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在魏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阮氏在魏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第1张

阮籍是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原本也是一位有志之士,推崇儒家思想,希望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不过魏晋交替一事,让他内心感到无比的失望,也感叹人生的无常,此后他便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思想上也逐渐转移以道家为主。其实阮籍的选择,正好可以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文人他们内心到底是如何变得愤怒或者癫狂,开始无比向往精神上的自由。下面就从阮氏家族入手,来做个简单的剖析。

1、阮瑀:张良遗风,谋定天下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有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孤怀此心,君岂同哉!每览古今所有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衅,心忿意危,用成大变。若韩信伤心于失楚,彭宠积望于无异,卢绾嫌畏于已隙,英布忧迫于情漏,此事之缘也。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岂若淮阴捐旧之恨。

这篇《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阮瑀代曹操写给孙权的战斗檄文,有警告有劝告,张弛有度,为千古名文。

阮瑀师从蔡邕,名气甚大。对于志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眼皮子底下的如此人物,怎可轻易放过?但凡有才华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几两性格的,阮瑀也不例外。他多次拒绝曹操的诏见,最后索性躲进了大山里。

躲山里就安稳了?迂腐!曹操只用一把火,一把远没有赤壁之战那么大的火,就让阮瑀乖乖的缴械投降了。或许也是被曹操的诚意打动了。哎,当时刘备如果也学曹操,一把火烧了诸葛亮那个破茅庐,估计也能省不少事。

阮瑀做了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官,其实就是谋士兼秘书。曹操又从袁绍那里搞来了陈琳,此后曹营的文书基本上都被阮瑀和陈琳二人包办了。

阮瑀才思敏捷,华彩词章,一撮而就。史载太祖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瑀随从,因於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琳徙门下督,瑀为仓曹掾属。

当时的建安七子,王璨先归附于刘表,陈琳先辅助袁绍,后皆投靠曹操;阮瑀、徐干、应玚、刘桢一直深受曹操及曹丕父子的器重;孔融是个例外,但也是效忠于汉室。此外,郭嘉荀彧效忠曹操,诸葛亮庞统受命刘备,鲁肃张昭辅助孙权,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谋士。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像三国时期一样,读书人纷纷出世,择选明主,谋定天下。孔夫子曰,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诚斯言也。

这种风气是有传统的。汉初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汉江山立下不世功勋,为后世读书人树立了典范。大汉立国之后,晁错杨雄司马相如贾谊等人无不是以书生身份,指点江山,左右朝政。再上溯到战国时代,商鞅李愧孙膑吴起苏秦张仪等人更是凭借胸中所学,将天下大事玩弄于股掌之中。

谁不想成为张良呢?大风起兮云飞扬!

2、阮籍:明哲保身,苟活于林

阮籍是阮瑀的儿子,生于210年,卒于263年。在五十余年的生命中,他用惊世的才华和疯狂的举动,留给了后人诸多的遐想。

阮籍处于曹魏与司马氏水火不容的时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况聪明如阮籍?他自诩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但眼前却是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乱局。在冰冷冷的刀剑面前,笔与纸,一文不值。

他能怎么办?

鲁迅先生曾经写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阮籍大概就是如此,他不能说话,只能痛哭长啸。

相传他会驾着马车,四处跑,没有方向,跑到哪里算哪里。然后马停了,他就停下来,苍然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然后就是长啸,无休止的长啸。

但他也得活着,活着就得合作,与权力合作。先是公元242年,他被迫出任曹魏集团蒋济的掾属;公元247年,任曹爽的参军;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掉曹爽,阮籍又被迫出任司马懿的从事中郎。

像他这样被迫当官的人,竹林七贤中不乏其人。比如刘伶,比如向秀。当然也有不合作的,比如嵇康!对于这样的不合作者,司马氏倒也简单,引刀成一快嘛。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沉。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阮籍的痛苦与无奈都融化在他的《咏怀》诗中。他们开始选择逃避,宁愿做一个酒鬼,宁愿做一个疯子。

司马昭想和阮籍结为姻亲,阮籍焉能不知道他的用意?于是他选择了酒,将自己彻底灌醉,而且一直醉下去。整整六十天,他就在烂醉如泥中度过,根本不给提亲人任何机会。最终司马昭无奈道:这个醉鬼,算了,算了。

