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艺术品、古董无法买保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4收藏

是否艺术品、古董无法买保险?,第1张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神秘国宝暗藏怎样的身世?大量珍稀国宝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百鸟朝凤”寿帐、镂金嵌宝石金螺、宋代画家米芾的绢本字“离骚经”在内的一批海外回流国宝级文物近日即将在京拍卖,引起关注。

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这次拍卖的黄静,她说,拍品来历和身世各异,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于多方考虑,黄静对国宝来历三缄其口,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国宝身份渐渐浮出水面。通过她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发现人李寿昆。

乾隆牌位

李寿昆告诉记者,乾隆牌位在德国一个地窖被发现,但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国讲学,主讲“中国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德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马先生得以在当地结识很多朋友,还认识了在德国做生意的经济学博士薛小丹。一见如故的两人最终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归国之路。

薛小丹在德国生活19年,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对文物有共同爱好,德国有条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国王大街”,坐落着数十家古玩店。那里经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成为了他们搜寻各种汉文化收藏品的去处,搜寻也为他们日后鉴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年前,他们与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并在电视和电台开始发布广告,愿意帮助收藏者鉴定文物,同时希望收购各种中国文物。

2004年12月,与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国人迪亚克看到广告后,对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艺术品产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请到了家中。年届六十的迪亚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国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该市是一个地处莱茵河畔的传统古老之城。

德国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存放杂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风和湿度的“保险箱”。薛小丹来到迪亚克家的地窖,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书画等。薛小丹多年鉴宝的直觉告诉他,混迹其中的一个牌位和半幅寿帐出自清宫皇室。

薛小丹将发现的细节通过互联网告诉了已经回国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来到迪亚克家中。经过一番了解,迪亚克的父亲曾是一位工厂主,地窖里的一些艺术品是其二战时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教,十多年间,其祖父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或许当时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国人的缘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寿帐成为司令给传教士的“礼物”。祖父回国后,就将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现在。

通过鉴别,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而高宗纯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当记者问到牌位的原处时,李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认为有跃制之闲,属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处曾经的皇家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圆明园和盛京(现沈阳故宫),这个牌位很可能是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

而同时被发现的高6米、宽3余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李先生确定,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宫庭藏品。寿帐是种可开合的挂饰,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贵,遗憾的是,这次发现的寿帐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一番商讨,迪亚克愿意将这两件中国珍贵文物转卖给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迪亚克曾经到过中国,他认为中国文物理当回到中国,如果条件合适,他将陆续拿出其他收藏,但这并非为了钱。”

右旋金螺

黄静透露,镂金嵌宝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著名收藏家之手。她说:“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这些东西,而我们正在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这位收藏者非常爱国,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

虽然来历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为一件珍品。金螺属于法螺的一种,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给清朝政府的藏传法器。各种海螺中,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正常海螺为顺时针方向生长,即左旋螺,突变的海螺则为逆时针方向生长,称为右旋螺,而且极为罕见。法螺镶饰所用的金属以铜最为普遍,银次之,纯金也极为罕见。此次拍卖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米芾的字

高达5000万元的起拍价使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离骚经》成为此次拍品焦点。黄**介绍,这幅字出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现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该品是继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纸本之后,首次公开的绢本作品。

8个月前,黄静的一位朋友给她看了一份局部《离骚经》的影印件。“绢面因长久秘藏和受潮,已从原装上脱落,有些磨损。从现新背的纸张来看,应是近年来经日本重新托裱过。”权威专家近日对那幅字进行了鉴定,认为是米芾现存篇幅最大的书法真迹。

这些珍贵的文物,仅仅是中国大量流失国宝的一个缩影。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流落的中国国宝文物数目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虽然有许多像黄静和李寿昆一样希望国宝回归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认,还有更多的国宝文物让我们“遥不可及”。

专家历时10年查明23万件中国流失名画

我国有大批文物精品特别是历代名画流失海外。记者日前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林树中,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查录流失海外的中国历代名画多达23万件!

