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青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7浏览:2收藏

古镇•青岩,第1张

冉静 黄亚文

从贵阳南行,乘车过“高原明珠”——花溪,眼前便轮番出现广袤的稻田,蜿蜒苍翠的山峦和明净如练的河流。再向南行20多公里,远远望见郁郁葱葱、状如双狮对峙的狮子山,便是青岩镇的主峰,青岩镇因此山而得名。

在其南麓,是耸立于峭壁之上的古城楼,耀眼的金**琉璃瓦,状如展翅飞翔的重檐翘角,巍巍如雄关当道,其下是星罗棋布的建筑物;南北两面一色青瓦木结构的古建筑群、鳞次栉比地排列在青石板阶梯及街道的两边,其间点缀着雕刻精美的白石牌坊,古朴典雅、恬静清幽;东西两面,现代建筑物林立,公路贯穿其中。

青岩的得名,据说是因为青岩在早年间遍地都是“早放白鹿青崖间”之故。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清道光《贵阳府志》也有:“青岩堡,在青崖下”的记载。青崖就是如今的狮子山,山距平壤,下临良田千顷。一道石砌城墙从201国道的方向迤逦而来,遮断了从堡中通出来的古驿道。城楼巍然耸立,书有“定广门”三字,说明这条古驿道是通往南边的定番州(今惠水县)和广顺县(今长顺县)去的,自古以来就是经黔南入桂的咽喉要道。

从定广门进入青岩,你就走进了一个青白相间的石头世界,眼前的是好一座“石头城”。石头就是青岩的骨骼,是它的身子骨架。史称,明天启二年和天启七年,贵州宣慰司安邦彦叛乱。两度围青岩数月不克,以及清咸丰年间,石达开攻青岩未果,青岩靠的就是有这样一副结实的石头身架。青岩人靠石头的帮助保平安,又靠石头的帮助建起许多的石建筑、石城墙、石街巷、石院落、石牌坊、石雕塑、石柜台,俨然一座石文化博物馆。

青石铺地、白石砌墙这就是青岩古镇建筑的最大特点。青岩的白石就叫做“白锦石”,其白如锦,肌理分明,状如叠纱。离定广门不远处有座赵理伦百岁坊,就是白锦石建筑的代表。还有那条幽深迂曲的背街、狭窄的巷道、两旁民居的院墙如同天然状态下的白锦石的推积层,一层叠一层,直至千层万层,每一层中仿佛都包含着如地质信息般的 历史 变迁的宝贵信息,令人在美感之外,还会涌起不尽的沧桑感。

石板街上有牌坊8座,至今尚存“赵彩章百岁坊”“赵伦理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3座。

赵彩章百岁坊位于镇北门外白坟边岩石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坐北背南,四柱南北均有抱鼓护柱,中间上方有横匾,北通有道光皇帝钦赐“大叶衍祥”提额,南北镌刻有“赵彩章百岁坊”。梁柱上浮雕有各种花草图案,上端安装有五个垫背梯形石凳,正中石凳雕有“龙螯图”,里嵌“圣旨”立匾。石坊各柱分别刻有赞颂赵彩章楹联。石坊顶部为“双鳌含贝”状。

赵伦理百岁坊,位于镇南定广门内。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面南背北。它的4根立柱的“抱鼓石”一反常规,不是“抱鼓”而是石狮。其狮尾朝上、头朝下,艺术大师刘海栗,看了这些石狮,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他说,一般石狮多取蹲式,虽然但缺失灵动,仔细观察,4对8尊石狮,前后左右对称。中间两对雄狮身高065米,身长195米,旁边两对雌狮身高065米,身长169米。雄狮戏宝、雌狮护仔,彼此呼应,相映成趣,此乃国内罕见。牌坊正中横梁上有空雕“二龙抢宝”。整个石坊还有不少空雕“棱形图”、“双鳌图”和人物浮雕等精美图案。

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位于镇南门外,距定广门300余米,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面南背北,四柱均有抱鼓护柱,正中横梁上有精致的空雕“二龙抢宝”。上方横匾为“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垫背石正中空雕“玉龙图”中嵌“圣旨”立匾,左右四凳有浮雕“花瓶图”,南北两面皆然。东西横梁已断,今用石块封固。整座石坊有数幅“古书图”“花瓶图”、“双鳌卧背含寿图”书法工整,内容丰富楹联五幅。这些历百余年而美玉无暇的文物,给青岩古镇增添古色古香的光彩。

