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徐氏宗谱》中的“传是楼”主人
分类: 草堂话谱
“传是楼”主人,昆山徐乾学(1631-1694)是也,字原一,号健庵,康熙庚戌科探花,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充《明史》总裁官,兼总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其二弟徐秉义(1633—1711),康熙癸丑科探花,官至吏部右侍郎;三弟徐元文(1634—1691) ,更是顺治己亥科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三兄弟,二探花,一状元,而徐乾学的五个儿子又皆中进士。科举如此之盛,仕途如此之隆,有清一代,不知还有谁家能相抗衡。
“传是楼”是徐乾学藏书治学之所,清人汪琬作《传是楼记》:“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藏书既多且珍,他采取大宗收购、请友朋代购、抄录等方法广聚典籍,如亭林先生(顾炎武是他的舅父)遗书就尽为其攫取,李开先万卷楼、延令季氏藏书等均有所得。根据《传是楼书目》和《传是楼宋元本书目》记载,“传是楼”中,仅宋元善本就多达四百五十种,所以万斯同《传是楼藏书歌》中说:“东海先生性爱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真穷四库盈其庐。”
关于“传是楼”名称来历,汪琬在《传是楼记》如此解释:“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锡山徐氏宗谱》,今所存者以清光绪三十一年古十笏堂木活字本为多,九十四卷九十四册,据《中国家谱综目录》载,上海图书馆和日本、美国等均有收藏。而我所藏的这一部,为清咸丰七年古十笏堂木活字本,三十六册——怕是不全——因为没有其它谱目记载,而此既无目录,又不分卷,竟不知原为几卷几册,今缺何卷何册了。
据上图所著录,光绪三十一年本《锡山徐氏宗谱》,为无锡、江阴及苏州、常熟、常州、宜兴、昆山等地徐氏之统宗谱。而在此族中,所收录的族裔享大名者除徐乾学外,还有常熟人明右副都御史、著名清官徐恪;江阴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无锡人近代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徐建寅(还是光绪三十一年本主修)父子;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等等。几乎是把江苏地区的徐姓精华囊括在一块了。而在我所藏的这一部咸丰谱中,徐恪是有的;徐悲鸿这时候还没有出世,不知道有没有他祖辈的世系;但徐霞客和徐寿、徐建寅的世系是肯定没有的。不过只要有徐乾学的家世在,这部残谱就很珍贵!江苏省的南京曾是太平天国的首都,清咸、同间,这一带是清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江苏省虽为传统的修谱大省,可留下来的早期家谱少之又少,跟这个战事是有极大关系的。如这一部咸丰年的《锡山徐氏宗谱》,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见他处著录!
谱以北宋学士封开国侯鼎臣公第十三世孙徐裕一为昆、锡二山一世祖。徐裕一,字梅轩,一字柏枢,元至正壬午春授南京兵部主事,仕至武略将军。子涧,晚号岫云,居无锡东胶山南,因元末避难,隐居常熟县之唐市。三世德,字虞野,行名华一,由唐市始迁昆山县季巷村,其时当在明初。十二世即为徐乾学。
徐乾学一门,极盛于康熙一朝,康熙大帝曾特赐“光芒万丈”四字,以示恩宠。但到后来因为牵连进了明珠政争的旋涡,解职南归。但亲属、门客仍旧依势横行,屡被人控告。他的第五子徐骏又为人骄横,民间有“毒毙塾师”之说,雍正初因罹文字狱,被处斩,徐氏家道遂渐式微,据说后来移家安徽,故晚清时人已云“今则昆山鲜徐氏子孙踪迹矣”。所以,在本谱中,有关他的世系,是如此记载的:“字原一,号健庵,开法长子,顺治庚子科举人,康熙庚戌科探花,仕至刑部尚书。配金氏,子五:树谷、炯、树敏、树屏、骏。”连他的生卒都没能说清楚。
徐乾学身后“传是楼”藏书散出,明珠府、怡府乐善堂等多有收藏。今经“传是楼”收藏过的宋元版典籍可见于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天禄琳琅、爱日精庐、艺风堂、滂喜斋等多家藏书目中。
《锡山徐氏宗谱》中的祖像颇具特色
《周易》九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递修本
此本是现存王弼注《周易》的最早刻本之一。皮纸印造,楮墨精良。字体结构疏朗,笔势清瘦,颇有瘦金书味道。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文嘉、文震孟、文从简曾递藏此书,并撰有题记。后又经毛氏汲古阁、 徐乾学传是楼 、秦蕙田味经窝、汪士钟艺芸精舍、瞿氏铁琴铜剑楼等递藏。
分享: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进入春秋之后,随着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兴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并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欢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输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又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的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定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二、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少数民族徐姓分布:
在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前文所言畲族钟姓可能为徐姓一支外,北魏时,北地氐人中有徐姓,其源是出自赢姓还是后来氐人自行改姓,已不可考。南朝时陈的大臣徐世谱即是巴族人。
徐世谱 (509—563),巴族,字兴宗。巴东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人。世居荆州,为主帅。勇敢有膂力,善水战。梁末时为员外散骑常侍,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大败侯景,封鱼复县侯,任信武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后又以抗击西魏功,升侍中、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梁敬帝时,为左卫将军,负责水战器具,颇有战功。陈朝建立后,历任特进、护军将军、安西将军、盲城太守、右光禄大夫。陈文帝天嘉四年病卒。
宋朝时著名画家徐皋是白族人,善画鱼。
辽金时土族有阻卜部,后以此为姓,并转音为徐,后世士族亦有徐姓,为徐胡氏所改,也有为徐卜氏所改。
明朝有徐晟,为赐姓名,蒙古族,原名七十五,水乐初年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长,深得信任。凡明初西北、北方少数民族之事,大多参与,累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指挥同知。
清代高丽族有徐姓,世居噶山,据《八旗满洲氏族通志》介绍,有徐大勇,是清初归顺清朝的,为镶白旗包衣,其曾孙徐宗顺为八品通事官,徐宗孟为六品通事官。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为徐氏,纳西族。清朝人关后,有少数满族人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
到了当代,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佑族、景颇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温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徐姓,来源也不一样。如景颇族的徐姓为“勒托”所改,阿昌族徐姓为“喇细”所改。在当今少数民族徐姓名人中,以满族居多,如徐劭、徐锋、徐文源、徐甲同、徐成山、徐明谦、徐宝亮、徐钦鸣、徐桂珠、徐崇源、徐德明等。维吾尔族有徐克尔汗、朝鲜族有徐麒锡,壮族有徐寒梅、徐学洪,回族有徐忠熹、徐万鹏、徐介眉,土家族有徐世俊,白族有徐琳等等。
徐姓当代分布情况
徐姓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排名第l1位的大姓,人口数量近二千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台湾徐姓主要聚居于新竹、苗栗两个地区。大陆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上述七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根据某些学者近年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七个省市 1749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徐姓共有 25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73,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居于第十四位,其具体情况是:
在被调查的24948个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43,在被调查的515个姓氏中居14位。
在被调查的25092个上海人中,有 1034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21,在被调查的391个姓氏中居第4位。
在被调查的23795个陕西人中,有 2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0878,在被调查的456个姓氏中居第 2l位。
在被调查25239个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38,在被调查的521个姓氏中居第18位。
在被调查25029个辽宁人中,有352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06,在被调查的447个姓氏中居第12位。
在被调查25244个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634,在被调查的246个姓氏中居第24位。在被调查25646个广东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581,在被调查的298个姓氏中居第37位。
参考资料: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徐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大家喜欢。
徐氏
分布地区
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历史来源
「徐」源出
1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2源出殷民六族。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3他姓改徐姓而来。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
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地,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 中华徐姓始祖陵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昌,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中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中国的大江南北。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家族名人
徐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作家,后 人据其日记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赠太保、谥文定。上海县徐家汇人,祖籍河南,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农学家,著《农政全书》、《徐氏疱言》、《崇祯历书》、《诗经六帖》等,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徐建寅:清末科学家。其父为徐寿。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拓展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徐若木。从古徐国,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清)徐景京 徐裎等纂修 清乾隆二年(1737)
(清)徐奉直 徐裎等重修 清乾隆五年(1740)木活字本 八册 苏州大学(存三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歙县、休宁、青阳等地
(清)徐景京 徐裎等纂辑 清乾隆三年(1738)刻本 四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 长267358—61
(清)徐作舟等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三十册 国图 河北大学 四川图安徽泾县·徐氏宗谱一卷木刻本 安徽泾县档
(清)徐禧编辑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活字本 二册
安徽·徐氏族谱□□卷 民国刻本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五卷)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历史所 日本 注:是谱为始修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十二卷
(清)徐天枢等纂辑 清乾隆五年(1740)活字本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八卷
(清)徐天枢等修 清乾隆间刻本 四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乾隆七年
安徽休宁·古楼徐氏族谱二卷
(清)徐天枢纂辑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刻本河北大学 上海图 安徽博 注:与《罗昆芳村徐氏族谱》合册
(清)徐天枢 徐化寅等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 一册 上海图 安徽博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一册 上图:915015;又一部9174851册
安徽·休宁古楼徐氏族谱二卷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一册
安徽·休西大塘徐氏中村族
(清)徐绍合 徐必祁修纂 清乾隆六年(1741)刻本 一册
(清)徐檀修纂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1941
安徽当涂·徐氏家乘四卷徐国安纂修 民国九年(1920)中山堂木活字本四册 上图:JP49¨又一部JP491—
安徽绩溪·罗昆芳村徐氏族谱三卷
(清)徐光文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木刻本河北大学 安徽博
(清)徐景京 徐景庆编辑 清乾隆二年(1737)木刻本
安徽歙县·歙西朱方徐氏族谱十二卷(清)徐亦政纂 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 二册 安徽博 山东平邑县文物站 注:与《淳西剑溪徐氏族谱》合刻
安徽歙县·淳西剑溪徐氏族谱十二卷
(清)徐裎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国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河北大学
安徽歙县·东海徐氏世系家谱不分卷 (清)徐震
安徽·桐城徐氏宗谱 (清)徐闲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谊堂刊本四十六册 安徽图
(清)徐熙采 徐有绅等编 清乾二十四年(1759)刻本 一册 安徽图(存卷1)
安徽潜山·东海徐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徐缘凤 徐永 清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敦睦堂木刻本二十册
河北大学
(清)徐吉谋五修 清同治四年(1865)立德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五卷)
(清)徐(火立英)荣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22、首) 注:谱首修于 清康熙八年徐道
(清)徐子桢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本 安徽
安徽潜山·徐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学英七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十七卷) 注:明嘉靖二十六年徐秋亭首修
安徽潜山·徐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柄衡八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敦睦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缺二卷) 注:明嘉靖二十六年徐秋亭首修
安徽潜山·重修徐氏宗谱□□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七卷) 注:记事至 民国十三年
安徽东至·何村徐氏宗谱三卷
(清)徐治歧等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刊本 三册 上海图
合肥徐氏宗谱四卷首一卷徐光瑚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1、3卷首
祁门黟县祁门·塘头黟南赤岭徐氏族谱:一卷附新安徐氏宗谱首一卷
(清)徐宁馨 徐原尔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一册 附卷 清徐裎修纂 书名据书
南陵工山徐氏宗谱十四卷
