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6浏览:1收藏

乌拉街的历史沿革,第1张

“乌拉”系满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为“沿江”。乌拉街原称布拉特乌拉,是明朝属地。明朝建立后,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羁縻政策。

因而在乌拉街所在地设立乌拉卫。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势力逐渐崛起,其中乌拉部相继吞并了附近的女真诸部,建立了乌拉王国,以乌拉街为都城。

后乌拉国屡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争斗。1613年,努尔哈赤灭乌拉国,并在这里养精蓄锐,向中原进发,继而得天下。因此,清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

把它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清顺治十四年,乌拉古城设立了打牲衙门,负责向皇家供奉东北特产,和苏州、南京和杭州一起,成为清朝贡品基地之一。

赢得“乌拉城远迎长白,近绕松江,乃三省通衢”的赞誉。乌拉街镇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生活在这里。

乌拉街镇历史悠久,古迹传闻众多,曾是明朝海西女真乌拉部及清朝三大贡品基地之一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负责进贡土特产品的经济特区)所在地。

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留下过战迹、足迹、墨迹。被清王朝封为“本朝发祥之地”,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

清朝入关前,后金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就着手筹建打牲乌拉城,编旗拨户,成立打牲“上三旗”了。自清顺治十四年(1657)农历三月初五日开始。

改“乌拉地面嘎善”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使其成为全国“四大朝贡基地”之一。截止1911年清王朝终灭,打牲乌拉朝贡计255年。

扩展资料:

乌拉街如故满族发祥地之一。从1727年吉林乌拉配置永吉州,迄今已有260余年汗青。由于它的建立要早于吉林市,因此在民间宣传着“现有乌拉,后有船坞”的说法。 

相传乌拉街最早的古城始建于公元8世纪。东北的__粟末部(满族祖先)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创建了地方政权,称渤海国。为了抵抗契丹人的侵犯。

在乌拉街旧街西北一公里的粟末水江干(松花江),修筑一座城池,称为宁江洲。从近期出土的大量文物看,在“海东盛国”的渤海时期,乌拉古城是一座生齿众多、特别繁华的城池。

乌拉街这个名字,乍听起来觉得很奇怪,它与汉族的地名不一样,因它是满洲人前身女真人的语言地名。“乌拉”汉译是江、河或水岸和江岸之意。

乌拉街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古代记载的“肃慎氐”就是满族的远祖肃慎。这从乌拉街杨屯大海猛出土文物“偌矢石怒”得到的实物可以佐证。

但有关乌拉街的名字,至今可见的文字记载,而是从元代开始,显然,每个名字的记载都有它的成因所在。

1、乌拉夷:

此各字走乌拉街元、明两朝称谓的一种。“夷”是明朝人们对女真人的蔑视、污蔑的称呼。把当时的海西女真有“江夷”和“山夷”之分,沿江称“江夷”,靠山称“山夷”。

2、乌拉卫:

明朝初,实行“以夷治夷”的策略。永乐年间(1406年)设立“奴尔干都司”,“卫”为最基层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乌拉卫是“奴尔干都司”下属的一个“卫”。

3、乌拉国: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西女真各部蜂拥掘起,各自独霸一方,自立为王。扈伦国纳齐布录的六世孙布颜建立乌拉国,史称“扈伦四部”。(乌拉、叶赫、哈达与辉发。)

4、布特哈乌拉:

“布特哈”是满语“渔猎”之意。明万历年间(1613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率兵灭了乌拉国之后,采取了怀柔政策,封了原乌拉国王布占泰第八子、自已的亲外孙洪匡为“布特哈乌拉贝勒”来管理乌拉地区的行政而得其名。

5、打牲乌拉:

清朝于1648—1909年的260多年间,在今乌拉街设立隶属于清庭内务府的“打牲乌拉总总衙门。其职能是以筹办朝庭所需的各种贡品为主。打性乌拉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简称。

-乌拉街

姓氏:爱新觉罗

  名字:皇太极

  出生: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

  逝世: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1日)

  出生地:费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旧老城)

