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人物群像之梁帝萧选:猜忌君王的蜕变之路(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3收藏

琅琊榜人物群像之梁帝萧选:猜忌君王的蜕变之路(三),第1张

灭亡滑族后,萧选接回了在北境行宫的萧景桓,封誉王,而对于其母,萧选不愿过多提及,对外只称之为是一个卑贱的奴婢,封号为祥嫔。萧选见皇后嫡子夭折,便让言氏收萧景桓为养子,供养在其膝下。

为了独掌朝政,也为了避免当年的五王之乱再次发生,萧选决定改组禁军,选派一位忠心耿耿的世家子弟为大统领,主要职责就是巡视宫城,卫护皇城的外围。同时,在禁军中挑选体力超强,忠心护主,武力极好的人组成御林军,这些人待遇极高,每人面附青铜面具,只唯皇帝一人之令是从,负责皇帝的近卫保护。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监视和控制,萧选提拔了太祖时期就设立的特务机构-悬镜司掌镜使夏江为首尊,并且在萧选的授意下,悬镜司扩大了权限。悬镜司只听命于皇帝一人,效忠于皇帝一人,可以独立于司法机关之外,可以拥有独立逮捕、审判、关押的权利,而夏江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萧选的心腹爱将。

作为皇帝,萧选执掌大梁国已十数载,各派世家门阀纷纷拜服,当初的夺嫡班底基本被驯服完毕。大争之世,自然少不了武将的参与,因为大渝的存在,大梁北境防线少不了赤焰军的卫护,而在国内武将第二梯队里,暂时还没有能够取代林燮地位的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梁第二代政治精英业已成长起来,尤其以萧选长子祁王萧景禹最为突出,他是众多子侄辈中年纪最大,阅历最为丰富的一位。作为父亲和长辈,萧选对皇子们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可谓尽心尽力,为了继承汉家文化,萧选任命当时名儒大家黎崇为太傅,辅导子弟们的学业,而黎崇推崇的是有教无类的教法,设教堂于皇城之外,这让萧景禹很受启发。作为第二代翘楚的祁王十六岁,开府建衙,博览群书,礼贤下士,对于朝局和大梁的军力有所了解,也有所作为,他对萧选的执政理念颇有微词,矛盾也愈来愈深,这一点触到了萧选的逆鳞。

做了几年自己主的萧选愈发忧心起来,他再一次面临内外交困局面,他也感叹自己身边可用之人太少了,对外解决赤焰军坐大的问题谈何容易,恰时他发现西境守将谢玉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谢玉本身也有野心,他趁南楚质子宇文霖与莅阳长公主分别之际,用非常手段坐上了皇亲国戚的快车。萧选感觉机会来了,他想逐步削弱、拆解赤焰军。萧选第一次将蒙氏子弟蒙挚等人送入赤焰军中,美其名曰历练,林燮欣然接受,不久蒙挚学成回到皇城担任禁军大统领,成为萧选可倚重的心腹。第二步,萧选希望谢玉的西境军能够取代林燮的赤焰军,实际上就是逐步拆解赤焰军,但这一次林燮拒绝了,理由是北境的压力很大,贸然裁军会影响北境的安危,加之,祁王开府后与赤焰军来往过密,有政事也有人员上的往来,最重要的是林燮更买祁王的账,这使得萧选寝食难安。

大梁皇帝萧选正直壮年,精力充沛,他执掌梁国十数年,对帝王之术运用得也愈加娴熟。皇长子萧景禹,萧选的长子,当然,因为皇后无子,所以所有皇子都是庶子,都具有继承大统的资格,尤其皇次子萧景宣、皇五子萧景桓表现最为积极。随着祁王与林燮的赤焰军交往的越来越紧密,对萧选皇权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更要命的是林燮是祁王的舅舅,属于外戚集团。萧选对于自己处境的担忧不止一次在私下与夏江、谢玉等人有所表露,必须斩断祁王与赤焰军的权势,夏江、谢玉心领神会。