已经八十高龄的林树中历尽艰辛,耗时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积蓄,累计资金超过10万美元投入到搜寻和分类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编写出版了规模浩大的8开8卷巨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这些作品上自原始时代,下迄明清。

记者:您从何时开始寻宝,有多少国宝流散海外?

林树中:1985年秋,我应邀去美国密执安大学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画史,同时考察欧洲美术史。在那里一年,我经常在讲课之余参观美国的各大博物馆,被美国人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震撼。在纳尔逊美术馆,我亲眼目睹了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盗去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礼佛图》的浮雕。残缺破损的浮雕使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1985年,我下决心寻找和记录流失海外的国宝实况。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们记录在案,给后世一个警示和备忘。在美期间,我用担任客座教授的报酬3万多美金,到各大博物馆考察,拍射了3000多张幻灯片和3大箱图书资料。

目前中国流落海外的历代名画初步统计,有记录可查的就已达23万件,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各占三分之一。欧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时、瑞典等国,大部分是当年从敦煌藏经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前后国家文物管理不严由外国人买走和华人带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敦煌16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挂幅佛教画,以英国和法国收藏最多,英国大不列颠和巴黎吉美博物馆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轴画也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其余明代名画流失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有12万余件。

记者:中国国宝是谁拿到海外的?

林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现在被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收藏。顾恺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有大约5万件各种文物现分散在世界11个国家。1905年前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德国人莱考克等人沿丝绸之路,从新疆库车的克孜尔石窟到吐鲁番的伯孜克利克,一路上疯狂掠夺石窟壁画。

美国古董商普爱伦到中国发现洛阳《帝后礼佛图》浮雕,用照相机拍下来,找到北京琉璃厂彬记古董商岳彬,双方签订协议书,岳彬勾结洛阳古董商马龙图,联络当地保甲长和土匪把浮雕凿下来,凿成碎块,用麻袋运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运往美国。1952年,在北京炭儿胡同彬记古玩铺内发现了彬记与普爱伦签订的掠夺《帝后礼佛图》浮雕的合同,此事震怒了中国文物界,300余名知名人士联合要求惩罚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刑,缓期两年,后病死狱中。

记者:这些珍品具有怎样的价值?

林树中:《女史箴图》具有时间最早、国际影响力最大等几大特点,是流传至今的最具有价值的流失绢画。是国宝中的国宝。

《洛神赋图》全世界流传五种版本,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收藏的一个长卷,那是最早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担任政府顾问时买走的。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了曹植与甄氏有过恋情,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曹丕,成为皇后,但后来失宠。死后,曹丕把甄氏睡过的枕头给曹植,曹植很感叹,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梦时与其相会。《洛神赋图》被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都作为题材。顾恺之留下的摹本现今有最高的价值。以前研究绢画、国画,都会提到以上这几个。

一般提到书画,关于年代和真假都有争论。而敦煌400张的每一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国宝文物,年代完全可靠,艺术和历史价值无法估量。被盗走的佛画曾是寺庙的挂画,都是供养人出钱所画,包括了当时各阶层的人。佛教画包含了很多佛教故事,还有描述当时山水、人物、建筑、风俗人情的。对研究当时社会保留下来的有形资料具有极大价值。

《帝后礼佛图》是北魏两幅有历史性的巨型浮雕,如同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马踏匈奴》、唐太宗《昭陵六骏》,都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文物流失原因复杂

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张健从1985年起搜集了大量关于流失文物的数据,研究了中国近百年流失文物的现状。

张健馆长告诉记者,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遗产流失量最多的时期。两次流失高峰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

张健馆长认为,中国文物在外国人眼里的价值并非单纯只为收藏。“他们将寻找到的中国墓地尸骨用于人类学研究,分析中国人的演变过程和血缘关系,通过出土的墓志铭、地券,研究中国的经济、文化、风俗。1840年以后,一些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收集中国的家谱、族谱,以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图来作为反华的依据。”

“中国在康雍三代以前一直处于世界强盛地位,文物正反映了当年的国家科技水平。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成果,其智慧都体现在了每一件器物上,包括反映技艺的青铜器、反映中国人哲学理念的书画、反映哲学和科技的玉器。掠夺者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信仰来了解中国人的处世,研究中国当时强大的原因。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流失国宝备忘录

日本侵华期间,流失文物360多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中国被盗古墓20万座。

美国收藏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遗书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

权美网,您最贴心的美容顾问!