  逝地:盛京(今沈阳)清宁宫

  庙号:太宗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父亲: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后金汗,清朝皇帝(1626~1643年在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1592年11月28日)生。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四十三年,授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天命元年(1616)正月,封和硕贝勒,与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共理军机,统兵出征。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六年,参加沈辽之战,攻占沈阳后,在浑河南岸以百骑破明援军数千。攻辽阳,率军先入明阵。七年,参加广宁(今北镇)之战,克义州(今义县)。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十一年,从父参加宁远之战失利,退兵沈阳。是年九月,在努尔哈赤卒后,于沈阳继后金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定先征服朝鲜(今朝鲜、韩国)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天聪元年(1627),命贝勒阿敏、济尔哈朗进兵朝鲜,迫国王李倧遣使请盟。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通使议和,待机而动,五月,亲率八旗军5万余发起宁锦之战,兵败还师。次年,以使臣屡为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所杀,率精骑奔袭,获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之捷,俘众万余。复率满蒙联军西征察哈尔,追逐至兴安岭。三年,率满蒙联军10万绕道蒙古,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遵化西北)逾边墙,突袭明京师(今北京),互有胜负。巧施反间计,致明廷逮杀督师袁崇焕。陷京畿州县多处。东归连下遵化(今属河北)、永平(今卢龙)、滦州(今滦县)、迁安四城,留兵据守。颁发八旗临阵赏罚令。五年,命人铸红衣大炮,名“天佑助威大将军”(为后金造炮之始)。令以归附汉族军民组建一旗汉军,由额驸佟养性总理汉人军民事。遣将率满、蒙、汉军数万攻明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挖壕筑墙,长期围困,在城周围50里内挖壕四道,按八旗左右翼方位扎营盘45处,切断守城明军与外界联系。百余天中,督军交战数十次,各有伤亡,又亲率主力击败明援军4万,迫明总兵祖大寿于粮尽援绝献城投降,旋纵其归锦州。次年,阅汉兵,定仪仗制。率满、蒙军再征察哈尔部,迫林丹汗弃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逃遁青海,基本控制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以北地区。不久,废除与三大贝勒并坐的旧制,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七年,谕各牛录额真以恤贫训农习射。亲自出迎渡海来降的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等,隆礼厚待,授都元帅、总兵官。遣兵取旅顺。次年,率军9万绕道蒙古,从长城北部诸口入关,袭掠宣、大一带,收察哈尔部余众。是冬,遣兵征黑龙江虎尔哈及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巩固和扩大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九年,命贝勒多尔衮、岳托等领兵万余赴黄河以西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统一漠南蒙古,建立蒙古八旗制。是年十月,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十年四月,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兵由喜峰口入长城,攻掠京畿地区,连破12城,俘人畜18万余。十二月,以朝鲜拒绝臣服,亲领大军攻之,逼李倧乞降称臣、与明断盟,乃还师。崇德二年(1637),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等率舟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重申不可废骑射之制。七月,编汉军为两旗,以总兵石廷柱、马光远为都统。次年,亲征喀尔喀蒙古,迫查萨克图汗远遁。九月,以多尔衮、岳托分统左右两翼八旗军入长城,由北京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次年三月退兵,转战数千里,克府、州、县城数十座,俘人畜号46万余。是年,分汉军两旗为四旗。五年,改变入关掳掠、消耗明朝实力的方略,采取长围久困和野战打援之策,与明军展开松锦之战。命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轮流担任前方主帅,率兵往义州筑城屯田,逐步进围锦州。六年,闻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计13万步骑援锦州,亲统大军,抵达松山戚家堡,命师横截松山至锦州大路,断明军饷道,设伏以待,大败明军。七年二月,破松山,俘降洪承畴。三月,迫明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复降清。塔山、杏山相继而下,历时两年余的松锦之战告捷。六月,将汉军四旗改编为八旗。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10万余入关攻明,深入山东腹地,克降府、州、县城88座,俘掠人口30余万、牲畜30余万。八年,遣阿尔津等征黑龙江虎尔哈部,叶臣等更戍锦州。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病卒,年52岁。皇太极一生博览群史,允文允武,长于计谋,优礼汉官,建立八旗蒙、汉诸军,运用新兵器,灵活用兵,不断改变战法,所向多捷,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孝庄太后

  清太宗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1613-1687)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於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於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於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於她的历史地位。由於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著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漤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犟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乾隆在他六十五岁的时候,后宫的淳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按照清朝宫规,只有皇后的嫡出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妃嫔的女儿只能受封和硕公主,待遇等于郡王。

  而十公主居然能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可见乾隆对这个女儿的宠爱到了何等地步。

  淳妃姓汪,十八岁入宫,封为“永常在”。在同时进宫的少女里,淳妃算是出色的一个,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临幸,封为“永贵人”,不久更得以晋封为淳嫔,正式成为皇帝的六宫粉黛之一。乾隆三十九年,并非宠妃的淳嫔居然怀孕了,这令六十多岁的老皇帝大喜过望——从乾隆三十一年小儿子永璘出生以来,八年里后宫就再没响起婴儿的啼声。因此他久没想到,自己和青壮年男子一样,仍然还有让女人孕育孩子的能力,那就是说,自己定能得享遐龄。