经数百年而留下的寺庙楼阁、宫院府祠,其建筑特点是雕梁画栋,飞翘角,装饰精细而个浮华,做工精巧而不奢靡。所有建筑的石柱基础最具特点,形态多样,图案生动活泼,总计有30余种。有长短花瓶形,四角、六角、八角,圆柱形和鼓形等形式,显示出贵州的石雕艺术水平。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斗姆阁(又名迎祥寺)是其中的代表。

迎祥寺,又名斗姆阁,位于镇城南街黄家坡脚。斗姆阁为全寺主体建筑,位于全寺最高处,有石阶10余级,达于阁前台基,阁建于台上,上下二层,建筑古朴。下层正中4柱,大逾合,质料坚实,柱下承以石础高约2层,比市内其他石础高出一尺多。石础为圆形,与石柱形相配,增加稳定性。第二层中间4柱,为此层承重点所在,四柱不是从底层地面穿到二层,而是立于下层横梁上,形制特异;与市内文昌阁立柱有异曲同工之妙。观音殿,为穿斗式歇山顶翘檐式建筑,其他均为悬山顶木结构。全寺占地20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于该寺建筑年代久远,有代表性,并为花溪区唯一正式开放的寺庙,故1986年定为镇之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中间到本世纪初,由政府拨款280万维修大殿两厢还重修三宫殿。

在青岩的寺庙建筑中,具有显著建筑特点的还有慈云寺、寿佛寺。慈云寺中的石柱础是贵阳地区石柱础的精品;寿佛寺则以石雕、木雕著称,寺中有一白锦石望柱,高越1米,望柱呈菱形空雕,极为精巧;另外大殿右侧浮雕“盘龙石”,戏楼衡梁上的木质造雕“二龙戏珠”都是工艺精湛的建筑附件。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镇西街3号,占地2000平方米,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万寿宫的建筑特色为穿斗式硬山顶结构,书房为悬山顶式,由正殿、配殿、两厢、戏楼和生活用房组成一大型建筑群。戏楼则是该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两阁三间,进深9米,中间为戏台,宽约8米,两侧为戏廊和休息室。立体结构为四梁全柱支撑,柱础为花纹各异的八角形白锦石。整座城楼高13米。台口横枋上均有木制雕刻珍品,为人物花卉图案浮雕。雕工精致,巧夺天工。左右戏廊口横枋和望柱(栏杆)横枋上同样有木质浮雕和透雕人物花卉图案数十幅,戏楼檐口的吊墩(俗称垂花柱),又叫“撑供”。木质空雕“双狮争雄”更是少见的木雕工艺品,双狮前爪撑住台柱,二目圆睁,活灵活现。

万寿宫的整体建筑,从清后期至民国变化不大,保持原有特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人破坏,损坏严重,特别是建筑物上木雕艺术品,大部分销毁。但万寿宫主体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为恢复其建筑原貌,当地政府拔出专款,划出土地,对万寿宫进行修复和重建。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座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有阁楼、正殿、前殿(一进)和两厢等屋舍组成。院中有巨石凿成的石缸两口,缸体有人物花卉浮雕,保存基本完好。

赵以炯故居,位于赵状元街1号。建于清代中晚期,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院建筑。座南向北,占地面积千余米,经历百年风雨整座建筑保存完好。一进右厢房的木雕门窗艺术品属民间工艺精品。状元府内有残存的“百寿图37个字,已被原样保护。另有两眼井,名为聪明水”,是青岩 旅游 的重要景点。

柱础本是垫在房柱下面的石头,其作用是防止木柱固受潮或雨潮而朽坏。青岩建筑的石柱础,花色品种多。在万寿宫、慈云寺、迎祥寺、寿佛寺等建筑群中,至今保留着各种不同造型的石柱础100多礅。其造型有圆形的、鼓形的、瓶形的、坛形的、瓜形的、莲形的、葫芦形的、四方形的、六棱形的、八棱形的和上圆下方、下圆上方以及数瓶数鼓重叠组合的等等,不同庙宇、不同部位的石柱础,其花纹图案各不同,其大小尺寸甚为悬殊,堪称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博物馆、柱础上的浮雕,有菊花、牡丹等花草,有富禄寿禧等图案。有的就用蝙蝠代表“富”,用鹿代表“禄”,用寿星代表“寿”,用喜鹊代表“禧”。也有各种常见的万寿等字的变形图案,保留着中原文化的传统。在一座古庙废墟上,有个柱础精刻饕餮纹兽头,既像迦楼罗鸟,又像傩戏面具。洋溢着地域文化气息。青岩的石柱础的又特点,有的显得特别高。檐柱采用高柱础,显系防水使然。青岩有些檐柱础,几乎成石檐柱,极富地方特色。这些柱础,为防单调,多采用双瓶重叠作法。也有叠刻须弥座或其他器形的。

