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徐氏家谱字辈大全
山东滕州徐氏家谱字辈如下:
四世祖定居滕县徐楼后,已传衍十四世,其排行字谱为:
“奎、试、组、绅、基、龄、若、原、勤、图、缘、业、隆、志、永、昭、文、光、克、俊、世、绍、庭、训、步、登、云、飞、荣、誉、懋、显、大、中、英、才、益、广、家、国、景、运、和、平”。
2012年续谱字辈:“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一世:福
二世:勉
三世:晟
四世:瑛、琰
五世:洪、汉、醇、瀛、晋、澄、注、荟、范、霍
六世:孟
七世:仲
八世:季
九世:时
十世:秉
十一世:之
十二世:伯
十三世:廷
十四世:邦
十五世:尚
十六世:崇
十七世:维
十八世:天
十九世:乃
二十世:公
廿一世:汝
廿二世:其
廿三世:克
廿四世:修
廿五世:世
廿六世:传
廿七世:有
廿八世:大
廿九世:文
三十世:德
三十一世:广
三十二世:兴
三十三世:正
三十四世:毓
三十五世:尔
三十六世:宗
三十七世:恩
三十八世:泽
三十九世:可
四十世:嘉
四十一世:禄
四十二世:祯
四十三世:永
四十四世:富
四十五世:贵
四十六世:金
四十七世:珍
四十八世:久
四十九世:满
五十世:堂
五十一世:常
五十二世:春
五十三世:阳
五十四世:光
五十五世:照
五十六世:太
五十七世:平
五十八世:保
五十九世:吉
六十世:祥
中华徐氏始祖陵,也称、大墩、六里墩,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南宋淳熙乙巳年(公元1185年)由西山蔡元定作序修订的《徐氏宗谱》记述:“按,伯益公以前荒邈难稽,史传互异,罔所适从,而皋陶生伯益尤经书未载,出于杂记,今不敢漫宗,故谱牒自伯益公始。伯益,名大费,佐禹平水土,封嬴邑侯,娶姚氏生二子。长大廉,封陆氏后为嬴;次若木,夏仲康封徐国君,食邑东海,生四子,分四姓,长征国、次终黄氏、三季胜马氏、四简赵氏。征国,夏袭徐国君,徐氏得姓始祖,生子房。房,一作王房,夏袭徐国君,生子仁。仁,夏袭徐国君,生子豹。豹,夏袭徐国君。以上皆葬东海郯城北七里……”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徐豹是夏朝徐国的第五代国君,由封地得姓,其以上几代,因世封徐国君,“食邑东海”,故死后葬于“食邑”之地的“东海郯城北七里”。对于以上的说法,江西临川草坪《徐氏宗谱》、福建南城龙溪《徐氏宗谱》、安徽歙州《徐氏宗谱》、贵州铜仁《徐氏宗谱》等均有大致内容相同的记载,至今未有二说。 关于郯城县为什么称“东海郯城”?查阅一下史料便可明了。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修订的《郯城县志》载:“郯城县唐虞时为徐州之域……
春秋时为郯子国……
秦易封建为郡县,以是城为郯郡地。汉改为东海郡,置县十二,治郯县。……
东汉分东海郡,置琅琊国,东海领县六。晋,东海郡领县三,皆治郯县……”
由此可见,至少在西汉时期,郯城县就属东海郡地,且长期为郡、县的治所。因此,宋代学者在修订《徐氏宗谱》记述郯城时,冠“东海”二字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徐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史记秦本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辞海》关于“徐”的第三义项解释为:“古国名。亦称徐夷或徐方,东夷之一,……在东夷中最称强大……周敬王八年(前512年)为吴国所灭。”著名历史学家李白凤先生在其专著《东夷杂考》中也说:“徐夷所处一带,北邻大彭、郯、莒诸国,东南与淮夷毗邻。在商代时,一度强大到威胁成汤播迁。在周穆王时,徐偃王的势力强大到几乎席卷东南,弄得穆王也只好半公开的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可见当时徐国的影响及势力之大。而关于早期徐国的地理位置和活动范围,山东省学者李常松先生曾有专文考证:“古代徐国,人们习惯认为它一直处于徐州一带。而临沂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徐子氽鼎等却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西周早期徐国原位于今蒙山西麓的费县、平邑一带。位于今徐州一带的徐国,是西周中期徐人南迁后重建的。”(见1993年10月10日《临沂大众》报)。
山东泗水学者赵宗秀先生在其专著《试论商末周初徐国之所在》(载《东南文化》1995年第1期)一文里,也表达了对此说相同的观点。由此,专家们推断,从史料上看,郯城为早期徐国的活动区域之一;从地理上看,郯城位于山东的费县、平邑与安徽的泗县之间,距离费县、邳州、徐州很近,到泗洪也不远,始终处于徐夷的活动范围之内。因而徐氏始祖发祥于郯城并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确如前引《徐氏宗谱》所述。徐氏始祖葬于“东海郯城北七里”这片开阔的平原地带应为事实。至今“豹公墩”虽经历数千年,但名称仍为徐氏及当地人代代相沿,陵墓的封土虽经风雨沧桑,保存仍大致完好。据世居豹公墩附近的郯城镇城后村81岁的徐祗法老人介绍,“徐氏族人,世居此地,代代相传。豹公墩为徐氏始祖的陵寝,安葬着豹公以上五代先祖。”他解释说,“豹公,姓徐,单名‘豹’,豹是的‘豹’,‘公’是对他的尊称。”
