卢瓦王室的旁系所统治,分别称为瓦卢瓦-奥尔良王朝(1498-1515)和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1515-1598)。以下的王朝划分按照以上的称谓,但注意这些王朝更迭和墨洛温王朝与卡洛林王朝的更迭、卡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的王室世系更迭完全不同,其王室世系始终没有中断,是同一支王室世系的合法延续。 

卡佩王朝(987- 1328) 

1.雨果卡佩(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译成休卡佩,但这是错误的,法语中的H不发音。巴黎伯爵,法兰西国王。法兰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长子。而大雨果是被选举为西法兰克国王的罗贝尔一世的儿子和厄德的侄子(见《法兰克王国世系》)。雨果在继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额财产后,成为了当时法兰克最有权势的贵族。 在978-986年间,他和东法兰克的奥托二世和奥托三世结盟,并和朗斯大主教联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尔国王,成为西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在洛泰尔和其子懒王路易先后去世后,朗斯大主教组织法兰克贵族选举雨果卡佩为法兰西国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国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间,法国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极其狭小,仅包括从巴黎到奥尔良之间的狭长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岛,也就是他法兰西公爵老爸的领地),其面积大约只有1000平方公里。当时的法兰西王权暗弱,国力不振。 

2.罗内尔二世(996-1031),也称虔诚者罗贝尔,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莱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儿)的长子,罗贝尔二世继承的领地非常狭小,为了恢复法兰西国王的权势,罗贝尔不断和那些不愿效忠的领主发生摩擦,甚至导致战争,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领地,但被击败,直到1016年,罗贝尔终于合并了勃艮第的领地,领有了勃艮第公爵的头衔,王室领地扩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贝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拒绝批准他们的婚姻,并对罗贝尔施以绝罚(开除教籍)的处分,经过和新教皇西尔维斯特的长期谈判,教皇恢复了罗贝尔的教籍,并同时宣布罗贝尔和贝莎的婚姻非法。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2楼2011-1-19

操作

3.亨利一世(1031-1060),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罗贝尔二世的次子。 罗贝尔在位期间出兵帮助其外甥、年轻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平定诺曼底贵族的反叛,而这位受其保护的诺曼底的威廉日后成为了英格兰的征服者,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开创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随着此后威廉权势的扩张,尤其是威廉和佛兰德斯伯爵的女儿成亲后,亨利一世愈发感到了威胁, 于1054年和1058年亨利两次入侵威廉的诺曼底,但均被击败,从此诺曼底和法兰西王室关系破裂,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曾举国征伐法兰西,若非威廉意外坠马,卡佩王朝几乎灭国。虽然亨利一世加强王权的努力大多失败,但毕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复王权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时领有勃艮第公爵头衔。1032年他将勃艮第分给了他的弟弟罗贝尔卡佩。此后长期影响法国政坛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罗贝尔卡佩始。 

4.腓力一世(1060-1108),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和基辅罗斯公主安妮的长子,(当时的法国国王只能娶到本国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样,娶遥远的外国小邦的公主,可见当时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称公正的腓力。Philippe 这个名字当时在西欧非常少见,因为这是个东方希腊化的名字,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亲的东方情调。亨利一世去世时,腓力年仅八岁,其母安妮摄政到1066年,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王太后。1092年,腓力和其荷兰公主贝莎离婚,并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贝特德,遭到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绝罚处分。 此后腓力虽然放弃了和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屡屡幽会贝特德,成为了法国第一个和教会直接对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诺曼底公爵、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讲和。此后腓力一世继续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小有收获,王室领地分别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长了一点。 在腓力一世期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腓力由于不满教皇对他的处分,拒绝参加十字军,遭到教皇的再次绝罚处分。法兰西王室没有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达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参加者之一。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3楼2011-1-19

操作

5.路易六世(1108-1137)法兰西国王,腓力一世和荷兰(伯国)公主贝莎之子,也称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于巩固法国的王权。1109年—1112年,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作 战。在法国国内,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称为“强盗男爵”的贵族们进行斗争。路易六世给城市居民以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在他与贵族的斗争中站在他的一边。依赖市民和教会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毁诸侯的城堡,并强制在他们的领地上驻扎忠于王室的卫队。至路易六世去世时。卡佩王朝在法国的封君地位已经基本稳固。 