青岩镇的建筑,大多以石块奠基,以石板砌墙,以石片盖顶,俨然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普普通通的石头,在青岩人的手中,变幻出多彩多姿的花样来,比如用石头砌墙,有平砌法、立砌法、斜砌法还有各种砌法融于一体的特殊工艺。平砌、立砌“仿生学”有关,因为当地有些岩本身就是水平生成的。而另外一些水层岩,在“造山运功”中,被挤压起来了。斜砌法除受“仿生学”的影响外,明显地注入人类智慧。特别是上下两层反映斜砌的做法,造出若于“人”字的艺术效果。民间有人认为,那一排排“人”字形的石头墙,代表一根根“人”字形的鱼骨头,在这里,既寓意“年年有余”,又反映生殖崇拜,同时还生动的反映远古的渔猎生活。

重檐建筑是民居建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此建筑在古镇青岩也只有在东、西、南、北四条主道上看到。换言之,只有商家店铺才是此类建筑,小巷道里是少有或者是根本看不到。重檐建筑的优点是门窗空间高、采光好、不受偏脚雨的袭击,此外还提高其空间(二楼)的利用率,再则就是整座建筑既美观、大气同时也能节约建筑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古镇人民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青岩在其600多年的 历史 中,留下了各种 历史 人物活动遗迹和墓葬等 历史 文化遗址。如咸同年间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作战指挥部”遗址和“红军坟”等。著名的 历史 人物,有辛亥革命老人平刚故居、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的父亲周懋臣先生、邓颖超母亲杨振德女士、李克龙的父亲李哲卿老人等二十多位抗日干部家属,都先后由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安置在青岩大地塘和南街。

相关链接:

《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

2016年5月19日,《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分别是江苏姜堰溱潼镇湖北红安七里坪镇贵州贵阳青岩古镇上海青浦朱家角镇安徽肥西三河镇广西昭平黄姚镇。

这套设计以实景为基础,采用了钢笔勾线配以淡彩的手法,并以雕刻线条细腻刻画古镇的代表性建筑,表现了古镇的厚重 历史 文化积淀和秀美景色。甴张鸿斌设计,郝欧(中国目前唯一的女邮票雕刻师)雕刻。

责编:李茹

中文介绍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英文翻译

Qingyan ancient town, Guizhou one of four big tow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of Guiyang City, built in the Ming Hongwu ten years (1378), was originally a military fortress In the ancient town of ingenious design, exquisite workmanship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ancient buildings staggered clouds, temples, pavilions,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rafters eaves and white flight angleTown gathering of talents, historical celebrities Zhou Yuhuang, late Qing Dynasty scholar Zhao Yijiong (Guizhoufir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ampion) The town has a modern history shocked the lesson plans, Zhao Zhuangyuan hall,site of Qingyan former residence of Mr Ping Gang, the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operational command and other historical relics Zhou Enlai's father, Deng Yingchao's mother, Li Kenong and other revolutionary predecessorsand their families were in Qingyan secret lived 2013 washailed as one of the most charming towns in China Peak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planning projects Qingyan ancient town won the 2010Chinese Poetry Association awarded the "Chinese Poems"honorary title, to become the first National Poetry town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Qingyan ancient town set tunpuApocalypse four years to seven years (1624 ~ 1627), Buyitoast class Lin your build Qingyan Tucheng, broughtseventy-two walled, control eight fold division twelveQingyan ancient town as a military fortress and accounts for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the following hundreds of years, through many built Tucheng wallexpansion, changed into stone walls, stone paved streetsThe surrounding walls with stone built on a cliff on the East,West, South and North four gates The 3 square kilometer area of the city, cultural attractions nearly office The central dynasty to control the southwest border, Hongwu six years (AD 1373) Guizhou home guard command thedivision,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ichuan, Yunnan, Hunanand Guangxi road Qingyan located in Guangxi Guiyangportal into the main post road middle, set the transfer document "shop" and transmitting military "pond" in the post road, to build up troops Shuangshi peak Tun, known as the "Qingyan tun" Hongwu fourteen years (1381 AD),Zhu Yuanzhang sent 300000 army expeditionary Yunnan and Guizhou, a large number of troops into the heart of Guizhou in later in the next Dynasty, "Qingyan Tu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same"fort qingyan"

