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1
她用清脆的驼铃摇曳出一条文明的丝绸之路。她用青春年华谱写出一曲和平的乐章。她用一座青冢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深深地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淡抹的梳妆,犹如宫延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碾过。
迷茫的灯光下,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已经掉入灯中的蛾儿救出来,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就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俩截,昭君的收剧烈颤抖着,接着,她像离弦的箭一般出了后宫,向皇帝的大殿走去,自告奋勇,请求和亲。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你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投影大漠,把黯华容颜,化为凋落的花瓣,随风一起,撒向大漠孤烟。
朦胧的灯光,印在昭君憔悴的脸颊上,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没几日,昭君便从这汉宫出发了,她坐在马车里,泪水浸没了她的双眼,她分明听到家乡燕子的声声呢喃,那故乡声声亲切的呼唤,可她没有回头,按捺着心中的依恋,毅然决然,在这漫漫黄沙中继续前行,是杳无归期的无奈,但也是那无悔的决然。
她的华韵在这黄沙中渐渐消逝,她的美丽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她的红颜在狂风残影中,悄然隐匿,漫天的黄沙好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好像落泪,车轮碾过的痕迹,好像都黯然神伤,可谁又能看到你那欣慰的脸颊。
她走了,看到她的背影,我们不再哭泣,看到她的远去,我们不再无力,时光辗转,也有那滑过的忧郁,历史变迁,也有那永存的遗迹,岁月无痕,也有那落寞的叹息。
蓦然回首,昭君出塞,残存的岁月的轮回里……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2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题记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这是林黛玉的《五美吟。明妃》。诉说的是四美中的"落雁"王昭君。一个化解匈汉干戈的传奇女人。
茫茫沙漠,沙粒遍布。却掩盖不了你那绝美的容颜,一身红装的你,妖娆,妩媚。如此娇弱的你却用你瘦弱的肩膀扛起来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你却义无反顾的将它扛了起来。你用你的智慧换取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60年之久的和平。在你的努力下,呼韩邪单于打破了旧传统,开辟了我国北部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并接受了汉朝中央领导,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开创了汉朝与匈奴两族的团结合作的新局面。
你抱着你心爱的琵琶,一曲《昭君怨》震动了整个长安城,同时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当汉元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看到你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时,他们那惊诧的眼神,令人震惊。而此时的元帝更是悔恨万分,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不能出尔反尔,他只好忍痛望着你和呼韩邪单于登上马车离开长安城。
昭君,也许有人说你傻,笑你不知变通,但是我明白你是不想与那些卑鄙的小人有什么瓜葛,因为你有一颗纯洁的心。而你的那个决定也深深的震撼了我,最初我也不理解你为什么的放着好好的皇宫不住而大老远的走去那沙漠,还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厮守一生,不过现在我懂了,也理解你的做法了,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做出和你一样的抉择,因为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换来的是两族和平共处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你不过是一名颇有点才气的普通女子,但却作出了许多非同寻常的事,你用你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历史传奇。你学会了在承担中成长,你也懂得了责任的重量。虽然你一生都在承担着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是你完成了你的理想也使命——维持两族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