6.路易七世(1137-1180)法兰西国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易六世与曼恩(伯国)公主阿德莱德的次子。也称年轻的路易。1136年,他与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诺结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并入王室领地。王室领地一下子扩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图吞并香槟伯爵领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这次东征并无成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此次东征导致了他和埃莉诺王后的矛盾,由于东征开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诺坚决反对该次行动,最终导致两人在1152年离婚。(埃莉诺和路易七世离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没有生下男孩,但埃莉诺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后,居然五年生了四个儿子。)埃利诺转嫁给安茹伯爵亨利,当亨利于1154年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时,阿基坦等埃莉诺的领地也一道落入英格兰安茹王室手中。英格兰安茹王室一举占据了法兰西80%以上的领地,路易曾两次与亨利作战,未能夺回领地。此后法兰西卡佩王朝与英格兰安茹王朝为了法兰西领地的争斗就从未终止过。英法世仇越结越深。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4楼2011-1-19

操作

7.腓力二世(1180-1223)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槟(伯国)公主阿黛尔之子。也称腓力奥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并未获得皇帝尊号。作为法兰西国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对巩固王权和统一法兰西王国事业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间,大力加强了王权,他没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国,安茹伯国和屠棱伯国的领地,并吞了布列塔尼伯国,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会战中击败了英格兰国王约翰和德意志皇帝奥托四世的联军,一举收复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诺曼底公国领地,几乎统一了卢瓦尔河以北的整个法兰西,英格兰王室仅能保住法国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领地。腓力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行动汇集了法兰西的腓力二世,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三大名王,堪称中世纪一次规模空前的盛妆舞会。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树颇多, 他首先创建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和财税制度,从此法兰西不可阻挡地走向了统一。 他还在1200年创建了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巴黎大学。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5楼2011-1-19

操作

8.路易八世(1223-1226)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与汉纳(伯国)公主伊莎贝拉之子,1216年英国贵族发起大宪章运动反对约翰国王,路易与英国贵族联合,并出兵英国,意图染指英格兰王位。约翰国王死后,他又反对约翰的继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战役失败后放弃了对英国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国。1223年即法国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后,陆续夺占普瓦都伯国、 利摩日伯国、佩里格伯国及其他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领地。路易八世继续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权的政策以对抗贵族,扩大王权。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亚王国(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儿布兰奇,他是卡佩王室中第一个和欧洲其他王室联姻的君主,可见当时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7楼2011-1-19

操作

10.腓力三世(1270-1285),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和普罗旺斯公主玛格丽特的次子,也被称为大胆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并吞了香槟伯国,这样卢瓦尔河以北除了佛兰德斯伯国和勃艮第公国以外,均处于法兰西王室的直接统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胆发动了吞并阿拉贡王国(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战争,被他小舅子、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击败。(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莎贝拉,伊莎贝拉是继任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11.腓力四世(1285-1314),法兰西国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贡公主伊莎贝拉的次子,也称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时代,卡佩王室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他发动了征服法国北部唯一独立的诸侯佛兰德斯伯国(今天的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的战争,在屡遭挫败后,终于在1305年迫使佛兰德人签订了屈辱的割地赔款条约。为了支持他的征服战争,他没收法国教会和圣骑士团的财产,强征教士的什一税,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在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类似于英格兰议会,但作用不能相提并论)打算废黜教皇,这一系列反对罗马教廷的行为,标志着法国王权的极端膨胀。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将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强行迁到法国的阿维尼翁,从此历任教皇匍匐于法国国王之下长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尼翁之囚”,教皇权威对于世俗事务的影响力从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维尼翁之囚”期间,意大利的贵族和骑士们失去了保护,于是他们纷纷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势平民得以顺利地掌握政权,没有了教皇权力制约,文艺复兴运动得以从14世纪初开始从意大利喷薄而出。) 

