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姓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3收藏

白家姓的起源?,第1张

你要的是“百家姓”的起源,还是姓“白”的起源?

如果是百家姓的的起源的话,我的答案: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

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如果你要的是姓“白”的起源的话,我的答案是: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姓纂》一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的¤姓后裔,当然,更是源远流长的黄帝子孙。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在当时史家的笔下,并不是一位具有好名声的人物。不过,白氏家族之称盛于春秋时代的楚国,却是不容否认的。

  白公胜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很可能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所以到了不久之后的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像后世言治生者皆祖周时先贤白圭,他是当时的魏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人;威风无比的秦国大将白起,则是当时的�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县人。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后,过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换言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得姓历史,远超过五千年。

  这种说法,不论其可靠性如何,后来白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却的确是相当复杂和庞大的。细细算来,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的复杂组织情形,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像这样错综复杂的组织情形,现在的白姓人,要想找出自己血缘的真正所出,除非拥有完整的族谱,恐怕是很不容易如愿以偿的。

瓜尔嘉

目前满族基本上使用了汉姓,如: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

楼主您好!

全国姓氏中有姓白的

我们原来的老师就姓白,叫白涛

历史上也有姓白的,比如:白起、白居易、白崇禧等

白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芈姓、出自以地名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

而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

所以全国有姓白的。

辽阳满族白姓主要有三个家族:

1、巴岳特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正白旗,祖上出自布里雅特巴尔虎(今乎伦贝尔以北得尔布尔镇一带)清康熙初年南迁归附清廷。最初被分在 盛京正红旗蒙古佐领、都京牛录下任职。到嘉庆24年又被迁至辽阳城东太子河北岸界官屯驻防,改为正白旗。当时该家族有兄弟5人是今天辽阳巴岳特家族的祖先,称“五位太爷”:长子“巴颜赤”;次子“达图”;三子“费雅图”;四子“阿思达图”;五子“库苏赖”。大太爷与二太爷的后代都住在高丽寨西街与东街。三位太爷与四太爷的后代住在西大窑乡界官屯。五太爷的后代住在燕州城屯。抗日战争时期该家族出了一位著名抗日英雄“白乙化”将军,曾任八路军第10团团长,1941年壮烈牺牲。今天巴岳特家族子孙繁盛分散在辽阳、锦州、沈阳等地,大多姓白,也有的姓 巴。

2、巴尔虎巴雅拉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镶黄旗,祖上出自北海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苏赫巴尔托恰克图)本姓色布尔得克 氏,康熙31年高祖“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二人率部南迁入归附清廷,得到了康熙皇帝接见,并封为巴尔虎世袭佐领,改姓巴雅拉。次年被派往兴京岫岩县任职。到了乾隆五年,第四世祖“阿干什”又奉命调到辽阳任职,住在辽阳县首山乡鞑子营。所以今天辽阳巴尔虎巴雅拉 白氏与岫岩县巴尔虎巴雅拉 白氏是一个家族。该家族子孙中也出过名人,比如:清末辽阳著名辞学家“白钟麟”、“白钟毓”都出自该家族。

3、白山巴雅拉 氏辽阳这支后代大多属镶白旗满洲,祖上出自长白山,清顺治初年曾进北京,住在厂前胡同。到了三世祖“希德”时,因升曾任辽阳镶白旗校政衙门总办、官居四品,于是这一分支又迁回东北,其后裔就落户在辽阳。家族祖茔在辽阳城东南30里的望宝台,其后裔人口众多,分居在新城、八里庄、杨林子、立山屯、大通沟、蚂蜂泡等处,也有的迁徙至外地,民国以后取汉字姓白。8世孙“白永贞(1867—1944)”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辽阳县文务总司司长,后来与著名史学家金毓黻一同编修《奉天通志》,他自己也编修过《辽阳县志》、《铁刹山志》等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

