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如何理解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第1张

周期率与周期律两种表述均可讲通。

周期律与周期率的区别: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自然规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周而复始。   

而周期律即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从字面上看,似乎“周期律”更为准确。“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一直扮演“当代语文裁判员”角色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在2009年曾做出了如此评论。

但是,“黄炎培谈话中提到的‘历史周期率’,除了包含有‘规律’的意思,更多的是概括了历史上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政权兴亡更替现象的‘概率’。”

支持“周期率”一说的,还有研究黄炎培多年、主持整理《黄炎培日记》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宗震,“黄炎培是严谨之人,即使是他口述、别人代笔的文章,也必定是经过他亲自审阅的。”

问题一:做人"外圆内方"是什么意思 外圆:为人外在表现出来要圆滑处世,精通世故,成熟精明,老成持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内方:内心时刻保持本色,心中有原则有道德有尺度有善念,该说则说该做,绝不做有违国法家规,世理道德的事。

内圆外方是人在社会中应当具备的品质,外圆能保证在复杂的社会中不被欺骗,顺利与各种人打交道,内方又能保证自身人格特色和优良品质,少受外界不良影响。

问题二: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外圆内方是什么意思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这种人自然也是人生的失败者。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问题三:"做人万不可外圆内圆,外圆内方做人才对"具体是指的什么呢 做人似乎不能太表里一致,不然要碰很多跟头

外圆是与周围人的交往方式,这是从众的心理,大家表面都差不多,这样能将矛盾减少到最少内方是个人自身的品质,要藏在心理,就像韬光养晦般,一有时机就牢牢把握,青云直上了。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看上去差不多的人,成就却大不一样,因为他们内在的品质是不一样的

内方也是你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毕竟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这是本人的一点见解`````

问题四:做人如铜钱外圆内方什么意思 解 释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绵里藏针、外柔内刚

反义词 外方内圆

英 文 velvet glove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

《论语》“仁者可谓方也矣”。古代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做“方者”;而“圆”则具有圆滑世故、言虚行伪的意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行方”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

黄炎培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洪应明《菜根谭》:“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曾国藩家书》:“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

史上有很多精通“方圆”之道而成就功业的。如:诸葛亮、徐文远、曾国藩、勾践、乾隆二刘(刘统勋和刘纶)、同时期的刘墉、纪晓岚等具精此“变通”之道。刘宗元因严正刚直,藐视贵族,直言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至遭到种种报复和打压,最后流放南方,方才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

古人早已有“变通”之道,《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饥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问题五: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81相媲美的。

问题六:做人要外方内圆还是外圆内方,必须理性回答,说明原因,谢谢。 20分 这当然要看你追求的是什么,内方太累,然而底线必须守住,自然是下方上圆。有些事情,后来看就纯粹是与自己过不去。很多准则本来就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你拿什么去“方”呢。我们现在回头去看那些过去的保守主义,就是在对待事情不该方的时候,自以为是的“方”了起来。

外圆大部分时候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人就是靠外方吃饭的,比如维持社会秩序的警察,还有以批评为己任的学者。当然也有对自己的妻儿,在靠近底线的时候绝不能手软。

当然,作为一个男人,传统意义上的外圆内方,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社会的大浪中不那么容易迷失自己而倾覆。

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方方圆圆,这是一种古代传统社会的概念。作为现代人,处在一个后工业时代,日趋原子化的时代。道德上的方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诉求,做好表里如一的自己就是最好的了。

问题七:外圆内方是什么意思? 远古之初,人们对宇宙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之后在封建社会后期,这个认识被利用到铸造钱币方面,就是铜钱,外边是圆形,里头有个方形的洞。

再后来,演化成了一种做人的方式,意指为人处事、说话办事等一定要圆滑,不要当面得罪人,但是自己内心一定要有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丢弃了自己内心的真实。

外圆内方和口是心非,两者方法相似,但意义相反,狭义的讲甚至有冲突,全凭预言环境来界定。

本人拙见,希望回答对楼主有所帮助。

如果你正在为选择专业而烦恼,那么读什么专业有前途是值得考虑的。例如,金融专业、IT专业和工程专业等。这些专业毕业后,就业前景都很好。如果你想要进入一个热门行业,那么这些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中华职业学校简介: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用“职业学校”命名的历史名校。学校隶属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管理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始终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立校之本,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宗旨和“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精心培养“爱我中华”、“双手万能”、“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德技双馨”的社会有用人才。形成了“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和“强的技能”等育人特色,