书画装裱

俗话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

书画岂不是也是一样,三分书画,七分裱。

书画,画的好,也需要一个好的装裱师装裱,才能成为一幅完美的书画。

书法和法书

书法和法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

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直,全章贯气等等。

主要是讲写汉字的方法,如李慎言的《书法概论》一类的书。

进一步说,就是书写汉字的文章诗句使之成为艺术作品的方法。

而法书是指有一定书法艺术成就的作品,与名画是对称的。

常见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有五: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

这五体只要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可供临摹取法的,都可以称之为“法书”。

书法与法书虽说是两字的颠倒,其含意的广狭却有所不同,一个属于理论,一个属于实践,且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画(宣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优良的传统。

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

不是一般人画的,而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们画的。

有些画虽不是名家画的,但年代较早,具有文物性的,我们也要保存、整理。

艺术效果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记事的工具,也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和书画一样,它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就能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来,给人以艺术享受,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当今书法艺术都是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发展变化的,许多书法家都是继承古人书法的优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想要欣赏书法艺术,必须具备一些书体和书法源流的知识。

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书法艺术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紧,从儿童上学的第一天就要学写字,写字漂亮美观不仅便于学习、生活,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素质,故前人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书法源于写字练习,又高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

其中的讲究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它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在吸收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之后,在书法研究和学习方面投入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力。

为了提高世人对书法的重视,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将古代中日书法家的名帖碑刻精印出版,早在本世纪初就出版了多卷本的大型书法集《书道全集》,中国不少当代书法家还是从中获益者。

近些年来各类书法字帖、大型法帖、书法工具书、速成字帖、各体书法字典,层出不穷,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许多方便。

书法

中国有文字以来,书法便受到重视。

汉末魏晋时出现了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诸侯贵族学校,书画艺术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对书法艺术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之后,开科取士,选贤用能,考试考察内容主要是身(形体)言(语言表达)书(书法)判(推理)四大项。

而且唐代的皇帝大都注重书法,这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创作,还为书法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入仕升迁之途。

宋元以后,书家辈出,碑帖众多,一般的人也有条件研读古人书法,要读书作官,就必须先练出一笔好字。

渐渐“馆阁体”风行,书法得到了极大的普。

但在这一时期,书法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艺术性。

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表现力很强的绘画问世了。

比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就绘有互相追逐的鱼、奔跑跳跃的鹿,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意境。

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远在原始社会就已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趣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

保养与收藏

保养

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

装裱字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蠹虫赖以生存的食粮。

一幅字画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种侵蚀,从而损坏变质。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使字画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有限空间,避免直接受侵蚀和污染。

但这并不是说一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因为它还是会受到侵蚀的,被虫蛀是常见的一种毁坏现象。

大约每年5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蠹虫也大量繁殖。

防止的办法,可用樟脑丸或上海产的樟脑精块等类药物驱虫。

使用时可以将樟脑药放在字画的周围。

此药一年之中最好分期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放在箱、橱、柜内的字画除放药外,还要做到勤翻动,及时清除不洁之物。

每隔半年左右就要展开字画看看,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去之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来挂几天进行“晾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字画生霉。

霉菌在潮湿、温暖和黑暗条件下最易繁殖,因此,字画的贮藏空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4℃至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至60%。

若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

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

天气潮湿时,尤其在雨季,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长期悬挂在外面的字面,会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字画颜色褪淡,字迹模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

