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废太子众多,说说他们都是怎么“落下马”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收藏

历史上废太子众多,说说他们都是怎么“落下马”的?,第1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前前后后大概有九十余位太子,而这九十余位太子中竟有十余位太子被废,这个比例着实高的惊人。而且毋庸置疑,被废后的太子大多不得善终,实在是古代的高危职业。

这十余位废太子中,大多比较有名,诸如隋文帝的太子杨勇、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的太子胤礽等等,但也有几位废太子在历史长河中丝毫没有存在感。

且从秦朝说起,顶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名头,但其寿命却一言难尽。秦朝传三世,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公子扶苏以秦始皇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作为正统的秦皇继承人,在朝能劝谏帝王行仁义之事,在军能协助蒙恬修长城之御。

就是这么一个高配版太子,因为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篡改的秦始皇假遗诏而自杀……秦始皇遗诏本是令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回京主持丧事、继承帝位,扶苏却轻信假遗诏中令其与蒙恬自尽的说辞而决然赴死!让人感叹其才德兼备但却全无帝王之术,实在是愚忠愚孝之极!

再说西汉景帝太子刘荣,因为弟弟刘彻的光环太耀眼,他这个太子着实没什么存在感。刘荣是栗姬为景帝所生的长子,《资治通鉴》中关于他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句,短促简单,“立子荣为皇太子”“废太子荣为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因为一点小事被当地官员例行传问,被恐吓了几句竟然在牢里自杀了!

同样是刘氏江山,东汉光武帝太子刘疆比刘荣还要悲催。“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赞颂的是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其实这句话还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刘疆的母亲郭圣通——只不过她是典型的反派女二,史书记载其“横刀夺爱”“多疑,性妒”。

郭皇后被废后太子刘疆多次上书请辞,光武帝一再挽留,2年后不得已同意,改封刘疆“东海王”。这还不算完,继请辞太子封号之后,刘疆又一再上书要求削减自己的封地……刘秀父子其实对刘疆多有关照,但有“被害妄想症”的刘疆34岁就匆匆辞世一命呜呼了。

据史书记载,自清朝“九子夺嫡”之后,雍正时期改为秘密立储,太子人选要到皇帝临死或去世才会公布,所以之后的太子全部顺利继位,这极大地消除了帝王更替的隐患,平稳过度,安定朝局。

我只查到战国时魏国有大夫名刘达。

另外,我查到刘姓的详细族谱,现将战国期间的刘氏人抄录如下:

六十二世祖 闵鸿公(大化公之子),字燮,号士伯,生于周敬王八年已丑(公元前512年),卒于周贞定王(贞王)十七年已丑(公元前452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山东省曹州府定陶县。

妣司马氏,生卒年未详。葬于山东省汉州府朝城。

生二子:1刘晋、2刘珍妣鲁氏、曹氏。

六十三世祖 刘晋公(闵鸿公长子),字皋(勾),号臬,生于周敬王二十八年己酉(公元前492年),卒于周考王四年甲辰(公元前437年),享寿五十六岁,葬于山东省武定府滨州台山下。晋成公封皋(勾)为上军元帅,任东昌府范县。

妣温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生三子:l富仙、2富仁、3富任。(一说生二子:1刘瑚妣姜氏、2刘璜)。

六十四世祖 富仙公(刘晋公长子),讳畅,字璜,又字美荣,号鞅,生于周元王五年庚午(公元前471年),卒于周威王二十一年丙子(公元前405年),享寿六十七岁,葬于古青州西城外、白鹿伴松形,

妣曹氏、胡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

生四子:l贵龙(贵泷)、2贵文、3贵凤、4贵舞。

(一说生二子:l鸣魁妣梁氏、郭氏、2鸣甲)。

六十五世祖 贵文公(富仙公次子),讳鸣甲,字元瑞,生于周贞定王(贞王)十七年已丑(公元前452年),卒于周安王七年丙戌(公元前395年),享寿五十八岁,葬于古青州东昌府荏平县。

妣欧阳氏、胡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生六子:1刘得,2刘开、3刘闰、4刘玉、5刘修、6刘斗。

(一说生三子:1刘松、2刘柏妣古氏、3刘绍妣林氏)。

六十六世祖 刘得公(贵文公长子),讳松,字铭宗,又字挚,号接近、柱珍。生于周考王九年己酉(公元前432年),卒于周烈王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古青州东昌府荏平县、金鸡形。

