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士程到底是谁?到底是唐婉的还是李清照的丈夫?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3收藏

历史上的赵士程到底是谁?到底是唐婉的还是李清照的丈夫?,第1张

  南宋宗室,唐婉的丈夫。

  赵士程:南宋宗室,唐婉第二任丈夫 。宋太宗玄孙赵仲湜之子,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与陆游、梁克家等属于同时期人士,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人常拿北宋荆公王安石与其并论,作为宋朝的两个标志性人物。诗云“千古伤心赵士程!”,流传至今,引发后人不断对其产生好奇并评价很高。

  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

有详细介绍,这家伙出名也就是因为他老婆是李清照,是个官宦子弟没有什么为官的能力,恰逢乱世只能自认倒霉了。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赵明诚与李清照对弈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曾四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对两《唐书》多作订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也是必读之书。

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和。最后经挑选装车15车,其他没带走的东西便锁在10余间

赵明诚《金石录》

屋子里。但时局变乱,她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她家毁于兵祸,令人痛心。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赵、李分别时,局势更糟。李清照也知道,夫妻分别,随时都可能遭遇兵祸。而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于是她更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如此多的物件,于是便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当时赵明诚说,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1129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1] ,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赵明诚是宋代的金石学家。他从小就对金石学非常感兴趣,一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因此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103年虽为官,但仕途并不十分顺利,父亲在朝廷树敌,阻碍了他。和李清照结婚后,两人关系很好。赵明诚死后,妻子更是悲痛欲绝,赵明诚的死让妻子刻骨铭心。那么赵明诚是怎么死的呢?

来自网络。

赵明诚的死因始于1129年,官员造反但他的下属没有察觉。赵明诚在这种情况下偷偷离开了城墙。事情平息后,他因为这件事被辞退了。李清照觉得很惭愧,于是和丈夫的关系变得很冷淡。这件事过后不久,赵明诚终于有机会再次担任官职。在他即将上任的时候,朝廷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为了李清照的安危,他决定一起面对。

1129年,因为兵变随时可能发生,两人不得不一起逃亡。面对妻子的怨恨和冷漠,赵明诚感到非常羞愧,他也陷入了严重的自责。从那以后,他的心情变得很压抑,总是露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不久后,他因为心情和身体的原因病倒了,很快就病死了。1129年,赵明诚病重死于建康地区。

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故事简介

李清照和赵明诚原本是非常亲密的一对,但是因为赵明诚的不体贴,他们弃城而逃,独自一人,导致夫妻关系逐渐冷淡破裂。李清照是一个很清高的人,她没有办法容忍自己最爱的丈夫是一个懦弱自私的人。赵明诚在两人关系降至冰点时因病去世。从李清照和赵明诚认识开始,他们就因为志趣相投而相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会这样。那么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怎么认识的呢?

来自网络。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相识之前,赵明诚就已经读过她的诗,她对这个才华横溢又清纯的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一直想互相了解,互相交朋友,但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终于认识了李清照的一个兄弟,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相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一次,赵明诚和哥哥李炯一起出去玩,碰巧遇到了李清照。她原本是想在元宵节的时候看花灯的,却没有想到,她的整个人生因为这一天而改变了。

赵明诚终于见到了他所仰慕的李清照,只有一面之缘,但心中却生出了爱的念头,再也控制不住了。所以当他回家后,他写了一个灯谜给他的父亲。父亲看了之后,隐约明白了儿子的意思,马上向李清照家求婚。他们两人很快成为夫妻。

北宋词人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有人问赵明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一个词人或者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很多人认为他的连续失败和他自身的性格和性格有关。那么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来自网络。

赵明诚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他是现代意义上的典型太子党。至于他到底惨不惨,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说法。他的父亲出生时在朝鲜举足轻重,后来又当了宰相,所以出身很好。他和李清照结婚后,人们常说他们表现出了大爱,但有时候爱只是表面现象。在任期间,他因怕丢了性命而擅离职守,丢下妻子独自出走,可见赵明诚其实是个很软弱的人。

另外,赵明诚虽然不是一个放荡的人,但也是一个不知道顾全大局的人。当他弃城而逃后再次上任时,因为兵变随时会发生,环境非常混乱,而李清照之前一直被丈夫的懦弱和不负责任所阴影,所以在即将离开时,她问丈夫如果真的出事了怎么办。当时赵明诚回复说,如果出了事,他之外多余的东西都要抛弃,只有他们珍贵的书帖必须和李清照在一起。这句话其实是把妻子和书帖放在了一个位置上,李清照对他失望是人之常情。

关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一件事。

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给赵明诚看,走的时候又把玉壶带走。于是外界有风言风语说赵明诚用玉壶沟通金国。

