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作为辽朝皇帝,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举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3收藏

辽圣宗作为辽朝皇帝,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举措?,第1张

有很多例如学习科举、调整阶级、法制革命、积极赈灾等等。辽圣宗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圣宗为称号的君主,可以说辽圣宗的名声非常大不过辽圣宗所做的事情的确可以配得上这个称号,不说辽圣宗后半生的功劳,就单单说他和宋朝签约的“澶渊之盟”让宋朝和辽国100年没有发生大型战争拯救了多少的百姓,下面说一说他后来在政治上的一些举措。辽圣宗在政治方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开始和汉人打交道,无论是在朝廷当中给汉人官职还是在后来学习宋朝的科举制度,都能够证明辽圣宗在当时有一定向中原学习的心态,所以当时辽圣宗对于宋朝的态度比较友好,而且两者在贸易之间不断进步,因此当时是辽国最强盛的时候也是宋朝比较繁荣的时候。辽圣宗在统治期间赏罚分明并且多次进行法制的改革,他在解决汉人和契丹人的矛盾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辽圣宗在当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调整了阶级政策为奴隶的解放作出了贡献,他规定主人不可以再随意杀戮奴隶,并且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主人家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而且他还把解放的奴隶和宫分人编为了一个新部,这些奴隶从此就脱离了被奴役的命运,最后他还废除了俘虏成为奴隶的规矩让奴隶制彻底成为了历史。中原地区的国家一向瞧不起周边的国家,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认为蛮族只会抢掠不注重人性,但是在辽圣宗时期他们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辽圣宗在位时大力发展经济还积极主动地去赈灾注重民生,在辽圣宗的统治阶段无论是水灾旱灾还是蝗灾都轻易地度了过去并且社会还在稳定的发展。

寻找消失的民族——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 用DNA技术破解契丹消失之谜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不是外戚,他父亲身份低微,他自己因军功升迁的,萧太后爱惜手下的大将,,

辽史 元·脱脱等 第八十五卷 列传第十五

萧挞凛 萧观音奴 耶律题子 耶律谐理 耶律奴瓜 萧柳 高勋

奚和朔奴 萧塔列葛 耶律撒合

萧挞凛,字驼宁,思温之再从 。父术鲁列,善相马,应历间为马群侍中。

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保宁初,为宿直官,累任厅剧。统和四年,宋杨继业率兵由代州来侵,攻陷城邑。挞凛以诸军副部署,从枢密使耶律斜轸败之,擒继业于朔州。六年秋,改南院都监,从驾南征,攻沙堆,力战被创,太后尝亲临视。明年,加右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师,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一

十一年,与东京留守萧 德伐高丽,破之。高丽称臣奉贡。十二年,夏人梗边,皇太妃受命总乌古及永兴宫分军讨之,二挞凛为阻卜都详稳。凡军中号令,太妃并委挞凛。师还,以功加兼侍中,封兰陵郡王。十五年,敌烈部人杀详稳而叛,遁于西北荒,挞凛将轻骑逐之,因讨阻卜之未服者,诸蕃岁贡方物充于国,自后往来若一家焉。上赐诗嘉奖,仍命林牙耶律昭作赋,以述其功。挞凛以诸部叛服不常,上表乞建三城以绝边患,从之。俄召为南京统军使。

二十年,复伐宋,擒其将王先知,三破其军于遂城,下祁州,上手诏奖谕。进至澶渊,宋主军于城隍间,未接战,挞凛按视地形,取宋之羊观、盐堆、凫雁,中伏弩卒。四明日,朿车至,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子 古,南京统军使。

校勘记

一∶ 明年(统和七年)遥授彰德军节度使 按纪,统和二年二月国舅帐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来朝。闼览即挞凛,彰德军节度不始自七年。

二∶ 皇太妃受命讨之 “皇太妃”应作王太妃,叁卷一三校勘记七。

三∶ 二十年复伐宋擒其将王先知按纪统和二十一年四月及卷八五耶律奴瓜传,萧挞凛获宋将王继忠於望都。先知即继忠。

四∶ 中伏弩卒 按纪,挞凛中伏弩卒,在统和二十二年十一月。

-----------------

孟宪玉《萧挞览之死深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9期)认为,宋军获得辽方军情对萧挞览的死亡起到关键作用

--------------------

萧挞览

辽朝名将,曾东征女真,俘获甚多,跟随辽主多次入侵中原。986年,于朔州设伏,擒宋名将杨业。升迁为南院都监。在攻沙堆驿负伤。993年,攻高丽,直攻蓬山郡(今朝鲜平安北道龟城西南),至安戎镇,迫高丽王请和,奉贡称臣。随辽圣宗多次南征,不断地建立战功,一路升迁。直至在澶州大战中中伏弩身亡。