学校以“让教学充满智慧,让职教彰显魅力,让学生喜欢学校”为教学目标,强化人格道德教育和实践应用教育,为学生的升学、就业、留学和创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毕业生成才典型不胜枚举。

中华职业学校专业有哪些: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现代物业管理土木建筑2中文教育与体育3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制造4应用西班牙语教育与体育5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交通运输6体育运营与管理教育与体育中华职业学校专业详细介绍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

所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专业大类:中本贯通类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代码:301406专业方向:专业性质: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职业工种: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师、品牌策划分析师、多媒体设计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ACAA平面设计师(四级、三级)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美术综合实训室、设计实训室级别: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中华职业学校与上海建桥学院合作举办的中本贯通专业,通过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一体化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绘画技能、设计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端设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政府机关、学校、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会展公司、装饰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网站设计、品牌策划、一站式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会展策划、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本专业由中华职业学校与上海建桥学院共同打造,通过七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集聚两校优势,整合两校资源,共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主要从夯实基础课程,打磨专业课程,盘活实践课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安排了市教学法评优一等奖的老师、市星光计划应用美术项目的金牌教练等优质师资参与教学。两校共同设计、打磨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速写、电脑手绘、美学鉴赏、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史、设计软件应用、包装设计等。学校还为专业开设行业大咖讲堂,游走的课堂—博物馆系列课程、每学期采风实践、社企实践项目、每学年专业展等特色实践课程。学生在中职三年打下的扎实专业课基础让他们进入高校后在专业学习上崭露头角,广受好评。在2021年首次转段中,学生100%转段成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专业建设成果:201901 上海市第11届旅游专业职业能力竞赛英语演讲项目一等奖

201902 上海市“圆梦中华”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一等奖

201905 上海市星光计划星光杯硬笔书法大赛项目三等奖

201911 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和展览活动(黄浦区)绘画(中学组)三等奖

201911 黄浦区学生民族文化大联展软、硬笔书法比赛——软笔(中学组)三等奖

201912 黄浦区学生民族文化大联展中学组软笔书法三等奖

201911 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黄浦区活动)绘画(中学组)一等奖

201911 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黄浦区活动)绘画(中学组)三等奖

201911 黄浦区学生民族文化大联展中国画现场比赛(中学组)三等奖

202105 “同心向党 奋斗有我”—上海市中小学生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绘画类三等奖

202105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用美术三等奖

202106 “互联网+”上海校区创新创业项目铜奖

专业名称:动漫与游戏设计

所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专业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专业名称:动漫与游戏设计专业代码:750109专业方向:专业性质: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职业工种:分镜师、动画师、建模师、漫画设计师、插画设计师、动画绑定师、灯光渲染师、动漫产品设计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五级)、图形图像处理(四级、三级)、动漫设计师(行业级)、二维三维动画设计师(行业级)、数码插画设计师(行业级)、视频编辑(四级、三级)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市级专业介绍: 本专业系中华职业学校与上海**艺术职业学院共同打造的中高职贯通专业,依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能适应影视动画与游戏行业发展需要,熟悉行业基本情况,掌握影视级别、次时代游戏及相关领域内必备的基本制作技能,能在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宣传机构胜任各类动画片制作、多媒体动画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漫画与插画设计及动画形象授权与市场推广的相关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动画制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海**艺术职业学院和中华职业学校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面向社会发展的定位,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简称今日动画)对影视动画人才的客观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探索影视动画专业的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教学改革新思路。本人才培养方案以“减少学程,提高实效,两校一企三方协同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融合三方特色资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影视动画(中高职贯通)专业依托动画行业龙头企业“今日动画”及相关典范企业的行业实力,凭借学院艺术类多专业联动优势,跨界整合动画及周边行业项目及师资力量,本着以动画创作实战项目历练师生团队为原则,分层次地把真实项目融入到中高职五年整体教学中,对接行业标准以此推动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实现专业教学质量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型中领先,产学绩效在全国高端数字动画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课程优势: 核心课程—— 速写、素描、雕塑、动画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运动表演、三维动画制作(MAYA)二维动画制作(Moho、Flash)、原画设计、动画镜头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项目实践(工作室模式)、剪辑与后期等。 特色课程—— 尖端技术课程培养:VR动画创作、大师工作坊等。 实践类课程(工作室):动画策划工作室、动画创作工作室实战项目运作。 特色活动: 专题讲座(每月1次)、社会实践(每学期2次)、校外写生(每学期1次)、星光计划(动画片设计与制作)、动画项目实践、成果汇报展(会)、毕业画册等。专业建设成果:2014上海市学生动漫画比赛 二等奖 朱颖倩 三等奖 郭逸之 2014黄浦区“文文明明幸福行” 优秀作品奖 朱颖倩 “在阳光下成长”-2015年黄浦区艺术节学生书画作品比赛 一等奖 蒋德岸 二等奖 潘圣杰、韩琪瑶 三等奖 王怡珺 “彩虹行动计划”系列活动-2015年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 一等奖 蒋德岸 金奖 郭逸之、朱颖倩 银奖 张佳玲、罗旖、朱颖倩、俞雪文 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上海市复赛 优秀奖 蒋德岸、周冰洁 2016黄浦区艺术节学生书画作品比赛 金奖 杨立昀、朱颖倩、罗旖、郭逸之 银奖 罗旖、茅子昂 2016上海市红十字会卡通形象设计比赛 一等奖 罗旖 二等奖 郭逸之 优秀作品 朱颖倩、陈明浩、茅子昂 “薪火长征你我共传承”—2016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作品动漫设计大赛获奖 王钰馨 何威 罗鑫娱 杜嘉伟 在“阳光下成长—圆梦中华”2016年黄浦区学生书画作品比赛中荣获中学组绘画项目 一等奖 罗鑫娱 二等奖 何威 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上海复赛获奖 黄宇涵 周文沁 2016年“彩虹行动计划”系列活动--“阳光天使”杯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黄浦区活动)公益比赛 一等奖 刘顺顺 三等奖 严婧雯 潘欣如 张昕雨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所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专业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代码:710202专业方向:专业性质:品牌专业对应职业工种:网络管理与运维、信息安全与运维、新媒体制作与运维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上海市品牌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主要面向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数据信息公司、互联网、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网络建设和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小型网络工程建设、网络管理与运维、移动前端制作与维护、信息安全与运维等工作,具有主动学习意识及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技能大赛一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同时,引进华为企业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参与实训实践。学校与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建有校企工作室2个:中华-诠谤新媒体应用项目工作室(上海诠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华-红亚网络安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开展课程建设工作。2015级有11位同学获得华为安全HCNA认证,2016级有13位位同学获得华为安全HCNA认证。