12.路易十世(1314-1316),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香槟伯爵。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长子。(纳瓦拉是在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地跨比利牛斯山的古老王国,胡安娜是香槟伯爵亨利三世的女儿,香槟伯爵亨利三世同时又是纳瓦拉国王,在纳瓦拉世系中称亨利一世,1274年,亨利三是去世后,胡安娜继承了纳瓦拉王位和香槟伯爵称号,1284年,13岁的胡安娜,根据和腓力三世的和约被迫嫁给了法王之子腓力四世,并规定她和腓力的子女将继承香槟和纳瓦拉)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继承了香槟伯爵和纳瓦拉国王的称号。1314年继承了其父法国国王称号,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莱门丝,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时,由其弟腓力摄政。 

推广 最懂你的手机助手

立即下载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8楼2011-1-19

操作

13.约翰一世(1316),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世的遗腹子。 他出生后被证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但他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兰西和纳瓦拉王室世系。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9楼2011-1-19

操作

14.腓力五世(1316-1322)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称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后,成为摄政,约翰一世仅存活了几天而夭折后,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由于其兄子约翰一世死因不明,许多人怀疑腓力五世和小约翰的死亡有关。腓力五世娶了法兰西最后一支有势力的诸侯勃艮第公爵奥托四世的女儿兼女性继承人让娜,本可以靠这次联姻一举统一整个法国,但由于他们无子,这桩联姻没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后无嗣,王位传给了其弟查理四世。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10楼2011-1-19

操作

15.查理四世(1322-1328)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称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帮助他的姐姐伊莎贝拉(在英国被称为“法国母狼”),反对她的丈夫英王爱德华二世,伊莎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资助后,入侵英格兰,打败并囚禁了爱德华二世,并对爱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加税,加关税,没收不动产,干涉英国内政,得罪了国内国际上的大多数人,法兰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继承人中断,王位转到了旁系瓦卢瓦世系中。而合并了近三十年的纳瓦拉,也因为查理没有继承人,而永久性地脱离了法国。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个段落。 

守护天使911 8 楼主

11楼2011-1-19

操作

13.约翰一世(1316),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世的遗腹子。 他出生后被证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但他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兰西和纳瓦拉王室世系。 

14.腓力五世(1316-1322)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称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后,成为摄政,约翰一世仅存活了几天而夭折后,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由于其兄子约翰一世死因不明,许多人怀疑腓力五世和小约翰的死亡有关。腓力五世娶了法兰西最后一支有势力的诸侯勃艮第公爵奥托四世的女儿兼女性继承人让娜,本可以靠这次联姻一举统一整个法国,但由于他们无子,这桩联姻没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后无嗣,王位传给了其弟查理四世。 

15.查理四世(1322-1328)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称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帮助他的姐姐伊莎贝拉(在英国被称为“法国母狼”),反对她的丈夫英王爱德华二世,伊莎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资助后,入侵英格兰,打败并囚禁了爱德华二世,并对爱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加税,加关税,没收不动产,干涉英国内政,得罪了国内国际上的大多数人,法兰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继承人中断,王位转到了旁系瓦卢瓦世系中。而合并了近三十年的纳瓦拉,也因为查理没有继承人,而永久性地脱离了法国。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个段落。 

国外分;国王_公爵_侯爵_伯爵_子爵_男爵

恩恩 恩

欧洲贵族称号

皇帝(Caesar, emperor, imperator, kaiser, the King of Kings)、

王(王Rex, king, monarch, roi)、

公爵(duke)、侯爵(marchese, margrave, marquis)、

伯爵(Graf, comte,conte, count, earl)、子爵(vicomte, viscount)、

男爵(baron, baronage, baronial)、

勋爵 (Lord, lord)、骑士/士爵/爵士(knight,sir)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约翰·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英国的封号授予分成七级,分为贵族(peerage)与平民两大部分。而除了英国王室以外,贵族分为五等;因为中国周朝的诸侯亦分为五等,所以中文就直接对应翻译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与男爵;另外还有两种封号:准男爵(Baronet)与骑士(Knight),他们属於平民,而非贵族

欧洲的一种贵族称号,在近代是位于侯爵之下,在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

欧洲爵位详谈(英系)-------公,侯,伯,子,男

伯爵: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男爵: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品牌门多啦~比如;