"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红尘落尽,繁华落去,你的身影还在卓然独立。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3
这几天在家看了一部历史题材剧《昭君出塞》。看一部好的电视剧就像精神受了一次洗礼。颇有收获!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本已岌岌可危的胡汉关系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匈奴杰出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匈奴的统一,审时度势,决意与汉朝盟好。而他的哥哥呼屠吾斯受一心追求权势的颛渠阏氏蛊惑,冥顽不化,坚持与汉朝为敌,兄弟俩不得不分道扬镳。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危机四伏。在边关长大的王昭君虽然才貌出众,见识过人,但是她却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不得不以后庭待诏的身份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在宫中她不为富贵荣华所打动,洁身自好,深得众人欣赏。
在阴谋篡位的淮阳王、张博的策动下,呼屠吾斯出兵攻汉,大军势如破竹,汉廷一片惊慌。呼韩邪见状决意发兵阻止战争。淮阳王趁火打劫,准备里应外合,夺取皇位。与呼韩邪、呼屠吾斯争夺匈奴大权的屠耆也蠢蠢欲动,暗中夺取王庭。
呼屠吾斯为了救颛渠阏氏,失去了优势,战争越打越苦,最后夫妇二人兵败而死。
边患平定,为确保胡汉长治久安,呼韩邪决议与汉朝和亲。元帝下诏后宫,征寻愿随单于出塞者。昭君不愿终生禁锢宫中,决议自愿请行随公主远嫁匈奴。呼韩邪入汉,与昭君一见钟情,共同的理想志愿使呼韩邪与昭君走到了一起。
屠耆欲阻止胡汉和好,假借呼韩邪之名侵袭汉朝边塞,消息传来,朝野大哗,幸而被及时揭破真像,这才平息了事态。被指定和亲的平都公主不愿远嫁匈奴,以死相威胁。呼韩邪向元帝表示愿意迎娶一位普通汉家女子,元帝大感欣慰。皇后王政君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加紧活动,想送昭君出塞和亲。一直暗恋昭君的王莽为使昭君获得幸福,不计私利劝说元帝,而画师毛延寿更是把王昭君出塞当成自己的生命,在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泪痣,种种机缘,促使元帝决定让昭君出塞和亲。
未央宫,昭君上殿,艳惊四众,元帝大为后悔。张博借机鼓动元帝以汉俗为名留昭君在宫中,呼韩邪欲携昭君出走,昭君深明大义劝阻了呼韩邪。
淮阳王向元帝建议瞒天过海,以平都公主假冒昭君。为阻止元帝妄为,王莽随王政君来到甘泉宫,陈说利害,说动太后出面阻止。太后将昭君收为义女,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呼韩邪和昭君终于辞别亲人,离开长安。
途中遇到屠耆的袭击,为救昭君,表哥赵遂重伤而死,众人为其立了青冢。而一直对昭君倾心的江湖高手殷如墨,则一直追随昭君来到自己的出生地匈奴。
回到王庭后,为确保匈奴的长久太平,呼韩邪带人马西征屠耆。殷如墨借机骗昭君离开王庭,后被昭君识破,脱身逃走。但却因此引起了呼韩邪和昭君之间的误会。殷如墨自认与呼韩邪有杀父之仇,前来行刺,却误杀自己的父亲日逐王先贤掸,后惊闻身世,从此远居雪峰绝顶,发誓永不下山,苦修赎罪。淮阳王阴谋败露,与张博饮鸩自尽。
晋庙大礼上,呼韩邪问昭君:你还想长安吗昭君说: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匈奴,和你在一起。
昭君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观看此剧,可谓心旷神怡。昭君的美不仅是外表,在精神世界也是无人能及,无人能比。她与呼韩邪的爱情更是让世人羡慕不已,真是上天的安排,绝配!当然,剧中众多人物的个性心思也是五彩缤纷,明争暗斗扣人心弦。而其中的景物也是很美的。特别是在草原的画面:一片辽阔的景象,望无边际,让人看了不禁胸襟开阔。战场上的英雄好汉也让人佩服,同时也深感国家动荡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4
夜以深,心难静。看完玉先生的歌舞剧《昭君出塞》,心情至此难以平复。故在此记忆犹新时写下观后感,浅谈第一次观看歌舞剧的感想。
“于此换马,于此别家~”这句词估计是每个来看剧的人都能够哼上的了,曲调轻快凄凉,唱出昭君别家去往胡地时的不舍与诀别之情,此句贯穿整场,注定了昭君的一生是维系汉胡和平的牺牲品。或许这是该部舞台剧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重彩,但却不是这部剧的唯一亮点。云中,凤鸣,如素,止戈,桃花鱼~每一幕的词调都是如此耐人寻味。最爱“我有泪,一滴一滴碎”,听时几度泪眼婆娑,昭君之苦谁能懂。
惊讶于词藻的华丽,更喜曲调,开幕时牧羊女、放鹰人、贩马人、荆山客的出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四位演唱者的腔调各家特色,尤其是贩马人的演唱者呼麦声独具一格,第一次现场听到呼麦,感受到草原上的天籁之声,十分的奇妙。四位演唱者贯穿整个舞台剧,好时四个局外人在默默的注视着昭君这凄美悲凉的一生,又好似故事讲述者,在为我们讲述昭君出塞这个故事……
呼韩邪单于与汉元帝两位演唱者音大气浑厚,惊心动魄,特别是两者较量时,在紧张的气氛渲染之下,以歌相战,如同那战场上的针锋相对,又好似谈判台上的唇枪舌剑,为了汉胡和平,两个领导者做着最后的挣扎与较量。再有就是阿楚姑娘俏皮可爱的音色是如此的印象深刻,在于昭君的互动之中,两个小姑娘欢脱只有的身影,配合着两者欢快轻盈的歌声,将昭君儿时于伴嬉戏的场景完美的展现,这估计是整场剧中作为快乐的昭君了吧……