  作为一个花甲老人,六十五岁的乾隆不可避免地已经开始畏惧死神的降临。因此,淳妃有孕的消息让乾隆所感到的欣喜,恐怕仅次于当初即位为帝。

  十公主生在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三,正是宫内宫外都喜气洋洋地过新年的时候。

  既有如前所述的原因,又选了这么大吉大利的日子降生,十公主的受宠,便有了充分的先天理由。

  她刚刚降世,立下大功的淳嫔便被册封为妃。

  乾隆对这个盼望已久的女儿,给予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它子女的。经常有世间稀少的珍宝被送入淳妃宫中,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母亲。

  倚仗着女儿,淳妃渐渐地被宠坏了,不但不象刚入宫时那么谨慎小心,反而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宫女内侍解气。

  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淳妃一怒之下,居然把一名宫女活活打死了。

  这可闯下了大祸。清宫的宫女制度与前朝不同,宫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眷属里挑选出来的,在宫里如果得到皇帝宠幸,便能得到晋封,即使不能,到了一定年纪也还要送回家嫁人的。并不是就此卖给帝王家的。

  通过正式选秀入宫的女子,一般出身较高,得幸后便能直接封贵人,如后来的慈禧太后,第一个封号就是兰贵人;而宫女出身受宠的才要从常在、答应起封。从淳妃自己曾为“常在”的经历来看,初入宫时,她也不过是宫女子而已。现在她飞上枝头,居然动手打死宫女,行为可谓恶劣之极。

  乾隆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勃然大怒。照他的脾气,本来是要狠狠处置的,但是想到十公主的前途,他手下留情,只是将淳妃革去妃位,降为嫔级。

  淳妃既然带罪,自然没有抚养女儿的权力,十公主遂被送到其它的贵妃宫中。

  但是不知世事的小女孩儿,离开了母亲,怎么会习惯呢,于是十公主不停地啼哭,日不能食,夜不能眠。乾隆看着女儿红红的小脸几天工夫就变得苍白起来,不禁心疼万分。只得又将十公主送回淳嫔宫里。

  女儿既然回了淳嫔宫中,乾隆想念女儿时,便只能去那里看望。不可避免的,也要就跟淳嫔碰面了。

  正所谓见面三分情,不多久,乾隆就看在女儿的份上,宽恕了淳嫔,将她恢复了妃位。

  小小的女孩儿,挽救了母亲及整个汪氏家族的前途和颜面。

  由于特别受宠,十公主从小就跟在父亲的身边,经常与大臣公卿见面,与亲哥哥及堂兄弟们混在一起,熟知政务。为了方便,她经常穿着男装,显得风姿不凡、爽朗开阔。

  十公主尤其与她的姐姐们不同的是,在例行的上书房学习之外,她还沿袭了满蒙女子的特色,喜好骑射。在木兰秋狩的时候,每当她弯弓搭箭,总是能箭无虚发,比她的哥哥们要能干得多。因此,她甚至还得到过乾隆赏赐的黄马褂。

  乾隆看着这个文武双全,酷似自己的女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慨叹:“恨你不是男儿身啊。”

  然而,十公主生来就是女儿身,她不可能继承父亲的皇位。深感遗憾的乾隆只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女之心。

  十公主六岁的时候,乾隆就在满朝文武的子弟中,挑选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权臣和珅的独生子丰绅殷德为未婚夫。这其实是皇帝最大的失误,也是十公主一生悲剧的起点。

  太祖努尔哈赤诸女

  长女(1578一1652):固伦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褚英与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仅11岁就嫁给栋鄂氏何和礼,因此称东果格格,亦称东果公主。

  何和礼,明人译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岁时袭其兄位为栋鄂部长,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可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重视。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之一,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为参决军国大事的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间授世职三等总兵官,后称三等子,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时年64岁,顺治时追谥温顺。东果格格于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时年75岁。

  次女(1587-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万历十五年(1587)生。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又将此女在天命年间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称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时年51岁。嫩哲格格于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时年60岁。

  三女莽古济(1590一1635):其母为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衮代,莽古尔泰、德格类、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岁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未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 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2女,1女嫁豪格被豪格杀死;另1女嫁岳托,岳托亦要杀死她,被皇太极所阻。

