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徐沟中学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10收藏

清徐县徐沟中学的历史沿革,第1张

1862年(同治元年),徐沟知县陈豫与当地人乔松年(徐沟县郝村人)倡议并带头捐资兴建金河书院,取得地方土绅支助,两年后建成规模完整的书院格局。金河系涂水别称,源出于太谷山间,曾流经徐沟境内。书院傍河而立,因此命名。

1904年,金河书院正式改称金河学堂,课程仍沿用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但逐步向分科传授过渡。

1908年,学堂改为高等小学堂。1912年学堂改学校,金河之名取消,变为县立第一高等学校。1914年,县高学生的作业试卷曾选送日本大正博览会展览。1927年,山西省教育厅考核全省小学教育成绩,徐沟县名列第一,全省教育界公认“两定(平定、定襄)一徐(沟)”最为出色,县立一高是其中骨干、代表。

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太原,由县立一高改办的县立高小学业被迫中断。1938年在地方人士敦促下,于沦陷后的城内王家巷原女子学校院内,恢复县立高小。

1946年,县立高小正式定名为“山西省徐沟中学”(初中),仅招收中一和师一。到1948年停办时共招收五个班。

1952年,重办徐沟中学,被命名为清徐二中,1953年停办。

1956年,再次重办的徐沟中学被命名为山西省徐沟中学,直属山西省教育厅,到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时,招收48个班,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1971年,“山西省徐沟中学”改名为“清徐县徐沟中学”,徐沟中学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下辖村委会包括社区居委会、西北坊社区居委会、北郜社区居委会、东北坊村委会、东南坊村委会、南关村委会、西南坊村委会、北关村委会、新庄村委会、庄子村委会、武家庄村委会、南郜村委会、北内道村委会、西楚王村委会、张楚王村委会、桃花营村委会、南尹村委会、丰润村委会、高花村委会、宁家营村委会、南内道村委会、北宜武村委会、杜村村委会、南宜武村委会、西怀远村委会、清德铺村委会。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第五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

城隍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初被水淹没,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除戏台外,建筑又被火焚后再建。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戏台(下为山门)、大殿和寝宫,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等。戏台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称栖云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71平方米。下为山门三间,中辟通道,上部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前台勾连搭卷棚顶一间。

文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棂星门、戟门和大成殿,两侧为厢房、廊庑等。棂星门单檐悬山顶,黄琉璃瓦覆盖。大成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黄琉璃瓦覆盖。七檩前廊式构架,前后檐斗_均为五踩双昂,装修原制不存。

城隍庙与文庙中间一墙之隔。

城隍庙与文庙规模较大、布局独特,栖霞楼、奎星楼、大成殿、过殿、配殿等保存了其修建时的原构,历史悠久,它的存在反映了本地人民在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它的整体布局、各建筑的结构形式均反映了本地寺庙建筑在当时的营造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徐沟镇:徐沟镇是三晋闻名的古城镇,是我县仅次于县城的第二大镇,曾于金大定年间置县,一九五二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现镇域总面积838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人口41万人;镇区由七个街坊组成,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镇区距省会太原35公里,省级主要交通干线大运路、徐太路、清榆路,小杨路与城区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畅通,交通便利。悠久的

清徐县徐沟中学的历史沿革

1862年(同治元年),徐沟知县陈豫与当地人乔松年(徐沟县郝村人)倡议并带头捐资兴建金河书院,取得地方土绅支助,两年后建成规模完整的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