而在JAKKETT的女装展示中,我们也领略到了欧洲女人的另一种风貌。比如在马球、马术系列,通过围绕马球、马术运动代表的贵族生活信念,以活力色系及创新搭配方式,特别是短靴、高筒靴和马仔标志等马术运动元素的借用,表现了女人自信高贵与活力,又传达激情健康且时尚贵族的生活方式。

当然,欧洲生活并不限于此。除了意大利的顶级服饰,现场还展示了瑞士的奢华钟表、法国的清雅香水以及欧洲风味极浓的家居摆设,在品味着意大利美食之间,在古堡、花园、蓝天、绿地之间,让人仿佛迷失在欧洲贵族的私家花园里。

恩恩恩再说哈中国贵族和别国贵族;

欧洲贵族与中国贵族最大的不同是,欧洲贵族基本上是永久世袭的,被外力和制度剥夺贵族称号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国王换了人,原先的贵族也还是贵族。中国古代的贵族,虽然也可以世袭,但是有一个限度,一般是传了5代之后,就不再世袭,成为与平民一样的身份。即使是皇亲,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因此,中国古代有一首著名的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种贵族的盛衰。山东曲阜的孔子世家,历时2000多年,一直被历代皇帝加以封号,享受某种特权。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贵族永久世袭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它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主要是能够限制王权。贵族领地内的事务由贵族自己说了算,国王也管不到。因此,欧洲基于封建制度的贵族世袭,是一种分权,也可以看作是早期民主的萌牙我们不能说欧洲世袭的贵族后代都是无能之辈,但世袭贵族后代的嚣张、傲慢、无能也是常见的事实。由于永久世袭的关系,很多欧洲贵族后代都没有努力上进的压力,纨绔子弟,游手好闲,挥霍败家的很多。这就造成一个明显的后果:为了贵族身份而竭力装扮的虚荣。进入民主社会之后,由于贵族已没有多少实际的特权,这种虚荣比以前有所减少,但依然还是存在的。昨天说到的戴安娜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虚荣心尚在的破落贵族之家,这对于戴安娜后来的身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都是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其贵族阶层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在英国,18世纪的贵族阶层主要由土地贵族和新兴商业贵族组成。土地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是英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核心。新兴商业贵族则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而崛起的,他们主要依靠商业和工业活动获得财富和地位。与此同时,英国的贵族阶层也是世袭制度的支持者,因此,维护其地位和特权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

相比之下,18世纪的法国贵族阶层则更为封闭和排外。法国的贵族阶层主要由王室和地主贵族组成,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并享有特权和豁免权。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阶层也比英国更为傲慢和保守,对新兴商业贵族和知识分子持怀疑和敌视态度,这也导致了法国贵族阶层的劣势和困境。

总的来说,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贵族阶层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们的性质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先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目录

  家族简介

  家族兴衰史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一桶金

  主宰伦敦金融

  征服法兰西

  问鼎奥地利

  把持德意财政

  家族的衰落

  家族的现状

  家族发展大事记

  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

  家族族徽

  家族坚守犹太传统

  家族与中国的关系

  入股青岛银行、在山东建酒庄帮助吉利收购沃尔沃

  后续评价家族简介

  家族兴衰史 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一桶金

  主宰伦敦金融

  征服法兰西

  问鼎奥地利

  把持德意财政

  家族的衰落

  家族的现状

  家族发展大事记

  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

  家族族徽

  家族坚守犹太传统

  家族与中国的关系

  入股青岛银行、在山东建酒庄 帮助吉利收购沃尔沃

  后续评价展开 编辑本段家族简介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

  罗斯柴尔德家族(又称洛希尔家族,红盾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Bauer),家训为: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鼎盛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几乎都曾向他们家族贷款,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可以说,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年) —— 法兰克福 所罗门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年) ——维也纳 内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年) —— 伦敦 卡尔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年) —— 那不勒斯 詹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年) —— 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编辑本段家族兴衰史

  兴起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革命在欧洲迅猛发展、金融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全新的金融实践和思想从荷兰和英国向全欧洲辐射开来。随着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个远较过去复杂得多的金钱的概念和实践被一大批富于冒险精神的银行家创造了出来。在 17 世纪的一百年中,金钱的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694年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问世时,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量第一次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 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之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门。 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新兴银行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1]