(清)徐作霖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敬爱堂何汉阳刻本十六册 版心题工峰徐氏宗谱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显南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怀琮等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
(清)徐发华等纂修 清刻本 二册 存卷5、6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 清道光间
桐城皖桐徐氏宗谱
(清)徐闲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谊堂木活字本 四十六册 九修本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因中华徐氏世系支脉繁多,全国各地字辈字序未能尽叙,请宗亲们原谅。在本页查询时请使用“搜索”(Ctrl+F)功能输入地名查询。如有疑问请加入我们的500人超级QQ群:群①50329900(满员),群②29472255(满员),群③37948833,群④52266180。谢谢!
◎1山东山东郯城八祖徐字辈(这个班辈属于淮、涟,郯、新四县合谱订立的,都是明麟祖之后):
……简靖淑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振丕烈云光呈秀瑞月照海东方安邦全忠孝春发焕向阳天爱增万宝龙乐朝京堂立登峻崐峰仁德寿荣昌……
◎2浙江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如继元善家国……
◎3浙江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开天文荣祖烈愈隆贤宗跃人……
◎4江西江西上饶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5江苏江苏江都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6湖北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荣昌祖顺志礼益芳诗书佩泽锡福增强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7山东山东省陵县陈辇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8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9重庆重庆永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0山东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1江苏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采如锦宏国……
◎12四川四川省永川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3海南海南省琼海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运会永绍辉……
◎14江西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5湖北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6江苏江苏东海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增景方贵秀步兴……
◎17湖北湖北省竹山县东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之元国治兴隆长祖德宗功世代扬尊守延绵恢先绪诗书彦秀起贤良……
◎18福建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9河南河南郑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邦万选天……
◎20江苏徐州北郊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1四川四川达州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2四川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猷……
◎23湖北湖北省石首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4湖南湖南长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5湖南湖南绥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远历代善名扬……
◎26陕西陕西汉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启文明正乾坤……
◎27湖北湖北孝感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中云自定基……
◎28广西柳州融安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9四川四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先思龙来明道西光富……
◎30河南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31山东山东潍坊诸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2湖南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3安徽安徽灵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明昌兴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34湖北湖北麻城孝感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5湖南湖南省临武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光龙公焕世宗允上元如良甫叟伯楚舜侣寿存思志士大夫卿文才俊秀英贤能应选举道学崇高明……
◎36江苏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7四川四川营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8湖北湖北省钟祥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9广西广西龙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0广东潮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仕应天选大班良秦经国帝地由义举仁明正科开选精忠上致君泽化传永远本端定家兴孝友绍克绪经书启嗣贤……
◎41江苏江苏徐州铜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2湖南湖南衡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3湖北湖北荆州市荆州市弥市镇陈家湾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明正科开选精忠上致君泽化传永远本端定家兴孝友绍克绪经书启嗣贤……
◎44湖北湖北石首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5安徽安徽当涂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福禄寿永肇祚延长祖源省上行表言坊克遵懿范,能叙纲常修齐有本相得益彰典谟训诰先后辉煌,经纶化育迪吉尔康孝友为政郅治祯祥匡辅翼安定明良……
◎46四川四川大竹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7湖南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8江西江西九江瑞昌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9江苏江苏淮泗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0江苏南京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1福建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尚士宏开建宗耀祖邦……
◎52贵州贵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锡大天先(薪)应,文光学(华)世(永)鸿,思余平安义,镇国定庭忠……
◎53广东广东揭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4湖北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5四川四川省平昌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6四川四川省遂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九邦第宏基培应醇厚广裕启显扬时勤慎佐国宜绵长锺嗣烈世泽万年思……