萧挞览是继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之后辽国的又一员虎将,他有勇有谋,多次带兵攻宋景德元年(1004)澶州之战,他当时是辽军统帅,却被宋军射杀于城外,他的死促使澶渊之盟的签定对于他的死,学术界以往大都视为偶然,对于有关的细节并没投以太多的关注本文在进一步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作对比分析,从而努力把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推向深入

辽国国主为辽圣宗耶律隆绪,但由母亲萧太后摄政。萧太后就是前面提过的萧燕燕,她胆识过人,兼通韬略,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国力日益强盛。实力强了,野心也就大了。对于辽军的步步进逼,宋军则完全采取守势。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再度率领大军南下攻宋。辽军声势浩大,号称二十万,经保、定二州,直扑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这样,不光河北的大片领土陷入辽军之手,仅隔一河的都城开封也暴露在辽军铁骑的威胁之下。

宋军告急的文书一日之内五至,京师大震,宋朝廷上下慌乱不已。唯独刚刚走马上任的宰相寇准平静如常,还将告急的文书都扣下来,不让宋真宗知道。宋真宗听到风声后质问寇准,寇准便将一堆急报都拿出来。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立即慌了手脚,忙问该怎么办。寇准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是想尽快解决此事呢,还是想慢慢来?”宋真宗当然是想尽快解决。寇准趁势说说:“陛下要退辽兵,不过五天时间即可。”宋真宗自然不相信。寇准则趁机提出要宋真宗率军亲征。

自古以来,皇帝御驾亲征非同小可,但到宋朝却有所不同。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行伍,当上皇帝后犹自南征北讨,可以说是以武为生。其后是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小兄长十二岁,早在宋朝立国前,就已经是一员猛将,一手策划了陈桥兵变。当上皇帝后,宋太宗雄风不减,亲自率军讨平了北汉,虽然在与辽国的对垒中屡次大败,自己都挨了辽人两箭,但毕竟也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帝王,有别于一般的皇帝。真正有本质变化的是从宋真宗开始,一直到北宋灭亡,皇帝们都是长于深宫妇人和宦官之手,从来没有见习过兵仗,对打仗有着本能的畏惧。

而鉴于宋太宗之前有高梁河惨败的教训,宋真宗一直都有畏辽如虎的心理,现在突然听到宰相寇准提出要御驾亲征,立即面带难色,站起来就要回内宫。寇准连忙上前拦住,力劝宋真宗不要动摇。宋真宗性格软弱,勉强同意第二天朝议亲征一事。

第二天,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不少大臣不但不主张真宗亲征,甚至还力劝真宗做迁都之议。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另一佥枢密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这两人的职务都是副宰相级别,堂堂中枢重臣,竟然公然主张不战而逃,由此可见宋朝朝野上下对辽国的畏惧心理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寇准大怒,当着王钦若、陈尧叟的面说:“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杀也。”声色俱厉地要求将主张迁都的人斩首,逃跑派的气焰才一时被遏制。

此时,寇准再一次提出要宋真宗领兵亲征,说:“只要皇帝亲征,人心振奋,文武大臣协作团结一致,辽军自可退去。辽军来攻,我们可出奇计骚扰,打乱其进攻计划;也可以坚守不出,使辽军疲惫不堪,再乘机打击。这样就可稳操胜券。如果退至江南或是四川,则人心动摇,辽军乘势深入,大宋江山还能保得住吗?”寇准的意见得到了宰相毕士安和武将高琼等人的支持。宋真宗内心实在很不情愿,但此时形势逼人,朝堂上主张亲征的一派占了上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宋真宗勉强同意亲征,但却迟迟不肯动身。

临出发前,寇准奏请参知政事王钦若出镇河北大名。王钦若此人富有心机,多智谋,擅权变,寇准生怕他留在京师会再想出什么主意阻挠宋真宗亲征,因此抢先下手,搬去了一块绊脚石,朝廷中的主迁派失去了核心人物,但却由此与王钦若结下了深仇大恨。

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宋真宗以雍王赵元份(宋太宗第四子,宋真宗弟)为东京留守,率军御驾亲征。然而,满朝文武对此战都没有信心,甚至表示支持寇准的宰相毕士安也借口有病在身,不肯随驾北征。

宋军正式开拔后,辽军日益迫近的消息如雪片般从前方飞来。宋军更是听说辽国萧太后不顾年过半百,戎装上阵,亲自擂鼓助威,辽军士气极旺。宋大军刚动,便开始军心动摇,跟随宋真宗亲征大臣中又有人趁机提出应该迁都金陵。宋真宗优柔寡断,本来就勉强出征,现在更是犹豫,想打退堂鼓,于是召寇准商议。寇准坚决反对,说:“现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急,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到时辽军必然趁势来攻,恐怕到不了金陵,陛下就成了辽军的俘虏。”握有兵权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准的意见。宋真宗不得已,加上有其父宋太宗亲征失踪的前车之鉴,只好不再提撤退之事,继续北行。