俞正燮在《易安居士事辑》中记载:“先前赵明诚病危时,有一个被称为学士叫做张飞卿的人,携带一把玉壶前来探望。他把所谓玉壶给明诚看了一下便带走了。其实这不是真玉壶,只是一把样子象五实际是石制的壶。不知什么人将此事传开了,井无中生有地制造了(明诚)将玉壶送给金人的谣言;还传言有人秘密弹劾此事。

我非常惊惶恐惧,又不敢说什么。就把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想赶到皇帝驻跸的地方去进献。我赶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后,皇帝己转到四明(今浙江宁波)。这些铜器等物不敢留在家中,就与手抄本一并寄存在剡(今浙江嵊县)。后来官军平定叛乱的兵卒时,把这些铜器、写本,全都拿走,听说全部到了原来的李将军的家里。”

扩展资料

所谓“颁金”,即外界对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玉壶颁金”之诬。

赵明诚,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兰家村人,南宋初年官员、学者,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后入太学。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结婚。

崇宁二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其仕途并不平坦,生活也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大观元年,赵挺之去世,赵明诚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

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任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移官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赵明诚

赵明诚的曾任莱州知州、淄州知州、江宁知府、湖州知州等官职。

赵明诚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其仕途并不平坦,生活也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

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去世,赵明诚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任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官湖州。

 赵明诚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他跟李清照之间,有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好过往,也有过山河破碎,生死两茫茫的惨淡结局。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前半部分的人生还是挺让人羡慕的,但是,赵明诚真的对李清照如此的专情吗据悉,赵明诚还曾纳过小妾,赵明诚的小妾是谁他跟李清照之间的感情为何会潦草收场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爱情,是棋逢对手,是相互成全,也许动荡的山河岁月没有能够让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收尾,但尽管如此,赵明诚之于李清照,李清照之于赵明诚,他们都是对方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不管后来出现了谁,都无法取代彼此的存在。

 李清照一生无子,这大家应该都知道,赵明诚虽然坦然接受了李清照不能生孩子的事实,但是在古代,无后可是大事。所以,后来赵明诚因为当官离开李清照的时候,便又纳了几房小妾,这些女子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人,所以历史也没有记载下来她们是谁。

 饶是李清照再孤傲清高,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不允许她去阻挠丈夫的纳妾行为。只不过,夫妻两个人本就聚少离多,再加上赵明诚又纳妾,李清照肯定会不开心,心中对赵明诚也会有埋怨。但是那个时候李清照还是爱赵明诚的,他们是彼此灵魂的知己,这种灵魂上的相契度,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散的。

 真正让李清照对赵明诚失望的,应该是靖康之变时赵明诚的弃城逃跑。如果赵明诚只是个寻常的文人,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那他逃跑是惜命的表现。但是,他当时可是江宁知府,是一方父母官,这种时候,他临阵脱逃,就是贪生怕死,是苟且偷生。

 从那之后,李清照也彻底冷落疏远了赵明诚,之后时局动荡,赵明诚又在外当官,两人真正的天各一方。直到1129年,赵明诚病故,两人的故事也匆匆画上了句点。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皇太后自称为“朕”,这个可见《旧唐书·武则天传》中则天登基之前的谈话记录;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

  而对于太真妃和太子的“娘子”、“郎君”之呼非凭空无据,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俱为“娘子”。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诗中就描写有:一个老人问李白“郎今欲渡缘何事”?然后告诫他“如此风波不可行”。

  在唐代,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另外,既讲到了“郎”,另两个称呼也不可不提:当时,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就如《无双传》中,无双家人从小就戏呼王仙客为“王郎子”。

  说了这么多,才发现还没有讲到当时的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另外,看看唐代官场中的相互称呼和百姓见了皇帝或官员的称呼,就感到那时人们间的关系远较明、清时代更加平等: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使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

  例如,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为“某”,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某”。

  另外,百姓见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臣”,这可见于明皇逃难时和一蓍老的对话,以及德宗出巡时与一农民之谈话。

  此外,还有我不能十分确定的一点,就是唐代诸王的世子,如果没有另外封号的如何称呼,我疑心是也称为“某太子”的。在《全唐文》中,有“汲太子妃”的文章;而在《旧唐书·肃宗本纪》中,述说肃宗改名字的原因时,讲到肃宗名字从“绍”改为“亨”是因为:“绍”字与宋太子同名。

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1129年)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 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曾四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 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对两《唐书》多作订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

详细资料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6633htm

祝你好运!

历史上的赵士程到底是谁?到底是唐婉的还是李清照的丈夫?

  南宋宗室,唐婉的丈夫。  赵士程:南宋宗室,唐婉第二任丈夫 。宋太宗玄孙赵仲湜之子,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与陆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