专业建设成果:

2013年 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级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

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网络综合布线三等奖3人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家级 网络搭建及应用二等奖2人次

2015年 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级 网络搭建及应用 三等奖2人次

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网站设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

2016年 上海市第三届“中华杯”职业技能大赛市级 网络技术项目(教师组) 三等奖1人次

2017年 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级 网站设计(教师组) 二等奖1人次

“中软杯”微官网制作和运营大赛 企业赛 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7年“红亚杯”网络安全大赛企业赛 团体三等奖

2018年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国家级 微网站设计与开发比赛 三等奖2人次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市级 信息网络布线 优胜奖1人次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浦东新区职业技能比武竞赛 区级 微信内容编辑团体二等奖

“红亚杯”大数据集群搭建与运维大赛 企业赛 二等奖2人次

2018年“红亚杯”网络安全大赛企业赛 团体三等奖

专业名称:航空服务

所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专业大类: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名称:航空服务专业代码:700402专业方向:空中乘务、航空地面服务专业性质: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职业工种:空中乘务、航空地面服务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五级)、日语JLPT(五级)PETS 三级、急救员证书Tafe 4级证书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级别:市级专业介绍: 空中乘务(中高职贯通)专业是我校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的品牌专业。两校强强联手,共同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空中乘务核心课程:民航概论、民航乘务英语、日语、民航服务心理学、医疗常识与急救、服务礼仪、形体、客舱服务、客舱应急、演讲与口才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航空公司和民航服务企业,适应民航现代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客舱服务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客舱服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航空服务(中外合作)专业是我校与澳大利亚航空学院合作举办的航空服务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引进国外优质师资及课程等资源,注重学生语言及技能培训,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具有航空模拟舱,语音室,形体房等多个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模拟操练的机会。我校和春秋航空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紧密合作。深度的校企业合作,促进了中华职业学校航空、旅游等专业发展,给专业的提升及学生的出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与支撑。上海春秋教育培训中心先后为我校航空专业培养了9名专业教师,其中7名教师获得客舱乘务初始新雇员资格,2名教师取得航空地面服务岗前证书。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训中心也为我校在校生提供专项专业课程培训、专业讲座等,并为历届毕业生提供多岗位就业。目前,有20余名学生在春秋航空空乘岗位就业,80余名学生在春秋航空机场地面服务岗位就业,还有数十名学生在春秋旅游等岗位就业。我校学生在校培训期间学好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考证率逐年提高,目前基本能达到80%合格率。 所能获取的证书有:计算机操作员(五级)、计算机操作员(五级)、日语JLPT(五级)、PETS 三级、急救员证书、 TAFE 4 证书 师资结构:专任专业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百分率为100% ,“双师型”百分率为10%。专任专业教师具有(占教师总数):高级职称15%,中级职称70%。