因此,一般不要将珍贵的字画长期地挂在厅室里,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

应挂一段时间再收藏起来。

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

这样做,既能展现收藏字画的不同风格,又能延缓老化变色过程。

尘埃也是字画的大敌之一。

挂在墙上,或存放在箱、柜中的字画,同样会受到尘埃的影响,细小的尘埃沾在字画表面,遇到一定的湿度,它会成为不洁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分蒸发,就会在画面上留下**斑点。

除此之外,对字画保护还应注意,在欣赏观看时,不要用手指指点点接触画面,更应避免唾沫沾染。

展开和收卷时不要将画折坏留下折痕。

在收、拿、卷、挂字画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动作要轻。

保养窍门

防潮防虫,报纸最好

报纸本身有吸收潮气的功能,其油墨又能够防虫,一举两得。

一位专家曾说起一段往事:“当年我们和上海博物馆合办一个明清书画展,展览办完后,上海博物馆的书画有被虫蛀的现象,当时人们还开玩笑说虫子欺负外来的书画。

后来才发现包了报纸的书画都没有被虫蛀,而没有包的就有虫蛀现象。”

不过在用报纸包裹书画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有条件的藏家可以将一幅幅书画摊开在柜子里,每一幅上面先盖一张宣纸再铺一张报纸,依次累加起来。

没有条件的藏家可以将书画卷起来,卷的时候,怕报纸的铅粉脱色污染画面,可先用宣纸包一层画,再拿报纸包。

或者找一个木棍作为轴心,木棍最好是经过处理不容易生虫的,这样卷起画来就不会起折痕。

对名家作品而言,藏品不起折痕尤为重要。

如果画面起折痕,时间长了形成黑痕,不能恢复画面的平整完美,严重的可能还需要漂白,将使藏品的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在博物馆保管书画,还讲究使用白手套和口罩,以免在书画上留下痕迹,一般家庭藏家也可以借鉴。

不带口罩可以,但最好不开口说话,以免唾沫弄脏作品。

防潮也可用空调

一个暖湿有雾霭的雨天,某博物院一专家像往常一样巡看几个展厅的作品,发现有些已展出一段时间的作品,表面两侧呈现向内卷曲的现象,还有的表面起了皱褶。

看湿度计,原来湿度已经到了书画保养的临界点60%,说明作品已受潮。

据介绍,在展馆内对书画保持恒温恒湿最有效的办法是开空调,温度不可高于22℃,也不能低于18℃,20℃最合适。

湿度在55%最适中,最高不超过60%,最低不低于50%。

对一般藏家来说,恒温恒湿的条件不大可能具备,但可以用空调调节,在室内挂画时要注意关闭门窗,一天开一两次空调抽湿,每次两个小时左右。

樟木箱封存书画有诀窍

很多藏家都会用箱子封存书画作品,这是书画收藏常见的方法。

一般美术馆、博物馆有恒温恒湿的条件,通常用铁柜保管,一般家庭则建议用木箱,比如衣橱柜、斗柜等都可以,比较高档贵重的书画可以用樟木箱。

如果没有樟木箱,藏家也可用一般木柜,里面放置樟脑丸也能达到防虫的目的。

诀窍在于,樟脑丸要用袋子包着,然后用针扎开小孔,以散发樟脑的气味。

放书画的箱子尽量往高处放,柜子顶上还可以铺些报纸。

[7]

收藏

艺术品市场在当今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

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第一,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要量力而行。

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

拍卖市场售出的书画,少则几千几万,高则数十万,上百万,初入门者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往往价格不高,但质量较好。

第二,不要购买有争议的作品。

因为书画市场上伪品甚多,如不细心,以真货的价买了假货,不仅丢了资金,还会挫伤个人锐气,挫伤自己的胆识。

千万不能大意,购买时如果自己在技术上把握不准,可以请行家鉴定。

第三,不要四面出击,广泛收集。

要选择一个门类,或者某个时期,某种题材,某个画派,甚至某个画家的作品,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个类型或某个画家作品的行情,掌握其艺术特征,做到心中有底有数,这样才会稳操胜券。

