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瞿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姓瞿的名人,第1张

姓瞿的名人有哪些? 瞿秋白: 早期***。

明代瞿景淳,总校过《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其二子瞿汝稷、瞿汝说也是当时的名人。瞿姓名人还有:

明代诗人瞿佑、抗清丹将瞿式耜;清代金石学家瞿中溶 。

“瞿”姓是中国最好的姓氏,“瞿”姓的由来 瞿姓起源

先秦有瞿国,在四川双流县东瞿上城,瞿氏是瞿人的后代。

有哪位历史人物姓瞿的? 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场“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尽”。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

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

清代嘉定瞿姓兴盛。嘉庆间,著名学者瞿中溶是乾嘉学派人将之一,他潜心金石考据,著述等身,有《湖南金石志》、《集古官印考》,还主持出版《 邑志林》,对保存上海地方文献功不可没,他所纂辑的《鹤沙瞿氏族谱》,资料丰富,考订精密,可谓上海谱牒中的精品。瞿潜、瞿应绍则以书画名重于世,特别是瞿应绍,不仅有《碧云秋霭图》、《墨竹图》等传世,所制紫砂壶尤为一绝,在日本极受推崇。此外,瞿世仁还创办了仁济堂、轮船救生局等慈善事业。

近人中,上海瞿氏中有威震崇明、南通、海门、启东的传奇式抗日英雄,崇明瞿犊;有导演过《大雷雨》等著名活剧、**的嘉定瞿白音。客籍瞿氏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理论家瞿秋白。还有版本学家瞿凤起和以研究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而闻名于世的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瞿世镜。后者是从常熟迁来,都是南明大学士瞿式耜,即江南藏书名家铁剑铜琴楼瞿家的传人。

姓瞿的内地男明星有哪些 瞿友宁、瞿澳晖、瞿小松、瞿家振、瞿弦和、瞿新华、瞿晓松等等

全国姓瞿的有多少人 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1%左右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西塞工业园梁山村瞿家湾生活了100多户瞿姓人家。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生活了数百户瞿姓人家。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莲池村委会麻线屯村小组生活了约30户人家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镇瞿家村生活了有200多户瞿姓人家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永嘉县岩头镇下园村人口1000多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卖盐塘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瞿家溪村、榇木坪村(牛路坡组)约150户人家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祯旺乡应章村 约100多饥人家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南溪镇,古碑镇,天堂寨镇共有近100户人家。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铜湾镇和村(瞿家湾)瞿氏共2000余人,有瞿氏宗祠,郡望松阳。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闵庙村有南小湾、谈书湾、瞿老湾、高湾及邻近村落瞿氏100余户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镇经堂村1000余人贵州六盘水盘县柏果有瞿氏100余户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大渭溪乡张家坪村生活约60户瞿氏

瞿作姓,念什么 5分 拼音:qú

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悠久的姓氏,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明文记载。据史料考证,瞿姓得姓始祖是瞿父鼎。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05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名人:瞿秋白;瞿颖

你们认识的人有姓瞿的吗 我就姓去,我父亲范安字

瞿姓的介绍 瞿(Qú)姓:中国姓氏中最早的姓氏之一。安徽合肥地区聚集有大量瞿姓人口,家多聚集在合肥市城东花冲社区、庐阳区东瞿村、长临河镇熊瞿村、三十岗乡瞿嘴村、瞿新庄、瞿小庄、瞿大郢、瞿老圩、瞿小店、瞿槽坊、瞿小郢、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等地。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有大量瞿姓人口。贵州湄潭县也有瞿姓人口。安徽省定远县瞿姓人口约2000人。清朝时期,瞿氏有私家藏书楼――铁琴铜剑楼。

瞿姓的始祖 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2015年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瞿做姓怎么读 qu 二声

  瞿(Qú)姓:中国姓氏中最早的姓氏之一。安徽合肥地区聚集有大量瞿姓人口,家多聚集在合肥市城东花冲社区、庐阳区东瞿村、长临河镇熊瞿村、三十岗乡瞿嘴村、瞿新庄、瞿小庄、瞿大郢、瞿老圩、瞿小店、瞿槽坊、瞿小郢、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等地。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有大量瞿姓人口。贵州湄潭县也有瞿姓人口。安徽省定远县瞿姓人口约2000人。