专业建设成果:第29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职赛区)中获得一等奖1人次;三等奖3人次 2016年第三届上海市航空服务礼仪二等奖指导老师奖1人次 201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制作大赛 一等奖1人次 二等奖1人次 三等奖1人次 201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德育微课程设计”比赛 一等奖1人次 2013年: 上海市星光计划“空中乘务”技能大赛 市级 个人全能三等奖 1人次 2015年: 上海市星光计划“空中乘务”技能大赛 市级 团体一等奖 个人全能三等奖3人次 2015年: 上海市第二届航空服务礼仪大赛 市级 团体二等奖 个人单项奖3个 2016年: 上海市第二届航空服务礼仪大赛 市级 团体二等奖 个人单项奖3个 2016年: “翔鹰杯”英语配音大赛 市级 二等奖一个 三等奖一个

专业名称:西餐烹饪

所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专业大类:旅游大类专业名称:西餐烹饪专业代码:740202专业方向:专业性质:示范性品牌专业对应职业工种: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毕业时职业技能所能考 出的职业资格证书:西式烹调师四级、 西式烹调师五级对应开放实训中心:烹饪开放实训中心级别:市级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上海市示范品牌专业,首批实行“双证融通”改革,学制三年。主要为各大星级酒店培养西式烹饪师和西式面点师。学校为国际烹饪技艺交流中心、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美食文化交流基地”、中德厨师劳务合作上海考试中心,JRO日本料理调理技能认定海外制定机构、上海餐饮国际培训中心、日本料理制作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发基地,牵头《西式烹饪师》、《西式面点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和题库开发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西餐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全面开展海内外合作交流,先后与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同行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烹饪餐饮的互访交流。2017年10月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烹饪职业教育交流座谈会在我校举行,烹饪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与法国厨师进行了厨艺的切磋,同时奉上了师生精心烹制的佳肴,赢得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2017年、18年连续两年意大利的米其林厨师为学生呈上了精彩的意大利课程的学习。日本农林水产省授权中华职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培训,目前已有近50名学生通过了技能认定考核。

100%的学生在二年级四、五月份时候进入企业见习一个月,为六月份的企业实践课程和今后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00%的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近几年,学生在星光计划都有较好的成绩。2016年6月王晓纯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武中获得了西餐热菜的金牌。2位学生成为区市级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3位学生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学生实习推荐率为100%,就业率是100%。

专业建设成果:

2016年6月 王晓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西餐热菜金牌

中华职业学校师资怎么样?中华职业学校是黄炎培先生在1918年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以“职业学校”命名的历史名校。学校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念和“敬业乐群”校训为办学宗旨,培养学生“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九十七年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道德良好、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的职业技术人才。

中华职业学校收费标准:

中华职业学校收费标准

中华职业学校就业好不好?学校注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与春秋集团、凯悦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办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具有就业、升学、留学、创业等多种出口通道途径。

中华职业学校属于重点学校吗?上海市全国重点中职校

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打浦路303弄16号

对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https://www87dhcom/xlzz/

姓氏:王

祖宗:系出姬姓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姓氏:李

祖宗:利真

分类:以官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2、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4、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姓氏:凌

祖宗:姬昌

分类:以官职为氏

姓氏起源:

凌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

郡望:

1、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2、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 。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迁徙分布

凌姓的望族居住在渤海(今天的河北沧县)。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自此起,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熟。

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0年代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即既强调个人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既强调一技之长,也重视全面发展。更多地探讨了职业教育内部的规律问题。

扩展资料:

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进入30年代后,民族危机加甚,黄炎培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事业,职业教育思潮逐渐消退,但其职业教育思想继续影响着此后年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

--黄炎培

   商鞅变法:秦国,这个因变法而强大了国家,从而名闻天下的一代名相,是中国历史上永远也绕不过去的人物。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言说“儒家”“法家”成风的时期,有人就尤其推崇商鞅,大概也想在新的时代效法这个变法者,推行一种现代的严厉吧。商鞅的崇高地位是由变法而确立的,新法施行的结果就是让秦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盛。但是那个时期的秦国,有人非但不感激商鞅,而且还充满了仇恨。结果一代名相死得很惨,被车裂。秦国的另一个名相是更后来的李斯,他的手笔也不亚于商鞅,协助秦始皇搞成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但后来的结局也与商鞅差不多,被腰斩。