为了达成各自的政治野心,皇子集团、悬镜司、西境军谢玉集团,后宫等在萧选的默许下组成联盟,灭掉赤焰军、清除祁王集团成了共同目标。

第一步,夏江利用悬镜司的特务力量,对祁王和赤焰军展开全面监视,第二步,谢玉挑唆大渝兴兵南下,为了谋取最大利益,大渝出动了最强军团-皇属兵团。第三步,夏江利用徒弟夏冬的手稿裱制其夫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的求救信,第四步,其他皇子,后宫在帝都金陵指使党羽诬陷祁王欲与赤焰军勾结,逼宫造反。当所有的伪证摆在萧选的御案上时,大梁皇帝因忌惮太久,猜忌太重,想都没想就做出了灭赤焰军,把祁王削珠下狱的决定。

赤焰军在梅岭与大渝的皇属大军血拼,林燮算是军事天才,政治上考量欠妥。为了大梁的锦绣江山可谓鞠躬尽瘁,但这份爱国热情被萧选的帝王心无情践踏。谢玉的十万西境军在赤焰军惨胜后以逸待劳,一举把大梁最强军队埋葬在了梅岭,也把萧选最后的夺嫡班底抹杀殆尽。在金陵,祁王下狱,萧选曾派皇五子萧景桓去天牢探视祁王萧景禹,祁王胸怀天下,对萧景桓表露了心迹,但萧景桓回去后对萧选半个字未吐露,反而添油加醋抹黑祁王,随后,朝臣们开始大范围上书为祁王辩解。萧选看后,惊恐至极,在面对威胁皇权的任何人,他绝不手软,处置了一批又一批人,而这局面让他心惊,因为祁王的声望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于是,一杯毒酒赐死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萧选最优秀儿子-萧景禹。在宫里,皇后、越妃对宸妃林乐瑶出手,伪造证据怀疑她对萧选不忠,为证清白,林乐瑶自尽于宸妃宫。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萧选的皇位彻底稳固了,大渝在北境被击败,而赤焰军也被消灭,林燮被灭门。军事威胁解除,军功集团被灭,外戚集团被灭,一石三鸟。金陵城中,祁王集团被抹杀,宸妃势力被清除。此后,萧选立平庸的次子萧景宣为太子,皇五子萧景桓加封亲王,朝局平衡正式形成。

萧选彻底可以乾纲独断、君临天下了。

未完待续……

《琅琊榜》中言皇后出自名门,大家风范,即使在誉王谋逆失败,她被贬的时候,其气度雍容仍不可小觑。她虽为女子,但从小受家风影响,任何时候都不会失了规矩和身份。网友留言说:“最后誉王兵败的时候,她和誉王妃的(表现)对比真是(天上地下),包括最后被废,那两个瞬间真的是感慨言氏一族的气质,尤其最后被废之前发问那时候,一瞬间有看到言侯的感觉。”

言皇后虽然母仪天下,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并不幸福。原因很简单,梁帝年轻时候爱宸妃,后来专宠越贵妃,老迈了则只喜欢和静妃呆在一起。几十年的时光,恩宠两个字和言皇后无缘。更让她痛苦的是,自己的孩子因病早逝,失去君王的宠爱又没有机会再怀胎生子。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梁帝还是体恤她,把誉王给她抚养,这样言皇后的漫漫长日才有所打发。

言皇后对誉王是发自内心的疼爱,甚至为了誉王的将来不惜铤而走险,但是誉王失败了,她也就跟着失去了一切。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言皇后毁在情商低、活生生的把一副好牌打烂,既然有誉王当养子何必去针对惠妃和静妃呢[疑问]居然帮誉王造反、简直吃饱了撑着,言皇后本来就是所有皇子和公主的嫡母、不管哪位皇子当太子又影响不了言皇后的地位。”

另一位网友却认为:“如果下一任皇帝有亲生母亲,那她当太后就没意义了,啥都不是还得看另一位太后脸色,死了能不能跟皇帝合葬都不能自己做主,要知道古人很在意这个,活的时候是正妻风光无限不能死了连个小妾都比不上。至于针对惠妃,就觉得两个人生病凭什么你的孩子活了,是不是抢了自家孩子的命,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容易钻这种牛角尖的。她的悲剧主要是言侯不负责,没有尽力引导,她看不透,总觉得誉王还有希望,要是言侯早告诉她誉王只是皇帝的一个棋子,她也不会处心积虑帮誉王打压太子,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认为,言皇后对惠妃的打压的确是钻牛角尖,惠妃很显然对言皇后的地位没有任何影响,对她所谋之事也没有任何威胁。如果说言候对言皇后疏于开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言候也有自己的心结,一来言皇后当时参与了陷害林燮和祁王一事,二来言皇后是逼死宸妃林乐瑶的主谋。言候的一生最爱的女人就是林燮的妹妹林乐瑶。所以他疏远了言皇后,对她的事情几乎不闻不问。