◎57贵州贵州都匀骆家田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8安徽安徽省肥西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59辽宁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0湖南湖南湘乡山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义明君孝友……
◎61河南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庭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2安徽安徽省枞阳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克相胜庭……
◎63黑龙江黑龙江省嫩江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4江西江西抚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赤土大田庄珠光映碧球……
◎65四川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
◎66浙江浙江黄岩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67贵州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红兵赶散各天涯五马太子如雷吼永赴麒麟江定巴一家分为三五户一户分为三五家有人记得诗八句不同宗祖也同华。……
◎68贵州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69贵州黔南地区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炳少明忠玉……
◎70四川四川省荥经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席尚光大家秉昌荣;先祖来居荥河经江;聿修厥德启迪胤臧;前创后守作为有方;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1四川四川大竹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2山东山东省滕县圈里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昭明允克宏……
◎73贵州贵州织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74四川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75甘肃甘肃靖远陡城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76山东山东诸城陈家官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伟钟汝桂炳……
◎77四川四川金堂徐氏近几辈的辈序
……自多福积善……
◎78辽宁辽宁辽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79江西江西安远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0湖北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谱律国志正天心顺家齐世泽堂忠孝习仁义久厚得荣昌光明大有圣永远望长根信守开门衍日月照景春……
◎81河南驻马店一带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龙仲德忠文王士廷雷万玉应如以启圣家传心法伟建宝东国祥泽庆海明志鸿……
◎82重庆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文在一子应升高光明正大学守全梁;家修永著世德克方尊仁安义吉善泽长……
◎83吉林吉林德惠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孔宏日明典秉贵俊兴显维德胜曾永远振家声……
注: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84广西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85重庆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仲文玉舜国仕朝元兴开通景运永正山合根本万世红光……
◎86山东山东茌三里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士万太玉兆吉英顺……
◎87浙江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善公克守谦尚伯信友,士元嘉允茂鸣时继光久,贤孝济熙朝永世承天受……
◎88四川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国正天兴顺官清自化良,德崇行必善学广道宜章,廷宪文明显佳修素吉祥,攸邦进齐尚世泽永龙昌……
◎89陕西陕西南部安康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0江西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昌定宗世正大光明元亨利贞……
◎91重庆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
……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92湖北湖北沔阳排湖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远久昌立志先本……
◎93重庆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墓志字派:孟显天仕应朝廷国家兴隆中和本立达德文大永有光明……
◎94浙江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观均钦尔……
◎95湖南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道盛崇基厚勋洪启绪良,登廷修锦业献策守彝常,礼让芳规永诗书茂泽长,敦伦恢祖德集义焕宗堂,余庆延星聚英才上国光……
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96江苏江苏扬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联:三尧德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
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97河南河南邓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同明光志理……
◎98辽宁辽宁盘锦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99贵州贵州独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士玉开志国文兴……
注: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
◎100山东山东临清市唐元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01云南云南昭通
……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02江西江西贵溪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福斌星礼义……
◎103山东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学春广兆仕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104河南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05江西江西省宁冈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06安徽安徽舒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07江苏江苏省泗洪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08湖南湖南长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老派语:建国从英杰襄邦正泰康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致浩借天久。垂统绍先庄立朝迁楚启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乾坤开绪业永远乐书香裕厚光前代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世际文明会家声大盛昌显庸期后裔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世际文明会家声振泽长家贤资教育骏烈定宣扬。……
⊙该文章转自[中华徐氏网|xuschinacom]
…………
您提交的答案超过9999字,请删减
108以后请参考链接资料 原因如上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锡山徐氏宗谱》中的“传是楼”主人
本文2023-11-07 03:41: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