在贵州地区有这样一个古镇,它是贵阳首个5 A旅游景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被誉为贵阳的“南大门”,距离市区仅为20多公里,可谓是交通便利,是自驾游出行的最佳选择之地。这个古镇就是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朝时期,最初为军事要塞,而能够作为一个军事要塞,那么足以表明它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

在6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古镇不断地被扩建,具有明清朝代的建筑物交相辉映,数不胜数。尤其是古镇中寺庙和楼阁的设计极具特色,上面的图案和雕刻设计精巧,精美无比,突出了明清时期的艺术美。古镇里有近代历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甚至还有红军时期作战指挥所留下来的历史文物。

明朝初期,这里被当地少数民族部落所占领控制,后来被明朝军队所接管。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遣30万大军出征滇黔,在到达这里后,军队驻扎于此,并迅速在此屯田,因此青岩镇逐渐发展为军民同住的坚实堡垒。

由于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在数百年间,古镇被一次次地扩建和加固,将原来的土墙拆掉改为石砌墙,城中的各个街道也全部由石头所砌,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在城中约3平方公里内,大大小小的文物景点不下百个。

青岩镇的建筑独具特色,整个小镇是建立在一个斜坡之上,从远处看望,整个古镇的格局给人一种立体美感。古镇中有不少寺庙,但其中还隐藏着一座基督堂和天主堂,从此可以看出,这里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地方,造就了东西方文化并存的特色奇观。

在很多建筑上都能看到象鼻木雕,它大都出现在房前的挑檐枋,之所以将它雕刻成象鼻的形状是因为挑檐枋具有承载的作用。居民家中使用的柱子为方形抹角,这种柱子看起来非常优美,有家族兴旺,平安幸福的寓意,因此深受当地人青睐。此外,古镇还有其他知名府宅以及特色美食,想来这里游玩的朋友可以好好享受一番。朱元璋30万大军曾驻扎于此 ,被誉为贵阳“南大门”, 有600多年历史。对于青岩古镇你有什么认识?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足迹。

各有优缺点,论古镇风貌及历史,肯定是镇远,那里是中国十大古镇;论交通方便的话,青岩古镇方便些。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

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2016年被住建部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2月25日,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小古镇里,古建筑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还有九寺:龙泉、慈云、观音、朝阳、迎祥(又名斗阁)、寿佛、圆通、凤凰、莲花;有八庙:药五、黑禅、川主、雷祖、财神、孙膑、东岳;有五阁:奎光、文昌、云龙、三宫、玉皇。

有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有赵状元(以炯)府、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赵焕彬的老先生,把自家珍藏了三百多年的一份古代科举考试试卷,捐献给了国家。

经过专家反复研究鉴定,认为这是一份明代殿试策论试卷的真迹。试卷顶端万历皇帝朱批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说明它的主人是本科状元得主。这份卷子,就是著名的“状元卷”。科举制度在中国存续一千三百多年,状元文化深入人心。但是状元在考场上亲手书写、皇帝亲笔御批的“状元卷”,世人却是首次得以一睹真容。这份“状元卷”,当属中国唯一,世间仅存,堪称无价之宝。因而,这件事 社会 上所引起的巨大轰动,可想而知。

当“状元卷”还保存在青州博物馆的时候,笔者有幸见过它的真品。一手小楷,写的既遒劲端正、又不失清雅秀丽。皇帝御批,也颇有气派。所谓策论,是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表意见的意思。“状元卷”不仅书法漂亮,内容也立论高远,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笔流畅。要不是这样的话,这份卷子也就不会成为“状元卷”了。

后来,这份“状元卷”曾经被内鬼盗窃过一次。案子告破、“状元卷”失而复得之后,真迹就被国家调走了。如今在青州博物馆展示的,据说只是一件仿制品。那个监守自盗、动歪心思偷窃“状元卷”,想拿了去换大钱的青州博物馆保卫干部,还因此而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这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正义不会缺席,法律也不会缺席。违法乱纪的事情,可是万万做不得的。