秦国的复兴依靠严刑峻法,这始于商鞅。在他变法之前秦国还很弱小,无法与其他六国相比。这时的秦国亟需一个铁腕人物,所以可以说商鞅是应运而生的。从变法的内容以及实施的过程上看,商鞅称得上历史上真正的铁血人物,其心肠之硬、手段之酷、效果之巨、结局之惨,都难以找到超过他的第二人。(历史新知 )因为其出发点的确为了巩固君王的统治,为了使国势振兴,所以当时的秦孝公全力支持他,也像他一样铁了心。在商鞅来说,改革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因为那些世袭利益集团全是凶猛的拦路虎,会把他吃掉。那么或者是将改革之车越开越快,碾死这些拦路虎,或者是成为他们的腹中餐。商鞅横下一条心,果决异常,有点像赴汤蹈火。他使用的方式实在残酷,以至于被描述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然而这描述却并非夸张,记载中,反对变革者最轻者也要在脸上刺字,或者割去鼻子。他颁布的法律中有一种连坐法,是典型的轻罪重刑,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谁告发了“奸人”,就与斩杀敌人一样受到犒赏,不告发的就要腰斩。一家藏“奸”,什五同罪;如果客店里收留了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那么店主人也要与“奸人”同罪。当时实行了户籍制,农民不得外出,不得经商,一旦经商,妻女就得充为官奴。结果触犯新法的人比比皆是,有时一天就要处死七百余人。所有法律条文直接而实用,毫不含糊,如关于军功爵位,开列了二十等,军功的大小则简简单单十分明了,就按战场上斩获的人头计。农业方面按收获粮食布帛计,凡从商和荒地破产者,妻女一律没收为奴。要求百姓以官吏为师,焚烧诗书;鼓励层层告发;只要议论政令的,全都视为非法之徒,放逐边疆。由此可见,后来李斯所做的一切,实在只是学了商鞅。不同的是李期在统一了六国的更广大的土地上实行峻法,还可以让更加威猛的始皇帝为自己撑腰。所有这些残酷的、不可稍稍变通的法律,在治理国家方面当然是极度有效的。国家只要富强了,经济和军事搞上去了,制定法律和实施法律的人也就得到了根本的肯定,被封为伟大的变法楷模,民族英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谬误和偏见,其结症主要是因为判断标准出了问题,它过于单一、原始和简陋。在这里,经济和军事以及政权的巩固成了惟一的标准,而更为重要的一些指标,如民众的实际感受等等,却根本不屑一提。如果用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贵民的信条来看,民众是远远高于社稷和君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商鞅的强国之道也是祸国之道。民不聊生,伦理丧尽,酷法无情,这就使秦帝国灭亡的种子在强盛的同时,也深深地播于地下。而商鞅这个改革者的目标也过于简捷,可以说是目无旁视,直取利益,一切以秦国的兴盛、以巩固国君的统治为准则。从《商君书》中可以窥见商鞅的铁石心肠,其中写道:一个读书的聪明人就会使一千个普通人不听话,怠于农事倦于战备;民众不推崇学问就会愚钝,愚钝了就不会外出交际,不外出交际联络,国家就会长治久安,等等。他设置了农村户口制,从此也就将农民永世固定在土地上。他甚至 裸地说:农民一心一意种地才能朴实,朴实了就会老老实实住在一个地方,不再喜欢到远处去了。商鞅对于国家的专制和安定可以说花尽了心思。只可惜,这种机关算尽忠心耿耿,巩固的是一个家国,残害的是一个民族。秦国自商鞅开始的冷酷刑法,已经成为这个西部农业国的一种文化,干燥生硬可怖,流布和发展下去,又有了后来的焚书坑儒、大造阿房宫的苦役、耗尽民力的长城。更不可不提的是秦二世时期,当时国内基本上已废除了殉葬制,可是残忍的秦国统治者竟然将那么多征调来的青壮修墓人全部活埋。他即便对于皇室内部也同样残忍,竟然下令杀尽后宫所有无子女的宫女,以及宗室诸公子、公主或大臣。世界上的变法者代代不绝,凡变法就会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就会有流血。但如同秦国的变法那样残酷无情的,还不多见。同样,像秦国的变法者那样视民众如草芥、极度残忍的辖制者,也不多见。如此变法,国家之强大可以预期;但这种强大会付出难以言喻的代价,而且也绝不会长久。在其强大的表层之下,包裹的正是满目疮痍。原来这貌似强大的外壳很薄也很脆,是极容易被击破的。残酷作为一种文化的蔓延和流传,是颇为历代统治者所喜好的。