如果要广收博采,那必须有高深的资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达到目的。

第四,注意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例如书画报刊、艺术投资文章书籍、拍卖图录和拍卖成交价格表,只有广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证投资的收益。

第五,把握好出让时机。

出让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的后续劲作。

只有出售,才能获取收益。

在出让时,应考虑市场状况、行情趋势以及自己资金周转情况等。

文化市场随着市场进程逐步推进,当今文化市场中的书画市场异常火爆,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书画收藏是藏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要适当挂展

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是并存的,如果只藏不展就埋没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

我国自古就有春、秋晾画的习惯,因为这两个季节比较适合书画的通风与晾晒,展陈期间,除了让观众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及时发现书画在存放过程中不明显的变化,如受潮、虫蛀等。

悬挂期间要注意空气的潮湿度,若遇阴雨连绵,空气湿度特别大,书画就极易遭受霉菌侵害。

潮湿的空气会改变纸绢的物理结构,沉重的画轴对画面也会产生影响,此时最好将书画卷收起来。

如若书画已经受潮,可将受潮轻的作品摆放到铺有毡子的平案上,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2~25℃之间慢慢晾干;对受潮较为严重或被雨水淋湿的作品,则要考虑重新揭裱,同时对作品上留下的斑渍进行清洗,还作品本来面目。

挂画首先要注意挂钉是否牢固。

挂画的方法很讲究,应右手执画权,钩住书画绦带中心,左手托住画的中间部位,大、小指在内,中三指在外,随着画权的举高,托画左手指要相应放松,慢慢将画展开,挂好后再离手。

摘画时左右手姿势与挂画时姿势相同。

摘下后平放于案上,卷画时注意卷齐、卷紧。

如果是两个人,其中一人牵住书画天杆,另一人握住两边轴头慢慢上卷。

如果画幅过宽,两手难握住,可一手半握画之中部,另一手转动轴头卷画。

牵天杆的人要注意将画举高,卷画人要低一点,以防折坏画芯。

书画要与暖气、烟筒等保持一定距离;夏日制冷,书画要与空调的室内机保持较远距离。

太阳光对书画的影响最大,因为紫外线可使画面的颜料蜕变、分解,导致纸质老化,因此不能悬挂于靠近窗户的地方,尽量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画面。

白炽灯或荧光灯发出的400~700nm(纳米)可见光虽说影响不大,但长时间近距离照射也能使书画纸质老化变黄,所以,照明应尽量选用低功率光源,书画与光源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2要及时除尘

环境污染对书画的损害非常大,尤其在城市里,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使空气中的酸碱含量较高,有害气体和细小尘埃悬浮于空中,日久天长沉积在画面上,就会侵蚀画面。

一般说,一月除尘一次为佳,根据季节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周期。

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自然风档,将出风口与画面成30。

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清扫;或将吸尘器开到低风档,配以软毛刷清扫,在清扫过程中用吸尘器将尘埃吸走(使用此法要特别注意吸嘴与画面的距离以及吸力的大小,以免误伤作品),也可用鸡毛掸轻轻清扫画面。

切不可用抹布一类物品擦拭画面,因为在擦拭的过程中,细小灰尘会进入纸张纹理,造成更大的损害。

3要卷放得法

书画作品长期处于挂展状态时,纸张要承受下垂的拉力和张力,使纸张的强度减弱,因此,在挂展一段时间后,就应当安排其“休息、调整”。

卷放就是使书画处于休息状态,让它恢复原来的拉力和张力。

收卷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其表面有无变化,若有污染、霉斑、虫蛀点等,应当送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科学保护处理,以免损伤逐渐扩大。