这份“状元卷”的主人,就是山东青州人氏赵秉忠。而赵秉忠,是明代山东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状元得主。这份卷子,是他在参加大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殿试的时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亲笔书写出来的。顺便说一下,关于这位赵状元的籍贯,有些小争论,有人认为他的祖籍是山东临朐。不管哪种说法更准确一些,这位赵状元是山东潍坊人应该没啥异议了,况且青州、临朐两地还是山水相连的邻居。在 历史 上,临朐曾归青州府管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青州、临朐两地的一些乡镇,又时常划来划去的。因而,两地都把赵秉忠看做自己的杰出子弟,倒也情有可原。比较有意思的是,明代山东总共出了两位半状元,其中两位来自潍坊,并且都与临朐有关。看来,临朐不光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也够深厚。

关于御批“第一甲第一名”六字,涉及到一个科举制度的基本知识,在此不妨做一下小科普。科举考试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已经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当然,一成不变的制度化、规范化,也有可能走向僵化呆板的死胡同。清末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了过街老鼠,正是因为墨守成规、不思变革,在这方面贻人以口实,最终走向死亡。

在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层面组织的科举考试,分为会试、殿试两个步骤。会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人员称为“贡士”,取得参加殿试资格。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像赵匡胤、朱元璋、康熙等比较勤政的皇帝,对这件事通常都不厌其烦地亲力亲为。而像万历、天启那样比较懒政的皇帝,往往只是挂个名、走一下形式了事。具体事宜,委托有关大臣办理也就行了。

明清两代的殿试,只排定应试人员名次,没有特殊情况不往下刷人。殿试结束后,将应试人员划分为三个等次,称为“三甲”。第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第二甲,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获得的名分是“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跟第二甲差不多,名分则是“赐同进士出身”。这里面的“同”字,有点类似于如今干部任命带括号、相当于的意思。在初次职务的任命上,第一甲人员安排的最好,通常在皇帝的秘书班子翰林院任职。第二甲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也好于第三甲人员。

说到“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名分,还有个科举趣闻值得一说。这个故事不仅很有趣,还能给人以一些有益的启迪。那就是,为官不能有小心眼,做人不能耍小聪明。

清代名臣曾国藩,多次科举不第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但他的殿试名次不太理想,被排在了三甲四十二名,官方公布的名分,自然是“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是个自视很高,对自己要求也很高的人。所以,他对自己取得的这样一个考试成绩,就非常地不满意,感觉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几乎就成了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在这种心理影响之下,曾国藩就特别忌讳这个“同”字。他的一些下属,在向他汇报工作、替他起草文件的时候,经常会被他莫名其妙地训斥一番。时间长了,心眼儿活泛的下属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他是因为听到或看到了“同”这个字而发火。于是,就想方设法地避开这个字,用“如”“似”“与”等意思相近的字眼代替。人都是有弱点的,就是曾国藩这样的 历史 大名人,有时也难免做出一些很小儿科的举动来。

曾国藩有个下属,新娶了一个小老婆。男人纳妾,系中国古代的一大 社会 陋习,是对女性人格的极大不尊重。曾国藩下属的这个小老婆,生得如花似玉,很是招人怜爱。这个下属因为疼爱小老婆,在家的时候,经常放下身段,替她端水洗脚什么的。对一个古代官员来说,这是一件很丢份的事情,传出去挺没面子的。但一来二去的,这事儿还是被他的同事们知道了,大家就时常在背地里取笑他。

在一次公务之余,曾国藩也想拿这事儿开涮这个下属,就对他说:“我听说你挺会对对联的,我出个上联你对一下如何?”那个下属不知道领导是想算计自己,就爽快地答应了。曾国藩坏笑着出了上联:“替如夫人洗脚”。“如夫人”,是古时对小妾,也就是小老婆的雅称。那下属见领导当众如此揭自己的短,就有些急眼。恼羞之下,下联便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这一下,戳得曾国藩更难受,该轮着他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了。

关于曾国藩的这个段子,《清稗类钞》也有记载,只是细节有所出入。说是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有一回和一个客人闲聊对联的事情。在说到“如夫人”三字不好对的时候,一个叫李伯元的下属,很没有眼力劲儿地脱口而出:“同进士”。这一下,让曾国藩很生气,李伯元也为自己的失口懊悔不迭,两人之间好久都没有缓过劲来(“曾色变,李亦惭悔,久之乃解”)。

赵秉忠夺得状元桂冠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此时,距离他的老乡马愉中状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多年。这段漫长的时间,也是明代两位正宗齐鲁状元得主之间的时间差。赵秉忠中状元时的年龄,则比马愉年轻了好几岁。这说明,他也是个自少年起便勤奋好学,兼之天资超群的人。在明代,赵秉忠应当算是比较年轻的状元得主了。