刘伶更是以酒闻名。他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我们常说醉生梦死,刘伶则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如果做酒鬼还不够,那就做疯子。阮籍在为母守丧期间,酒照喝肉照吃,对于不孝的指责,他更是无视。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曾与猪对饮,在猪圈中大醉。刘伶更厉害,听说朝廷的使者来了,就大喝一场,裸奔而出。

他们还有最后一招——消极。阮籍自请步兵校尉一职,虽是军职,但却无实权,还处于司马氏的监控之下,实乃苟活的美差事。嵇康死后,向秀一头扎进了庄子里,完全不理政事;王戎,选择在司徒的位置上终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不想岁月悠悠?

但有时候,不行的,由不得,由不得!

曹魏尊重知识分子,但杀起人来也毫不手软。孔融、杨修等人先后成为刀下之鬼。在杀人者方面司马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潘岳、陆机、张华都被诛杀三族,还有嵇康。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的那样: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他不愿意做山涛,他不愿意被他人玷污了精神,还大喊很爽。

嵇康死了,阮籍阮咸向秀王戎刘伶这群惊弓之鸟,只能疯疯癫癫的苟活人世。

我们呢?活得倒是很正常,但也正是这样的正常,才让人感觉不正常。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3、 阮孚:所谓名士,偏执佯狂

阮咸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阮瞻,一个阮孚。

阮瞻如阮瑀,性清虚寡欲,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默识其要,遇理而辩,辞不足而旨有余。陶渊明应该学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虽逢乱世,也能安身立命。

阮孚如阮咸和阮籍,偏执佯狂。

他喜欢喝酒,但喝酒需要钱,怎么办呢?晋明帝赏赐的金貂就被拿去换酒。诗仙李白曾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大概也源于此。为了喝酒,他的口袋里总会备上一两枚铜钱。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他还有个癖好,就是收集木屐。史载:

祖约(祖狄的弟弟)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常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并当不尽,余两小,以置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也。

祖约爱财尚知道背人,阮孚爱木屐人都不背,其专注可见一斑。后来晋明帝去世之时,问臣下谁可以收留他的宠姬宋祎,众人低头不敢言,阮孚坦然应之。

没有理想未必是一件坏事。就像东晋,偏安一隅,在司马炎太康之治的庇护下,过自己的小日子。前秦苻坚倒是胸怀大志,最终呢?还不是被谢安收拾得服服帖帖!

阮孚他们这些读书人也就在小朝廷的羽翼下逍遥快活。

他们也想学前辈不入仕,比如阮孚一开始也是回绝了司马越,谢安也是后来谢氏家族有了危险才出来。

他们也学前辈归隐,比如陶渊明。

但他们唯一学得像前辈的是喝酒。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就是喝酒喝出来的吗?!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所谓风花月夜,不过是三杯两盏淡酒!所以啊,无论什么世道,只要一杯小酒尚在,人生就有乐趣。

4、酒:不醉不狂,无酒不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一曲《短歌行》和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感叹翻开了魏晋的酒时代。

人生怎可无酒?刘伶有一篇《酒德颂》,曰: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人生不过是一场大醉,酒醒之后,重新来过就是。

无酒何以解忧?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写道: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酮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与其这般思量,不如一醉方休。

无酒何以佯狂?刘伶喝醉了才敢裸奔,阮籍喝醉了才能长啸,阮咸喝醉了才与猪狂饮。李太白也只是喝醉的时候才敢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子,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但愿长醉不愿醒。所谓癫狂,酒疯耳。

无酒何以述怀?嵇康去世后,向秀饮酒作《思旧赋》。竹林七贤中,他本谨言慎行,但也抵挡不住酒的诱惑而一吐心声。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王羲之也是微醺之际才写出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陶渊明更是把饮酒当做生活的必需品,无酒不欢。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无酒,哎,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5、音乐:颓废中的呐喊