另外,辽阳的满族白姓还有 乌苏 氏, 那拉 氏, 锡伯巴雅拉氏等。

您家的这个白姓究竟出自以上哪个家族,这还得须要更详细的线索。

  在北京,老家岫岩岭沟,与哨子河马岭的白姓是一支。听大伯讲是正黄旗黑牛录。

  春节回老家,在大伯家抄了家谱(大伯家的家谱应该也不是最老的版本,可能是从我爷爷或太爷搬出马岭时抄的)。因为没有带相机,时间匆忙,从第四世开始,只抄了本支的简谱,因为家谱上写的是字而不是名,所以上几代的范字我也不知道,如我太爷的名字叫白连盛,但是家谱上只写了万三,同样另外两个太爷哥哥的名字白连发、白连财也是我爸爸告诉我后我填写上的。从我太爷的名字看,可能还能与其他本家的一样,为“连”或“廉”,而自我爷爷(第10世)开始重新排字为:“永俊文明远,景兴恒云昌”。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哨子河和岭沟和白家堡子,满族白姓还有几支,可能是与我们本家,但是分支太久,范的字也不一样。如树、俊、景为同一辈,文和国为一辈,明和旭为一辈等。另外,不知道白格格说的老家白家堡子是不是这个白家堡子??

  同样,我也问过老家的人,唐家崴子的地址,但是也只是得到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并且说,应该都是本家白姓。

  从家谱上看,如果我没有抄错的话,论坛里有本家与我们是在第三世上开始分支的。其它的不详。

  我也一直想知道白姓的满族老姓和迁徙的历史,但是,从网上看,一直没有确切或者是详细的出处和说明。我已经让老家的人帮我留意查找更老点的资料,不知道哪位本家能说说或交流一下你们的家史?

  回答者:morpheus83101 - 试用期 一级 6-7 14:1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我家的家谱,在文革时烧掉了,我很是苦闷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百家姓 白姓的由来

  • 满族正黄旗白姓

  • 白姓的由来是什么啊

  • 满族 姓善

  • 我是满族人姓铁,正黄旗,其他就不知道了,很想知道祖辈

  查看同主题问题:满族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11 条

  我也是岫岩的白姓满族人,听爸爸说我家好像是满族正黄旗的一个分支,我们这支有一本非常详尽的白姓家谱,是我们的一们爷爷辈的白姓人走了好多地方,查了好多资料编写的.遗憾的是我是女孩,虽然一直对家谱好感兴趣,但管家谱的长辈不让我看,所以只能给您提供一个查找资料的地址,我们这支白姓人在辽宁岫岩龙潭北台大队,听说去年哈尔滨还去过一批白姓人查找家谱呢!

  评论者: bairongfen - 试用期 一级

  伯宗:(?-前576) 春秋时晋国人。大夫。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每朝,其妻常戒之。后终以直谏恶郤锜、郤至等,被谗杀。

  评论者: bx198596 - 魔法学徒 一级

  二、系出姜姓夷。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评论者: bx198596 - 魔法学徒 一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其他回答 共 1 条

  白: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淄博,新疆之乌鲁木齐,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白、朝鲜、彝、壮、土、哈尼、傣、土家、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拉祜、基诺、锡伯、东乡、撒拉、裕固、布依、水、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一并收载。其源不一:

  一、《姓氏考略》注引《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

  二、《唐书宰相世表》云:“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公族有进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孟明视生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

  三、或系出芈姓。《姓氏词典》据白居易自序《家状》注云:“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芈姓,出于楚太子建(平王之子)白胜公。”

  四、或出自氐族。《三国志注》转引《魏略西戎传》曰:“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或在研、陇左右,其种非一。称盘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处中国,即其服色而名之也。”白氐,当即氐族之白姓。

  五、或为白亚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白亚”云:“历史上罕见姓,《魏书官氏志》记载,西河讥胡有白亚氏,后改姓白。”“讥胡”,《姓氏考略》、《姓氏词典》皆引作“饥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阳。

  六、或以地为氏。《姓氏考略》云:“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中云‘白民之国’。”白州,在今广西之博白,此当出自南夷。

  七、据《五代史》载,吐谷浑亦有此白姓。吐谷浑酋长有白承福,庄宗赐姓李;又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

  八、又,为赐姓。《续通志氏族略》载: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纥城人察罕,出生时月白如昼,当地人称白为察罕,因以名之。仁宗赐姓白。

  九、或国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洲姓氏录》载:满族之瓜尔佳氏、纳喇氏、巴雅拉氏、拜佳氏、伯蔡特氏等姓,皆有改从单字姓“白”者。

  十、今蒙古族之白姓来源有二:或为察干氏所改,蒙语“察干”汉语意为“白”,取其汉意而以“白”为姓;或为伯颜氏所改,此则取其首音而谐“白”而为单姓。

  十一、鄂伦春族有白依尔“哈拉”(氏族),或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白”而为单姓。