谈起舞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青鸾姑娘,出场时是一只独舞,舞台上的她,化身青鸾,自由的翱翔于空中,追寻着那个需要她守护的主人——王昭君。她是昭君的守护神,每每出现在昭君人生的各个重要情节,想要呵护于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昭君踏上她无归的宿命,是无可奈何,是命中注定。剧中的舞蹈演员无一不是专业的,无论胡汉士兵、匈奴百姓,更或是宫廷嫔妃、画师毛延寿,他们的舞姿美妙动人,尤其是后宫争艳时,嫔妃们在毛延寿面前敬献风姿,妖娆动人。
整部剧的造型设计,真是发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昭君的造型设计最为出彩。每一套服装的出场都给人震撼人心的效果,没有最爱的,只有更爱的,美美美……怎一个美字了得。设计精美绝伦,迎合每一个场景,玉先生在服装上的投资毫不逊色,使得昭君的每一个动作,没一个场景都入一副绝美的画,呈现给台下观众无比美妙的视觉盛宴。其次,最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当属毛延寿的服装造型,身后几尾巧妙的设计,配合男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将毛延寿阴险狡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极爱。整体看来,每一个角色造型手机都很精巧,是花了心思和设计师沟通设计的,很爱这次的色调搭配与设计风格,是玉先生独有的风格。
最爱最爱当然是昭君,玉先生的歌声、身段、表情、情绪、舞姿,无一不是完美呈现。玉先生对于歌唱细节的处理十分到位,针对昭君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唱调,出塞时的诀别,藏居深宫时的幽怨,情愿出塞时的甘愿,祭奠时的愤恨与回忆儿时趣事的愉悦,都能从玉先生的歌声歌声中体会,在加上他婀娜多姿的身段与表情控制,为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凄美的、悲怨的昭君一生。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5
这部长长的历史剧,我是从中间向两边看的,或者正因为是中间部分,正是剧情最为精彩的地方,所以才那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让我每个中午牺牲午睡,就为看《昭君出塞》……坚持了一段时间,终是熬不过剧情的诱惑,忍不住上优酷看个痛快。
在还未融入这部归类为“历史剧的”《昭君出塞》前,会考虑诸如女主角是否配得上王昭君的“闭月”之貌、男主角的嘴有些奇怪、皇帝的懦弱是否与历史上的相符、用语怎么又是古今夹杂之类的旁的问题,渐观渐入,不自觉就忘记了与历史对照,只是不由自主地走进去,去接近里面的人物,认识他们,感受他们。
这部浩大而冗长的剧集,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物,不同的用处不同的安排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结局,赵遂于其间,不过是一个重要的配角或是次要的主角当然,他也是一根线,整个舞台就是由他和殷如墨的最终结局拉开帷幕并且收场的。
这个剧中,把目光投注在昭君身上的男子有很多,这些个男子,因为不同的心思不同的欲望和自身不同的质素会走上不同的路途有不同的行为,最后的结局也各异;这些个男子,赵遂该是昭君心里最深刻的一个吧,也该是最初的一个。虽然最后收获昭君的人和心的只有一个(当然不是赵遂),但是她的心里肯定会有不同高度的阶梯,坐着这一个、那一个人。
爱慕他的智慧和气节,敬佩他的坚持和守护,慨叹他的遭遇和不幸,心痛他为了他的坚持而做的决心和行走的每一步路。
里面好几回的生离死别,还有往常最容易愤恨和落泪的冤枉陷害无奈都忍住了,然而看着他为了自己的坚持所走的一步一步,我忍不住了:看着他陷进无路可走的地步,有着清晰的头脑却不能有清晰的身份,只能远走关外,为了有一处容身之所和为自己心爱的人做最后的事,扮成哑巴;看他为了防止被识破身份,狠心将自己砸向硬石,毁掉了自己的容貌和一只眼睛;看他为了混淆自己的身份,一口咬下了活生生的老鼠……
很难受,忍不住为这样一个男子落泪,敬佩他的爱,心痛他的爱。
很难受,这种难受已经超越了对于殷如墨被人利用了仇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身父亲的难受,也超越了对赵遂的最终死去的难受。因为他的死正如他所说:别为我流泪,一辈子能这么死,我很满足了。
分类: 娱乐/明星 >> 电视
解析: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本已岌岌可危的胡汉关系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匈奴杰出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匈奴的统一,审时度势,决意与汉朝盟好。而他的哥哥呼屠吾斯受一心追求权势的颛渠阏氏蛊惑,冥顽不化,坚持与汉朝为敌,兄弟俩不得不分道扬镳。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剧情: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本已岌岌可危的胡汉关系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匈奴杰出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匈奴的统一,审时度势,决意与汉朝盟好。而他的哥哥呼屠吾斯受一心追求权势的颛渠阏氏蛊惑,冥顽不化,坚持与汉朝为敌,兄弟俩不得不分道扬镳。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危机四伏。