贯穿曹魏和两晋的是酒和音乐。如果酒是身体的麻醉,那音乐就是精神的放逐。

阮瑀的老师蔡邕是位音乐大家。据传,他在听客人弹琴时,忽然惊呼:琴声中有杀气!原来是弹琴的人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这场景触动了弹琴者的恻隐之心,引发琴声中的杀机。就这一瞬间,蔡邕就捕捉到了。

名师出高徒,阮瑀的音乐造诣自然不在话下。阮瑀曾多次拒绝曹操征召,曹操心有不忿,就想找机会挫挫他的锐气。有一次曹操故意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让阮瑀也当一次东郭先生,可惜啊——

阮瑀和弦而高歌,曰: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

这一曲造就了他们阮氏家族两百年的尊荣。

阮籍是阮瑀的儿子,在音乐上更是青出于蓝,他所代表的正始之音是魏晋时期音乐的灵魂,堪称一代宗师。

阮籍和嵇康都喜欢弹琴。自从俞伯牙与钟子期开始,这琴就成为了圣洁高贵的象征。唐朝刘长卿曾感叹道:古调多不弹。嵇康弹的是《广陵散》,阮籍弹的是《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这很有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感觉。

阮籍弹琴时常夹带长啸,声声不息。如果累了,就此睡去,或许醉去。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在音乐方面,阮咸的成就也是非常大的。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现在还有一种类似于琵琶的乐器就是叫着阮咸,可见其在音乐方面影响之深远。唐朝诗人李商隐曾经赞道: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可惜与《广陵散》一般,早已经绝了。

同一时期,向秀喜欢吹笛子,刘伶喜欢痛饮狂歌……

魏晋交替时期朝政动乱,他们连明天是否活着都不确定,更别说谋定天下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加剧了他们内心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他们的渴望只能在音乐中神龙一现。

音乐成为他们发泄自己的渠道。既然身体不能解脱,那就让精神放逐,给灵魂以自由。

其实周边的世界并没有改变太多。不幸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了竹林,没有了音乐,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生或死,都冷冰冰的。甚至灵魂都已经成了奢侈品。

行尸走肉,是的。难道你闻不见腐臭味儿吗?!青春与肉体不过是一纸契约下的等价物,灵魂,还是见鬼去吧。

我钦佩他们的勇气,因为,我,始终是个妥协者。妥协的我只能整日躲在办公桌背后写着垃圾的文字还沾沾自喜。

像一个小人,是的,小人。

6、后记:一千七百多年的死和生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嵇康是不怕死的。

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将嵇康下狱。临刑前他把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这很让人意外。因为他与山涛早就绝交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墨迹未干。

巨源在,汝不孤!嵇康留下这六个字,安然赴死。

为什么不是阮籍?为什么不是向秀?

刑场边,太学生哀嚎一片。

刑场上,嵇康正襟危坐在琴前,《广陵散》悠悠从他纤细的指尖传出。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言罢,嵇康从容引首就戮,年仅三十九岁。嵇康死后,山涛视嵇绍如己出,将其抚养成才,终不负所托。

历史如同翻书一般,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有时候我常幻想闯一趟曹营,访一次竹林,听上一曲《广陵散》。

死和生,本来就是循环。是为记。

作者简介:张东晓,男,生于1983年,河南省平舆县人,现定居于北京,文章散见于写乎、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

每个国家,都有最受欢迎的姓氏,也有使用最多的姓氏。据调查显示,在越南这个国家,最受欢迎、使用最多的姓氏就是“阮氏”,因为姓阮的人占据了越南总人口数的40%。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比如现任越南总书记、国家主席名为阮富仲,该国政府总理叫阮春福,就连这个国家的国会主席名字都叫阮氏金银。这几位越南国家***竟然都姓阮,由此可见阮氏在越南的人口比例有多大。那么,越南这个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姓阮呢?