但凡是残酷也就会有同样猛烈的回报,就像秦帝国的灭亡一样迅速,像那些君臣的结局一样凄惨。这似乎也较为合乎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伦理秩序。国势的强盛,财富的积累,这些没有任何人会反对,因此追求它们的欲望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一个人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都有强大和富裕的要求。在这不倦的不间断的追求中,往往也就用尽了各种办法。任何办法都要做出努力,任何努力都要付出代价,任何代价都要最终偿还。偿还份额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最后的那个目标有多大价值了。如果是得不偿失,那就索性一开始就不干好了。问题是这并非一眼能看得穿的小账目,而是一种历时几十年上百年、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亿人口的历史大运算,不仅是加减乘除,连更复杂的函数开方之类都用上了,谁又能一眼看得透呢?于是只好向着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奔下去了,不再小心翼翼地约束着自己的每一步了。齐国和秦国都曾富裕得不得了,强大的不得了。前者曾经富裕而强大;而后者主要是强大,后来也相当富裕。它们的结局似有不同,但最终都国亡民衰,一片狼藉,血流成河。由不可一世到灭亡衰败的这个过程往往并不长,可是会极其痛苦,这不光是心理上的痛苦,而是直接肉体上的伤害和无情的杀戮。比如齐国的那些王公贵族,在敌方的蹂躏中生不如死,死也惊心。即便是国家内部的逆叛争夺也残酷得吓人,像齐闵王,竟然被前来援救的将军抽出脚筋吊死在梁上。要知道当年的齐闵王是何等威赫,他与秦王同时称帝,已经是天下最强悍的国王之一,转眼却落了个这样的结局。秦国灭亡更是一夜轰坍,造反的项羽凶猛残酷到令人发指,在巨鹿大战中竟将接收的二十万降军全部活埋;攻入咸阳后,众所周知,又下令焚烧了集天下富丽与民生辛劳的阿房宫。进入富裕繁荣的名城临淄,更是烧杀抢掠, 妇女,再次活埋降军。几乎所有王朝都走完了自己由盛而衰的旅程,这段路或长或短,只是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大学者黄炎培为其取了个名词,叫“周期率”。怎样逃脱这个“周期率”,一代代人似乎都在想办法,但现在看全世界也未必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齐秦两个大国,一东一西,都先后灭亡了。接下来有汉,有唐。盛唐的骄傲几乎成了每个中国人口中必念的事情。这个大唐是无可争议的天下大国,有数一数二的国力,财富与军力都好得不能再好了。不仅是物质丰饶,文化也灿烂辉煌,出产了煌煌唐诗,几乎令后人再也无法张口吟哦。据称当时出使大唐的外国使者都对盛世之状目瞪口呆,他们竟第一次看到,连大街上的树木都在节日里穿上了绫罗绸缎。那时还无法计算大唐的财富占整个世界的几分之几,但比例一定是相当高的。这个大唐也灭亡了。即便是极大地耽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清,也有长达几百年的历史。它曾经拥有自己的鼎盛期,有康干时代,那时的大清也不是世界上的弱国,而是从国家财富到军力都走在前边的列强。有人曾计算出,当时大清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现在看由于这个数字过于翔实和庞大,只可存以备考。但无论怎么说,这个大清远不是后来不断割地赔款的那个样子,那是末路王朝的事情。从不可一世的帝国到末路,这条路不长也不短,不过总算走到了尽头;进入了混战不宁的民国,一切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历史上看,无论多么好的思想和崇高的品质,都会有人批判质疑;无论多么伟大的设想,都会被挑战和争论,最后或者被搁置、或者被推翻。即便连圣人孔子的“仁”和“义”,也几乎弄到了不能立足的地步。由此看,思想和伦理范畴的东西是最不容易积累的,它的不能积累不能进步,也就导致了其他,比如战乱和种种人祸,全都来了。人祸从来大于天灾,这是人类历史得出的又一个结论。在人祸面前,人类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财富,甚至是一个传递了几百年的王朝,一夜之间就被扫荡一空了。