在边关长大的王昭君虽然才貌出众,见识过人,但是她却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不得不以 待诏的身份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在宫中她不为富贵荣华所打动,洁身自好,深得众人欣赏。
在阴谋篡位的淮阳王、张博的策动下,呼屠吾斯出兵攻汉,大军势如破竹,汉廷一片惊慌。呼韩邪见状决意发兵阻止战争。淮阳王趁火打劫,准备里应外合,夺取皇位。与呼韩邪、呼屠吾斯争夺匈奴大权的屠耆也蠢蠢欲动,暗中夺取王庭。
呼屠吾斯为了救颛渠阏氏,失去了优势,战争越打越苦,最后夫妇二人兵败而死。
边患平定,为确保胡汉长治久安,呼韩邪决议与汉朝和亲。元帝下诏后宫,征寻愿随单于出塞者。昭君不愿终生禁锢宫中,决议自愿请行随公主远嫁匈奴。呼韩邪入汉,与昭君一见钟情,共同的理想志愿使呼韩邪与昭君走到了一起。
屠耆欲阻止胡汉和好,假借呼韩邪之名侵袭汉朝边塞,消息传来,朝野大哗,幸而被及时揭破真像,这才平息了事态。被指定和亲的平都公主不愿远嫁匈奴,以死相威胁。呼韩邪向元帝表示愿意迎娶一位普通汉家女子,元帝大感欣慰。皇后王政君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加紧活动,想送昭君出塞和亲。一直暗恋昭君的王莽为使昭君获得幸福,不计私利劝说元帝,而画师毛延寿更是把王昭君出塞当成自己的生命,在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泪痣,种种机缘,促使元帝决定让昭君出塞和亲。
未央宫,昭君上殿,艳惊四众,元帝大为后悔。张博借机鼓动元帝以汉俗为名留昭君在宫中,呼韩邪欲携昭君出走,昭君深明大义劝阻了呼韩邪。
淮阳王向元帝建议瞒天过海,以平都公主假冒昭君。为阻止元帝妄为,王莽随王政君来到甘泉宫,陈说利害,说动太后出面阻止。太后将昭君收为义女,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呼韩邪和昭君终于辞别亲人,离开长安。
途中遇到屠耆的袭击,为救昭君,表哥赵遂重伤而死,众人为其立了青冢。而一直对昭君倾心的江湖高手殷如墨,则一直追随昭君来到自己的出生地匈奴。
回到王庭后,为确保匈奴的长久太平,呼韩邪带人马西征屠耆。殷如墨借机骗昭君离开王庭,后被昭君识破,脱身逃走。但却因此引起了呼韩邪和昭君之间的误会。殷如墨自认与呼韩邪有杀父之仇,前来行刺,却误杀自己的父亲日逐王先贤掸,后惊闻身世,从此远居雪峰绝顶,发誓永不下山,苦修赎罪。淮阳王阴谋败露,与张博饮鸩自尽。
晋庙大礼上,呼韩邪问昭君:你还想长安吗?昭君说: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匈奴,和你在一起。
昭君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昭君出塞一直为后人所传诵,出塞前她是怎么想的,出塞后与她的夫君呼韩邪过着和谐的生活。而王昭君的心思又有谁能懂得,她在宫中受到皇后的打压且连帝皇的面都没见着就被打入冷宫。而后又被当作皇室的牺牲品下嫁给匈奴的单于。在这样辗转的事件过程中,她的心思百转千回,因此许多文人也把她作为文笔下的幻想对象。 一、宫中五更怨 王昭君在汉宣帝(公元前53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据说嫱诞生的那个神奇的晚上,井中的浊水变成了清水,如今嫱长大了,清水又变成了甜水,这一切显示着怎样的吉兆呢?农人们多皱的面上沁出暖洋洋的笑容,他们在等待着神降福的那一天.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德,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王昭君在宫中的五年就比我们读大学多一年,在这五年中,她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但是每次午夜梦回,她仍然忆起自己的父母,感叹自己悲凉的处境。 又到深秋时节,更添一股哀伤之感,于是她便信手拿起琵琶,开始便弹边唱: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 这便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当时的王昭君不但有落雁之貌,更有满腹的才华,从她所写的歌赋中,便可知她不是一个空有其表的美女。虽然古代的人对美女的感官与现代人有所不同,但是美的标准应该是毫无二致吧。从这首词来看,当时的她既想念家中的父母及他们的身体状况,但碍于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实现,又想起当今皇上对她的冷落,时间每过一个小时,她的心就更痛一分,她感到自己的孤立无援,处境凄凉,但却无人能诉,只能通过这《五更怨》来叙述自己对亲人的四年和对自己身处深宫的无奈。我想当时的她也许是想通过琵琶的声音来唤起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更多的是期望有人能够听见自己的唱词吧。 二、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北方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后,由汉元帝继位,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著马,冒著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像这样离乡背井的她,又怎堪寂寞和孤独,可想当时的她在初来匈奴时,并不能马上适应那里的生活。