  四女穆库什(1595-1659):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努尔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岁时嫁给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来复将其嫁给后金的开国元勋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称和硕格格,亦称和硕公主。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比穆库什小一岁。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努尔哈赤在世时,两人碍于努尔哈赤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关系,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和。祟德二年(1637)他们的女儿因嫁给尼堪(褚英的第三子)没有生育,就将女仆所生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因此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时年65岁。图尔格后来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

  五女(1597-1613):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及努尔哈赤的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岁时嫁给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的次子党奇(达启)为妻。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时年17岁。

  六女(1600一1646):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五女为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岁,嫁给海西女真叶赫纳喇氏苏鼐。苏潮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去世,时年47岁。

  七女(1604-1685):乡君品级。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岁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终年82岁。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天命十年(1625)年14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时年65岁。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时年35岁。

  养女巴约特格格(1590-1649):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其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后金天命初年努尔哈赤将其收养宫中,封为郡主。天命二年(1617)年28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巴约待台吉恩格德里,遂称巴约特格格。恩格德里于万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尔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聪九年(1635)迁居东京辽阳,后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卒。公主在天聪九年晋封为和硕公主。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时年60岁。

  养孙女肫哲公主(1612-1648):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恪僖贝勒固伦之第二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天聪六年(162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去世,时年37岁。

  太宗皇太极诸女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熬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二女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三女(1628-1686):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时年59岁。

  四女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五女阿图(1632一170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12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六女(1633-1649):固伦公主。皇太极的第六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I 641)许配给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元年(1644)12岁时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时年17岁。夸札在顺治五年(1648)因罪被罚锾。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五年去世,时年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煤》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九女(1635一l 652):皇太极的第九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侍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1648)14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纳咧氏,与皇太极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为县君。顺治八年(1651)八月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十八年(1661)公主去世,时年27岁。

  十一女(1636--165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七年去世,时年15岁。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十二女(1637-1678):皇太极之第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不知姓氏)。祟德二年(1637)三月十五日生,初封乡君品级。顺治八年(1651),15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头等侍卫班第。康熙十七年(1678)去世,时年42岁。班第在康熙十年(1671)任理藩院侍郎,三十年(1691)任理藩院尚书。三十九年(1700)去世。

  十三女(1638一1657):皇太极之第十三女。其母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与皇太极的六子高塞、十女同母。祟德三年(1638)七月初七日生。顺治九年(1652)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十四年(1657)四月去世,时年20岁。

  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养女一(1615-1637):和硕公主。皇大极的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第一女,皇太极抚为己女。其母为哈达纳喇氏。号和硕公主。天聪二年(1628)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曼珠习礼。祟德二年(1637)册封为和硕公主,是年七月十九日去世,时年23岁。曼珠习礼与公主婚后,赐号达尔汉巴图鲁,祟德元年(1636)封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晋封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年(1665)去世。

  养女二(生卒年不详):皇太极康惠淑纪博尔济吉持氏巴特玛·璪所抚养的蒙古女,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而多尔衮的10个妻妾中有6人是蒙古族。

  世祖福临系

  长女(1652-1653):福临的长女。其母是福临的庶妃陈氏,与福临五子常宁同母。顺治九年(1652)三月十五日生,顺治十年十月殇。年仅2岁。

  次女(1653一1685):和硕长公主。福临的二女。其母为福临的庶妃杨氏。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六年(1667),15岁时嫁给瓜尔佳氏讷尔杜。纳尔杜官领侍卫内大臣加少博。康熙八年以从辅政大臣鳌拜罪被夺官,后复起,十五年(1676)加太子少师,是年卒。康熙年问,公主晋封恭悫长公主。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月去世,时年33岁。

  三女(1653-1658):福临之第三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巴氏,与福临长子牛钮同母。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十三日生。顺治十五年三月殇,时年6岁。

  四女(1历4-1661):福临之第四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乌苏氏。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韧二日生。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去世,时年8岁。

  五女(1654-1660):福临之第五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王氏。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二十日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时年六岁。

  六女(1657-1661):福临之第六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纳喇氏。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六日生。顺治十八年二月疡,时年仅5岁。

  养女一(1648-1691),和硕公主。福临兄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顺治五年(1648)八月二十二日生。后抚养宫中。顺治十七年封和硕公主,时年13岁,嫁给平南王尚可喜之七子尚之隆。尚之隆官至领诗卫内大臣。公主后来被封为和硕和顺公主。康熙三十年(1691)十一月去世,时年44岁。