年少时的赵秉忠,不仅好学上进,还很有主见。遇见不合理的人和事,他敢于仗义执言,勇于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比方说,在十五岁那年,赵秉忠去参加一个选拔秀才之类的低层次科举考试。有个想投机取巧的考生,在自己的鞋子里夹带了小抄。由于行事不密,就被认真负责的监考人员抓了现行。

主持那次考试的官员名叫刘毅,他见有人企图作弊,十分生气,就当场立下了一条具有连带性质的规矩:所有考生在进场考试之前,都必须光着脚站在场外等候。当时正值寒冬腊月,考生们被冻得脚疼难忍,一个个呲牙咧嘴,跳来跺去,苦不堪言。这位刘主考也真是一根筋,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得很。假如有考生被查出用内衣、裤衩之类衣物夹带小抄,难道还要让其他人都光着身子等候进场不成?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也在考生之列的赵秉忠便站了出来,对这种不够人性化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抗议。他理直气壮地质问刘主考道,作弊的考生毕竟是少数,理应谁作弊谁受罚,让广大遵纪守法的无辜考生一起受牵连、被折磨,于理何在、于情何堪?更何况,防止考生作弊,是考试组织方的义务,应当以加强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为本,怎么能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体罚办法呢?刘主考虽说有点一根筋,但尚能从善如流。听了赵秉忠的意见之后,他老先生就立即下令取消了这一不够人性化的规定。至于赵秉忠本次考试的成绩如何,史籍中没有相关记载,因此不得而知。

赵秉忠状元进入中央政府机关工作之后,初期仕途发展还算比较顺利。他从处级秘书(翰林院修撰)做起,一步步被提拔上来,最后当上了副部长级的领导干部(礼部侍郎,大约是右侍郎)。赵秉忠工作勤勉认真,办事公道正派,是个很讲原则的人。在个人生活问题上,赵秉忠也像自己的状元老乡马愉一样,能做到洁身自好,没有骄奢*逸、贪污受贿之类的丑闻缠身。在礼部工作期间,他还承担过乡试、会试主考官等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完成得也不错,各方面反映较好。

从少年时代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件事可以看出,赵秉忠副部长是个有原则、有性格,也很正直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这一点,又跟马愉很像。大太监魏忠贤专权之后,上赶着巴结的官员几乎挤破头。就连一代名将袁崇焕,都曾做出过建议为魏九千岁修建纪念“生祠”,这样很摆不上台面的事情。而有骨气的赵秉忠,却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在这方面,赵秉忠与马愉两人,又是十分相像,这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许,谦谦君子马愉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了小老乡赵秉忠。

在工作中,赵秉忠自然也跟魏大太监弄不到一起去。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个矛盾、闹个摩擦啥的,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怀恨在心的魏忠贤,为了搬开这块绊脚石,就不止一次地在最高领导天启皇帝朱由校面前打小报告,很恶毒地说一些赵秉忠的坏话,并建议尽快打发他滚蛋。

一向热衷于忙活木匠活,不怎么关心政务,实际上是不太热心做皇帝的朱由校,十分难得地说了一句在 历史 上挺有名的话:“你说的是那个穿着小马褂,给我讲过课的人吧?我倒是觉得这人挺不错的。这样的人不但不能赶走,我还想提拔重用他呢。”在明清,状元得主经常被选去给皇家子孙做专职或兼职家庭教师,赵秉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朱由校才会那么说。明代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出了好几位为人不算坏,但却比较另类奇葩的皇帝,比如嘉靖,比如万历,比如天启。

后来,赵秉忠越来越看不惯魏忠贤的胡作非为,两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难以调和。在这种情况下,赵副部长的工作,自然越来越多地受到魏大太监的牵制干扰,难以施展开手脚。况且魏忠贤的对立面东林党人,还对赵秉忠进行了捕风捉影的所谓弹劾检举。万般无奈之下,左右不是人的赵副部长就撂挑子不干了。赵秉忠在官场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政绩建树,大约也与各方面的掣肘因素过多有关。

关于魏忠贤团伙(“阉党”)与东林党人的争斗,是一个著名的 历史 事件。长期以来,恶评都给了前者,后者则受到了过多与事实不符的美化。其实,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党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争权夺利。无论他们嘴上说得多么好听、打出的旗号多么冠冕堂皇。没有哪一方,能够站上为国为民的道德制高点,东林党也不例外。诚然,在东林党人中,有左光斗、杨涟这样品德高尚的硬骨头,但是也有钱谦益这样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国家危难时刻带头向大清辫子军举手投降的孬种。