  姓氏起源:

  源流一

  以人名为姓。商王武乙名瞿,后瞿为地名。武乙后裔,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源流二

  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源流三

  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执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执瞿,就是古代王宫中执戟内侍卫的官称,专职负责护卫君王、贵胄的安全。

  源流五

  源于净梵国,出唐朝时期净梵王子瞿昙逸,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瞿昙氏,是唐朝时期西域净梵国王子的汉译姓氏,在史籍《辽史·礼志》中记载:“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昙氏。”

  源流六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长江流域的瞿塘,属于以地名为氏。瞿塘,亦称夔峡、西陵峡,在史籍《山海经》中记载:“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也就是天下闻名的重庆三峡之一的瞿塘峡。

  源流七

  源于土家族,属于以地名为氏。土家族瞿氏,出自明朝时期赣、湘、巴地的土家族,在改土归流运动中,以居地名称流改为汉姓瞿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瞿氏为明朝驻军与当地土家族联姻所致,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赢姓十四氏的一支,在《史记·秦本纪》[3] 中有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如今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除了李、赵、马等外,几乎单一源于嬴姓。

《百家姓》、《百家姓考略》、湘阴《瞿氏宗谱》均肯定了瞿氏出于子姓,“子”是帝舜封契于商所赐之姓,因功业而得。

详细:http://bj3netshcom/bbs/81963/messages/372html

另可参考:http://www365zncom/bjx/htm/326htm

湖南省岳阳湘市阴县界头铺镇(又名金龙镇)狮岭村大屋组生活了百余户瞿姓人家。

湖南省岳阳汨罗市白水镇邓家坊村瞿家湾生活了约40多户瞿姓人家。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利福塔镇官庄村瞿家台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教子垭

湖南醴陵市南桥镇20000余人其中南桥村数量较大,端庄的瞿氏宗祠历史悠久。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西塞工业园梁山村瞿家湾生活了100多户瞿姓人家。

重庆市忠县双桂镇瞿家巷子生活了几十户瞿姓人家。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生活了数百户瞿姓人家。

云南省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玉溪市等地也有较多分布。其中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莲池村委会麻线屯村 小组生活了约30户人家;保山市腾冲县清水乡驼峰村瞿家营村名小组约300户人家。经迁徙发展遍布保山、 腾 冲、平山(德宏梁河)、盈江、陇川等地。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不乏瞿氏分布。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永嘉县岩头镇下园村人口1000多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卖盐塘

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瞿家溪村、榇木坪村(牛路坡组)约150户人家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祯旺乡应章村 约100多户人家

安徽省合肥市聚集较多瞿姓,在合肥市瑶海区城东花冲社区、庐阳区东瞿村、长临河镇熊瞿村、三十岗乡瞿嘴村、瞿新庄、瞿小庄、瞿大郢、瞿老圩、瞿小店、瞿槽坊、瞿小郢、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等地,肥西县还有很多没有统计,总计约3000户。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周潭镇瞿家村生活了有200多户瞿姓人家。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南溪镇,古碑镇,天堂寨镇共有近100户人家。

湖北省黄梅县濯港镇约200户 。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铜湾镇和村(瞿家湾)瞿氏共2000余人,有瞿氏宗祠,郡望松阳。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闵庙村有南小湾、檀树湾、瞿老湾、高湾及邻近村落瞿氏1000余户

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镇经堂村1000余人

贵州六盘水盘县柏果有瞿氏100余户,盘县红果镇花家庄村有300多户,挪湾村有600多户,旧铺村200多 户,散居其它乡镇的约有300—400户(未尽详细统计,仅供参考)。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大渭溪乡张家坪村生活约60户瞿氏

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白虎山村有瞿氏100多户人家

江苏省赣榆县瞿沟村

山东临沂莒南县瞿家山前

四川省蓬溪县群力乡 瞿家沟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军官莲乡官塘村瞿山80户人家

湖北省浠水县蔡桥村一组30多户瞿姓人家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瞿家大园瞿姓上百户(瞿家园也是清末状元张謇祖居)

江苏省盐城亭湖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南汇区下沙镇及黄路镇、惠南镇)