清代《郯城徐氏宗谱》纂修者徐嗣爱的裔孙、郯城镇龙门村78岁的修谱专家徐祗湘老人也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带着他于每年的清明节前到豹公墩祭祖扫墓,并告诉他,豹公墩葬着徐氏开基始祖,应该永世纪念。 郯城在徐氏的发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郯籍徐姓名人。如:徐宁、徐湛之、徐羡之、徐孝嗣、徐凭道、徐勉、徐摛(摛音持chi)、徐陵、徐俭、徐伯阳、徐旷、徐有功等。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候,郯籍徐姓人士至为发达。子孙数辈,位居高官,连绵延续,声名显赫。有千古名相,有一代重臣,有皇宫贵戚,还有被称为“一代文宗”的文学巨匠。如南朝宋著名宰相徐羡之,“起自布衣,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南朝宋武帝刘裕逝世后,徐羡之“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受遗诏辅政。“少帝失德”,徐羡之等计议“废而杀之”,另立新主,表现了以国家大计为重,不顾身名的大无畏风范。又如南朝梁文学家、中书令徐勉,知识渊博,修身慎行,很重操守。他任吏部尚书时,一次与朋友晚间聚会,有人借机向他托情要官。他严肃地说:“今晚只可谈谈风月,不宜叙及公事。”自此以后,他的嫡传后人为了缅怀继承徐勉的高风亮节,将他这支徐氏堂号称之为“风月堂”。
再如梁、陈年间著名文学家徐扌离、徐陵父子。他们在为官从政的同时,“通览经史”,文学功底很深。他们写的诗华美艳丽,为世人所重,与当时著名文人庾肩吾、庾信父子齐名。其创作的宫体诗被称为“徐庾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徐陵,在文帝、宣帝时,“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被称为“一代文宗”,极具盛名。(以上几例均见清《郯城县志人物志》和《二十五史南史》)。
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欢迎大家查看!
徐氏简介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徐氏起源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氏始祖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高宛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雪山堂:以望立堂。
徐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徐嗣兴等。
徐氏家谱全部的字辈如下:
1、河南郑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宗邦万选天。
2、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3、河南省光山县独山南徐家塆:勤勉扬前烈谟猷启凤麟克威宏统绪联璧耀贤声刚毅昭英武谦和著令名良图开远业鼎盛庆昌荣。
4、祖籍山西洪洞的一支徐氏字辈:庭光兆大文东清永忠君立国方明道登朝自建勋启昌占万世有象协春云。
5、广东和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德仲成友惠广世仁诵嘉日大斯之廷元延振东海声名焕南州福泽绵一言开有自百粤永其传善集家余庆宣敦谱若联克绍庭训在忠孝步前贤。
6、广东潮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日为国之振以创家继昌礼乐敦和蔼敬让启贤良。
7、贵州都匀骆家田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8、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9、安徽南陵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招孙生保安亨昌员士希一之自可传永兴有若延。
10、安徽歙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善受生初恒当宝用以斯弥年承乃学统树德懋功希贤作颂其兆大昌植基克巩。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山东滕州徐氏家谱字辈大全
本文2023-11-07 02:47: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