很够意思的最高领导朱由校没有食言,在对赵秉忠副部长挽留无效的情况下,指示有关部门给他提了一级,让他享受了正部长级的退休待遇(晋礼部尚书)。有些资料介绍说,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赵秉忠的这个尚书头衔,只是享受退休待遇的,他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实际干过。

赵秉忠副部长大约是在离任前收拾自己办公室物品的时候,利用工作之便顺手牵羊了自己的“状元卷”,使它成为了老赵家的传家宝。对于“状元卷”落入赵家的原因,也许有人不认同笔者这样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实在是很难找出比这更符合情理的解释了。

至于赵秉忠这么做的动机是啥,也只能靠猜测了。最大的可能,是他太喜欢记载了自己成就、见证了自己荣光的这份手迹了。不管怎么说,赵秉忠的这种行为属于滥用职权,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状元卷”是皇家重要档案,而赵副部长工作的单位,又是专门负责管理这类事务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丢了这么重要的皇家文档,他的上级竟然没怎么进行调查追究。于是,状元赵秉忠的这个违规行为,便歪打正着地为世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科举文物史料,也使自己的 历史 知名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享受了正部长级退休待遇的赵秉忠副部长,辞职回家仅仅一年左右,就因病不治而亡,时年仅有五十三岁。赵秉忠去世时的年龄,又跟他的状元老乡马愉差不多!这两位山东潍坊状元之间的相似点,也太多了一些。

所谓大怒伤身,赵秉忠之所以壮年早逝,大约是因为跟魏忠贤、东林党一伙闹矛盾,长期心情愤懑,难以排解调整惹的祸。赵秉忠的遭遇说明,身体是自己的, 健康 很重要,遇事应当善于排解,调整好心态向前看,可千万不能生闷气想不开。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小古镇里,古建筑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还有九寺:龙泉、慈云、观音、朝阳、迎祥(又名斗阁)、寿佛、圆通、凤凰、莲花;有八庙:药五、黑禅、川主、雷祖、财神、孙膑、东岳;有五阁:奎光、文昌、云龙、三宫、玉皇;有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有赵状元(以炯)府、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石牌坊

历史上,青岩古城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面北背南,属清朝石牌坊建筑风格。惊奇的是,三牌坊都没有基槽,靠4个长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竖就100多年。其中“赵理伦百寿坊”距定广门仅几步之遥,创意独特,被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为是“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三座石牌坊也成为摄影发烧友的挚爱。

背街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背街附近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状元府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万寿宫 位于西街3号,毗邻慈云寺。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并不是一座道观,而是江西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来改造为道观。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但建筑大都在“文革”中被毁,多是后来重建。宫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

迎祥寺

迎祥寺,坐落在南街西侧的小山脚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有“黔山祖庙”之美称,是贵阳市的著名古刹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该寺有殿宇三重,前为天王殿,现殿中塑有弥勒佛像,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之像。穿过前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俸佛祖释迦牟尼,两旁供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后殿下层供观音菩萨,观音两旁,立有善财童子与龙女。令人诧异的是楼上供奉的居然是道教的神仙“斗姆”,一问当地人才知,这里早先叫做“斗姆阁”,本是供奉斗姆的道观,后来才被佛祖们抢了地盘,变为佛寺,人们便将斗姆像移置于此,一起供奉起来。

名人故居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已对外开放。

青岩古镇不是一个建筑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编辑本段]2简介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宗教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最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点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编辑本段]3历史

青岩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初,在青岩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九寺(九泉寺、慈云寺、观音寺、朝阳寺、迎祥寺、寿福寺、圆通寺、凤皇寺、莲花寺)、八庙(药王庙、黑神庙、川主庙、雷祖庙、财神庙、火神庙、孙膑庙、东岳庙)、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以及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牌坊等,多为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该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 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编辑本段]4位置与区划

地理位置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地处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马铃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处思潜村官塘河入惠水处101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100米左右。

镇域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桐木岭分水地带南侧,属珠江水系,河流源远流细,洪枯涨落幅度大,境内有属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杨眉河、赵司河,平均径流613毫米,水能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气候及土壤

青岩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为1200—1300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风力2至3级,夏季主导风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显中性、微酸性。

