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家谱的来源?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地雷战纪念馆临时陈列
海阳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英勇的海阳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赴汤蹈火、无私奉献,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革命战争年代,海阳先后有261万人参军参战,1614万人随军支前,占当时人口总数的493%。在战争中,先后有7000多人英勇牺牲,6500多人负伤致残。海阳先后获得“民兵工作模范县”、“战斗模范县”、“支前模范县”等光荣称号。
1940年2月7日,日本侵略军侵入海阳,实行“三光”政策,先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西野口惨案”、“战场泊惨案”、“霞河头惨案”等一系列惨案。海阳人民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暴行,没有屈服,没有吓倒,在中国***的领导下,拿起大刀、长矛、土枪、**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并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地雷战,炸得敌人寸步难行、闻风丧胆。抗战中,海阳共涌现出600多名县级以上民兵英雄模范,其中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还有“五虎村”、“栾家模范村团”、三个“特等模范爆炸村”等抗战英雄集体。1962年,八一**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三位老英雄为原型,在海阳实地成功拍摄了军事教学片《地雷战》。迟浩田、杨德志、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对地雷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45年,许世友将军挥毫写下“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10个大字。1989年8月,迟浩田将军写道:“地雷战倭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1991年7月,杨德志将军写下“地雷战”三个大字。199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济南军区、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当年地雷战的主战场赵疃举办了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现场进行了实弹演习,并建起了纪念碑、纪念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亲笔题写了“地雷战精神永存”碑文。
民俗博物馆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广大民众所创建的,是民众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的体现。它影响并制约着民俗事象的产生和传承。
海阳地处胶东半岛南部,南临黄海,北接半岛内陆,屏山襟海, “壮于山而雄于海”。受山与海的影响,海阳的民俗文化有着特殊的地域特点,充满了山风海趣。它不仅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也激励着一代代海阳人自强不息。
司马台遗址文物
出土的玉璋、牙璧、有领环(45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两次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展示并研讨,美国的部分学者也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一睹为快。商周青铜文明,海阳更是胶东之最,上尚都出土青铜器代表山东殷器出土的最东端,嘴子前春秋古墓群埋藏着齐国田氏家族一段既扑朔迷离、又博大精深的历史,给中华文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进入封建社会,从辖领数县的长广郡到长广、观阳、昌阳城,从明初大嵩卫到清以后的海阳县,从明朝按察使高出到清朝兵部侍郎李赞元,从战国刀币、汉代青瓷到唐镜宋钱、明玉清瓷无不昭示着这方土地上的繁荣是何等源远流长。
清朝家谱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清穆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乘 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 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 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 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 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 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 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 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 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言,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 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 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 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 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谥号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 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 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 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 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 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 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 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 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 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 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 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 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 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 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 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 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 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 “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 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 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 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 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好了,就这些,希望您能满意)
春[春、萅、、旾、,读音作chūn(ㄔㄨㄣ)]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上古时期少昊帝属下春扈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少昊氏,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他设置有九农之官,负责掌管农业。农从春起,因此又称“春扈氏农正”,简称“农正”、踳官。
在春扈氏农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扈氏、春氏、踳氏、扈氏、舛氏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春官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中国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季名设官。唐朝时期贾公彦在《周礼正义序》中引《左传》记载:“颛顼以来,春官为木正。”在西周时期,以“宗伯”为“春官”,为六官之一,掌管邦礼。
春官,亦称作春卿、春官正。在周王朝,春、夏、秋、冬四官被称作“四辅”。
在春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八卦,出自古代方位之称,属于以方位称谓为氏。
中国古人在天文星图上发现,北斗七星在立春时节,斗柄指向东方日出之处,形如“旾”字。
“旾”字即古“春”字,因此古人以东方为春,后世遂以“春”指代东方,故而有春方(东方)、春路(向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等称谓。如今天著名的武汉东湖,仍有人称其为春湖。