收卷书画时要先松后紧,先轻松卷起,再慢慢旋转轴头卷实。

用画带捆扎一定要适度,太松会使画卷松动,易被压折;太紧又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痕迹,影响画面整体美观。

总的说来,书画作品的挂展时间不宜太长,一年可挂展两次,每次1~2个月。

4要科学入藏

由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书画处于收藏状态,因此对藏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是防虫、防潮、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切忌高温、高湿、重压。

蠹鱼(也称衣鱼、纸鱼)是无翅昆虫,一般蛀食书画表面,特别危害糨糊粘贴处。

烟草甲的幼虫对书画危害极大,它们喜欢在书画中打洞,而后将自己藏于洞内。

一般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常用的有卫生球、樟脑丸和对二氯化苯,这些物品都是白色固体,易于挥发,其中对二氯化苯杀虫能力最强,但人们多受习惯影响,最常使用的仍然是商品化的卫生球。

对存放环境来说,要求书画箱柜的密封性要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

常用的木箱一般采用樟木做成,因樟木本身就有防蛀作用,而且密封性能较好。

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更好的容器来收藏,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书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防虫剂。

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不可直接接触书画作品。

若要移动或运输书画,千万不能直接移动或搬运箱柜,而应打开箱柜,取出药品,并将书画固定好,避免书画在箱内相互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箱柜固定好以后,再重新码放好书画作品和各类药品,密封保护。

大量实验证明,书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这样的条件不利于微生物、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控制湿度主要用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控制温度则可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收藏误区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步入书画收藏队伍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建议在收藏初期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盲目崇拜“书画家”。

刚开始收藏书画的朋友,一般分不清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档次,只听书画家头衔的大小,不掌握其内在实力。

靠“耳朵”买进的多,凭“眼力”拣进的少。

殊不知,名家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其作品的保值和增值潜力也不在同一个档次。

作品的篇幅越大越好。

由于书画作品是按平方尺计价的,故而导致片面追求篇幅。

实际上,书画作品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真”字上。

“真”即为真迹而非赝品。

其次看是否是“精品”,即精心之作、代表之作、创新之作。

当然,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时,篇幅越大的作品肯定比较稀少,其价值就会更高一些。

不舍得花钱只愿蹭。

除了老交情之间的馈赠,如今不花钱就想得到别人劳动成果已是很不现实了。

正确的方法是,托人花钱买精品,这样得到的作品,才会是真正的藏品。

想收藏但苦于资金匮乏。

刚入道的许多朋友都会提出或遇到这个问题。

似乎也知道收藏名人作品的风险小、增值快,但又犹犹豫豫,不是说没有钱,就是钱不够。

其实,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眼力与判断力的问题。

如果你能准确判断那幅作品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的价格,与今天的相比,你就不会再认为钱是问题了。

从收藏一般作品逐步向名家作品过渡。

收藏书画不能多多益善,也不能见啥买啥。

低档作品增值缓慢,每次的增幅也不大,而名家作品的增速快,增幅也大。

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财力、学识,以及偏好,特别是将收藏列为投资的朋友,若能在专家指导下,直接从收藏较高层次的名家作品开始,效果更佳。

“取乎之上,得乎其中;取乎之中,得乎其下。”必须清楚,名家与非名家、小名家与大名家的作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将越拉越大。

一般装裱的卷轴的字画都会出现这个情况,如果是悬挂着的话,两边可以粘一点双面胶固定住。注意不要太多了。如果是新装裱的,可以在用机器重新压压一遍,效果会比较好些,或者用熨斗熨烫一下都可以。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神秘国宝暗藏怎样的身世?大量珍稀国宝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百鸟朝凤”寿帐、镂金嵌宝石金螺、宋代画家米芾的绢本字“离骚经”在内的一批海外回流国宝级文物近日即将在京拍卖,引起关注。

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这次拍卖的黄静,她说,拍品来历和身世各异,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于多方考虑,黄静对国宝来历三缄其口,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国宝身份渐渐浮出水面。通过她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发现人李寿昆。