 近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南》正式出版发行。《指南》全面分析了科研评价的基本原则、分类标准、指标体系、方法程序和制度设计,对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报特邀6位高校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指南》,以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践行《指南》。——编者

改进科研评价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南》专家笔谈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机制

 《指南》指出,“分类评价的推广面不足”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在评价中“无分类或者分类不合理、有分类却无实质性分类评价活动”。这严重影响了科研评价的实际效果,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第一,加快创建分类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是科研评价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指南》要求,“建立健全以品质标准为主体的、适合不同类型要求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可以选择一部分高校作为分类评价机制试点单位,扬长避短,再把实际效果较好的分类评价机制加以推广。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机制,实事求是地选择合理、适用的评价方法。

 第二,合理确定分类评价标准。《指南》采用多重标准,对科研评价进行科学分类:在评价功能方面,区分了选拔功能、配置功能、开发功能、诊断功能和考核功能等;在评价对象方面,区分了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机构和科研成果等;在学科领域方面,区分了人文类学科、社会科学类学科和艺术体育类学科等;在研究类型方面,区分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指南》分别制定了各具特色、各有特定功能或效用的评价标准。

  第三,避免分类评价中的过度均衡。有一部分科研评价工作,片面追求评价结果在各分布面上实现均衡,经常出现为平衡各种关系而轻易打破评价标准、随意干预评价结果等问题。这种过度的“均衡”,已经成为评价工作实现真正公平公正的重大障碍,成为滋生学术腐败的重要因素。《指南》提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避免过度追求‘均衡’”,在评价制度、机制设计中,应当注意“例外”的特定规则,以避免和抑制这种过度的“均衡”现象。

 第四,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评价。《指南》区分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针对不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考量重点:在研究成果方面,基础研究成果要在理论观念上有所创新、文明传承上有所贡献、学科建设上有所推动;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要在提升国民素质上有所作为,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在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上有所建树。在研究项目方面,基础研究项目要以原始创新性成果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为评价重点,应用研究项目要以关键问题突破、经济社会效益等为评价重点。

 第五,评价方式要恰当灵活。《指南》具体分析了同行评议、引文分析法、文摘法、综合评价法等科研评价方法。要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评价的复杂性,准确把握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坚持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作者:刘大椿,系 中国人民大学 一级岗位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凝聚共识释疑解惑引路领航

 近日,由学科专家编写、有关部门审定的《指南》正式发布,这对于改进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乃至于人事考评、职称评定、学科评审、学位认定等,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读后有以下一些感想。

 一是问题导向。在导言部分中,《指南》直接指出了目前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七大现实问题,如基本价值取向偏失、分类评价的推广面不足、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评价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偏低等。在明确了科研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方法和程序设计、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之后,《指南》又从端正理念、健全机制、优化方法、创新文化四个方面回应了这些现实问题。

 二是凝聚共识。《指南》广泛吸收了学术界、教育界、管理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多数专家的共识。例如,关于评价主体、标准、指标、方法、程序和评价体系是什么的界定,评价目的对于分类评价的制约性,人文类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不同特点,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的阐释,评价者的制度设计,等等。通过《指南》这种具有“规范化”性质的文件写下来,对于明确共识、解决疑难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辩证适度。《指南》文字不多,但很多内容体现出“辩证”“适度”的思想方法。例如,关于价值性和科学性,要求“既突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又体现合理的科学要求”;关于数量与质量,强调“正确把握数量和品质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品质为评价的首要和核心标准”;关于评价功用,强调“应该在日常管理与学术促进之间找到平衡”;关于评价周期,强调评价缺失有违学术规律,而评价过度会让学术变质。

 四是简洁可用。“指南”应该是有关文件关键内容的进一步“阐释”,是具体如何做的“说明”,必须既简洁又可用。《指南》充分体现了这个要求。例如,关于评价指标的构建,既讲构建的四大原则,又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还一一说明了指标等级、指标标准值、指标权重、指标观测方法要点、指标品质要求以及不同评价对象的主要评价指标,便于使用单位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具体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五是指引方向。《指南》特别强调科研评价的“导向”作用,即评价活动体现出的价值取向,“能够引领科研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确立经过实践检验的、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发展方向,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牵引力、推动力”。有了正确的评价大方向,就能够合理推动评价综合改革,“构建具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叶继元,系 南京大学 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

探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实质评判标准

 《指南》提出,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应当坚持“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体”。客观性实质评判就属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它要求全面考察指标,对涉及诸多问题进行实质性分析和评价,主要评判被评审人的论著水平、教育背景、学术影响、学养、学术口碑、学术旨趣、学术潜力,以及学术生命力等诸多方面。

 客观性实质评判的标准包括一般客观性实质评判标准和个性化(特殊性)评判标准。

 一般客观性实质评判标准,包含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显性指标有:研究水平,重点考察的显性指标包括研究依托单位、研究课题内容、承担课题级别等;教育背景,重点考察的显性指标包括本科就读学校、最高学历学校、学位、留学国别及学校。