在春秋时期,即有人以所居方位为姓氏,如居城之东边、邑之东方、国之东部之人就有以向称氏者。到汉朝时期,著名的复姓十三氏中就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其后代中有人省文简化改为单姓东氏,亦称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之后裔,属于以先祖爵位名称为氏。
据文献《何氏姓苑》记载:“春姓,春申君黄歇之后。”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前238年,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国相。
黄歇少年时便游学,他博闻、善辩、明智、忠信,他宽厚爱人、礼贤下士、招致宾客,以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魏两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当时形势危急,楚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
后楚顷襄王病重,黄歇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在楚考烈王元年,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在秦军围攻邯郸时,黄歇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黄歇深以此为忧。后来,黄歇娶赵国女子李园之妹,在李园之妹有身孕后,将她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楚幽王),而李园之妹则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他怕这件事情会败露,遂蓄养死士,欲杀黄歇。
在楚考烈王病逝后,李园令刺客埋伏于棘门之内,然后招黄歇来做客。黄歇欣然而来,结果被李园杀死,然后还要戮杀其全家,致使黄歇族人四散逃逸。
在黄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黄歇之爵“春申君”为姓氏者,称春申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春氏、申氏者,亦有仍以复姓承传至今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官制春官府都上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魏恭帝元廓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为大司马,后封晋国公。他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不久就在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年)杀了元廓。同年,宇文护扶持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北周孝闵帝。
两年后的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宇文护废黜了宇文觉,然后毒死了他,又立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仿周礼,设置了春官府,通令为大宗伯卿,称都上士,官秩正三命,司职一如西周时期的春官,负责掌管邦礼。该官职后成为历朝历代的礼部员外郎。
在北周春官府都上士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官氏,后汉化省文简化为单姓春氏、都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制春官正兼夏官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元朝时期,在太史院设有“春官正兼夏官正”之官职,由通晓天文历算的学者担当,其中历有西域人、 、波斯人等,定员一人,掌管观测天象,计算历法,官秩正五品,辖下有南北日官等属员。
在“春官正兼夏官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唐朝时期酿酒官衙春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唐朝,人们皆呼酒为“春”,如春杯(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等。因此,酿酒官衙即作“春司”,掌管酿酒之官吏、工匠俗称春官、春师,甚至许多酿酒家族多称为“春长世家”、“春涌酎世”、“永春人家”等。
在春官、春师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或酒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实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实哷氏,亦称什勒氏,世居乌叶尔拜柴(今内蒙古郭尔罗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e Hala。
蒙古族、满族实哷氏,在清朝晚期多冠汉姓为春氏、石氏、郭氏等。
第九个渊源:源于赫哲族,出自明朝时期赫哲族禄叶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禄叶哷氏,亦称努叶勒氏、陆如火氏,属于依兰三姓之一,以部为姓,世居黑龙江沿岸、三姓(今黑龙江依兰)、虎尔哈(今黑龙江宁安)、松花江、奇纳林赫哲部(今黑龙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Ruyere Hala。
赫哲族、满族禄叶哷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陆氏、芦氏、春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富察氏,满语为Fuca Hala,属于满族、锡伯族、蒙古族共有姓氏。今日满族中的富氏、傅氏、春氏等,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朝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姓。早在明朝中叶以前,富(傅、春)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富察氏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据史籍《金史,国语》的注释,蒲察氏在金国时期汉译为李氏。今日满族富(傅)的姓氏演变,从金国时期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到清朝末期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有傅吉凯为镶红旗副都统,率军在北京应用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壮烈牺牲。其妻为免遭侵略军侮辱,令女儿、女婿自缢,然后举烛焚家。其子傅春祥、傅春寿后因家谱焚毁,令后裔皆以“春”为姓氏,世代相延至今。
②满族洪鄂春氏,满语为Hongecun Hala,世居伊汉阿拉屯、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绥分(今黑龙江绥分河上游地区)、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关氏、春氏。
③满族讷哷氏,亦称那尔氏,满语为Nere Hala,世居黑龙江,所冠汉姓为春氏、康氏。
④满族诺罗氏,亦称诺落氏,满语为Nolo Hala,世居舍楞阿河(今地待考),所冠汉姓为春氏。
二得姓始祖:
春申君
三当代名人:
春良会:(公元?~1357年待考),亦称东良会;巩昌人(今陕西陇西)。著名元朝末期将领。
春良会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
春良会很重视文教,并且培养儿子继承他的事业。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来东良会和他两个儿子治理的地方,人们都知书识礼,尊重文化。
元朝末期,春良会出任商州(今陕西商洛商州区)总兵,适遇红巾军大起义,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今陕西华县)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他对两个儿子说:“朝廷把一方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7年),当红巾军在李武、崔德再的率领下,经襄樊大举进攻商州城时,春良会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将士们在他的忠勇行为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为摇摇欲坠的元朝陕西的各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忠臣之榜样,陕西的各州、郡因此拼死抵抗红巾军,并向元朝廷告急。
元朝 派遣悍将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领兵入关围剿。元至正十六年夏天,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又派李喜喜、白不信、大刀敖等将领率军进陕增援。红巾军援军入陕后,攻占了兴元路(今陕西汉中)、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等地,又合兵围攻凤翔,但最终皆遭到了察罕帖木儿的凶猛打击,损失重大。
春 柳:(公元1937~今),本名柳春青;内蒙古人。著名教育家、书画家。