我还认为,言皇后虽有大家风范,其一生悲剧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放下两个字,嫉妒。她逼死宸妃是因为嫉妒,她欺负惠妃也是因为嫉妒,哪怕她最后帮助誉王谋反,还是不排除嫉妒静妃平步青云的因素。嫉妒是恶魔,会抹杀人所有的优点,做出疯狂的举动。从后来言皇后辅助誉王谋反都没有影响她的性命,可见言皇后一族在朝堂中的地位,如若言皇后少了嫉妒之心,无论几位皇子如何夺嫡,她都稳如泰山,甚至可以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言阙在整部《琅琊榜》中虽然出场不多,但属于他的每一次出场都足够圈粉,言侯身上独有的那份儒雅又不失霸气的气度,以及那份对宸妃的无穷痴恋,都让人钦佩和神伤不已,于是当言侯豁出去一切只想要让梁帝死亡的那一刻,多数的人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然而反叛梁帝这件事,即便只是站在言阙的立场,它就真的应该如此去做么?

01:言阙伤过的心

言阙、林燮以及如今坐在龙位之上的梁帝,也曾有过一段亲密无间的友情岁月,在言阙口中林燮为长梁帝为主,三人小团体一路走来从无任何间隙,直到梁帝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这一切才有所改变!

言阙说梁帝变了,变得无情和自私,他猜忌着身边的所有人,甚至连这两位伴随着他度过了少年、青年的儿时玩伴也免不了同样的被猜忌命运。

其后猜忌到极致的梁帝“灭了”林氏一族,杀了长子祁王,还有言阙深爱的宸妃因此死亡……

走到此时言阙已经崩溃,他坚守了半生的信念顷刻崩塌,他曾经无比钦佩的两位大哥,一位成了冤魂,一位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这些是言阙想要杀死梁帝的理由。

02:理由的正反面

曾经写过关于梁帝该不该杀林燮的诸多解读,也看过很多网友的票选和留言,或许是历史剧演的太多又或者皇权之术确实普及过甚,意料之外的是多数的网友选择了站在梁帝这边。

林燮一定有着诸多的委屈,林氏一族以及祁王也一定绝无二心,但站在梁帝的立场,站在执掌天下的角度,他却也有着他的不得不杀的道理支撑。

林燮行军之时常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真的太过信任梁帝这位兄弟,继而忽略了为人臣子所该有的那份尊敬和畏惧,林燮死的冤,却又不那么冤!

再说宸妃,言侯深爱宸妃,但梁帝同样深爱宸妃,在言侯的自述中他说“他将乐瑶从我身边抢走”,如果这句为真,那便是乐瑶(宸妃)与言侯相恋之前,梁帝夺人所爱在后,从这个角度去看即便梁帝是“以爱之名”,这样的行为同样让人不齿。

所以言阙想杀梁帝的诸多理由中,更多的角度只能是为兄弟报仇,一血夺妻之恨的私人缘由,而不该是匡扶大义为了大梁江山的大爱。

03:忍是另一种爱

言侯忍了多年才选择了复仇,原因是在于他一直未等到合适的机会。当时光荏再之后,梁帝早已忘记了这位曾经的老兄弟,而言侯也伪装道士多年,于情于理都不再那么受到梁帝的特殊关照和惦记。

于是言侯的复仇,便选择了在此刻展开!

如果不是梅长苏的灵机一动,言豫津好客的送上柑橘,言阙的复仇大计便会成功实现,而成功实现之后的后果是什么?

阙或许想过,或许压根就没有想过。

梅长苏在言府斥责言阙的那一幕,他的愤怒是极其真切的,他斥责着言阙可曾想过言豫津,可曾在乎过言氏一族的世代清誉,以及这天下的黎民百姓!

一时复仇一时爽,但留下的却是无数的人惨遭伤害,梁帝走后无论是太子又或誉王继位,为平天下之口、为立皇权之威,言豫津一定免不了一死!用对爱情的忠贞去舍弃亲情,这样的选择能分得出大小么?又该为了一个放弃另一个么?