乾隆牌位

李寿昆告诉记者,乾隆牌位在德国一个地窖被发现,但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国讲学,主讲“中国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德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马先生得以在当地结识很多朋友,还认识了在德国做生意的经济学博士薛小丹。一见如故的两人最终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归国之路。

薛小丹在德国生活19年,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对文物有共同爱好,德国有条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国王大街”,坐落着数十家古玩店。那里经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成为了他们搜寻各种汉文化收藏品的去处,搜寻也为他们日后鉴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年前,他们与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并在电视和电台开始发布广告,愿意帮助收藏者鉴定文物,同时希望收购各种中国文物。

2004年12月,与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国人迪亚克看到广告后,对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艺术品产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请到了家中。年届六十的迪亚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国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该市是一个地处莱茵河畔的传统古老之城。

德国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存放杂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风和湿度的“保险箱”。薛小丹来到迪亚克家的地窖,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书画等。薛小丹多年鉴宝的直觉告诉他,混迹其中的一个牌位和半幅寿帐出自清宫皇室。

薛小丹将发现的细节通过互联网告诉了已经回国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来到迪亚克家中。经过一番了解,迪亚克的父亲曾是一位工厂主,地窖里的一些艺术品是其二战时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教,十多年间,其祖父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或许当时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国人的缘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寿帐成为司令给传教士的“礼物”。祖父回国后,就将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现在。

通过鉴别,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而高宗纯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当记者问到牌位的原处时,李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认为有跃制之闲,属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处曾经的皇家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圆明园和盛京(现沈阳故宫),这个牌位很可能是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

而同时被发现的高6米、宽3余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李先生确定,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宫庭藏品。寿帐是种可开合的挂饰,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贵,遗憾的是,这次发现的寿帐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一番商讨,迪亚克愿意将这两件中国珍贵文物转卖给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迪亚克曾经到过中国,他认为中国文物理当回到中国,如果条件合适,他将陆续拿出其他收藏,但这并非为了钱。”

右旋金螺

黄静透露,镂金嵌宝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著名收藏家之手。她说:“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这些东西,而我们正在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这位收藏者非常爱国,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

虽然来历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为一件珍品。金螺属于法螺的一种,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给清朝政府的藏传法器。各种海螺中,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正常海螺为顺时针方向生长,即左旋螺,突变的海螺则为逆时针方向生长,称为右旋螺,而且极为罕见。法螺镶饰所用的金属以铜最为普遍,银次之,纯金也极为罕见。此次拍卖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米芾的字

高达5000万元的起拍价使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离骚经》成为此次拍品焦点。黄**介绍,这幅字出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现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该品是继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纸本之后,首次公开的绢本作品。

8个月前,黄静的一位朋友给她看了一份局部《离骚经》的影印件。“绢面因长久秘藏和受潮,已从原装上脱落,有些磨损。从现新背的纸张来看,应是近年来经日本重新托裱过。”权威专家近日对那幅字进行了鉴定,认为是米芾现存篇幅最大的书法真迹。

这些珍贵的文物,仅仅是中国大量流失国宝的一个缩影。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流落的中国国宝文物数目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虽然有许多像黄静和李寿昆一样希望国宝回归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认,还有更多的国宝文物让我们“遥不可及”。

专家历时10年查明23万件中国流失名画

我国有大批文物精品特别是历代名画流失海外。记者日前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林树中,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查录流失海外的中国历代名画多达23万件!

已经八十高龄的林树中历尽艰辛,耗时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积蓄,累计资金超过10万美元投入到搜寻和分类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编写出版了规模浩大的8开8卷巨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这些作品上自原始时代,下迄明清。

记者:您从何时开始寻宝,有多少国宝流散海外?