文化部特聘书画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金紫荆荣誉勋章获得者,文化部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研究员,世界汉诗优秀艺术家,中国优秀作家,世界优秀专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评论》特邀评论员, 中央党校《市县领导月刊》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研究》特邀撰稿人,《华人艺术》特邀编委,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书法作品在美国纽约华埠孔子大厦、中国艺术中心大厦、美国休斯顿大学、日本东京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日本大阪美术馆、韩国汉城、首尔、泰国曼谷、巴西圣保罗、比利时布鲁塞尔、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澳洲新西兰、法国巴黎、古莱姆国家博物馆、奥地利维纳,、俄罗斯中央美术家之家、香港大会堂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作品经文化部艺术品质部审定,经中 宝艺术品中心认定,收入《中 宝——书画艺术大典》销售于中国嘉德、荣宝、翰海、中商盛佳等各大拍卖公司,亚洲酒店易站,欧美和马来西亚网站,销售于《世界艺术网·中国杰出艺术家作品拍卖库》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当代中国书画最具收藏价值的书画艺术家,书法作品印制“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由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和中国艺术报,各以四分一版面刊登宣传,与国际接轨,使书画艺术走向国际市场。
书法作品和论文《从美国高考作文看问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发出邀请,以国家顶级艺术珍品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收于《中国艺术名家精品典藏》。
论著颇丰,号称其至今对人类有五大贡献:
①关于从根本理论上指导中小学生作文的理论,将人类从作文的误区里解放出来;
②关于书法之妙和传统与创新理论;
③美于全力培养人类社会竞争佼佼者的理论;
④关于撰写原始创新理论的理论;
⑤关于现代社会及其艺术表现的理论。
其《素质论》出席泰国曼谷国际教育论坛大会作专题学术报告。其《当今书法的弊病及其医治》由《中国书画研究》刊发后,由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赠发给全国十届人大和政协三次会议“两会”的文化艺术代表们阅读,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外师造化”不能丢》和《书法创新论——略论传统入与传统出》双获国际金奖。《书法创新论——略论传统入与传统出》评为国家自主创新,中华爱国十大文化领袖人才特别提名奖。其《再论全力培养人类社会竞争的佼佼者》收入《中国专家、学者十年贡献人物业绩与文论》,其《问题不能混淆》刊发于《国际学术交流》和《中国新时期学术论文经典》;其《现代论》由《国际学术交流》刊发,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被誉为“学科带头人”,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优异贡献。
以上由国家八大部委相关组织组建的中国记录年鉴汇编委员会和中国纪录证书鉴证委员会评为“华夏精英”金奖,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从二十余万优秀人物中评为“改革先锋”金奖,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由中国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前进中国杂志社和新世纪兴国人才信息汇编编委员,从近十万余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各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代表中评为“新世纪兴国人才”金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迁徙分布:
根据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统计,我国大陆春氏人口数为28323人以上,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安徽、河南、四川五个省份,其他省份春氏户籍人口数均不足一千。北京市内春氏人数为228人以上。
注:
中国大陆夏氏人口数为4254549人以上,秋氏人口数为22707人以上,冬氏人口数为15661人以上。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光 州:即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古称弋阳郡、定城、光州、南郢州、淮南郡。潢川在古时称光国,西周初期为黄国,是中华黄氏的发源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故里。以流经境内的潢河而名,其水因流经黄国故土,春秋时期名为黄水,后来在“黄”旁加水,为“潢”。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黄地置弋阳县,为潢川建县之始。东汉初期以弋阳为弋阳候国。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置弋阳郡,辖弋阳、期思、轪和西阳四县,隶豫州,始系郡、县同治。南北朝时期更名为定城。宋、齐、北魏、北齐、北周,曾改为南郢州、淮南郡,仍隶豫州。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淮南郡,复弋阳郡,统定城、光山、殷城、固始、期恩、乐安六县,隶杨州。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治光山),以定城名为弘州(隶光州),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徙光州治定城(潢川名光州之始),辖定城、光山、固始、仙居、殷城五县,隶淮南道。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光州为光山军,领属依故;高宗改光州为蒋州,未几即复;宁宗建州为两城,南城为县治、北城为州治。明朝时期,将南北城统称光州。清雍正年间升光州为直隶州,隶河南布政使司,辖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四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光州直隶州为潢川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为第三行政区治所,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正阳八县;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为河南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经扶(今新县)八县。1949年1月中国人民 解放潢川,中央人民 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至今。潢川文化源远流长,汉末陈酆、晋代陈冲、元化大文豪马祖常、明朝刘绘、刘黄裳等文坛巨匠,都曾留下不朽的宏著名篇。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黄国故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多件被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2堂号:
玉林堂:明朝春升(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有四子,其中三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公
颤公
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公
公
公
奉公
四八世
公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公
谋公
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公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公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公
武公
文公
帮你查找了很久也没见到您家家谱的那些字,你自己看看吧,目前我看到最全的啦。
家谱文献:
1简介:
周王朝时期,吕氏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作《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吕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吕大防的先辈为汲郡人(今河南卫辉),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官居左光禄大夫,宋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后来吕大防遭弹劾被贬,逝世于江西信丰县,迁葬于广东潮州海阳县(今广东澄海)上华镇吕厝村,广东吕氏宗亲会在修族谱时尊吕大防为始祖。
台湾吕氏宗亲会所制族谱,尊吕尚为吕氏远祖,常有吕氏后裔来卫辉拜祭。
2家谱:
河南吕氏重修宗谱六卷,卷首一卷,(民国)吕光琦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福建上杭溪南吕江氏族谱,(清)江永昌续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西临晋吕氏家谱,(清)吕一纶、吕常等修,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毘陵吕氏谱十八卷,(清)吕子珊、吕佶孙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贽庭、吕继午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仅存第三~四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塘洋吕氏族谱十卷,(民国)吕荣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文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甘泉吕氏宗谱六卷,(民国)吕国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江都县双沟乡吕庄村。
江苏无锡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许氏家谱的来源?
本文2023-11-07 03:23: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