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姓家谱全部字辈排行。
黄氏字辈:
育秀庆宗昌、贤才焕国光、吉兰尚士有、思得日传芳。
文必国雄大丞相,义本天德宪民俊,治世安邦乃友道,万代美敏振家声。
克家有令子,学守志天成,光照祖宗德,永世启文明。
湖北荆南黄氏:金子昌先绪,元良毓凤文;发祥知有本,善庆植嘉桢
正德文光,家国隆昌,上至为宝,长发其祥。
河南黄氏:永家修作国
黄氏字辈:诚新修
黄氏字辈世远大义宗长。
祖述宪章,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忠信笃敬;宽裕文理,博厚高明。
黄氏字辈:文学开运, 毓秀忠英, 世敦孝友, 永正家升,传承先德 ,诚守祖界, 齐著千秋 ,益本万代。
黄姓字辈
派语 (字辈、字派):
黄姓字派一般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别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组成。以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字派为: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湖南醴陵丁家坊黄氏四修族谱字派为: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后又续派语为: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湖南常德市回族黄氏字派为: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享,树高声远,
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
江西龙山黄氏宗谱字派为: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顶理永盛,礼全资顺,荣华富贵,金玉满堂,贤良方正,
智仁信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博厚高明,悠久远定,
继往开来,奕叶衍庆。
湖南靖州渠阳黄氏字派为: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后又续百字派语为: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浙江陡亹黄氏字派为:
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黄姓出自赢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赢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字,以赢为姓。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氏
分布地区
湖北江夏郡,陜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历史来源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
「黄」源出
黄姓源出有五:
1、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相传伯益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颛顼的曾孙陆终的后人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一支黄氏,后成了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史称黄氏正宗。均为河南黄氏。
2、出自赢姓,为金天氏少昊裔孙台骀的后代。台骀在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其裔孙在春秋时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黄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以国名为氏。这支赢姓黄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带,是为山西黄氏。
3、赐姓为黄氏。相传十三世石公因佐周有功,被赐为黄姓,后因散乱,复聚入武昌江夏,其子孙以黄为氏。
4、他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改黄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等。
5、出自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武陵溪人、峒人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黄姓。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南下加入到江南“蛮族”地区的黄国遗民的后代。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据史料记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处。其中有一支迁到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成为汉代著名的江夏黄氏。总之,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及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到了宋代,黄氏已经遍及全国,但以南方的分布最为广泛。
家族名人
黄巢:(820~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各房份排辈分都有不同,集录一个:文、仕、建、兴、乃、立、朝、廷
黄峭山(公元872-953),锡公长子,讳岳,又名黄峭,字仁静,号青岗,建昌府永城县禾坪里人(今邵武市和平镇)。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辛卯四月十五日戍时诞生于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鹳薮。
黄峭山先后娶了三位夫人,各位夫人皆生七子,黄峭山共有二十一个儿子。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在他八十寿辰的那年(公元951年)为了防止社会小人诬告黄家势大必造反等原因,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百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每人分得“瓜子金”(碎银)一升、骏马一匹、族谱一帙,到外地去立业发展。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
有认祖诗一首
骏马登程往异乡,
任从胜地立纲常,
朝夕勿忘春明语,
晨昏常詹祖宗香,
祈望苍天垂庇佑,
三七男儿总赐昌。
你说的黄家谱如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8919html
附黄姓起源: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么,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7772html
求:黄姓家谱全部字辈排行。
本文2023-09-22 07:32: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