妣朱氏、纪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生三子:1璋礼、2璋秀、3璋华。(一说生一子:文先)。

六十七世祖 璋秀公(刘得公次子),讳文先,字忠田,又字丐,号蚠、宏开。生于周威王十六年辛未(公元前410年),卒于周显王十七年已巳(公元前352年),享寿五十九岁,葬于山东省西城外黄公墓。(一说公由秦移居江宁南门外,即江苏南京市江宁县)。

妣洪氏、丁氏,生卒年未详。二妣葬于文先公坟墓右手边、坐东向西。

生二子:l金盛、2金昌(一说金葛)。(一说生二子:1柏仲、2柏茂妣吴氏)。

六十八世祖 金盛公(璋秀公长子),讳柏仲,字青美,号卷、西道。生于周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卒于周显王三十八年庚寅(公元前331年),享寿六十一岁,葬于山东曹州府观城县。

妣江氏、陈氏,生卒年未详。二妣均葬于古青州曹州府汉州。

生四子:1榜勋(一说榜动),2榜炤(榜照)、3榜杰、4榜熙。(一说生一子:盛臣)。

六十九世祖 榜炤公(金盛公次子),名盛臣,字明、德万,号盛昌。生于东周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卒于周郝王三年已酉(公元前312年),享寿六十二岁,葬于古青州朴州观成县东城外响水、上水龟形。留秦者最后复姓刘。

妣郭氏、何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生三子:l显科、2显和、3显秋。(一说生三于:1梦清、2梦祖妣古氏、3梦文妣祖氏)。

七十世祖 显科公(榜照公长子),讳梦清,名咏立(咏立),字希,号阳、宜明。生于周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卒于周郝王十五年辛酉(公元前300年),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古青州朴州观成县东城外响水、上水龟形。

妣吉氏、苏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一说梦清公与父合葬观城县东城外响水、上水龟形。妣吉氏葬于龟形下)。

生七子:1思万,2思能,3思安、4思玉、5思泷(一说思龙)、6思开、7思茂。

(一说生二子:1刘乔、2刘年。)

七十一世祖 思泷公(显科公五子),讳乔,字权,又字盛春,号审量,生于东周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335年),卒于周郝王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享寿五十八岁,葬于山东省挤南府西城外、莲花形。

妣段氏、吉氏,生卒年未详。原葬于山东省济南府西城外、莲花形,后移葬河南省郑州荣阳县。

生二子:1刘丰、2刘平妣陈氏。(一说生四子:1恩盛、2恩春、3恩柏、4恩桢)。

七十二世祖 刘丰公(思泷公长子),讳恩盛,名清,字燃,号果斋。生于周慎王五年乙巳(公元前316年),卒于秦昭襄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享寿六十六岁,原葬于山西省,后移河南开封府、上水游鱼形。(一说葬于碣山县东南)。

此祖系士会公后裔,自璋秀公移居江宁以来,子姓日繁,家财富有,好善乐施,深得仁者以财发身之义。至后公复由江宁移居徐州沛县丰乡。

妣李氏,生于周郝王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卒于秦昭襄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享寿六十一岁,夫妇同葬。

妣程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

生二子:1刘荣,字仁号(一作仁浩);2刘发,字仁纪,妣沈氏。

七十三世祖 刘荣公(刘丰公长子),字仁号(一作仁浩),生于周郝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一说八月十日),卒于秦始皇嬴政十五年已巳(公元前232年)十月二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四岁,俾仙人引葬于江西赣州府甯都县甯都乡太华山铜鼓村龙穴中、人形脐穴、坐东向西。(一说生葬于清泰乡凌云山衙鼓洞)。