越南常见姓氏分布图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需要从越南的古代史与近代史着手分析。阮氏族人对于越南而言,很久之前就已经是一支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源远流长的大姓了,不过,要说起来源,越南阮姓其实起源于中国。目前在我国的阮氏族谱中,就记载了阮氏的人口流动。

阮姓本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氏族,由于战争和其他种种原因,阮姓开始大规模迁徙。阮姓族谱中就记录了这支氏族三次向交趾方向较大的集体迁徙活动。第1次迁徙活动发生在南朝刘宋时期,文宣阮太后被西魏攻灭,这只阮氏族人由湖南进入广西,从广西入交州;还有一些阮氏族人迁入了闽广一带,这是阮氏家族有文献记载的首次较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

第2次迁徙活动发生在陈末隋初年间,当时在闽广一带发展海上贸易事业的阮氏,在地方官吏的支持鼓励下,逐渐发展为海上航贸的霸主。但是在陈末隋初年间,由于隋兵南下,势力庞大的阮氏被视为陈朝残余势力而遭到军事镇压,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居住在闽广一带的阮氏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又有一部分阮氏家族迁入了交州、林邑。这些阮氏族人,为当地的土著百姓带去了中原王朝更为先进的物质、精神文化,由此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他们逐渐发展为称霸一方,手握重权的封建割据势力。

越南百姓

第3次阮氏大迁徙发生于南宋末年,由于蒙元铁骑南下,阮氏族人辗转多地,最终迁往交趾、安南一带。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最终让越南的阮姓发展壮大,并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当然,阮氏之所以能够成为越南人口大姓,还与越南古代改朝换代有关。公元1232年,越南李氏家族被陈守度推翻,据史书记载,陈朝在取代李朝后,陈守度下令让国内的所有李姓人口都改为阮姓,虽说越南史书中并无提及陈守度此种做法的原因所在,但是却在无形间壮大了姓阮的人口。

阮氏王朝的官员

当然,如今越南阮姓规模如此之大,还与殖民越南的法国有关。1802年阮映勾结法国殖民者,推翻了原有的西山政权,建立了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氏王朝。19世纪,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当殖民统治者想要在越南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却发现越南许多底层人口都没有姓氏,因为在封建王朝时期,只有越南的贵族才能享有姓氏。为此,法国殖民统治者提出了让没有姓氏的这些底层人民,以越南末代王朝的姓氏为姓的做法,这个决定让越南阮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这也是为何越南有40%的人口姓阮的原因所在。

1、南雄珠玑巷刘氏族谱辈分2、七绝·珠玑巷寻根(外四首3、珠玑巷的历史南雄珠玑巷刘氏族谱辈分

南雄珠玑巷刘氏族谱辈分历史来源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称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七绝·珠玑巷寻根(外四首

古体诗

南雄珠玑巷,异姓一家亲。

情系同根地,海外传乡音。

七绝(新韵

珠玑古巷呈风采,广府儿孙诉曩怀。

圣地寻根百家庙,千年榕树盼亲来。

七绝

珠玑古巷认根源,百姓宗祠佑子孙。

人杰兴昌风水好,雄图四海岭南魂。

注:百姓宗祠,指百家姓的祖庙、祠堂。

七绝

妃塔古街沙水湖,清风拂水映榕柳。

灰墙青瓦百家祠,历尽沧桑永不朽。

七绝

珠玑古巷万年昌,辈出英豪名远扬。

才子佳人天地配,儿孙后代状元郎。

珠玑巷的历史

zhujixiang/

古巷,古楼,古塔,古榕,古桥流水见人家。

又见珠玑巷,又见古祠堂,又仿佛见到祖先坚强而伟岸的身影。

珠玑巷,好大一棵树,海内外千百万苗裔是她多情的绿叶;珠玑巷,好醇一杯酒,在无数后裔心中窖千百年的陈年佳酿,香远情浓;珠玑巷,好长一首歌,多少年,多少代,深沉咏唱,唱得梅花飘落,唱得月光长泻。

作为古代中原与江南绅黎向岭南迁徙的聚居地,珠玑巷是一块历史的碑石,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作为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

你看吧,你看吧!就算在天涯海角,就算在茫茫旅途,多少华夏子孙还在回望

古巷的沧桑

[编辑本段]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

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

明末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云:“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

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

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

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予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史料记载

[编辑本段]

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

从史料看,本来珠玑巷只是沙水镇的一部分。

阮元编的《广东通志》云:“珠玑巷在沙水寺前”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抄录诸族谱中,多称:“沙水村珠玑巷”“沙水珠玑巷”。