上海闵行区瞿家湾

云南省保山、德宏等滇西地区有瞿姓人口2万多人。

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潮洋村有1000多人

福州连江马鼻镇村前村有好几千,瞿氏祭祖活动现场十分热闹

江苏省缸顾乡瞿冯村(原为瞿家村)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瞿家村(2007年起拆迁后,现在已经归为农田)

瞿在姓氏中读qú,声母是q,韵母是u,声调是二声。

瞿姓:是中国姓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瞿”字作为姓氏字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于:商朝第二十八位君王“武乙”,姓“子”名“瞿”, 因此我们把商朝武乙为瞿姓起源最早的时间起点。从最早作为姓氏字出现,到作为一个专用的姓氏字稳定传承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瞿氏一族作为贵族最早主要生活在商朝都城“朝歌”一带,并不是与之相距1500公里的四川双流。在商朝公元前1113年至1046年(商朝灭亡)及以后的几年里,我们瞿氏最早的先祖是生活在的商朝都城及其附近的区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到安阳一带。

迁徙传播

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氏,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瞿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

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

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

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

鲁岛芪沔董法邢助弓瞿棠绘它璐展贤战囡诗畴口

“湖广填川”之谜 郭振华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笔者在大英县隆盛镇石门办事处采访时,在崇音寺檀木湾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四块古墓碑。远处看是一块玉米地,墓碑被包围在玉米杆中,据农民讲这里原来是一块老坟山。六几年此地方园五、六亩地的范围内有很多雕刻精致、色彩艳丽的墓碑群,学大寨、改田改土的时候,上级强令村民们将一块块墓碑和墓群推掉,用来做土埂。当时推的时候,有一位老者出来阻止说:这是郭家近代的几块祖墓碑,上面刻有郭家的辈分,不要推掉了,将来娃儿取名字也有个依据。于是,就保留下了这四块墓碑。郭振华很是惊奇,拂去上面的蜘蛛网和滕蔓,仔细瞧这四块碑,发现上面刻有很多书法秀丽的楷体字,并雕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仔细读上面刻有郭家五大房人郭世俊、郭世美、郭世蓉、郭世茂、郭世伦等的名字。原来据传说这里是唐代爱国名将郭子仪后裔聚居的老祠堂,笔者想这几块墓碑与此有不有关系呢? 经过二个多月的考证,走访了当地村民,发现当地聚居着上千户郭姓村民,崇音村8社(檀木湾)整个社全是郭姓家族;并且在这些村民家中香盒正额上写有“汾阳家风”,村民们说他们的祖宗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现居大英县卓筒井镇原檀木湾的退休工人郭清高家中发现了清朝秀才郭庭范书写的郭氏香盒上用渡金额刻有“点颔流徽”四个大字,与史书记载的郭子仪晚年“颔之而已”的典故相同;之后又在当地88岁高龄的郭秉才家中找到了一本“郭氏家谱”,上面明确地记载了郭氏家族从黄帝到郭子仪及其后裔几千年的族姓发展史,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官至鸿芦卿,谪守江右庐陵,由山西汾阳举家迁往江西,在宋端平元年甲午由江西迁往湖广,大明弘治二年入川落业檀木湾之谜。从“郭氏家谱”中可以看出,郭子仪长房后裔一脉由陕西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史料。 一代爱国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一月十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历任五州刺史。郭敬之生五子,郭子仪排行第三。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八子七女。少年时的郭子仪因武举成绩优秀,补左卫长史。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其史料收入中学历史课本,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爱国名将。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率十五万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大举南下。叛军所到之处,百姓远遁,户舍为墟。玄宗皇帝见形势危急,匆匆忙忙丢下长安,带着杨贵妃逃到四川,长安成了空城。 郭子仪受命危难之际,慌乱逃跑的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率兵东讨叛军。 郭子仪出兵首战告捷,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两郡之后,兵出井陉,会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部队,一举攻战了史思明坚守四十天的九门(今河北槁城县西北),槁城两县。 郭子仪战边关,内地潼关失守,肃宗至武灵即位,图谋收复两京。肃宗大阅六军,虽有收复河山的决心,但没有驾驭战争的本领。结果趋兵南下,亲征失利。收复失地的重任落在郭子仪的肩上,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率儿子郭旰挥师潼关。在攻战陕郡永丰仓时,郭旰阵亡,郭子仪强忍失子之痛,大战潼关,恢复了潼关与陕州的信道。 在洛阳称大燕皇帝的安禄山如坐针毯,其子安庆绪趁机杀死安禄山,继父位逐派十万兵马赴陕州,负隅顽抗。郭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兵登山乘其背,于陕州城西的新店击败叛军,进而一举收复洛阳。 