北宋时,黄河还未改道,流经澶州,河道将澶州城一分为二为南城和北城。宋真宗的车驾到达澶州时,辽大军已经抵达北城附近,宋真宗遥遥望见黄河对岸烟尘滚滚,显见战事激烈异常,心中胆怯,不敢过河,只愿意驻扎在安全系数较高的南城。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会极大地鼓舞士气,于是力请宋真宗渡河,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寇准传》)

寇准所提出的“取威决胜”相当有道理,宋真宗却很不情愿,只是公然拒绝宰相的提议无异于表明自己怕死,只好默不作声。寇准看见皇帝这副样子,自然明白过来,于是跑出去找武将高琼,说:“太尉深受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也是个血性汉子,当即慷慨地回答说:“我身为军人,愿意以死殉国。”

于是寇准与高琼商议一番,一起去见宋真宗。宋真宗才刚刚缓了口气,一见寇准又来了,立即头都大了。他已经料到寇准要继续游说他渡河,是以一开始就在心理上处于弱势。果然,寇准张口就说:“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必须要渡河的话不足凭信,可以问问高琼。”宋真宗还来不及回答,高琼便说:“寇相公的话不无道理。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迁都江南,随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不会抛弃家中老小随陛下只身逃往江南的。”

接着,高琼便上前请宋真宗立即动身渡河。宋真宗进退两难,干脆不表态。枢密院事冯拯在一旁斥责高琼对宋真宗鲁莽无礼。高琼愤怒地驳斥道:“你冯拯只因为会写文章,官做到两府大臣。眼下敌兵向我挑衅,我劝皇上出征,你却责备我无礼。你有本事,为何不写一首诗使敌人撤退呢?”

冯拯无话可说,宋真宗则继续一言不发。高琼当机立断,命令兵士把宋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到了黄河渡河口浮桥处,宋真宗又停下来。高琼用铁锤击驾宋真宗御车的辇夫的背,迫宋真宗渡过了黄河。

尽管车驾中的宋真宗本人心惊胆寒,然而,当大宋皇帝的黄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宋军与百姓立即齐呼万岁,欢声雷动,声闻数十里。宋军因而气势倍增。当时辽军围攻澶州,辽国萧太后亲自上阵擂鼓助威,辽军无不激动振奋,奋发向前,宋军看见辽军的声势,不战而寒。可以说,宋真宗亲临北城,从根本上扭转了宋军的士气。

宋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坚持回到南城行宫。但宰相寇准就此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回到南城后,尽管有黄河天险,但还是不放心,数次派人前往北城探视寇准的举动。而寇准竟然与知制诰杨亿在北城城楼上喝酒下棋,泰然自若,十分镇定。寇准如此表现,显然是胸有成竹,宋真宗总算放了心,不再恐慌。

就在这个时候,留守东京的雍王赵元份突然暴病而亡,宋真宗于是借此机会回驾京师,将前线抗辽的军事大权全部交给寇准。

〔赵元份娶崇仪使李汉斌之女,婚后关系平常。李氏“悍妒惨酷”,宫中女婢小不如意,必加鞭杖,或致死。而皇帝给赵元份妻妾的赏赐,李氏以正妻身份独占。不仅如此,王府大小事务都是由李氏做主。赵元份生病卧床,王府上下竟然无人过问。宋真宗亲临探视,发现没有一个人在赵元份床边伺候,不得不派自己的宫人为赵元份煮汤熬药。尽管李氏如此恶劣,宋真宗愤怒至极,也没有处置她,这自然是因为赵元份极力维护李氏的缘故。而赵元份对一个悍妇如此容忍,也可谓是怪事一件。赵元份死后,李氏毫不悲伤,形容十分可疑。宋真宗下令撤消她的封号,逐其出王府。赵元份的孙子赵宗实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就在宋真宗离开澶州后不久,宋将张环用威力惊人的床子弩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擒获名将杨业之人),极大地动摇了辽军军心。

〔床子弩即为弩炮。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远胜于单弓。使用床弩的士兵称为“床子弩手”。张弩时,床子弩手用粗壮的绳索把弩弦扣连在绞车上,摇转绞车,张开弩弦,安好巨箭。放射时,要由床子弩手用大锤猛击扳机,把箭射向远方。北宋的《武经总要》载有多种多弓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缘而上。宋太祖开宝年间,魏丕曾对床弩作了改进,射程又大为提高。《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之一。〕