行政建制及交通

镇辖区为17个行政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歪脚村、山王庙村、摆托村、杨眉村、摆早村、新哨村、思潜村、达夯村、谷通村、新楼村、二关村、大坝村、龙井村、新关村,131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19个居民组。全镇有106个自然村寨,镇辖区内有中小学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区属中学1所,幼儿园 2所。2000年初全镇总人口29108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户,非农业人 口31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210国道贯穿南北,青高、青燕、青马线与主干道横跨东西,公路等级为2—3级,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个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土地资源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19357亩,其中水田1269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有宜牧荒山7160亩,有适宜发展渔业生产的水面2025亩,有山塘水库6个,有效灌溉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0%。有林地面积16170亩,宜林荒山17584亩,森林覆盖率达1329%,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还的世界稀贵树种青岩油杉、古银杏树等,以松树为主的树种占用材林面积的75%。

[编辑本段]5特色建筑

牌坊与教堂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法得知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思想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性是多么神奇。

[编辑本段]6文化

古巷里住过名人、出过状元

青岩靠山,整个青岩镇是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青岩很大,象“迷魂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在这些青石巷子之间有无数的门脸,门脸上的风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定。门脸上贴着的年画具有浓郁的贵州特色。

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观光点。

一镇四教,各念各的经

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宗教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还有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

历史在古牌坊下走过

牌坊是青岩古镇的标志。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在仅存三座。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定门外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贞节牌坊下不知走过了多少女性,如今在牌坊下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将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赞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伟壮观。

[编辑本段]7青岩集萃

青岩与其他的古镇不同,进镇没有门票,镇内只有寺庙和状元府象征性收取2到5元门票(人多还能讲价)。

状元府

贵阳状元府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北街,其房屋的布局和庭院的布局以及房屋门窗精湛的雕刻工艺仍然保持着100多年前的风格。

赵以炯字鹤林,生于1857年,1906年逝世,1886年中文状元,在此前云贵地区还从未有过人在科举考试中夺魁。而正由于其不寻常的经历,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其中有一个,说是其幼年某日在一棵大树下读书,忽然一条巨大的蟒蛇将其盘绕起来,但他书读得投入,竟浑然不觉。几个时辰过去了,蟒蛇见其并无任何动作,便怀疑自己是缠住了一块石头,索然离去。撇开故事的不科学成分不提,小镇宁静却并不寂寞,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参观了赵以炯生前的宅邸,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却显出了鹤林先生一生的志愿“琴鹤谱志,论语传家”。状元府里的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三进三出,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原先的客房里并没有太多的摆设,现今陈列了主人生前的些许字画作品。其中有一幅书法竟在一卷上用各种字体连书近百个“寿”字,这是不是也正暗示着青岩镇的环境宜人,可成养生长寿之地呢?也许只有竖立在镇外的“百岁坊”才能知道其中的答案吧。

赵理伦百岁坊

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阿顶牌坊,上有文字多幅,耐人细读。著名**《寻枪》在青岩拍摄,影片中多次出现百岁坊的境头,画面极美。

另有迎祥寺,万寿宫等多处文物景点。

蜜泉

青岩名人“黄老伯”家,此行的目的是看看那口传说中的井——蜜泉。黄家就靠着这口井里的水做出了闻名贵州的“黄记玫瑰糖”。黄家院子里有两口井,一口地势较低,那里面的水一般是作洗涤之用的,而另一口井地势就相对高一点,“蜜泉”两字刻在井口的石碑上,特别惹眼。浅尝一口,水质特别甘洌,清爽无比。不禁一口气把整碗都喝了下去。青岩在周边地区以玫瑰糖闻名,而这玫瑰糖就以黄家的卖得最好,原来好就好在这一口井上了,用这水做出的玫瑰糖能不香甜吗?

[编辑本段]8风土人情与节祭

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

[编辑本段]9美食特产

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等,营养丰富、食法多样、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小小青岩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美食了。青岩可能是所有古镇中特色小吃最多的一个了吧。也许是局限于当地的物产,小镇的传统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实并不复杂而特殊,仅仅是一些家常的五谷杂粮、荤腥畜肉而已。但在镇内巧妇的精妙手艺加工下,一盘盘极有特色的小吃就摆上了桌面。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细滑无比。米豆腐想必几乎西南的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了。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哦。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哦。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古镇•青岩

冉静 黄亚文 从贵阳南行,乘车过“高原明珠”——花溪,眼前便轮番出现广袤的稻田,蜿蜒苍翠的山峦和明净如练的河流。再向南行20多公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