  养女二(1652-1673):和硕公主。福临从兄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顺治九年(1652)五月生,后抚养宫中.封和硕柔嘉公主。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12岁时嫁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耿聚忠初授-等精奇尼哈番,后加太子少保,又进太子太保、康熙二十六年(1687)。公主于康熙十二年(1673)去世,时年22岁。

  养女三(1653--1729):固伦公主。福临从兄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顺治十年(1653)六月十三日生。其母为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福临抚养宫中,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18岁时嫁给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班第。康熙十三年班第袭父爵为科尔沁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十九年(1710)班第去世。雍正元年(1723)晋封公主为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时年77岁。

  圣祖玄烨系

  长女(1668-1671):玄烨的第一女。其母为玄焊庶妃张氏,与四女同母。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康熙十年(1671)十月殇,时年3岁。

  次女(167l一1673):玄烨之第二女。其母为玄烨庶妃董氏,即端嫔。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殇,时年3岁。

  三女[1673-1728):固伦公主。玄烨之第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马佳氏,即荣妃,与长子承瑞、四子赛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十子允祉同母。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1691)元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时年19岁。乌尔衮系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于鄂齐尔的次子,其母是清太宗皇太极之五女淑慧长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乌尔衮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十八年(1719)从征康熙,六十年(1721)车子军。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受封为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时年56岁

  四女(1674-1678)玄烨之第四女。其母为玄烨庶妃张氏,与长女同母。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初十日生。康熙十七年(1678)殇,时年5岁。

  五女(1674-17l0):和硕公主。玄烨之第五女。其母为玄烨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之次子噶尔臧。噶尔臧,乌梁罕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喀喇沁杜凌郡王。康熙五十年(1711),因罪削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设护卫长史,核贝勒例。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公主去世,时年37岁。

  六女(1679一1735):固伦公主。玄烨之第六女。其母为玄烨贵人郭络罗氏,与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时年19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敦多市多尔济系多罗郡王噶勒丹多

不是。

雍正帝在位时,把乌拉那拉氏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谥孝贤)崩,中宫之位悬缺。

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遂下懿旨命乾隆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在乾隆朝前期的妃子里并不算出众,虽然她是两位藩邸侧福晋之一,但是跟乾隆的关系很一般。别说是风光无俩的孝贤、慧贤,就连纯惠、淑嘉也比不上。

她资历够老,为人也低调平和,所以位份上倒也一直不低。直到孝贤皇后去世,乌拉那拉氏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正位中宫。

扩展资料:

乾隆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又译乌喇那拉氏,满语,穆麟德转写为Ula Nara。原为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乌拉部的部族姓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乾隆皇帝不喜欢乌拉那拉氏,在太后的敦促下,册封33岁的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实际上皇帝对此更不情愿。虽然乾隆并未公开废后,但在实际上已经把给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妃)全部收回。

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精神与肉体俱受尽折磨,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时年49岁。乾隆令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实际上乌拉那拉氏的葬礼级别比皇贵妃还要低。

-爱新觉罗·弘历

-乌拉那拉氏

天命六年四月五日,众福晋至,总兵官等诸大巨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宝,地设白席,上敷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

努尔哈赤同样的妻妾成群。引妃带嫔是例代帝王共同的爱好和特权,他们欲占尽天下宝藏,也欲占尽天下美色。努尔哈赤一生娶了16个女人。这些女人,于努尔哈赤18岁至62岁之间先先后后走进了夫君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大多以外交和繁衍为目的,是怀柔和扩张的结果。外交需要势力,女人便成了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纽带。扩张需要人口。在那种古典的战争范式里,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义,大概是一切兵法的底蕴。战争是人口与人口的较量,增加子嗣,使战争的消耗得到相应的资源和补充,当然需要女人。

缘于统战的原因,努尔哈赤的女人,除了那个成婚最早的结发之妻佟佳氏哈哈纳札青似乎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之外,其余的都是女真首领的女儿和蒙古王公的格格。她们是各自部落的名片。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妹二人,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杨吉 的女儿。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格格。寿康太妃博尔齐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宾图君王孔果尔的公主。侧妃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还有那些个继妃、庶妃们,有谁不是出于或政治的或军事的势力依托呢?于是,在她们的背后便生发了一段段复杂的故事。

例如,当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时,叶赫贝勒杨吉 对努尔哈赤颇有好感,说:我有 ,需其长,当以奉侍。努尔哈赤问道:汝欲结盟好,长者可妻,何幼耶?杨吉 说:我非惜长,但 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勘为君配耳。努尔哈赤听后满意地点头称是。这个 就是孟古姐姐。后来当其父被辽东总兵李成染所杀,其兄便携其投靠了努尔哈赤,年仅14岁的她成了平衡家族势力的砝码。再后来,因努尔哈赤欲统一女真,叶赫部大为反感,亲家之间越发不悦。此时,孟古姐姐病危,思念其母。努尔哈赤派人前去恭请,却遭到拒绝。不久,孟古带着深深的遗憾死去了。