北方毕竟比不上南方,北方是大片的草原,一望无际,即使她想回去,那样的坎坷的路途也是她一个弱女子所受不了的。可以说是从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双重的折磨。但她还是熬过来了,因为她知道,在那里有她的使命,她出塞的目的在她的心里很明确,即使她也会因过度四年而病倒,但皇室赋予她的使命必须完成的信念逐渐在心中扩大。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後,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後,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③,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我想在古代一个女孩子的名节是何等重要,她们把它看作自己的性命,又何况是一女再嫁,不过王昭君还是克服了自己心理上的禁锢,她的洒脱从这里便体现出来了。幸好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很是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当时的她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婚姻,在两个丈夫相继过世后,我想作为一个妻子定是不好受的,她要承担的是多大的精神压力,也许这也是昭君后来早逝的原因之一。当然她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但是昭君还是想要回到她的国家汉朝,但是却不被允许,这是她郁郁不乐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我看过戏剧《昭君出赛》她最后还是回到了汉朝,她的才华受到了当朝皇帝的肯定和推崇。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 三、文人笔下的王昭君 许多文人墨客都猜不透王昭君出塞前后内心的转变过程,而她的人生也是比较坎坷,在经历了三段感情后,她还能做回原来的自己吗?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王昭君,这一小小的女子尽引起了无数文人心中的共鸣,也谱出了一段国家之间的和谐曲子。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明妃曲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杜甫在描写王昭君时“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表明了昭君的美是在意态,那么当时毛延寿之死着实有点怨,不管毛延寿画的如此不好,但是也怪当时汉宣帝自己没有看清王昭君的意态。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963年10月,董必武参谒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时,留下《谒昭君墓》一诗,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意思是不是尽管很多文人都想猜测昭君的心思如何,但是连昭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因此那些文人不管如何评价她,也许都不能真实地写出当时的昭君心理。 四、屈原和王昭君 刚读《王昭君》时,才发现屈原与王昭君竟然是同乡,而昭君故里的名字“秭归”也是由屈原遭流放时曾经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山水,已经出嫁远方的贤姊女须归来迎他,从此这地方便唤做秭归。屈原与王昭君生年相隔约200年左右。据《辞源》条释:“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人。”据《秭归县志》载:“屈原诞生于楚国归乡乐平里”、“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郡县,归乡属南郡”、“西汉元始二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此年南郡辖18县,秭归为其中之一”、“吴永安三年,吴分秭归北部置兴山县”。班固《汉书•元帝纪》文颖注中说昭君“本南郡秭归人”,南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也说昭君是“南郡人也”。宋代《太平寰宇记》载:“兴山县,本汉秭归县地,三国时其地属吴。至景帝永安三年,分秭归县之北界立为兴山县,属建平郡。”由此可见,秦王朝时,现今的秭归县在当时为归乡,属南郡所辖,此时的归乡含现今的兴山县。到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于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之北部置兴山县。清同治版《兴山县志》载:“永安三年,分秭归北界立兴山。”此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秭归与兴山时分时并,故宋以后的《太平寰宇记》、《舆 地广志》、《宋史•地理志》等古籍,才记载昭君是兴山人。另据当今的《兴山县志》记载:兴山县到清朝时,总人口不足10万,所以置县较秭归县为迟。后来,又由于战争、灾害、人口迁徙等多种原因,兴山与秭归、巴东、夷陵(今宜昌)等地分分合合达十次之多,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6年才复置兴山县至今。 