肃宗闻讯,亲迎灞上(今西安郊外),对凯旋而归的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出身入死,许身报国。肃宗临终前,托咐郭子仪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代宗即位加授郭子仪为尚书令,并以第四女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第六子郭暧,拜郭暧为驸马都尉。岁时赏赐珍玩,不可胜纪。代宗驾崩,留下遗诏,嘱咐太子李适在即位之后,仍“以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摄冢宰(即宰相)。”唐德宗李适即位后,诏(郭子仪)还朝,摄家冢,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计二千户,给一千五百人粮,二百匹马食料。诸子弟、婿拜官者十余人。 郭子仪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平叛御边,勋高一代。他与唐代宗君臣之间相处二十四年之久,权倾天下而天子不忌,功盖一代而君主不疑,不愧为忠心报国,一代楷模。郭子仪“再造邦家,维新庶政;臣虽陨越,死所无恨”的爱国之心和“寇仇在近,家国未安,臣子之心,不无宁处”忧国忧民意识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考证檀木湾是郭子仪后裔聚居地 檀木湾人以前一直据说是郭子仪后裔,但苦于没有史实证实。发现墓碑以后,笔者决心揭开这个历史空白点。 在考证墓碑记载的一些史实走访檀木湾群众时,笔者和当地人郭清学、郭甫成三人首先走访了郭氏家族年龄最长的金元乡89岁的村民郭秉才。郭秉才身体硬琅,红光满面,四世同堂,其2个儿子都70多岁了。在郭秉才家发现了一本郭氏家族手抄本,据郭秉才介绍:“手抄本是他于解放前在蓬溪中河街郭氏祠堂抄写的。当时的郭氏祠堂规模很大,正厅供有郭子仪座相,郭子仪曾被封为汾阳郡王,历代凡过往的朝廷官史都要在郭子仪座相前朝拜,祠堂每年要花费一大笔招待费,民国七年修订郭氏家谱花费了365两白金,白金贵于黄金,就按黄金现价折算,折合人民币250万。郭氏家谱原件有一寸厚,封面有红绸布布衬包裹。当时每年清明节郭氏家族族首都要在蓬溪聚会一次,并分别在金元、蓬莱、大英、红江等地召开清明会,可见人员之广,但遗憾的是保存于蓬溪郭氏祠堂的郭氏家谱原本解放后因祠堂被改建,家谱原件便不知去向了。解放后清明会逐渐消失,郭氏家族逐渐失去了联系,以至于后来没见过家谱的人都不敢承认自己是郭子仪的后裔。” 檀木湾人没见过家谱,但在当地郭氏村民家中,发现有写有“汾阳世家”的香盒,而与家谱中记载的郭子仪曾被封为“汾阳郡王”的史实相一至,这证明了香盒是为了纪念郭子仪而设。之后笔者又从檀木湾移居大英县卓桐井镇居民郭清跃家中香盒两侧楹联上刻有“功封虢叔家声远,威重汾阳世泽长”,这与家谱中记载的周文王封虢叔为虢姓,而“郭”实乃“虢”之转音。后又在卓桐井镇退休工人郭清高家中保存完好的一个清代木质香盒是由清代秀才郭庭焕撰写的,香盒正额雕刻有镀金木刻字“点颔流辉”,楹联书有“祖德问安犹点颔,我裔继烈要留心”,这与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相一致。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千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 之后,在石门办事处一郭姓村民中发现了民国七年修订木刻的郭氏家谱,据主人介绍,这本家谱一直被其放于木箱底层保藏,侥幸躲过了文革“破四旧”中的焚古书运动,但从未对外人出示,也被其淡忘了。这本保存完好的家谱清楚地记载了郭子仪后裔迁移至檀木湾的历史。郭氏家谱中“郭氏受姓本源考”中记载,华夏民族族姓始于黄帝,黄帝孙子名叫轩辕,以熊氏为姓,又因熊氏出身姬水,所以以姬为 姓,后以玄嚣、云阳、昌意、舜、尧、稷、公刘、王季,直到西百文王开始封姓, 封虢叔为虢姓,后以郭为姓,到唐朝郭子仪一代“虢”姓一律改为郭,“郭” 是“虢”的转音。郭氏家谱中记载了炎黄子孙五千年姓氏的来龙去脉,其完整性 堪称一绝,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一个姓氏家谱,为考证华夏姓氏提供了不可多得 的重要史料。 3个多月的艰辛考证,所有的史料终于证明了檀木湾人后裔,而檀木湾古墓群是郭子仪后裔古墓群。 古墓群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之一郭干元墓碑记载郭干元祖籍湖北麻城,墓碑立于嘉庆20年,距今近200年,这块墓碑不同于其它墓碑,墓碑前有一个全封闭的挡风敝雨的花形石隔层,将碑文罩在隔层里,隔层雕刻精细,中间有一朵五瓣形的花朵,透过花孔可以清晰地看到墓碑上的文字。由于有隔层的保护,墓碑上雕刻文字的蓝色油漆虽经近200年日晒雨淋却未剥落。 墓碑是立于嘉庆20年,而郭氏家谱修订于民国七年,墓碑是揭示湖广填川的重要史料。据家谱记载,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任鸿芦卿,谪守江西右庐陵。举家从山西汾阳迁往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延福乡,一直到郭子仪第二十六代孙郭弥都世居此地。因当时族繁人广,郭弥都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举家迁往湖广(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嘴狮子岩几子湾。元末明初,四川盆地战乱不止,蛮匪横行,民不聊生,土地荒芜。老者饿死于沟渠,少者逃往他乡。眼看四川人口越来越少,弘治皇帝下诏移民。郭子仪第三十六代孙郭谟格由保甲推举奉诏于明弘治二年(1490年)弃湖入川,落叶檀木湾。这便是民间流传的“湖广填川”的一段史实。史料虽记载有:“元明之际四川人口显著下降”,“洪武十四年皆自别省流来”,但无详实文字,郭子仪后裔的迁移,正好给“湖广填川”一个具体说法。同时,郭子仪后裔由陕西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研究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笔者也见过不少墓碑,但能象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这样追根求源的实为罕见。一般的古墓碑只记有一个大概,没有具体的入川前地名;一般的家谱也只能大概追踪到湖广近十几代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不仅记载详实,而且与“郭氏家谱”互相印证,使其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而“郭氏家谱”可追溯到上下数千年。况且