可见珠玑巷原属沙水镇。

据考察,原来珠玑巷大体在沙水镇的南端,即从《珠玑古巷》门楼起向北走经石塔到石桥这一段,约长二百米。

再向北走则是其他巷、里、坊。

如今之“珠玑楼”,过去并不属珠玑巷。

据乾隆十二年建楼碑记载,(此石碑现仍镶于“珠玑楼”“珠玑楼”原为沙水镇翔凤坊之楼,早塌,乾隆十二年重建时才题名为“珠玑楼”。

《南迁记》中记述沙水镇还有“儒林里”“沙水塘”等旧址。

后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富庶,来这里寻根问祖的人越来越多,珠玑巷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沙水镇的里、巷、坊,都象翔凤坊那样,逐步被珠玑这个名称所代替,整个沙水镇也叫珠玑巷了。

但历代行政区域,一直沿用沙水这个名称。

宋嘉定中称沙水驿,后又改沙角巡检司,清名沙水塘,民国为沙水圩。

民国29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个区28个乡,第一区均平乡改为珠玑乡。

以珠玑为行政区域从此始。

今名珠玑镇,辖110多个自然村,3万余人口。

南迁氏族发祥地

[编辑本段]

相传南雄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

《广东通志》载:“相传广州诸旺族俱发源于此(珠玑巷”。

据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所载,有家谱族谱可查,先后在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76姓、166族。

又据《南雄珠玑巷人南迁氏族谱·志选集》(南雄县政协文史资研究委员会,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合编所载,还有27姓,31族,合计为103姓,197族。

分布情况如下:

南海23姓38族。

陈氏:河清、九江、鹤园;黄氏:平地,夏氏:麦村、冲霞北乡海口;冼氏:大朗、罗格,大桐、简村;欧氏:金瓯松塘;钟氏:大沥龙腹;杜氏:西樵大果;麦氏:西隆堡大效乡;傅氏:西樵大桐堡;康氏:银塘;李氏:绿潭、石江;张氏:大涡;邵氏:邵边,孔氏:罗格;梁氏:澜石、海舟、石□(石+肯,姚氏:□(虫+雷冈;朱氏:九江;关氏:九江;庞氏:弼塘;简氏:盐步、湖涌、黎涌、云路、白沙、横江;陆氏:上淇、恒顺;黎氏:黎边;程氏:大同。

番禺9姓15族。

李氏:沙湾、鹭冈;简氏:韦涌、车陂、屏山、都那,小洲;黎氏:礼园;屈氏:沙亭;洗氏:鹿步;韩氏:市桥;谢氏:市桥、大田村;麦氏:番禺;曾氏:小龙宁仁乡。

顺德17姓19族。

欧氏:陈村;陈氏:马齐、大良;李氏:逢简;冯氏:古楼;潘氏:古楼;陆氏:石涌、龙江;黎氏:桃源;苏氏:碧江;卢氏:大良;罗氏:大良;何氏:马宁;梅氏:龙山;温氏:龙山;黄氏:龙江;简氏:龙江;张氏:龙江;邓氏:甘竹。

新会20姓32族。

李氏:河塘、七堡、务前、泷水、连塘、竹坑、冲澄、鹿洞;区氏:瑶溪;陈氏:凌村、石头、恩州;冯氏:大口;容氏:河塘;谭氏:天河;朱氏:水尾;陆氏:冈州、中乐;简氏:鸾台;麦氏:新会;吕氏:丹灶、江门范罗冈;黎氏:城南新魁_;马氏:河塘张士园;宋氏:苹冈;容氏:潮居里容村;唐氏:白石;梁氏:小冈;还有吴氏、刘氏、周氏、叶氏。

中山36姓,54族。

张氏:南屏;刘氏:潭井、鸦冈、隆都、小榄;林氏:平岚、大车;陈氏:大都、麻子、冈背、莆山、水塘头、婆石村、窈窕;严氏:濠涌;简氏:南塘;梁氏:坎下、张溪、小榄、四都梁村;韩氏:古坝;阮氏:赤坎、众角;魏氏:海州;曹氏:南村;缪氏:永原;杨氏:北山、良都;吴氏:山场、小榄;何氏:小榄;李氏:麻洲、小榄;蓝氏:麻洲;余氏:隆都;侯氏:龙头环;唐氏:唐家湾;高氏:过塘;任氏:过塘;麦氏:小榄;郭氏:鸦冈、良都;鲍氏:山场;孙氏:小榄;甘氏:小榄;罗氏:小榄;石氏:小榄;肖氏:大涌南文;曾氏:涌边;蔡氏:永厚;钟氏:淇澳;朱氏:小榄;邓、杜氏:小榄。