林树中:1985年秋,我应邀去美国密执安大学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画史,同时考察欧洲美术史。在那里一年,我经常在讲课之余参观美国的各大博物馆,被美国人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震撼。在纳尔逊美术馆,我亲眼目睹了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盗去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礼佛图》的浮雕。残缺破损的浮雕使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1985年,我下决心寻找和记录流失海外的国宝实况。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们记录在案,给后世一个警示和备忘。在美期间,我用担任客座教授的报酬3万多美金,到各大博物馆考察,拍射了3000多张幻灯片和3大箱图书资料。

目前中国流落海外的历代名画初步统计,有记录可查的就已达23万件,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各占三分之一。欧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时、瑞典等国,大部分是当年从敦煌藏经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前后国家文物管理不严由外国人买走和华人带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敦煌16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挂幅佛教画,以英国和法国收藏最多,英国大不列颠和巴黎吉美博物馆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轴画也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其余明代名画流失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有12万余件。

记者:中国国宝是谁拿到海外的?

林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现在被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收藏。顾恺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有大约5万件各种文物现分散在世界11个国家。1905年前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德国人莱考克等人沿丝绸之路,从新疆库车的克孜尔石窟到吐鲁番的伯孜克利克,一路上疯狂掠夺石窟壁画。

美国古董商普爱伦到中国发现洛阳《帝后礼佛图》浮雕,用照相机拍下来,找到北京琉璃厂彬记古董商岳彬,双方签订协议书,岳彬勾结洛阳古董商马龙图,联络当地保甲长和土匪把浮雕凿下来,凿成碎块,用麻袋运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运往美国。1952年,在北京炭儿胡同彬记古玩铺内发现了彬记与普爱伦签订的掠夺《帝后礼佛图》浮雕的合同,此事震怒了中国文物界,300余名知名人士联合要求惩罚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刑,缓期两年,后病死狱中。

记者:这些珍品具有怎样的价值?

林树中:《女史箴图》具有时间最早、国际影响力最大等几大特点,是流传至今的最具有价值的流失绢画。是国宝中的国宝。

《洛神赋图》全世界流传五种版本,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收藏的一个长卷,那是最早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担任政府顾问时买走的。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了曹植与甄氏有过恋情,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曹丕,成为皇后,但后来失宠。死后,曹丕把甄氏睡过的枕头给曹植,曹植很感叹,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梦时与其相会。《洛神赋图》被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都作为题材。顾恺之留下的摹本现今有最高的价值。以前研究绢画、国画,都会提到以上这几个。

一般提到书画,关于年代和真假都有争论。而敦煌400张的每一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国宝文物,年代完全可靠,艺术和历史价值无法估量。被盗走的佛画曾是寺庙的挂画,都是供养人出钱所画,包括了当时各阶层的人。佛教画包含了很多佛教故事,还有描述当时山水、人物、建筑、风俗人情的。对研究当时社会保留下来的有形资料具有极大价值。

《帝后礼佛图》是北魏两幅有历史性的巨型浮雕,如同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马踏匈奴》、唐太宗《昭陵六骏》,都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文物流失原因复杂

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张健从1985年起搜集了大量关于流失文物的数据,研究了中国近百年流失文物的现状。

张健馆长告诉记者,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遗产流失量最多的时期。两次流失高峰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

张健馆长认为,中国文物在外国人眼里的价值并非单纯只为收藏。“他们将寻找到的中国墓地尸骨用于人类学研究,分析中国人的演变过程和血缘关系,通过出土的墓志铭、地券,研究中国的经济、文化、风俗。1840年以后,一些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收集中国的家谱、族谱,以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图来作为反华的依据。”

“中国在康雍三代以前一直处于世界强盛地位,文物正反映了当年的国家科技水平。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成果,其智慧都体现在了每一件器物上,包括反映技艺的青铜器、反映中国人哲学理念的书画、反映哲学和科技的玉器。掠夺者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信仰来了解中国人的处世,研究中国当时强大的原因。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流失国宝备忘录

日本侵华期间,流失文物360多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中国被盗古墓20万座。

美国收藏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遗书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

是否艺术品、古董无法买保险?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