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姓巴的名人-巴姓起名字-巴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巴氏-姓巴的名人-巴姓起名字-巴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郡望 高平郡:西晋时将汉代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渤海郡:西汉始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一带)。辖地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巴」源出

巴(Bā)姓源出有四:1、出自凤姓。以水为姓。据《姓氏考略》和《路史》载,上古时伏羲氏有个后裔叫后照,定居于巴水,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2、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据《元和姓纂》以及《通志·氏族略》载,周代有巴国,开始被封的国君是子爵。巴子国辖境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旺巷,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并于秦。巴子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巴”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巴氏。3、出自北方小数民族改姓。明清时期(约300年前后),满族、蒙古族人迁徙中原(特别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有不少的满人和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一部分从汉例,改为单姓“巴”氏,其中满族改为巴姓包括的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氏、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4、出自巴克尔家族。

得姓始祖

后照。在奴隶制时代,周王族姓姬,通过分封诸侯和赐大夫采邑及领地,从姬姓又衍分出198氏。这些“氏”与周同为姬姓,姬姓又衍生出巴姓,与《史记·楚世家》所记相同。根据古代“妇人称国及姓”之制,巴为国名,姬为国姓,巴姬即巴国姬姓嫁于楚的宗室女。《左传》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韩服为巴行人,韩为中原诸夏的姓氏之一,“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显然操中夏语言。楚王族也是中原语言文字系统。故巴、楚在《左传》桓公九年、庄公十八年、十九年、文公十六年和哀公十八年等多次交往中,全无语言障碍。这表明巴、楚王族语言相近,同属华夏语言系统。相传太昊伏羲氏生下咸鸟,咸鸟生下乘厘,乘厘生下了后照,后照定居于巴水,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故后照便是巴国人(氏)的得姓始祖。

堂号

双卿堂:源出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因巴国发生内乱,出使楚国,要求楚国出兵平乱,答应楚国,乱平后,割给楚国3座城。楚国出兵平了巴国乱后,向巴国要城,巴蔓子对楚国使者:“城不能割,请拿我的头谢楚王。”说罢,自刎而死。使者带了巴蔓子的头见楚王。楚王对巴蔓子的忠君爱国,非常佩服,就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头。巴国也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尸身。此外,巴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平堂”等。

迁徙分布

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巴氏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居住的武落钟离山,一般都认为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直到今天,长阳县清江中仍有武落钟离山,山中有赤、黑二穴。所谓巴氏等五姓,应即五个氏族部落。所谓五姓之子争为君长,实质上就是五个氏族贵族争夺酋长的职位。这个故事反映了早期巴人尚处于“酋邦”阶段的历史事实。巴氏务相(“务相”也即“巫咸”)取得酋长职位后,即率领巴人向西迁徙。他们首先溯清江而上,来到盐阳(大致在今湖北恩施附近)。盐水有神女,她对禀君说:“此地广大,盛产鱼盐,愿与君共享此地。”禀君不肯。神女于是每晚都来与禀君同宿共枕,白天化作飞虫,与众飞虫群飞,掩天敝日,大地无光。这样一连过了十天,禀君派人送给神女一缕青丝,作为定情礼物,并且留下话说:“ 将青丝带系在脖子上,表示我们时刻相依相伴,我将不会离开你。”神女很高兴地接受了,将青丝带系在脖子上。于是禀君乘神女不备,站在阳石之上,弯弓搭箭,瞄准系有青丝的飞虫,一箭将神女射死了,天空重新放射光明。禀君于是在夷城(今湖北省恩施附近)定居下来。这则神话故事说明巴人向西发展过程中,曾与当地部落有过接触和冲突,并最终取得胜利。在廪君时代以后,巴族的势力迅速增强,活动的区域相当广泛。在最北面,巴族到达了陕西南部汉中、安康一带,今天的大巴山就名源于巴人。在东边,巴族似乎一度控制过汉水中上游地区;在南面,巴族仍保留了清江上游的老根据地。到了商代后期,活动在汉水流域的巴人已经和中原地区的商人发生联系,并且一度成为臣服于商王朝的“子爵国”。但是在公元前12世纪,由于殷商统治者的暴虐,巴人转而与西迁徙(余略)。