此祖系累公五十六世孙也。历世修家,富有百万,荣公生平积德,乐善好施,赈济贫家,有恩与人,至资财施尽,时天降福德仙家化人,试向与公求借,公己无金,即将自带之璧给予仙,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甯都县甯都乡太华山铜鼓村,(一说清泰乡凌云山衙鼓洞).约期明年八月十五日(望日)请驾到舍,则将璧奉还(完璧归还)。公如约至期携孙刘邦同往太华山游,比至,果见景致清幽,雅趣盎然;仙设席宴请,荣公假寐於座;邦公倏见山岩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起而再走十二步又一跌;时邦公未成童,回看并无屋字,只有坟茔(墓),仙人已在山顶呼龙;荣公竟生葬於龙穴中、人形脐穴(仙人引葬)、坐东向西。后邦公得天下,传二十四帝,皆此穴之所荫也。至今,祖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每逢清明日,多数白鹤栖于坟顶,裔孙只得在山下遥为拜祭而己。此坟载一统志,铃记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朝朝风扫地,夜夜月行钭,至今所去祖墓坟前之路,地名樽在右狗村、菜花村、金滩村,地势人形结穴、戌山辰向,后裔繁衍,俾炽俾昌、人文交泰,皆此祖在天之灵也。

妣赵氏,生卒年未详,葬于古徐州(江苏)南京市镇江府、黄龙出洞形。

妣梁氏,生卒年未详,葬于沛县万路乡、狮形、坐西向东。

生一子:刘煓。

需要更详细的话,你可以参考以下网址:

http://bbscnwestcom/thread-45902-1-1html

刘氏兄弟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前后2进,面阔3间,2侧厢,有前、中、后3个院落,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由刘氏兄弟的曾祖父刘荣建造,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刘半农,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三兄弟就出生在这里,并从这里走向世界。       刘氏兄弟故居平面略呈T型。大门临街,门洞开在围墙上,两扇实拼的木门,髹黑漆。大门内是前院,院内有刘氏兄弟的父亲刘宝珊手植的红天竺,历经百年风霜雨雪,如今仍枝繁叶茂。       刘氏故居孕育了“刘氏三杰”,他们的业绩得到党和国家***高度赞扬。1995年4月3日,时任总书记的,在出席刘天华诞生100周年音乐会时说:“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作品很有艺术感染力,把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表现得很充分。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听到刘天华的曲子,都会顿生思念之情。”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人民中路118号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周边公交信息:       中山公园 - 公交站 108米       途经公交车: 江阴-靖江城际巴士 江阴-靖江园区专线 江阴11路 江阴19路 江阴1路 江阴21路 江阴22路 江阴23路 江阴25路 江阴2路 江阴32路 江阴33路 江阴37路 江阴67路 江阴75路 江阴76路 江阴76路区间 江阴78路       人民医院(南门) - 公交站 223米       途经公交车: 江阴11路 江阴12路 江阴19路 江阴1路 江阴21路 江阴2路 江阴76路 江阴76路区间       中医院 - 公交站 343米       途经公交车: 江阴11路 江阴128路 江阴19路 江阴1路 江阴20路 江阴21路 江阴25路 江阴29路 江阴2路 江阴32路 江阴37路 江阴67路 江阴75路 江阴76路 江阴76路区间       人民医院(北门) - 公交站 354米       途经公交车: 江阴10路 江阴15路 江阴15路区间 江阴17路 江阴27路 江阴32路 江阴35路 江阴3路 江阴67路    

人物简介

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经历

刘完素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医书。在他25岁的时候,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曾经三次去请医生治疗,却都没有请到,致使母亲的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不久便病情恶化而死亡。这段不幸的经历,使刘完素悲痛欲绝,感慨万千,恨自己不懂医学而痛失母命,从此立下志向,专心学医。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5年)。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著作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建国以来,曾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论文,从而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了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机,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

学术内容

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故而对于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刘氏也从火热阐发,这样就形成了其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其中,刘氏强调了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学说。刘氏认为风气与火热的关系十分密切,风有助火势之力,若已有火热之证,再兼有风气,则又可使火热病症表现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病理上的风,又往往因火热过甚而成。而且,风与火热之气,在病变过程中,又往往容易相兼为病,这样风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对湿与火热而言,刘氏认为人体感受热邪之后,由于火热怫郁于人体之中,造成气机不得宣行,则津液不布,水湿不运,停于人体成为水湿之邪。此外,若湿气闭郁,阳气不得宣通,亦可以内生火热。湿与热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燥与火热来讲,刘完素认为燥邪性属秋阴,属阴邪范围,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剂”。他认为:“金燥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火热也”。即指燥虽属阴邪,但又有与风、火、热等阳邪类似的特点。而火热邪气伤人往往表现出干燥之象。这样,燥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至于寒与火热,一为纯阴,一为纯阳,水火难融,二者不可相兼为病。刘氏指出,寒性收引,感寒之后,闭塞其外,阳气不得宣通而怫郁,也可以成为热证。而“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粟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说明寒郁可以生热,热郁可见寒证,寒与火热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这样,就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中心的六气病机学说。