 隐性指标有:学养,重点考察学业上的修养,主要是指文化修养和学术修养,直接的形式化指标可以用“阅读面”“知行合一”等要素来衡量;学术旨趣,重点考察其研究选题、论著的智识品位,对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比较适用;学术潜力,重点考察年轻学者的外语能力、教育背景、学术激情等方面;学术生命力,重点考察其学术发展惯性规律,及其掌握的中外文资料数量;学术声誉或口碑,重点考察内在的、无形的学术影响,这一点无法通过外部证据证明,更多依赖于同行的口碑,可通过小范围专业人士调查获取;学术的社会影响,重点考察学术成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人文社科领域则侧重于学术界和社会对成果的预期能否实现。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热点和时代使命,因而学术研究就有不同的学术主题、学术范式和学术追求,不能囿于时代谈学术形式和质量,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讨论学术质量和影响。有些成果以与时代相适应的文章、随笔、杂文形式出现,批判现实或启迪民智,同样影响决策或引领社会。

 个性化(特殊性)评判标准。以往对教师的学术评判追求整齐划一的评判标准,往往会使评价活动误入歧途,评判标准被固化、程式化或数据化。这种评价标准忽视了大学文科教师的个体差异,包括学术周期差异、成果形成方式差异、专业差异等。这些个性化的评判标准是无法统一的,只能由各学科、各学院自行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甚至对每一个体都要作出主观的、自由心证式的平衡和评判,而非工具式测量和评判。这依赖于评判者的学养和良知,更加证明了评判主体的重要性。

 缺乏客观性实质评判,就可能使科研进入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采用客观性实质判断,需要两个前提保证:一是要明确同行作为评判的主体,即使有了科学标准却并非由同行专家来评审,也无法进行实质性评判;二是要确立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可保障评判的客观性和实质性。

 (作者:孙笑侠,系 复旦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

以评价改革提升能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但我们必须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研评价制度还不够科学。《指南》要求从五个方面统筹综合评价机制改革,以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科研动力,激发科研活力。

 一是要建立利益、绩效驱动与文化引领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机制。《指南》一方面强调评价的科研激励作用,认为“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奖优促优、罚劣汰劣的双重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强调评价的文化引领作用,要求促进职业道德“与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有机融合”,倡导“热爱学术、淡泊名利的良好文化风尚”。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质量、创新和绩效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标准。《指南》强调质量优先,反对只讲数量不讲品质的错误倾向,要求“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品质为评价的首要和核心标准”;《指南》鼓励实质创新,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指南》突出社会绩效,重视对咨政类成果进行“社会贡献力水平的测定”。

 三是要加大研究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比重,引导科研工作者重视研究方法改革。《指南》在“指导思想”中着重指出,要以推进科研方法创新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评价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有必要充分借鉴其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方法,改造创新之后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四是要重视学术共同体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与学术道德文化的建设。学术道德、学术精神和学术文化,是科学研究的软实力,可以为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科研动力、激发科研活力提供“润滑剂”和“防冻液”。《指南》强调“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求在评价活动中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积极开展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科研评价信誉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形成创新性的评价文化”。

 五是要协调推进科研评价与人事制度、学科评审、人才培养、机构评定、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对高校来说,科研评价活动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科研评价结果也不仅适用于单一场合,这就要求学校能够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指南》提出,要“统筹协调评价制度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科研体制的关系”,将科研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贯穿于履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基本职能的各个方面”。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离不开科研评价的综合改革。只有通过评价机制改革提升能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才能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能力、价值引领功能和国际交流能力。

 (作者:刘复兴,系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基本标准

 如何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指南》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提出了科学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和办法的指导性意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南》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第一位标准就是“自身价值”,即“它们必须对人类社会发展具备正面的有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既是一个物质世界,更是一个价值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正是涉及价值世界的科学,它自身又产生影响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价值。一个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符合并且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有清醒的问题意识。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南》强调,应用对策研究的评价标准应该“侧重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有“安邦之志”,以直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己任。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没有密切关系的研究成果,或者社会价值不大,或者只是一种文字游戏。

 第三,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南》在谈到研究成果的“实体质量”时,把“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作为其七大指标之一。毛泽东曾把方法比作完成任务的“桥”或“船”,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很难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众多学者号召博士下乡,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和改造实验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很需要深入社会底层,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实验。

 第四,要有客观的研究对象。《指南》认为,社会科学类学科是“对客观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在评价时要重点衡量“评价对象在揭示社会事物发展规律方面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价值无涉”,必须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歪曲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社会

如何理解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

周期率与周期律两种表述均可讲通。周期律与周期率的区别: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自然规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周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