浙江萧山的大桥瞿氏一族

瞿安道,河上镇大桥村瞿氏第八世,行万八,字处中。至元间(1280—1294),入省试获隽。又三年,廷试中式,赐进士出身。授福建福州州判,三考著绩,转任松江府同知,后擢帅府断事,谢政后籍居松江府上海县下沙场。(《萧山大桥瞿氏宗谱》)

大桥村以瞿氏为主。相传,大桥瞿氏祖籍为现在的永康,南宋乾道年间,始祖亚山公举家迁至玉泉溪一带,聚成村落,繁衍生息,传至今已经30多世。传至12世时,大桥瞿氏开始向四周分支析居,萧山南片的瞿姓大多都出自大桥村。在繁衍过程中,村落不断扩大,分散至玉泉溪两侧。

瞿氏属地]

瞿姓最早发祥地,当在今四川的双流县一带,其望族居松阳郡,即今浙江省松阳县。 [瞿氏来历]

瞿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有大夫瞿父,由于食邑于瞿上而得名,其后人以祖先字为姓。 另,春秋时期有瞿国,居住在那里的人以地名为姓,为瞿氏 [瞿氏名望]

瞿氏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主要有:明代瞿景淳,官至吏部侍郎,总校过《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其二子瞿汝稷、瞿汝说也是当时的名人,他们分别著有《石经大学质疑》与《皇明臣略》,颇受后世推崇。 除上述外,瞿姓名人还有:五代时吴国的黄州刺史瞿章;明代诗人瞿佑、抗清明将瞿式耜;清代金石学家瞿中溶;近代革命家瞿秋白。

姓瞿的名人

姓瞿的名人有哪些? 瞿秋白: 早期***。 明代瞿景淳,总校过《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其二子瞿汝稷、瞿汝说也是当时的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