东莞22姓,26族。

张氏:栅口;袁氏:茶园;何氏:赤冈、大汾;黎氏:茶窖;刘氏:长表;丁氏:文顺;肖氏:古梅;麦氏:靖康;李氏:茶山、白马;封氏:东莞;祁氏:梨川;陈氏:燕川;房氏:篁村;翟氏:南街;邓氏:石排福隆围;利氏:桥沥;罗氏:中堂、英村;谭氏:大宁;卫氏:茶园;钟氏:茶山;蔡氏:沙头;梁氏:小亨、板石。

高要28姓63族。

仇氏:王臣;方氏:文明堡;帅氏:砚东;利氏:良江甲编墨坊;涂氏:耕沙;王氏:朱紫印;岑氏:白诸龙潭村;金氏:银江都金屋;俞氏:外迳;吕氏:云料;夏氏:宋隆;文氏:下窝;李氏:富佛、银江、陈村、贝水新村、南岸、蔗村、院主、塘冈、罗秀,牌楼村、砚洲东股、横村、砚东、腰冈、围边、榄塘、塘基头、横石、长旗、牛围;石氏:横槎、钱宁;甘氏:温贯;江氏:蓝村;胡氏:禄村;林氏:杜村;周氏:蓝塘、东冈;伍氏:榄冈、上围、高第、平布;朱氏:湖坑、罗客;何氏:桃溪、茅冈、渡头、西岸、勒竹园、何田、仙洞、庆云社、孝友;吴氏:竹洲、沙浦、茶冈;余氏:东坑口;杜氏:隔布;邵氏:永宁;唐氏:温贯、冈边;徐氏;大基头。

台山10姓,11族。

陈氏;冲泮春场;李氏:_口上冲水楼、横塘;肖氏:肖村;甄氏:海宴;容氏:寨门;樊氏:白石村;冯氏:南头;袁氏:独冈;赵氏:海宴;徐氏:大担。

开平16姓,20族。

张氏:张桥、沙坝;梁氏:北潭、长沙;陈氏:碧潭、魁冈;苏氏:棠红;劳氏:长沙塘;司徒氏:_堤;谢氏:潭边园;黄氏:北炎水背;杨氏:独冈、塘浪;罗氏:良溪;吴氏:楼冈;胡氏:长沙洲;简氏:钱冈;邱氏:勒竹村;李氏:冲澄;邝氏:泮村。

此外,还有恩平圣堂的梁族、司徒族,广宁江谷的洗族,清远_江的朱族,宝安的何、黄、陈族,阳江的司徒族,增城的刘族,香港新界乐挂角山的邓族。

以上各族谱牒都称其祖来自南雄珠玑巷,叙述有简有繁,时间有先有后,早的在北宋开宝,而多在北宋末和南宋末。

从北宋的熙宁、崇宁、靖康到南宋的建炎,绍兴、淳熙、开禧、绍定、端平、嘉熙、咸淳、祥兴等各年代,直至元初都有人从珠玑巷南迁。

小小珠玑巷怎能容纳那么多族姓呢从族谱记载中可以看出,自珠玑巷南迁的族姓,大体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世居珠玑巷的;一种是在动乱年间由中原陆续南迁定居珠玑巷的。

有的族定居时间长些,有的短些。

几百年间,中原南迁民族,以珠玑巷为立足点,一批批自北迁来,又一批批南徙而去。

如南海九江关树德堂家谱述其祖为汉寿亭侯后裔“宋咸淳元年自解州徙居保昌郡珠玑里,阅七年,始祖谭贞偕弟俊奉南雄公骸骨徙南海九江。

”又如简氏胡涌房谱述“远祖朝进宋理宗时宦游岭外,遂居南雄珠玑巷,迨宋度宗时迁南海紫洞。

”从理宗到度宗相隔也只有40多年。

象这些族姓,他们旅居珠玑巷时间并不长,为什么他们却以珠玑巷为桑梓乡其原因有二:

一是他们多是在北宋末或南宋末,自战乱不堪的中原迁徙而来,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到了甫雄珠玑巷之后,才得以休养生息,重振家业,因此,他们很自然地把珠玑巷看作是先辈重新创业的发祥地,看作自己的桑梓而特别留恋。

二是他们来自中原各地,本无亲族关系,南迁后,都以旅居的珠玑巷为故乡,这样就可以建立乡亲关系,联络感情,加强团结互助,以利于在客地创家立业。

南雄珠玑巷人南迁,有的是为避天灾兵祸,有的是为找寻更好的生活基地。

他们的南迁对开发珠江三角洲起到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是一批开拓者,在动乱中迁徙,经过艰苦跋涉的磨炼,有顽强的创业精神;同时他们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了中原的文化。

他们到了珠江三角洲后,与那里的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使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业迈开了具有开发意义的新步伐,成为岭南最富裕的地区。

他们也迅速繁衍成为那里的巨家旺族。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达,产生了一批知名的历史人物。

如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等。

还有许多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远涉重洋,成了海外华侨,为开发海外诸国也作出了应有贡献。

珠玑巷确实不愧为珠江三角洲人民以及广大华侨值得永远怀念的故乡。

为什么越南阮姓多阮的起源是什么,中国的阮和越南有血

原因在于越南还处于封建时期时曾有君王在更换政权之后下令将旧朝姓氏的人更名为阮姓,长期以往阮姓的人就越变越多。越南这个国家有一部分地区曾经是中国领土,后来在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脱离出中国。

越南的名字“阮”来自中国。此外,越南民众的主流观点还认为,越南的阮名源于中国商代甘肃的阮国。据史料记载,阮坤是舜的圣贤大臣阮坤(高陶的后裔)建立的一个公国。它位于今甘肃省景川县境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越南,占人口最多数的底层人民一般是没有姓的。所以阮姓的优势,主要是在贵族各姓之间。

阮这个姓氏有什么历史地位

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

阮姓的来源和历史: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

阮姓是越南第一大姓,越南有近亿人口,其中40%的人口姓阮。

阮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二位姓氏,在浙江、湖l北、广东、福建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代阮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65%,总人口大约有81万。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阮姓历史名人——阮籍阮姓历史名人——阮籍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阮姓源于商周诸侯国之阮国,疆域大致在今泾川县东北,后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继续生活在当地。

越南阮氏兄弟起义都经历了哪些历程

1、西山起义——阮氏三兄弟推翻阮氏越南在郑阮纷争后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南方的阮氏政权通过排挤占族人、入侵柬埔寨获得了大片土地,实力不比北方虚弱。

2、此时的阮主阮福映勾结法国传教士向法国乞援。又引暹罗军队本国。但都遭遇失败,阮福映流亡暹罗。阮主政权消灭后,阮文惠率军消灭了郑主政权。至此,西山军统一越南。1787年阮文岳称帝,建立西山朝。

3、第1次战争在1627年爆发,郑氏的军队发动进攻,战争的原因是阮福源扣留清化和广南的收入不肯交给首都。但郑氏军队不久就后撤了。

4、年,起义军夺取归仁府城,并北攻广义、广南两省。1774年夏,义军据有北起广义、南到平顺的广大地区,把阮主统治区拦腰截断。北方郑主乘机南下,以图阮王和西山军,1775年初攻陷富春(顺化),西山军腹背受敌。

5、年,爆发西山三兄弟起义,先后灭阮、郑,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后接受中国清朝嘉庆帝的更改册封为「越南国王」,正式建立新国号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

越南皇帝世系表

1、主要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2、越南的历史及国王世系表据神话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以东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东山村遗址而得名)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铜鼓。

3、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

4、金边市独立纪念碑年12月,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82年7月,西哈努克、宋双、乔森潘三方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1990年9月成立柬全国最高委员会,西哈努克出任主席。