  十二、基诺族之白姓,则取自人名。基诺族生子女常请巫师起名,而巫师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师名“白腊”,则男孩或名“白腊腰”,女孩则名为“白腊吕”(腰,男性;吕,女性)。故基诺族多名“白腊义”者。或取其首音谐“白”而为姓。

  十三、哈尼族之白姓,居云南之绿春。相传清初有车苗、车山、车者三兄弟,父母双亡,流落他乡,老二车山到得元阳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职,后遂以白为姓。

  十四、锡伯族之白姓,则由巴雅喇、伯佳氏所改。

  十五、土族之白姓,则由“巴颜—孔”所改。本民族名,意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或取首音谐“白”以为姓。

  十六、裕固族之白姓,则由巴依亚提氏所改。巴依亚提为户族名,以之代姓。

  十七、回族白姓为大族。其源不一:或为名字所改,回回从阿拉伯习俗多以“以卜拉欣”为名者,其后或取其中之“卜”音,谐其音近之汉字“白”而为姓。《元史世族表》云:“伯笃那丁,居极纥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赐姓白氏。”或称广西回族白姓,为伯龄之后。明初,伯笃那丁之孙伯龄,游至广西,落户桂林,遂改“伯”为“白”,繁衍生息,渐成广西一大姓。

  十八、撒拉族之白姓,则由回民、汉民连同其姓氏一并融入

  

参考资料:

《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并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拔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排列为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裔。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来岫后先择城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居住,又移居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景福长”。

哨子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拔至凤凰城驻防,镶蓝旗。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贴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驻开原,同年又拔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二十字诗为:“文景德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白长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户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两婚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德承吉林贯崇荣、英明景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家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由北京拔至岫岩。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行来岫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易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拔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事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到岫岩,落在娘娘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错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苏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拔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均溥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富贵荣、崇兴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长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拔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京,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罗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拔兵岫岩驻防。自第八辈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水、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哈达啤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辽宁省宽甸与凤城一带的满族白姓有好几家,而且这些家族后代人很分散,交错居住比较杂。您没有提供更多信息所以还很难判断您究竟是哪一家族的。

姓白的主要有这么几家:

那塔拉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本长白纳殷部人,后金初期归顺努尔哈赤,编入满洲正黄旗,顺治元年随龙入关主于北京。清康熙年间6世祖“崇厄力”任护军校,因朝廷调遣率5个儿子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奉命自北京拔驻岫岩,凤城一带,居于哨子河乡大岭后白家堡,后世子孙取汉字白姓,今天该家族宗人居住在 教场沟,玲沟,北沟,南黄旗沟,新甸镇,等地。

萨拉氏祖上原住巴尔虎部,本是达斡尔人。清朝康熙初年因躲避沙俄入侵而内归附,被编入巴尔虎蒙古镶蓝旗,从此融入满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高祖“尚延达色”与“谢齐达色”兄弟二人奉命到岫岩牛庄落户戍边。民国以后尚延达色的后裔取其名前字意姓“白”。弟谢齐达色的后裔取其字首第一音姓“谢”,因此萨拉氏白谢两姓是一家。今后代散居于哈达碑乡,偏岭乡,大堡乡,长甸乡,等地。

巴雅拉氏此家族也出自巴尔虎部,本是布里亚特人,祖籍在瓦尔喀高祖是“乌苏吉思哈”与“吉普喀达”兄弟二人。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为躲避蒙古准格尔部战乱举家越过兴安岭迁到齐齐哈尔归附清廷,朝廷将其安置在张家口。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被编入巴尔虎蒙古正白旗,乌苏吉思哈被封为佐领,从此融入满族。到乾隆年间巴尔虎巴雅拉氏分别有两支被调往凤城,岫岩一带驻防。民国以后取白姓,宝山乡大营子村,石城镇等地有其后人。另有两支后人,一支在辽宁省辽阳甜水乡。另一支在广州。

齐义氏祖上原住长白山二道沟。后金初年被编入佛满洲正白旗。清康熙年间由沈阳调拨到凤城驻防,子孙散居周边,您国以后改姓白。今天齐义氏后人分布在,龙潭镇、虎山镇、下河口等地,家谱保存在岫岩龙潭镇。

您加这个QQ 646243343

他也是丹东一带满族白姓

白家姓的起源?

你要的是“百家姓”的起源,还是姓“白”的起源?如果是百家姓的的起源的话,我的答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许多华...
点击下载
上一篇:陈家家谱下一篇:孔姓家谱辈分排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