兆[兆,读音作zhào(ㄓㄠ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羯胡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羯族契胡部首领尔朱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尔朱兆是羯族一支契胡族的酋首,北秀容人(朔州,今山西朔县),为尔朱荣之侄(一说为甥,一说为次子),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

南北朝北魏王朝末期,尔朱兆为西河郡领民都督,后在与北齐政权的争战中失利,被逼自缢。其子(名字待考,史未载)遂率众归附于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授拜为镇西将军、营州刺史。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尔朱兆之子被晋封为汉中郡公,后战殁于陕西关中。

其后代子孙有取先祖名字“兆”为姓氏者,称兆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阿哈觉罗氏,满语“阿哈”汉译为“家奴(包衣)”之意,属于家奴被赐姓。一般情况下,其各家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阿哈觉罗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松花江沿岸、长白山、瓦尔喀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阿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阿颜觉罗氏,满语“阿颜”汉译为“蜡烛”之意,世居叶赫、佛阿拉、雅尔湖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察喇觉罗氏,满语“察喇”汉译为“那边、几年前”之意,世居长白山,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额卓氏,世居叶赫、辉发、哈达(今辽宁开原)、英额(今辽宁清原),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鄂岳氏,满语“鄂岳”汉译为“地窖”之意,金国时期旧姓为“斡准氏”,世居叶赫、哈达、锡伯里城(今地待考),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鄂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格伦觉罗氏,世居黑图阿喇城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卦勒察氏,属于卦尔察女真族,又称瓜尔察氏,世居吉林乌拉、扎木库(今辽宁抚顺)、卦尔察、长白山等地,以居地为姓。所冠汉字单姓为关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哈尔哈觉罗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呼伦”汉译为“十小斗粮”之意,是善于务农的觉罗,世居黑龙江、叶赫、辉发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呼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喜塔腊氏,老满洲氏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属于“阔雅里满洲”的一个支系。满语“喜塔腊”汉译为“指甲”之意,所冠汉字单姓为齐氏、图氏、祝氏、赵氏、文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典籍《满族大辞典》记载,满族有刁落氏,亦称多罗氏,世居东海。清朝康熙初年其族迁至乌拉,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史籍《八旗氏族通谱》记载:

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敖氏、赵氏、王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赖哈图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赖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召蒙岱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扎喇亦尔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季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嘎树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兆氏女子,在有清一朝,多有为帝王公族的妻、妾者。在今少数民族彝族中,亦有取汉字单姓“兆”为姓氏者。

二迁徙分布:

今江西省兴国县,甘肃省兰州市、宁夏 自治州银川市、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湘西地区,安徽省利辛县,浙江省杭州市,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地,均有兆氏族人分布。

三 名人

兆文清:(公元1942~今),满族,字雅轩,号梦海;辽宁沈阳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1965年东北石油学院毕业,现任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副教授、北京高远石油技术研究所所长,从事石油矿场机械和石油化工机械教学与科研工作。

1965~1969年石油部炼厂建设工程公司任技术工作,1970~1972年荆门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3~1976年北京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7~1980年华北油田油建公司任技术工作,1981~1998年华北石油职工大学任教师工作。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国际论文两篇,其中《大轮增程抽油机运动分析及动力分析》评定为国家优秀论文;获中国专利商议项,其中《注复泵跟随介轩密封装置》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向全国各油田推广。

出版专业著作十余部,其中《钻井泵技术手册》获优秀技术成果奖;《国内外新型抽油机》、《抽油机及其节能技术》获技术交流奖;《石油矿场机械设备技术问答丛书》指定为油田职工技术培训及技术考核专用教材;出版译著《石油矿场机油可靠性》一部;发表译文多篇;完成科研项目十余篇,其中《3NB800泵断齿分析》、《注水泵减振技术研究》等获优秀科研成果奖。

正在出版中的文史著作有《满清史话》、《红楼夜话》、《诗词漫话》、《宗教趣话》和《梦海诗词》等。

唐朝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为“孝”字辈开始续延。

扩展资料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姜姓

巴氏-姓巴的名人-巴姓起名字-巴姓的起源与家谱

郡望 高平郡:西晋时将汉代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渤海郡:西汉始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一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