同样梁帝一走,社稷大乱,本就被诸国环视的大梁如何抵御他国侵略,即便是成功抵御了那又如何?战死的士兵、被战乱殃及的百姓,他们的生命又该被谁买单?曾经为了大梁不惜身命的言阙,却在暮年之时因为爱人和兄弟的仇恨,失去了人性和这份责任。

梅长苏的这段斥责让言阙仿佛被抽干了鲜血瞬间失去了一切锐气,他跌坐在塌上无言以对。

我们敬佩言阙对爱情的忠贞、对友情的执着,但他唯独忘记了亲情以及更多的无辜生命,被梅长苏斥责这一刻之前的言阙并不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赞叹,而这一刻之后的言阙终将醒悟,并开始珍惜他唯一还拥有的亲情,此时之后言侯值得一声肯定。

言豫津准备告退,言侯让他留下,参与密谈。得知梅长苏不是帮扶誉王,而是为靖王效力,虽然不合情理又无胜券可握,言侯仍热血沸腾,愿助他们一臂之力。豫津也表示理解父亲的抉择,将誓死追随,永不言悔。梅长苏表示定会全力保言氏一族周全,言侯却让梅长苏不必介怀。交谈间言侯突然问起梅长苏是否为当年祁王府的旧人,梅长苏解释说自己曾是仰慕皇长子的少年,至今旧志不改。言侯知他遮掩,未予深究。

有秦般若牵线,夏江果然赴誉王之约。他与誉王约定只助他除掉靖王,不参与储位之争。

苏宅内,童路回报了二件事:一是谢玉到流放地后,受过几次暗中偷袭,下手不狠,多以试探为主,可能是夏江忌惮谢玉留在长公主处的手书;二是夏冬已离京几个月,她前往嘉兴关,想找谢玉当年的左副将魏奇了解情况。魏奇却在她到达前被悬镜司暗下黑手离奇暴毙。梅长苏叮嘱要派人保护好莅阳长公主,防止谢玉手书被夺。童路走后,一向仔细的甄平发现童路与以往有些不同。梅长苏命他让十三先生多多留意。此时,梅长苏已病体难支,晏大夫严令他卧床静养。

童路深陷情网不能自拔,他决定跟十三先生提出,和化名隽娘的四娘成亲。

夏江得报,属下跟丢了夏冬;而刺杀莅阳长公主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因为莅阳闭门不出,巡防营最近又加强了长公主府周边的防卫,没有机会下手。因此,夏江决定暂且停手,派属下盯牢长公主府动向和夏冬回京的行踪。

夏江将掌握的卫峥的情报告诉了誉王,以制造一个重提赤焰旧案的契机。原来,卫峥是林舒的副将,他死里逃生,被药王谷的素谷主所救并收为义子,改名素玄,娶浔阳医善世家云氏独女云飘蓼为妻,隐世埋名过了十多年。夏江已得知卫峥押送药材的时间和路线,早派出精锐设下埋伏,准备诱捕卫峥,并确保万无一失。

太皇太后的冥诞到了,梁帝须守灵三日,后宫不得随行。梁帝让静妃备上安眠香让高湛带去皇陵。梁帝近日常梦到宸妃,他追问静妃是否梦见宸妃,静妃巧妙作答。

誉王没在想出利用卫峥牵连靖王的好办法。老谋深算的夏江却提出让卫峥作饵,钓靖王来救,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只要抓住靖王这个把柄,皇上就会震怒。秦般若担心梅长苏可能会劝阻靖王营救卫峥。誉王说想办法让靖王不听梅长苏的谏言。

言豫津,京城有名的公子哥,为人活泼开朗就像是一个孩子,又是萧景睿和梅长苏的小跟班。他虽身为国舅府言侯爷的独子,却又遭受自幼丧母之苦,与父亲之间也少有沟通。

从表面看,他潇洒自在,无拘无束,只是置身于动荡不安的金陵城中,谁又能真正置身事外呢?他出生簪缨世家,深谙言氏家学,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如纪王般的通透了。

风流倜傥,知世故而不世故

言氏曾出了两位帝师,三位宰辅,两任皇后,言侯爷40岁就勒马封侯,豫津便是出生在这样的高门阔府。他是言侯爷的独子,只可惜他并不是父亲言候与自己心爱之人所生。

赤焰案后,言侯爷血未冷,心却寒,不问红尘,远离朝局,对这个孩子也是冷淡,鲜有关心。缺乏父爱的他整日游玩,逍遥自在,但豫津却没变成大家憎恨的那种腹内草莽式的纨绔子弟。