此时辽军孤军深入中原腹地已久,供给线长,粮草因而不继,加上辽军先锋萧挞览被射死对士气影响极大,于是萧太后暂缓攻城。

而宋军方面,由于宋真宗御驾亲征,士气高涨,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军民,多达几十万人。局势明显对宋军有利,宋真宗却没有抗敌的决心。早在他离开京师的时候,就暗中派出了使臣曹利用往辽军大营与萧太后议和。只是因为当时战事激烈,曹利用一直未能到达辽营。而当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垒之时,曹利用一直谋求往返于两军之间。

萧太后见辽军处境不利,担心腹背受敌,便开始谋求议和,派宋降将王继忠(望都之战中被辽军俘虏后投降辽军)与曹利用联系。

寇准坚决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宋军将领宁边军都部署杨延昭(杨业子,著名的杨六郎的原型)也坚决主战,上疏提出乘辽兵北撤,扼其退路而袭击之,以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宋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宋臣中的妥协派气焰极为嚣张。这些人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寇准在这帮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

宋辽两国的和谈就此开始。辽军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朝“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宋方的条件则要软弱得多。只要辽国退兵,宋朝愿意以金帛代地,每年给辽国一定数量的银、绢作为补偿,但不答应领土要求。

谈判在两军对峙中进行。萧太后十分懂得见好就收,最终按宋方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剩下的问题就是每年给辽国银绢的数量。曹利用就此请示宋真宗,宋真宗说:“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意思是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辽国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当时宋朝极其富有,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五百万贯,而明朝总共二十七十六的历史,总铸钱量也仅一千万贯,由此可见宋商业之繁荣、经济之发达。宋真宗时,宋朝廷的年岁收入折算为银绢,大概为七千万两/匹。因此,宋真宗认为可以承担“岁币”之数百万,以此来换取和平。

曹利用承旨后,刚从宋真宗的行宫出来,就被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寇准拦住。寇准问明情况后,警告曹利用说:“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三十万。否则,你一回来我就要砍你的头!”曹利用后来成为风光一时的权臣,跟另一权臣丁谓联合起来,与寇准一派大搞党争,不过当时还未见显赫,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吏,被寇准一吓,立即悚然而惊,喏喏应命而去。

经过谈判,曹利用果然以三十万银绢谈成。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澶州西有湖名澶渊,澶州也称澶渊郡)。

澶渊之盟规定: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好笑的是,和议达成后,宋真宗询问结果,曹利用伸出三个指头。宋真宗误以为给了辽国三百万,大吃一惊,说:“太多了!”但想了一想,又认为谈判既已成功,也就算了,又说:“三百万就三百万吧。”后来,宋真宗弄清了只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合计数才三十万,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大大低于早先的估计,不禁大喜过望,重重奖赏了曹利用,甚至写诗与群臣唱和,以此来庆祝。

澶渊之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澶渊之盟以后,辽、宋长期保持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此后一百二十年间,辽宋不曾兵戎相见。但在中国历史上,这却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对于宋朝而言,澶渊之盟显然是个屈辱性的条约,既承认辽国政权的存在,又开“岁币”之滥觞,导致此后两宋之积弱,使宋朝繁荣的局面江河日下。

寻找消失的民族——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

用DNA技术破解契丹消失之谜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稿件来源:新华网)

参考资料:

http://itsohucom/7/1003/47/column214724744shtml

辽朝中其实契丹人并不是很多。辽朝有900万人口,其中汉人约300万,渤海人也有大几百万,还有生女直,熟女直等民族。真正的契丹人最多不过200万。契丹虽有自己的文字,但从上到下都喜欢汉文,如辽东丹王耶律倍就藏汉族书籍数万册,耶律倍的儿子辽世宗,孙子辽圣宗都能作汉诗。辽朝后期,辽朝境内的契丹人和渤海人同汉人都没多大区别了,尤其在头下州。辽朝灭亡几十年后,耶律倍八世孙耶律楚材为学契丹文竞跑到西域去学!一个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能以独立的存在很正常。