临床应用

刘完素不仅重视外感热病的病机与治疗的探讨,同时对杂病的证治亦十分重视。如对消渴病认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已与后世分消渴为上、中、下消三种,上消多渴,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基本一致。而且对此病的病机认识也很有见地。他说:“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因此,在治疗时,刘氏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对于中风,在刘河间以前,多从外风论治。唯刘氏在“六气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指导下,在《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病机启示下,提出中风一病乃由内而生,并非外中风邪,而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其病因多是情志失和、五志化火所致。刘氏的这些论点,纠正了前人以外风论中风的谬误之说,是对中风病机学说的发展。在治疗方面,刘氏主张用寒凉之药除郁热、开结滞、散风壅、通气血。或用三一承气汤通腑泻热以泻心火之暴盛,或用灵宝丹(硫黄、自然铜、雄黄、光明砂、磁石、紫石英、阳起石、长理石、虎胫骨、腽肭齐、龙脑、麝香、牛黄、龙齿、钟乳、天麻、远志、仙灵脾、巴戟、乌蛇、苦参、肉桂、鹿茸、木香、肉豆蔻、延胡索、胡桐律、半夏、当归、生地黄汁、童便、无灰酒、皂荚仁、犀角)、至宝丹(生犀角、生玳瑁、珀琥、珠砂、雄黄、金箔、银箔、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等以清心火、开心窍、安心神等,至今仍有临床实际意义。虽然,刘氏提出中风的内风论,治疗方法尚不十分完善,但对后世还是颇有启发的。

轶事典故

一、某次乡间行医,路遇一 难产“假死”,拟葬之。刘完素听说缘由,给其把脉,认为尚有救,便用银针穴灸。顷刻间,孕妇苏醒,产下婴儿。从此,“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一针救二命”为人乐道。其事迹,甚至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广为传播。

二、1191年,金章宗-完颜Z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帝传旨:各州府荐医。河间知府吴锐将刘完素推荐给皇帝。刘用三副中药将其治愈。章宗欲封其为太医,刘坚辞不受,并借故溜走,之后在保定一带行医授徒。

人物评价

刘完素医疗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行医范围广阔。对内经、素问、运气多有研究,且见解精辟,并创“寒凉派”。他研究了南北方诱发疾病的不同因素,首倡火热论,将《素问·至真要论》中所讲的病机十九条大加发挥,将六气引起的21种病症扩大到181种,并指出有56种是由火热引起的,提出火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完素与正定的李东垣、婺州朱丹溪、河南张子和并称“金元四大家”而居其首。一生贡献显著,著作颇丰,计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3卷、《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治病心印》1卷、《刘河间先生十八剂》1卷、《素问原机气宜保命集》3卷、《伤寒心镜》1卷、《伤寒医鉴》1卷。他首创的“防风通圣散”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之良方。时人称之为神医,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后世影响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他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选摘出来,加以阐释,这就是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疗热性病的时候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用药。他所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对于《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他也有着精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善于运用五运六气的方法来看病。他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刘完素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直到今天,河间县西九吉乡的中刘守村和后刘守村之间还有他的墓,“刘爷庙”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隆重的庙会来纪念他,足见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四库全书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争鸣的局面。

刘完素辞世后,保州、河间十八里营、肃宁洋边村都建庙宇纪念,而且河间十八里营更名刘守村,肃宁洋边村更名师素村(取纪念刘完素之意)。明正德二年(1507)救封刘完素为“刘守真君”,圣名贯古。明万历年间(1600前后)师素村刘守庙扩建为“刘守真君”庙。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师素庙会延续至今,成为县境一年两度的物资交流市场。

保定市、肃宁师素村,分别于1984年、1993年重修刘守真纪念堂(刘守庙)和刘守真君庙。

历史上废太子众多,说说他们都是怎么“落下马”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前前后后大概有九十余位太子,而这九十余位太子中竟有十余位太子被废,这个比例着实高的惊人。而且...
点击下载
上一篇:求张氏族谱~!~!下一篇:敖氏的起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