这个年仅29岁的贵夫人知道了身不由己的滋味。好在她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那就是后来的大清皇帝皇太极。因为有了他,她才在死后获得了许多崇高的称号。时势向来翻云覆雨,因而才有人心的变化回还。孟古姐姐死后不到8年,叶赫转变了对建州的敌视态度,将又一个女儿送上了努尔哈赤的婚床。这一点,恐怕还是出于政治的因由。

在努尔哈赤兵进辽阳之际,她的16个女人中已有3个减员。首先是短命的元妃,她是青年努尔哈赤注入真实情感并忧患与共的女人。接着就是那个风华正茂而阳寿不长的孟古姐姐了。再就是刚刚故去的继妃富察氏衮代。这个建州女真莽塞杜诸祜之女,是个身世复杂的女人。她原嫁给努尔哈赤的三伯祖索长阿之孙、努尔哈赤的叔伯哥哥威准为妻,威准死后即改嫁努尔哈赤为妾。女真人有妇女改嫁于族人的习俗,且不受辈份的桎梏。嫁过来的衮代为努尔哈赤生了三子一女,可谓贡献多多。她对努尔哈赤更是恩爱有加,据史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叶赫等九部联军攻打建州,衮代见努尔哈赤侧身酣睡,就劝其早做准备。努尔哈赤当然是胸有成竹,安睡如故,次日破敌。努尔哈赤固然是一代天骄,可是小妾衮代还是提心吊胆夜不成眠,她不愿再次失去丈夫。然而,她没有想到,有人在她与之相依为命的丈夫之间设计了一条沟壑,她不明不白地沉没了。告状的小人说她与后夫的次子大贝勒代善关系暖昧,说她冒领财物。于是,努尔哈赤以窃藏金帛罪,将其逐出宫门,撵回娘家。关于她的死,文献记载不一,有的说是被丈夫赐死的,有的说是被儿子杀死的,反正没有得到善终,并且是死在亲人的手下,悲哉!

福晋,是满语的音译,《满族大辞典》的解释是:清代对亲王、郡王等及其长子正室的专称,汉译为贵妇、夫人。

象努尔哈赤这样的男人,身边聚拢着那么多个性十足的女人,产生麻烦是必然的。麻烦大都由于她们的相互攻讦,攻讦大都由于她们的邀宠,邀宠大都由于她们的妒心。

庶妃德因泽,在努尔哈赤的妻妾中排行最末。这个在努尔哈赤62岁高龄时娶来的小小女郎,与那些半老徐娘同坐一条板凳,自然会心理失衡。大福晋们虽然人老珠黄,但都有儿有女,地位显著。小福晋德因泽虽然妙龄如花,但却初来乍到,与那些老女人混不到一块。她在这个家里,在连年南征北战的老头子心中,只是一种摆设。于是,她愤怒了。她利用投怀送抱的瞬间,向对手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擒贼先擒王。她把目标盯在众福晋中的领衔人物继妃富察氏身上。德因泽的伎俩果然奏效,努尔哈赤被枕头风吹得乱了方寸。富察氏衮代就这样在她的灵机一动中轻而易举地被扫地出门站了。德因泽感觉到了妙龄和美貌的真正价值,自己就是自己战无不胜的武器。她于迫害衮代的同时,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罪名,把毒箭又射向了与努尔哈赤情深意笃的大妃阿巴亥。所幸的是阿巴亥没有被置于死地,但也伤得不轻。

阿巴亥与努尔哈赤的姻缘,极富戏剧性。明朝末年,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先后崛起,互争雄长。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势力尤为强大,与努尔哈赤势不两立。万历二十年,有乌拉部参予其中的九部联军,以3万之众攻打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赫图阿拉,企图把刚刚兴起的建州扼杀在摇篮之中。然而,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乌拉部在首领满泰死后,由弟弟布占泰继承其位。布占泰被活捉,表示臣服建州。努尔哈赤念其归顺之意,收为额驸,先后以三女妻之,盟誓和好,软禁3年后释放。布占泰在兵败回归、羽翼未丰的情况下,为了取悦建州,感激努尔哈赤的再生之恩,于万历二十九年,将哥哥满泰的女儿、年仅12岁的侄女阿巴亥亲自送到赫图阿拉,嫁给了长她31岁的努尔哈赤。