金朝帝王世系表如下: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历经十帝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国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女真贵族大肆占领华北田地,奴役汉族,使得双方的冲突加剧。当金朝国势衰退时,汉族纷纷揭竿而起。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金国作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质浓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吸收辽朝与宋朝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法制度。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国的原名为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所灭。 辽在与中原和西部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辽国历史 建国(907年-950年) 辽国-北宋地图契丹部落联盟时代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 阿保机(太祖天帝)建国 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乘中原之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于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916年(辽神册元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建年号为神册。辽太祖多用汉人,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皆为佐命功臣。掠夺中原的财富和人口,在草原上按照中原模式建立城郭以安置掠来的汉人。 918年(辽神册三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20年(辽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下诏推行。922年(辽天赞元年),封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925年(辽天赞四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926年(辽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摄政,其间屠杀政敌数百人。 德光(太宗武帝)嗣立 926年(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摄政,耶律德光总揽朝政。927年(天显二年)十一月,在述律氏的支持下即位。930年(天显六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 入主中原 936年(天显十一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耶律德光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石敬塘向太宗自称儿皇帝。 割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怀柔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于938年(会同元年)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国改为大辽,改元会同。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944年(会同四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947年(会同七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东京,灭后晋。二月,以晋国称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因“纵兵掠刍粟;括民私财;不遽遗诸节度还镇”大失民心而招中原人民反抗,无法巩固统治,四月,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 阮(世宗和帝)即位与南伐 947年(会同九年),耶律吼等将领在前线拥立随军作战的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萧太后述律平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他的称帝,派其子耶律李胡在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大败。经过大臣耶律质屋的劝阻,太后才认同了耶律阮的帝位。 世宗时任用贤臣耶律质屋,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这些改革使尚处在原始社会的辽朝飞跃性的进入封建社会,也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与辽世宗的改革分不开的。但是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他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 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重建对中原的统治,多次对中原用兵。951年(辽天禄五年)九月,世宗协助北汉攻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由于其他部队未到,所以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晚上,一直有篡位之心的耶律察割将辽世宗耶律阮杀死于梦乡

辽朝皇帝耶律隆绪的能力应该说整体在中游吧,历史评价一个皇帝,一般都论文治武功,耶律隆绪统治契丹时,使辽朝达鼎盛,向高丽及西北诸部发动战争,声威传中亚,同时压制宋朝,让四方称臣服,但毕竟还是没能统治中原。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隆绪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四年(986年)辽军大败宋北伐之师,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两朝各守旧界,不过每年北宋要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布,这个和约的签订,对辽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也为后来辽国走上巅峰,奠定了基础。当时耶律隆绪作为辽国的皇帝,对这份和约的签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一百多年,辽宋未大战。同时为制扼宋朝,对党项施以拉拢之策 。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耶律隆绪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使辽朝达鼎盛。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 。

虽然当时北宋和辽国,签订了合约,双方友谊和平相处,但是辽国并没有停止,扩张领土的行为。在耶律隆绪当皇帝的四十八年里,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曾经三次和高丽国发生战争。对于和高丽国之间的战争,也持续了十九年。最后高丽的自身国力,无法支撑战争的进行。最后成为了辽国的附属国,每年都向辽国进贡。

自从高丽国变成辽国的附属国,辽国在东南亚的实力,也进一步提升。在那之后的几十年中,东亚有许多国家都会向辽国进贡,形成了很多国家,向辽国朝贡的情况,辽国也理所应当成为了东南亚的霸主。辽国的史官们在史书的记录中,把耶律隆绪称为辽国的神。

耶律隆绪除了在军事改革,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贡献。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他一辈子写了五百多首诗,流传到现在,最出名的一首就是传国玺。

他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所作曲达百余首。汉文化修养颇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  ”。1031年驾崩,葬庆陵,史称耶律隆绪为“辽朝盛主”。