越南的阮姓就是来源于中国。而且越南人的主流观点也认可,越南的阮姓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甘肃地区存在的阮国。根据历史记载,阮国是舜的贤臣之一皋陶的后裔阮髡(kūn)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甘肃省的泾川县境内。

阮国的国都叫阮共,而整个阮国都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国,据一些史料记载其疆域东西南北都只有不足百里。到公元前1139年前后,阮国被当时已经在准备取商而代之,因此在不断扩充实力的周文王攻灭。而在阮国灭亡之后,其国人许多跟随周军四处征战,后来随周军灭亡了商朝,并在商朝的旧都朝歌附近的陈留郡定居下来,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而在此定居之后,一些阮国遗民为了怀念故国就开始以国为姓,因此也可以说阮作为一个姓氏是发源于河南开封的。

扩展资料:

人口分布

1、当代阮姓的人口约有68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阮姓人口的增长率基本保持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一致。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湖北、广东、福建,这四省大约占阮姓总人口的50%。

2、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西、山东、江苏,这五省大约占阮姓总人口的26%。浙江为当代阮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阮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东南、南部沿海地区和鄂豫的两大块阮姓分布区。

3、阮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闽台、皖苏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广东、广西大部、贵州南部、云南东段,阮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4%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1.8%,居住了大约61%的阮姓人群。

4、在海南、云南中部、广西北部、贵州大部、四川南端、湖南南部、湘赣相交带、重庆北部、陕西东南、河南南部、皖苏中部、山东东端、黑龙江北段,阮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12%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6.2%,居住了大约15%的阮姓人群。

参考资料:

-阮姓

阮氏宗祠在全椒县城西南20公里,赤镇乡大阮村东北角。阮姓,乃全椒名门望族,历史上儒林官宦,人物辈出。宗祠建于清代,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祠内设祖宗牌位,祭阮氏列祖列宗。门前有石雕雄狮一对护卫,显得宗祠威严庄重。

  祠之前方,原有高大石质牌坊一座,坊额镌刻“周氏节孝坊”五个大字,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旌表阮芝泉妻周氏所立。旧时,每年阮氏子孙均定期来祠堂、坊前祭扫、凭吊。祠之西南侧,民主人士阮明曾在此建筑过园林式别墅,因园内周围广植花木果树,因名“广果园”。“广果园”三字门额,乃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清代书法家康有为所书。祠之正南,有唐时建的新兴寺,寺内墙上有唐代珍贵壁画,寺之东有清代砖石宝塔一座。可惜周氏节孝牌坊、广果园、新兴寺、砖塔,均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为破坏。阮氏宗祠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改建。

  阮氏宗祠,今存建筑为四合院形式,正屋两进,每进五间,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共存房屋十四间。此为全椒县仅存的一座清代大祠堂。

  1981年6月,经全椒县人民政府公布,阮氏宗祠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阮国灭,子孙以国为姓。后来,阮氏东迁,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走出国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之阮姓绝大部分源出陈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国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为第一大姓。 源于偃姓 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 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 源于地名 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石姓所改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石氏。 到东晋王朝末期,该支石氏族人因避战乱,有迁逃至原战国时期楚国的阮厝一带(今浙江衢州,一说今福建厦门),以新居地名为姓氏,称阮氏,后逐渐迁徙交趾地区,成为越南阮氏民,世代相传至今。 李姓所改 11-12世纪时期的越南有一个李朝(史称后李朝,以区别6世纪的前李朝),后被陈守度篡夺,篡位的陈朝皇帝借口“李姓人本为阮姓”,命令越南全国的李姓人都改为阮姓,使阮姓人口大大增加。现在越南的李姓较少,都是明清后迁居的中国人。阮姓成为当今越南第一大姓,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氏王朝。 源于阮福氏 出自明朝时期 安南国 君主世系,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越南阮朝国姓为阮福氏,阮朝灭亡后,阮氏王朝的王族子孙,皆以阮福氏为姓氏,1955年阮福永瑞再次流亡海外后,该支阮福氏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阮氏。

诸暨不是阮姓起源地

阮氏起源有三: 1、 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 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二、 郡望堂号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阮氏在魏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阮籍是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原本也是一位有志之士,推崇儒家思想,希望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不过魏晋交替一事,让他内心感到无比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