这位来自乌拉部的稚嫩公主,既要博得汗夫的欢心,又要周旋于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之间,难度够大的了。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 的少女,不仅仪态万方、楚楚动人,而且天性颖悟、礼数周到,言谈笑语之间,无不令人心悦诚服。43岁的努尔哈赤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爱如掌上明珠。两年后,努尔哈赤便将幼小而聪明的阿巴亥立为大妃,独占众妃之首。子以母贵。她所生的3个儿子,努尔哈赤亦爱如心肝。他们年龄虽小,但每人都掌握一个整旗。当时作为后金的根本的八旗军队只有8个旗,他们就占去3个,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意所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侧妃德因泽对阿巴亥的地位和权力恨之入骨。她对阿巴亥的行动进行盯梢,一经发现蛛丝马迹,便添油加醋飞短流长,搅起满城风雨。阿巴亥处于被严密监视之中。《满文老档》载:天命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德因泽向努尔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给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晋在一天当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而且还看到大福晋自己在深夜时离开院子,也已经二三次之多。听了这些话,努尔哈赤派人前去调查。调查人回报确有其事。他们还说:我们看到每逢贝勒大臣在汗处赐宴或会议之时,大福晋都用金银珠宝来修饰打扮,望着大贝勒走来走去。这事除汗以外众贝勒都发现了,感到实在不成体统,想如实对汗说,又害怕大贝勒、大福晋。所以就谁也没说。这些情况现在只好向汗如实报告。

努尔哈赤听了汇报,本来知道儿子代善和妻子阿巴亥之间并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想要处置这件事,当事人又构不成什么罪,再说家丑外扬也有失体统。颇富政治经验的努尔哈赤深知此事如此沸沸扬扬,背后肯定藏着什么政治目的,因而只好作罢。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福晋中又有一人举报阿巴亥私藏财物。于是,努尔哈赤便以此为由,给她定了罪。努尔哈赤的判词是这样说的:这个大福晋虚伪狡诈、盗窃成性,坏事做全。我用金子、珠宝尽情地打扮她,她却忘恩负义,岂不该杀?但是杀了她,我那爱如心肝的三子一女由谁为照顾,孩子们不能没有母亲,我决定不杀她了,让她照看孩子们。可我坚决不同这个女人共同生活,把她休离。就这样,与努尔哈赤生活近20年,一直受宠不衰的阿巴亥愤然离去,独自一人带着15岁的阿济格、8岁的多尔衮、6岁的多铎开始了沉默而凄凉的生活。

小福晋德因泽达到了目的。她以举发有功,加以荐拔,并享受陪汗同桌用膳而不避的优待。其他两位福晋各分得阿巴亥的缎面被褥一套。这就是她们互相剿逐的结果。努尔哈赤的女人啊!

天命六年三月二十一日辰时,努尔哈赤进入刚刚攻克的辽阳城,就下达了遣人往迎众妇人及诸子来城居住的谕令。

这样的举家大迁徒,为努尔哈赤日后定都辽阳打下了伏笔。告别赫图阿拉老城的热土,顺着苏子河的流向,走出新宾重重大山的众福晋和诸幼子们,带着既向往又缱绻的心情,一路上车马奔驰,该颠荡出多少悲欢故事和苦乐人生的滋味?辽阳,这一座男人们用马鞭、箭簇和生命占领的城市,将为他们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眨眼间十几天过去了,迁徒的队伍向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四月初三,努尔哈赤又根据建制每二旗出五牛录额真一人,每二牛录出士兵一人,组成一支精干的队伍,前去往迎众福晋。他们的任务是保驾护航,当然,更是壮大皇家声威。四月初五日深夜,踢踢踏踏的足音和轰轰隆隆的轮响闹醒了沉睡的古城。总兵官以上的诸大臣立即骑马赶到城外教场,在那里他们下马步行,向风尘扑扑的众福晋们施行大礼,恭恭敬敬地引导迁徒的乘骑入城。城内,军士们沿街列队,欢呼祝福。自城内至努尔哈赤的寝宫,一色的白席铺地,上敷红毡,排场得可以。无数的灯笼点缀在丛丛篝火之中,整个夜空彤红一片。众福晋们移动着木底旗鞋,一步步地向汗夫走来……躲在远处窥视的 ,眨闪着惊讶的眼睛。他们不知道这些珠光宝气的大脚女人有着如何的活法。