契丹人在建国之后,推行的斡鲁朵宫卫制是辽朝政权因国情的特殊性而设立的一项轨制。辽朝皇帝的宫可称之为"斡鲁朵",所以也叫斡鲁朵宫卫军,简单地说就是皇室卫队。而斡鲁朵宫卫军的兵员就是从各部族及 居住的州县人户中征募而来。在辽朝统治时期,每一届新老政权更迭之时,继任统治者在政权更迭之后,都会建立一个隶属于本人统帅的斡鲁朵宫卫军。而每一支斡鲁朵机构都有自己直属的武装力量、壮丁农户、奴隶和领地所构建而成的一个完全拥有独立经济和武装力量的组织。 斡鲁朵宫卫制有如下几种族户构成: 每一支斡鲁朵宫帐编制里都掌管着若干个契丹人石烈、瓦里、和 、渤海人州县以及可以调动军事力量的提辖司。 第一、 契丹人石烈。石烈,辽朝体制下的行政机构名称。原先是契丹氏族的一种称谓。辽朝建国后,石烈既相当于一个县级的建置。 第二、 瓦里(辽朝契丹贵族差遣奴隶的一个组织。契丹人犯法,罚为奴隶,既编入瓦里为奴隶主贵族工作,生产劳作、制作器物。辽朝皇室和皇族诸斡鲁朵宫帐中均有瓦里,差遣的奴隶。 第三、 、渤海人州县与征调斡鲁朵军事力量的提辖司。提辖司隶属于辽朝政权北面官制体系内。实为辽朝诸宫领兵的一个官方组织机构,统领各宫帐所属的蕃汉丁户。辽朝十二宫一府都设有数量不等的提辖司,提辖司平时负责管理各地丁户,战时则负责招募兵丁。 而每一个提辖司都管辖着不同数量的契丹族本户与蕃汉转户。蕃汉转户就是指契丹建立辽朝后,宫帐户籍编制的一种。也就是蕃转户和汉族转户后,二者合并的一种称呼。蕃户就是说契丹族和汉族之外的其它各少数民族,汉也就是所说的汉族。汉户原不归契丹政权掌辖,都是被契丹人掳掠或自愿投降而来,后逐渐演变成了契丹皇帝及各宫卫的私属宫户,因比契丹族户身份低微。所以转户之人丁又称之为"转丁"。 辽朝统治政权的诸宫卫一共有蕃汉转户12万4千,既每个宫卫拥有3千至2万户不等。战争爆发时要担负着为辽朝统治政权提供同等数量的宫卫骑兵。 斡鲁朵宫卫骑兵 斡鲁朵,在《金史》记载中称之为"斡里朵",而在《元史》记载中称其为"斡耳朵"。在蒙古语里有斡鲁朵代表着"中央"的含义,并逐渐转换为皇帝宫殿之意。而在辽朝的史籍记载中"斡鲁朵"则代表着宫、官帐、官卫的含义。 "斡耳朵,宫也"。《辽史国语解》 "居有宫卫,谓之斡耳朵"。《辽史营卫志》 根据史籍记载,契丹人建立辽朝之后,从开国皇帝「 ”耶律阿保机”开始至辽朝的末代皇帝「 ”耶律延禧”截止,一共设立了十三个这样的斡鲁朵宫卫编制。待逐一分解后,就是辽朝的九任帝王各自配置了一个斡鲁朵;还有两位居摄时间比较长的皇太后,也就是拥有断腕太后之称的应天太后述律平和承天太后(萧太后)萧绰所各自执掌一支斡鲁朵。 再有就是一位权力和势力比较高的亲王,也就是孝文皇太弟(辽圣宗的弟弟)「 ”耶律隆”设立的一支斡鲁朵。除此之外,另有一位权贵显赫,倾动京都的汉族宰相「 ”韩德让”(契丹名为:耶律隆运),也就是颇受萧太后赏识的摄政王「 ”耶律隆运”设置的一府斡鲁朵。 "大丞相晋国王耶律隆运,本韩氏,名德让。以功赐国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赠尚书令,溢文忠。拟诸宫例,建文忠王府。"《辽史营卫志上》 斡鲁朵十二宫一府的具体设置情况分别是: 辽朝政权统治者先后设置了十三支斡鲁朵,也就是十二宫一府的编制。 第一支、弘义宫,算斡鲁朵,辽太祖时期设置。弘义宫,又称之为"算斡鲁朵"。契丹语腹心曰"算",宫帐为"斡鲁朵"。以心腹之卫,后又增渤海俘户、锦州户。宫帐在临潢府,有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出正丁一万六千,蕃汉转丁一万四千,骑军六千。 第二支、永兴宫,国阿辇斡鲁朵,辽太宗时期设置。永兴宫,又称之为"国阿辇斡鲁朵",初名"孤稳斡鲁朵"。辽太宗以太祖平渤海俘户,东京、怀州提辖司及云州怀仁县、泽州滦河县等户设置。宫帐在游古河侧,共有正丁六千,蕃汉转丁一万六千,骑军八千。设有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行宫都部署等。又设立提辖使掌典提辖司兵丁,马群太保等官掌养马。 第三支、积庆宫,耶鲁斡鲁朵,辽世宗时期设置。积庆宫,又称之为"耶鲁盌斡鲁朵",契丹语兴为"耶鲁盌",宫帐为"斡鲁朵"。世宗以其父耶律倍之卫从、太祖俘户、云州提辖司及高、宜等州户置。积庆宫统治的提辖司有四处: 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正户五千、蕃汉转户八千,正丁一万、蕃汉转丁一万六千、骑军八千。设有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都部署等官,又有提辖司掌典兵丁、马群司掌养马。 第四支、长宁宫,蒲速斡鲁朵,辽朝应天太后时期设置。长宁宫,又称"蒲速盌斡鲁朵。"太祖淳钦皇后以辽州及海滨县等户置。宫帐在高州,有正户七千,蕃汉转户六千,出骑军五千。有南京、 西京、奉圣州、平州四处提辖司掌典兵丁。宫设置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 第五支、延昌宫,夺里本斡鲁朵,辽穆宗时期设置。延昌宫,又称之为"夺里本斡鲁朵",契丹语称讨平为"夺里本",宫帐为"斡鲁朵"。穆宗即位,以求兴宫户及阻卜俘户,中京提辖司、南京制置司,咸、信、韩等州户置。宫帐在乣雅里山南,有中京、南京、平州三处提辖司。