  第一桶金

  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智商,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系统地学习了关于金钱和借贷的商业知识。当父亲去世后,年仅13岁的梅耶在亲戚的鼓励下,来到汉诺威的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当银行学徒。 当时,收藏古钱币是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以期获得丰富的利润。 虽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没有停止。最终,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梅耶以近乎赠送的价格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他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公爵介绍一些顾客,不遗余力地帮他赚钱,使其获得了数倍的利润。 日后,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会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后,再从这类强 罗氏五虎

  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第一个服务的对像黑森公爵来说,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公爵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耶。也正是这300万现金,为梅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财富,成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当梅耶得到了黑森公爵的这笔巨款了以后,便把五个儿子分别派驻到欧洲的五个心脏地区。老大阿姆斯洛镇守法兰克福总部,老二所罗门到维也纳开辟新战场,老三内森被派往英国主持大局,老四卡尔奔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据地并作为兄弟之间的信使往来穿梭,老五杰姆斯执掌巴黎业务。[1]

  主宰伦敦金融

  18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三儿子内森受父亲指派,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该家族中向国外发展的第一人。当时欧洲正 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到1815年,内森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巨头,正与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视着欧洲战况。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6月19日清晨,当他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他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员,抛售英国公债,误导交易所的其他投资者以为是英国将军威灵顿战败,跟风大量抛售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的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此时,内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员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由于拿破仑战败的消息公布于众,比内森获得情报时整整晚了一天,从而使得内森于这一天之内,便在公债投机上狂赚了20倍的金钱,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甚至超过了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在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有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自滑铁仑战役后,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实际上操控了公债的价格,左右了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由此,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紧紧地捏在了手中。而由于内森控制了英格兰银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这就使得全民变相向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纳税。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杰姆斯派到法国。[1]

  征服法兰西

  杰姆斯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主要来往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建立家族运输网络来走私英国货。在帮助威灵顿运送黄金和英国 杰姆斯·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国债收购战之后,杰姆斯在法国名声大噪。他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并暗地里资助西班牙革命。 从1818年的10月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以其雄厚的财力做后盾,在欧洲各大城市悄悄吃进法国债券,法国债券渐渐升值。然后,从11月5日开始,突然在欧洲各地同时放量抛售法国债券,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恐慌。 当眼看着自己的债券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滑向深渊,路易十八觉得自己的王冠也随之而去了。此时,宫廷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国王进言,试图让富甲天下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时再也不讲皇家的身份地位,马上召见了杰姆斯兄弟。而后者也不负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债券的崩溃,成了法国上下瞩目的中心。 在法国军事战败之后,杰姆斯兄弟从经济危机中拯救了法国,他们的银行也成了人们竞相求贷的地方。至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1]

  问鼎奥地利

  当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已成为名噪一时的望族,挟征服英法之锐气,底气足了不少。尽管这样,他 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们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谈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块垫脚石,他就是名震19世纪欧洲政坛的梅特涅。 在打败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由奥地利外长梅特涅牵头建立的维也纳体维系了19 世纪欧洲最长的和平时期。他在奥地利日渐衰落而强敌环俟的不利态势下,把制衡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1818 年的亚琛会议是讨论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英、俄、奥、普、法等国代表决定了法国的战争赔款和同盟国撤军等问题。 所罗门是梅耶的次子,在几个兄弟中具有过人的外交才能,他说话用辞考究,巧于恭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罗门常年穿梭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担任家族各个银行之间的协调角色,进而被弟兄们公推到维也纳开拓欧洲心脏地区的银行业务。 所罗门和他的弟弟卡尔都参加了亚琛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经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引荐,所罗门结识了梅特涅,并很快地与梅特涅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在所罗门的大力资助之下,梅特涅开始扩张奥地利的影响力,四处派出军队去问题多发地区“保卫和平”。这使得原本国力日衰的奥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从而更加依赖所罗门的银箱。 1814

法国贵族的姓氏

并不是所有的欧洲贵族都有个“德”的,而是,只有法国,或者与法国有关的贵族,才有个“德”的。 这个“德”的发音源自于法语中的“De”,...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