众福晋毕意顺利地到达了辽阳,但是,有两位官员却因为其间的过失遭到了革职。它给我们平淡的故事增添了一段跌宕的情节,讲述出来还是蛮有意味的。

阿胡图是最早受汗派出迎接皇妃们的官员之一。他的任务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宰杀自家的猪用以祭祀。那种别乡的仪式本来是走个过场而己,用不着那么铺张。可是败家的阿胡图把自家的猪尽宰之后,又大散银钱,四处侈购,一日宰祭竟至二三十头。胡作非为的后果当然是自己倒霉。

如果说阿胡图的倒霉是咎由自取,那么布三的厄运就有点天外来石,多少有些委屈。那日,众大臣引领众福晋自萨尔浒再度启程。由日出至日落,时光在奔波劳顿中流逝。当队伍行进到十里河地方,夜幕已经降临,众臣商议准备就此住宿,疲惫不堪的众福晋也欣然允许。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执行其它任务的布三不期而遇。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布三力排众议咄咄反诘:此地至辽阳稍息可至,何必非要往下呢?并且逼迫大家起身前行。于是,这支重又上路的队伍直至深夜才到达辽阳城的灯火澜珊处。事后,努尔哈赤命人对布三进行审理。布三的用意也许不会怎么恶毒,可是上司一口咬定他有过失。直率的布三承认事情属实,但拒不认错。

清代定名的舒穆禄氏,源出辽、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市老宁古塔境内的舒穆禄山。以山地为氏。

自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之后,石抹氏与当地的其他女真氏族一道,乘机纷迁南上长白山地区,有的变为今珲春地方的东海女真库尔喀部人,有的变为今安图地方的长白女真纳音里部人,有的变为今通化地方的长白女真朱舍里部人,也有的被掠夺后成为海西女真乌拉部人,唯独没有变成建州部女真人。痛别亲离的结果,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抉择。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农历十月和十一月,努尔哈赤亲率建州大军接连吞并了朱舍里、纳音二部。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至三十五年(1607)春,征服了虎尔喀部。万历四十一年(1613)正月初七,吞并了乌拉部。以上四次东征,都涉及到了舒穆禄祖先归宿问题。

舒穆禄氏的祖先,顺应潮流,审时度势,因势归服,为女真人的一统付出了巨大的历史代价。事后,有的随大部队西走辽东,于1644年“从龙入关”,成为“京八旗子弟”。有的随大部队北走东蒙,临时驻防一松、二松、嫩江三水会合出的“三江口”。因此,问世了长白山、珲春、安图纳音、通化朱舍里、吉林乌拉、三江口、辽宁新宾佛阿拉、呼兰、吉阳、盛京、北京等10余个世居地和逐迁地。数百年后的今天,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以及台湾地区。

清朝入关前,后金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就着手筹建打牲乌拉城,编旗拨户,成立打牲“上三旗”了。自清顺治十四年(1657)农历三月初五日开始,改“乌拉地面嘎善”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使其成为全国“四大朝贡基地”之一。截止1911年清王朝终灭,打牲乌拉朝贡计255年。

打牲衙门行政辖区方圆五百里,人口4万,牲丁数千。南到安达木、九座、九站通溪沟,东北到舒兰法特黄鱼圈,东南到牤牛河北岸,西北到九台其塔木和莽卡及胡家,东到缸窑和杨木,西到两家子和饮马河。她的贡山贡河范围:南到长白山,北到兴安岭,东到日本海,西到饮马河。舒穆禄氏近祖先氏,就是打牲衙门管下的佛满洲镶蓝旗采东珠的珠户。

以家谱资料显示,有清代,从外地到乌拉城的佛满洲舒穆禄氏,共有两大宗族。第一批来的时间是1629年,文泰,无泰、巴泰兄弟三人,其中老大拨居聂司编入了采珠镶黄旗,老二拨居安达木编入了采珠镶白旗。老三拨居大口钦前团编入了捕鱼镶白旗。第二批来的时间是1657年农历三月初五,由“三江口”拨来,拨居四间房,后折居团山沟、南兰等地,编入了捕鱼镶蓝旗。与徐姓的同路人,还有觉罗氏老杨家、呼伦觉罗氏老赵家和老白家共四户。“南兰”地名叫“南兰旗屯”,是由乌拉城南面的“镶蓝旗人”演化而来的,与北面的“镶蓝旗人”的“蒙文关”相对而言,于是问世了“北兰旗屯”。

乌拉街的历史沿革

“乌拉”系满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为“沿江”。乌拉街原称布拉特乌拉,是明朝属地。明朝建立后,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分而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