正户一千,蕃汉转户三千,正丁二千,蕃汉转丁六千,骑军二千。 第六支、彰愍宫,监母翰鲁朵,辽景宗时期设置。彰愍宫,辽景宗以太宗弟李胡侍卫及武安州户置。又称之为"监母斡鲁朵",契丹语称遗留为"监母",宫帐为"斡鲁朵"。提辖司四处: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一万,正丁一万六千、蕃汉转丁二万、骑军一万。 第七支、崇德宫,孤稳斡鲁朵,辽承天太后时期设置。崇德宫,辽萧太后时期设置,又称之为"孤稳斡鲁朵"。契丹语称玉为"孤稳"、宫帐为"斡鲁朵"。宫帐在土河东,提辖司三处: 南京、西京、奉圣州。有正户五千、蕃汉转户一万,正丁一万二千、蕃汉转丁二万、骑军一万。 第八支、兴圣宫,女古翰鲁朵,辽圣宗时期设置。兴圣宫,又称之为"女古斡鲁朵"。契丹语,女古意为金,斡鲁朵意为宫帐。辽圣宗即位后,以国阿辇、耶鲁盌、蒲速盌三宫帐户组建。设兴圣宫使为长官,总领兴圣宫军民政务。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以兴圣宫都部署司掌其契丹军民之政,为北面官。以兴圣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掌其 军民之政,为南面官。拥有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四提辖司。统辖正户一万,蕃汉转户二万,正丁二万,蕃汉转丁四万,骑军五千。又有马群司,掌其马群饲养蕃息。 第九支、延庆宫,窝笃荡斡鲁朵,辽兴宗时期设置。延庆宫,又称之为"窝笃碗斡鲁朵"。契丹语,窝笃碗意为孳息,斡鲁朵意为宫帐。辽兴宗即位后,以诸宫帐户及饶州户组建。宫帐在高州西,设延庆宫使为长官,总领延庆宫军民政务。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以延庆宫都部署司掌其契丹军民之政,为北面官。以延庆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掌其 军民之政,为南面官。拥有南京、西京、平州、奉圣州四提辖司。统治正户七千,蕃汉转户一万,正丁一万四千,蕃汉转丁二万,骑军一万。 第十支、太和宫,阿思斡鲁朵,辽道宗时期设置。太和宫,又称之为"阿思斡鲁朵"。辽道宗以诸宫帐御前承应人及兴中府户置,设太和宫使、副使,并设有太和宫太师、太保、侍中等职。以都部署司掌契丹军民事务,南面行宫都部署司掌 军政事务。在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四处设提辖司统帅宫卫兵丁。有正户一万,蕃汉转户二万,骑军一万五千。 第十一支、永昌宫,阿鲁荡斡鲁朵,辽天祚帝时期设置。永昌宫,又称之为"阿鲁盌斡鲁朵",契丹语辅祐称"阿鲁盌",宫帐称"斡鲁朵"。以诸宫帐御前承应人。有正丁一万六千,蕃汉转丁二万,骑军一万。设官有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及行宫都部署等,又有提辖司掌典兵丁,马群司掌养马。 第十二支、敦睦宫,赤寇得本斡鲁朵,辽孝文皇太弟时期设置。敦睦宫,又称之为"赤实得本斡鲁朵"。契丹语称孝为"赤实得本"。宫帐为"斡鲁朵"。圣宗弟耶律隆庆以文献皇帝耶律倍承应人及渤海俘户及建、沈、岩三州户置。提辖司只南京一处。有正户三千、蕃汉转户五千,正丁六千,蕃汉转丁一万,骑军五千。 第十三支、文忠王府,大丞相耶律隆运时期设置。文忠王府,辽朝宫帐名称。耶律隆运本 ,名韩德让,生前曾为大丞相、晋国王,宠遇无比,死后谥文忠,拟诸宫例,建文忠王府。辖川州及上京、中京、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六提辖司。正户五千,蕃汉转户八千,出骑军一万。 契丹诸宫帐创建斡鲁朵宫卫制度的作用: 斡鲁朵宫卫制可以说是在原契丹族亲兵制度的根柢上通过革新后创立的一套制度。 "太祖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兵缺然。乃立斡鲁朵法,裂州县,割户丁,世建官卫。"《辽史兵卫志》 斡鲁朵宫卫骑军可以说是属于辽朝统治帝王和皇后的私人武装力量。契丹语称皇宫为斡鲁朵,所以宫卫骑军也称之为斡鲁朵骑军。平日里皇帝、皇后定居后宫中之时,斡鲁朵军负责宫中警卫;外出时,斡鲁朵军担负着随从护卫职责;战争爆发的时候,斡鲁朵军会根据需要而组建成一支临时的特种武装力量。 斡鲁朵军的家属则根据斡鲁朵宫帐驻地的不同也随之而动,随军家属则根据宫帐划定的生活区域而居住。随军家属的生活地点,就是隶属于皇帝或皇后的斡鲁朵辖区,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户也就称之为斡鲁朵丁户或宫户。 斡鲁朵宫户里面的契丹族人,是正户,因身份地位高于蕃汉转户,所以是斡鲁朵宫卫军中的核心力量。而斡鲁朵宫户里面的的 和其它少数民族,因身份地位低于契丹族正户,既为藩汉转户。 所以,每一支斡鲁朵都拥有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由宫户、奴隶和州县所组建的一个体制。即使是皇帝、皇后死去这支斡鲁朵宫卫军依旧会保留这个编制。