虎父无犬子,良好的家风让豫津注定有很好的修养和格局。他在外游玩时结交了许多良人义士,品性端正之人,萧景睿就是他一同长大的生死至交,一如年轻的小殊和靖王,他还和纪王爷成了忘年交。当初梅长苏进京时,言豫津也是十分欢迎,对他嘘寒问暖,诚心以待。

他深知世俗的世故却没选择做一个世故之人。整日穿际于罗市街,“厮混”于妙音坊,不接触朝廷中的琐事,避开了朝堂之上的凶险。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风流倜傥,不问正事的公子哥,但是梅长苏却不这样认为,曾言“你是一个聪明透彻的人”,一语道破真谛。

纪王爷在音律上造诣颇深,言豫津也很懂音律鉴赏,两人便结成了知音之交。纪王身在皇家,面对多疑寡恩的皇兄,他能做一个潇洒王爷,绝对是大智若愚的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豫津和他深交,可见两人都有一样的格局和心胸。

事实证明豫津就是第二个纪王。梅长苏初来金陵,当大家都在猜测他到底站太子还是誉王,豫津却已经察觉梅长苏要帮另有其人。

梅长苏请言侯爷相帮靖王时,父亲什么没解释,只一句“愿意”,他便理解所有的缘由,不怕任何连累,誓死追随。

救卫峥时,他镇定勇敢,助甄平逃跑;机智聪慧,将纪王引到宫羽处,协助父亲拖延戏耍了谢玉。

九安山誉王谋反时,行宫门外刀剑无眼,血流成河,自保已属不易,他依然不忘护住身边的宫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混迹于金陵这样一个复杂的时局中,知世故而不世故,有几个人能做到,何况一个少年呢?梅长苏的隐藏之意,豫津最先看出来;豫津的通透,梅长苏也看得最明白。

缺乏父爱,依旧敬重与信任

豫津为人懂事,虽不懂父亲为何对自己如此不上心,但一直对他的父亲保持那份敬重,与朋友在外时他从未抱怨父亲的不是。

剧中梅长苏要见言候时,豫津带领梅长苏走进言府后,一直保持着谨慎的状态,完全没有在外那股活泼劲。不难看出他对父亲的敬重,甚至不敢在他父亲面前有丝毫懈怠,更别说耍小孩子脾气了。

在自己父亲面前如此谨慎,还不是害怕做错了事惹父亲不高兴。他这样做不过是想在父亲面前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罢了,他内心是如此渴望得到父爱。所以除谢玉那晚,言侯前来寻豫津才会让这孩子又意外又欣喜。

言候虽作为国舅,但是与梁帝却积怨颇深。乐瑶(后来的宸妃)曾是他青梅竹马的心爱之人,梁帝也是他和林燮亲手扶上皇位的好友,可是梁帝登基第二年就抢走了乐瑶,完全弃道义不顾,就为了要制约林氏和言氏,担心他们会谋反。

君臣有别,只要心爱之人能过得好,这些言候都忍了,可是后来林燮、宸妃先后被梁帝迫害和逼死,他彻底无法忍受了。他决定报复,要在年终尾祭上炸死梁帝,若不是梅长苏及时阻止,言氏一族可真的要遭殃了。

言侯爷答应相帮靖王,卷入一场没有胜算又不合情理的争斗中,倘若失败可能有被抄满门的风险,豫津丝毫没有退缩,一句“父亲,你我既是血脉相连,又何谈连累二字”坚定的选择和他父亲站在了统一战线,这是对父亲无条件的信任。

这就是豫津:

一个撒娇可爱的孩子,其实缺爱;一个“纨绔”贵公子,其实聪明通透。不抱怨父亲,不计较得失。

他心底藏有一台明镜,看得透是非恩怨,看得懂人心人性,看得清纷乱朝局的真正方向。

知世故而不世故,心中有格局,心中藏丘壑。

琅琊榜人物群像之梁帝萧选:猜忌君王的蜕变之路(三)

灭亡滑族后,萧选接回了在北境行宫的萧景桓,封誉王,而对于其母,萧选不愿过多提及,对外只称之为是一个卑贱的奴婢,封号为祥嫔。萧选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