根据《三国志•吴书》、《宋书•州郡》和地方志书中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屈原与王昭君是同乡。北宋改革家张商英在游览三峡路过秭归归州时,留下一诗:“归州男子屈灵均,归乡女儿王昭君,山穷林薄不肥沃,生尔才貌空绝群。男为逐臣沉湘水,女嫁穹庐天万里。汉宫无色楚无人,丑貌恶邪空自喜。”宋人范成大在《范石湖集•昭君台》一诗中赞曰:“绝代昭君村,擎世原原宅。”均将诗人屈原与美人昭君以同乡看待。 屈原与王昭君的思想具有相同之处,最突出地表现为爱国主义。屈原的作品及其活动均蕴含着丰富的忧国忧民,大一统的思想,王昭君出塞和亲,其根本点就是为了国泰民安、大团结。另外,屈原为了实现其理想奋斗了一生,最后身沉汨罗,为国捐躯。王昭君作为一代女性,敢于不顾自身安危,千里迢迢担当“和亲使者”,最后葬身异地,为国献身。屈原与王昭君的爱国思想同样是伟大的。 五、昭君与青冢 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为什么没有记载,也许只是因为她是女子罢了,可是历史还是流下了她为汉朝和匈奴两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昭君墓名为青冢,这在一些文人诗词中都有所提到。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仇兆鳌注:“《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环佩影摇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江秋。”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词:“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翦伯赞 《内蒙访古》:“在 大青山 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 唐 于武陵 《有感》诗:“四海故人尽,九原青冢多。” 阿英《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至今青冢埋香骨,一片山茶湿冷红。”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南唐陈陶 《关山月》诗:“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青冢”一词,出自对杜诗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冢指高大陵墓,这青冢便是个别致的专用词。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墓前雕有联辔而行的双骑塑像,马背上塑的自然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红粉成灰绿意外延而成一青冢,“独留青冢向黄昏”,笼罩四野的黄昏和风尘漫漫的大漠合为穹庐,什么都可以无情地吞噬,惟独消化不了这一座墓草茸碧的青冢,这青冢在苍茫天地间便格外引人思忖。 塑像底座上是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的“和亲”二字。当年打不过匈奴,就从女性群落中选取最美丽的女子作为珍品(美色无价)去进贡,且美其名曰“和亲”,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上,只有统治者能拿出这等“高招”来缓和矛盾,救国安邦。 王昭君竟宁元年(前33年)外嫁塞北,“沙碛微惊数骑尘”,“红妆千里为和亲”,南北颠簸,身行万里,此行的最后使命是为了消弭战乱,平消纷争,除了这穿着华贵艳丽的一行人显得单薄之外,从大局俯视,总体上与长赴远征的军队颇有内在的相似之处。难怪,青冢前有几块碑记,有一位将领在所立碑上镌写了与众不同的词句,说是“懦夫愧色”云云:“战骨填沙草不春,封侯命将漫纷纭”,一介秀色夺人的蛾眉的功绩远远地胜过了出没于战云征尘里的千军万马,两相比照,真正的军人来到青冢面前,怎能不问心有愧呢?漠风拂去了风尘,王昭君早已化成为一面反照历史的明镜,在明镜面前,无所遁形的何止是贪财被杀的毛延寿和贪色而懊悔的汉元帝呢?每一个有血性的男儿汉都应当在这里反躬自问,问问自己是不是贪生怕死的、连个小女子也不如的懦弱之徒。 青冢在早年间孤单单的很冷寂,现在不同了,游人如织,流行音乐聒耳。围墙外一茶摊老板有些岁数,他说是半个世纪前的战争年代,士兵见空旷的原野上就这“青冢”是个小山样的制高点,便把大炮架在了青冢的顶垴上……大炮架于高处,无疑提高了射程也瞄准了目标,如果这炮口对准的是入侵的日本人就好了(昭君芳魂有知,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可惜这茶摊老板支吾不清白当时是谁和谁在打仗。 中华民族众多的美女里,能进入艺术殿堂的就那么几位,而王昭君,其灵魂似乎切入了这殿堂里的诸多领地:戏曲演之,剧本甚多,久演不衰;画家绘之,塞风与红妆别成境界;音乐奏之,莫说《昭君怨》、《王昭君》之类的琵琶曲了,连本来姓“胡”的琵琶也成了中国的乐器;至于围绕这个女子的诗词、文章和故事,历史上有谁敢与之比肩呢!“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弄来弄去,竟让后人闹不清这王昭君之外嫁,是幸也还是不幸?
昭君出塞读书心得800字
本文2023-11-06 22:55: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2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