皇位更迭之后,新的统治者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再次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斡鲁朵宫卫军。 根据史籍记载,辽国开国之君"耶律阿保机"创建的斡鲁朵制度,自契丹建国初始到被女真族开辟的金朝所灭亡,这期间共设立了12宫1府的斡鲁朵宫帐编制,总计共拥有斡鲁朵丁户40余万人,宫卫骑军10万余人。 所以,我认为斡鲁朵宫卫制为耶律阿保机在建立契丹统治政权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政权的崛起,契丹八部之一的迭剌部耶律氏王侯等氏族势力的快速膨大,也持续不断地对契丹政权最高统治者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威胁。 契丹政权的统治者、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为了增强自己的执政帝位,稳固中央集权的统治。耶律阿保机采纳了契丹开国二十一元勋之首的"耶律曷鲁"所奏疏「 ”分析迭剌部”的建议,于公元922年(天赞元年)将契丹八部之一的「 ”迭剌部”拆分为五院、六院两部。 契丹"迭剌部"就是辽朝北面官体制里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的前身。阿保机在分析迭剌部的同时又安排了自己亲信之人对此部予以统辖。因而大大减弱了迭剌部契丹贵族的势力,此举迫使迭剌部贵族们的实力骤减,从而使迭剌部的执政地位沦落为与契丹诸多普通部落一同。 同期在整个离析契丹迭剌部贵族的进程中,足智多谋的耶律阿保机将负责担任皇帝护卫工作的近卫军正式从迭剌部体制中脱离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拥有独立编制和番号的御帐亲军。 御帐亲军是辽朝皇帝和皇后宫帐下的嫡系军队: ①、隶属于辽太祖阿保机皇后"述律平"的御帐亲军又称谓"属珊军",实为蕃汉精兵,号称有二十万骑。"属珊军"是挑选蕃汉精悍健壮和有才艺技术的俘虏所组建而成。"属珊",契丹语,就是说有"珍美如珊瑚"的含义。 ②、隶属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御帐亲军又称谓"皮室军",号称有三十万骑。实为辽太祖时期设置心腹亲兵,选自契丹诸部精锐甲士组建而成的侍卫亲军,又称之为腹心部。后将心腹之卫增编为"皮室军"。"皮室",契丹语,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义为"金刚"的意思。 "皮室军"配置有左、右、北、南、黄五部。每部各设一个皮室详稳司。皮室详稳司隶属于北面官制。执掌皮室军,置设左右皮室详稳官。 "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钦定续通典》 固然,史籍中所记载的"亲卫缺然",其含义也绝不是仅仅为了解决皇宫亲信卫队匮乏的问题。一直以来,早已习惯了游牧部落生活,居无定所,"迁徙往来无常处"的辽朝统治者,虽说长期备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带领契丹人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的一个时代性转化。可是源于契丹族人的实质生涯必要,其并不是很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其本来骑马牧放的一种迁徙生活习惯。 所以说,此时此刻的阿保机很清楚,既然已经分析了契丹部落原贵族们的势力,契丹贵族"迭刺部"也就自然而然不再是他所仰仗的一股力量。因此,在当前的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重新组建一个值得自己信赖的、一个崭新的机构来取代它。这个新组织不单单要为契丹政权最高统治者担负起保驾护航的使命,同时还要肩负起皇帝、皇后宫帐警卫的职司与责任。并且还要能够为契丹政权统治者供给基础的经济保障,承担起隶属于原"迭刺部"所职守的整体工作。 宫曰:斡鲁朵。"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辽史》 因此,增扩宫卫编制,置分宫帐丁户。一个崭新的、意在替换原契丹贵族部落作用的机构"斡鲁朵"便应运而生了。至此以后,每一届辽朝政权统治者在承袭帝位后,都会遵循帝王惯例创建一个隶属于自己的斡鲁朵宫卫军编制,而前一届统治者的斡鲁朵编制依旧存在,至此"世建宫卫,成为定制",而逐渐形成了辽朝统治政权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和亘古不变的一种制度。 关注赵刘果儿

辽圣宗作为辽朝皇帝,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举措?

有很多例如学习科举、调整阶级、法制革命、积极赈灾等等。辽圣宗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圣宗为称号的君主,可以说辽圣宗的名声非常大不过辽圣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